文章不厌百回改
- 格式:ppt
- 大小:304.50 KB
- 文档页数:12
文章不厌百回改传统作文教学只强调教师对学生写作技巧的精心指导,对作文的精批细改,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收效甚微。
俄国小说家契科夫曾说:“写作的技巧,其实并不是什么技巧,而是删掉写得不好的地方的技巧。
”可见,修改是写作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步骤,也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个重要方法。
一、让学生明确修改的重要意义常言道:“文章不厌百回改”。
很多国内外的大文学家,其流传于世的著名作品都是经过了多次修改而成的。
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以这样的理念指导我们的作文教学,更应该加强对学生修改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养成动笔则求疵,见疵则思改的良好习惯,不断提高认识能力、表达能力和鉴赏能力。
二、让学生掌握修改的方法学生自我修改作文的过程是一个通过文本与自我对话的过程,是一个自我反思、自我分析、自我批判的过程,是一个自我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更是让学生学会自我发现、自我欣赏、自我提高的过程。
1、修改作文的基本方法。
修改作文的基本方法是:增、换、调、删、改。
增,就是增加、充实必要的内容,对重点段落写得不具体、细节描写写得不到位的文章,要让学生充实重点段落的内容、扩写重点段,增加一些新的内容,以突出主题的需要;换,就是去掉文章中的错别字,误用的词语以及病句和不正确的标点,而换成正确的字、词、句和标点,训练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删,就是去掉多余的与中心无关的或表达累赘的语句,特别对那些没有围绕中心安排材料、详略不当的文章,要让学生学会分析并删除,使文章结构严谨、中心明确;调,就是调整作文中某些词语、句子或段落,使文章更有调理;改,就是改正文章中错误的语句或不得体的内容。
2、修改作文的具体方法。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学生修改的方法和要领,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改文。
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思路,采用“读读、看看、改改”的方法修改作文。
首先通读全篇,整体感知:一看主题是否符合作文要求,是否有积极健康的教育意义,是否鲜明突出;二看选材是否围绕中心,是否符合题目要求,是否详略得当;三看段落结构是否合理、分明,调理是否清晰、明白。
描写作文需要不断修改的诗词1、文章不厌百回改,反复推敲佳句来典出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句,在写"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时,一个"绿"字反复推敲,反复修改,先后从“到”、“吹”、"过"、"来"、"驻"……一直改到"绿"字方满意为止,于是才有了这流传至今的千古名句。
2、下笔欲生风,磨砻日有功。
推敲诗益炼,骈俪语尤工。
楼钥《蒋慈溪挽词》。
译文:想要下笔的时候像风一样,就要每日磨练。
推敲使诗句精益,伉俪俊秀,工整。
3、“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曹雪芹曹雪芹出生在南京,少年时代过着富贵生活。
在他十三岁时,即曹家被抄的次年,全家迁回北京,家道急遽衰落。
从此,曹雪芹过着困顿生活。
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这部巨著耗尽了他毕生的心血,但全书尚未完稿,他就因爱子夭折悲伤过度而一病不起,「泪尽而逝」,终年还不到五十岁。
4、古往今来,凡是文章写得好的人,大概都在修改上用过功夫。
------何其芳寓意就是告诉我们,不断修改才是我们进步的阶梯。
5、不要急于写作,不要讨厌修改,而要把同一篇东西改写十遍,二十遍。
-----列夫托尔斯泰寓意告诉我们,凡事不能急于求成,沉着冷静、寻寻渐进、精益求精。
关于勤奋的古诗词1、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张衡2.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韩愈3.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4.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
--韩愈5.人一能之,已百之;人十能之,已千之。
--《礼记》6.富贵本无根,尽从勤里得。
--冯梦龙7.千淘万浪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
--刘禹锡8.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 陶渊明9.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
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文章不厌百回改以文章不厌百回。
有句古话说,“以文章不厌百回,功力自然大成。
”这句话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地重复阅读、思考和理解,才能真正掌握一篇文章的精髓。
文章不厌百回,意味着要反复阅读、品味、体会,直至领悟其中的道理,这样才能真正领会文章的内涵,从而提高自己的修养和素养。
在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很少有人愿意花时间去仔细品味一篇文章。
然而,只有通过反复阅读,才能真正领会文章的深意。
很多经典名著,比如《红楼梦》、《西游记》等,都需要反复品味才能领会其中的奥妙。
就拿《红楼梦》来说,每一回都有深刻的内涵和寓意,只有通过不厌其烦地反复阅读,才能真正理解其中的含义。
因此,以文章不厌百回,是对经典名著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精神世界的一种提升。
除了文学作品,其他领域的文章也需要不厌其烦地反复阅读。
比如,学习类的文章,只有通过不断地反复阅读和思考,才能真正掌握其中的知识点和要领。
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阅读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只有通过不厌其烦地反复阅读,才能真正掌握其中的语法和词汇,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同样,在工作中,一些重要的文件和资料也需要不厌其烦地反复阅读,以确保自己对其中的内容和要求都能够理解和掌握。
不仅如此,以文章不厌百回,也是一种对自己内心世界的一种磨炼。
通过不断地反复阅读,可以让自己的心境更加宁静,让自己的思想更加深刻。
有些文章,可能第一遍读的时候并不能完全理解其中的含义,但是通过不厌其烦地反复阅读,可以让自己的心境更加平和,思想更加开阔,从而更好地理解其中的道理。
总之,以文章不厌百回,是一种对经典名著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精神世界的一种提升。
通过不断地反复阅读,可以让自己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涵,提高自己的修养和素养,同时也可以让自己的心境更加宁静,思想更加深刻。
因此,不管是在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中,都应该以文章不厌百回,这样才能在不断的反复阅读中不断地提升自己。
文章不厌百回改,反复推敲佳句来末澈未北 2019-12-24收藏赞分享两千多年前的荀子说:“人之于文学也,犹玉之于琢磨也。
”白居易每写完一首诗,都要读给邻居的老妪听,然后认真听取她的意见,反复修改,直至通俗易懂才罢手。
曹雪芹写《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鲁迅先生的小说《肥皂》,不过7000字左右,竟修改了一百四五十处。
丹麦物理学家玻尔写《光与生命》,反复修改了九遍,一直到他认为每个字句都完全表达了自己的本意,才正式发表。
美国的海明威,把《老人与海》的手稿反复读过近200遍才最后付印。
作家巴金说:“写到死,改到死。
用辛勤的修改来弥补自己作品的漏洞。
”大凡有写作经验的人都知道,修改是文章写作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为何要反复修改文章?何其芳说:“古往今来,凡是文章写得好的人,大概都在修改上用过功夫。
”写作者在写作文本初稿时,往往觉得有很多话要说,这就是写作灵感,而灵感是稍纵即逝的。
这个时候,是无需考虑文本修改这件事的。
此时,你无需考虑文句是否通顺,意思是否准确,文辞是否有文采,统统不要去想它们。
你只需做一件事,就是一气呵成,把你想说的话,用最基本的文字,把你想要表述的观点一股脑儿全部写出来即可。
文本初稿完成后,你首先要做的,一定要回头去检查你的初稿,看看到底都写了些什么,这一点尤为重要!有写作经验的人都知道,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
文本初稿出来后,基本框架有了,内容也有了,但在检查时,你会发现,有很多错别字,有不少语法错误,还有一些毫无意义的词,以及混乱的结构,和让人搞不懂的句子。
修改的目标,就是要使文本更清晰、更直接、更鲜活。
此时你要做的,就是一句句、一段段地修改,把无关主题的句子和段落,统统删掉。
一个短句比一段冗长的废话更具说服力,大白话比晦涩的专业术语更受欢迎。
言简意赅最能得到读者的肯定和喜爱。
鲁迅说过“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列夫·托尔斯泰也说“不要急于写作,不要讨厌修改,而要把同一篇东西改写十遍,二十遍。
文章不厌百回改——怎样修改作文五年级语文课本里有一首诗叫《泊船瓜洲》,其中有句“春风又绿江南岸”,句中的“绿”字用得好,被称为千古名句。
可你知道吗?王安石用这“绿”字,前后改了十几个字。
开始是写“到”,以后又改为“过”、“入”、“满”……等,最后才选定“绿”字。
所以有人说,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
修改俄文一般分“读、找、改”三步进行。
一读认真读作文。
鲁迅先生说过:“写完之后至少看两遍。
”毛主席说:“写后不妨看它十遍。
”这里的“看”是“读”的意思,强调了反复多读。
读的方法可以默读,可以大声朗读;可以自读自听,也可以读给别人听。
二找找缺点毛病。
在读的过程中要想,文句有哪些地方意思不恰当,哪些地方拗口,发现毛病做上记号。
读完后再想,先从总的方面检查,看看内容是不是切题,是不是有中心,条理是不是清楚。
再从小的方面去找,找一找句子不通顺,用词不准确,重复罗嗦等毛病,看一看有没有错别字、错标点。
三改根据找出来的毛病进行修改、加工。
改的方法是:“增”,在需要补充的地方增写段落、句子、词语。
比如:发现文章中心不明确,就增写一些表现中心的句子或段落;发现有的描写不具体不生动,就加上一些修饰语或形容词。
“删”,删去重复罗嗦可有可无的段落、句子、词语,使文章更简洁、精炼。
“调”,调整次序混乱的句子和词语的顺序,整理顺序不当的段落,使意思更顺畅。
“改”,把有毛病的地方改过来。
例如,改换不恰当的段落、词句,改正错别字和用错的标点符号等。
改完了再读几遍,读了又改,反复多次,文章就会越改越好。
这时,你就能体会到: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确实是改出来的。
(原载《小学生之友》1995年第12期)。
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古往今来,凡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古往今来,凡是文章写得好的人,大都在修改上下过功夫。
曹雪芹写《红楼梦》,曾批阅十载,增删五次。
海明威写《永别了,武器》,光是结尾就改了39次。
弘丹老师写她的第四本新书,也前后修改了18次。
作为新手写作者,文章写好以后,反复修改打磨,也是必须要进行的一道程序。
那么,如何修改文章呢?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个话题。
首先,要把写和修改分开。
写的时候是作者角色,关心的是我要表达什么,可以天马行空,把自己想说的话都说出来。
改的时候是批评角色,站在读者角度把写的不好的地方都删掉。
修改要冷却一段时间再开始,要先整体再局部。
从整体上,看文章的主题是否明确,选材是否恰当,逻辑是否清晰,再修改文章的细节,看用词是否精准,标点符号是否正确,是否有错别字。
其次,修改的时候要分5个步骤进行。
1.检查文章的主题是否明确:一个文章只有一个主题,不能什么都写,要避免观点与主题相关性不强。
2.检查文章的观点是否能说明主题。
主题要用观点来支撑,观点要用素材来支撑。
3.检查选材是否能说明观点,删除与主题无关的素材。
避免素材和主题相关性不强。
4.检查文章的逻辑是否清晰。
避免逻辑不清晰,段落衔接不紧密。
5.检查文章的标题是否有吸引力。
避免标题过于平淡。
最后,润色文章的语言,使文章读起来更通顺。
去掉多余的“的”,多用短句,少用长句,删除一些可用可不用的词,使文章更简洁。
伟大作家托尔斯泰曾经说过:“不要急于写作,不要讨厌修改,而要把同一篇东西改写十遍,二十遍。
”作为初学者,不仅要有写下去的勇气,也要有反复修改的决心,沉着冷静、循序渐进。
15图。
专升本考试:2022应用文写作真题模拟及答案(3)1、“文章不厌百回改”,这说明了()的重要性。
(单选题)A. 议论B. 叙述C. 修改D. 说明试题答案:C2、遇见小面创始人是哪三个华工毕业的学生?()(多选题)A. 宋奇B. 杨威C. 苏旭翔D. 罗燕灵试题答案:A,B,C3、某葡萄酒厂在其产品的外包装上贴一标签,上印有“获某年法国国际葡萄酒博览会金奖”字样和一个外文徽章。
此奖项和徽章均属虚构。
这一行为应当认定为:()。
(单选题)A. 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该行为构成虚假宣传行为B. 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该行为构成虚假表示行为C. 根据民法通则,该行为构成欺诈的民事行为D. 该行为违反商业道德,但不违反法律试题答案:B4、上级管理者可以把任务和权力分派给下级,但不可以把责任也分派给下级,对行为要形成一种约束机制,这是授权时应遵循的()(单选题)A. 明确责任原则B. 不可超级原则C. 责任的绝对性原则D. 适度原则试题答案:C5、马斯洛认为,就一般人而言,具有下列基本需要()(多选题)A. 生理需要B. 安全的需要C. 社交需要D. 尊重需要E. 自我实现的需要试题答案:A,B,C,D,E6、间歇强化的方式有()(多选题)A. 固定间隔强化B. 可变间隔强化C. 固定比率强化D. 可变比率强化E. 连续强化试题答案:A,B,C,D7、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到前边来叙述,然后再从头进行叙述,称为()(单选题)A. 倒叙B. 顺叙C. 插叙D. 平叙试题答案:A8、下列各项哪些属于个人独资企业当然解散的法定事由()。
(多选题)A. 投资人决定解散B. 投资人死亡,无继承人C. 投资人被宣告死亡,其继承人决定放弃继承D. 被依法吊销营业执照试题答案:A,B,C,D9、对计划工作本身的评价称为程序性评价,包括的方面有()(多选题)A. 计划的客观性B. 计划的完整性C. 计划的灵活性D. 计划的经济性E. 计划的社会性试题答案:A,B,C10、应用文语言的主要特点包括()(多选题)A. 准确严谨B. 庄重典雅C. 质朴平正D. 鲜明生动E. 简约明白试题答案:A,B,C,D,E11、60年前排行全球前20名的企业有()的企业今天已经不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