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贺铸词的传播与接受
- 格式:pdf
- 大小:327.43 KB
- 文档页数:5
近十几年来贺铸词研究综述®炼文被<学教育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内容摘要:贺铸是北宋词人,他的词作留下来的有286首,数量仅次于苏轼,位居北宋词人之亚。
作为北宋词 坛的重要作家,贺铸有着重要的地位和研究价值。
本文通过归纳总结的方法,对自2000年至2017年间的100篇(部)左右研究贺铸词的文章(包括专著)进行综述,并通过归纳分析的方法,将研究成果分为贺铸词的人物形 象、风格特征和表现手法三个方面。
本文以贺铸词为基础,分析其关注度不足的原因,以强调贺铸词在文学史上 的重要性。
关键词:贺铸词女性形象风格多样化表现手法贺铸是北宋词人,出身贵族 的他,大半生都在羁旅漂泊、沉寂 下僚。
贺铸有286首词流传至今,从作品数量来看位居北宋词人之 亚。
作为北宋的一大名家,贺铸在 词坛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梳 理研究史可见,学界对贺铸词的 研究,已经取得了若干进展。
2000 年至2017年,贺铸词研究主要集 中在以下三个方面:一.贺铸词人物形象研究贺铸词中的人物形象十分丰 富,尤其以女性形象的塑造最具 特色,学界对此较为关注。
赵晓辉 (2003)提出:“贺铸词中不仅有符 合传统体性特征的侑酒侍宴的歌 儿舞女,还出现了更多富有新质 特色的女性形象:有感发幽远、深 得风骚之皆的凌波美人的形象,有情感深切的亡妻形象,还有反 映社会问题的征人思妇与怨妇形 象。
”他对于贺铸笔下多重女性形 象的原因进行研究,最终归于词 人广泛的现实关怀与理想胸襟。
祝云珠(2009)将贺词中女性形象 的丰富性归因于词人的复杂个性,指出贺铸笔下不同的女性形 象是由不同的表现手法展现的,由此归结出“工笔细描的艳冶佳 人”“淡笔写意的白衣素女”“简笔 白描的勤劳妇女”三类形象。
齐晶 (2011)的研究着眼于女性之苦,她强调:“贺铸从女性的视角层层 递进地映射了男权社会下女性的 艰难处境及封建意识对女性和人 道的蔑视……他笔下的女性悲剧024从个人到社会都承载着作者对那个时代女性命运的同情和反思。
试论贺铸诗歌用典的特色摘要:长期沉沦下僚的人生经历和特殊的政治环境,对贺铸诗歌创作产生重大影响,其诗作中儒、释、道并存。
他的诗在宋诗中独具特色,贺铸素以博闻强记、喜校雠著称,故而其诗用典很多,涉及面也很广,或直接引用,或巧妙化用,或多方糅合,无不出神入化,亦折射出贺铸儒、释、道并存的思想。
关键词:贺铸;诗歌;用典《宋史·文苑传》记载贺铸“博学强记,工语言,深婉丽密,如次组绣”,贺铸尝言:“吾笔端驱使李商隐、温庭筠常奔命不暇。
”其实,贺铸笔端驱使的何止是李商隐、温庭筠,以其“家藏书万余卷,手自校雠,无一字误”来说,史传人物、儒家经典、佛教道义、前人诗文等等,皆是贺铸创作诗歌旁征博引的源泉。
综观贺铸的诗作,其典故涉及《诗经》、《楚辞》、《论语》、《孟子》、《庄子》、《列子》、《墨记》、《易》、《国语》、《战国策》、《淮南子》、《左传》、《史记》、《汉书》、《后汉书》、《魏书》、《晋书》、《梁书》、《宋书》、《隋书》、《旧唐书》、《新唐书》、《吴越春秋》、《三国志》、《世说新语》、《昭明文选》、《丹阳记》、《梦溪笔谈》、《唐诗纪事》、《传灯录》、《艺文类聚》、《六一诗话》、《本草纲目》、《山海经》、《太微灵书》、《金光明经》、《法华经》等。
由于受宋代以才学为诗的影响,贺铸诗作也常常表现出这样的风格。
《宋史·文苑传》:“(贺铸)尤长于度曲,掇拾人所弃遗,少加隐括,皆为新奇。
”难得的是,这个评价用之于贺铸的诗也同样恰如其分。
然而学术界论及贺铸,多关注他的词作而对诗重视不足,更没有专门论及其诗歌用典特色的文章。
本文试图对其用典特色进行分析和考察,以期补贺诗研究之空白。
对于贺铸来说,用典是诗歌创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也是他展现才学的用武之地。
在贺铸之前,诗歌经过唐诗的繁荣,在用典方面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或直接引用,或巧妙化用,或多方糅合。
贺铸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加以隐括点化,常能“出新意于法度之中”而“皆为新奇”。
简述贺铸词的艺术特色
贺铸的词作艺术特色丰富多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贺铸的词取材广泛,涵盖了个人情词、抒怀壮词、非战争词以及一些秀丽的咏物词等。
他的词作内容丰富,既有寄情山水、感叹人生的主题,也有对乡愁、羁旅生活的描绘,以及对北宋人们面对徭役的痛苦、离别的心酸、缺衣御寒的社会现状的反映。
2. 情感真挚,感同身受:贺铸的词作情感真挚,能够让人感同身受。
他的个人情词以写实见长,写女子贯穿其中,景色融于文字之中,读完让人感到景美情深。
他的词中汇聚了悲痛孤寂、难言空灵、感伤情愁的情感,体现了词人是一位多愁善感的文人。
3. 现实意义,思想性高:虽然贺铸的非战争词数量不多,但能够说明其词的现实意义和思想性。
他的《捣练子》将爱情与历史背景相结合,既写出思妇想念戍边夫婿,表达相思之苦和真挚的爱情,又表现出北宋人们面对徭役的痛苦、离别的心酸、缺衣御寒的社会现状,另一方面表露出作者厌战的情绪。
4. 豪放中见细腻,境界浪漫:贺铸的抒情壮词是关于英雄情怀的词,这类词风格豪放,气势恢宏。
然而,他的词虽然豪放,但不粗狂,能够鲜明的体现出一位文人的细腻和境界的浪漫。
他善于组合意象,让词人的审美感受充分体现,也能够领略到词人的内心感受,更是能够彰显出创作功底之深。
5. 艺术审美价值极高:贺铸的词作结构匠心独运,是绝代佳品。
他的词作在艺术审美价值上极高,既有传统的婉约之美,又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他的词句精炼优美,语言生动形象,意境深远悠长,让人感受到美的享受。
综上所述,贺铸的词作具有广泛的艺术特色,包括情感真挚、现实意义、豪放中见细腻、境界浪漫以及艺术审美价值极高等方面。
贺铸在北宋,应是大家,比之于有宋以来的词人,他的胸中眼中,另有一种说不出的伤心之处,其特色是颇得楚骚遗韵,又运以一己之变化,曲中幽洁,可以说自立一家门户。
从词史的发展来看,他和周邦彦在后人眼中的价值有些不同,周邦彦由宋至清,以至于近代,是越来越红;贺铸就不然了,宋人说他好的不乏其人,到了后来就不太红了,至于王国维竟说他在北宋名家中最次。
贺铸有爱偷古人句的毛病,如清初刘体仁就说:“若贺方回,非不楚楚,总拾人牙慧,何足比数!”(《七颂堂词绎》)但有这毛病,也不至于以“最次”论之,静庵先生评唐宋词,多智慧精深之语,而对贺铸,却有些贬之忒狠了。
贺铸似与苏门中人物多有过从,黄山谷很欣赏他那首著名的《青玉案》,认为“此词少游能道之”,所以有诗云:“少游醉卧古藤下,无复愁眉唱一杯。
解道江南断肠句,只今唯有贺方回。
”(见《冷斋夜话》引《魏庆之词话》)张耒亦对他大加赞赏:“贺铸东山乐府,妙绝一世,盛丽如游金张之堂,妖冶如揽西施之袂。
幽索如屈、宋,悲壮如苏、李。
”(见沈雄《古今词话·词评上》)南宋人王灼把他和周邦彦放在一起说:“二公卓然自立,不肯浪下笔,予故谓语意精新,用心甚苦。
”(《碧鸡漫志》卷二)贺铸在北宋末也算一大家,这自然因其词好,当然也有苏门里那些文化名人的宣传之功。
他和周邦彦算是同时代的人,当时的名声似不在周邦彦之下。
贺铸(1052—1125),字方回,号庆湖遗老。
卫州(今属河南)人。
他是太祖贺皇后的族孙,也算是个远远的皇亲了。
他自己还说是唐代大诗人贺知章的后代,也无从考察其真伪。
他长得魁伟,面如铁色,眉目耸拔,时人称他为“贺鬼头”,不是那种风流倜傥的面貌。
为人近侠,敢说敢做;博闻强记,长于度曲。
其初为武职,后改文官。
因为“尚气使酒”这类性格上的问题,仕途不顺,后来就退居吴下,杜门校书,以遂其老。
他家藏书非常多,他也是个爱读书又善读书的人,他的词也爱用典,又常隐括古人诗句入词,这与他读书多应有很大关系。
贺铸研究综述文晓华(徐州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徐州221116)摘要:贺铸是我国宋朝著名词人,现当代学者对他的词进行了较为充分地研究,但对其诗却缺乏研究;对贺铸其人的研究还可进一步深化。
关键词:贺铸;词贺铸(1052-1125)是我国宋朝著名词人,他不独工于词,亦擅文能诗。
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研究贺铸的文章(包括专著)共有70篇(部)左右,内容涉及到贺铸年谱、词作和人格风格。
一、关于贺铸年谱贺铸年谱应是宋代词人中修订较早、准确性较高的一部。
夏承焘先生早在1933年8月即在《词学季刊》1卷2号上发表了《贺方回年谱》,史料广博,论证工严;李维新先生的《读夏承焘先生〈贺方回年谱〉札记十一则》(《郑州大学学报》1983年第3期)对此提出了一些修订;钟振振先生则在他的《北宋词人贺铸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4)中对贺的出身、世系、生平等作了详细地考订。
各年谱主要分歧点有贺铸籍贯、一些名作的创作时间及贺铸的一些行踪等。
夏谱谓方回“卫州人”,未详细指明卫州何处。
王梦隐《贺铸年谱》称为“卫州汲县人”(未做考证);李谱、钟谱则谓其为“卫州共城人”,即今河南辉县。
李、钟之考订尤为严格,他们从贺诗及一些史料出发,认为当是“共城贺铸”而非“汲县贺铸”,并指出:“一些文史著作和词选大都在‘卫州’下注‘今河南省辉县’,“此错误流传甚广”。
此说当为可信。
关于名作《青玉案》的创作时间,各家观点不一。
夏谱据叶传、程序及朱强村对于东坡《青玉案和贺方回韵送苏伯固归吴中》一首的系年,断定贺铸的《青玉案》必非作于苏之和词之年(元佑七年),而苏亦不应此年先有和章,这就提出了一桩无头公案;王谱则据《山谷年谱》及叶传称此词作于崇宁二年;李谱则本着一种通脱的态度认为此诗不必定要作于吴下,因“横塘”这地名决非苏州所专有,并进一步认为“宋人笔记、诗话多载方回以《青玉案》一词知名,故所作不应太晚,最少应在方回四十岁以前官历阳任上”;钟谱则疑此词作于吴下,可能在元符元年至建中靖国元年之间。
简述贺铸词的风格与特色贺铸(1896年-1975年),原名贺国平,字铸之,号山人。
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作家、散文家和翻译家,也是中国新文化运动和现代白话文运动的先驱者之一。
贺铸的词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特色而闻名。
贺铸的词风格独特,他深受白话文运动的影响,主张用白话文书写词。
他的词作在形式上简练明了,语言通俗易懂,没有繁琐的修辞和华丽的措辞。
他以平实的语言表达情感,使词作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和情感体验。
贺铸的词作中常常融入了大量的口语和白话文,使其更具亲切感和感染力。
贺铸的词作题材广泛,既有自然景物的描写,也有对人生、社会现象的思考。
他以深刻的洞察力观察和描绘自然景物,用简练的语言表达自己对自然之美的感受和思考。
同时,他也关注社会现象和人们的生活,通过词作表达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
他的词作既有真挚的情感表达,也有对社会问题的深刻反思,使其更具思想性和文化内涵。
贺铸的词作情感真挚,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民的关怀。
他的词作中常常流露出对家乡、亲人和朋友的思念之情,以及对自然、对大地的热爱之情。
他用朴素的语言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使读者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他的情感体验。
同时,他也关注社会问题和人民的困境,通过词作表达对社会不公和人民苦难的关注和呼吁,使其词作更具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
贺铸的词作语言生动活泼,充满了音乐感和节奏感。
他善于运用音韵和韵律,使词作具有优美的音乐性和节奏感。
他的词作常常采用对仗和押韵的手法,使词句之间产生鲜明的对比和和谐的统一。
同时,他也善于运用描绘性的语言,通过形象的描写和细腻的描绘,使词作更具感染力和艺术美感。
总的来说,贺铸的词作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特色而备受赞誉。
他的词作语言简练明了,情感真挚动人,表达了对生活和人民的热爱和关怀。
同时,他也关注社会问题和人民的困境,通过词作表达对社会不公和人民苦难的关注和呼吁。
他的词作不仅具有音乐性和节奏感,也充满了对自然之美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