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知识点汇总(新人教版)
- 格式:docx
- 大小:17.35 KB
- 文档页数:4
人教版2023初中物理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压强知识汇总笔记单选题1、如图所示,质量分布均匀的等高的长方体A、B自由放在水平桌面上,质量之比为1:2,底面积之比为2:1,则()A.两长方体的密度之比1:1B.两长方体对桌面压强之比为4:1C.沿竖直方向将长方体A的三分之一切下后,再将切下部分叠加在剩余A的正上方,则此时桌面受到的压强将变小D.只沿水平方向切割长方体B,要使长方体A和B剩余部分对桌面的压强相等,则B剩余的高度与其初始高度之比为1:4答案:DA.质量之比为m A:m B=1:2,底面积之比为S A:S B=2:1,高为h,则两长方体密度之比为ρA:ρB=m AV A:m BV B=m AS Aℎ:m BS Bℎ=12ℎ:21ℎ=1:4故A不符合题意;B.两长方体对桌面的压力等于重力,由G=mg和p=FS可知两长方体对桌面的压强之比为p A:p B=G AS:G AS=m A gS:m A gS=g2:2g1=1:4故B不符合题意;C.沿竖直方向将长方体A的三分之一切下后,可知长方体和地面的接触面积减小,再将切下部分叠加在剩余A的正上方,可知长方体对桌面的压力大小不变,由p=FS可知则此时桌面受到的压强将变大,故C不符合题意;D.由p A:p B=1:4可知,若B长方体剩余部分压强等于A长方体压强时需将B长方体对地面的压强减小为原来的14,由p=FS 可知此时B长方体大小为之前的14,因沿水平方向切割长方体B,则B长方体剩余高度为之前的14,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新冠疫情期间,下班时,某企业要求员工利用截孔器把口罩打孔破坏后再丢弃。
确保废弃口罩不会被重复使用,如图所示。
双手共同作用对口罩施加竖直向下,等大的力。
口罩受到钉子的压强最大的是()A.B.C.D.答案:A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为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
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由题意可知,一个钉子时受力面积最小,所以压强最大。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知识点一、物体的质量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通常用字母m表示。
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符号为㎏。
常用的质量单位还有克(g)、毫克(mg)和吨(t)。
换算关系为:1t=1000㎏1㎏=1000g1g=1000mg测量工具:天平托盘天平使用说明①、使用天平时,应将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上。
②、使用天平时,应先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处,再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的刻度线。
③、测量物体质量时,应将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移动游码,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的刻度线。
此时,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与游码所示质量之和等于所测物体的质量。
注意:A、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待测物体的总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测量值。
向右盘里加减砝码时应轻拿轻放。
B、天平与砝码应保持干燥、清洁,不要把潮湿的物品或化学药品直接放在天平的托盘中,不要用手直接取砝码。
2、判断天平横梁是否平衡有2种方法:一种是等指针完全静止下来,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刻度线;另一种是指针在相对于分度盘中央刻度线左右摆动的幅度相等。
3、质量是物体的一种物理属性当物体的状态、温度、形状、位置发生改变,但它们所含物质的多少并没有改变,质量不随物体的状态、温度、形状、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二、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测量方法:当被测物体的质量较小时,可以先测量多个物体的总质量,然后算出一个物体的质量。
这种“测多算少”的方法能使测量的结果更精确。
三、物质的密度1、定义——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密度=质量体积通常,用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则密度的公式可以写做:mρ=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体积的单位是米,则密度的单位是千克/米,符号为㎏/m,读作千克每立方米。
密度的单位有时用克/厘米,符号为g/cm。
2、在常温、常压下,一些物质的密度(单位:㎏/m)四、密度知识的应用鉴别物质——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物理属性,可以用测量密度的方法来鉴别物质。
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九章《压强》思维导图【压力】(1)定义:物理学中把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初中生家长(2)方向:压力垂直被压表面并指向被压物体。
【压力与重力的区别】项目重力压力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产生原因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
由于物体对物体的挤压而产生。
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垂直于受压面且指向被压物体。
作用点物体的重心在受压物体的表面。
地球对受力物体产生挤压作用的物施力物体体。
在通常情况下,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如果竖直方向只联系受重力和支持力,则物体对地面的压力等于其重力。
注意压力不一定是由于物体受到重力而引起的。
典例如图所示,把物体G依次放到水平地面上、斜面上和挤压在墙壁上,物体G对接触面的压力依次为F1、F2、F3。
试将压力与重力的大小关系填写出来,不能比较大小关系的填写“≠”,并说明原因。
F1G、F2G、F3G,原因是。
解析:压力和重力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压力是指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力,力的方向与接触面垂直,产生的原因是由于物体间的相互挤压,属于弹力;而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如图所示,A图中的压力与重力方向相同,大小相等,压力是由于重力而产生的;B图中的压力F2垂直于斜面,重力G垂直于水平面;@初中生家长C图中的压力F3垂直于竖直面,重力方向竖直向下,压力不是由于重力而引起的。
答案:=<≠压力不是由于重力而引起的,比较不了大小【实验: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1)实验原理物体受到压力发生形变量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2)实验方法①本实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分别控制压力和受力面积两个变量。
②用海绵的凹陷程度来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运用了转换法。
(3)实验过程和结论【压强】(1)定义:物理学中把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2)公式:p=F/S。
其中p表示压强;F表示压力,@初中生家长单位是N;S表示受力面积,单位是m2(4)对压强计算公式的理解①公式p=F/S无论对于固体、液体还是气体产生的压强都普遍适用。
第四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一、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位置,压强越大。
二、判断流速的大小
1.判断流速的大小应从以下两方面来分析:
自然流体,如流动的空气(风),流动的水,一般是在比较宽阔的地方流速小,在较狭窄的地方流速大。
运动的物体引起的空气和液体的流动,运动物体周围的流体流速大,其余地方的流体流速小。
知道了流速的大小,也就可以判断压强的大小。
2.利用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解释有关现象的步骤。
第一步:确定流速大的地方在哪里,或分析物体形状,物体凸出部分周围流体的流速大;
第二步:根据压强大小确定压强差的方向;
第三步:根据压强差作用分析产生的各种现象。
例如:在厨房做菜时打开排气扇,可将厨房内的油烟排出室外。
可按以下步骤分析:首先将排气扇启动,向室外吹风,室外空气流动快;
室外空气流速大,压强小;室内空气流速小,压强大,室内外形成压强差。
油烟在压强差的作用下向排气扇中心处合拢,被排气扇排出室外。
三、飞机升力产生的原因
1.飞机机翼的形状:其上表面呈弯曲的流线型,下表面则比较平。
2.飞机在前进时,机翼与周围的空气发生相对运动,相当于气流迎面流过机翼。
气
流被机翼分成上下两部分。
3.在相同的时间内,机翼上方气流通过的路程较长,因而速度较大。
它对机翼上表
面的压强较小;下方气流通过的路程较短,速度较小,它对机翼下表面的压强较大。
4.这样机翼的上下表面存在压强差,就产生了向上的压力差,即为飞机的升力。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知识点第九章物理中的化学现象1. 化学反应:指物质发生变化,原有物质消失,新的物质产生的过程。
常见的化学反应有氧化、还原、酸碱中和等。
2. 氧化反应:指物质与氧气发生反应,常产生二氧化碳、水等物质。
3. 还原反应:指物质失去氧气,还原成氧化物的反应。
4. 酸碱中和反应:指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反应中产生的水是中和溶液的酸碱度。
5. 化学能与物理能的相互转化:物质在化学反应中释放的能量叫做化学能。
而物质存储的能量叫做物理能。
6. 结晶:指溶液中某种溶质的浓度超过饱和浓度时,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来的过程。
7. 浓度的计算:溶液的浓度是指溶质在单位体积溶液中的质量或体积。
常见的计量单位有质量分数、摩尔浓度等。
8. 溶解度:指在一定的温度下,溶液中能溶解的最大量的溶质。
9. 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与特征:氧化还原反应是指化学反应中物质的氧化态和还原态发生变化的过程。
常见特征有氧化物与金属的反应、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反应、金属离子与非金属离子的反应等。
10. 化学能的利用与保护:化学能的利用包括燃烧、发酵等,应注意节约能源和减少污染。
化学能的保护主要是指对化学物质的储存、运输和处置过程中要注意安全和环境保护。
11. 物质的组成与化学式:物质的组成是指一种物质中各种元素的种类和数量关系。
化学式是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学式的简明方式。
12. 盐类的命名规则:盐是由酸与碱中和生成的,一般由阳离子和阴离子组成。
盐类的命名通常根据阳离子和阴离子的化学符号和电价来命名。
以上为第九章的主要知识点。
详细内容请参考教材或课堂讲解。
第三节、大气压一、大气压强1、概念:像液体一样,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产生的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
说明:“大气压”与“气压”(或部分气体压强)是有区别的,如高压锅内的气压——指部分气体;高压锅外称大气压。
2、产生原因:因为空气受重力并且具有流动性。
因此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就产生压强。
3、大气压的特点:(1)大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2)大气内部某一点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3)大气层的同一高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4)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且大气压的值与地点、天气、季节、的变化有关。
一般来说,晴天大气压比阴天高,冬天比夏天高。
(5)大气压变化规律研究:在海拔3000米以内,每上升10米,大气压大约降低100 Pa的压强。
4、平常感觉不到大气压存在的原因。
大气压在我们周围时刻存在着,我们却没有感觉到,这是因为人身体内外空气相通。
身体各部位内外所受的压力是平衡力,内外平衡。
二、大气压的测量实验1、大气压的存在——实验证明:历史上著名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小实验——覆杯实验、瓶吞鸡蛋实验、皮碗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
2、大气压的测定实验:托里拆利实验。
(1)实验过程:在长约1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堵管口的手指后,管内水银面下降一些就不再下降,这时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约为760mm 。
(2)原理分析:在管内,与管外液面相平的地方取一液片,因为液体不动故液片受到上下的压强平衡。
即向上的大气压=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3)结论:大气压p 0=760mmHg=76cmHg=1.01×105Pa (其值随着外界大气压的变化而变化)(4)说明:A 实验前玻璃管里水银灌满的目的是:使玻璃管倒置后,水银上方为真空;若未灌满,则测量结果偏小。
B 本实验若把水银改成水,则需要玻璃管的长度为10.3 mC 将玻璃管稍上提或下压,管内外的高度差不变,将玻璃管倾斜,高度不变,长度变长。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知识点
第九章-静电
1. 静电的产生
- 静电是指在物体表面存在正负电荷分布的现象。
当物体与其他物体摩擦、接触或分离时,电子的转移会导致电荷的分离,从而产生静电。
2. 电荷的性质
- 电荷分为正电荷和负电荷。
同性电荷相互斥,异性电荷相吸引。
3. 电荷的守恒定律
- 电荷守恒定律表示一个孤立系统中的总电荷量是恒定不变的。
4. 电场
- 电场是指电荷周围产生的一种物理量,用来描述电荷对其周围其他电荷的作用力。
5. 电场的性质
- 电场是矢量量,具有大小、方向和位置。
电场强度表示单位正电荷所受的电场力。
- 电场线可以用来表示电场的方向和强度,电场线的密度表示电场强度的大小。
6. 静电感应
- 静电感应是指当一个带电物体靠近一个不带电物体时,后者会受到电场的作用,产生电荷分离现象。
7. 静电场中的静电力
- 静电力是指静电场对带电物体施加的力,遵循库仑定律。
静电力的大小与电荷量和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8. 雷电
- 雷电是指云与地面或云与云之间产生的巨大静电放电现象。
雷电是由于云中存在正负电荷分布和地表的电荷分布导致的。
9. 静电消除和防护
- 静电消除是指通过接地或与大地放电,将物体上的静电荷中和,以保护人身和设备安全。
- 静电防护是指采取一系列措施,减少或避免静电产生和积聚,保护设备和人员的安全。
2023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压强笔记重点大全单选题1、2021年4月19日,“机智号”电动直升机在火星地表首飞成功,如图所示。
在匀速上升、空中悬停、匀速下降阶段,“机智号”旋翼受到的升力分别为F1、F2、F3,不计机身受到的火星气体阻力,则()A.F1>F2>F3B.F1<F2<F3C.F1=F3>F2D.F1=F2=F3答案:D直升机在匀速上升、空中悬停、匀速下降阶段,都处于平衡状态,其受到的升力都和重力相互平衡,则F1=F2=F3=G故选D。
2、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要求行车时司机和乘客系安全带。
系安全带的目的是()A.增大惯性B.减小惯性C.利用惯性D.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答案:DAB.惯性的大小只与质量有关,质量不变,惯性的大小不变,故AB错误;D.系安全带是为了防止紧急刹车时,车在阻力作用下停止运动,而司机或乘客由于惯性继续向前运动而被撞伤,这是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而不是利用惯性,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3、举重运动员举着杠铃在空中停留3秒,在这3秒内,下列各力之间关系正确的是()A.运动员的重力与地面对他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B.杠铃的重力与运动员受到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C.运动员对杠铃的力和杠铃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D.运动员受到的压力与地面对他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答案:CA.运动员所受的重力和地面对它的支持力,由于举着杠铃所以支持力大于人的重力,大小不相等,所以不是一对平衡力,故A错误;B.杠铃的重力与运动员受到的压力,方向相同,都是竖直向下,不符合二力平衡的条件,所以不是一对平衡力,故B错误;C.运动员对杠铃的力和杠铃的重力,受力物体都是杠铃,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符合二力平衡的条件,故C正确;D.运动员受到的压力与地面对他的支持力,压力大小等于杠铃的重力,支持力大小等于人和杠铃的重力的和,这两个力大小不相等,所以不是一对平衡力,故D错误。
故选C。
l八年级下册物理书第九章知识点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及其运动规律的科学,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八年级下册物理书的第九章涵盖了一些重要的知识点,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吧!第一部分:声音的传播和特点声音是我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种信号。
在第九章的学习中,我们了解了声音的传播和特点。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当物体振动时,会产生声波,声波的传播靠介质来实现。
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声波都可以传播,但在真空中却无法传播。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太空里听不到声音的原因。
其次,声音还有一些特点需要我们了解。
声音的传播速度在不同的介质中是不同的,一般来说,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约为340米/秒。
此外,声音的传播需要一定时间,我们常说的“声音传得很远却传得很慢”就是这个道理。
第二部分:声音的调制和解调在现代通信中,调制和解调是非常重要的技术。
调制是将声音信号转换为适合传输的电磁波信号,而解调则是将接收到的电磁波信号还原为声音信号。
调制有三种常见的方式:调幅、调频和调相。
调幅是通过改变电磁波的振幅来传输声音信号,调频是通过改变电磁波的频率来传输声音信号,而调相则是通过改变电磁波的相位来传输声音信号。
这些调制方式在广播、电视和手机等通信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解调则是将接收到的电磁波信号还原为声音信号。
这需要通过电路和设备的设计来实现,以确保接收到的信号能够准确地还原为原始的声音。
第三部分:光的传播和反射除了声音,光也是我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在第九章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光是如何传播和反射的。
光的传播是通过光的波粒二象性来实现的。
光既可以看作是一种波,也可以看作是由粒子组成的光子。
在真空中,光的传播速度约为光速,也就是每秒300000千米。
光的波长和频率与颜色有关,不同颜色的光具有不同的波长和频率。
光的反射是光遇到物体表面时反弹回来的现象。
当光遇到一个光滑的表面时,会发生镜面反射,也就是光线按照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规律反射。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知识点汇总(新人教
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知识点汇总
第九章压强
1、压强:
㈠压力
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的力叫压力。
2、方向:垂直于受力面
作用点:作用在受力面上4、大小:只有当物体在水平面时自然静止时,物体对水平支持面的压力才与物体受至的重力在数值上相等,有:F=G=g但压力并不是重力㈡压强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3、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公式:P=F/S
单位:帕斯卡1pa=1N/2
意义:表示物体在每平方米的受力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牛顿。
增大压强的方法:1)增大压力举例:用力切菜易切断
)减小受力面积举例:磨刀不误砍柴功
减小压强的方法:1)减小压力
举例:车辆行驶要限载
)增大受力面积举例:铁轨铺在路枕上
2、液体压强
产生原因:液体受到重力作用,对支持它的容器底部有压强;
液体具有流动性,对容器侧壁有压强。
液体压强的特点:
)液体对容器的底部和侧壁有压强,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各个方向的压强随着深度增加而增大;
)在同一深度,各个方向的压强是相等的;
)在同一深度,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液体压强的公式:P=ρgh
注意:液体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质量无关。
与浸入液体中物体的密度无关当固体的形状是柱体时,压强也可以用此公式进行推算计算液体对容器的压力时,必须先由公式P=ρgh算出压强,再由公式P=F/S,得到压力F=PS。
连通器: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
特点:连通器里的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总保
持相平,即各容器的液体深度总是相等。
应用举例:船闸、茶壶、锅炉的水位计。
3、大气压强
大气对浸在其中的物体产生的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
产生原因:气体受到重力,且有流动性,故能向各个方向对浸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强。
著名的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其它证明大气压存在的现象:吸盘挂衣钩能紧贴在墙上、利用吸管吸饮料。
首次准确测出大气压值的实验:托里拆利实验。
一标准大气压等于76c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即P0=1.013×105Pa,在粗略计算时,标准大气压可以取105帕斯卡,约支持10高的水柱。
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在海拔3000米内,每升高10,大气压就减小100Pa;大气压还受气候的影响。
气压计和种类:水银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
大气压的应用实例:抽水机抽水、用吸管吸饮料、注射器吸药液。
液体的沸点随液体表面的气压增大而增大。
4、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物理学中把具有流动性的液体和气体统称为流体。
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应用:
)乘客候车要站在安全线外;
)飞机机翼做成流线型,上表面空气流动的速度比下表面快,因而上表面压强小,下表面压强大,在机翼上下表面就存在着压强差,从而获得向上的升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