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大豆蛋白质含量的途径与措施
- 格式:pdf
- 大小:1004.61 KB
- 文档页数:2
大豆分离蛋白的主要工艺流程1.去壳:原料大豆经过去壳处理,将外皮去除。
2.去脂:去壳后的大豆进一步去除脂肪,以提高蛋白质含量。
这可以通过压榨或溶剂提取的方法进行。
压榨是将大豆粉碎并通过物理压力去除脂肪。
溶剂提取则是使用溶剂将脂肪从大豆中提取出来。
3.水浸:去脂的大豆粉末经过水浸的过程,以提高溶解蛋白质的含量。
水浸过程中,大豆粉末与水混合并进行搅拌和加热,在一定时间内使蛋白质溶解到水中。
4.沉淀:在水浸过程中,蛋白质会溶解到水中形成溶液。
通过调整溶液的pH值或添加适当的沉淀剂,可以使大豆分离出不同等级的蛋白质。
常用的沉淀剂包括醋酸、硫酸、盐酸等。
沉淀剂的添加可以使蛋白质从溶液中析出形成固体颗粒,进而沉淀。
5.过滤:将沉淀的蛋白质颗粒从溶液中分离出来可以通过过滤的方式进行。
通过使用滤纸、滤网或其他过滤材料,将溶液通过过滤器进行过滤,可将蛋白质颗粒捕捉在过滤器上。
6.洗涤:沉淀的蛋白质颗粒经过过滤后,可以进行洗涤的步骤以去除残余的杂质。
通常使用的洗涤液包括水或缓冲盐溶液。
洗涤可以通过多次洗涤重复实施,以保证蛋白质的纯度。
7.除水:洗涤后的蛋白质颗粒需要去除水分,以得到干燥的蛋白质。
干燥可以通过脱水或干燥设备进行。
8.粉碎:将干燥的蛋白质颗粒进行粉碎处理,以得到细小的颗粒状蛋白质产品。
9.包装:通过包装设备将蛋白质产品进行包装,以方便运输和销售。
需要注意的是,大豆分离蛋白的工艺流程可以因不同的生产厂家和工艺要求而有所不同。
上述的工艺流程仅为一种常见的大豆分离蛋白的工艺流程,并不代表所有的工艺都遵循这个流程。
提高食物蛋白质的营养价值的简单方法蛋白质是人体所需的主要营养素之一,它们对于身体健康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不同食物中的蛋白质含量和质量也存在差异。
如果我们能够通过一些简单的方法提高食物蛋白质的营养价值,无疑将对我们的饮食和健康带来很多好处。
本文将介绍几种简单的方法来提高食物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一、选择高质量蛋白食物在选择蛋白食物时,首先要考虑其质量。
优质蛋白食物会提供更多的必需氨基酸,而且含有的脂肪、胆固醇和钠等物质较少。
例如,动物性食品如鱼、家禽和鸡蛋中的蛋白质质量较高。
豆类是植物性蛋白质的良好来源,尤其是大豆和豆制品,它们富含多种氨基酸,而且不含饱和脂肪。
选择这些高质量蛋白食物可以提高我们摄入的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二、结合食物以提高氨基酸的吸收有些食物中缺少某种必需氨基酸,而另一些食物中含有较高的该氨基酸。
通过结合这些食物,可以提高氨基酸的吸收利用率。
例如,谷类搭配豆类可以增加谷类中缺乏的赖氨酸,而豆类中富含的赖氨酸可以补充不足。
类似地,谷类产品搭配牛奶、酸奶或其他乳制品可以提高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三、合理烹饪以保留蛋白质烹饪过程中的高温和长时间加热会导致蛋白质的变性和降解,从而降低其营养价值。
因此,合理的烹饪方法是提高食物蛋白质的营养价值的关键。
烹饪时应掌握适宜的时间和温度,避免过度加热。
例如,蔬菜可以用轻微的蒸煮或短时间的水煮,而不要长时间煮熟。
肉类和鱼类可以选择烤、煮或炖的方式进行烹饪,而不是过度油炸。
四、加入其它营养食材除了蛋白质外,还有许多其他营养物质可以提高食物的整体营养价值。
例如,加入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蔬菜可以增加蛋白质食物的综合营养价值。
同时,可以添加一些富含健康脂肪的食材,如坚果、种子等,来提高蛋白质食物的总体营养价值。
五、合理搭配食物以优化蛋白质吸收除了结合食物以提高氨基酸的吸收外,还有其他搭配食物的方法可以优化蛋白质的吸收。
例如,在进食动物性蛋白质的同时,同时搭配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会提高铁的吸收。
高产高蛋白大豆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其所含丰富的蛋白质对于人体的健康发育具有重要作用。
如何实现高产、高蛋白的大豆种植,是现代农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介绍一种高效、优质的大豆栽培技术,帮助农民朋友们实现高产高蛋白大豆的种植。
一、品种选择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优质大豆品种,对于实现高产高蛋白大豆至关重要。
不同品种的大豆具有不同的抗病虫害和适应性,农民应根据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种植条件选择适合的大豆品种。
二、土壤调理大豆对土壤的要求较高,首先要保证土壤的肥力和透气性。
农民可以根据土壤检测结果添加有机肥和矿质元素,提高土壤的肥力。
此外,定期翻耕土壤,保持土壤的透气性和水分保持能力,有助于大豆的生长和吸收养分。
三、合理施肥大豆的高产与合理施肥密切相关。
在大豆生长的不同阶段,需要进行不同类型和比例的施肥。
在播种前,应根据土壤检测结果进行底肥施用,以提供充足的养分供应。
在大豆生长期间,应进行追肥,根据大豆的生长状态和养分需求,合理调整氮、磷、钾等元素的比例。
四、合理密度大豆的栽培密度对产量和蛋白质含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大豆的栽培密度在20~30万株/公顷之间较为适宜。
根据当地的生态和品种特性,农民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确保每株大豆之间有足够的生长空间。
五、合理灌溉大豆对水分的需求较为特殊,其灌溉要求也有所不同。
在大豆的生长初期,适量地浇水可以促进种子的萌发和生根,但过度浇水可能导致根系受潮、易发生病害。
等到大豆开始开花时,要适量增加浇水量,保持土壤湿润有利于果实的生长和发育。
六、病虫害防治大豆容易受到多种病虫害的侵袭,影响产量和品质。
在大豆生长的不同阶段,要进行及时的病虫害监测和防治。
农民可以选择适宜的农药和防治方案,根据当地的气候和作物状况,进行科学、安全的防治。
七、适时收获大豆的适时收获对于保证产量和品质至关重要。
一般情况下,大豆的种子开始变黄时,可以进行果实硬度测试,果实硬度达到一定程度后进行收获。
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改进大豆蛋白质含量在农业生产中,大豆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也是重要的蛋白质来源之一。
大豆蛋白质含量的提高对于农民和食品加工企业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几种优质高效的栽培技术,以帮助农民改进大豆蛋白质含量。
首先,合理选择品种对于提高大豆蛋白质含量非常重要。
选择具有高蛋白含量的优质品种是栽培成功的基础。
在市场上存在许多高蛋白品种可供选择,例如天地一号、鲜豆1号等。
农民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实际情况,在多方面比较后选择最适合自己种植的优质品种。
其次,合理施肥可以有效地改进大豆蛋白质含量。
断供磷肥是提高大豆蛋白质含量的关键一步。
通过在播种前期增加磷肥的施用量,可以促进大豆根系的发育,从而提高植株对养分的吸收效果。
此外,适量施用钾肥也是提高大豆蛋白质含量的重要手段。
钾肥能够调节植物的养分平衡,提高植株对养分的利用效率。
再次,科学管理水分对于改进大豆蛋白质含量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大豆是一种对水分敏感的作物,特别是在花期和果实膨大期。
农民应根据大豆生长的不同阶段,合理调节灌溉水量,保持土壤湿润度适中。
合理的水分管理不仅可以保证大豆正常的生长发育,还能够提高大豆的养分吸收效率,进而改进大豆蛋白质含量。
最后,在防治病虫害方面的措施也会直接影响大豆蛋白质含量的改进。
病虫害是大豆生产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如果不加以有效控制,将会对大豆的产量和质量产生严重影响。
因此,农民应该定期巡视田间,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
在施药过程中,要按照剂量和使用要求进行合理喷施,以避免药物残留对大豆产生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栽培技术对于提高大豆蛋白质含量具有重要作用。
选择优质品种、合理施肥、科学管理水分以及防治病虫害都是优质高效栽培大豆的关键要素。
农民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条件,采用适合自己的栽培技术,以期获得更好的农业生产效果。
同时,政府和相关部门也应该加大对大豆种植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力度,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N o n g j i t u i g u a n g中国是大豆原产地,大豆种植历史悠久,消费文化底蕴深厚。
近几年大豆生产产量下滑,主要是因为水稻、玉米等高产作物经济效益明显高于大豆,限制了大豆的生产。
此外,进口大豆逐年增加,遏制了国内大豆的生产。
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大豆生产,是一个现实问题。
农业、营养等专家认为国产大豆仍是食用大豆的主体,其中80%多加工成豆制品和调味品。
因此,提高优质高蛋白大豆栽培技术是农业推广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大豆具有高蛋白、高含油量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我国的食品加工工业,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食品安全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优质大豆高产栽培技术的不断改进和提升,显著提高了大豆的产量和品质,进而满足了人们对优质大豆的需求。
优质大豆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土壤环境改善、整地方式、种植间距、施肥管理等方面内容,通过科学严格的田间管理,对大豆生长发育过程中出现的不良现象及时进行调整,从而提升大豆的产量和质量。
一、大豆的栽培技术1、大豆品种的选择在大豆种植过程中,种子的选择非常重要,种子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大豆的品质。
因此,在播种大豆时,必须首先选择好的种子,从根本上保证大豆的品质。
在选择种子时,选择那些更饱满的种子,并确保它们没有损坏。
然后用清水将所选种子放入室内,用手摇匀,有些种子会浮在水面上,因为种子内部可能发育不好或被昆虫吃掉。
这些种子的发芽率很低,甚至发芽都严重影响大豆的品质。
因此,这些种子都不能被要求,但必须被移除。
通过育种,有效地解决了大豆育种中的基本问题,保证了大豆的品质。
为防止大豆种子变质、霉变,防止昆虫侵蚀,对所选种子进行全面杀菌消毒,保证种子质量。
2、土地的选择大豆对生长环境的要求性相比其他农作物比较高一点,尤其,对土壤的要求也相对高一点。
所以,土壤的选择还是要谨慎一点。
在种植大豆时,要考虑适合大豆生长的土壤深度,要保证大豆能吸收一定的养分,更好的发芽,不能埋得太深或太浅,这直接影响着大豆能否顺利生长的问题。
提高身体蛋白质含量的方法
提高身体蛋白质含量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 饮食调整:增加蛋白质摄入量是提高身体蛋白质含量的关键。
可以选择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肉类(瘦肉、鸡肉、鱼肉)、豆类(豆腐、黄豆、黑豆)、奶类(牛奶、酸奶、奶酪)和坚果(杏仁、核桃、花生)等。
合理搭配食物,保证每餐都有一定量的蛋白质摄入。
2. 补充蛋白质:如果饮食中蛋白质摄入不足,可以考虑使用蛋白质补充剂。
选择适合自己的蛋白质饮料。
3. 增加运动强度:通过增加运动强度和频率,肌肉生长,促进蛋白质合成。
结合力量训练和有氧运动,可以有效提高身体蛋白质含量。
4. 合理休息:充足的睡眠和适当的休息对蛋白质合成和肌肉恢复至关重要。
给身体足够的时间来修复和建设肌肉,有助于提高蛋白质含量。
增加蛋白质摄入量需要根据个人身体状况和健康状况进行调整。
浅析提高大豆分离蛋白的含量和得率的关键因素一,大豆蛋白是大自然赋于人类生命的物质墓础.蛋白质是生命存在的形式,是生命的物质墓础.大豆蛋白正是来自大自然的人类最直接,最丰富的蛋白质来源,是供养人类的丰盛宝库.人类的生存离不开蛋白质,当然也就离不开自然的大豆分离蛋白.众所周知,因为大豆蛋白含有人体所必需的八种氛墓酸,又是众多植物蛋白中营.养价值最高的蛋白质,所以,大豆蛋白将是人类追求健康追求生存不可缺少的物质墓础.在一些发达国家,人民蛋白质来源,主要是来自动物性食物.动物蛋白当然能满足人类生存的需求,但是因为它是高脂肪,高热能,高胆固醉,也给人类的生存带来了附作用,那就是肥胖症,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肿瘤等疾病的发生.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于国家经济落后,人民生活水平低,无条件食用动物食物而造成人体摄入蛋白质不足,而影响着健康,要想生存也要用植物蛋白来维持身体所需蛋白平衡.这些现象说明,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极度的重视增加低脂肪,无胆固醉的植物蛋白食品.因此说,大豆蛋白是人类生命的物质基础.二,引进和自行开发相结合,解决大豆分离蛋白加工中的关键.目前,我们都知道,由于技术工艺,生产装备方面的落后,我国的大豆分离蛋白产品同国外先进的产品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对于如何缩小这方面的差距,赶上国际先进水平,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国内外的一些专家的观点各自有所不同.下面将我们在几年来,在生产实践如何提高蛋白的含量和得率的做法介绍一下:(一)用过滤设备替代分离粗纤维的卧式分离机现在,国内外生产大豆分离蛋白采用的工艺,墓本上是传统的碱提酸沉的工艺.首先,将低温浸出后豆粕调在代定的PH值碱液中,通过每分钟3,500转的卧式分离机分离粗纤维,再用每分钟5,000钟转的碟式分离机二次彻底分离细纤维.最后进行酸沉,再用每分钟3, 500-4,000转的卧式分离机分离出含量超过90%以上的大豆分离蛋白.这套工艺足以能解决酸沉后反复水洗,提高蛋白含量的问题.但是,由于卧式分离机自身结构存在的问题,所以,经常发生在第一次分离粗纤维时,豆粕和杂质堵塞分离机的问题,经常大拆大卸,严重影响分离机的动平衡,减少设备的使用寿命,也影响着生产的正常进行.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经过反复的试验.我们改革了豆粕的碱调液直接进入分离机的方法,采用了普通的过滤设备,先过滤出碱调液中的粗纤维,由于豆粕本身就是助滤剂,所以,效果非常明显.粗纤维墓本都被滤出,工作效率远远的超过用卧式分离机分离粗纤维的效果,同时减少了蝶式分离机的负担,提高了设备完好率,保证了生产的连续性.(二)提高蛋白得率,必须保证低温豆粕不能变性.大豆从预处理开始直至低温浸油终止,整个生产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豆粕的温度,每个温控点必须控制在豆粕自身温度绝对不能超过60 0C,超过60 0C,豆粕受热后会引起变性.热变性会直接影响蛋白质变性,影响大豆分离蛋白的得率.更重要的是,通过溶济油去置换豆油时,置换必须彻底,豆粕中的脂肪含量不得超过0.02%,超过了此含量会直接影响大豆的提取率.(三),PH值温度,离子温度,纤维直接影响蛋白含量.在生产过程中,我们采用两次分离法提除大豆纤维.其他操作程序不变,完全可以使大豆蛋白的含量达到90%,如果根据需要还想提高含量,那么可以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措施. 1,低温粕在浸油过程中,稍提高些温度,卧式脱溶机温度温控在707C-80℃之间,高温闪蒸温度控制在140 0C -150℃的情况下,让豆粕中的2s组分蛋白变性,这样在碱调溶液中2s组分蛋白溶解度很低,溶解的蛋白只有豆粕中7s和US组分蛋白,这样,自然提高了蛋白含量,最高可达到93%以上,可是,由于2s组分蛋白没有溶解,而必然影响蛋白得率..2,如果碱提溶液中分离出纤维后,PH值调整到7.2情况下,离子强度保持在0. Olmol时,促使大豆蛋白中的2s, 7s, 11s, 15s不同组分的蛋白在一定PH值和离子强度下,相互产生可逆性,也可以将蛋白的含量提高到93%左右. 以上这些提高蛋白含量,保持蛋白得率的措施和工艺要求,都是我们几年来在生产实践中,根据理论的指导一点点摸索出来的.肯定还不完善,但是它现在在我们的具体生产中确实发挥着作用.由于,我们大胆的对传统工艺进行了必要的改造,才使我单位的大豆分离蛋白生产的功能性,稳定性达到了一个新水平.一九九七年六月份,产品经过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植物蛋白专业委员会专家组的检测,通过同韩国大高通商贸易公司提供的美国最先进的产品相对照,我们的产品蛋白质,NSI值,水份三项指标全部达到美国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分离蛋白理化指标.从感观上看,产品色泽较国际通用产品微白,复水后的保水力,回弹力比国际先进产品强.专家组的结论是:产品主要理化指标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分离蛋白各项指标接轨,复水后的保水力和回弹力等感观指标略强于国际先进水平,与国内同类产品相比处于领先水平.由于有了高质量的产品,才征服了国内外的客商,现在我们的产品有4046左右出口韩国和日本,有6046替代了进口的美国货而被国内市场所采用,产品一直呈供不应求.。
提高大豆蛋白质含量的途径与措施张志民 董文恒 田光吉 李海丽 李海峰 徐淑霞(河南省安阳市农业科学院,安阳455000)摘要:通过查阅有关大豆蛋白质含量的遗传规律及积累规律的多种文献,结合长期的工作实际,进行综合分析归纳,认为提高大豆蛋白质含量的途径及措施有:选用高蛋白质含量的大豆新品种,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科学选择蛋白质含量的最适收获日期,在品种的高产范围内适当控制大豆的种植密度,种植时选用与品种匹配的根瘤菌制剂,开花期适量施用氮肥或进行叶面喷肥等根外施肥方式追肥,适当控制鼓粒期的水分供应等。
关键词:大豆蛋白质;含量;提高;途径;措施大豆蛋白质,即大豆子粒中所含的蛋白质,含量大约在40%左右,是谷类作物的4~5倍。
大豆蛋白质是一种植物性蛋白质。
大豆的蛋白质氨基酸组成与牛奶的蛋白质氨基酸组成十分近似,除含甲硫氨酸较低外,其余的必需氨基酸含量均比较丰富,是植物性的完全蛋白质,在营养价值上可与动物蛋白质等同,在基因结构上也是最接近人体的氨基酸组成,所以是最具营养的植物蛋白质。
因此,研究提高大豆蛋白质含量的途径及措施,促进蛋白专用型大豆品种的生产水平,对人类蛋白质的供应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提高大豆蛋白质含量的途径1.1 选用蛋白质含量高的大豆品种 国内外大量的研究结果均表明,大豆的蛋白质含量是以加性效应为主的数量性状,但是有的组合也表现为高蛋白或低蛋白为显性性状遗传[1]。
大豆蛋白质含量的遗传力估值也不完全相同。
徐鹏等[2]在田间自然条件下,利用皖82-178×通山薄皮黄豆甲的重组自交系群体为材料,以2004年和2005年的蛋白质含量为指标,利用分离分析法分析大豆蛋白质含量的遗传规律,2年的分析结果表现基本一致,蛋白质的遗传表现为多基因遗传,遗传率分别为79.65%和85.7%。
基金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152102110009)通信作者:徐淑霞1.2 创造有利于大豆蛋白质积累的环境因子 外界的环境因子比较复杂,很难进行控制,对大豆的蛋白质合成影响也很难进行控制。
地区连年种植,没有时间,堆沤还田一般在农村常见;黑龙江大型家畜养殖场较少,各家农户所养的家畜无法消耗每年生产后残留的秸秆量,所以过腹还田难以大面积推广实施㊂5总结黑龙江省的秸秆还田方式还处于比较落后阶段,而作为重要的玉米产地,每年的秸秆利用效率较低,急需各地方因地制宜地进行科学调研和科普推广,根据地方特色采取相应的措施,只有让耕作方式与作物生产产生效益增值,才能找到秸秆还田的出路㊂6参考文献[1] L V K,Q I U H G,B A I J F,e t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d i r e c t r e t u r n o f c o r n s t a l k t o s o i l:c u r r e n t s t a t u s,d r i v i n g f o r c e s a n d c o n-s t r a i n t s[J].C h i n a P o p u l a t i o n R e s o u r E n v i r o n m e n t,2013(23):171-176.[2]王亚静,毕于运,高春雨.中国秸秆资源可收集利用量及其适宜性评价[J].中国农业科学,2010,43(9):1852-1859.[3] Z HA N G P,C H E N X,W E I T,e t a l.E f f e c t s o f s t r a w i n c o r p o r a t i o n o n t h e s o i l n u t r i e n t c o n t e n t s,e n z y m e a c t i v i t i e s,a n d c r o py i e l d i n a s e m i a r i d r e g i o n o f C h i n a[J].S o i l a n d T i l l a g e R e s e a r c h,2016(160):65-72.[4]张文可.秸秆还田模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及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D].沈阳:沈阳农业大学,2018.[5]孙召靖.秸秆还田对推广玉米机械化收获的影响[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1(5):57.[6]周俊杰.秸秆青贮技术规程[J].当代畜牧,2012(8):44.[7]穆秀明,闫贵龙,官丽辉,等.影响秸秆饲用价值的因素[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1,32(1):45-47,51.[8]刘长跃.秸秆还田的利与弊[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4(5):37-38.[9]魏敏,雒秋江,潘榕,等.对棉花秸秆饲用价值的基本评价[J].新疆农业大学学报,2003,26(1):1-4.[10] R O N G L,M I N W,Z H I K U A N J,e t a l.E f f e c t s o f d i f f e r e n t m u l c h i n g p a t t e r n s o n s o i l t e m p e r a t u r e,m o i s t u r e w a t e r a n dy i e l d o f s p r i n g m a i z e i n W e i b e i H i g h l a n d[J].T r a n s a c t i o n s o f t h e C h i n e s e S o c i e t y o f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2012(2): 106-113.[11]蒙静,曹云娥,姚英,等.秸秆还田对土壤理化及生物性状影响的研究进展[J].北方园艺,2013(11):184-186.[12]王汉朋,景殿玺,周如军,等.玉米秸秆还田量对土壤性质㊁秸秆腐解及玉米纹枯病的影响[J].玉米科学,2018,26(6):160-164,169.[13]袁建永.作物秸秆直接还田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1(14):313.(022)七星泡农场大豆蛋白质提升试验彭程,顾元达(黑龙江省七星泡农场,黑龙江嫩江161435)大豆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是大豆品质的两个重要方面,大豆蛋白质是谷类作物的4~5倍㊂大豆蛋白质是一种植物性蛋白质㊂大豆的蛋白质氨基酸组成与牛奶的蛋白质氨基酸组成十分近似,除含甲硫氨酸较低外,其余的必需氨基酸含量均比较丰富,是植物性的完全蛋白质,在营养价值上可与动物蛋白质等同,在基因结构上也是最接近人体的氨基酸组成,所以是最具营养的植物蛋白质㊂黑龙江省七星泡农场近年来大豆种植面积稳定在2.13万h m2左右,研究提高大豆蛋白质含量的途径及措施,促进蛋白专用型大豆品种的生产水平,对人类蛋白质的供应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㊂本文主要探讨大豆品质提升的研究与试验,通过使用根瘤菌和钼酸铵拌种,兼顾海藻肥等肥料的施用,为大豆蛋白质与产量的提升提供理论依据㊂1试验材料与方法收稿日期:2020-06-301.1试验地基本情况试验地设在黑龙江省七星泡农场,土质为黑壤土,前茬玉米,秋翻地,秋起垄㊂肥力状况:p H值5.6,有机质66.362g/k g㊁全氮4.372g/k g㊁碱解氮526m g/k g㊁有效磷38.7m g/k g㊁速效钾169m g/k g㊂1.2试验材料供试作物:大豆品种黑河43㊁克山1号㊁垦鉴豆28号㊂供试肥料:大豆根瘤菌(河北领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㊁钼酸铵(河北领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㊁藻发稼㊃海藻磷钾肥(秦皇岛领先康地农业技术有限公司)㊂1.3试验设计小区试验采用单排列,1次重复,6个小区,行长8.5m,9行区,垄距0.65m,每小区面积50m2,试验总面积300m2㊂3个大豆品种分别设处理与对照,处理在常规施肥的基础上,每公顷用大豆根瘤菌500g+钼酸铵125g拌种,大豆结荚期喷施藻发稼㊃海藻磷钾肥750g/h m2;对照采取常规施肥㊂2试验结果与分析2.1对大豆生育期的影响大豆生育期调查结果如下,黑河43处理与对照播种期均为5月5日,出苗期均为5月23日,开花期均为6月29日,成熟期均为9月21日,生育日数均为122d;克山1号处理与对照播种期均为5月5日,出苗期均为5月23日,开花期均为6月30日,成熟期均为9月24日,生育日数均为125d;垦鉴豆28号处理与对照播种期均为5月5日,出苗期均为5月23日,开花期均为6月29日,成熟期均为9月16日,生育日数均为117d㊂从以上调查结果可知,3个品种试验处理的生育期与对照相比,无明显差别㊂2.2对大豆产量性状的影响表1不同大豆品种产量及养分含量调查结果品种处理平方米株数株高c m株荚数株粒数百粒重g产量k g/h m2增产%水分%蛋白质%脂肪%黑河处理358323.453.221.03079.53.19.3240.3319.50 43对照348326.057.520.22988.08.1638.9720.17克山处理358521.954.321.23196.56.09.6340.8819.32 1号对照338724.759.319.33015.09.6638.0421.82垦鉴豆处理318124.451.417.52706.01.28.9938.4120.03 28号对照328024.360.517.32673.08.2837.8221.38从产量结果可知(见表1),钼酸铵㊁大豆根瘤菌拌种,加叶面喷施藻发稼㊃海藻磷钾肥3个品种处理区均比对照区增产,黑河43处理比对照增产3.1%;克山1号处理比对照增产6.0%;垦鉴豆28号处理比对照增产1.2%㊂2.3对大豆蛋白质、脂肪含量的影响蛋白质含量测试结果见表1,钼酸铵㊁大豆根瘤菌拌种,加叶面喷施藻发稼㊃海藻磷钾肥3个品种处理区可提高蛋白质含量,黑河43处理蛋白质含量比对照增加1.36个百分点;克山1号处理比对照增加2.84个百分点;垦鉴豆28号处理比对照增加0.59个百分点㊂从脂肪含量测试结果可知,钼酸铵㊁大豆根瘤菌拌种,加叶面喷施藻发稼㊃海藻磷钾肥3个品种处理区大豆脂肪含量均比对照区低,黑河43处理比对照减少0.67个百分点;克山1号处理比对照减少2.5个百分点;垦鉴豆28号处理比对照减少1.35个百分点㊂3小结2019年黑河43㊁克山1号㊁垦鉴豆28号3个品种,应用大豆根瘤菌㊁钼酸铵拌种,苗期喷施藻发稼㊃海藻磷钾肥㊂试验结果表明,可提高大豆蛋白质含量,增加大豆产量㊂推荐用量:100k g大豆种子用大豆根瘤菌500g+钼酸铵125g拌种,大豆结荚期喷藻发稼㊃海藻磷钾肥750g/h m2㊂(022)。
提高高蛋白大豆品种蛋白含量的主要栽培措施摘要大豆的蛋白质含量受环境条件影响较大。
从播期、密度肥料和微肥方面论述了提高高蛋白大豆品种的主要栽培技术措施,为今后大豆品种的田间管理提供依据。
关键词大豆;高蛋白质含量;栽培措施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l004—8421(2012)02—143—02大豆籽粒中蛋白质含量高达40%,是人们生活中主要的蛋白来源,同时还可作牲畜饲料及食品和轻工业原料。
在21世纪人们面临蛋白资源短缺的全球性严重问题,所以提高大豆品种蛋白质含量、积极改善大豆品质、提高营养价值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蛋白质含量成为衡量大豆品质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
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蛋白质的需要越来越迫切了,大力发展投资少、成本低、性能好的高蛋白大豆产品为人们所关注。
因此,积极开展大豆高蛋白育种与栽培的研究已迫在眉睫。
在一定的基因型条件下,通过适宜的栽培措施,可以使品种的优良特性得到最大的发挥。
因此,在培育优良品种的同时,研究其高产高效的配套栽培技术至关重要。
1利用育种手段培育高蛋白大豆新品种大豆的蛋白质品质,主要与含硫氨基酸量有关,特别是蛋氨酸、色氨酸与胱氨酸的含量。
由于大豆蛋白质的赖氨酸含量已较高,因此在提高大豆蛋白质的品质时,常常不大考虑到赖氨酸的提高,而特别强调蛋氨酸、胱氨酸、色氨酸的提高。
1.1利用高蛋白的野生大豆与当地主推栽培品种杂交,以提高当地大豆品种的蛋白含量野生豆(GlycinesojaSieb.etZucc.)中蕴藏着许多优异的蛋白质和油脂基因,是宝贵的种质资源。
为改良栽培大豆,拓宽大豆育种的遗传基础,国内外相继开展了野生大豆资源利用的研究,以期把野生大豆的高蛋白多花多荚及特殊的抗逆性等基因转育栽培大豆中,以提高栽培大豆的蛋白质含量及其他性状。
截至目前,许多国内外研究结果表明:利用野生大豆高蛋白资源拓宽大豆育种的遗传基础,提高培栽大豆的蛋白质含量是可行的。
在进行提高栽培种蛋白质含量的育种中,不仅要选用蛋白质含量较高的材料作母本,要尽可能选用蛋白质含量较高的作父本,即以高×高的组配方式。
一、实验背景大豆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和油料作物,其产量和品质的提高对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大豆育种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大豆产量和品质得到了显著提升。
本实验旨在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对大豆进行育种研究,以期提高大豆产量和蛋白质含量。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实验材料包括大豆种子、基因编辑工具、载体质粒等。
2. 实验方法(1)基因编辑:采用CRISPR/Cas9技术对大豆基因进行编辑,以增强大豆的生物固氮能力。
(2)载体构建:将编辑后的基因插入到载体质粒中,构建重组质粒。
(3)转化:将重组质粒转化到大豆细胞中,获得转基因大豆植株。
(4)筛选:通过PCR、测序等方法筛选出目标基因编辑成功的植株。
(5)田间试验:对筛选出的转基因大豆植株进行田间试验,观察其产量和蛋白质含量。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基因编辑通过CRISPR/Cas9技术对大豆基因进行编辑,成功构建了重组质粒。
2. 转化将重组质粒转化到大豆细胞中,获得转基因大豆植株。
3. 筛选通过PCR、测序等方法筛选出目标基因编辑成功的植株。
4. 田间试验对筛选出的转基因大豆植株进行田间试验,结果显示:(1)产量:转基因大豆植株的产量较非转基因大豆植株提高了10-20%。
(2)蛋白质含量:转基因大豆植株的蛋白质含量较非转基因大豆植株提高了1-2个百分点。
四、结论本实验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成功提高了大豆的产量和蛋白质含量。
这表明基因编辑技术在大豆育种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进一步优化基因编辑技术,为我国大豆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五、讨论1. 基因编辑技术在大豆育种中的应用基因编辑技术具有高效、精准、可控等优点,在植物育种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实验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成功提高了大豆的产量和蛋白质含量,为我国大豆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2. 转基因大豆的安全性问题转基因大豆的安全性问题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焦点。
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改善大豆蛋白质含量大豆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和油料作物之一,丰富的蛋白质含量使得它成为人们日常饮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长期以来,大豆的蛋白质含量一直没有得到有效提升,限制了其在农业和食品产业的应用。
因此,研究人员致力于开发和改进优质高效栽培技术,以提高大豆的蛋白质含量。
一、土壤管理土壤的肥力直接影响到大豆的生长和发育,因此优化土壤管理是提高大豆蛋白质含量的关键。
首先,进行土壤测试,了解土壤中的养分含量和酸碱度。
根据土壤测试结果,科学施肥,提供大豆所需的营养元素,尤其是氮、磷、钾等关键元素。
其次,注意土壤水分管理,保持适度的湿润度,但要避免积水和过度干燥。
此外,选择合适的土壤覆盖物,如秸秆、覆盖膜等,可减少水分蒸发和土壤侵蚀,提高土壤质量。
二、良种选择与育种改良选择优质的大豆品种是提高蛋白质含量的首要步骤。
一方面,可以选用经过长期选育和改良的优良品种,如大豆中的高蛋白质品种。
另一方面,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在遗传水平上改良大豆,以增加其蛋白质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
例如,通过转基因技术,将蛋白质细胞内合成途径的相关基因进行调控,使大豆能够更高效地合成蛋白质。
三、光照管理光照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条件,直接影响到大豆蛋白质的积累和合成。
为了提高大豆蛋白质含量,需要保证充足的光照供应。
在栽培过程中,合理调整大豆的种植密度和行距,使每株植物都能够得到充足的阳光照射。
此外,可利用遮阳网等工具,对夏季高温时段进行合理遮阴,减少光照强度过高对大豆生长的不利影响。
四、施用适宜的生长调节剂生长调节剂是一类能够调节植物生长和发育的化学物质,可以通过影响植物的生理代谢过程,从而增加大豆蛋白质的合成。
例如,使用生长激素类的生长调节剂,可以促进大豆根系的生长发育,增加吸收营养的能力;使用磷酸二氢钾等矿质元素类的生长调节剂,可以提高大豆蛋白质含量并改善蛋白质结构。
五、适当的灌溉管理灌溉是大豆栽培中重要的环节之一,对于提高大豆蛋白质含量有着重要影响。
提高高蛋白大豆品种蛋白含量的主要栽培措施
马巍
【期刊名称】《农技服务》
【年(卷),期】2012(029)002
【摘要】大豆的蛋白质含量受环境条件影响较大。
从播期、密度肥料和微肥方面论述了提高高蛋白大豆品种的主要栽培技术措施,为今后大豆品种的田间管理提供依据。
【总页数】2页(P143-144)
【作者】马巍
【作者单位】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中心,吉林长春1300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65.1
【相关文献】
1.高蛋白大豆产量、蛋白产量与品种及栽培措施的研究 [J], 谢震
2.高蛋白大豆品种产量及子粒主要品质性状稳定性的研究 [J], 黄文
3.吉杂96高粱的栽培吉杂96高粱的栽培适合我省种植的高粱品种金谷二号高产栽培措施蔬菜新优品种介绍保护地芹菜和韭菜病害的防治温室番茄冬栽定植后的管理提高棚室黄瓜产量的方法温室蔬菜多茬栽培新技术杏李新优品种介绍向您推荐瓜类新品种淄蓖五号蓖麻的栽培马蹄叶人工栽培技术冬季拖拉机要把好"四关" [J], 李玉甫;高忠
4.提高奶牛乳蛋白含量的主要技术措施 [J], 杨晨东;吴云海;王占国;杨帆;李建明
5.安徽大豆产区高蛋白大豆品种选用与高产栽培技术 [J], 王安庆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提高大豆蛋白质含量的途径与措施
张志民 董文恒 田光吉 李海丽 李海峰 徐淑霞
(河南省安阳市农业科学院,安阳455000)
摘要:通过查阅有关大豆蛋白质含量的遗传规律及积累规律的多种文献,结合长期的工作实际,进行综合分析归纳,认为提高大豆蛋白质含量的途径及措施有:选用高蛋白质含量的大豆新品种,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科学选择蛋白质含量的最适收获日期,在品种的高产范围内适当控制大豆的种植密度,种植时选用与品种匹配的根瘤菌制剂,开花期适量施用氮肥或进行叶面喷肥等根外施肥方式追肥,适当控制鼓粒期的水分供应等。
关键词:大豆蛋白质;含量;提高;途径;措施
大豆蛋白质,即大豆子粒中所含的蛋白质,含量大约在40%左右,是谷类作物的4 5倍。
大豆蛋白质是一种植物性蛋白质。
大豆的蛋白质氨基酸组成与牛奶的蛋白质氨基酸组成十分近似,除含甲硫氨酸较低外,其余的必需氨基酸含量均比较丰富,是植物性的完全蛋白质,在营养价值上可与动物蛋白质等同,在基因结构上也是最接近人体的氨基酸组成,所以是最具营养的植物蛋白质。
因此,研究提高大豆蛋白质含量的途径及措施,促进蛋白专用型大豆品种的生产水平,对人类蛋白质的供应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提高大豆蛋白质含量的途径
1.1 选用蛋白质含量高的大豆品种 国内外大量的研究结果均表明,大豆的蛋白质含量是以加性效应为主的数量性状,但是有的组合也表现为高蛋白或低蛋白为显性性状遗传[1]。
大豆蛋白质含量的遗传力估值也不完全相同。
徐鹏等[2]在田间自然条件下,利用皖82-178×通山薄皮黄豆甲的重组自交系群体为材料,以2004年和2005年的蛋白质含量为指标,利用分离分析法分析大豆蛋白质含量的遗传规律,2年的分析结果表现基本一致,蛋白质的遗传表现为多基因遗传,遗传率分别为79.65%和85.7%。
基金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152102110009)
通信作者:徐淑霞1.2 创造有利于大豆蛋白质积累的环境因子 外界的环境因子比较复杂,很难进行控制,对大豆的蛋白质合成影响也很难进行控制。
有研究表明,地理纬度、温度、土壤理化特性、光照等对大豆蛋白质合成影响很大[3]。
1.3 采取有利于蛋白质积累的各种栽培和农艺措施 作物的各种栽培和农艺措施,是劳动人民长期劳动的智慧结晶。
有研究表明,播期、密度、施肥、浇水、收获期对大豆蛋白质的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4]。
2 提高大豆蛋白质含量的措施
大豆子粒蛋白质含量同时受到遗传和环境条件的影响。
通过选用高蛋白大豆品种和改善环境、改进栽培等措施都能显著提高大豆蛋白质含量。
2.1 选用高蛋白大豆新品种 提高大豆蛋白质含量,选用高蛋白大豆新品种是关键。
高蛋白大豆新品种是提高大豆蛋白质含量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任何努力都是白费的。
有报告显示,良种在农业科技贡献率中的比重稳定在43%以上。
2.2 提早播期,创造有利于蛋白积累的光照环境 在所有环境条件中,光是影响大豆产量及品质的最显著因素之一。
光在大豆生长中对同化物的运输和分配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光富集和光遮阴均能显著改变大豆生长中光合产物在源库中的分配。
有研究结果表明,在开花初期光富集主要是通过增加每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