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呼吸暂停30例临床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4
固尔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30例临床观察高晓丹【摘要】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Curosurf on the treatment of 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NRDS). Methods 60 patients with NRD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30 patients in each).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with conventional treatment, but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Curosurf on the basis of control treatment. Assisted respiration and duration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 were observed after treatment. Blood gas analysis parameters and clinical efficacy after treatment were compared. Results Assisted breathing and mechanical ventilation tim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hor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 P <0. 05). P (O2) , pH value and SaO2 and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 05). Conclusion Curosurf has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treatment of NRDS.%目的观察固尔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固尔苏治疗.观察2组用药后辅助呼吸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比较2组氧分压[p(O2)]、二氧化碳分压[p(CO2)]、pH值、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p(O2)、pH值及SaO2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治疗组治疗后辅助呼吸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6.7%,对照组总有效率66.7%,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固尔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效果显著.【期刊名称】《河北中医》【年(卷),期】2011(033)011【总页数】2页(P1750-1751)【关键词】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药物疗法;磷脂类;生物制品【作者】高晓丹【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中医院儿科,广西北海53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92-33;R725.638.053;R977.6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指因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引起的呼吸窘迫征,亦称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是新生儿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多见于早产儿,亦可见剖宫产及产程过程中有严重窒息的新生儿[1]。
早产儿原发呼吸暂停的临床诊治分析摘要:目的:研究早产儿原发呼吸暂停的临床治疗措施和特点。
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早产儿原发呼吸暂停52例,总结临床表现和临床治疗措施。
本组患儿均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给予纳洛酮和氨茶碱药物联合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患儿给予呼吸机机械通气或鼻塞持续正压通气。
结果:新生儿出生体重越低,胎龄越小,原发呼吸暂停的发生率就越高。
患儿均在接受治疗3-5天后,症状得到改善,原发呼吸暂停发作得到有效的控制,48例早产儿在肺炎治愈后出院,没有复发者;4例患儿肺炎未治愈,出院后呼吸暂停再次发作,早产儿原发呼吸暂停的治愈率为92.31%。
结论:防治早产儿原发呼吸暂停应该从其出生后就开始,对早产儿进行密切的监测,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干预,提高早产儿的生存环境,降低其原发呼吸暂停的发生率。
关键词:早产儿原发呼吸暂停临床治疗措施【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2-0063-02新生儿呼吸暂停就是早产儿停止呼吸超过20秒,足月小儿停止呼吸超过15秒或停止呼吸不超过15-20秒,但是伴有皮肤青紫或苍白,肌肉张力减低,心跳减慢。
周期性呼吸是指新生儿呼吸停止5-10秒后又恢复呼吸,不伴有皮肤青紫或苍白,肌肉张力减低,心跳减慢等表现。
因呼吸停止时间短,故周期性呼吸是良性的,不影响小儿的气体交换。
然而早产儿原发呼吸暂停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现象,如果不及时发现和处理,新生儿长时间的缺氧,可导致脑损害,对以后小儿智力发育是不利的,本病在早产儿中发病率高。
多种疾病能引起早产儿的呼吸暂停,但是部分患儿的发病原因不明确,称其为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其发病原因可能和早产儿呼吸和神经功能发育不完善相关,其发病确切机制还不明确。
现对我院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住院的早产儿发生呼吸暂停的治疗情况和相关因素进行总结分析,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国际公认:“医疗风险无处不在”,它贯穿在门诊、住院、出院等环节和诊断、治疗、康复等医疗行为的全过程中。
因此对医疗风险进行科学的管理、减少医疗风险带来的损失,就成为了医院管理者共同关注的课题[1]。
我院儿科针对呼吸暂停早产儿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2007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30例患儿,男21例,女9例;体重870~2350g,胎龄28~33周,均符合早产儿呼吸暂停的诊断标准[2]:呼吸停止≥20s,伴有心动过缓(<100次/min)及发绀(经皮氧饱和度小于80%)。
1.2方法制定《早产儿呼吸暂停急救及护理风险管理办法》,规范对每一个患儿护理风险管理。
具体办法如下:1.2.1急救措施①刺激皮肤,立即弹足底、托背、摩擦耳垂,以患儿发出哭声为准。
②清理呼吸道,动作要轻柔、迅速,压力要小(中心负压在80~120mmHg),时间<10s避免损伤呼吸道黏膜引起感染。
③若呼吸暂停反复发作可给氨茶碱、纳洛酮,低流量吸氧,必要时给予CPAP(正压通气在呼气时可防止小气道和肺泡陷闭并可使一部分萎缩的肺泡扩张,增加肺容量和功能残气量,改善通气/灌注比值,减少肺内静-动脉分流,使肺脉血氧分压增加,因此可有效减少呼吸暂停发生的次数)。
1.2.2护理风险管理措施①呼吸暂停的监护:30例早产儿均置于暖箱内,由专职NICU护士24h监护和心电监护,当监护仪报警时,护士立即观察患儿有无呼吸、心动过缓、发绀以及呼吸道梗阻。
若患儿呼吸暂停应及时给予刺激并记录每次发作的时间和程度,为临床大夫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②管理好环境温暖:尤其是口鼻三角区受寒冷刺激可反射性地引起呼吸暂停。
将暖箱置于中性温度范围,所有操作均在暖箱内进行,使患儿体温不超过±0.5℃,以减小呼吸暂停发作次数。
③测血糖:每例早产儿入院20min内常规测血糖,以免因低血糖诱发呼吸暂停。
世界中医药 2015年11月 第10卷 ·99··经验交流·纳洛酮联合氨茶碱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31例临床观察白 瑶(北京大学深圳医院 518036)【摘 要】目的:目的:观察氨茶碱和纳洛酮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临床疗效。
方法:方法:方法:将31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6例,在应用氨茶碱基础上加用纳洛酮;对照组15例,单用氨茶碱。
结果:结果: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和66.7%,P<0.05。
结论:结论:结论:纳洛酮联合氨茶碱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用氨茶碱,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纳洛酮;氨茶碱;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中图分类号】R7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02(2015)01-0099-01呼吸暂停,即停止呼吸的时间>20s,并发生紫绀、心动过缓等不良状况,是早产儿常发的一种症状[1]。
许多疾病均会诱发早产儿出现呼吸暂停状况,还有一些患者疾病发作的原因并不明确,即原发性呼吸暂停,英文简称为AOP(appea of premature)。
相关研究显示原发性呼吸暂停的发生原因主要为呼吸中枢发育不完全。
本文主要针对我院2012年2月至2014年6月期间30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2月至2014年6月期间30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0例,女10例,出生体重970-2490g,胎龄28-33周。
30例早产儿均符合原发性呼吸暂停诊断标准,早产儿在出生的时候无胎粪吸入、窒息状况,胸片检查排除肺部不良症状,脑CT 检查排除颅内出血状况。
将30例早产儿划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各15例,两组患者初次呼吸暂停时间、出生体重、胎龄以及性别等多个方面均无显著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30例早产儿在发生原发性呼吸暂停状况之后,稀释5mg/kg 氨茶碱,并给予静脉滴主,原发性呼吸暂停发生12h 后,按2mg/kg 给药;研究组15例患儿在此基础上加用纳洛酮,初次静脉推注0.1mg/kg 负荷剂量,然后在10%葡萄糖液20ml 中溶入纳洛酮1mg/kg。
早产儿呼吸暂停的护理一、疾病概述早产儿呼吸暂停是指早产儿呼吸停止时间超过 20 秒,或呼吸停止时间不足 20 秒但伴有心率减慢(<100 次/分)、皮肤青紫或苍白等症状。
这是早产儿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之一,严重影响早产儿的生存质量和预后。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1. 呼吸中枢发育不成熟早产儿的呼吸中枢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对呼吸的调节能力较弱,容易出现呼吸暂停。
(1)呼吸神经元数量少,树突和轴突的发育不完善,导致呼吸驱动不足。
(2)神经递质系统发育不成熟,如血清素和多巴胺等神经递质的合成和释放不足,影响呼吸的调节。
2. 呼吸系统解剖结构异常(1)早产儿的胸廓柔软,肋骨支撑力不足,呼吸肌力量较弱,导致呼吸运动受限。
(2)肺泡数量少,表面活性物质缺乏,容易引起肺泡萎陷,影响气体交换。
3. 其他因素(1)感染:如败血症、肺炎等感染性疾病可导致呼吸中枢抑制,引起呼吸暂停。
(2)贫血:早产儿贫血时,血液携氧能力下降,导致组织缺氧,可刺激呼吸中枢引起呼吸暂停。
(3)低血糖:低血糖可影响脑细胞的能量代谢,导致呼吸中枢功能障碍,引发呼吸暂停。
三、临床表现1. 呼吸停止呼吸暂停发作时,早产儿的呼吸完全停止,时间超过 20 秒。
2. 心率减慢呼吸暂停常伴有心率减慢,通常心率低于 100 次/分。
3. 皮肤青紫或苍白由于缺氧,早产儿的皮肤可能出现青紫或苍白的表现。
4. 肌张力低下呼吸暂停发作时,早产儿的肌张力可能降低,肢体软弱无力。
四、治疗要点1. 刺激呼吸当呼吸暂停发作时,可通过轻弹足底、摩擦背部等刺激方法,恢复早产儿的呼吸。
2. 药物治疗(1)使用咖啡因:咖啡因是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常用药物,它可以兴奋呼吸中枢,减少呼吸暂停的发作次数。
(2)使用氨茶碱:氨茶碱也可以兴奋呼吸中枢,但由于其副作用较多,目前已较少使用。
3. 无创呼吸支持(1)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通过在早产儿的鼻孔中施加一定的正压,保持气道通畅,改善通气和氧合。
早产儿呼吸暂停30例临床分析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关键词】婴儿早产呼吸暂停多沙普仑
呼吸暂停是指呼吸停止时间超过20s伴有或无心动过缓和紫绀的现象,多见于早产儿。
如果不伴有其他疾病称之为原发性呼吸暂停,如果继发于某些病理因素称之为继发性呼吸暂停。
笔者对2007年上半年我院收治的30例早产儿呼吸暂停进行分析,以探讨呼吸暂停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治疗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全部为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37周出现呼吸暂停的早产儿,其中男16例,女14例;月龄:28~32周11例,33~36周19例;体重:1000~1400g 5例,1500~1900g 12例,2000~2400g 10例,2500~3000g 3例。
早产的可能原因:双胞胎2例,三胞胎1例,母亲妊高征4例,胎膜早破8例,不明原因17例。
出生后并发症:围生期窒息5例,早产儿脑损伤13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5例,肺炎14例,硬肿症2例,上消化道出血5例,低血糖12例,低血钙18例,酸中毒17例,高胆红素血症21例,出血病6例,先天性心脏病3例,败血症2例。
呼吸暂停发生时间:出生0~
5天25例,6~10天3例,11~14天2例。
1.2 治疗方法①一般治疗:包括弹足底托背等刺激、吸氧、吸痰等。
②原发病治疗:包括纠正低血糖、低体温、低血氧,保持呼吸道通畅,有胃食管反流者给予插胃管喂养,有肺炎者积极抗感染及HIE相应治疗等。
③频繁呼吸暂停者给予多沙普仑治疗,首次剂量为1.5~
2.0mg/(kg·h)静脉持续24h泵入,直至未出现呼吸暂停后每日减0.5mg/(kg·h),直至0.5mg/(kg·h)后停用,持续约5~7天。
2 结果
48h内呼吸暂停消失17例,72h内呼吸暂停消失7例,1周内呼吸暂停消失2例。
使用多沙普仑治疗的病例均未出现不良反应。
原发病与并发症治愈15例,好转12例,放弃治疗3例。
3 讨论
早产儿容易发生呼吸暂停是因为呼吸中枢发育不成熟,易引起呼吸调节障碍。
早产儿呼吸暂停的病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
继发性呼吸暂停可发生在早产儿的任何日龄时期,而原发性则以生后第2~7天多见。
而缺氧、低血糖、酸中毒、体温变化等均可抑制呼吸中枢,引起呼吸暂停[1],随着我国被救治的极低体重儿数量的增多,呼吸暂停问题越显突出。
孕周愈低、体重愈低,发生呼吸暂停愈高[2]。
小剂量多沙普仑可刺激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兴奋呼吸中枢,使呼吸加深加快,潮气量增加,并有轻度中枢兴奋作用[3]。
亦有氨茶
碱联合纳洛酮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并取得较好疗效[4]。
本组中大部分病例存在导致继发性呼吸暂停的病理因素。
因此在治疗呼吸暂停的同时应积极去除这些病理因素,本组一周内呼吸暂停消失的26例,均是对原发病与并发症成功控制的病例。
呼吸暂停只是一个症状诊断,治疗的关键是要对潜在的原发病作出正确的判断并积极处理,故可根据首次发生呼吸暂停的日龄初步估计其发生的病因,做好相应的处理[5]。
呼吸暂停主要发生在早产儿,而且早产儿容易发生各种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并可能留有后遗症,影响患儿以后的成长和生活,也增加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因此预防早产十分重要。
尤其在基层,应加强产前检查,及时发现、治疗孕母的有关并发症。
【参考文献】
[1]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78-180.
[2]杜立中.极低体重儿呼吸暂停的有关问题[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2,17(7):393-394.
[3]陈继昌,龙苹,瞿柳红,等.多沙普仑与氨茶碱治疗
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疗效对照观察[J].华夏医学,2004,17(3):390-391.
[4]全裕风,张华,郑明慈.纳洛酮与氨茶碱交替使用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疗效观察[J].新生儿科杂志,2003,18(5):93-95.
[5]何海英.63例早产儿呼吸暂停临床分析[J].华夏医学,2006,19(6):1218-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