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早产儿呼吸暂停的观察与护理

早产儿呼吸暂停的观察与护理

早产儿呼吸暂停的观察与护理
早产儿呼吸暂停的观察与护理

早产儿呼吸暂停的观察与护理

山东省济宁市济宁医学院附属金乡县人民医院魏凤梅呼吸暂停是指呼吸停止≥20s,或呼吸停止﹤20s,但同时伴有心率减慢(<100次/min﹚,及(或)出现发绀、肌张力低下。早产儿是指胎龄小于37w的新生儿,其体重一般小于2500g。早产儿呼吸暂停发病率高,主要是因为早产儿呼吸中枢发育不成熟,易引起呼吸调节障碍,是儿科常见急危重症之一,可分为原发性呼吸暂停和继发性呼吸暂停,呼吸暂停的发病率与胎龄、体重有关,胎龄体重愈小,发病率愈高,反复发生呼吸暂停,如果处理不当,可引起颅内出血、缺氧性脑损伤,致脑瘫,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密切观察病情,及早做出诊断、积极抢救、有效护理是救治成功的关键。我科于2007年12月—2010年12月共收治37例呼吸暂停的早产儿,经积极治疗与护理,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37例患儿,男22例,女15例,出生体重低于1500g31例,1500g

—2000g6例,所有病例均符合《实用新生儿学》呼吸暂停诊断标准。原发性呼吸暂停24例,继发性呼吸暂停13例;其中原发窒息8例,吸入性肺炎6例,颅内出血2例,先天性心脏病3例,并发高胆红素血症9例,肺出血4例,硬肿症2例,低血糖3例。

1.2治疗与转归频繁反复发作呼吸暂停的患儿给予心电监护,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并遵医嘱静脉输注氨茶碱和纳洛酮,用药3—5天,用药期间注意观察患儿有无烦躁、心率加快、腹泻、喂养困难等不良反应,以便及时控制用药剂量及用药时间。结果:29例治愈出院(住院时间最长35天,最短14天),5例死亡,其中3例因肺出血需呼吸机辅助呼吸,后继发感染死亡,2例先天性心脏病死亡,3例放弃治疗自动出院。

2观察与护理2.1加强监护早产儿呼吸中枢发育不成熟,对二氧化碳敏感性差,呼吸系统代偿能力有限,易引起呼吸暂停。应持续监测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密切观察患儿是否有呼吸、心动过缓、发绀等变化,及时给予摇动肩胸部、轻弹足底、托背呼吸等触觉物理刺激,如有呼吸道分泌物或胃内容物反流,立即负压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并给予面罩加压给氧,使呼吸功能恢复,定时监测血糖、动脉血气分析、电解质等,避免发生低血糖、电解质紊乱、酸中毒等并发证。

2.2 保持呼吸道通畅早产儿咳嗽反射差,痰液不易咳出,易引起呼吸道阻塞而发生呼吸暂停,护理时保持患儿平卧头侧位,肩下和颈部垫上小软枕,使颈部姿势自然,避免弯曲,以保证气道通畅。本组4例呼吸暂停是由于奶汁反流引起,于喂奶后1h内发生,立即给予吸痰,并给予气囊面罩加压给氧,患儿自主呼吸渐恢复,面色转红,心率及肌张力恢复正常。早产儿呼吸道粘膜柔嫩易被损伤而导致呼吸道感染,甚至发生气管食管瘘,因此吸引动作要轻柔,避免过度刺激,吸引负压不宜过大(≤100cmH2O,每次吸痰≤10s),以免造成肺内负压使肺泡萎陷,吸痰前辅以超声雾化、胸部理疗等效果更佳。

2.3合理喂养早产儿胃肠功能不成熟,早期微量喂养和非营养性吸允有助于胃肠道组织结构的完整及消化功能的成熟,对病情比较稳定的患儿,在已经具备吸允和吞咽能力,但动作协调不佳时可采用经口滴喂法,每2~3小时滴喂一次。操作时取2ml一次性针筒抽取奶液后将注射器头贴在婴儿口角,由护士控制速度,缓慢滴喂,同时观察患儿的吸允和吞咽动作。本组2例患儿奶瓶喂养后,由于吸允吞咽不协调,使奶液流入咽喉部致呼吸暂停,经口滴喂,未再出现。喂奶后取右侧卧位,抬高上半身,可防止呕吐误吸。

2.4保暖早产儿体温中枢发育也不完善,体温易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温度过高或过低导致患儿发热或低体温,造成继发性呼吸暂停。早产儿在温箱中,箱温应根据患儿出生体重调节,体重在1500g~2000g,箱温32~33℃,体重在1000g~1500g,箱温在33~34℃,体重<1000g,箱温在34~35℃,暖箱尽量避免放在空气对流处、近窗处或阳光直射处,以

减少环境温度对温箱控温的干扰,维持患儿体表温度在36℃,湿度保持在50%~60%,减少温度波动,以免引起呼吸暂停。体温较低者应缓慢复温,暖箱温度控制在每小时使体温上升0.5℃~1.0℃为宜。

2.5预防感染早产儿免疫功能低下,易发生感染,应实行保护性隔离,除必要的检查和护理外,尽量减少接触患儿,减少探视,工作人员应注意手卫生,进入病区需要更换隔离衣,戴口罩和帽子,护理每一个患儿前后要严格洗手,不可将身体靠在暖箱和婴儿床,患感染性疾病及带菌的工作人员应隔离新生儿区。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及消毒隔离制度,病室每日通风换气,空气消毒每日1~2次,每次30分钟。患儿用物专用,换洗后需高压灭菌或消毒后方可再次使用。暖箱每周更换一次,每天用含氯消毒液擦拭一次。患儿有感染迹象要立即报告医生,隔离并加强观察与护理。

3小结反复呼吸暂停不仅影响早产儿的呼吸功能,严重者可危及患儿的生命。由于早产儿呼吸中枢不完善,任何细微外界干扰均可影响呼吸调节,导致呼吸功能紊乱而发生呼吸暂停。因此及时正确护理和处理呼吸暂停是我们每位医务人员不可忽视的工作。

参考文献

1.孙眉月,极低体重儿并发呼吸暂停(J)小儿急救医学,2002,9(1)

2.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3.沈汉玲,早产儿早期微量喂养,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

4.幸娟,婴儿抚触防治早产儿呼吸暂停临床观察,小儿急救医学杂志

·

新生儿常见症状的观察与护理

新生儿常见症状的观察与护理 一、呻吟、哭闹不安 常见原因如下: 1、舒适的改变:饥饿、口渴、尿布湿、太热、太冷、腹部不适、胃部膨胀和呃逆、感冒鼻堵等,解除原因易停止哭闹。高声、长时间,有时身体摇动的剧烈哭闹可能与疼痛刺激有关。 2、疾病:如耳部炎症、嵌顿疝;颅出血或脑神经病变,可有高尖声或无回声的尖叫;当病情垂危时,则出现低弱的呻吟。 若为病态的哭闹不安,结合身体其它表现,应及时告知医生检查。 3、呻吟:如果新生儿因呼吸道或心脏疾患,导致肺功能明显紊乱,或因脑部有疾患,呼气时呻吟,这是病情严重的表现。持续呻吟要比间断呻吟病情更重。 二、惊厥 1.表现:两眼凝视、震颤或不断眨眼;口部反复地作咀嚼、吸吮动作、流涎,吞咽,打哈欠;呼吸不规则、屏气、暂停并有皮肤青紫、心率增快、血压升高,血氧下降,瞳孔扩大或缩小;皱眉,面部肌肉抽动;四肢异常运动:上肢呈游泳样、划船样或击鼓样动作,下肢踏步样、踏车样运动;少数新生儿表现为:全身或一侧肢体肌肉,一阵阵地抽颤或肌肉持续强直紧。 新生儿惊厥的表现很不规律,常常是局部抽动。护理中必须提高警惕,细心观察,以防漏误诊。 新生儿在睡眠时,出现手指、足趾小抽动,醒后又一切正常,这不要误认为惊厥。 2.观察要点:观察患儿抽搐时的表现、持续时间、频率及发作时的伴随症状(发绀、呼吸停止、发热、心率的改变等)。 3.护理重点:保持呼吸道通畅,吸痰清理口咽分泌物;控制惊厥发作,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用药;吸氧;监测患儿生命体征;频繁抽搐患儿应禁食,抽搐停止,吸吮及吞咽反射恢复后可逐渐喂奶。不能吸吮的可鼻饲,采用少量多次以防呕吐窒息。(注意当有四肢强直性抽搐时,千万不可硬性将孩子躯体弯曲,以免造成窒息死亡)。 三、呼吸困难 1.呼吸急促:新生儿正常呼吸为40~50/min,超过60/min称呼吸急促。 2.呻吟:呼气时可听到,是呼吸窘迫综合征等重症呼吸障碍的主要症状。患儿常伴有呼吸急促、凹陷性呼吸、呼吸暂停、紫绀等症状。 3.三凹征:,即吸气时伴有肋间隙、锁骨上窝、胸骨上窝的凹陷。重症时伴有鼻翼扇动、鼻孔扩大和呼气呻吟,吸气时胸廓前后径缩小,腹部膨隆。 4、其他:点头呼吸、口呼吸、叹气样、跷跷板式、下颌式呼吸等。

新生儿呼吸暂停的观察与护理 金鑫

新生儿呼吸暂停的观察与护理金鑫 发表时间:2014-06-05T15:50:45.31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50期供稿作者:金鑫[导读] 呼吸暂停是指呼吸停止20s或更长时间,多伴有青紫和心率减慢(<100次/min),是早产低体重儿常见症状,发生率约为23%[1]。金鑫 (沈阳市儿童医院辽宁沈阳 110032)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暂停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8例呼吸暂停患儿临床资料,通过对其发生呼吸暂停的观察处理和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加强监护,同时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体温稳定、防止感染等。结果 38例发生呼吸暂停的新生儿治愈35例(92.11%);好转1例(2.63%);死亡2例(5.26%)。结论对新生儿呼吸暂停的及时治疗和科学护理,不但有效提高了治愈率,而且缩短了发作后恢复的时间,避免了后遗症的发生。 【关键词】新生儿呼吸暂停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50-0219-02 呼吸暂停是指呼吸停止20s或更长时间,多伴有青紫和心率减慢(<100次/min),是早产低体重儿常见症状,发生率约为23%[1]。呼吸暂停是新生儿期的常见症状,是引起新生儿猝死的原因之一,若不及时处理,机体长时间缺氧,可导致脑细胞死亡,造成不可逆的脑损伤[2]。严重反复的呼吸暂停可以引起脑损害,造成耳聋、脑性瘫痪、智力落后等神经系统后遗症。为了更好地控制呼吸暂停,我科对38例 呼吸暂停患儿进行严密地观察和及时有效地救治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5-10月间收治的38例呼吸暂停新生儿,其中男23例,女15例。早产儿23例,足月产15例。出生体重小于1500g8例,1500g-2500g10例,2500g以上20例。 1.2 临床症状,新生儿呼吸停止≥20s,伴有心率减慢<100次/分,发绀或有肌张力低下即可诊断,不排除继发性呼吸暂停。 1.3 治疗方法①一般治疗:包括弹足底托背等刺激、吸氧、吸痰等。②原发病治疗:包括纠正低血糖、低体温、低血氧,保持呼吸道通畅,有胃食管反流者给予插胃管喂养,有肺炎者积极抗感染及HIE相应治疗等。③频繁呼吸暂停者给予氨茶碱或纳洛酮治疗。 1.4护理方法 1.4.1 严密观察密切观察患儿呼吸、心率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及早发现呼吸暂停。常规对新生儿监测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密切观察患儿的神志,心率、呼吸、面色、四肢肌张力及呼吸道梗阻情况等情况,做到及时发现心率下降,血氧饱和度下降及呼吸改变等,及时给予处理。 1.4.2 呼吸道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抢救新生儿呼吸暂停的重要措施之一。护理时将患儿头部放在中线位置,肩下和颈部垫上小软枕,使颈姿势自然,以保证呼吸道通畅减少上呼吸道梗阻。给予低浓度氧气吸入,氧浓度不超过25%为宜,使经皮血氧饱和度保持在85%~95%之间,提高血氧浓度,减轻脑水肿,改善脑细胞供氧。 1.4.3严格消毒隔离,积极控制感染,防止发生交叉感染认真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严格无菌技术操作,操作前后必须洗手。及时、准确遵医嘱应用抗生素,做好基础护理,保持口腔、脐部、臀部皮肤清洁。所有用物必须经高压灭菌后使用,有条件可保护性隔离治疗。杜绝探视,避免接触感染人群。病房定时空气消毒,保持通风良好。 2 结果 2.1 本组38例新生儿出现呼吸暂停的转归:治愈35例(92.11%);好转1例(2.63%);死亡2例(5.26%)。见表1. 表1 38例患儿治疗及护理结果 2.2 本组38例患儿在护理过程中,1例死于呼吸窘迫综合征,1例死于重度硬肿症,存活的36例患儿3~4天时体重降至最低点,体重下降幅度占出生体重 3.6%~7.8%,7~9天恢复至出生体重,12天时体重平时增加104g。 3 讨论 呼吸暂停是新生儿期最为常见的病症,新生儿呼吸中枢发育不完善,任何细微外界干扰刺激均会影响呼吸调节,如果观察和护理不及时、不到位,将会导致脑损伤,甚至猝死。因此,要求我们护理人员应该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敏锐的观察力,加强病情巡视,密切病情观察,及早发现、及早给予正确处理,同时,严密观察、保持气道通畅、预防感染维持体温稳定,才能提高本症的治愈率,以促使其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30-232. [2]陈超.早产儿呼吸暂停的防治[J].小儿急救医学,2013,20(4) :204-206. [3]姜红英,屈华芳.早产儿呼吸暂停的病情观察与护理.天津护理,2009,17(1):25. [4]黄宝荣.新生儿呼吸暂停护理新进展.现代护理杂志,2011,17(12):54-55.

早产儿的护理及喂养.

早产儿出院后如何护理 家庭中有早产儿的,从孩子出生之时就应该密切观察,了解早产儿的动作、智力发展,以便在问题出现时可以求医,作出适时的补救,将伤害减至最轻。早产儿需要精心照料,在喂养方面需要增加喂食量,餐多量少,早产儿吮吸力气不足,要耐心喂养。早产儿对温度及变迁亦是很敏感的,一定要注意保暖,并保持和医生的密切联系,一有疑问随时咨询医生。同时还要关注以下的几点注意事项。 1、耐心喂养。早产儿吸吮力气不足,喂养时更应该耐心,一般出院初期,一次喂奶多是需要30-40分钟。出院后回到家护理的宝宝,在头两三天内,其每餐的喂食量先维持在医院时的原量不必增加,直到适应家里的环境后再逐渐加量。 2、采取餐多量少及间断式(每吸食一分钟,将奶瓶抽出口腔,让宝宝顺顺呼吸约十秒钟,然后再继续喂食)的喂食方式,可减少吐奶发生及呼吸上的压迫。可喂食早产儿奶粉,以促进消化及增加营养吸收。 3、早产儿对温度变换比较敏感,所以要注意体温的保持及温度的衡定性以免致病。 4、定期回医院追踪检查及治疗:如视听力、黄疸、心肺、胃肠消化、及接受预防注射等。保持与新生儿医生密切的联系以便随时能谘询。熟练幼儿急救术,如吐奶、抽搐、肤色发绀时的处理、以备不时之需。

其他必须注意事项 1、与早产儿玩耍时,动作要慢,要轻,不要经常用新玩具、新面孔包围他。不要过分刺激早产儿。 2、留意早产儿的反应,如他头部转向,或不再注视你时,就 表示他已“够”了,这时,应停止与他玩耍。 3、要注意室内温度,因为早产儿体内调节温度的机制尚未完善,没有一层皮下脂肪为他保温,失热很快,所以保温十分重要。 4、晚上又黑又静,早产儿可能不习惯,可亮夜灯及播放育婴音乐,以助早产儿适应环境。 5、早产儿喜欢被襁褓裹起来,注意襁褓料子一定要柔软无刺激性,头部绝不能包起来。 6、早产儿由于呼吸系统未发育完善,对空气污染物十分敏感,所以婴儿房必须空气洁净,禁止吸烟。 7、婴儿床上用品及婴儿室内家具的颜色都不宜过鲜、过明亮,以免对早产儿过分刺激。 8、如果早产儿能吮吸,就让他吸奶嘴,这样可以协助他发展口腔活动技能,而且也可以给予他一定的安全感。 9、最重要的一点是:要留心你孩子特殊的需求。一般规律不一定完全适合他的需要。你必须“听他指挥”,千万别强加于他。

新生儿呼吸暂停的护理常规

新生儿呼吸暂停的护理常规 【概念】 新生儿呼吸暂停是指早产儿呼吸停止超过20秒,足月小儿呼吸停止超过15秒;或呼吸停止不超过15~20秒,但伴有心跳减慢,皮肤青紫或苍白,肌张力减低。 【临床表现】 新生儿呼吸道气流停止≥20秒,伴或不伴心率减慢或<15秒,伴有心率减慢。生后24小时内发生呼吸暂停的患儿往往可能存在败血症;生后3天至1周内出现呼吸暂停的早产儿排除其他疾病后方可考虑为原发性;出生1周后发生呼吸暂停的早产儿应寻找病因,排除症状性。所有足月儿发生呼吸暂停均为症状性。 【护理评估】 新生儿入院后正确详细的评估患儿的一般情况,生命体征,反应,面色,哭声,呼吸情况等,对于早产儿、生后吃奶少,母乳不足,有感染史等,尤其是生后3—7天的早产儿应详细评估患儿的病情,做好预见性护理。 【护理措施】 1、对高危新生儿均进行生命体征的监测,及时发现呼吸暂停通知医生及时救治。 2、症状护理 给予触觉刺激:呼吸暂停发作时需要专人守护,给予患儿托背、弹足底或给予其他的触觉刺激,常能缓解呼吸暂停的发作。将患儿置于振动水床,可以通过增加前庭的位觉刺激而增加呼吸中枢的传感神经冲动,减少呼吸暂停的发作。 3、药物护理 (1)茶碱或氨茶碱:最常用的治疗药物, (2)枸橼酸咖啡因:作用机制类似茶碱,但其半衰期长,毒性较低。 4、持续气道正压(CPAP):一般供氧不能缓解呼吸暂停者可用CPAP,常用的是双侧鼻塞或气管内插管方法。 5、机械通气:部分患儿应用上述各种方法治疗后,仍频发呼吸暂停并伴有低氧血症或明显 的心动过缓时,可用机械通气。 6、保证营养供给,合理喂养,严格记录出入量。 7、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防止窒息。 8、做好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

早产儿呼吸暂停的紧急处置及护理

早产儿呼吸暂停的紧急处置及护理 发表时间:2014-02-19T10:16:42.65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35期供稿作者:钟华玲[导读] 呼吸暂停是在一定时间内,无呼吸运动,呼吸停止时间超过20秒。 钟华玲(广西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 535000)【摘要】目的探讨早产儿呼吸暂停的紧急处置及护理。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26例呼吸暂停早产儿实行皮肤刺激、供氧、吸痰、针对性治疗的临床紧急处置及保暖、病情观察、控制感染、避免诱发因素等护理。结果除2例因呼吸衰竭死亡外,其余全治愈。结论快速而有效的处置及全面细致的护理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关键词】早产儿呼吸暂停处置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5-0246-01 呼吸暂停是在一定时间内,无呼吸运动,呼吸停止时间超过20秒[1]。早产儿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是呼吸暂停,如不及时处置及正确护理,长期缺氧可引起脑损伤,甚至危及生命。我科自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共收治26例呼吸暂停的早产儿,现将其紧急处置及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26例,男16例,女10例,胎龄28~30周8例,31~34周10例,35~36周8例。呼吸暂停原因:原发性呼吸暂停9例,继发于低血糖3例,低血钙2例,严重感染3例,呼吸窘迫综合征2例,气道分泌物阻塞4例,环境温度过低3例。经放置MICU认真监护及精心护理,除2例因呼吸衰竭死亡处,其余均治愈出院。 2 紧急处置 2.1 皮肤刺激:早产儿呼吸中枢发育不成熟,常出现呼吸暂停。呼吸暂停时常伴有心率减慢、面色青紫或肌张力减低等表现。当发现患儿有呼吸暂停或心动过缓伴肤色改变时,即当机立断给予皮肤刺激,如弹足底、按摩胸部、拍臀部、托背等,通过刺激皮肤而达到刺激呼吸的作用。刺激有效时,患儿很快恢复呼吸运动,心率增快,面色由青紫转为红润。 2.2 供氧:呼吸暂停者给予皮肤刺激数秒内仍无反应时,即给予吸氧,吸氧方法及吸氧浓度应根据缺氧程度来决定。轻度缺氧者可通过蒸馏水湿化氧气后予间断鼻导管吸氧,中度缺氧者可使用头罩或面罩吸氧,氧气浓度以30~40%为宜,呼吸暂停频繁发作或重度缺氧者可使用CPAP治疗,压力为3~4cmH2O,氧浓度为21~40%,CPAP治疗能使气道在呼气末保持正压,有维持早产儿肺部的功能残气、改善氧合的作用[2]。在使用CPAP过程中,注意使患儿口腔成闭合状态,否则患儿呼吸道内不能产生一定的正压而影响疗效[3]。无论选择何种给氧方法,应避免高浓度吸氧,因高氧对早产儿可造成损害,是慢性肺部疾病及早产儿视网膜病的发生、发展的主要因素[2],而需持续吸氧,最好不超过3天,以防发生晶体后纤维增生症及肺间质纤维化。 2.3 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暂停经皮肤刺激呼吸、吸氧后仍未恢复呼吸时,应立即使患儿头部后仰,颈部伸展,用面罩接呼吸气囊加压呼吸作辅助通气,直至呼吸恢复为止。在进行辅助通气前,一定要检查呼吸道是否通畅,如果分泌物过多,应首先吸痰清理呼吸道。吸痰时要避免过分刺激,动作要轻,吸引压力要小,一般为1 3.3~20kpa,不超过21.3kpa,且在没有负压时插入鼻咽部,以免损伤出血。吸痰时要注意无菌操作,使用一次性吸痰管,戴无菌手套。 2.4 查找原因,针对性治疗:呼吸暂停经处理恢复呼吸后,还应及时查找引起呼吸暂停的病因及诱因,并积极对症处理。如体温是否过低或过高,有否低血糖及低氧血症,有否合并颅内出血而继发呼吸暂停,有否食物返流及抽搐等。对原发性呼吸暂停的频繁发作,经吸氧、皮肤刺激等对症处理后仍不能制止者,可给予呼吸中枢兴奋药治疗,无效时,应给予气管内插管用呼吸器作机械通气治疗。 3 护理措施 3.1 保暖 3.1.1 调节环境温度:早产儿体温调节能力差,在冷的环境中,体温常偏低或不升;在高温环境中,因散热(如出汗)功能不全,体温易过高。过高或过低的体温均可反射性引起呼吸暂停,因此必须重视环境温度的调节,调节时应将早产儿与足月儿分室居住,室内温度调节到24~26℃,晨间护理时,提高到27~28℃,相对湿度为55~65%。 3.1.2维持体温稳定:一般体重低于2000g的早产儿,应尽早将其置于事先预热到中性温度的暖箱中保暖,并根据体重及日龄调节箱内温度。病重或呼吸暂停频繁发作需随时进行抢救的早产儿,可放置远红外线辐射台保暖,无条件者,可用热水袋保暖,水温55~60℃,用布包好,放在被下,避免烫伤,并尽量缩短操作时间。注意体温变化,每小时监测一次,维持体温在36.5~37℃。 3.2 病情观察 3.2.1 全身状况的观察:护理早产儿时,要经常注意观察精神状态、体温、心率、呼吸、面色、哭声、反应能力及皮肤颜色,尤其要注意呼吸的变化。观察呼吸时要注意频率、节律、深浅度的变化,必要时可双肺听诊,注意呼吸音有无异常以及胸廓起伏运动情况。 3.2.2 呼吸暂停伴随不同症状的观察:呼吸暂停伴有心率减慢、面色发绀,而胸廓仍有起伏的呼吸运动,应注意观察呼吸道是否有分泌物堵塞;如果呼吸暂停伴有面色发绀,而心率增快,四肢肌张力增高,应注意有否颅内出血,注意观察神志、瞳孔、脉率的变化。 3.2.3 继发性呼吸暂停的观察:定时监测血糖、血钙、血氧饱和度、电解质、血清胆红素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治疗。 3.3 控制感染 3.3.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护理早产儿时,必须注意无菌操作,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一切医用、生活用品均应消毒后单独固定使用,并注意做好奶具、奶液的消毒。医护人员入室应穿清洁衣、鞋,戴好口罩及帽子,每次护理患儿前后均应洗手并消毒手。室内应有空气调节设备,保持恒温恒湿和空气新鲜,每天紫外线照射1次,地面、桌面用消毒液湿拖湿擦2次。 3.3.2 加强呼吸道护理:患儿取侧卧位或平卧头偏向一侧,每2小时调换体位1次,口腔有分泌物应及时吸净,并适当刺激患儿足底引发啼哭而达到预防肺炎及肺不张的作用,但早期不宜过多刺激,因为可导致早产儿疲倦,增加能量消耗,加重心脏负担,呕吐及出血等[4]。 3.3.3加强皮肤护理:病情允许时,应每天用1‰新洁尔灭药浴1次。口腔用1%SB涂擦,每天2次。脐部用2%碘酊及95%酒精消毒,有脓性分泌物时,可用2%双氧水消毒。每次大、小便后,应用温水擦洗臀部,并涂鞣酸软膏。 3.4 避免诱发呼吸暂停的因素

(完整版)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整理版)

1.环境要求 (1)新生儿室采光充足,空气清新,通风良好,但避免对流与阳光直射。(2)室温要求24-26℃,湿温55%-60%. (3)室内每日湿式打扫2次,每晚紫外线空气消毒(有层流或新风装置不必紫外线消毒)空气培养每月一次。 (4)减少人员走动和禁止大声讲话,保证新生儿充足睡眠。 2.入院常规 (1)新生儿入院更换衣服测体重,生命体征,检查全身各部位有无异常。根据病情作适当的卫生处理。腕部系上写有床号、姓名、性别和住院号的标记。(2)立即通知医生。对危重者在听取急诊室护士交班的同时,及时配合抢教。(3)填写病历上的有关项目,做床头小卡片及住院一览表小卡,完成护理记录。(4)及时处理各类医嘱,完成治疗,化验标本的收集。 3.日常清洁护理 (1)口腔护理:每晨1次,强调奶间喂水。禁食、鼻饲病人每日3次,鹅口疮者每日2-3次制酶菌素甘油奶间涂口腔。 (2)皮肤护理:每日晨间护理1次,清洁脸部,五官,手心,臀部等处。病情许可者夏季每日洗澡,冬季每周1-2次,病危者暂停。 (3)脐部护理:脐带脱落前及济部潮湿者保持局部清洁干燥,每日用双氧水,PVP 碘清洁,脐部有浓性分泌物时用抗生素稀释液湿敷。 (4)臀部护理: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遇红臀根据轻重给予维生素滴剂涂敷,红外线照射,并增加换尿布次数,必要时在保温箱暴露臀部。 4.注意保温 衣服宽大、柔软,保持清洁干燥。遇低温及时采取保暖措施,外出检查避免受凉。 5.喂养 目前采用婴儿配方奶q3h喂养,有条件可采取母乳,喂奶时抱起或抬高头部,奶后拍背驱气,右侧卧位,加强巡视,发现吐奶及时处理,重危新生儿开奶前常规先喂一次糖水,然后再喂奶。 6.预防感染 工作人员除穿戴衣帽外,入室换鞋,每次接触新生儿前要洗手。减少探望,必须探望者经同意穿隔高衣入内。 7.其他 (1)病危者测生命体征q4h,其余新生儿每日测体温3次,测心率,呼吸每日三次。体温高于38℃时松解衣被,低于36℃时做好保温工作,并增加测温次数。(2)每日测体重1次。 (3)经常巡视病房,加强病情观察,及时发现变化及时抢救。 (4)出院病儿须反复核对姓名,性别,住院号,确认无误,家长签字后方可让家长抱回,并给予出院指导,病床按规定做终末消毒处理。

早产儿呼吸暂停的观察与护理

早产儿呼吸暂停的观察与护理 山东省济宁市济宁医学院附属金乡县人民医院魏凤梅呼吸暂停是指呼吸停止≥20s,或呼吸停止﹤20s,但同时伴有心率减慢(<100次/min﹚,及(或)出现发绀、肌张力低下。早产儿是指胎龄小于37w的新生儿,其体重一般小于2500g。早产儿呼吸暂停发病率高,主要是因为早产儿呼吸中枢发育不成熟,易引起呼吸调节障碍,是儿科常见急危重症之一,可分为原发性呼吸暂停和继发性呼吸暂停,呼吸暂停的发病率与胎龄、体重有关,胎龄体重愈小,发病率愈高,反复发生呼吸暂停,如果处理不当,可引起颅内出血、缺氧性脑损伤,致脑瘫,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密切观察病情,及早做出诊断、积极抢救、有效护理是救治成功的关键。我科于2007年12月—2010年12月共收治37例呼吸暂停的早产儿,经积极治疗与护理,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37例患儿,男22例,女15例,出生体重低于1500g31例,1500g —2000g6例,所有病例均符合《实用新生儿学》呼吸暂停诊断标准。原发性呼吸暂停24例,继发性呼吸暂停13例;其中原发窒息8例,吸入性肺炎6例,颅内出血2例,先天性心脏病3例,并发高胆红素血症9例,肺出血4例,硬肿症2例,低血糖3例。 1.2治疗与转归频繁反复发作呼吸暂停的患儿给予心电监护,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并遵医嘱静脉输注氨茶碱和纳洛酮,用药3—5天,用药期间注意观察患儿有无烦躁、心率加快、腹泻、喂养困难等不良反应,以便及时控制用药剂量及用药时间。结果:29例治愈出院(住院时间最长35天,最短14天),5例死亡,其中3例因肺出血需呼吸机辅助呼吸,后继发感染死亡,2例先天性心脏病死亡,3例放弃治疗自动出院。 2观察与护理2.1加强监护早产儿呼吸中枢发育不成熟,对二氧化碳敏感性差,呼吸系统代偿能力有限,易引起呼吸暂停。应持续监测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密切观察患儿是否有呼吸、心动过缓、发绀等变化,及时给予摇动肩胸部、轻弹足底、托背呼吸等触觉物理刺激,如有呼吸道分泌物或胃内容物反流,立即负压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并给予面罩加压给氧,使呼吸功能恢复,定时监测血糖、动脉血气分析、电解质等,避免发生低血糖、电解质紊乱、酸中毒等并发证。 2.2 保持呼吸道通畅早产儿咳嗽反射差,痰液不易咳出,易引起呼吸道阻塞而发生呼吸暂停,护理时保持患儿平卧头侧位,肩下和颈部垫上小软枕,使颈部姿势自然,避免弯曲,以保证气道通畅。本组4例呼吸暂停是由于奶汁反流引起,于喂奶后1h内发生,立即给予吸痰,并给予气囊面罩加压给氧,患儿自主呼吸渐恢复,面色转红,心率及肌张力恢复正常。早产儿呼吸道粘膜柔嫩易被损伤而导致呼吸道感染,甚至发生气管食管瘘,因此吸引动作要轻柔,避免过度刺激,吸引负压不宜过大(≤100cmH2O,每次吸痰≤10s),以免造成肺内负压使肺泡萎陷,吸痰前辅以超声雾化、胸部理疗等效果更佳。 2.3合理喂养早产儿胃肠功能不成熟,早期微量喂养和非营养性吸允有助于胃肠道组织结构的完整及消化功能的成熟,对病情比较稳定的患儿,在已经具备吸允和吞咽能力,但动作协调不佳时可采用经口滴喂法,每2~3小时滴喂一次。操作时取2ml一次性针筒抽取奶液后将注射器头贴在婴儿口角,由护士控制速度,缓慢滴喂,同时观察患儿的吸允和吞咽动作。本组2例患儿奶瓶喂养后,由于吸允吞咽不协调,使奶液流入咽喉部致呼吸暂停,经口滴喂,未再出现。喂奶后取右侧卧位,抬高上半身,可防止呕吐误吸。 2.4保暖早产儿体温中枢发育也不完善,体温易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温度过高或过低导致患儿发热或低体温,造成继发性呼吸暂停。早产儿在温箱中,箱温应根据患儿出生体重调节,体重在1500g~2000g,箱温32~33℃,体重在1000g~1500g,箱温在33~34℃,体重<1000g,箱温在34~35℃,暖箱尽量避免放在空气对流处、近窗处或阳光直射处,以

早产儿护理服务全过程

早产儿护理服务全过程 1、做好入院患者的护理。 1)接电话后准备床单元,预热温箱、辐射抢救台,准备抢救仪,根据患儿的病情情况妥善安排床位,一般患者床单元准备在温箱区。 2)做好入院患儿的常规急救护理,为患儿做好生命体征的监测及完成入院首次评估。 3)介绍责任护士及主管医生、做好入院宣教,告知家属科室探视制度、流程、注意事项,及时通知管床医师初步诊治。 2、协助医生检查。 1)及时准确的执行医嘱各种实验室标本的采集(血常规、CRP、血气分析、肝功能、心功能、肾功能、离子六项),留取大、小便送检。合理安排检查,联系预约特殊检查(床边胸、腹部平片) 2)及时查看检查、检验、影像学结果,及时报告医生,掌握检查危急值报告项目及处理。 3、严密观察病情,动态监护患者。 1)按新生儿特级护理巡查要求执行,监测HR、R、SPO2,体温、血压、记24小时出入量。 2)观察患儿早期是否有出现呼吸窘迫:1.呼吸急促(>60次/分)2.鼻扇3.呼气呻吟4.吸气性三凹征5.发绀;一般生后6小时内出现,呼吸窘迫呈进行性加重是本病的特点,严重时表现为呼吸浅表、呼吸节律不整、呼吸暂停及四肢松弛。患儿呈呆钝,面色灰白或青紫,四肢松弛。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呼气性呻吟及吸气性三凹征。心率先快后慢,心音由强转弱,胸骨左缘可听到收缩期杂音。呼吸频率60-100次/分或更快,呼吸节律不规则,间有暂停,两肺呼吸音减低,早期肺部罗音常不明显,以后可听到细湿罗音,叩诊可出现浊音。肝脏可增大。 3)结合临床表现判断,急查胸、腹部平片确诊肺透明膜病。 4)血糖测试,检查早产儿是否并发低血糖或高血糖的症状。 5)部分早产儿容易发生脑室内出血或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等,可以通过脑电图进行确诊。 4、提出护理诊断、关注风险并发症。 根据患儿针状、体征、病史、实验室或影像学数据、诊断、医嘱、患儿家属对疾病的认知、 1.体温过低与体温调节功能差,产热贮备力不足有关。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吸吮、吞咽、消化功能差有关。 3.自主呼吸障碍与呼吸中枢不成熟、肺发育不良、呼吸肌无力有关。

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病因分类_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病因分类、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黄海燕 (广西钦州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钦州市535099) ▲ 基金项目:广西卫生厅科研立项课题(Z2014499) 【摘要】早产儿呼吸暂停(AOP )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呼吸暂停,原发性呼吸暂停是早产儿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儿最 常见的症状之一,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早产儿呼吸中枢和呼吸系统发育不成熟有关,与丁酸、腺苷、内啡肽等抑制性神经递质有关。治疗AOP 首选甲基黄嘌呤类药物;氨茶碱(茶碱)血药浓度安全范围小,不良反应较多;枸橼酸咖啡因脂溶性好,半衰期长,血药浓度稳定,应用范广,不良反应少。目前国外已用枸橼酸咖啡因取代氨茶碱治疗AOP 。早产儿呼吸暂停频繁反复发作或药物治疗无效时应选用辅助通气治疗,并应注意体位护理。 【关键词】早产儿;呼吸暂停;甲基黄嘌呤;治疗 【中图分类号】R72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68(2014)06-0732-03 呼吸暂停是指患者呼吸停止≥20s ,伴有心率减慢、 低氧血症或经皮血氧饱和度下降、肤色发绀[1] 。呼吸暂停是早产儿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儿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极低出生体重儿呼吸暂停发生率可达50%,出生体重<1000g 的早产儿发生率达84% [2] 。早产儿呼吸暂停 可影响早产儿近期和远期的预后,药物治疗是早产儿原 发性呼吸暂停的主要治疗措施,本文就甲基黄嘌呤类药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病因分类与发病机制 1.1 病因分类 早产儿呼吸暂停(apnea of prematurity ,AOP )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呼吸暂停。原发性呼吸暂停 是指早产儿无明确发病原因而出现的呼吸暂停,原发性呼吸暂停有三种类型:(1)中枢型:发作时呼吸完全抑制,主要原因是早产儿呼吸中枢发育不成熟,呼吸中枢抑制所致;(2)梗阻型:患儿发作时有较弱的胸廓起伏但呼吸道内无气流进入,主要原因是体位因素所致早产儿气道塌陷、梗阻;(3)混合型:此类型较常见,患儿发作时兼有中枢型和梗阻型的表现。继发性呼吸暂停亦可见于足月儿,是由各种病理因素所致,常见原因有组织供氧不足、疾病感染、中枢神经受损、环境温度过高或过 低、疼痛、母亲或患儿使用麻醉、镇痛剂等[3] 。1.2 发病机制 AOP 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国内外比较 一致的观点认为主要与早产儿呼吸中枢和呼吸系统发育不成熟有关,呼吸中枢神经元树突发育不完善,神经冲动传出较弱;呼吸系统组织结构发育不完善,肺泡数量少,功能残气量少,潮气量较小,肺通气换气功能弱,肺代偿能力较差,缺氧时外周化学感受器不能持续反应而出现呼吸抑制致AOP 发生。早产儿常见的各种合并症,如呼吸窘迫综合征、感染、脑损伤、电解质紊乱、低血 糖、酸碱失衡等均可抑制呼吸中枢而致呼吸暂停[4] 。 研究 [5,6] 发现多种抑制性的神经递质与AOP 的发生有关,主要是氨基丁酸和腺苷等,这些神经递质活性 增强可抑制呼吸,引起膈肌收缩力降低导致呼吸暂停;内啡肽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具有神经递质与神经内分泌 作用[7] 。内啡肽可降低呼吸中枢神经元对CO 2的敏感性,抑制呼吸运动,β-内啡肽可能在AOP 的发病中发挥 重要作用 [8,9] 。早产儿从快速动眼睡眠觉醒后易发生喉部关闭而导致AOP 的发生[10] ;早产儿颈部过度仰伸或 俯屈可致气道不通畅, AOP 发生率升高。胃食道反流也被认为与AOP 有关,但目前尚无证据证明这个观点 [11] 。 2甲基黄嘌呤类药物治疗AOP 在AOP 的治疗策略中,药物治疗颇受关注。基于 中枢抑制的发病机制,兴奋中枢是药物治疗AOP 的关键。自1973年Kuzemko 等首先应用氨茶碱治疗AOP 后,国外有关AOP 治疗的研究报道较多,AOP 的治疗策略已发生较大的变化,杜立中[12] 就国内AOP 的药物治 疗及研究进展作了总结, 40年来并没有明显的改变。甲基黄嘌呤类药物主要有茶碱和氨茶碱,咖啡因和枸橼酸 咖啡因制品。甲基黄嘌呤类是两种腺苷受体非特异性拮抗剂,能通过提高呼吸中枢对CO 2的反应性兴奋呼吸,提高患儿呼吸频率,增加每分钟通气量;增强膈肌运动功能,避免膈肌疲劳,提高呼吸肌运动力;同时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博出量,提高氧合作用;增快神经冲动传递,减少快速动眼睡眠,从而避免AOP 的发生。 2.1茶碱和氨茶碱(含茶碱85%)氨茶碱含有茶碱与二乙胺,体内主要以茶碱起作用,在我国通常使用氨茶碱制剂,而国外主要使用茶碱。茶碱首先作为平喘药用于临床,之后发现其对呼吸中枢具有兴奋作用而用于治疗AOP ,上世纪70年代茶碱和氨茶碱是治疗AOP 的主要药物,国内外均有较多的临床资料证实其有效性。茶碱静脉与口服剂量相同,口服吸收好,能维持与静脉给药同样的血药浓度。茶碱能减少AOP 的发生,负荷 2 37Internal Medicine of China ,Dec.2014,Vol.9,No.6

早产儿呼吸暂停30例临床分析

早产儿呼吸暂停30例临床分析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关键词】婴儿早产呼吸暂停多沙普仑 呼吸暂停是指呼吸停止时间超过20s伴有或无心动过缓和紫绀的现象,多见于早产儿。如果不伴有其他疾病称之为原发性呼吸暂停,如果继发于某些病理因素称之为继发性呼吸暂停。笔者对2007年上半年我院收治的30例早产儿呼吸暂停进行分析,以探讨呼吸暂停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治疗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全部为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37周出现呼吸暂停的早产儿,其中男16例,女14例;月龄:28~32周11例,33~36周19例;体重:1000~1400g 5例,1500~1900g 12例,2000~2400g 10例,2500~3000g 3例。早产的可能原因:双胞胎2例,三胞胎1例,母亲妊高征4例,胎膜早破8例,不明原因17例。出生后并发症:围生期窒息5例,早产儿脑损伤13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5例,肺炎14例,硬肿症2例,上消化道出血5例,低血糖12例,低血钙18例,酸中毒17例,高胆红素血症

21例,出血病6例,先天性心脏病3例,败血症2例。呼吸暂停发生时间:出生0~5天25例,6~10天3例,11~14天2例。 1.2 治疗方法①一般治疗:包括弹足底托背等刺激、吸氧、吸痰等。②原发病治疗:包括纠正低血糖、低体温、低血氧,保持呼吸道通畅,有胃食管反流者给予插胃管喂养,有肺炎者积极抗感染及HIE相应治疗等。③频繁呼吸暂停者给予多沙普仑治疗,首次剂量为1.5~ 2.0mg/(kg·h)静脉持续24h泵入,直至未出现呼吸暂停后每日减0.5mg/(kg·h),直至0.5mg/(kg·h)后停用,持续约5~7天。 2 结果 48h内呼吸暂停消失17例,72h内呼吸暂停消失7例,1周内呼吸暂停消失2例。使用多沙普仑治疗的病例均未出现不良反应。原发病与并发症治愈15例,好转12例,放弃治疗3例。 3 讨论 早产儿容易发生呼吸暂停是因为呼吸中枢发育不成熟,易引起呼吸调节障碍。早产儿呼吸暂停的病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继发性呼吸暂停可发生在早产儿的任何日龄时期,而原发性则以生后第2~7天多见。而缺氧、低血糖、酸中毒、体温变化等均可抑制呼吸中枢,引起呼吸暂停[1],随着我国被救治的极低体重儿数量的增多,呼吸暂停问题越显突出。孕周愈低、体重愈低,发生呼吸暂停愈高[2]。小剂量多沙普仑可刺激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兴奋呼吸中枢,使

儿科护理知识:新生儿黄疸的观察与护理

儿科护理知识:新生儿黄疸的观察与护理 1临床资料 20名新生儿黄疸,男婴15名,女婴5名,生理性黄疸 13名,病理性黄疸7名。20名新生儿均在第1周家庭访视中,发现婴儿有黄疸,其家人均未发现,并向其家人讲解黄疸的相关知识,注意观察婴儿的精神状态,吃奶情况以及婴儿黄疸颜色、部位等变化。2周后家庭访视,13名新生儿黄疸自行消退,确定为生理性黄疸,7名新生儿仍有黄疸,颜色加深,婴儿一般情况良好,查血清胆红素均超过 12 mg/dl,通过询问病史、家族遗传史以及观察婴儿一般情况,考虑黄疸与母乳喂养有关,向其家人建议停止母乳喂养 1周,改为人工喂养,3天后6名新生儿黄疸下降,3周后黄疸消退,确定为母乳性黄疸,1名新生儿仍然较重,再次与其家长沟通,发现家长未给予重视,没有停止母乳喂养,认为小儿吃奶正常,没有生病,同时害怕小儿营养不良,再三向其家长耐心地解释,打消顾虑,取得配合,停止母乳喂养,改为人工喂养,并来我院检测黄疸的指数仍然很高,开始配合光照疗法及药物退黄治疗,8周后婴儿黄疸消退,影响婴儿正常预防接种。 2新生儿黄疸的原因分析 2.1新生儿生理特点 2.1.1胆红素生成较多由于新生儿红细胞数目较多,且其寿命短,短期内破坏多且快,每日生成胆红素约为成人2倍以上。 2.1.2肝脏功能不完善肝脏细胞对胆红素摄取能力差,肝细胞内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量及活力不足,形成结合胆红素的功能不足。 2.1.3肠肝循环特殊性初生婴儿的肠道内细菌量少,不能将进入肠道的胆红素还原成粪、尿胆原,加之新生儿肠道内β—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较高,能将结合胆红素水解成葡萄糖醛酸及未结合胆红素,后者经肠壁吸收经门静脉到达肝脏,加重肝脏负担。 2.2多种致病因素引起的病理性黄疸 2.2.1感染性因素主要有新生儿肝炎、新生儿败血症等感染性疾病,引起肝细胞受损伤,使肝脏结合胆红素的能力下降,导致黄疸加重。 2.2.2非感染性因素主要有新生儿溶血病,胆道闭锁、母乳性黄疸、遗传性疾病、药物性黄疸等。母乳喂养的婴儿可发生母乳性黄疸,而且发生率较多,达到1%左右。其特点是非溶血性未结合胆红素增高,常与生理性黄疸重叠且持续不退,婴儿一般状态良好,黄疸于4~12周后下降,停止母乳喂养后3天,如黄疸下降即可确定母乳性黄疸。 3观察与护理 3.1精神状态观察新生儿一般精神状态良好,若出现嗜睡、反应差、拥抱反应减弱等,要注意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严重可致婴儿死亡。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观察与护理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观察与护理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新生儿颅内出血是由分娩时胎儿缺氧或产伤所致,是新生儿致死率较高的病因之一,好发于早产儿。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共收治此类患儿28例,其中治愈25例,好转2例,死亡1例。现将护理要点及体会报告如下: 【关键词】颅内出血病情观察论文下载 1病情观察 1.1 意识和精神状态密切观察意识的改变在颅内出血的患儿治疗中起主导作用。 首先患儿会出现烦躁不安、脑性光叫(似猫叫声)、伴有抽搐,结合有分娩窒息史,提示有小脑幕上出血,及时报告医生给予镇静和出血治疗,同时对抽搐的时间、次数、部位也作详细记录。为医生判断出血部位,出血量及预后估计提供了依据。颅内出血的患儿意识和精神状态改变一般为窒息----兴奋----抑制相继出现。密切观察病情,不可忽视。无论患儿躁动或安静都应做到动态观察,及时发现意识的微细变化,以获得及时救治的时机。 1.2 前囟正常新生儿前囟为2cm×2cm、平软。应经常观察患儿

前囟是否凹凸和紧张。一般来说,前囟凸起、紧张意味着颅内压高、颅内出血量大,及时报告医生,应用脱水剂,以免引起脑疝。 1.3 生命体征新生儿全身血容量少,颅内出血量与成人相似,丧失的比例较成人大。且小儿神经功能稳定性较差,对外界的干扰有较强的反应,易出现生命体征的变化,要特别注意。我们的方法是:①、及时心肺监护,观察呼吸的节律、频率。②、密切观察患儿皮肤色泽的变化(通过观察患儿的肤色,可以了解出血量的大小,往往出血量的大小与贫血程度成正比)。皮肤有无黄染(合并黄疸会增加治愈的难度,早期发现可以协助治疗)。③、定时测量体温、注意是否体温不升。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积极配合治疗。 1.4 其它患儿恶心、呕吐提示有颅内高压,应及时通知医生,应用脱水治疗。 我们的经验是:首先应用速尿,而不是甘露醇。因为,甘露醇为强脱水剂,颅内出血早期有继续出血的可能,若用强脱水剂,加剧出血。脱水治疗时应密切观察患儿精神状态、前囟、皮肤弹性及尿量和色泽的变化,以便及时发现脱水过度导致电解质平衡失调。新出生儿每日50-70ml/千克体重的生理液体需要量是通过静脉通道补充的,在输液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控制输液速度,每分钟4—6滴。肌注维生素K1时应经常更换部位,密切观察有无红肿、硬结,杜绝疖痈等并发症的发生。 2 护理 2.1 一般护理保持患儿绝对安静,尽量避免或减少对患儿头部

新生儿病情观察与护理

新生儿病情观察与护理 一般情况观察 1.1啼哭声和面色反应啼哭是新生儿的交流形式,会用不同的哭声表达饥饿、睡眠、排便、寒冷、不适或疼痛等不同的需要和感觉。根据新生儿不同的啼哭声和面色反应,可以辨别病情变化和需求。因此,对啼哭声和面色应认真观察,仔细辨别。正常新生儿面色红润,呼吸均匀,哭声宏亮有力。如出现面色苍白或口周青紫,哭声梗嘘或呻吟等异常,提示病情严重,常是产程延长,胎头吸引术,产钳术娩出的窒息新生儿。当中枢神经系统有病变时,出现“脑性哭叫”,其特点为发声急、音调高尖、停止快。新生儿肺炎的患儿则哭声无力,伴有鼻翼扇动和呼吸急促。腹痛时的哭声,往往是阵发性且哭声尖锐,高热时的啼哭伴有面色潮红、口唇干燥、烦躁不安。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哭声嘶哑或因底气不足、哭声无力、音调低。啼哭时不张口或口张不开,见于新生儿破伤风。口腔炎时,患儿饥饿想吃,但裹住奶头就哭,如吸吮时尚可,吞咽时就哭,说明咽喉部有问题。饥饿引起的啼哭,一遇到奶头就立即不哭,而且强烈的吸吮着。新生儿哭闹不安,吸允时两颊凹陷,无频繁吞咽动作,检查无异常体征,多为奶量不足。 1.2哺乳正常新生儿吸允反应强、吸允有力、吞咽顺利。早产儿则吸允无力、吞咽缓慢,应协助早开奶,以防止发生低血糖症,长期低血糖可致组织及脑的损害。不会吸允或呛咳者,应考虑为颅脑损伤,口腔内畸形等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 1.3呕吐生后24小时内,常见呕吐粘液,有时混有血丝,可能为分娩过程中吞咽的羊水等物引起。若喂奶过多、过急或吞入空气未能排出,加之新生儿喷门较松和幽门相对较紧,而胃又呈水平位,易出现溢乳,为非喷射性。若呕吐为喷射性时,表示颅内压增高,常见于新生儿颅内出血,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食道闭锁时,首次喂奶即可发生呛奶或窒息。新生儿胃扭转、幽门痉挛,位于总胆管进入十二指肠出以上的梗阻,呕吐物不含胆汁;肠梗阻则呕吐物含胆汁;低位肠梗阻呕吐物甚至可含粪汁,同时有明显全腹胀。呕吐物为咖啡色样,提示病情严重。 1.4大、小便新生儿出生后10—12小时开始排出胎粪呈墨绿糊状粘稠无臭味,若24小时后仍无胎便排出,应检查有否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如肛门闭锁等。哺乳后大便渐变黄色,呈糊状,每日2—3次。消化不良时,次数增多,粪质与水分开;进食不足时,大便色绿量少、次数多;肠道感染时,大便次数多、稀便、水样便或带粘液、脓性,有腥臭。 新生儿多在生后24小时内排尿,一日约十余次,如48小时仍不排尿,应考虑泌尿系统是否畸形。 1.5脐带生后24小时内密切观察脐带有无渗血或出血,以后每日必须检查,并保持局部干燥、清洁。一般生后3—7天脐带残端脱落,脱落后注意观

新生儿呼吸暂停的观察与护理

新生儿在出生后就立即开始呼吸。但由于新生儿的呼吸中枢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尤其是早产儿的发育更不成熟,肋间肌比较弱,呼吸运动主要靠膈肌完成。因此新生儿的呼吸主要以腹式呼吸为主。临床所谓的新生儿呼吸暂停是指早产儿呼吸停止超过20 秒,足月新生儿呼吸停止超过15 秒,或呼吸停止未超过15~20 秒,但伴有心跳减慢<100 次/分,皮肤青紫或苍白,肌肉张力减低等症状。如果呼吸停止5~10 秒以后又出现呼吸,不伴有心跳减慢、皮肤青紫或苍白等表现称为周期性呼吸。早产儿呼吸停止10~15 秒,不伴有心动缓慢的称周期性呼吸。周期性呼吸由于呼吸停止时间短,不影响气体交换,是良性的属正常现象。在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较易发生原发性的呼吸暂停,且胎龄越小,发病率就越高。一般发生率20~30%,极低出生体重儿可达50%,对于外界的任何刺激均可影响呼吸调节。早产儿在体温过高或过低时,在吸奶后和咽部受刺激都会发生。另外,胃内容物刺激喉部粘膜化学感受器及酸性溶液进入食道中段,胃食管返流也可反射性引起呼吸暂停。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呼吸暂停。在新生儿期间发生继发性呼吸暂停的原因比较多,如严重贫血、休克、某些先天性心脏病、各种原因导致的窒息、脑水肿、颅内压增高、低血糖、出血、抽搐以及电解质紊乱所致的低血钙、低血钠以及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等诸多因素均可引起呼吸暂停。呼吸暂停是一种严重现象,如不及时处理,长时间缺氧,可引起脑损害,以影响智力的发育。应引起重视。 应该如何观察和护理这类患儿,是我们每个医护工作者不可忽视的实际问题。在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一旦出现呼吸暂停即表示病情危重。需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明确诊断,找出病因,采取急救措施,以促进疾病康复。 对于这类患儿,笔者就多年的临床工作经验拟定以下几点观察要点及护理措施,供各位同行参考。 1 保证氧气的有效供给,以纠正低氧血症 呼吸暂停的新生儿均需供氧,根据缺氧程度选用相应的给氧方法,以提高氧浓度。一般可选用间断鼻导管给氧法,其浓度以30~40%为宜,并适当控制氧流量。缺氧严重者,选用面罩或头罩,但在给氧期间需监测氧饱和度,应保持PaO26.65~10.76 kPa(50~80 mmHg)、脉搏氧饱和度在90%左右,以防高氧血症发生氧中毒,甚或导致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在供氧过程中要保持鼻导管的清洁、通畅,防止分泌物阻塞导管影响给氧效果。早产儿在吸奶前后采用面罩给氧。当上述方法给氧效果不佳时,可予皮囊加压给氧、人工呼吸,遵医嘱应用呼吸兴奋剂如纳洛酮静脉推注、氨茶碱静脉点滴等处理。对于呼吸暂停频发的早产儿遵医嘱予持续气道正压(CPAP)治疗,呼吸暂停仍不能缓解者需作气管内插管行呼吸机辅助呼吸。 2 及时吸痰,保持气道通畅 由于肺部疾患、感染性疾病、机械通气等原因致使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是发生窒息的主要原因之一,加之新生儿反应低下、无力咳嗽及咳痰、大多症状表现青紫加重,呼吸表浅或暂停。因此及时吸痰,清除呼吸道内分泌物保持气道的通畅是防止发生窒息的首要措施。在吸痰时避免较长时间的刺激,因为新生儿的口腔粘膜柔嫩、血管丰富,唾液发育不良较干燥,容易损伤造成口腔感染。所以吸痰动作要轻柔,插管不能太深,避免刺激咽喉部引起反射性咳嗽、呕吐阻塞呼吸道。需严格无菌操作,吸痰管每次更换,口、鼻腔分开使用、每次吸痰时间不能超过15 秒。机械通气的患儿要先用生理盐水或灭菌注射用水湿化气道,充氧呼吸2 分钟后吸净气管内的分泌物。再更换吸痰管吸净口腔、鼻腔内的分泌物。同时要常翻身,更换卧位,每2 小时更换1 次体位,痰稠不易吸出者先予超声雾化后再吸痰。这样有利于痰液的稀释与排出。 3 加强保暖,避免发生并发症 由于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成熟,体温调节功能差,容易随环境温度的变化出现体温过高或过低。早产儿更易致体温不稳定。为确保新生儿体温维持在36~37 ℃之间,需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