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靠性习题(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350.00 KB
- 文档页数:16
《质量与可靠性管理》课程习题集一、单选题1.针对某种具体产品、项目或合同,规定专门的质量措施、资源和活动顺序的文件称为()A.质量文件B.质量手册C.程序文件D.质量计划2.产品在规定的使用和维修条件下,达到某种技术或经济指标极限时,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称为()A.耐久性B.环境适应性C.安全性D.可靠性3.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中对质量管理体系的各项活动做出明确、详细规定的基础性文件是()。
A.质量文件B.质量手册C.程序文件D.质量计划4.在可靠性研究方面,主要用于疲劳失效、轴承失效等寿命分布函数是()A.指数分布B.正态分布C.威布尔分布D.概率分布5.质量成本——制造过程中与质量相关的全部费用()A.部分包括B.全部包括C.不包括D.都不正确6. L8(27)这张正交实验表安排的试验次数是次。
()A.2 B.7 C.8 D.107.不属于成本正式开支费用范围,不直接计人成本的称为()A.阶段成本B.故障成本C.显见成本D.隐含成本8.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质量管理处于( )阶段。
A.质量检验B.统计质量控制C.全面质量管理D.全面质量保证9. ISO9000系列《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我国( )采用。
A.参照B.等同C.部分D.没有10.据国外企业统计,质量成本一般占企业总销售额的( )。
A.5%B.5%~10%C.10%~15%D.15%11.产品设计的质量职能就是把( )的需要转化为材料、产品和过程的技术规范。
A.顾客 D.供应商 C.经销商 D.生产企业12. PDCA循环可以上升、前进的关键阶段是( )A.P阶段B.D阶段C.C阶段D.A阶段13.从一批数量为1000件的产品中随机抽取20件产品,并对它的直径进行检测,则这20件产品组成一个( )A.总体B.个体C.样本D.样品14.戴明指出,在出现的产品或服务问题中,由管理体系本身所致的比例约为( ) A.15% B.30% C.70% D.85%15.古典的符合性质量的经济模型认为( )A.质量越高质量成本越高B.质量越高质量成本越低C.最优符合性质量是100% D.质量与质量成本之间没有联系16.统一是一种古老的标准化形式,其基本要求是( )A.合理、适度B.适时、适度C.尺寸的互换性D.功能的一致性17.根据函数的物理意义和微积分的知识,累积失效分布函数F(t)与可靠度函数R(t)之间的关系应为( )A.F(t)=R(t)B. F(t) -R(t)=lC.R(t) -F(t) =1D.F(t)+R(t)=118.最先提出全面质量管理概念的学者是()A.朱兰B.菲根堡姆C.戴明D.泰罗19.质量管理的耳目是()A.检验员B.操作工人C.计量D.质量信息20.为产品质量提供一种"早期预报"的保证质量职能是()A.市场调研B.产品设计C.采购D.生产制造21.在正态分布情况下,工序加工产品的质量特性值落在6σ范围内的概率或可能性约为()A.99.73%B.95.45%C.68.27%D.80.25%22.质量的好坏由谁来评判?()A、产品或服务的提供者B、产品或服务的接受者C、质量管理机构D、质量认证机构23.只能事后“把关”的质量管理阶段是( )。
质量管理与可靠性复习资料及课后习题答案第⼀章现代质量管理概述1.什么是质量?如何理解质量的概念?质量:是指产品、体系或过程的⼀组固有特性满⾜顾客和其他相关⽅要求的能⼒(程度)。
理解:①质量可存在于各个领域或任何事物中。
②质量由⼀组固有特性组成。
③满⾜要求是指应满⾜明⽰的、通常是隐含的、或必须履⾏的需要和期望。
④质量的“动态性”。
⑤质量的“相对性”。
⑥⽐较质量的优劣时应在同⼀“等级”的基础上进⾏⽐较。
2.产品质量包括哪些?是指产品的⼀组固有特性满⾜要求的程度。
产品是过程的结果,它包括服务(如运输)、硬件(如机械零件)、流程性材料(如润滑油)、软件(如程序)或其组合。
3.何为⼴义质量?何为狭义质量?狭义质量:指的是仅仅从⽤户的⾓度去看质量,即性能、可信性、安全性、外观、经济性、可靠性、服务等。
⼴义质量:不仅从⽤户的⾓度去看质量,同时还应从社会的⾓度去理解,如是否环保等。
4.何为⼯作质量?产品质量、过程质量与⼯作质量之间有什么关系?⼯作质量:是指企业⽣产经营中各项⼯作对过程、产品和服务质量的保证程度。
取决于⼈的素质,包括质量意识、责任⼼、业务⽔平等。
过程:是将输⼊转化为输出的⼀组彼此相关的资源和活动。
过程质量:是指过程的固有特性满⾜要求的程度。
包括:规划过程质量、设计过程质量、制造过程质量、使⽤过程质量、报废处理过程质量等。
服务:是指为满⾜顾客的需要,供⽅和顾客之间接触的活动以及供⽅内部活动所产⽣的结果。
服务质量:是指服务的固有特性满⾜要求的程度。
服务的特性如:反应速度、服务能⼒、信誉、及时提供配件等。
5.质量⼯程发展各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①质量检验阶段(事后检验阶段)这⼀阶段的质量管理仅限于质量的检验,依靠检验挑出不合格品。
②统计质量控制阶段③全⾯质量管理阶段。
④计算机辅助质量管理阶段。
6.何为寿命循环周期质量?⼀个产品的寿命总是有限的,它从“摇篮”到“坟墓”,再到“转⽣”,陈伟产品的寿命周期循环。
系统可靠性原理习题及答案1、 元件可靠性的定义是什么?规定条件、规定时间、规定功能各是什么含义? 解:元件的可靠性:元件在规定的吋间内、规定条件下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规定时间:指保修期、使用期和贮存期。
规定条件:即使用条件,主要包括:环境条件、包装条件、贮存条件、维 修条件,操作人员条件等。
规定功能:指元件/系统的用途。
2、 元件的可靠度、故障率和平均寿命各是怎么定义的?解:元件的可靠度:在规定条件下,在时刻t 以前正常工作的概率。
元件故障率:即故障率函数,元件在t 时刻以前正常工作,在t 时刻后单 位时间内发生故障的(条件)概率。
平均寿命:即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也称做首次故障平均时间,是寿命的 期望值。
3、 设某种元件的X=0.001/h,试求解:(1)由这种元件组成的二元件并联系统、两元件串联、2/3 (G)系统的平 均寿命。
解:由题意可知,单个元件的可靠度为Rj(t)=e'M , i=l, 2, 3。
A 、二元件并联: 系统的可靠度为: R p (t)=l-(l-R 1(t))(l-R 2(t))=2e At -e-2At 此时系统的平均寿命为由于 1=0.001/h,故 MITF=1500(h)B 、二元件串联: 系统的可靠度为: Rs(t)=Ri(t)R 2(t)=e 2M此时系统的平均寿命为由于 X=0.001/h,故 MTTF=500(h)C 、2/3 (G)系统: 系统的可靠度为:RG("Rdt)R2(t)R3(t)+⑴ Rdt))R2(t)R3(t)+R 丄⑴⑴ R2(t))R3(t)+R"t)R2(t)⑴也⑴)=3严2严此时系统的平均寿命为由于 D ・001/h,故 MTTF=2500/3 (h)(2) t=100h, 500h,1000h时,由这种元件组成的二元件并联系统、两元件串MTTF= R G (t)dt53e"2Xt 一 2e"3At dt =—32e"At _ e _2At dt =—Z联、2/3 (G )系统的可靠度分别是多少? 解:将各t 值代入⑴中的各可靠度R (t )即可得结果。
《质量管理与可靠性》习题2一、单项选择题1. 在进行可靠性设计时需要综合权衡完成规定功能和减少用户费用两个方面的需求,依此可以把可靠性参数分为()。
A、使用参数和合同参数B、基本可靠性参数与任务可靠性参数C、功能可靠性参数与费用可靠性参数D、效能可靠性参数与寿命可靠性参数2. 产品的故障判据一般应根据()确定。
A、产品的可靠性指标B、产品的异常现象C、产品的不良后果D、每一规定性能参数和允许极限3. 可靠性的等分配法()。
A、可用于基本可靠性和任务可靠性的分配B、仅可用于基本可靠性的分配C、仅可用于任务可靠性的分配D、是一种已经淘汰的分配方法4. 可靠性预计相似产品法()。
A、仅适用于研制初期的产品B、仅适用于非电类产品C、具有普适性,无条件适用于各种产品D、适用于各阶段、各类产品5. 可靠性定量要求分为()。
A、寿命要求和成功概率要求B、最高要求和最低要求C、基本可靠性要求和任务可靠性要求D、阶段要求和总要求6. 一般地,我们把()作为产品设计的目标。
A、产品研制结束时的目标值(或规定值)B、产品研制结束时的门限值(或最低可接受值)C、成熟期的目标值(或规定值)D、成熟期的门限值(或最低可接受值)7. 必须按()进行可靠性分配。
A、产品研制结束时的目标值(或规定值)B、产品研制结束时的门限值(或最低可接受值)C、成熟期的目标值(或规定值)D、成熟期的门限值(或最低可接受值)8. 下列关于机械产品可靠性正确的描述是()。
A、故障率通常不是常值B、通用性强C、标准化程度高D、早期故障现象严重二、多项选择题1. 可靠性参数反映的目标是()A、费用B、可用性C、任务成功性D、性能2. 建立系统可靠性模型的基础是()A、原理图B、可靠性框图C、功能框图D、功能流程图3. 可靠性定性要求一般在()阶段制定。
A、指标论证B、方案论证C、初步设计D、详细设计4. 评分分配法通常考虑的评分因素有()。
A、复杂度B、技术成熟度C、环境条件D、可靠度5. 可靠性指标的确定()。
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现行规范中一般建筑物的设计使用年限为 CA .5年B 。
25年C .50年D 。
100年2.对普通房屋和构筑物,《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给出的设计使用年限为CA .5年B 。
25年C .50年D 。
100年3.对临时性结构,《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给出的设计使用年限为AA .5年B 。
25年C .50年D 。
100年4.我国现行建筑规范中设计基准期为 CA .10年B 。
30年C .50年D 。
100年5. 现行《建筑结构荷载规范》规定的基本风压值的重现期为BA.30年B.50年C.100年D.150年6. 称确定可变作用及与时间有关的材料性能的取值而选用的时间参数为 AA. 结构设计基准期B. 结构设计使用年限C. 结构使用年限D. 结构全寿命7.下面哪一个变量不是随机变量? DA .结构构件抗力B .荷载最大值T QC .功能函数ZD .永久荷载标准值8.结构可靠性是指 DA .安全性B 。
适用性C .耐久性D 。
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的总称9.在结构可靠度分析中,描述结构的极限状态一般用 AA .功能函数B 。
极限状态方程C .可靠度D 。
失效概率10.裂缝超标破坏属于哪个极限状态范畴.BA .承载力极限状态 B.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C. 稳定极限状态D. 强度极限状态11.规定时间规定条件预定功能相同时,可靠指标 越大,结构的可靠程度AA.越高B.越低C.不变D.视情况而定12. 结构的失效概率与可靠度之和AA.等于1B.大于1C.小于1D.不确定13.当功能函数服从哪一个分布时,可靠指标与失效概率具有一一对应关系。
A A .正态分布B 。
均匀分布C .极值分布D .指数分布14. 结构的失效概率f P 与结构抗力R 和荷载效应S 的概率密度干涉面积。
DA.无关B.相等C.有关D. 有关,但不相等15. 静定结构体系可用下列逻辑模型表示。
BA.并联模型 B.串联模型C.并串联模型 D.串并联模型16.若结构系统的任一单元失效,则该系统失效,此类结构系统可用哪个模型表示A A.串联模型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