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菜名看中国饮食文化
- 格式:doc
- 大小:41.50 KB
- 文档页数:6
中国菜肴名称的词汇分析大部分菜肴名称都包涵着丰富的文化信息,这与菜肴的艺术化命名有着密切的关系。
本文将从命名方法、词汇的构成和词汇中突显的文化特征三个方面来分析中国菜肴的名称。
首先,具体概括了菜肴命名的方法和依据;其次,从语言学角度探讨了构成菜名的词汇特征;最后,揭示了菜名所突显的文化特征。
标签:菜肴名称词汇构成饮食文化中国号称“礼仪之邦”,自古就有尚礼的传统。
意大利人利玛窦在他的《利玛窦中国札记》中说:“中国人在每次社交或宗教活动之后都伴有筵席,并且认为宴会是表示友谊的最高形式。
”而且我们有着独特的饮食风尚和习俗,食品自古就香飘五洲四海,很多外国朋友都称我国是“烹饪王国”。
2003年4月1日,“地球与人类健康饮食国际论坛”通过了以食圣袁枚的诞辰——3月25日为“国际中餐日”的决定。
这一决定有利于中华饮食文明历史地位的提高,并有力地推动了“中餐走向世界”的实际行动。
我国是个饮食大国,大部分菜肴名称都包涵着丰富的文化信息,这与菜肴的艺术化命名有着密切的关系。
艺术名称不是一种简单的语言符号,它注重词语的意义,讲究词语的运用,但绝不是一味追求华丽的词藻,而是从平淡中见新奇。
从搜集来的菜肴名称可以看出,它所运用的词汇,大多是日常所见的基本词汇和常用词汇。
本文将从菜肴名称的命名方法、词汇的构成和词汇中突显的文化特征三个方面来分析。
一、菜肴的命名方法中国菜肴名称可谓绚丽多彩、千姿百态,这与丰富多样的命名方法有着密切的关系。
命名方法归纳起来,主要分为以下五类:(一)原料类直接用原料来命名是中国菜肴普遍采用的命名方式。
以这种方式命名的菜肴,可以从名称上直观地看出是采用什么原料做成的。
原料可分为主料、配料和调料。
在这类菜名中,主料是必不可少的。
主料的名称可在前、在后,也可出现在中间,它的位置比较随意,也与配料或辅料的名称有关。
配料或调料,是用来强调菜肴中所使用辅助性材料的重要性及其味道的独到之处。
这菜类肴名称主要有以下几种组合形式:1.主料—主料:鸡槌海参、白肉血肠、鸡蓉鱼骨、鹌鹑茄子、枸杞头肉丝。
菜肴命名艺术文化一、菜肴命名的艺术手法中国菜肴名称可谓千姿百态, 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两大命名手法:(一)写实法。
所谓写实法就是用朴实的语言直截了当地给菜肴命名, 不拐弯抹角,也不需要意会猜测, 它是一种如实反映菜肴原料构成、烹制办法和风味特点的命名方法, 使人一看便了解菜肴的构成和特色。
这类命名有以原料命名,如西芹牛肉、鲜笋肉片等; 以制法命名,如酥炸鲜蚝、花菇煨鸡等;以烹调器具命名, 如沙煲鱼头、铁板猪排等;以地点命名, 如北京烤鸭、道口烧鸡等;以烹制人命名, 如宋嫂鱼羹、文思豆腐等。
(二)写意法。
采用借代、比喻、象征等联想手法来给菜肴命名。
因而, 这类菜名表现了不同的风格特征,有的古朴典雅, 有的诙谐幽默。
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意境式这种类形多以菜肴材料或烹调特色, 以及如诗如画的意境来命名。
例如瑶柱扒竹笋, 赋予一个“瑶池竹影”的美名, 玫瑰豉油双鸽,给予一个“云翔仙子”的雅称, 都能令人产生艺术的联想。
此外, 还有雨打芭蕉、绿野飞仙、龙凤双喜会、柳浪闻鹰、推窗望月、花蝶飞舞、梅竹报春、飞燕迎春等。
这类名称均能使人产生如诗如画的意境的联想, 给人以艺术美的享受。
意兆式如意吉祥, 福寿平安, 这是中华民族千古的热望和追求。
这种追求浸透在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就是菜名也表现了这一点。
不少菜名以追求吉祥意头, 表现喜庆气氛为主。
例如五代同堂、五福临门、满园春色、祝君进步、地杰人灵、瑞雪祥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一帆风顺等。
借典式这类常借用历史典故或诗词歌赋来命名。
它可以营造一种古朴典雅饮食氛围。
例如“草船借箭”一菜,就出自《三国演义》, 它是以桂鱼作船,鱼上铺上蛋松, 形似草, 然后在蛋松上插上削成箭状的冬笋, 这就成为“草船借箭”, 十分贴切形象;又如“贵妃醉酒” , 本是梅兰芳的拿手好戏,而北京“广和居”饭庄的牟厨师借用此戏名, 精心创制了“贵妃醉酒”这道名菜, 其实就是选用肥母鸡先油炸后放入汤中炖烂, 再加入高级葡萄酒烹制而成。
菜肴命名艺术文化一、菜肴命名的艺术手法中国菜肴名称可谓千姿百态,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两大命名手法:(一)写实法。
所谓写实法就是用朴实的语言直截了当地给菜肴命名,不拐弯抹角,也不需要意会猜测,它是一种如实反映菜肴原料构成、烹制办法和风味特点的命名方法,使人一看便了解菜肴的构成和特色。
这类命名有以原料命名,如西芹牛肉、鲜笋肉片等;以制法命名,如酥炸鲜蚝、花菇煨鸡等;以烹调器具命名,如沙煲鱼头、铁板猪排等;以地点命名,如北京烤鸭、道口烧鸡等;以烹制人命名,如宋嫂鱼羹、文思豆腐等。
(二)写意法。
采用借代、比喻、象征等联想手法来给菜肴命名。
因而,这类菜名表现了不同的风格特征,有的古朴典雅,有的诙谐幽默。
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意境式这种类形多以菜肴材料或烹调特色,以及如诗如画的意境来命名。
例如瑶柱扒竹笋,赋予一个“瑶池竹影”的美名,玫瑰豉油双鸽,给予一个“云翔仙子”的雅称,都能令人产生艺术的联想。
此外,还有雨打芭蕉、绿野飞仙、龙凤双喜会、柳浪闻鹰、推窗望月、花蝶飞舞、梅竹报春、飞燕迎春等。
这类名称均能使人产生如诗如画的意境的联想,给人以艺术美的享受。
意兆式如意吉祥,福寿平安,这是中华民族千古的热望和追求。
这种追求浸透在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就是菜名也表现了这一点。
不少菜名以追求吉祥意头,表现喜庆气氛为主。
例如五代同堂、五福临门、满园春色、祝君进步、地杰人灵、瑞雪祥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一帆风顺等。
借典式这类常借用历史典故或诗词歌赋来命名。
它可以营造一种古朴典雅饮食氛围。
例如“草船借箭”一菜,就出自《三国演义》,它是以桂鱼作船,鱼上铺上蛋松,形似草,然后在蛋松上插上削成箭状的冬笋,这就成为“草船借箭”,十分贴切形象;又如“贵妃醉酒”,本是梅兰芳的拿手好戏,而北京“广和居”饭庄的牟厨师借用此戏名,精心创制了“贵妃醉酒”这道名菜,其实就是选用肥母鸡先油炸后放入汤中炖烂,再加入高级葡萄酒烹制而成。
此菜鸡肥色美,清淡可口,其名能让人产生贵妃醉酒的联想,据说溥仪曾慕名品尝此菜并对其赞不绝口。
品味菜名里的中国文化作者:暂无来源:《烹调知识》 2016年第4期汪志/文我国菜肴食文化源渊流长,各地不仅有丰富多彩的美食品味,而且其食文化也独树一帜,堪称一绝。
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各地的美食业发展迅速,尤其是各类菜肴名称,取名新颖,颇具品味,寓义深刻,令人拍案叫奇。
以数字命名的菜肴有:一品豆腐、二度梅开、三鲜鱼饺、四喜丸子、五味果羹、六福糕点、七星脆豆、八宝烤鸭、九转肥肠、十味鱼翅。
蕴含轶闻掌故的菜名有:金箱藏八宝(豆腐类)、群龙抱珠、桃园三结义、佛跳墙、霸王别姬、龙配凤、进贤炙、贵妃凤翅、老蚌怀珠、玉石青松、草船借箭、鸿门宴、日月星辰、彩蝶纷飞、一掌定山河、太史五蛇羹、孔雀东南飞、霸王披金甲、宫保鸡丁等。
如“宫保鸡丁”,它和清代咸丰年间的进士丁宝桢有关。
此人曾做过一件轰动一时的事,就是杀掉了太监安德海。
相传丁宝桢对吃很讲究,常让家厨试制各色菜肴。
花生炒鸡丁是家厨试制出来的一个品种,很得丁宝桢的赏识,常用来招待宾客。
丁宝桢曾被加封了太子少保,人称“丁宫保”,这道花生炒鸡丁也就被称为“宫保鸡丁”。
用鸡作原料的菜肴很丰富,如竹笋炒鸡片名为“凤人竹林”,菜花炒鸡块叫“凤穿牡丹”,鸡脚炖白蘑菇丁调之“雪泥凤爪”,鸡脚炖鹌鹑蛋称为“明月映翡翠”,香肠炖鸡块取名“玉树挂金钱”,公鸡与母鸡同锅便是“鸾凤和鸣”,一只鸡加上一条蛇蛳烧就是“龙凤呈祥”,再加一尾鳗就变成“海陆空”。
暗喻祝贺或象征吉兆的菜名,如竹笋炒猪天梯(排骨)是“步步高升”,发菜炖猪蹄是“发财到手”,冬菇摆在青菜上是“金钱满地”。
有些菜名直接套用成语,如鱿鱼炒鸡片“游龙戏凤”,虾仁鸽蛋“花好月圆”,苦瓜炒鸡肝鸭肉“苦凤伶鸾”,菠萝炒番茄“翠柳啼红”。
很多菜名设计非常巧妙,黄豆上面放置猪血或鸭血即“碧血黄沙”;白萝卜丝上放置鲜红辣椒是“踏雪寻梅”;把松花皮蛋、咸鸭蛋、茶鸡蛋等各种蛋切合一起,叫做“丹凤朝阳”;将七片莲藕孔上眼灌入江米,再切五片红萝卜刻成梅花型,便成了“梅花欢喜漫天雪”;青菜豆腐汤叫“翡翠白玉汤”;炸粉条上撒几粒肉末,叫“蚂蚁上树”;甲鱼配上仔鸡,放在砂锅里炖,叫“霸王别姬”;在龙虾片上撒上一点虾皮,名为“雪山飞狐”,猪舌头炒猪耳朵,叫“悄悄话”;红烧猪蹄下面放一点香菜,叫“走在乡间的小路上”;西红柿炒鸡蛋,因为颜色一红一黄,有人叫它“关公战秦琼”;用焖烂的黄豆炒黄豆芽,叫“母子情深”。
古代菜名雅称知多少中华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不仅在烹饪技艺上独树一帜,就连菜名也颇具韵味。
在古代,许多菜肴都有着雅致的称呼,这些雅称背后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典故。
先来说说“八珍”。
这是古代八种珍贵食品的总称,最早出现在《周礼·天官冢宰》中。
八珍具体指的是淳熬、淳母、炮豚、炮牂、捣珍、渍、熬、肝膋。
单是听这名字,或许您会觉得陌生,但要是解释一番,便能领略其中的美妙。
比如“淳熬”,是将肉酱煎熟之后浇在稻米饭上;“淳母”则是把肉酱浇在黄米饭上。
“狮子头”也是一道有着雅称的名菜。
在古代,它被称为“葵花斩肉”。
相传,这道菜起源于隋朝,隋炀帝游幸时,厨师以扬州万松山、金钱墩、象牙林、葵花岗四大名景为主题做成了松鼠桂鱼、金钱虾饼、象牙鸡条和葵花斩肉这四道佳肴。
到了唐代,郇国公韦陟宴客,府中的名厨韦巨元也做了这道菜,当菜端上来时,只见那巨大的肉团子做成的葵花心精美绝伦,宾客们趁机劝酒道:“郇国公半生戎马,战功彪炳,应佩狮子帅印。
”韦陟高兴地举杯一饮而尽,说:“为纪念今日盛会,‘葵花斩肉’不如改名‘狮子头’。
”从此,这道菜便有了“狮子头”的雅称。
“东坡肉”想必大家都不陌生。
这是以北宋文学家苏东坡的名字命名的一道菜。
苏东坡在杭州任知州时,疏浚西湖,筑堤建桥,百姓们为了感谢他,送给他猪肉。
苏东坡将猪肉切成方块,烧得红酥软烂,分给贫苦的百姓吃,百姓们就把这道菜称为“东坡肉”。
再看“宫保鸡丁”。
这道菜的雅称背后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
清朝山东巡抚丁宝桢对烹饪颇有研究,他喜欢吃鸡肉和花生米,在山东为官时,常让家厨做“酱爆鸡丁”这道菜。
调任四川总督后,他每次设宴都会让家厨用花生米、干辣椒和嫩鸡肉炒制这道菜。
由于丁宝桢戍边御敌有功,被朝廷封为“太子少保”,人称“丁宫保”,人们便将他喜爱的这道菜称为“宫保鸡丁”。
“龙虎斗”这一菜名颇具气势。
它以蛇肉和猫肉为主要食材,因蛇似龙,猫像虎,故而得名。
这道菜在广东地区较为常见,展现了当地独特的饮食文化。
美食背后的文化故事最近,由于自己工作岗位的变动,比较关注饮食方面的知识,逐渐领略到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
东西南北、高山平原,每一道美食的背后,承载了不同的环境气候、不同的性格特点、不同的历史文化,一道菜浓缩了一个地域的风土人情。
仅仅从菜名方面就有很多故事和传说。
关于美食的典故,我大概将其分为一下几大类:一是皇帝落难类。
典型的有陕西的“羊肉泡馍”,河南的“刘秀麦仁粥”。
羊肉泡馍与大宋皇帝赵匡胤有关。
传说赵匡胤曾落难受困于长安,终日过着忍饥挨饿的生活。
一日路过一家经营卤制牛羊肉的店铺前,掌柜见其可怜,让其把身上带的硬硬的干面饼掰碎,浇了一勺滚热肉汤,并放在火上煮透然后让他食用。
赵匡胤狼吞虎咽地吞食完,感觉其为无与伦比。
后来,赵匡胤做了皇帝,路过长安,仍不忘当年在这里吃过的牛羊肉煮馍,带着文武大臣,专门找到这家店铺,每人吃了一碗牛羊肉煮馍,大家都称赞鲜美无比,胜过山珍海味。
皇上吃泡馍的事一经传开,牛羊肉泡成了长安街上的著名小吃。
麦仁粥和东汉开国皇帝刘秀有关。
刘秀与王莽争雄中原期间,曾被王莽追赶,逃至伊水之滨的一个农家小院,人困马乏之际,喝过刘大嫂熬煮麦仁粥,精神大振,击败王莽,登基称帝,刘秀坐了天下,重喝刘大嫂所煮麦仁粥,称其柔软粘稠,甜中含香,润肺滋肝,回味悠长,亲赐为“刘秀麦仁粥”之名,并封为贡品。
于是麦仁粥因为刘秀而名扬华夏,传承千年。
二是宗教传说类。
典型的有“腊八粥”,“佛跳墙”等。
传说佛祖释迦牟尼出家修行,云游四海。
有一天,他因饥饿和劳累昏倒在路途,被一放牧女童发现,女童急忙跑回家寻找食物。
可她家境贫寒,缺衣少食,粮食都快吃光了,于是她将每个粮袋子底下所剩无几的粮食搜罗在一起,加上一些果仁,煮了一大碗粥,端到佛祖面前,一口一口地喂他。
释迦牟尼吃了香喷喷的粥后,很快苏醒过来,并跑到附近的河中洗了澡,坐在菩提树下静思,终于在腊月初八这天悟道成佛。
后来佛教信徒就在每年腊月初八煮粥供佛。
所以,腊八粥又称佛粥。
关于中式菜名语言文化一中式菜名通常具有丰富的语言文化内涵,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特点:1. 形象生动:中式菜名常常使用形象化的词语来描述菜肴的特点或食材。
例如,“龙虎斗”“佛跳墙”“翡翠虾仁”等,通过形象的比喻或象征,使食客对菜肴有更直观的想象。
2. 寓意吉祥:许多中式菜名都带有吉祥、美好的寓意。
如“年年有余”(鱼)、“吉祥如意”(鸡)、“鸿运当头”(红烧肉)等,表达了人们对幸福、顺利和好运的期盼。
3. 地域特色:中式菜名还能反映出不同地区的文化和烹饪特色。
比如,川菜中的“麻婆豆腐”“夫妻肺片”,粤菜中的“叉烧”“龙虎斗”等,都具有鲜明的地方风味。
4. 历史典故:有些中式菜名来源于历史典故、民间传说或文学作品。
如“东坡肉”“叫花鸡”“貂蝉豆腐”等,这些菜名不仅增添了菜肴的文化底蕴,也让人们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了解到相关的历史知识。
5. 修辞手法:为了使菜名更加生动有趣,中式菜名经常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偶等。
例如,“掌上明珠”(鸽蛋)、“玉树琼花”(菜心)等,通过修辞手法的运用,使菜名更富有诗意。
总之,中式菜名是中华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体现了汉语的语言魅力,还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二中式菜名语言文化是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反映了中国人的饮食特点和口味偏好,还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和语言艺术。
首先,中式菜名体现了中国人的饮食哲学和养生观念。
例如,“佛跳墙”、“霸王别姬”、“龙虎斗”等菜名,都寓意着这些菜品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能够带给人们健康和长寿。
其次,中式菜名中包含了许多历史典故和文化内涵。
例如,“东坡肉”、“贵妃鸡”、“文思豆腐”等菜名,都与历史人物或文化事件有关,通过这些菜名可以了解到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此外,中式菜名还具有很高的语言艺术价值。
在菜名的命名过程中,人们常常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借代、拟人等,使得菜名听起来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诗意。
例如,“蚂蚁上树”、“狮子头”、“水晶虾球”等菜名,通过形象化的描述,让人们更容易产生联想和想象。
中文菜肴名称研究综述10汉语李佳丽1011021130 “民以食为天”。
这句话反映了食物在我们生活中占据了多么重要的位置。
饮食文化是中国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自古以“食”闻名天下。
所以一个好的菜肴名称可以体现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
对于菜肴名称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意义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语言学价值、文化学价值、营销学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1.古代菜肴名称研究中国古代有很多著作反映中国的饮食文化,下面我对这些著作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1.1古代饮食方面的著作关于饮食方面的著作最早我们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这一时期,涉及菜肴名称专述讨论的代表作品是《礼记·内则》和《吕览·本味》。
《礼记·内则》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一部“食经”。
其中关于饮食的规定,对周代人吃什么,不吃什么,主食、副食、饮料的名称与搭配,以及各种饭食的炊煎、菜肴的制作有详细的记载。
《吕览·本味》被后代尊称为“厨艺界的圣经”,战国末年秦国相国吕不韦组织门客编著的,在这本书中,指出动物原料的性味与其环境和食源有关;强调火候和调味在做菜中的作用,并介绍了一些菜肴制作方法,归纳出菜品质量检测的八条标准,主张“适口者珍”,并列出当时各地著名的原料,供厨师择用。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有较大的发展,饮食文化也出现很多新的特色。
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最能代表这一时期的饮食文化水平,它涉及的烹饪内容包括造曲、酿酒、制盐、做酱、造醋、做豆豉、做齑、做鱼、做脯腊、做乳酪、做菜肴和点心,对食品、菜点制法有详细的介绍,至于菜肴的烹任方法,多达二十多种,有酱、腌、糟、醉、蒸、煮、煎、炸、炙、烩、熘等,还收集了中国广大地区人民的饮食习惯。
隋唐时期经济繁荣,饮食得到极大发展,据史籍记载,这一时期的饮食专著多达几十种,著名的有隋朝马琬的《食经》、崔禹锡的《崔氏食经》、谢枫的《淮南王食经》,唐朝段文昌的《邹平公食宪章》、韦巨源的《烧尾宴食单》、杨晔的《膳夫经手录》等,由于战乱,很多已经失传。
我国传统饮食文化中的8大菜系1.鲁菜鲁菜是中国传统四大菜系中的自发型菜系,是历史最悠久,技术最丰富的菜系,更是黄河流域烹饪文化的代表。
鲁菜最大的特点就是清香、鲜嫩、味炖,也十分讲究清汤的调制,色清而鲜,汤奶而醇,最擅长蒸、烧、炸、炒、煎、熬。
鲁菜呈现雍容华贵、中正大气的特点。
代表菜有:油焖大虾、一品豆腐、九转大肠、四喜丸子、糖醋鲤鱼、木须肉、坛子肉等。
2.川菜川菜是中华料理集大成者,正宗川菜以四川成都、重庆两地的菜肴为代表,其特点就是善用辣椒、胡椒、花椒,百菜百味,口味多变。
川菜通常以家常菜为主,取材最多的就是日常口味,最擅长煸、蒸、烤、烧,具有浓郁的地方风味,同样也融会了东南西北各方的特点,也更是美食爱好者的喜爱。
代表菜有:宫保鸡丁,水煮肉片、麻辣豆腐、口水鸡、回锅肉、板栗烧鸡、鱼香肉丝等。
3.粤菜粤菜源自中原,传承了“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中原饮食风格,所以粤菜做法比较复杂、精细。
粤菜原料较广,善于变化,用量精而细,装饰美而艳,口味比较清淡,淡中求美,追求色、香、味、型。
烹饪上擅长煎、蒸、焗、炸、炖、煲等,菜肴滑而不腻,花样繁多。
代表名菜有:白切鸡、上汤娃娃汤、白灼虾、蒜香骨、蚝油生菜、糯米鸡、流沙包等。
4.苏菜江苏菜由苏州、扬州、南京、镇江四大菜为代表而构成。
特点就是浓而不腻,淡而不薄,保持原汁,鲜香酥烂,滑嫩爽脆,其烹饪上擅长炖、焖、蒸、炒,煨。
江苏被称为鱼米之乡,多以江河湖海水鲜为主,菜品风格清新雅丽,做法精致,看着就让人食欲大增。
代表菜有:狮子头、糖醋排骨、松子肉、盐水鸭、老鸭汤、松鼠桂鱼、清炖甲鱼等。
5.闽菜闽菜是由中原汉族文化和闽越族文化的混合而形成,由于福建地处东南沿海,盛产海鲜,多以烹饪山珍海味而著称,更是在色香味俱全的基础上,追求滋味清鲜、偏重咸辣,特别尤以“香”,“味”见长最为有特色,烹调擅长炒、溜、煎、煨。
福建一年四季如春,也正是做汤的好气候,素有一烫十变之说。
代表菜有:佛跳墙、红槽鱼、爆炒双脆、荔枝肉、沙茶面、醉排骨、肝花、盐水虾等。
中式菜肴名称的命名方式与文化特点作者:黄始谋来源:《大东方》2017年第04期一、引言古人云:“民以食为天”,饮食文化反映了各国烹饪和吃的艺术,是该国古老文明的见证和象征,同时也反映着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特点。
二、中式菜肴名称的命名方式与文化特点(一)普通命名方法与文化特点中式菜肴选料丰富,技艺精湛,八大菜系各有其代表菜,但是也有共同的特点,即制作精致讲究,菜肴的色、香、味、意、形、养俱全。
根据菜肴的不同的质量要求,会使用不同的刀法和技巧,加工后的原料会呈现丝、丁、片、块、条、泥等各种不同的形状。
还会根据原料的形状选择烹调方法,常见的菜肴烹调方法有:烧、炸、煎、炒、煮、蒸、炖、烩、烤、扒、煨、熏等方法。
对于大部分中式菜肴来讲,使用常规命名方法可以体现菜肴的烹调加工方法,也可以传达出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
1.主辅料或调味料命名的菜肴例如:海米油菜、豆腐虾仁、辣炒白菜、青椒土豆丝、咖喱鸡。
2.烹调方法 + 原料命名的菜肴例如:滑炒里脊、清蒸石斑鱼、白灼鲜鱿、油焖草菇、炸鸡块。
3.菜肴所在地 + 原料命名的方法例如:北京烤鸭、扬州炒饭、西湖醋鱼、德州扒鸡、镇江肴肉。
(二)特别命名方法与文化特点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非常富于想象力,再加上汉字是世界独有的表意文字,这两者结合起来,在给菜肴命名的时候,中国厨师就根据菜肴的烹调方法与历史文化内涵,创造出无数个琅琅上口、寓意深刻、形象生动的菜名。
这些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菜名不但凝聚了中国厨师、知识分子及烹饪爱好者的智慧,也集中反映了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和底蕴。
1.利用文化经典和民间故事命名许多中式菜肴的菜名与历史文化名人有关,例如浙江名菜“东坡肉”,相传为北宋大文学家、美食家苏东坡所创制。
“佛跳墙”为闽菜代表菜,它选用 20 多种高档原料加入清汤,装在特制磁坛中煨制而成。
相传清朝道光年间,几位秀才在酒馆聚会,厨师将一个磁坛端出,坛盖一启,香风满座,尝之让人赞不绝口。
一位秀才赋诗曰:“坛启荤香飘四邻,佛闻弃禅跳墙来”此菜由此得名。
中国八大菜系基本知识作为一名餐厅服务人员,应不断丰富自己的菜品知识,这是提高服务质量的基础。
菜肴,是指在一定的区域内,因物产、气候、历史条件、饮食习俗的不同,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而形成一整套自成体系的烹饪技艺,并被后人所公认的地方菜。
中国地大和物博,民族众多,饮食习惯各不相同,公认的四大菜系有鲁菜、川菜、苏菜、奥菜,后又细分化,发展为八大菜系,即鲁菜、川菜、苏菜、粤菜、浙菜、闽菜,微菜、湘菜。
一、山东菜系简称鲁菜,主要由济南菜和胶东菜组成。
它是我国北方菜的代表,华北、东北等地的菜肴,均受山东菜的影响。
山东是我国古代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北魏山东人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已记载有山东菜百种以上,烹调方法有蒸、煮、烧、炖、酿、煎、熬、烹、炸、腊、泥烤等,这是我国最早的菜谱。
明清时期鲁菜的品种和质量不断丰富和提高,济南、胶东两地方菜传入宫延,成为御膳的主体。
鲁菜在我国是影响最大的菜系之一。
鲁菜可分济宁、济南、胶东三个分支。
济宁地区以烹制河鲜及干鲜珍品见长,自成一体。
济南菜取材广泛,品种多、以清香、鲜嫩、味纯为特点,口味略咸,尤精于制汤。
胶东菜主要以烹制海味见长,以鲜为主,口味清淡,厚汁厚味。
鲁菜选料精,制作细,宴会以丰盛实惠著称。
鲁菜著名代表葱烧海参、油焖大虾、九转肥肠、油爆双脆、烩乌鱼蛋汤、锅塌豆腐、奶汤蒲菜等。
二、四川菜系简称川菜,主要由成都菜和重庆菜组成,历史悠久,享誉中外。
四川菜系的烹调技艺精深,调味品多,很有特色。
菜肴的口味丰富而独特,素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之美称。
川菜口味特点是甜、咸、酸、麻、辣、香、鲜、嫩、软、脆十味皆备,又以麻、辣、酸为主。
四川菜约有300多个品种,代表菜有鱼香肉丝、宫保鸡丁、麻婆豆腐、灯影牛肉等。
三、江苏菜系简称苏菜,主要由淮阳菜、苏州菜和南京菜组成。
淮阳菜包括扬州、镇江、淮安一带的菜肴,其特点是少用酱油,紧油重味浓为主,菜肴油而不腻,烂而不糊,代表菜有清蒸鲥鱼、扬州锅巴。
浅谈数字菜肴名称中的中国文化(一)论文关键词:数字;菜肴名称;文化论文摘要:中国饮食闻名于世,中国饮食文化情调高雅,夸名是其主要表现形式之一。
作为菜肴名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数字菜肴名称体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风俗习惯和价值取向。
这篇论文从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数字入手,探讨了数字菜肴名称所蕴涵的中国文化。
引言中华民族文化悠久,源远流长,饮食文化当算是整体中国文化中最精粹的部分。
古人云:“民以食为天。
”孔子曰:“食色,性也。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老子则说:“圣人为腹不为目。
”由此可见,中国人很早就了解饮食对于人生的重要性,把吃饭问题作为头等大事来对待,从而造就了璀璨的中国饮食文化。
中国饮食文化情调高雅,氛围艺术化,夸名是其主要表现形式之一。
在中国人的餐桌上,没有无名的菜肴。
中国菜肴的名称丰富多彩,数不胜数,命名也有很多特点。
大量的菜肴名称,是从烹饪工艺过程中提炼出来的,以料、味、形、色、器及烹饪方法命名;一些菜肴以比喻、寄寓、抒怀手法命名,体现意趣之雅;一些菜肴则以人名菜,以典名菜。
中国菜肴名称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带有数字,这在其他国家的菜名中比较少见。
“难怪一些美国人说,吃中国菜确实是一大享受,既可慰劳自己,也可报答人情,还可欣赏菜名。
”数字菜肴名称中的中国文化数字菜肴名称是指含有数字的菜肴名称。
在中国的菜名中,数字有不少妙用。
这些数字菜肴名称具有久远的历史渊源,寓意深刻,生动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征。
以下就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数字进行分析。
“一”。
“一者,数之始也。
”“数始于一。
”从中国古人这一常见说法中,我们可以看出“一”在自然数列中的生成、排列顺序。
显而易见,这里的“一”指的是客观事物的一种数量关系。
数字“一”的这种功能,在菜肴名称中也有体现,如一卵孵双凤、一鸭四吃等。
而在其他一些含有数字“一”的菜名中,上述功能被弱化,被打上了深深的文化烙印。
中国古代官制自魏晋以来实行九品官品制度,把官衔分为一至九品,一品为最高,九品为最低。
中国著名菜名大全中国菜肴源远流长,历史悠久。
由于地域广阔、文化多样、气候变化,中国菜系种类繁多,口味多样,被誉为“中华美食”。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中国著名菜名,让你一次了解中国饮食文化的精髓。
1. 北京烤鸭北京烤鸭是中国烹饪技艺的杰作,被誉为“中华第一美味”,以其金黄酥脆的皮、肥而不腻的肉质而著称于世。
烤鸭要选用当地的北京鸭,并经过特殊处理后上锅烤制而成。
食用时,将片好的烤鸭肉蘸以甜面酱、葱段、黄瓜条,用薄饼包裹食用,滋味独特,回味无穷。
2. 麻婆豆腐麻婆豆腐是川菜中的代表菜品,以其麻辣味道、细嫩豆腐和鲜美肉馅而著称。
辣度适中,香气四溢。
制作方法主要是将豆腐切成小方块,配以肉馅、豆瓣酱等调味料,经过炒制烹饪而成。
麻婆豆腐香味诱人,入口麻辣鲜香,是一道美味佳肴。
3. 干煸四季豆干煸四季豆是江苏菜系的一道传统名菜,以其外焦里嫩、香脆爽口而著称。
菜品选用的是新鲜的四季豆,经过快火炒制脆嫩,撒以适量的盐和辣椒粉,口感独特。
干煸四季豆既可作为下饭菜,也可作为下酒菜,是家庭聚餐的不二之选。
4. 鱼香肉丝鱼香肉丝是一道属于川菜的传统名菜,以其鱼香味和口感独特而著称。
制作时将猪肉切丝,下锅煸炒至熟后加入豆瓣酱、蒜末、姜末等调味料,烹饪出一道美味佳肴。
鱼香肉丝的精髓在于汁水浓郁、口感爽口,是中国家庭菜肴中的传统之作。
5. 葱油拌面葱油拌面是中国北方的一道传统名点,以其简单易做、味道鲜美而著称。
面条选用细软的挂面,煮熟后拌上切碎的葱花、香油、盐等调味料,拌匀即可食用。
葱油拌面香气扑鼻、口感鲜美,是北方人民的日常主食之一。
6. 剁椒鱼头剁椒鱼头是湖南菜系中的一道经典名菜,以其酸辣味道、鱼头肉质鲜嫩而著称。
选用的是新鲜的鲤鱼头,经过快火炒制,搭配剁椒、蒜末、姜末等调味料,烹饪出一道香辣可口的美味菜品。
剁椒鱼头香味浓郁、口感鲜美,是湖南人民的传统饮食之一。
7. 红烧肉红烧肉是中国传统名菜之一,各地都有其独特的做法和口味。
从菜名看中国饮食文化
学生:陶俊黎
班级:10C8
1.中国菜名概说
中国的饮食在世界上享有名誉。
一谈到中国饮食文化,许多人会对中国饮食以及中国菜的“色、香、味、形”赞不绝口。
可以从时代与技法、地域与经济、民族与宗教、食品与食具、消费与层次、民俗与功能等多种角度对他进行分类,展示出不同的文化品味,体现出不同的使用价值,异彩纷呈。
除此之外,还可以从更新的角度去看中国饮食文化:中国菜名。
中国菜的取名就大为不同,多采多姿,令人目不暇给。
不但用写实主义的手法,也用浪漫主义的笔调;不但有政治、历史、地理的背景,也有神话、民俗、传说的情趣。
中国菜的取名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纯商品的卷标;而是在实体中糅合着文化、艺术等方面的结晶品,甚至在它的背后,还可以抽提出千丝万缕可歌可泣、今愁古恨的情愫和诗篇。
2.中国菜名分类
中国菜,不论是见诸经典的佳肴珍馐,还是散落于民间的风味小吃,都讲究形式美与内容美的统一,不但讲究菜肴的色香味形,同时还最讲究菜肴的“美名”。
因为菜名不仅能体现出菜品的内涵,还能集中反映菜肴创制者的审美情趣。
菜名经过反复推敲,力求雅致切题,名符其实,让人一看菜名便可窥出菜肴的特色或全貌。
通过参考资料,本人认为可以把中国菜名分成以下几大种类:
2.1.以色彩命名。
蔬菜、肉类色泽丰富,恰到好处的搭配能增添色彩的美艳。
因而某些具有鲜明颜色特征的菜肴,便以其色彩命名。
如翡翠虾仁的“翡翠”则主要是取豌豆色。
碧绿清新的豌豆和洁白如玉的虾仁相配,别说其味。
只一睹其色便使人赏心悦目。
2.2.以味命名。
不管多么美艳的菜肴,最终还是供人品尝、食用。
所以菜肴的味,相当重要。
许多名菜就是因其主要口味而得名。
如鱼香肉丝,主要味型是属“鱼香味”,以甜、咸、酸、辣几个基本味别组成。
2.3.以花卉命名。
花卉是人们喜爱之物,若与菜肴巧妙结合,将使之更添光彩。
以花卉命名有两种情况,一是以真实花卉入馔,取其芳名。
如兰花与肚丝烹制,便命之为“兰花肚丝”。
二是有其名而无其实。
如“桂花干贝”,虽没有桂花进入肴馔(实为蛋黄与干贝),组成菜后颜色犹如桂花,金灿灿、光闪闪,美观艳丽
2.4.以入馔中药命名。
中药与饮食结缘历史悠久,在许多古籍食谱中以中药入馔的记载比比皆是,发展到今天已成为药膳,为食者认可。
不少菜肴的名称即由入馔中药得名,食者因其名而知其药用价值,如枸杞牛鞭汤。
2.5.象形命名。
此种菜肴通过人们对菜名的想象力来引起丰富的联想。
使菜肴更富情趣。
如神仙鸭子,闻其名称即会联想到神仙的意境,产生此鸭非吃不可之念头,能吃到神仙一样美妙的鸭是何等的快意啊。
再如芙蓉鸡片,运用比喻手法,形容鸡片熟后的洁白清新的颜色及其肉质细嫩的程度。
芙蓉即莲花,它在人们心目中是洁净素雅之象征,纯洁而美好,以此物来形容鸡片,是极富诗意的,还有四川名菜“灯影牛肉“。
成菜的肉片如纸薄,通红透亮,为了体现这特点,人们以灯影加以夸张,灯影都可映出,其薄之程度可想而知。
这样能给食者以新鲜奇巧的美感。
2.6.以数字为首命名:一品天香、二度梅开、三色龙凤、四宝锦绣、
五彩果味、六君闹市、七星豌豆、八仙聚宴、九转肥肠、十味鱼翅等。
2.7.以动物为主料命名:美食蟹、龙虎斗、金蛇宴、发财玉兔、北京烤
鸭、麻皮乳猪、金都贵妃鸡等。
2.8.以水果命名:榴莲蛋挞、凤梨猥包、拔丝地瓜、山楂太极盏、杏奶
小金猪等。
2.9.蕴含轶闻掌故的命名:彩蝶纷飞、一掌定山河、太史五蛇羹、孔雀
东南飞、霸王披金甲等
2.10.表示象征吉兆命名:步步登高、发财到手等。
2.11.套用成语命名:游龙戏凤、花好月圆、龙凤吉祥、碧血丹心等。
3.中国菜名的含义
中国菜名不仅种类繁多而且新奇别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3.1.中国菜名反映出店家的愿望
菜名是饮食行业经营的主要内容的放映,又是各店家的心理和愿望的表露。
在广州饭店可以容易见到几道菜,名为“尖椒猪润”、“猪红汤”、“发财就手”、“龙王赴宴”、“佛跳墙”。
前两者分别指的是猪肝、猪血和猪蹄的吉利叫法。
“猪润”含有“利润”、“润泽”的意思,显然比“猪肝”中谐音“干”的“干枯”给店家带来更舒服的感觉。
“猪红”比“猪血”少了血腥味而多了些喜气。
“发财就手”就是发菜蚝豉焖猪手,发菜与“发财”谐音,蚝豉与“好市”谐音,与猪手一起入菜,它的寓意就是“发财好市,横财就手”,就是店家对饭市行看涨美好愿望的体现。
“龙王赴宴”、“佛跳墙”都反映了店家对所制作的菜式的自信和对该才是受顾客欢迎程度的期望,这菜做得好,连“龙王”都来赴宴,而“佛”也禁不住,要从佛门清净之地“跳墙”过来品尝了。
3.2.中国菜名反映菜式的来源
北京烤鸭、南京板鸭、西湖醋鱼、山东肉丝……这些菜名反映了菜式的发源地,或者说是该菜式是来自哪个菜系的,如北京烤鸭明显是京菜的招牌菜,而南京板鸭、西湖醋鱼分别是南京、杭州当地的名菜。
东坡肉、贵妃鸡、西施舌、麻婆豆腐、宫保鸡丁、大娘水饺,这些与人名有关的菜名,有的反映了菜式的创始人,如“东坡肉”是用苏东坡所创制的一种烧肉方式创制的红烧肉;宫保鸡丁是一道四川名菜,据说是清朝的太子少保丁宝桢所创,用花生米、干辣椒爆炒嫩鸡肉,太子少保尊称宫保,宫保鸡丁的美名就是这么得来的。
有的只在引起人们美好的联想,如“贵妃鸡”,意指鸡肉的滑嫩媲美杨贵妃的白嫩,“西施舌”也是同理。
这些以人名或地名命名的菜式反映的各地传统菜肴的特色,接当地文化人名的名气使菜式给人留下更深的印象,蕴含了深厚的地方文化。
3.3.中国菜名体现出对顾客心理的迎合,从而射出当地民众的价值取
向
顾客是店家的上帝,给菜肴命名的目的就在于吸引顾客。
好的菜名通常都能把它自身的特点和顾客的心理需求结合起来。
如奥菜中一些菜式的命名:“清蒸鲩鱼——年有余利”,“猪舌扒北菇——顺利金钱”、“脆皮鸡——彩风迎春”,都很注重顾客心理。
广州市一个商业气息非常浓厚的城市,做生意很讲究“讨口彩”,也就是说做什么事情都要图个吉利,比如开店要选好日子,取名要用吉利的字眼。
象“亏”这个字无论如何都不能出现的。
奥菜种猪舌(同音“折”)就
要改叫猪利,为照顾广州人这种心理,因而“猪舌扒北菇”的菜名取为“顺利金钱”及形象又吉利令人佩服商家的智慧聪明。
甜品百合莲子红豆沙叫“百年鸿运”,这通常是婚宴最后上的菜,取名为百年鸿运既能迎合新人百年好合的美好愿望,又顾及广州人时时不忘在生活中鸿运的心理。
像“年有余利”、“金盛华庭”这样的菜名能满足他们喜欢讨口彩的心理。
做生意图的是营利,自然社会安定、四海升平才有利于生意往来,像“和平万岁”、“竹报平安”这类菜名是很受当地人欢迎的。
“彩风迎春”、“仙桃献寿”这类菜名充满吉祥喜庆,也是奥菜种常见的。
东北菜中的“松仁玉米”到了奥菜里便改叫“金玉满堂”,也就是由于上面提到的这个缘故。
3.4.中国菜名射出一地的烹调特点和生活习俗
中国菜肴在烹调中有许多流派。
其中最有影响和代表性、也为社会所公认的有:鲁、川、奥、闽、苏、浙、湘、徽等菜系,即所谓的中国“八大菜系”。
一个菜系的形成和它的悠久历史与独到的烹调特色分不开的,同时也受到这的地区的自然地理、气候条件、自然特产、饮食习惯等影响。
首先是原料区用的地方特色。
不同的气候条件和自然地理形成了各地独特的菜肴原料。
如蒙古草原以牧羊为业就有“手把羊肉”的特色菜肴,而将难以农耕为业水田河边有蛇和田鸡,就有“龙虎斗”名菜。
四川地处高原,气候寒冷,又因为盆地地形,湿气很重,多吃辣椒可以驱寒,又可以除湿气,就有麻婆豆腐、宫保鸡丁、水煮活鱼等辣菜。
因此,自然条件制约下的食物原料是中国菜系形成和传承的客观因素。
其次是各民族、各地方人民生产、生活的需要和口味的爱好。
例如,中国人常说的“南甜”、“北咸”、“东辣”、“西酸”,就表明各地人名在菜肴口味上的嗜好。
我们一听到“糖醋排骨”、“咕噜肉”(古老肉)就知道是南方菜,而这两道菜正是奥菜里的传统菜式,蔡明恰好反映出地处亚热带的广州由于气候湿热,人们需要酸甜的
味道来增加食欲。
虽然饮食习惯实际上比较复杂,各地饮食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使之日趋交叉融合,但是,某一地区、某一民族的嗜食无疑是中国菜系形成和传播的主观因素,即群体的饮食口味不同。
从而从各大菜系的菜名上可以了解到各地的饮食吸收。
最后是各地方、各民族的调制方法的不同需求,包括配料、刀工、火候、调味、烹调技术。
我们可以从各菜系的色、香、味、形中提认出调制方法的重要性。
例如,广东菜讲究鲜嫩,下料善于变化;山东菜讲究清脆,下料多用糖醋汁;而江苏菜重酥滑,下料重比例。
从上述菜肴命名方法中可以知道,菜名多能反映出菜肴的烹调特点。
饮食习惯中的“南丝北粗”也由此体现出来。
4.总结
中国菜举世闻名,而菜名更是逗趣谐谑,妙趣横生,充满中国式的人生智慧。
很显然,中国菜名以传达菜肴信息为主要功能,其命名方式也独具风格,不仅以语言的形式承载数千年来中国菜的风味特色和烹调技术而且还蕴含着包括中国饮食文化在内的中华文化,如神话、民俗、历史、文学、宗教信仰等……中国饮食文化是包含了文学艺术、饮食与人生境界的关系等,深厚广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