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根系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玉米篇

根系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玉米篇

根系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玉米篇
根系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玉米篇

根系对作物生长的影响—玉米篇

(赵月超)一、根系与作物生长的关系

作为地下部分的根系总是和其可以肆意伸长伸展的土壤联结而形成一个水、肥、气、热、根互为关联的微生态。作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及水分一大半来自于根系的吸收与传导;繁盛的根系对作物生长所需的养分及水分的吸收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根系是作为作物生长吸收水分、肥料、微量元素等一系列作物所需养分物质的重要部位;尤其针对易旱地区、沙碱地区的土壤类型,更加需要强大的根系去吸收处于土壤深层的水分与养分来支持其地上部分的正常生长。

在作物的生育期中,根系的生长早于地上部分,如禾本科作物玉米,先由种胚发育出初生根,然后才长出幼芽破土而出。作物根系的生物量在玉米抽穗期达到最大值,而地上部分50%的干重却是在抽穗期后形成的;由此可知,根冠比是随着玉米生育期的推移而增长,这种根系干物质的积累早于地上部分的现象已成规律;同时也说明了,根系生长是其他器官生长的前提条件。

二、玉米根系形态与环境的关系

玉米根系初由种胚产生初生根及次生根,且均为可向下生长的根系,并且具有进一步发育出一级或多级侧根的能力。初生根与次生根向下伸长的深度决定了作物根系下扎的深度;根长和根密度决定了他们侧根数量和长度。

玉米地下根系的生长,遵循着垂直递减规循,其形态除受遗传物质影响外还受水分、营养物质、温度等条件的影响。据调查,作物正常生长80%的水分是通过根系进行吸收的。根系对肥料同样具有很强的趋性;在促进作物根系生长的措施中,水分与肥料的应用最为广泛和普及。可见,水分与肥料是影响根系形态的重要因素。

三、高产玉米苗期长相标准

玉米苗期的生长状态对玉米产量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玉米出苗至拔节期是以生根为主,长叶为辅的生长阶段。高产玉米这个时期力求构建垂直递减度小,土壤深层根系相对较多的根系系统;这样的根系形态不仅消耗土壤表层水分较少,而且中后期土壤干旱下,有利于充分利用土壤深层水分及养分。若土壤表层根系量较多,根毛过密,垂直递减度大,至使土壤下层根量减少,这种根形极易成旺苗,也是所谓的病态徒长;这种旺苗在中后期利用土壤深层水分和养分的能力会明显偏弱,不利于后期植株器官的生长发育,苗势显旺却得不偿失。

而作为地上部分的茎叶则需要叶片宽厚,叶色浓绿;茎基部扁蒲充实,整株幼苗形态敦实,壮而不高;田间苗全苗壮均匀整齐。

为了追求壮苗高产,人们应用了各种各样的办法。如田间管理上提早间苗、定苗,中耕除草,施肥浇水等。以及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多效唑、比久、微肥等种种办法。这些方法虽然起到了

一定的作用,但是作物根系形态的本质问题还是没有被解决;那便是减少土壤表层根系量而增加土壤深层根系数量及密度。这样的作物根系形态才能在作物生长中后期充分利用土壤深层水分及营养物质,提高肥料有效利用率实现作物增产增收。

为此,怎样才能真正探索并发现一种促进作物根系向土壤深层伸长生长的方法将成为争夺市场份额的必行之路。

不同温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不同温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玉米原产热带,是喜温喜湿作物。玉米是我国种植面积比较大的主要农作物之一,在食品、饲料、工业和医药等方面也有极其广泛的用途。温度是影响玉米生育期长短的主要因子。温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地下温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另一个是地上温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玉米的产量和质量。温度过低,生育延迟,灌浆期缩短,造成玉米籽粒不饱满而减产;温度过高,则导致气孔关闭,呼吸增强,光合作用降低,灌浆期和灌浆速率受到影响,从而影响玉米的产量和质量。此外,玉米的不同的生长期,在不同的地域或不同的纬度,及土壤的温度条件不同等,都会影响到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一、地面温度对玉米产,的影响 1.低温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玉米对温度条件要求较高,对冷害的抗性一般较弱。我国北方地区春季,很容易因低温造成春播玉米冷害。春季冷害发生时正值春玉米和套种玉米播种季节,温度过低往往影响种子的发芽。低温下器官分化迟、生长慢,物候期延迟,子粒灌浆起步晚、速度慢,常造成霜前不能正常成熟,子粒含水量高,粒重低等后果。 低温多雨不仅导致玉米延迟播种期,同时也影响已播地区出苗情况。土壤温度低、水分含量过大对出苗有抑制作用,导致出苗缓慢或出现“粉籽”“烂籽”情况,农户极可能面对毁种补苗的损失。如果生育期间温度持续偏低,生育延迟,表现在抽穗推迟,灌浆期缩短,籽粒不饱满,导致玉米产量和品质下降。 生长季的低温对作物的影响可分为:①延迟性冷害,即由于生长季中温度偏低,发育期延迟致使作物在霜冻前不能正常成熟,籽粒重下降。②障碍性冷害,指作物繁殖生长的某一阶段,遇到短时间的异常低温,尤其在花粉母细胞减速分裂期遇到低温,直接危害结实器官,造成花粉不育或大量不孕而大幅度减产。③在作物生育过程中由于温度偏低光合作用强 度降低,单位时间内干物质累积量降低。如果生育期长度不变,干物质累积总量减少,产量降低,但同时又有一个正效应,即虽然由于温度偏低光合作用强度降低,单位时间内干物质累积量降低,但温度偏低发育期延长,如果能够正常成熟,整个生育期吸收的太阳辐射总量多,产量就高于高温年的产量。玉米籽粒形成是灌浆期间茎、叶里同化产物在籽粒中积累过程,有其生物学规律,但又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充实饱满的籽粒是构成玉米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在玉米籽粒灌浆期间常受低温影响则会造成玉米减产。在温度为1923℃范围时,籽粒灌浆要求的温度条件基本得到满足,灌浆速度受温度制约较小,当气温降至适温以下时,降温辐度大,持续时间愈长,对灌浆过程阻碍作用愈大。 低温对玉米幼苗生长、发育和功能的影响:低温首先影响玉米种子萌发,使玉米发芽进程减缓,降低发芽势和发芽率,延迟出苗,降低幼苗活力。低温下土壤病原菌侵人机会增多,在种子吸水过程中,细胞膜透性受低温影响,细胞组分,如一些糖、有机酸、离子、氨基酸和蛋白质等渗出体外,导致土壤中细菌和真菌的生长,影响玉米发芽和出苗。 2.高温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高温对作物产量有不良影响,玉米全生育期生长在3090 ,10小时光照条件下产量降低49.8%。在玉米籽粒胚乳细胞分裂期,高温不仅降低籽粒库容量,而且影响以后灌浆速率,使玉米不能正常授粉而形成花穗或秃顶,对产量影响很大。一般来说,玉米籽粒生长适宜温度是2590,温度每升高19C,籽粒产量降低3%}4%。花后高温会降低胚乳细胞分裂速度,缩短分裂持续时间,结果胚乳细胞数目减少,同时高温使作物灌浆速率加快,但灌浆持续期缩短,并且灌浆速率加快速度赶不上灌浆持续期缩短速度,最终使粒数减少,粒重降低。极端高温条件下,不但灌浆持续期缩短,灌浆速率也降低,粒重下降更多,从而影响玉米的

玉米生长过程

玉米各阶段的生长周期的划分 从播种到新的种子成熟,叫做玉米的一生。它经过若干个生育阶段和生育时期,才能完成其生活周期。(判断玉米生育期不能纯粹以天数衡量,而应以叶片数来估算某个生育时期,从而纠正生育期的天数误差,这对玉米收购商、玉米种植大户很关键。) (一)生育阶段 在玉米的一生中,按形态特征、生育特点和生理特性,可分为3个不同的生育阶段,每个阶段有包括不同的生育时期。这些不同的阶段与时期既有各自的特点,又有密切的联系。 1.苗期阶段 玉米苗期是指播种至拔节的一段时间,是以生根、分化茎叶为主的营养生长阶段。本阶段的生育特点是:根系发育较快,但地上部茎、叶量的增长比较缓慢。为此,田间管理的中心任务就是促进根系发育、培育壮苗,达到苗早、苗足、苗齐、苗壮的“四苗”要求,为玉米丰产打好基础。该阶段又分以下两个时期。 a.播种——三叶期 一粒有生命的种子埋入土中,当外界的温度在8度以上,水分含量60%左右和通气条件较适宜时,一般经过48个小时,即>6天即可出苗。等到长到三叶期,种子贮藏的营养耗尽,称为“离乳期”,这是玉米苗期的第一阶段。这个阶段土壤水分是影响出苗的主要因素,所以浇足底墒水对玉米产量起决定性的作用。另外,种子的播种深度直接影响到出苗的快慢,出苗早的幼苗一般比出苗晚的要健壮,据试验,播深每增加2.5厘米,出苗期平均延迟一天,因此幼苗就弱。 b.三叶期——拔节 三叶期是玉米一生中的第一个转折点,玉米从自养生活转向异养生活。

从三叶期到拔节,由于植株根系和叶片不发达,吸收和制造的营养物质有限,幼苗生长缓慢,主要是进行根、叶的生长和茎节的分化。 玉米苗期怕涝不怕旱,涝害轻则影响生长,重则造成死苗,轻度的干旱,有利于根系的发育和下扎。2.穗期阶段 玉米从拔节至抽雄的一段时间,称为穗期。拔节是玉米一生的第二个转折点,这个阶段的生长发育特点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同时进行,就是叶片、茎节等营养器官旺盛生长和雌雄穗等生殖器官强烈分化与形成。这一时期是玉米一生中生长发育最旺盛的阶段,也是田间管理最关键的时期。为此,这一阶段田间管理的中心任务,就是促进中上部叶片增大,茎秆墩实的丰产长相,以达到穗多、穗大的目的。 3.花粒期阶段 玉米从抽雄至成熟这一段时间,称为花粒期。玉米抽雄、散粉时,所有叶片均已展开,植株已经定长。这个阶段的生育特点:就是基本停止营养体的增长,而进入以生殖生长为中心的阶段,出现了玉米一生的第三个转折点。为此,这一阶段田间管理的中心任务,就是保护叶片不损伤、不早衰,争取粒多、粒重,达到丰产。 (二)生育期和生育时期 1.生育期玉米从播种至成熟的天数,称为生育期。生育期长短与品种、播种期和温度等有关。一般早熟品种、播种晚的和温度高的情况下,生育期短,反之则长。 2.生育时期在玉米一生中,由于自身量变和质变的结果及环境变化的影响,不论外部形态特征还是内部生理特性,均发生不同的阶段性变化,这些阶段性变化,称为生育时期,各生育时期及鉴别标准如下: (1)出苗期:幼苗出土高约2cm的日期; (2)三叶期:植株第三片叶露出叶心3cm;

不同耐旱性玉米根系解剖结构比较研究

第2期刘胜群等:不同耐旱性玉米根系解剖结构比较研究 图版说明Explanationofplate: l~3:依次为掖单13初生胚根基部(×25.2),中部(x5.2)和根毛区(×5.2);4~6:依次为丹玉13初生胚根基部(×5.2),中部(×5.2)和根毛区(×5.2)l 7~9:依次为丹玉13第四层次生根基部(×25.2),中部(×25.2)和根毛区(×25.2)l10n12:依次 为掖单13第四层次生根基部(×5.2)。中部(3<25.2)和根毛区(×25.2)l13~15:依次为丹玉13第九层次生根基部(×5.2)。中部 (×5.2)和根毛区(ד);16~18:依次为掖单13第九层次生根基部(×5.2),中部(X5.2)和根毛区(ד) l~3:B啪ofprimaryradlcel.middlepartofprimafyradicelandroothairZOne ofprimaryradieelofYedan-13Ⅵ帆fromlefttoright.4~6:Baseofpr血uyradicel,middlepartofprimaryradicelandroothairZOneofprimaryradicelofDanyu-13worefromlefttoright7~9:Baseof fourth secoedaryroot,middlepartoffourth|ayer.ssecondaryrootandroothairzo∞offourth8ec.olldaryrootofDanyu-13w啪fromlefttorightlO~12:BaoeoffourthSccondary咖t.middlepartoffourthlayersse∞ndaryrootandroothair口toneoffourthsecondaryrootofYedan-13wero ‰left toright.13~15:BaseofninthscCOIldaryroot,middlepartofninthse..condaryrootandroothairZOneofninthlayer'sseoondaryrootof Danyu-13worefromlefttoright 16~18:Baseofninth layers8e.沁ondary root,middlepartofninth secondaryroot androot hair蜘c ofninth 僦.ondaryroot ofYedan-13werofTom left toright.

玉米的形态特征及类型识别

实验十玉米的形态特征及类型识别 一、目的 1、了解玉米植株各部位的形态特征 2、识别各玉米主要类型的果穗和种子特征。 二、材料和用具 玉米的植株、各类型的果穗。解剖刀、镊子、扩大镜等。 三、内容及方法步骤 (一)玉米植物学的形态特征 玉米为禾本科(Gvamineae)玉蜀黍属(Zea)学各为Zea Mays.L。该属栽培的只有玉米一个种。各部分的特征如下: 1、根:玉米为发达的须根系。根据根的发生时期和部位不同,可分为三种:(1)初生根:种子发芽时,从种胚长出的一条幼根,称为初生胚根,2—3天后在下胚轴处又长出了3—7条幼根,称为次生胚根,两者合称初生根。这些根系是玉米幼苗期的吸收器官。(2)次生根:三叶期后至拔节期间,从地下茎节上长出4—7层轮生的根系。它是玉米一生中最重要的吸收器官。(3)支持根:拔节后从靠近地表的茎节上,环生的2—3层根系。支持根在物质吸收、合成及支撑防倒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2、茎:直立,较粗,圆柱形,一般高1—3m,但因品种、土壤、气候和栽培条件不同而异。茎秆由若干节组成,一般为15—22节,其中地下4—6节密生。每节生一片叶子,节与节之间为节间。玉米主茎各节均有一个腋芽。茎基部上的腋芽能长成侧枝,称为分蘖,并形成自己的根系。生长良好的大多数品种,名节间的长度由下而上向顶式增加,而直径逐渐减小。一般情况下,穗颈节最长,其次是穗位的上、下两节间较长。 3、叶:玉米叶片数与茎节数相同。叶由叶鞘、叶片、叶舌三部分构成。叶鞘有皱纹(其他作物无),叶片主脉明显叫中肋,叶缘呈波浪状。一般穗位叶及其上下两叶最大。叶舌膜质,着生于鞘与叶片交接处。 4、花序:玉米为雌雄同株异位花序。 (1)雄花序,俗称天花,为圆锥花序。有主轴和分枝,分枝多少随条件而变化。主轴着生4—11行成小穗,分枝仅有2行成对小穗。成对的小穗,一为有柄位于上方,一为无柄位于下方。每一小穗颖片中包有两朵雄花。每雄花由内、外颖、浆片,3枚雄蕊等构成,花成熟,内外颖张开,雄蕊的花丝伸长将花药送出外为散粉。(2)雌花序:雌花序由茎杆中间叶腋间的腋芽发育而成,俗称果穗,为肉穗花序。果穗是变态的茎,具有缩短了的节间(果穗柄)及变态的叶(苞叶)果穗的中央为穗轴,红色或白色。穗轴上着生纵行成对排列的无柄小穗花,每一小穗的颖花内有两朵小花,上位花结实,下位花退化。果穗上籽粒行数是偶数,一般有8—24行。 5、子粒:玉米子粒为颖果,由果皮(与种皮连在一起),胚和胚乳组成。果皮多为黄、白两种,也有其它颜色。子粒外形有近圆形或扁平形。胚乳是贮藏有机营养的地方,有角质胚乳和粉质胚乳之分。玉米的胚较大,位于子粒一侧。千粒重一般约200—250g,子粒出产率(占果穗重量)一般为75—85%。 (二)玉米类型的特征 根据玉米果穗颖壳的长短、籽粒形状,表面特征,籽粒内部胚乳结构等性状,将玉米划分为九个类型(亚种)。 1、硬粒型:又普通种或燧石种。果穗圆锥形,籽粒饱满圆形、顶部,周围为角质淀粉,中间为粉质淀粉,外壳呈半透明状,坚硬有光泽。品质较好,适应性强,成熟早,产量稳定,是生产上的主要类型之一。

温度对玉米的影响

温度对玉米的影响 玉米在各个生长发育期对温度的要求有所不同,只有满足玉米各阶段对温度的不同要求,才能协调并促进其生长发育,最终获得理想的产量。 1、种子的萌发期 玉米种子一般在6-7℃时就可以发芽,但速度极为缓慢,发芽时间长,容易受土壤有害微生物感染而发生霉烂造成缺苗。玉米种子发芽最适温度是25℃-35℃,最高温度为40℃-45℃。一般情况下,地温在10℃-12℃时,播种后10-20d出苗;15℃-18℃时,播种后8-10d出苗;20℃时5d出苗。一般在生产上土壤表层5-10公分温度稳定在10℃以上时,作为春播玉米的适宜播种期。 2、苗期 苗期的生长速度取决于地温,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生长越快。当地温在20℃-24℃时,根系生长较快、健壮,地温较低时,即使气温适宜,也会影响玉米根系的代谢活动,致使玉米苗色变黄、变红,生长迟缓。4℃-5℃时根系生长完全停止,短时间遇见霜冻地温为-4℃且持续1h以上时,幼苗会受冻害甚至死亡。最高温度为40℃。 3、拔节到抽雄 营养生长的旺盛阶段,对温度的要求也相应增高。最低日平均气温为18℃,当日平均气温达到18℃-20℃时,玉米开始拔节。此阶段玉米最适温度为24℃-26℃,最高为40℃,温度过高,会使玉米穗分化期缩短,分化的小穗和小花数目减少。 4、抽雄至授粉 该阶段是玉米一生中对温度要求最高,反应最敏感的时期,要求日平均气温为25℃-28℃,温度低于18℃或高于38℃,花粉不能散粉。温度超过32度℃以上,空气相对湿度低于50%时,玉米雄穗不能抽出,或者花粉迅速干瘪而丧失生命力,造成秃顶、缺粒。解决的最好办法就是及时浇水提高土壤湿度,减轻高温干旱的影响,并采取人工授粉减少损失。 5、灌浆成熟 适宜的日平均气温为22℃-24℃,气温低于16℃或高于25℃,玉米的光合作用降低,淀粉酶的活性受到抑制,影响籽粒淀粉合成、运输与积累,导致千粒重降低,严重影响产量。

玉米各阶段的生长周期的划分

玉米各阶段的生长周期的划分 施肥计划: (1)产量水平500公斤/亩以下:氮肥(N)10-12公斤/亩,磷肥(P2O5)4-5公斤/亩,钾肥(K2O)0-3公斤/亩。 (2)产量水平500-650公斤/亩:氮肥(N)12-14公斤/亩,磷肥(P2O5)4-6公斤/亩,钾肥(K2O)3-5公斤/亩。 (3)产量水平650公斤/亩以上:氮肥(N)12-16公斤/亩,磷肥(P2O5)4-6公斤/亩,钾肥(K2O)4-5公斤/亩。 若基肥施用了有机肥,可酌情减少化肥用量。 从播种到新的种子成熟,叫做玉米的一生。它经过若干个生育阶段和生育时期,才能完成其生活周期。(判断玉米生育期不能纯粹以天数衡量,而应以叶片数来估算某个生育时期,从而纠正生育期的天数误差。) (一)生育阶段 在玉米的一生中,按形态特征、生育特点和生理特性,可分为3个不同的生育阶段,每个阶段有包括不同的生育时期。这些不同的阶段与时期既有各自的特点,又有密切的联系。 1.苗期阶段 玉米苗期是指播种至拔节的一段时间,是以生根、分化茎叶为主的营养生长阶段。本阶段的生育特点是:根系发育较快,但地上部茎、叶量的增长比较缓慢。为此,田间管理的中心任务就是促进根系发育、培育壮苗,达到苗早、苗足、苗齐、苗壮的“四苗”要求,为玉米丰产打好基础。该阶段又分以下两个时期。 a.播种期(4月末-5月初,基施尿素8kg,配合磷肥钾肥施用)。 种子萌发,破土出苗。此时要注意种植密度,提高播种质量,不可覆土过后,影响出苗。30-40%的氮肥和全部的磷肥、钾肥,一些地区可适量的施用锌

肥、硫肥。定苗后趟地产地,黑龙江地区易发生春旱,影响出苗率。轻度的干旱,有利于根系的发育和下扎。极度干旱时进行浇灌。 一粒有生命的种子埋入土中,当外界的温度在8度以上,水分含量60%左右和通气条件较适宜时,一般经过10左右天出苗。等到长到三叶期,种子贮藏的营养耗尽,称为“离乳期”,这是玉米苗期的第一阶段。这个阶段土壤水分是影响出苗的主要因素,另外,种子的播种深度直接影响到出苗的快慢,出苗早的幼苗一般比出苗晚的要健壮,据试验,播深每增加2.5厘米,出苗期平均延迟一天,因此幼苗就弱。 b.三叶期(6月初) 出苗、三叶期直至拔节期是种子长根、分化茎叶,茎叶生长相对缓慢,根系发展迅速。 此时要注意促进根系生长,壮苗,保证出苗早、出苗率高、出苗齐。三叶期是玉米一生中的第一个转折点,玉米从自养生活转向异养生活。从三叶期到拔节,由于植株根系和叶片不发达,吸收和制造的营养物质有限,幼苗生长缓慢,主要是进行根、叶的生长和茎节的分化。 玉米苗期怕涝不怕旱,涝害轻则影响生长,重则造成死苗,轻度的干旱,有利于根系的发育和下扎。 2.拔节期(6月中,追施氮肥12kg/亩) 施用氮肥总量的60-70%做为追肥,长势好的在大喇叭口期一次性追施,长势差的在拔节期和大喇叭口后期分两次追施。要求施肥深度10cm,及时覆土。 3.大喇叭口期(7月初) 拔节期、大喇叭口期直至抽雄期,茎节间迅速伸长,叶片快速增大,根系发展,雌雄穗分化。此时要注意促叶、壮秆,防止倒伏,增加穗增长。 玉米从拔节至抽雄的一段时间,称为穗期。拔节是玉米一生的第二个转折点,这个阶段的生长发育特点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同时进行,就是叶片、茎节等营养器官旺盛生长和雌雄穗等生殖器官强烈分化与形成。这一时期是玉

玉米温度

温度对玉米产量、质量的影响 摘要:通过试验,分析研究不同温度条件下对玉米产量、质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玉米的产量和质量。温度过低,生育延迟,灌浆期缩短,造成空杆、秃顶、籽粒不饱满而减产。温度过高,可引起气孔关闭,呼吸增强,光合作用反而会降低,灌浆期和灌浆速率也会受到影响,从而影响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玉米对气象条件要求严格,属喜温、短日照作物,播种期要求日平均气温稳定高于 8℃,10 一 12~C发芽正常,生长期问要求 15~C,幼苗期要求日平均气温低于18℃,有利于“蹲苗”,后期要求适当高温,抽穗开花时期适宜温度为25 28~C,气温低于 18~C或高于 38~C不开花,气温35~C以上花粉粒 1 2/J',时即丧失生活力。在籽粒灌浆、成熟期要求日平均气温保持在20~24~C,有利于有机物质合成。籽粒成熟期日平均气温高于25~C或低于16℃均影响酶活动,不利于养分积累和运转。日平均气温13~C左右,灌浆极其缓慢。目前,国内有关温度对作物产量和品质也有不少报道,但在玉米上的研究尚不多见。笔者研究了不同播种期、不同温度条件下对玉米的产质量的影响,其目的在于玉米的季节性干旱胁迫问题解决育期在不同播种时间、不同温度条件下记录其时间后,在适宜的土壤含水量下,提出适宜的温度,能更好的解决玉米的产量和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供试玉米品种为郑单958,是临猗县的主栽品种之一。试验于2010年在临猗县王景村大棚及大田同时进行。试验田地势较平坦向阳,排水良好,土质为黄壤,肥力中等,保水保肥能力较强,前茬作物为小麦,无任何根茎病害史。大棚实验田的温度由人工操作,灌溉条件优越,土质、肥力跟大田基本相同。 1.2 试验设计在玉米整个生育期,对同一土质、肥力条件下的地块在不同播种期采用不同的温度进行对比试验。试验分四个地块,每个地块占地二分,其中大田三个 (三个处理 ),保护地一个 (一个对照 )。 1.3 试验实施 2010年3FJ25日对该试验田进行地膜覆盖,所 2 结果与分析 2.1 低温对玉米产质量的影响从试验情况来看,低温会导致玉米延迟播种期。从临猗的地理区域和气象条件来看,临猗县春玉米播种适宜期是4月中旬至4月下旬。因此,从4月上甸起的天气变化对春播进度十分重要。4 月中旬的降雨对增加土壤水分、缓解春旱起到一定作用,但2010年4月20日,临猗受到了一次大面积霜冻,大田作物由于地温比较低,无法按期进行播种,使播期延迟了10天左右。低温多雨不仅影响播种期延迟,同时也影响已播地区

玉米根的功效与作用

玉米根的功效与作用 玉米这是常见的谷物大家都吃过,蒸玉、玉米粉做成的食物都是常见的食品,但是说到玉米根大家就很陌生了,其实大部分的人甚至都没有见过玉米根。其实玉米根主要的功效是针对于尿液,它可以利尿消炎、改善尿频尿急,另一方面它对于胆结石患者是有很强治疗作用,主要是因为玉米根所含的膳食纤维极其的丰富。 玉米根的功效 1、玉米根能利尿消炎 利尿消炎是玉米干的重要作用之一,它可以用于人类多种肾脏病的治疗,像急性肾炎慢性肾炎以及肾盂炎等就都可以用玉米根进行治疗,治疗时最好把玉米根和玉米须以及玉米粒还能蝉衣蛇蜕等中药材一起煎制服用。 2、玉米根能清肝利胆 清肝利胆是玉米根的重要功效之一,它对人类的胆囊炎和胆结石以及黄疸性肝炎都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平时需要时可以把玉米须与茵陈还玉米根各取三十克,直接用清水煎制服用,治疗效果特别好。 3、玉米根能治淋病和尿频 玉米能消炎利尿它对人类高发的尿频和淋病以及小腹尿道感染和疼痛等不良症状都有很好的治疗作用,治疗时可以取玉米根九十克直接煎水服用,另外这种方法对人类的尿路结石也有很不

错的治疗作用,能让身体内的结石分解,并快速排出体外。 玉米的功效与作用 1、含有膳食纤维,具有刺激胃肠蠕动、加速粪便排泄的作用,可防治便秘、肠炎、肠癌等。 2、所富含的天然维生素E有保护皮肤、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胆固醇、防止皮肤病变、延缓衰老的功效,同时还能减轻动脉硬化和脑功能衰退。 3、玉米含有丰富的黄体素、玉米黄质,这两种物质可以很好的预防眼睛的老化! 4、还有利尿降压、止血止泻、助消化的作用。 5、玉米可降低人体血液胆固醇含量,预防高血压和冠心病的发生。中美洲印第安人不易患高血压与他们主要食用玉米有关。 6、玉米胚芽所含的营养物质,有增强人体新陈代谢、调整神经系统功能,使皮肤细嫩光滑,抑制、延缓皱纹的产生。

玉米的生长过程

玉米的生长过程 玉米各阶段的生长周期的划分从播种到新的种子成熟,叫做玉米的一生。它经过若干个生育阶段和生育时期,才能完成其生活周期。(判断玉米生育期不能纯粹以天数衡量,而应以叶片数来估算某个生育时期,从而纠正生育期的天数误差,这对玉米收购商、玉米种植大户很关键。)(一)生育阶段在玉米的一生中,按形态特征、生育特点和生理特性,可分为3个不同的生育阶段,每个阶段有包括不同的生育时期。这些不同的阶段与时期既有各自的特点,又有密切的联系。 1.苗期阶段玉米苗期是指播种至拔节的一段时间,是以生根、分化茎叶为主的营养生长阶段。本阶段的生育特点是:根系发育较快,但地上部茎、叶量的增长比较缓慢。为此,田间管理的中心任务就是促进根系发育、培育壮苗,达到苗早、苗足、苗齐、苗壮的“四苗”要求,为玉米丰产打好基础。该阶段又分以下两个时期。a.播种——三叶期一粒有生命的种子埋入土中,当外界的温度在8度以上,水分含量

60%左右和通气条件较适宜时,一般经过48个小时,即>6天即可出苗。等到长到三叶期,种子贮藏的营养耗尽,称为“离乳期”,这是玉米苗期的第一阶段。这个阶段土壤水分是影响出苗的主要因素,所以浇足底墒水对玉米产量起决定性的作用。另外,种子的播种深度直接影响到出苗的快慢,出苗早的幼苗一般比出苗晚的要健壮,据试验,播深每增加2.5厘米,出苗期平均延迟一天,因此幼苗就弱。b.三叶期——拔节三叶期是玉米一生中的第一个转折点,玉米从自养生活转向异养生活。从三叶期到拔节,由于植株根系和叶片不发达,吸收和制造的营养物质有限,幼苗生长缓慢,主要是进行根、叶的生长和茎节的分化。玉米苗期怕涝不怕旱,涝害轻则影响生长,重则造成死苗,轻度的干旱,有利于根系的发育和下扎。 阅读会员限时特惠7大会员特权立即尝鲜 2.穗期阶段玉米从拔节至抽雄的一段时间,称为穗期。拔节是玉米一生的第二个转折点,这个阶段的生长发育特点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同时进行,就是叶片、茎节等营养器官旺盛生长和雌雄穗等生

根系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玉米篇

根系对作物生长的影响—玉米篇 (赵月超)一、根系与作物生长的关系 作为地下部分的根系总是和其可以肆意伸长伸展的土壤联结而形成一个水、肥、气、热、根互为关联的微生态。作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及水分一大半来自于根系的吸收与传导;繁盛的根系对作物生长所需的养分及水分的吸收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根系是作为作物生长吸收水分、肥料、微量元素等一系列作物所需养分物质的重要部位;尤其针对易旱地区、沙碱地区的土壤类型,更加需要强大的根系去吸收处于土壤深层的水分与养分来支持其地上部分的正常生长。 在作物的生育期中,根系的生长早于地上部分,如禾本科作物玉米,先由种胚发育出初生根,然后才长出幼芽破土而出。作物根系的生物量在玉米抽穗期达到最大值,而地上部分50%的干重却是在抽穗期后形成的;由此可知,根冠比是随着玉米生育期的推移而增长,这种根系干物质的积累早于地上部分的现象已成规律;同时也说明了,根系生长是其他器官生长的前提条件。 二、玉米根系形态与环境的关系 玉米根系初由种胚产生初生根及次生根,且均为可向下生长的根系,并且具有进一步发育出一级或多级侧根的能力。初生根与次生根向下伸长的深度决定了作物根系下扎的深度;根长和根密度决定了他们侧根数量和长度。

玉米地下根系的生长,遵循着垂直递减规循,其形态除受遗传物质影响外还受水分、营养物质、温度等条件的影响。据调查,作物正常生长80%的水分是通过根系进行吸收的。根系对肥料同样具有很强的趋性;在促进作物根系生长的措施中,水分与肥料的应用最为广泛和普及。可见,水分与肥料是影响根系形态的重要因素。 三、高产玉米苗期长相标准 玉米苗期的生长状态对玉米产量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玉米出苗至拔节期是以生根为主,长叶为辅的生长阶段。高产玉米这个时期力求构建垂直递减度小,土壤深层根系相对较多的根系系统;这样的根系形态不仅消耗土壤表层水分较少,而且中后期土壤干旱下,有利于充分利用土壤深层水分及养分。若土壤表层根系量较多,根毛过密,垂直递减度大,至使土壤下层根量减少,这种根形极易成旺苗,也是所谓的病态徒长;这种旺苗在中后期利用土壤深层水分和养分的能力会明显偏弱,不利于后期植株器官的生长发育,苗势显旺却得不偿失。 而作为地上部分的茎叶则需要叶片宽厚,叶色浓绿;茎基部扁蒲充实,整株幼苗形态敦实,壮而不高;田间苗全苗壮均匀整齐。 为了追求壮苗高产,人们应用了各种各样的办法。如田间管理上提早间苗、定苗,中耕除草,施肥浇水等。以及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多效唑、比久、微肥等种种办法。这些方法虽然起到了

温度对玉米生长发育及生产质量的影响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3916788466.html, 温度对玉米生长发育及生产质量的影响 作者:乔海平武彦芳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4年第18期 [摘要] 温度对玉米叶片光合作用、出苗快慢、雄穗发育、子粒形成和灌浆等生长发育及 生产质量的影响的分析,进一步提出挖掘玉米增产潜力,适时早播技术的3 项措施:一是覆膜栽培技术;二是育苗移栽;三是麦田套种。 [关键词] 温度玉米生产发育生产质量影响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9-0107-01 一、温度对玉米生长发育及生产质量的影响 1.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温度对于玉米的生长有着很大的影响。据相关调查显示,当太阳的光合强度达到十度到三十三度之间的时,温度和光合作用就非常强,而对于玉米来说,30~33℃是最适宜它生长发育的温度段,如果温度高于40℃,反倒会对玉米的健康生长带来一定的影响。由此可以看出, 温度的过高和过低都会降低玉米光合酶的活性,也会引起气孔的闭合,以及破坏叶绿素结构,增加CO2折散阻力,使其在消耗高的情况下无法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 2.温度对玉米出苗快慢的影响 6~7℃是玉米种子发芽的条件,这个时候玉米芽很容易受到外在土壤的感染和侵蚀,从而影响其发育质量。为此,一般认为,10~12℃的温度条件最利于玉米的发芽,而25~35℃是 玉米发芽最为旺盛的时段。 在土壤、水分和通风性良好的情况下,温度对玉米出苗的快慢有着很大的影响作用。根据调查显示,当温度在10~12℃时,18~20天之后玉米就会出苗;在15~18℃时,则要8~10天才能出苗,而当温度到达20℃时,五六天的时间久会看到苗芽。幼苗在出苗之后,会随着 气温的逐渐升高而不断发育。当平均温度高于18℃,玉米苗的生长最快。也就在此印证了温 度的高低对于玉米苗的发育速度的影响作用。 3.温度对玉米雄穗发育的影响 玉米抽雄、开花的时候是对温度最为敏感的使其,如果温度在32~35之间,且空气湿度在30%,空气就会非常干燥,导致花丝很容易掉落,就会出现由于受精不成熟而出现缺粒的情况。

低温对玉米苗期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其防治措施

低温对玉米苗期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其防治措施 摘要:本文综述了低温对玉米苗期种子萌发及生长发育的影响,并提出防治措施,为玉米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 八仝.弋匚 术参考。 关键词:低温;玉米苗期;生长发育;影响;防治措施中图分类号:S513文献标识码:A DOI编号: 10.14025/https://www.doczj.com/doc/3916788466.html,ki.jlny.2016.10.057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东北地区作为我国玉米的主产区,其种植面积占全国玉米种植面积的1/3 以上玉米是一种短日照、喜温的C4 作物,在其生育期内对温度要求比较高。但由于近年极端天气的影响及水资源的匮乏,玉米在其生育期内容易受到极端天气的影响而引发温度胁迫。我国北方玉米产区的主要气象灾害是早春低温和倒春寒,这也是高产稳产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东北地区多次发生在早春时期的低温冷害,造成了玉米大幅度减产,导致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系统地阐述了春季低温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其防治措施,可为玉米生产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1低温对玉米萌发的影响玉米种子萌发前提条件是适宜的温 度、足够的水分和充于5C时,不发芽;当温度为6C,种子开 始发芽。在萌发过程中,前期温度越低,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越大。吴绍骥认为,玉米种子发芽的最低温度为6C?7C,当温度

过低时,不仅影响种子的萌发,降低其发芽势和发芽率,而且 还会影响幼苗的活力,延迟出苗,使种子的发芽进程减慢。史 占忠等研究认为,在低温条件下,种子的发芽率及其发芽势会 有所降低,但发芽率的下降幅度要小于发芽势的下降幅度。温 度过低不仅影响种子的发芽率,还会影响玉米种子出苗的整齐 度,降低成苗率,严重时使种子丧失活力,出现烂种及粉种等 现象。玉米种子在播种期至出苗期遭遇低温时,种子的发芽率 及其发芽势都会降低,并出现出苗过程延迟和苗弱、瘦小的现 象。 足的氧气。龚文娟等研究发现,玉米种子在温度为 5 C或低在低温条件下,种子吸水膨胀的时间会延长,发芽速度减缓,玉米种子中的糖类、有机酸及其蛋白质等部分细胞营养组分渗出体外,及其容易受到土壤中细菌及真菌的侵害,导致种子腐烂,影响发芽率;土壤温度越低,种子萌动的速度越慢,所需时间越长;而随着温度的升高,萌动的速度加快,所需萌动的时间越短。玉米发芽出苗期延长,容易造成种子的粉化或霉烂,出苗率降低,造成缺苗断垄。 2苗期低温对根系生长发育的影响根系是玉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吸收水分及养分的器官,同时也影响着地上部的生长。研究发现,根系在土壤中的生 长状况及其分布决定了玉米植株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能力,也决定了玉米对低温胁迫的抵抗能力。曹宁等研究发现低温抑制了玉米根系的生长,根系的体积及总长度明显减少,虽然单位侧根长度和数量有所

玉米的生长和发育

玉米的生长和发育 玉米生活史 一、生育期 从出苗到成熟的天数为生育期。玉米生育期长短与品种、播期和温度等因素有关。一般叶数多、播期早、温度低的生育期长,反之则短。 二、玉米的生育时期 玉米的生育时期是指某种新器官出现,使植株形态发生特征性变化的日期。常用的生育时期有: 播种期:播种的日期出苗期:苗高2-3厘米,第一片真叶展开的时期 拔节期:茎基部节间开始伸长的日期 抽雄期:雄穗主轴从顶叶露出3-5厘米的日期 开花期:雄穗主轴小穗开始开花的日期 吐丝期:雌穗花丝从苞叶伸出2-3厘米的日期 图9-吐丝开花 成熟期:果穗中下部籽粒乳线消失,胚位下方尖冠处出现黑色层的日期

生产上,通常以全田50%的植株达到上述标准的日期,为各生育时期的记载标准。 另外,生产中还常用小、大喇叭口期作为生育进程和田间肥水管理的标志。小喇叭口期是指植株有12一13片可见叶,7片展开叶,心叶形似小喇叭口。大喇叭日期是指叶片大部可见,但未全展,心叶丛生,上平中空,形似大喇叭口。 三、玉米的生育阶段 玉米营养和生殖器官的分化发育在全生育过程中表现有明显的主次关系,按其形态特征和生长性质,可将其生育期划分为不同的生育阶段: 1. 苗期 从播种期至拔节期,包括种子发芽、出苗及幼苗生长等过程,此期玉米主要进行根茎叶的分化和生长,是营养生长阶段; 2. 穗期 从拔节期至雄穗开花期,此期是玉米营养器官生长乳线 图10-乳线消图11-成

与生殖器官发育并进的阶段,玉米根茎叶等营养器官旺盛生长并基本建成并完成雄穗和雌穗的分化发育; 3. 花粒期从雄穗开花期到籽粒成熟期,此期是玉米的生殖生长阶段,玉米完成开花、吐丝、受精、结实的过程直至成熟。 玉米的生育阶段 图12-玉米的 一、玉米的营养器官 (一)根 玉米根系具有吸收养分、水分,固定支持及合成多种活性物质的功能。玉米根属须根系,由胚根和节根组成。

玉米农艺性状调查标准

1.株高:开花后每区测20株,自地面至雄穗顶端的平均高度,以厘米表示。 2.穗位高:与株高同时测定,自地面至最上部果穗着生节的平均高度,以厘米表示。 3.茎粗:与以上2项同时测定,植株地上部第3节间扁面的平均直径,以厘米表示。 4.株型:抽雄后目测,分平展、半紧凑、紧凑型记载。 5.芽鞘色:展开2叶之前,目测幼苗第一叶的叶鞘出现时的颜色,分绿、浅紫、紫、深紫等。 6.苗期叶色:在可见叶4~5片时调查叶片色,分浅绿、绿、深绿、绿紫等。 7.幼苗干重:定苗时每区取50株,称量幼苗的烘干重,求得平均值,以克表示。 8.叶数(片/株):每小区定点10株,随着玉米生长,标记叶片。抽雄期后调查主茎叶数,求其平均数,保留小数后1位。 9.生长速度:出苗后至抽穗每7-15 d测量一次,每区固定取样20株,测量自地面至最长叶顶端的平均长度,以厘米表示。 10.保绿度:目测成熟后茎叶呈绿色的百分比。 11.茎色:蜡熟期后调查小区群体植株的茎色,分浅绿、绿、深绿、浅紫、紫、深紫等。 12.颖色:抽雄期调查小区群体植株的雄穗外颖颜色,分浅绿、绿、深绿、浅紫、紫、深紫等。 13.花药色:散粉期调查小区群体植株雄穗的花药颜色,分绿、黄、橙、浅紫、紫、深紫等。

14.花丝色:吐丝期调查小区群体植株雌穗的花丝颜色,分黄、浅绿、绿、黄、橙黄、粉、紫红、深紫、上粉下绿等。特异株要单独记载,计算比率。 15.倒伏率(根倒):植株倾斜度大于45度者占全区株数的百分比,倒伏后立即调查。 16.倒折率(茎折):果穗以下部位折断的植株占全区株数的百分比,收获前调查。 17.空秆率:成熟后调查不结果穗、或果穗结实20粒以下的植株占全区株数的百分比。 18.双穗株率:成熟后调查结有双穗(第二穗结实20粒以上)的植株占全区株数的百分比。 19.单株穗数:每株出现的果穗的总数(包括结实和不结实的果穗。) 20.折断率:全田因风、虫及其它灾害倒折植株的百分数(以果穗以下折断为准)。 21.倒伏度:植株倒伏的程度分4级:0(直立);1(倾斜30度);2(倾斜60度);3(全部倒伏)。 22.黑穗病株率:全田染病植株占全部植株的百分数。 23.螟虫株率:全田被螟虫为害的植株占全部植株的百分数。 24.叶面积:指绿叶面积,是表示绿色植株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绿叶大小的参数。 单叶的叶面积(cm2)=叶片中脉长度(cm)×叶片最大宽度(cm)×0.7 上式中的0.7实际数值为0.69583,为计算系数。即用求积仪测量的实际面积与长×宽的面积比例。 单株叶面积(cm2)=全株各叶片中脉长度与最大宽度乘积之和(cm2) ×0.7。

气候条件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气候条件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摘要]全球气候的变暖对我们人类的生存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样也给植物的生长发育带来了影响。水分、光照、温度等是玉米生长发育的基础条件,也就是所谓的天赋营养。掌握了解气候条件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有助于玉米健康的成长发育,从而实现优质、高产,以带动农业的发展。 【关键词】气候条件;玉米生长发育;影响 影响玉米生长发育的气候参数主要有生殖生长和籽粒灌浆期的夜间温度、太阳辐射、光的周期及水分的供应。因此夜间的温度、太阳的辐射、日照的长度、及水分的供应,这些气候参数都与玉米的产量的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1、玉米生长发育与温度的关系 玉米是对温度很敏感的一种喜温作物,1800~3100摄氏度是当前所有玉米品种生育期要求的总积温,不同的生长发育期间,都需要较高的温度。10摄氏度是生长发育的生物学温度。玉米种子的发芽在10摄氏度为正常,而在6~7摄氏度开始缓慢发芽,但容易出现烂种的情况。25~28摄氏度则是最适合玉米发芽的温度[1]。 1.1播种出苗阶段 温度对玉米从播种至出苗的时间间隔有很大的影响,温度越高玉米的出苗时间就越短,且温度的高低决定玉米生长发育的速度。温度为10~12摄氏度需要18~20天出苗,15~18摄氏度时需要8~10天出苗,高于20摄氏度时5~6天就可以出苗[2]。玉米幼苗在温度到达18摄氏度以上时生长速度比较快,温度在30~32摄氏度时速度最快。温度在20~24摄氏度时最适宜玉米的根系生长,根系会在温度达到4.5摄氏度以下将不在生长。24~28摄氏度是茎秆生长的最佳温度,温度最高达到32摄氏度以上,低于12摄氏度不在生长。玉米叶片在温度为25~27摄氏度时是叶片生长的最佳温度,温度最高达到30~33摄氏度,低于10摄氏度不再生长[3]。 1.2抽穗开花授粉阶段 这一阶段的玉米对温度的敏感度更高,温度既不能低于18摄氏度也不能高于35摄氏度否则雄花将不开,在日平均温度为25~27摄氏度是最适宜的。温度在30摄氏度以上,相对空气湿度在60%以下时,开花非常少;当温度在32~35摄氏度时,相对空气湿度在30%左右,花粉粒会在1~2小时丧失发芽力,很快干枯掉[4]。 1.3籽粒灌浆及成熟阶段 籽粒灌浆阶段日平均温度要在22~24摄氏度,此温度有助于有机物质的合成并向果穗和子粒转运。在16摄氏度以下对营养物质的积累和转运产生影响。在玉米成熟后阶段,温度低于零下3摄氏度时,容易使一些高含水量的籽粒失去发芽的能力。 玉米品种生长周期(天)积温≥10℃ 早熟85~95 2000~3000 中早熟 95~105 2300~2500 中熟105~120 2500~2800 中晚熟 120~130 2800~3000 晚熟大于130 大于3000

玉米的生长过程

玉米生长的各个时期及常见病虫害 玉米各阶段的生长周期的划分从播种到新的种子成熟,叫做玉米的一生。它经过若干个生育阶段和生育时期,才能完成其生活周期。(判断玉米生育期不能纯粹以天数衡量,而应以叶片数来估算某个生育时期,从而纠正生育期的天数误差,这对玉米收购商、玉米种植大户很关键。)(一)生育阶段在玉米的一生中,按形态特征、生育特点和生理特性,可分为3个不同的生育阶段,每个阶段有包括不同的生育时期。这些不同的阶段与时期既有各自的特点,又有密切的联系。 1.苗期阶段玉米苗期是指播种至拔节的一段时间,是以生根、分化茎叶为主的营养生长阶段。本阶段的生育特点是:根系发育较快,但地上部茎、叶量的增长比较缓慢。为此,田间管理的中心任务就是促进根系发育、培育壮苗,达到苗早、苗足、苗齐、苗壮的“四苗”要求,为玉米丰产打好基础。该阶段又分以下两个时期。 a.播种——三叶期一粒有生命的种子埋入土中,当外界的温度在8度以上,水分含量 60%左右和通气条件较适宜时,一般经过 48个小时,即>6天即可出苗。等到长到三叶期,种子贮藏的营养耗尽,称为“离乳期”,这是玉米苗期的第一阶段。这个阶段土壤水分是影响出苗的主要因素,所以浇足底墒水对玉米产量起决定性的作用。另外,种子的播种深度直接影响到出苗的快慢,出苗早的幼苗一般比出苗晚的要健壮,据试验,播深每增加2.5厘米,出苗期平均延迟一天,因此幼苗就弱。 b.三叶期——拔节三叶期是玉米一生中的第一个转折点,玉米从自养生活转向异养生活。从三叶期到拔节,由于植株根系和叶片不发达,吸收和制造的营养物质有限,幼苗生长缓慢,主要是进行根、叶的生长和茎节的分化。玉米苗期怕涝不怕旱,涝害轻则影响生长,重则造成死苗,轻度的干旱,有利于根系的发育和下扎。 阅读会员限时特惠 7大会员特权立即尝鲜 2.穗期阶段玉米从拔节至抽雄的一段时间,称为穗期。拔节是玉米一生的第二个转折点,这个阶段的生长发育特点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同时进行,就是叶片、茎节等营养器官旺盛生长和雌雄穗等生殖器官强烈分化与形成。这一时期是玉米一生中生长发育最旺盛的阶段,也是田间管理最关键的时期。为此,这一阶段田间管理的中心任务,就是促进中上部叶片增大,茎秆墩实的丰产长相,以达到穗多、穗大的目的。 3.花粒期阶段玉米从抽雄至成熟这一段时间,称为花粒期。玉米抽雄、散粉时,所有叶片均已展开,植株已经定长。这个阶段的生育特点:就是基本停止营养体的增长,而进入以生殖生长为中心的阶段,出现了玉米一生的第三个转折点。为此,这一阶段田间管理的中心任务,就是保护叶片不损伤、不早衰,争取粒多、粒重,达到丰产。(二)生育期和生育时期 1.生育期玉米从播种至成熟的天数,称为生育期。生育期长短与品种、播种期和温度等有关。一般早熟品种、播种晚的和温度高的情况下,生育期短,反之则长。 2.生育时期在玉米一生中,由于自身量变和质变的结果及环境变化的影响,不论外部形态特征还是内部生理特性,均发生不同的阶段性变化,这些阶段性变化,称为生育时期,各生育时期及鉴别标准如下:(1)出苗期:幼苗出土高约2cm的日期;(2)三叶期:植株第三片叶露出叶心3cm;(3)拔节期:植株雄穗伸长,茎节总长度达2~3cm,叶龄指数30左右;(4)小喇叭口期:雌穗进入伸长期,雄穗进入小花分化期,叶龄指数46左右。(5)大喇叭口期:雌穗进入小花分化期、雄穗进入四分体期,叶龄指数60左右,雄穗主轴中上部小穗长度达0.8cm 左右,棒三叶甩开呈喇叭口状;(6)抽雄期:植株雄穗尖端露出顶叶3~5cm;(7)开花期:植株雄穗开始散粉; (8)抽丝期:植株雌穗的花丝从苞叶中伸出2cm左右;(9)子粒形成期:植株果穗中部子粒体积基本建成,胚乳呈清浆状,亦称灌浆期,这一时期可适当施加点氮肥。如尿素,可增加产量,但切记,在抽丝期之前不可偏施氮肥,以免花期不遇,造成绝收现象。(10)乳熟期:植株果穗中部子粒干重迅速增加并基本建成,胚乳呈乳状后至糊状;(11)蜡

玉米形态特征观察

《作物栽培学》实验指导(适用专业:农学专业)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植物科技学院作物系

目录 实验一作物冠层结构的分析 (1) 实验二小麦穗分化过程的观察 (7) 实验三小麦植株形态的观测 (8) 实验四玉米形态特征观察 (9) 实验五玉米类型识别及生产效能分析 (10) 实验六大豆播种质量和苗情调查 (11)

实验一作物冠层结构的分析 一、目的与意义 作物冠层结构是作物群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作物群体的物质生产及经济产量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因此,作物冠层诸指标也成为评价作物群体结构优劣及探讨不同群体生产能力大小的重要依据。通过本项综合试验,使学生掌握与冠层结构有关的诸指标的涵义,并学会这些指标的测定和求算方法,用测定结果对作物群体结构进行评价和比较。 二、测定对象 选择生育正常,生长均匀的接近最高叶面积指数期的水稻和大豆群体,分别代表禾谷类作物群体和阔叶作物群体。 三、试验内容 3.1作物叶面积指数的测定方法 测定叶面积指数是在测定单叶面积、单株叶面积的基础上,再根据单位土地面积内的作物株数,就可以计算叶面积指数。 仪器设备米尺;剪刀;铺有湿纱布的带盖搪瓷盘;天平;叶面积仪;皮尺(50m)。 测定方法首先应调查单位土地面积上(每平方米或若干平方米)的作物实有株数。根据地块大小和地势等,按对角线五点式定点法或三点式定点法确定3~5处有代表性的观测点。每一观测点的大小,因作物而不同,如玉米、高梁等高秆作物,可取20-30 m2,稻、麦、大豆等到矮秆作物可取2-5 m2,每观测点可用尺量取正方形或长方形,也可顺垄取段计算。确定测点后,分别查出每观测点内的实有株数,并计算出每平方米内的植株数。 在查出株数后,在各测点内再选有代表性的若干植株,如玉米、高粱可选3-5株(共9-25株),水稻、小麦等可选5-10株(共15-50株),测定单株叶面积。 为了测定单株叶面积,首先应测定单叶面积。在测定单叶面积时,可采用长宽系数法或叶面积仪法进行离体或活体的单株叶面积测定。再由各观测点若干株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