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蕉科植物分类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2
香蕉(芭蕉科芭蕉属植物)详细资料大全香蕉(学名:Musa nana Lour.)芭蕉科芭蕉属植物,又指其果实,热带地区广泛种植。
香蕉味香、富含营养,植株为大型草本,从根状茎发出,由叶鞘下部形成高3~6公尺(10~20尺)的假杆;叶长圆形至椭圆形,有的长达3~3.5公尺(10~11.5尺),宽65公分(26寸),10~20枚簇生茎顶。
穗状花序下垂,由假杆顶端抽出,花多数,淡黄色;果序弯垂,结果10~20串,约50~150个。
植株结果后枯死,由根状茎长出的吸根继续繁殖,每一根株可活多年。
原产亚洲东南部,台湾省、海南、广东、广西等均有栽培。
基本介绍•中文学名:香蕉•拉丁学名:Musa nana Lour.•别称:金蕉、弓蕉•二名法:Musa nana•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单子叶植物纲•亚纲:姜亚纲•目:姜目•科:芭蕉科•亚科:芭蕉亚科•属:芭蕉属•种:香蕉•分布区域:原产亚洲东南部、中国台湾省、海南、广东、广西等•颜色:黄色•英文名:banana•作用:排便,促进肠胃蠕动形态特征,生长环境,分布范围,繁殖 ... ,吸芽,块茎,分株,组织培养,栽培技术,定植中耕,肥水管理,注意事项,品种分类,齐尾,仙人蕉,威廉斯,大种高把,高脚顿地雷,矮脚顿地雷,广东香蕉1号,广东香蕉2号,美蕉,西贡蕉,天宝蕉,畦头大蕉,高州矮香蕉,广西矮香蕉,河口高把香蕉,病虫防治,黑星病,黑斑病,叶斑病,束顶病,根结线虫,腐烂病,心腐病,枯萎病,蔗扁蛾,网蝽,象甲,弄蝶,毛虫防治,主要价值,食疗价值,营养价值,医用价值,经济价值,适宜与禁忌,营养成分,植物文化,形态特征植株丛生,具匐匍茎,矮型的高3.5米以下,一般高不及2米,高型的高4~5米,假茎均浓绿而带黑斑,被白粉,尤以上部为多。
叶片长圆形,长2~2.2米,宽60~70厘米,先端钝圆,基部近圆形,两侧对称,叶面深绿色,无白粉,叶背浅绿色,被白粉;叶柄短粗,通常长在30 厘米以下,叶翼显著,张开,边缘褐红色或鲜红色。
香蕉的品种在4种类型的香蕉中,作为香蕉的主栽品种都不少。
有人统计,全世界香蕉品种约有3 00多个,我国台湾省有80个,大陆诸省区有30余个。
我国以栽培香牙蕉类为最普遍,也有小面积栽培大蕉、粉蕉和龙牙蕉。
1.大种高把大种高把香蕉属高干型香牙蕉,又称青身高把、高把香牙蕉,福建称高种天宝蕉,为广东省东莞市的优良品种。
植株高大健壮,假茎高260~360厘米,假茎茎部周长85~95厘米;叶片长大,叶鞘距较疏,叶背主脉披白粉;果穗长75~85厘米,果梳数9~11梳,果指长19.5~20厘米;果肉柔滑、味甜而香,可溶性固形物20%~30%;在一般情况下单株正造产量为20~25千克,最高可达60千克。
该品种产量高、品质好、耐旱和耐寒能力都较强,受寒害后恢复生长快,但易受风害。
2.高脚顿地雷高脚顿地雷属高干型香牙蕉,为广东省高州市优良品种之一。
植株最高大,假茎高300~400厘米,周长70~80厘米,假茎下粗上细明显;叶片窄长,叶柄细长,叶色淡黄绿色,叶鞘距疏;果穗中等长大,果梳及果指数均较少但单果长且重;果指长20~24厘米,单果重150克以上,可溶性固形物为20%~22%,品质中等;在一般栽培条件下单株产量达25~30千克,高产者可达70千克。
该品种果形长大、产量高,品质也较好,但对肥、水、温的要求较高,在珠江三角洲经济性状表现不甚理想,抗风能力极差、受霜冻后恢复能力低,也易感染香蕉束顶病。
3.齐尾齐尾属高干型香牙蕉,主要分布在广东高州市,为高州市的优良品种。
植株假干高300~360厘米,茎周65~80厘米,茎干上下较均匀,皮色淡绿;叶片较直立向上伸长,叶片窄长,叶柄较细长、叶鞘距疏、叶片密集成束尤其在抽蕾前后甚明显,故名;正造果穗较长大,一般情况下果穗梳数及果数与高脚顿地雷相似。
平均果穗梳数为8~10梳,果指长18~22厘米,单果重130~140克,可溶性固形物19%~20%,品质中上;在正常的情况下单株产量可达25~30千克,最高可达50千克。
香蕉秋葵菠萝蜜黄瓜丝瓜的区别
香蕉、秋葵、菠萝蜜、黄瓜和丝瓜在植物学分类、外观、口感和功能
等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
以下是它们之间的一些区别:
1. 植物学分类:香蕉属于芭蕉科,是一种水果;秋葵属于锦葵科,是
一种蔬菜;菠萝蜜属于桑科,是一种热带水果;黄瓜属于葫芦科,也
是一种蔬菜;丝瓜属于葫芦科,也是一种蔬菜。
2. 外观:香蕉是黄色的,形状通常是弯曲的;秋葵表面有淡黄绿色的
条纹,形状为筒状;菠萝蜜果实呈椭圆形,表面有绒毛,果实内部结
构柔软,需剥开食用;黄瓜呈长条形,表面光滑,颜色为绿色或浅黄色;丝瓜呈长条形,表面有细毛,颜色为绿色。
3. 口感:香蕉口感甜软,通常用于直接剥皮食用;秋葵口感柔软且有
轻微的黏滑感,味道甜而不腻;菠萝蜜果肉柔软,味道甜而独特;黄
瓜口感清脆爽口,通常切片或切条食用;丝瓜口感柔软,味道清淡,
通常用于烹饪。
4. 功能:香蕉富含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秋葵含有丰富的维
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菠萝蜜果肉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其果核可入药;黄瓜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尤其富含膳食纤维,有助于促进消化;丝瓜则含有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
也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综上所述,这些水果和蔬菜在外观、口感和功能上都有显著的差异。
它们各自具有独特的营养价值和健康功效,可以丰富我们的饮食种类,促进身体健康。
芭蕉科Musaceae芭蕉属Musa多年生常绿草本又名芭蕉牙蕉重要的热带果树。
原产东南亚包括中国南部和印度汉杨孚著南裔异物志公元63~83 中即有记载早在1500年中国南方已普遍作商品栽培b目前以台湾广东福建广西云南等省自治区栽培最多20世纪以来南北纬30°以下热带亚热带地区已有104个国家和地区生产香蕉成为仅次于葡萄柑橘的大宗水果以巴西印度印尼菲律宾厄瓜多尔泰国为主要产地墨西哥哥伦比洪都拉斯哥斯达黎加巴拿马等国出口也多年产均在100万吨以上形态和种类通常所见的香蕉茎干是黄绿色带有紫褐色斑纹的假茎一般栽培种高2~5 叶片长约70~130厘米宽30~50厘米先端圆钝叶柄粗短有叶翼叶柄基部对称而斜向上幼叶初抽出时带有紫斑穗状花序顶生花淡黄带绿也有紫色赤褐色果梗下垂小果弯曲横断面呈五棱形果皮薄黄绿果肉黄白色有浓郁香味地下茎长出的吸芽多呈紫绿色现今的栽培种类大多为原始野生种尖叶蕉M acuminata 和长梗蕉M.balbisiana 的杂交后代或经演化而成多数是三倍体分类比较复杂但由于长期采用无性繁品种数量较少全世界估计约300个左右的栽培品种亚洲约有130个其中40个由体细胞变异而成中国南方的主要品种有大种高把大种短把齐尾顿地雷短香蕉油蕉北蕉天宝蕉仙人蕉河口香蕉等。
此外生食蕉的栽培种还有大蕉和粉蕉两大类大蕉植株较高大假茎绿色叶长而大且较厚先端尖基部近心脏形叶柄较长而无叶翼果较大身稍直果皮厚而韧,肉色杏黄柔软无香气;偶有种子;有高型和矮型两个品系,矮型抗风、抗寒、产量较高。
粉蕉假茎植株高而细,淡黄绿色带有紫红色斑;叶狭长而薄,基部左右不对称,叶鞘被白粉;果形较短,横断面为圆形,果皮薄而易裂,肉乳白色,软滑清甜。
生物学特性香蕉的根系是由地下球茎抽生出的细长肉质不定根,通常2~4条并生,伸展宽度可达1~3米,深可达1米以上;由于根点多滋生于球茎上部,故多水平根。
球茎上还着生芽眼,长出吸芽,早期依靠母株供应养分,形成球茎和根系后即成为独立植株。
百花园(328)——芭蕉科植物
我们平时吃的香蕉、芭蕉都属于芭蕉属植物。
芭蕉属和象腿蕉属加在一起组成一个芭蕉科归在姜目下。
我们熟悉的香蕉是芭蕉属中大蕉的一个亚种。
并不是所有芭蕉的果实都可以吃,如红蕉就不能吃,人们培育它们只是为了观赏它们鲜红的花朵。
还有蕉麻,人们用它叶柄中的纤维来制麻。
象腿蕉属植物的果实也不可吃,但其中有的品种的花梗在当地作为食品来烹制后吃。
芭蕉的茎称为假茎,它其实就是有螺旋状排列的叶鞘重叠而成的(可理解为一层层老的嫩的叶子包卷着形成的茎),这样的假茎可以长高达15米。
芭蕉的叶子很大,长可达3米,宽50厘米。
芭蕉为多年生高大不分枝草本植物,它们有的一生只结果一次,有的可多次结果。
芭蕉科植物原产于非洲、亚洲和澳大利亚等热带地区,我国南方也有分布。
芭蕉[bājiāo]简介芭蕉[bā jiāo]简介芭蕉科芭蕉属植物芭蕉(学名:Musa basjoo Siebold),为芭蕉科、芭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原产琉球群岛,中国秦岭淮河以南可以露地栽培,多栽培于庭园及农舍附近。
植株高2.5-4米。
叶片长圆形,先端钝,基部圆形或不对称,叶面鲜绿色,有光泽;叶柄粗壮,长达30 厘米。
花序顶生,下垂;苞片红褐色或紫色;雄花生于花序上部,雌花生于花序下部;雌花在每一苞片内约10-16朵,排成2列;合生花被片长4-4.5厘米,离生花被片几与合生花被片等长,顶端具小尖头。
浆果三棱状,长圆形,长5-7厘米,肉质,内具多数种子。
种子黑色,具疣突及不规则棱角,宽6-8毫米。
叶纤维为芭蕉布(称蕉葛)的原料,亦为造纸原料,假茎煎服功能解热,假茎、叶利尿(治水肿,肛胀),花干燥后煎服治脑溢血,根与生姜、甘草一起煎服,可治淋症及消渴症,根治感冒、胃痛及腹痛。
[1](概述图来源[2])中文名芭蕉别名芭苴、板焦、板蕉、大芭蕉头、大头芭蕉拉丁学名Musa basjoo Siebold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快速导航生长环境繁殖方法栽培技术近种区别主要品种主要价值植物文化食物营养成分形态特征植株高2.5-4米。
叶片长圆形,长2-3米,宽25-30厘米,先端钝,基部圆形或不对称,叶面鲜绿色,有光泽;叶柄粗壮,长达30 厘米。
共5张芭蕉花序顶生,下垂;苞片红褐色或紫色;雄花生于花序上部,雌花生于花序下部;雌花在每一苞片内约10-16朵,排成2列;合生花被片长4-4.5厘米,具5(3+2)齿裂,离生花被片几与合生花被片等长,顶端具小尖头。
浆果三棱状,长圆形,长5-7厘米,具3-5棱,近无柄,肉质,内具多数种子。
种子黑色,具疣突及不规则棱角,宽6-8毫米。
[1] 生长环境芭蕉是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叶子大而宽,性喜温暖耐寒力弱,茎分生能力强,耐半荫,适应性较强,生长较快。
山高林密,土地肥沃的地方十分适合芭蕉种植。
\芭蕉(Basho) 拉丁文学名:Musa basjoo英文名称:Japanese Banana别名:绿天,扇仙,甘蕉,天苴,板蕉科属:芭蕉科,芭蕉属\为多年生草本植物。
叶子很大,长椭圆形,花白色,果实跟香蕉很相似。
常绿大型多年生草木。
茎高达3-4米,不分枝,丛生。
叶大,长可达3米,宽约40厘米,呈长椭圆形,有粗大的主脉,两侧具有平行脉,叶表面浅绿色,叶背粉白色。
入夏,叶丛中抽出淡黄色的大型花。
“扶疏似树,质则非木,高舒垂荫”,是前人对芭蕉的形、质、姿的形象描绘。
芭蕉花,果实芭蕉(Basho) 多年生草本植物。
叶子很大。
长椭圆形,花白色,果实跟香蕉很相似。
香蕉与芭蕉的区别,香蕉和芭蕉同属于芭蕉科芭蕉属,是一个家族中两个品种,可从外形、色泽和滋味区别。
(1)外形:香蕉外形弯曲呈月牙状,果柄短,果皮上有5~6个棱;芭蕉的两端较细,中间较粗,一面略平,另一面略弯,呈圆缺状,其果柄较长,果皮上有三个棱。
(2)色泽:香蕉未成熟时为青绿色,成熟后转为黄色,并带有褐色斑点,俗称梅花点,果肉呈黄白色,横断面近似圆形;芭蕉果皮呈灰黄色,成熟后无梅花点,果肉呈乳白色,横断面为扁圆形。
2\ 冬青卫矛学名:Euonymus japonicus Thunb.英文名:Japan Euonymus别名:冬青、正木、扶芳树、四季青、七里香、日本卫矛。
科名:卫矛科 Celastraceae 属名:卫矛属。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达5米;小枝近四棱形。
叶片革质,表面有光泽,倒卵形或狭椭圆形,长3—6厘米,宽2—3厘米,顶端尖或钝,基部楔形,边缘有细锯齿;叶柄长约6—12毫米。
花绿白色,4数,5—12朵排列成密集的聚伞花序,腋生。
蒴果近球形,有4浅沟,直径约1厘米;种子棕色,假种皮桔红色。
花期6—7月,果熟期9—10月。
各省普遍栽培,供观赏;本种极耐修剪,是良好的绿篱材料。
江苏植物研究所试验表明本种对二氧化硫抗性较强。
用插条或扦插繁殖。
,伪茎圆柱形。
叶长椭圆形,横平行脉,全缘。
穗状花序顶
集,长条状钝3棱形,每串花穗可结果近千条,造型奇特。
果实肉少,软熟后可食用。
米,外形酷似具长柄,如蕉叶。
春末至夏、秋季开花,顶
穗花,花谢后植株逐渐老化而死亡,但又能在基部长出吸芽,形成幼苗再成新株,如此自行增殖,生生不息呈丛生状。
生性强健,植株具乡土野趣,适合庭园点缀美化或切花,盆栽必须使用直径
,伪茎圆柱形。
叶长椭圆形,横平行脉,全缘。
穗状
实纺锤形,钝3棱,成熟呈黄紫褐色,可食
用。
性耐阴、耐湿,适合庭园美化或大型盆
夏、秋季自茎顶抽生花茎,穗状花序,朝天截形,成熟可食用。
其花穗形态优雅,吸水
性良好,为高级花材,也适用于庭园美化或
形。
叶长椭圆形,横平行脉,全缘。
穗状花
短条状钝3棱形,紫红色,先端圆截形,软熟后可食用。
适合庭园美化或大型盆栽。
花穗
,叶椭圆形至长卵形。
春至夏季开花,花序球穗状,顶生,花冠莲座状,苞片金黄至粉红色,花淡紫
属的唯一种类,仅产我国云南省,甚。
芭蕉科(Musaceae)芭蕉属(Musa)植物,又指其果实,热带地区广泛栽培食用。
香蕉味香、富于营养,终年可收获,在温带地区也很受重视。
植株为大型草本,从根状茎发出,由叶鞘下部形成高3~6公尺(10~20尺)的假杆;叶长圆形至椭圆形,有的长达3~3.5公尺(10~11.5尺),宽65公分(26寸),10~20枚簇生茎顶。
穗状花序大,由假杆顶端抽出,花多数,淡黄色;果序弯垂,结果10~20串,约50~150个。
植株结果后枯死,由根状茎长出的吸根继续繁殖,每一根株可活多年。
适宜环境香蕉喜湿热气候,在土层深、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地里生长旺盛。
在类似牙买加南部的半干旱地区灌溉栽培也已成功。
野生香蕉采用种子栽培,人工香蕉可用吸根和假鳞茎分株栽培;第一次收获需10~15个月,之后几乎连续采收。
我喜爱的水果——香蕉我最喜欢吃香蕉,它穿着一身黄衣服上还有一些小黑点。
香蕉弯弯的,好像一艘月亮船。
如果我能变小,坐上它好像登上了月球。
香蕉闻上去香气扑鼻,吃上去甜甜的。
听说吃了香蕉可以润肠通便。
所以我喜欢吃香蕉。
我喜爱的水果——香蕉我最喜欢吃香蕉了,特别是芝麻香蕉。
为什么呢?因为芝麻香蕉的皮金黄金黄的,上面还镶嵌着一粒粒芝麻形状的小黑点,好像小朋友脸上的雀斑。
它的形状也很特别,就像一只弯弯的小船。
闻一闻,还带着一种特别的清香。
剥开皮,嫩嫩的果肉是雪白雪白的。
轻轻咬一口,嘴巴里觉得黏乎乎的、甜甜的,一直甜到我的心里。
听妈妈说,香蕉有润肠、助消化的功能。
所以我最喜欢吃香蕉。
如果你也喜欢吃香蕉的话,你肯定也有同样的感受,肯定也会这样说,你说对吗?我最爱吃的水果是香蕉。
老师今天拿了一串香蕉,连在一起象一条小竹筏,老师先把一串香蕉用力的拔开了一条,老师先让我们观察香蕉,老师先把香蕉倒过来,象一把镰刀,老师又把香蕉倒过去, 香蕉象一个月亮,接着老师又把香蕉倒过来,又象个小山洞, 香蕉的样子长长的,弯弯的,颜色是金黄色的。
老师开始一条一条的慢慢的剥,老师剥好了,就象个小娃娃躺在老师的手中,接着老师开始慢慢地切起香蕉来,老师一片一片的削,终于削好了,老师开始把一片片的香蕉分给我们吃,我们谗得快要流出口水出来了,我们撅着屁股,有的站在桌子上,还有的站在椅子上,我们慢慢吃起香蕉来,香蕉甜甜的,香香的,真好吃!我们好象从没吃过这么美味的香蕉。
芭蕉科植物分类方法
香蕉和芭蕉同属于芭蕉科芭蕉属,其色、香、味、形均很相近,要区别它们,得从外形、颜色和味道上着手。
从外形看,香蕉弯曲呈月牙状,果柄短,果皮上有5~6个棱。
芭蕉的两端较细,中间较粗,一面略平,另一面略弯,呈“圆缺状”。
其果柄较长,果皮上有3个棱。
从颜色上看,香蕉未成熟时为青绿色,成熟后转为黄色,并带有褐色斑点,果肉呈黄白色,横断面近圆形。
芭蕉果皮呈灰黄色,成熟后无斑点,果肉呈乳白色,横断面为扁圆形。
从味道上辨,香蕉香味浓郁,味道甜美。
芭蕉的味道虽甜,但回味带酸。
按植物学分类,香蕉属于芭蕉群(scitamineae)的芭蕉科(Musaceae)。
芭蕉科有两个属:衣蕉(Ensete)和芭蕉(Musa)。
香蕉属于芭蕉属,它由裹得很紧的叶鞘构成假茎。
基部稍为膨大,吸芽从真茎自然发出。
该属有5个区,其中4个区的花序是直立的,在第五个区真芭蕉(Emusa)中,花序是向下垂悬的。
食用蕉包括绝大多数的真芭蕉和少量的菲蕉(Fe's banana)。
菲蕉属于奥蕉系列(Australimusa Series),其果穗花蕾是直立的,汁液粉红色,基本染色体数n=10,世界上极少栽培,本书不作介绍,真芭蕉的花序是向下弯的,汁液呈乳汁或水状,基本染色体数n=11,是普遍栽培的食用蕉,也就是广义上所说的香蕉。
香蕉有两个祖先,即尖叶蕉(Musa acuminata)和长梗蕉(Musa balbisiana)。
香蕉栽培品种就是这两鲈?家吧?吨帜诨蛑旨湓咏缓蟠????傻摹N颐前押?屑庖督缎宰吹幕?虺莆狝基因,把含有长梗蕉性状的基因称为B基因。
西蒙氏等人采用的15个香蕉性状,对照尖叶蕉和长梗蕉的性状的记点法,完全符合每一个尖叶蕉性状的为1分,完全符合每一个长梗蕉性状的为5分,根据其分类值,参照其染色体数,将栽培香蕉分为AA,AAA,AAAA,AAB,AAAB,AABB,AB,ABB,BB,BBB等组。
其中AAA,AAB分布最广,栽培最多,种类也繁多。
ABB,BBB,AA等在一些国家的栽培也不少,而AAAA,AAAB,AABB是人工育成的(表2-1)。
在表2-1各组栽培蕉中,果实风味以AA,AAB组中的一些鲜食栽培品种为最好,其次是AAA组的栽培品种,ABB,BBB及AAB组中的多数栽培品种品质风味较差,多以煮食为主。
在丰产性方面,以AAA组的香芽蕉最好,大密啥类也不错。
AA组的品种则较低产。
在抗逆性方面,一般含B基因的抗逆性较好,如抗寒性、抗旱性及抗涝性等,BBB,ABB比AAB好,比AAA更好,最差是AA型的品种。
而在AAA组中,香芽蕉比大密啥、红绿蕉类品种抗性好些。
在抗病性方面,则依病原不同而异。
表2-1主要食用蕉的分类
序号组别例子
1.AA 贡蕉(东南亚)
2.AAA a)大密啥b)香芽蕉c)红蕉、绿红蕉1)红蕉 2 )绿红蕉d)非洲高地香蕉大密啥(中南美洲)、安帮蕉(菲律宾)大种高把(中国)、大矮蕉(中南美蕉)Marado(菲律宾)Red raja(澳州)Lujugira Mutika (东非)
3.AAAA 阿托佛(牙买加)
4.AB 内卜凡(印度)
5.AAB a)拉椰蕉b)菜蕉1)法国菜蕉2)牛角菜蕉c)可拉蕉d)卖少利e)丝蕉f)波眉蕉g)买尔毛里蕉拉椰蕉(马来西亚)虎蕉(牙买加)坦多蕉(菲律宾)可拉蕉(马来西亚)卖少利(印度)丝蕉(巴西)、龙牙蕉(中国)波眉蕉(巴西)买尔毛里蕉(夏威夷)
6.AAB a)布鲁果蕉b)阿华蕉布鲁果蕉(西印度群岛)阿华蕉(马来西亚)7.BB 阿布红(菲律宾)、格拉(马来西亚)
8.BBB 沙巴(菲律宾)、欣蕉(泰国)
9.ABBB a)踢拍罗蕉AAAB b)阿担蕉AABB c)卡拉马苟Klue teparod(泰国)参照Stover和Simmonds(1987),Valmayor(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