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前瘘管切除术(2020年日间手术病种手术操作规范)
- 格式:docx
- 大小:29.68 KB
- 文档页数:9
手术记录:耳鼻前瘘管切除术术前及术后诊断:患者,男性,35岁,因耳鼻前瘘管感染入院。
入院查体见耳轮脚前瘘口红肿,局部压痛明显,耳内分泌物较多。
入院诊断为耳鼻前瘘管感染。
术前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等各项检查均正常。
手术方式:患者行耳鼻前瘘管切除术。
手术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进行,患者取仰卧位,头部垫高约15°。
常规消毒铺巾后,用1%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
在瘘口周围做一梭形切口,注意保护瘘口周围的正常组织。
沿着瘘口向周围正常组织分离,将瘘管完整切除。
创面彻底止血后,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然后用6-0可吸收缝合线缝合伤口。
麻醉方式:本例手术采用气管插管全麻,患者意识丧失,完全无痛觉,且能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少呼吸道分泌物。
手术经过:在气管插管全麻下,手术开始。
切开头皮、皮下组织及骨膜,沿瘘口分离至瘘管末端。
用7号线结扎切除瘘管及周围病变组织。
生理盐水反复冲洗伤口后将分离的颞肌及皮下筋膜填充缺损区后缝合关闭创面。
最后固定和缝合颞骨瓣和外耳道皮肤及皮瓣,手术完成。
手术中患者情况稳定,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稳定,手术持续时间为1小时20分钟。
术后注意事项:术后给予患者常规抗炎、补液等对症治疗,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并注意伤口局部是否有渗血、渗液等情况的发生。
同时要给予抗生素治疗,以预防感染的发生。
饮食方面,应以流质食物为主,逐步转为半流质食物,然后正常饮食。
注意局部卫生清洁干燥,拆线前勿洗头,并避免剧烈运动以防止汗水污染伤口。
伤口换药应在术后7天开始进行,直至伤口完全愈合拆线。
术后若出现感染症状应及时就医治疗。
综上所述,本例患者耳鼻前瘘管切除术顺利完成,术后恢复良好。
术后应注意预防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定期复查和换药以促进伤口的愈合。
手术记录
住院号:3xx 科室:五官科病区病房号:床位号:16
姓名:xx 性别:男年龄:16岁手术日期:2019年10月23日术前诊断:耳前瘘管感染拟施手术:耳前瘘管切除术
术后诊断:耳前瘘管感染已施手术:耳前瘘管切除术
手术名称:耳前瘘管切除术
麻醉方式:局麻麻醉医师:xx
麻醉开始时间:09时05分麻醉结束时间:09时35分共计:00时30分
手术开始时间:09时05分手术结束时间:09时35分共计:00时30分
手术人员:主刀xx 洗手护士
手术过程:麻醉完成后患者平卧位,右耳向上,常规消毒、铺巾。
以2%利多卡因10ml+1‰肾上腺素5滴麻醉耳颞,枕小,耳大神经,以及瘘管周围浸润麻醉,沿瘘管口梭形切开皮肤,寻找瘘管,沿瘘管剥离,见瘘管与耳廓软骨粘连,完整分离瘘管,缝合皮部加压包扎,手术顺利,出血不多,术后病人安返病房。
手术医师:
上级医师:。
先天性耳前瘘管(手术)临床路径B先天性耳前瘘管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B(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耳前瘘管(二)诊断依据。
根据人民卫生出版社《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6版)1.病史和症状:既往有耳前瘘管感染史。
1.1.2.1.(1(2(3(4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检查项目:电解质,胸片或胸透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2.酌情应用止血药。
(八)手术日为入院后3天内。
1.麻醉方式:全身麻醉。
2.术中用药:全身止血药物。
3.手术:耳前瘘管切除术。
4.标本送病理检查(九)术后住院治疗≤6天。
1.根据病情可选择复查部分检查项目。
2.术后用药: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全身酌情应用止血药物。
(十)出院标准。
注:具体考核指标及参考标准要视病种而定,项目县可结合实际调整。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Nur für den pers?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 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 ?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先天性耳前瘘管(手术)临床路径A先天性耳前瘘管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A(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耳前瘘管(二)诊断依据。
根据人民卫生出版社《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6版)1.病史和症状:既往有耳前瘘管感染史。
□体征:耳轮脚前可见瘘管瘘口,其周围皮肤见脓瘘或瘢痕。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感染控制后行耳前瘘管切除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耳前瘘管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3 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2)凝血功能;(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等);(4)心电图;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检查项目:血糖,肝肾功,电解质,胸片或胸透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2.酌情应用止血药。
(八)手术日为入院后3天内。
1.麻醉方式:局部麻醉。
2.术中用药:酌情应用全身止血药物。
3.手术:耳前瘘管切除术。
4.标本送病理检查(九)术后住院治疗≤6天。
1.根据病情可选择复查部分检查项目。
2.术后用药: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全身酌情应用止血药物。
(十)出院标准。
1.一般情况良好,切口一期愈合。
2.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伴有影响手术的合并症,需进行相关诊断和治疗等,导致住院时间延长,治疗费用增加。
2.出现手术并发症,需进一步诊断和治疗,导致住院时间延长,治疗费用增加。
耳前瘘管临床路径表单A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耳前瘘管手术方式:耳前瘘管切除术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7天*:实际操作时需明确写出具体的术式清丰县人民医院卫十一项目按病种付费质量控制与绩效考核要点病种名称:先天性耳前瘘管A注:具体考核指标及参考标准要视病种而定,项目县可结合实际调整。
耳前瘘管指南导言:耳前瘘管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疾病,主要是因为耳朵和颅脑之间的连接异常,导致脑脊液流入耳朵。
本文将为您提供耳前瘘管的详细指南,包括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
一、病因耳前瘘管的病因多种多样,包括先天性缺陷、炎症感染等。
其中最常见的病因是胎儿发育过程中耳部结构异常形成,导致脑脊液通过耳前瘘管流入耳朵。
二、症状耳前瘘管的症状有很多种,具体症状因个体差异和病情严重程度而异。
一般常见的症状包括:耳朵渗液、反复感染、听力下降、头痛、眩晕等。
部分患者可能还会出现颅内压增高等严重症状。
三、诊断诊断耳前瘘管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常用的诊断方法包括头部MRI检查、脑脊液分析、听力测试等。
通过这些检查可以明确诊断耳前瘘管并确定病情严重程度。
四、治疗方法目前对于耳前瘘管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
1. 药物治疗:对于轻度症状的患者,可以尝试药物治疗。
常用的药物包括镇痛药、抗炎药和抗生素等。
药物治疗可以帮助减轻症状和控制炎症感染。
2. 手术治疗:对于症状较重或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手术治疗是一种常见的选择。
手术治疗可以包括耳前瘘管封堵术、脑脊液分流术等。
具体的手术方法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来决定。
五、注意事项在治疗耳前瘘管的过程中,患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定期复诊:治疗期间,患者需要定期去医院复诊,通过医生的观察和检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 保持耳部清洁:定期清洁耳朵可以减少感染的发生。
患者应该避免用力擤鼻子和抠耳朵,以免引起感染。
3. 避免剧烈运动:患者在治疗期间需要避免剧烈运动和头部碰撞,以免加重病情或引发其他并发症。
4. 注意饮食调理:良好的饮食习惯有助于加快康复。
患者应该注意均衡饮食,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避免辛辣刺激食物的摄入。
结语:耳前瘘管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但通过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患者的症状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和改善。
本文为您提供了耳前瘘管的详细指南,希望对您的了解和治疗有所帮助。
耳鼻喉科 第一节 变应性鼻炎【诊断流程】图3-1 变异性鼻炎的诊疗流程【治疗】治疗原则是尽量避免变应原,正确使用抗组胺药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如有条件可行变应原减敏疗法以及患者教育。
1.避免接触变应原对已明确的变应原,应尽量避免与之接触。
2.药物治疗(1) 抗组胺药:给药方式包括鼻腔局部应用和口服。
1)口服抗组胺药:常用第二代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以及依巴斯汀等。
2)鼻用抗组胺药鼻用剂型将抗组胺药用于鼻腔可使高浓度的药物有效地到达靶组织,目前用于临床的鼻内抗组胺药主要有氮卓斯汀、左卡巴斯汀鼻喷剂。
(2) 糖皮质激素:是目前治疗变应性鼻炎最有效的药物。
(3)肥大细胞稳定剂:常用药物有色甘酸钠和奈多罗米,主要其预防作用。
该类药物药效持续时间短且不如抗组胺药和鼻用糖皮质激素。
(4)减充血剂主要用于缓解鼻塞,给药方式主要为鼻内局部应用。
(5)抗白三烯药包括两类药物:1)白三烯抗体拮抗剂,如孟鲁司特、扎鲁斯特、普鲁斯特等。
2)白三烯合成抑制剂,如齐留通。
白三烯抗体拮抗剂的疗效与口服抗组胺药相当,但疗效反应的个体差异性较大,临床上一般作为AR的二线药物。
3.手术治疗外科手术不能治疗变应性疾病本身,仅作为AR的一种辅助治疗手段,是用于下列情况:(1)下鼻甲肥大引起鼻塞,药物治疗无效;(2)鼻中隔解剖异常,并有功能障碍;(3)伴有慢性鼻窦炎。
目的在于改变解剖学的异常,降低鼻黏膜的自主神经的反应性。
【预后】AR目前尚不能彻底根治,但通过长期、正规的综合治疗,AR的症状可得到良好的控制,并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有人认为预防或早期治疗AR有助于防止哮喘的发生或减轻下呼吸道症状的严重程度。
第二节先天性耳前瘘管【诊断】1.自幼耳前一瘘口,瘘管口常位于耳轮脚前,少数开口于屏间切迹至口角的联线上,或耳廓、耳垂的其他部位。
2.一般无症状。
挤压时可有少许稀薄粘液或乳白色皮脂样物自窦口溢出,微臭,局部微感搔痒不适。
如继发感染,则局部发生红肿、疼痛、溢脓,可反复发作。
手术记录:耳前瘘管感染切开引流术
术前及术后诊断:
术前诊断:耳前瘘管感染
术后诊断:同术前诊断
手术方式:
本手术采用切开引流的方式进行。
手术过程中,医生在患者耳前瘘管感染部位进行切开,以引流出感染的脓液和分泌物。
然后,医生会对切口的部位进行适当的清创和处理,以消除感染源,防止感染的扩散。
最后,医生会对切口进行缝合,以促进伤口的愈合。
麻醉方式:
本手术采用局部麻醉的方式进行。
医生在患者耳前瘘管感染部位周围进行局部麻醉,以减轻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疼痛感。
手术经过:
在手术过程中,医生首先使用消毒剂对患者耳前瘘管感染部位进行消毒处理。
然后,医生在患者耳前瘘管感染部位进行切开,以引流出脓液和分泌物。
接着,医生使用生理盐水和抗生素等药物对患者伤口进行冲洗和消毒处理,以消除感染源。
在清创和处理的过程中,医生非常小心地清除伤口周围的坏死组织和脓液,以避免感染的扩散。
最后,医生对患者伤口进行缝合,以促进伤口的愈合。
术后注意事项:
1.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等药物以预防感染;
2.术后定期换药,检查伤口愈合情况;
3.术后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影响伤口愈合;
4.术后注意饮食,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
5.术后如出现发热、红肿、疼痛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
6.术后定期复查,以了解患者的恢复情况。
本手术记录仅作为本次手术的记录,不作为任何法律或医学证明使用。
如有需要,请务必咨询专业医生或医疗机构以获取更准确的信息和建议。
先天性耳前瘘管(1)先天性耳前瘘管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先天性畸形,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可能并不是非常引人注目,但是它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小而重要的问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什么是先天性耳前瘘管先天性耳前瘘管是一种位于耳部前方的短管,它是在胚胎发育时期,外耳发育的一部分,一般位于耳垂与面颊交界处,多数情况下,它是双侧性存在的。
耳前瘘管大都呈粉红色、细长、三角形,一般直径在2mm左右,呈开口状,内部有一定的分泌物存在。
在未进行治疗前,它可能会引起疼痛、肿胀、感觉异常和分泌物等症状。
二、先天性耳前瘘管的影响除了症状的表现,未及时治疗的先天性耳前瘘管还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首先,会增加患病者患全身性感染的风险,其次,先天性耳前瘘管可能会诱发与骨关节相关的疾病,例如感染性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等。
三、先天性耳前瘘管的治疗前文提到,先天性耳前瘘管会产生一些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在发现先天性耳前瘘管后,应及时进行治疗。
一般情况下,手术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手术所采用的方法一般是局部麻醉后进行切除,切除后应保持切口清洁,避免感染。
对于手术效果不佳或者症状较轻的患者,还可以通过药物或者中药贴敷的方式进行治疗。
四、如何预防先天性耳前瘘管的发生现在,越来越多的患者越来越注重自我防病,那么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一些方法来预防先天性耳前瘘管的发生:1.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勤洗脸2.减少接触患者的容器、餐具等3.坚持适量运动,增强抵抗力4.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和充足的饮食以上就是有关“先天性耳前瘘管”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广大读者有所帮助并且对大家的健康有所启示。
当我们发现身体出现不适时,第一时间去医院就诊是必要的。
如果您有耳前瘘管及身体其他的问题,请多加关注,并且及时进行治疗。
最后,希望每个人都能拥有健康的体魄,幸福快乐的生活。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耳前瘘管切除术方法
导语:相信大家都知道耳前瘘管这种疾病吧?它属于医院门诊的耳科疾病,属于不容易被别人明显看到的一种疾病。
那么要想治疗这种疾病,一般采取的方
相信大家都知道耳前瘘管这种疾病吧?它属于医院门诊的耳科疾病,属于不容易被别人明显看到的一种疾病。
那么要想治疗这种疾病,一般采取的方法就是手术切除。
对于手术切除耳前瘘管,具体方法是什么呢?有什么需要注意的事项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吧。
手术方法
1,患者仰卧,头偏向对侧.
2,瘘口周围以1%普鲁卡因作皮下浸润,用钝头弯针头插入瘘口,再注入2%亚甲蓝液充盈瘘管各分支 (图1).
3,在瘘管口周围作梭形切口(图2),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后,沿蓝染的管道仔细分离(图3),将瘘管分支全部分离出,摘除干净(图4),然后缝合皮下组织及皮肤(图5).如手术腔较深,可放置小橡皮引流条,外加纱布覆盖,加压包扎.
术中注意要点
1.皮肤切开后要防止亚甲蓝液溢出,污染周围组织,影响寻找瘘管。
为此,可将瘘管口结扎或钳夹;也可在皮肤切口前将注入瘘管内的亚甲蓝液挤出后再做切口。
2.分离瘘管时要仔细,勿将瘘管撕裂或离断,以免瘘管内容物溢出污染伤口和瘘管残留,造成术后感染和复发。
3.瘘管穿至软骨时应将软骨切除;瘘管摘除后,要进行检查,如可疑有上皮组织残留,应予切除。
4.勿损伤面神经。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名称:耳前瘘管主诉:右耳前反复肿痛2年,流液2月现病史:家属代诉患儿于两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耳前红肿,疼痛,无发热,头痛,头晕,无听力下降等不适,口服抗炎药物后好转。
后于2月前患儿再次出现上述症状,伴耳前瘘口流液,就诊我院诊断为“右耳前瘘管合并感染”病程中无头部外伤史,无耳部手术史,无明显眩晕、恶心、呕吐症状,无发热、外耳道流脓表现,饮食、大小便无异常,近期体重无明显减轻。
既往史:平素健康状况良好,否认先天性疾病病史,无肝炎,无结核,无伤寒等传染病史,无药物、食物过敏史。
无输血史、无外伤、无中毒及无手术史。
个人史:于原籍,预防接种按时,无放射性工作环境接触史。
家族史:否认有明确家族性传染病及遗传病史.神经系统:脊柱、四肢及神经系统未发现阳性体征。
专科检查:耳部检查:双耳对称,右侧耳轮角处可见直径2mm大小瘘口,周围轻度红肿,挤压可见少量豆渣样物。
乳突部无红肿、压痛、瘘管及疤痕。
粗听力正常。
鼻部检查:外鼻无畸形,皮肤无红肿,双侧上颌窦、筛窦区、额窦底壁无红肿及压痛。
鼻前庭无红肿,鼻毛无脱落。
鼻腔未见新生物及粘脓性分泌物,下鼻甲稍肥大,鼻中隔轻度不规则偏曲。
咽喉部检查:咽部粘膜稍红;扁桃体无红肿,表面无分泌物。
咽后壁粘膜稍充血,有少许淋巴滤泡增生。
间接喉镜检查:见舌根淋巴组织增生,会厌、杓状隆突及杓间区无红肿,梨状窝无积液,两室带无肥厚,两声带黏膜光滑,声带运动好。
颈部检查:颈软无压痛,气管居中,甲状腺无肿大,未触及肿大淋巴结。
辅助检查:本院彩超示:耳前瘘管。
诊断依据:1.幼儿患者,慢性病程,“右耳前反复肿痛2年,流液2月”主诉入院。
2.专科查体:耳部检查:双耳对称,右侧耳轮角处可见直径2mm大小瘘口,周围轻度红肿,挤压可见少量豆渣样物。
乳突部无红肿、压痛、瘘管及疤痕。
粗听力正常。
3.辅助检查:本院彩超示:耳前瘘管。
鉴别诊断:1.耳廓假性囊肿:病人常偶然发现耳廓前面上方局限性隆起,渐增大。
大者可有胀感、波动感、灼热感或痒感,常无痛感。
鼻骨整复术1%丁卡因及1%麻黄碱棉片局部麻醉患侧鼻腔后,右手将鼻骨整复器伸入患侧鼻腔至骨折部位的后下方,向前上用力抬起鼻骨,左手鼻外协助复位,向两侧鼻腔中部推压鼻中隔,复位后,鼻腔填塞油纱条固定。
隔日撤除鼻腔填充物。
上颌窦穿刺术在局麻下行右侧上颌窦穿刺冲洗术,穿刺过程如下:麻醉右侧鼻腔下鼻道前端粘膜,左手固定患者枕部,右手持穿刺针,针尖斜面朝向鼻中隔,于下鼻甲附着处距下鼻道前端约1.5cm处,指向上、外,并稍向后,斜对右眼外眦方向穿刺,落空感后即停止前进,20ml注射器回抽,观察有无液体抽出,氯化钠注射液冲洗窦腔,至冲洗液清澈,冲洗完毕后,注射液庆大霉素注射液8wu注入上颌窦窦腔。
扁桃体切除术患者取坐位,面部常规消毒,铺无菌单,于双侧舌腭弓上、中部及舌根部各注射麻药3-5ml,再于咽鄂弓的中部注射麻药2.0ml后,用扁桃体钳挟持扁桃体牵向内侧,将扁桃体注射直针头于下第三臼齿处,经舌腭弓平行刺入月10mm,回抽无回血后注射麻药3ml,麻醉注射完毕后,用扁桃体钳挟持右侧扁桃体牵向内侧,则舌腭弓的边缘与扁桃体的界限清晰可见。
右手持扁桃体刀,沿舌腭弓外侧1.5mm,自扁桃体上极向下至上角皱襞作弧形切口,用分离器将舌腭弓与咽鄂弓自扁桃体分开,将扁桃体上极分离,并用扁桃体钳挟持扁桃体上极向内下,用分离器沿扁桃体被膜向后分离达咽鄂弓的下部,向前分离达舌腭弓下部的纤维组织韧带处,将扁桃体圈套器套入,达扁桃体下部的小根蒂处,紧缩圈套器,将扁桃体完全切除。
然后用扁桃体钳夹一大棉球塞入扁桃体窝内,压迫止血。
取出棉球后查扁桃体窝内无出血,无遗留的扁桃体组织后,用同样方法切除左侧扁桃体,再次检查两侧扁桃体窝内无出血及残留组织,手术结束,切除物送病理。
上颌窦根治术患者取仰卧位,面部常规消毒,铺无菌单,麻醉眶下神经,1%盐酸利多卡因于眶下孔附近刺入,抽吸注射器无回血,即注射麻醉剂3-5ml;麻醉后上齿槽神经:于手术侧上第二臼齿处,将针向后、向内的方向刺入约2cm,抽吸无回血,即注射麻醉剂3-5ml;麻醉腭大神经:于手术侧第三臼齿的内侧,将针刺入腭大孔,抽吸无回血,即注射麻醉剂3-5ml;从口腔前庭向尖牙窝骨膜下及唇龈沟黏膜切口处作浸润麻醉。
耳前瘘管手术健康教育处方
【手术前健康教育】
1、术前皮肤准备——剔除患侧耳周围头发(距发际5厘米),清洁耳廓及该周围皮肤,如女患者应将头发梳理整齐,结成三股辫,以免引起感染;做好个人卫生:理发、剃须、沐浴、剪指(趾)甲。
2、全麻者手术前禁食禁水6小时,局麻者当天早晨可进少量干食,以防术中呕吐。
3、术晨患者应换上干净的病服(全麻者贴身穿),取下贵重物品、假牙、发夹、手表、隐形眼镜等交于家属保管。
【手术后健康教育】
1、术后当日宜平卧或向健侧侧卧位,也可采取半卧位,避免大幅度活动。
2、表麻者2小时进温凉软食,全麻者6小时后给予半流质饮食1--2天(如:牛奶、稀饭、面条、蛋糕、粥、麦片等),忌辛辣的刺激性食物,禁烟酒。
3、一周后拆线,拆线后3天方可洗头,如有伤口感染者则继续换药。
禁洗头以防伤口感染。
【出院健康指导】
1、注意保暖,预防感冒咳嗽。
2、保持局部清洁,干燥。
如有异常红、肿、痛等应及时就诊。
希望通过以上介绍,大家能对耳前瘘管手术的防与治有一初步的了解,增强您对该手
术的认识,以配合治疗和自我保健,早日达到预期的效果。
2020年眼耳鼻喉专科护士考试试卷B卷(手麻科)一、选择题:(每空1分,共50分)1.手术间内适宜温度为()。
[单选题] *A 18-20°B 20-24°(正确答案)C 20-22°D 20-26°2.下列哪项洗手步骤正确?() [单选题] *A、范围应从手指尖到肘上5cmB、冲水时应将手指及肘均朝下C、浸泡酒精范围应到肘上3 cmD、浸泡苯扎溴胺后应擦干手臂E、范围应从手指尖到肘上10 cm(正确答案)3.“T”形管引流病人,护理措施不妥是() [单选题] *A、选择22#T形管(正确答案)B、根据胆总管的管径选择T形管的型号C、连接引流袋必须打开袋口盖子D、T形管固定后加压冲洗,观察是否渗漏E、观察T形管引流是否通畅4.喉部常见手术是() [单选题] *A声带息肉切除术(正确答案)B腭咽成形术C咽部良性肿瘤切除术D扁桃体切除术5.洁净手术室分为几级?() [单选题] *A、Ⅱ级(正确答案)B、Ⅲ级C、Ⅳ级D、Ⅴ级E、Ⅵ级6.在手术无菌操作规则中,下列哪些是错误的?() [单选题] *A、皮肤切开或缝合之前,需要75%酒精再涂擦皮肤1次B、切开空腔脏器前,要先用无菌纱布垫保护周围组织C、术中手套破损或接触到有菌部位应更换无菌手套D、手术人员穿手术衣和戴手套后,肩部以上及前胸可认为是无菌部位(正确答案)E、不可在手术人员背后传递器械及其它物品7.无菌切口的消毒顺序是()。
[单选题] *A、自下而上B、自上而下C、由切口向四周(正确答案)D、由四周向切口E、无一定顺序8.以下哪项属于咽部解剖() [单选题] *A舌(正确答案)B甲状软骨C环状软骨D韧带9.鼻中隔偏曲矫正术麻醉方式是:() [单选题] *A局部浸润麻醉或全麻(常用)(正确答案)B硬膜外麻醉C腰麻D椎管内麻醉10.鼻中隔偏曲矫正术适应症不包括哪一项?() [单选题] * A鼻中隔偏曲显著者B影响鼻腔通气者C鼻窦引流者D鼻中隔嵴突致经常鼻出血者E头晕者(正确答案)11.外耳常见手术是() [单选题] *A鼓室成型术B耳前瘘管切除术(正确答案)C鼓膜修补术D电子耳蜗植入术12.内耳常见手术是() [单选题] *A鼓膜切开置管术B乳突根治术(正确答案)C鼓室成型术D外耳道成型术13.乳突根治术是在清除鼓室、鼓窦入口和乳突腔病变的前提下,凿除外耳道后及上骨壁,将乳突腔、()、鼓室与外耳道形成共同空腔,不损伤或少损伤鼓室,从而保持或增进病人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