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常见的淡水鱼__图集
- 格式:ppt
- 大小:5.87 MB
- 文档页数:26
淡⽔鱼图谱1 短颌鲚2 池沼公鱼3 ⼤⿇哈鱼4 乌苏⾥⽩鲑5 鲥鱼6 ⼤银鱼7 太湖新银鱼8 七丝鲚9 ⿊斑狗鱼10 鳗鲡11 鲖鱼12 鳡鱼13 青鱼14 圆⼝铜鱼15 草鱼16 团头鲂17 三⾓鲂18 ⾚眼鳟19 翘嘴红鮊20 蒙古红鮊21 青鳞⼦22 红鳍鮊23 青梢红鮊24 长春鳊25 黄尾鲴26 银鲴27 细鳞斜颌鲴28 鳙29 鲢30 圆吻鲴31 中华倒刺鲃32⽩甲鱼33 ⼩⼝⽩甲鱼34 齐⼝裂腹鱼35 唇鱼36鲮鱼37 重⼝裂腹鱼38青海湖裸鲤39岩原鲤40 南⽅⽩甲鱼41 鲫鱼42建鲤43 泥鳅44 黄颡鱼45 斑鳢46 鲶47 长吻鮠48 斑点叉尾鮰49 鳜50尼罗罗⾮鱼51 ⼤⼝⿊鲈52 黄鳍鲷53 松江鲈54 短盖巨脂鲤(仓鱼)55 裸腹重唇鱼56 乌原鲤57 海南红鲌58 ⼤眼红鲌59 尖鳍鲤60 ⼴东鲂61 长鳍光唇鱼62 四川⽩甲鱼63 桂华鲮64 中国结鱼65 稀有⽩甲鱼66 ⼤鳞副泥鳅67 ⿊龙江泥鳅68 北⽅泥鳅69 银鲫70 加州鱸71 ⾦⼭則72 鯉⿂73 鯇⿂74 桂花⿂75 ⽣⿂76 ⼤头鱼77 台湾铲颌鱼78 狗鱼达州叫⽔疯⼉,学名叫????中⽂名:胡鲶地⽅名:胡⼦鲶、塘⾓⾥、塘虱主要产地:分布于长江及以南的各⽔体。
经济价值:为热带、亚热带鱼类,耐寒⼒差。
喜群居,常栖息于江河、池塘、沟渠的阴暗处和洞⽳中。
为南⽅的养殖鱼类。
⾁细嫩,味佳,营养价值⾼,被视为滋补⾷品,有药⽤功效。
中⽂名:西江鲶地⽅名:六须鲶、⼭鲶拐主要产地:分布于西江⽔系、海南岛及湘江上游。
经济价值:⽣活在⼭溪多砾⽯处。
个体不⼤,常见体长80-180mm,数量较少。
中⽂名:越鲶地⽅名:⼭鲶主要产地:分布于⼴西、⼴东、福建等地的⼭溪中。
经济价值:⽣活在⼭涧溪流中,多在砾⽯缝隙中活动。
以⽔⽣昆⾍、⼩虾、鱼为⾷。
个体较⼩,数量少。
DSC06399.JPG(139.59 KB, 下载次数: 1)下载附件保存到相册2011-5-28 22:54 上传20063211051.jpg(40.27 KB, 下载次数: 1)下载附件保存到相册2011-5-29 01:16 上传。
全国五十种淡水鱼类图文介绍全国五十种淡水鱼类图文介绍~ZT< 一 > 大眼红鲌鲤科 Erythroculter hypselonotus (Lin) (大眼、凹颈、翘鼻)体侧扁,头背面平,头后背部显著隆起。
腹棱自腹鳍基至肛门。
口上位,下颚突出并上翘,口裂与体纵轴近垂直。
眼大,头长约位眼径的3倍。
无须。
侧线微下弯,侧线鳞60-66。
背鳍硬刺光滑、粗壮;臀鳍基部甚长。
栖息在江河缓流的中上层。
性凶猛,以小鱼为食。
分布于珠江水系。
<二>尖鳍鲤鲤科 Cyprinus acutidorsalis Wang (海鲤)1体极高,背部显著隆起,而后急剧下斜。
头短。
口端位。
须两对,吻须甚短。
必、臀鳍具带锯齿的强刺。
背鳍外缘明显内凹,起点位置后于腹鳍基部;胸鳍末端不达腹鳍。
尾柄长高相等。
中下层鱼类。
栖息于江河口。
主食底栖生物。
2-3月产卵,粘附于水草上孵化。
常见体重0.5Kg。
肉肥嫩,味佳,为群众喜爱的上等鱼。
分布于海南岛各水系及广西钦江的下游。
<三>乌原鲤鲤科 Procypris merus Lin (乌鲤、乌钩、墨鲤、黑鲤)体侧扁,成长菱形,背部隆起身高。
头较小。
口端位。
唇很厚,具明显小乳突。
须两对,较长。
背、臀鳍硬刺强壮,后缘带锯齿。
背鳍外缘明显内凹;胸鳍末端超过腹鳍起点。
中下层鱼类。
栖息于江河深潭。
杂食,以底栖生物为主。
生殖期11月至年1月,分批产卵。
常见体重0.5-1Kg,最大7Kg.肉鲜美可口,为上等食用鱼类。
分布于西江水系。
<三>2裸腹重唇鱼鲤科Diptychus Kaznakovi (Nikolsky)(花鱼)体长,近圆筒形。
头锥形,吻突出。
口下位,马蹄形。
下颌无锐利角质。
唇极发达,下唇侧叶极宽厚,前部相连,唇后沟连续。
须一对,位于口角,末端达前鳃盖骨。
体被细鳞,胸腹部裸露,侧线上鳞30枚左右。
具臀鳞。
被鳍不分枝鳍条为光滑软刺;腹鳍起点在背鳍基部中央的下方。
我国淡水鱼图片大全数百种鳡鱼俗名: 竿鱼、大口鳡、介鱼、黄钻、虎鱼、横杆子、黄尖、横色、鳡条。
产地及产期: 分布很广,全国各大江河、湖泊、大型水库等大水面均产,北方已不多见。
青鱼-图片说明:俗名: 青鲩、螺蛳青、黑鲩、青根鱼、乌青鱼、黑鲲、青棒、钢青。
产地及产期: 原产于长江、珠江水系,现在全国各地均有养殖,但南方养殖较多,北方养殖很少,故北方市场亦很少见。
黑斑狗鱼-图片说明:俗名: 黑龙江狗鱼、河狗、鸭鱼。
产地及产期: 黑龙江及其附属湖泊。
太湖新银鱼-图片说明:俗名: 小银鱼、面丈鱼、面条鱼。
产地及产期: 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附属湖泊,如太湖、洪泽湖、邵阳湖、巢湖、洞庭湖,以及云南滇池。
香鱼-图片说明:俗名: 海胎鱼、油香鱼、秋生子、留香鱼。
产地及产期: 分布于图门江、鸭绿江至福建沿海河流。
七丝鲚-图片说明:俗名: 马刀、刀鲚、青鲚、凤尾鱼产地及产期: 分布于东海南部(福建)和南海沿海。
虹鳟-图片说明:俗名: 虹鳟产地及产期: 虹鳟为引进品种。
目前全国有50多个虹鳟专业养殖场,分布在北京、黑龙江、山东、山西、辽宁、吉林、陕西.白甲鱼-图片说明:俗名: 瓜溜、圆头鱼、腊棕。
产地及产期: 分布于长江中上游和长江以南各水系。
中华倒刺鲃-图片说明:俗名: 青波、乌鳞、青板。
产地及产期: 主要分布于长江及其附属水体,尤以上游分布较广,产量较多。
鳙-图片说明:俗名: 花鲢、胖头鱼、大头鱼、包公鱼、黑胖头、黄鲢、黑鲢、红鲢、麻鲢。
产地及产期: 鳙鱼是优良的淡水养殖品种,各地都有生产。
鲢-图片说明:俗名: 白鲢、田子、扁鱼、白胖头、竹叶鲢、连条子、地瓜鱼、跳鲢、家鱼。
产地及产期: 全国各地都养殖,是淡水养殖的优良品种,有的地区还实行轮捕轮放。
齐口裂腹鱼-图片说明:俗名: 齐口、细甲鱼。
产地及产期: 分布于长江上游干流、岷江及大渡河水系。
唇鱼-图片说明:俗名: 没六鱼、木头鱼、岩鲮、圆鲥、异鱼、峨里鱼。
产地及产期: 为广东、广西的重要养殖对象,福建也有养殖。
40种鱼类名字及图片一、鲫鱼(鲫壳、刀子鱼)鲫鱼是我国最常见的淡水鱼类之一,为鲤科鲫属淡水鱼类的统称,俗称鲫瓜子、土鲫、鲫壳等,全国各地的池塘、溪流、江河、湖库、沼泽等水体中均有分布,杂食性,喜群集而行、择食而居,主要以水生植物、藻类、水生昆虫及幼虫等为食。
二、鲤鱼(鲤拐子、鲤子)鲤鱼是我国最常见的淡水鱼类之一,为鲤科鲤属淡水鱼类的统称,俗称鲤拐子、鲤子、红尾子等,因鳞有十字纹理而得名,全国各地普遍都有分布,杂食性,荤素兼食,饵谱广泛,觅食时常像猪一样拱食泥土中的种子、虫卵等。
三、草鱼(草鲩、白鲩)草鱼是我国“四大家鱼”之一,为鲤科草鱼属淡水鱼类,俗称油鲩、草鲩、白鲩等,因主要以水草为食而得名,全国各地普遍都有分布或养殖,草食性,常栖息于平原地区的江河、湖泊等水体中,喜居于水体中下层和近岸多水草区域。
四、青鱼(乌混、螺蛳青)青鱼是我国“四大家鱼”之一,为鲤科青鱼属淡水鱼类,俗称乌混、黑混、乌青等,因喜食螺蛳亦称螺蛳青、螺蛳混,全国各地普遍都有分布,尤以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最常见,肉食性,常栖息在水的中下层,主要以螺蛳、蚌、蚬、蛤等软体动物为食。
五、鳊鱼(长身鳊、长春鳊)鳊鱼是我国特有的鱼类,俗称长身鳊、油鳊、长春鳊等,狭义上的鳊鱼主要指鲤科鳊属鱼类,而广义上的鳊鱼则还包括三角鲂、团头鲂等鲤科鲂属鱼类,全国各地普遍都有分布,尤以长江中下游及附属湖泊最常见,草食性,主要以藻类及水生植物为食。
六、鲢鱼(白鲢、水鲢)鲢鱼是我国“四大家鱼”之一,为鲤科鲢属淡水鱼类,俗称白鲢、跳鲢、水鲢等,全国各地普遍都有分布,尤以长江中下游和珠江的西江河段最常见,滤食性,常栖息在水体中上层,靠鳃的特殊结构滤食水中的浮游生物。
七、鳙鱼(花鲢、胖头鱼)鲢鱼是我国“四大家鱼”之一,为鲤科鳙属淡水鱼类,俗称花鲢、胖头鱼、黑鲢等,全国各地普遍都有分布,尤以长江中下游和珠江的西江河段最常见,滤食性,常栖息在水体中上层,靠鳃的特殊结构滤食水中的浮游生物。
1日本七鳃鳗七鳃鳗科Lampetra japonica (Martens)(七星子)无上下颌,成体口吸盘呈漏斗状。
鼻孔单个,位于两眼中间。
无偶鳍,两背鳍分离,后背鳍与尾鳍相连。
雄性个体较小,头略大,两背鳍间距较小,前背鳍较短,后背鳍较长。
幼鱼(体长200毫米以下)口吸盘不发达,呈三角形。
典型的洄游性种类,成体在海中生活,秋冬季大量集聚溯河而上,每年4月下旬至6月初水温约达15C时开始产卵,亲鳗产卵后全部死亡。
幼鳗在江河中停留3~4年,称“沙栖鳗”或“沙隐虫”,在泥沙中生活。
幼体以藻类等为食,成鳗在海中营寄生生活,溯河洄游期几乎不摄食。
数量较多,产地居民大量捕获后一般晒干食用,有较大经济价值。
分布于太平洋北部,南至日本、朝鲜沿岸,北至阿纳德尔和阿拉斯加,国内见于黑龙江和图们江水系。
(摄于吉林)2施氏鲟鲟科Acipenser schrenckii (Brandt)(七粒浮子)软骨硬鳞鱼类。
吻端至口部中线上约有7个瓣状突起。
口下位,口前具圆柱形吻须2对。
下唇完整,不中断。
鳃膜与峡部相连。
体具5列骨板,背鳍条少于40,尾歪形。
肠管具螺旋瓣。
珍贵经济鱼类之一,终身生活在淡水水域,栖息于砂砾底质河道宽阔的河段。
每年5月末至9月初为产卵期;产卵场在水流较急、水深2~3米的砾石底区域。
幼小个体主要以底栖动物为食,成鱼还捕食小型鱼类。
鲟鱼卵可加工成鲜美的鱼子酱;鳔和脊索可制作鱼胶。
近年来由于人为的影响使其资源锐减,现已进行人工繁殖并实施放流。
分布于黑龙江水系。
(摄于黑龙江)3库页岛鲟鲟科Acipenser medirostris Avres(鲟鱼、鲟鳇鱼)主要特征是吻须较长,后伸接近上颌。
第1鳃弓鳃耙少于30枚。
体侧骨板22~36枚。
大型肉食性鱼类,主要在海中生活,每年秋季溯河产卵,产卵场选择砾砂底质河段,怀卵量80~240万粒,卵径约3毫米。
幼鱼以底栖昆虫及小型鱼类为食。
经济意义和施氏鲟相近,但在我国仅属偶见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