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和天气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11.79 KB
- 文档页数:5
2.3.2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1.理解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高压脊、低压槽的概念2. 通过学习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过程,理解并掌握其控制下的天气状况1.阅读图2.23,理解低压、高压、高压脊、低压槽的概念。
2.通过绘制低气压和高气压在近地面的气流运动状况,进而分析其在垂直方向上的气流运动方向,从而掌握气旋和反气旋控制下的天气状况。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激发学生探究天气的形成和变化的兴趣,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强化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过程及气流运动特征2.气旋和反气旋影响下的天气(2)教学难点南北半球的气旋与反气旋的气流状况与差异三、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对比法、探究式学习、多媒体动画辅助教学法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复习导入】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常见的天气系统中的其中一种——锋面系统。
知道锋分为3种类型——冷锋、暖锋和准静止锋。
冷锋是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冷锋降水主要集中在锋后;暖锋是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的锋,降水在锋前。
冷锋过境时常出现阴雨、大风、降温等天气;暖锋过境时,多为连续性降水或雾。
承接:好!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另外一种天气系统——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新课教学】一、基本概念的理解【读图指导】1、指导学生读图2.21,结合教材找出并理解以下几个基本概念:低气压、高气压、高压脊、低压槽师:这里有几个基本概念,要求同学们能够理解。
现在请大家读图2.21,结合教材找出这些概念并加以理解。
(2min )【讲解】这是某时世界海平面的气压分布局部图,从图中看出等压线是弯曲的,有些地方等压线是闭合的,我们就把等压线闭合起来的地方,中心气压低于四周气压叫做低气压;而中心气压高于四周气压的闭合地方叫做高气压;高压脊是从高气压延伸出来的下场区域,低压槽是从低压槽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
气旋反气旋与天气教案《气旋、反气旋与天气》教案一、【教学内容分析】气旋与反气旋是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中常见的气流运动形式,也是影响天气变化的重要天气系统,这部分内容是本节以至全单元的重点和难点,学生难以理解。
本课主要是给学生讲解气旋与反气旋的知识,高压脊、低压槽及锋面气旋在本课暂不作补充。
二、【学习目标】1.使学生理解大气运动主要形式??气旋反气旋的基本概念————初建轮廓。
2.使学生掌握气旋与反气旋的形式、特点以及天气状况————基本探究。
3.使学生学会判断气旋与反气旋在不同部位的风向————学以致用。
三、【教学重点】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天气特点。
四、【教学难点】1.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
2.天气图的判读与绘制。
五、【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作图探究、案例探究六、【教学过程】(导入)复习旧课(1)、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地表水平运动着的物体发生偏转的规律是: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无偏转。
(2)、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对风的影响:气压梯度力是垂直于等压线并指向低压的;若三个力(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都考虑,风向斜穿等压线。
(3)【活动】让学生阅读课本43页第三段,思考:1.什么是气旋,2.气旋的气流流动状况如何,(2分钟时间)并在黑板上给出气压分布图。
让学生动手绘制出各点的水平气压梯度力与风向。
3、画出以下各点的风向:(板书)第 1 页(共3 页)逆时针(辐合)北半球得出水平气压梯度力后,按照北半球向右偏转的原则,再进一步引导学生绘制出北半球气旋的风向。
【思考】对于北半球的气旋而言,四周气流流向中心,那么中心气流又如何变化呢, (多媒体动画演示)【板书】北半球气旋呈逆时针辐合上升(4)【活动】让学生阅读课本43页第四段,思考:1.什么是反气旋,2.反气旋的气流流动状况如何,(2分钟时间)顺时针(辐散)北半球得出水平气压梯度力后,按照北半球向右偏转的原则,再进一步引导学生绘制出北半球反气旋的风向。
常见天气系统——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学习目标】 1.以北半球为例,能够绘制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示意图。
2.能够列表比较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天气系统在气压、气流、天气等方面的特点。
活动1:一、低压、高压、高压脊、低压槽。
(在右图标记出来)1.低压:中心气压 四周气压的区域。
2.高压:中心气压 四周气压的区域。
3.高压脊:从 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
4.低压槽:从 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
二、低压(气旋)与天气活动2: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以及气流状况北半球 南半球1.水平方向气流: 北半球 时针辐合 南半球 。
2.垂直方向气流:3.过境时天气 : 。
三、高压(反气旋) 活动3:1.水平方向气流: 北半球 时针辐散 南半球 。
2.垂直方向气流:3.过境时天气 : 。
活动4: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对比类型 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中心气压分布 水平气流运动北半球 南半球垂直气流●● ● ●99610001004●●●●99610001004南半球●●●●10361032 1028 北半球●●●●10361032 1028过境时常出现的天气 典型举例学以致用:人人争做天气预报员习题案1.夏季,长江中下游地区会出现“伏旱”天气。
造成这种现象的天气系统是( )2.读下面的北半球某天气系统形成示意图,回答:(1)图中虚线箭头表示 ,实线箭头表示 (2)从气压状况分析, A 表示 , B 表示 。
(3)从气流状况分析,A 表示 ,B 表示 。
(4)一般情况下,受A 控制的地区,为 天气 ;当B 过境时,常出现 天气。
预报一: 气压中心位于蒙古西部,以及我国 西部,我国大部分地区受其控制,以 天气为主。
预报二:来自西伯利亚的 空气前锋已经移到蒙古国中部以及我国的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和青海省西北部一带。
未来两天内,冷空气将继续向 方向移动。
受其影响,我国东部地区将出现 天气,气温将明显 。
《气旋、反气旋和天气》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课标要求本节课标的要求是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2、教材内容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中的第二部分内容,主要内容是气旋、反气旋和天气,主要分析了气旋和反气旋这一天气系统的示意图和特点,并且结合实例,以台风和寒潮为例,说明了气旋和反气旋所造成的天气,以及其对我们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造成的影响和危害。
在实际生活中,天气系统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本课所讲的内容对于学生了解天气变化的最基本因素,普及天气预报知识具有积极的意义。
3、课时安排本节课是一个课时,主要解释了气旋和反气旋以及其作用下形成的天气,并以台风和寒潮为例讲解了其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和危害。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说出低压、高压和气旋、反气旋的概念,指出他们描述天气系统的角度;2、能够在图中找出高压和低压,并能画出高压脊和低压槽;3、掌握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过程,并能够画出示意图,判断出气旋和反气旋;4、明确气旋和反气旋控制下的天气状况和原因;5、描述台风和寒潮对我国天气和生产生活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能够画出气旋和反气旋的示意图,并能够运用左右手法则判断气旋和反气旋;2、从运动的角度出发,根据气流的运动状况,分析气旋和反气旋控制条件下的天气状况;3、通过案例分析,自主探究,了解台风和寒潮对我国的影响和危害;4、通过表格,对比分析气旋和反气旋之间的差异。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正确理解天气现象的发生、变化,树立物质世界是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的,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观点,明确科学监测预报的重要性。
.三、重点、难点重点1、区分低压高压和气旋反气旋的概念,确定其描述天气系统的角度;2、绘制简易的气旋和反气旋示意图难点1、理解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天气特点的关键是气流的垂直运动与气温的关系;2、探究台风和寒潮对我国的影响和危害。
《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教案一、课标要求: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气旋与反气旋的形成及其影响下的天气及形成过程。
难点:等压线图中风向的标法,南北半球气旋、反气旋水平气流运动方向的差异。
三、教学方法设计(一)对于本课的基础知识目标:应用实际等压线图(挂图),让学生在读图、分析、对比、总结中了解气压与气流状况的区别,明确等压线图中高气压、低气压、高压脊、低压槽等基本概念。
(二)对于本课重点:气旋与反气旋的形成及其影响下的天气及形成过程,在学习中主要是通过学生画图、版图讲解反气旋形成、发展过程,让学生明确其水平、垂直气流运动方向,状态及产生的相应天气状况,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归纳气旋的形成及其影响下的天气及形成过程。
最后通过对比表(自制挂图)对比总结气旋和反气旋的特点。
(三)能力目标实现:通过读图、观察、总结、讨论、理论联系实际、课堂练习等形式,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运用地理专业术语表达地理现象的能力。
(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培养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2.通过分析气旋、反气旋与天气的关系,使学生懂得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四、探究学习过程(一)创设情景有一年7月我去了南京,傍晚时分下了火车,顿觉像进入火炉一般。
映入眼帘的是街道旁摆了许多竹床,好多市民手摇芭蕉扇睡在外面。
当时我住的旅店,没有空调,电扇开到最大,仍是通宵大汗淋漓,燥热难耐。
第二天更是艳阳高照,气温高达39度。
这种干热的天气现象又是由什么天气系统造成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常见天气系统的第二部分,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
(二)探究主干知识1. 高压(反气旋)与天气通过版图、联系生活实际讲解气旋的形成、发展过程,让学生明白其水平、垂直气流运动方向,状态及产生的相应天气状况。
(1)高压(2)气流特点:水平、垂直(3)风向:东侧、西侧(4)天气状况:晴朗(5)典型天气:伏旱2、低压(气旋)与天气让学生分组讨论归纳气旋的形成及其影响下的天气及形成过程。
课时15气旋、反气旋与天气1.低气压(气旋)(1)概念:在等压线分布图上,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低于四周气压的区域。
(2)在下图中画出水平方向、垂直方向的气流运动。
答案思考低气压带与低气压是一回事吗?答案低气压带与低气压不是一回事。
低气压带是呈带状的气压较低的区域,其影响范围较大;低气压是指中心气压较四周低的块状气压分布,其影响范围较小。
2.高气压(反气旋)(1)概念:在等压线分布图上,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高于四周气压的区域。
(2)在下图中画出水平方向、垂直方向的气流运动。
答案1.气旋、反气旋与天气天气系统低气压(气旋) 高气压(反气旋) 示意图(北半球)水平气流(近地面) 逆时针方向流向中心(北半球);顺时针方向流向中心(南半球)顺时针方向流向四周(北半球);逆时针方向流向四周(南半球)垂直气流辐合上升辐散下沉天气状况多云雨天气多晴朗、干燥天气过境前后气压变化曲线我国天气典型实例夏、秋之交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天气夏季长江流域的伏旱天气;秋季我国北方秋高气爽的天气;冬季我国北方干冷的天气2.气旋、反气旋的判断(1)左右手法则(2)根据风向判断(如下图)第一步:根据风向判断气旋或反气旋——图示风向由中心向外吹→反气旋。
第二步:作水平气压梯度力(虚线箭头)。
风向相对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向左偏转→南半球。
(3)根据天气判断①一般与气旋对应的天气为阴天、降水,所以气旋过境时,云量增多,常出现阴雨天气。
台风、龙卷风等就是气旋强烈发展的结果,气旋过境时气压降低。
②与反气旋对应的天气为晴朗,可能是干热,也有可能是干冷。
(全国文综Ⅲ)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4分)下图为春季T时刻亚洲部分地区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1)指出控制图示区域的两个气压系统及位置关系。
(4分)(2)T时刻该区域的锋面数量发生了变化。
推测T时刻前该区域锋面的数量,并分别说明锋面形成的原因。
(8分)(3)预测P点将要发生的天气变化。
(8分)(4)说明该区域春季天气系统活跃的原因。
课时2低气压(气旋)、高气压(反气旋)与天气目标一低气压(气旋)北半球气旋与天气1 .低气压:在等压线分布图上,凡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低于四周气压的区域,叫作低气压。
2 .水平气流: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低气压的气流由四周向中心流动;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气流按逆时针方向、南半球气流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流入。
3 .中心气流:低压中心的空气被迫上升。
【核心归纳】气旋的特点-*风IUJ-*水平气压梯度力近地面核心探究2023年9月29日下午5时,第13号台风“鲸鱼”(强热带风暴级)的中心位于日本东京偏东方约1440千米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11级(30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980百帕。
1 .[综合思维]台风“鲸鱼”属于哪种天气系统?对天气有何影响?答案台风属于低压(气旋)系统。
常带来狂风、暴雨、风暴潮等天气。
2 .[地理实践力]在下图中分别画出“鲸鱼”所属天气系统气流的水平运动方向和垂直运动方向。
答案对点落实天气是在一定的天气系统影响下形成的,并且是时刻变化的。
读“近地面气流运动图”,完成1~2题。
1 .图中箭头所示为风向。
该天气系统所在半球及名称为()A.南半球,气旋B.南半球,冷锋C.北半球,冷锋D.北半球,气旋2 .如果该天气系统东部影响南京,则南京最可能吹()A.东北风B.西南风C.东南风D.西北风答案1D2.C解析第I题,根据气流向中心辐合可知,这是一个中心气压较低的气旋;再根据气流向右偏转可知,该天气系统受到了向右的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故其位于北半球。
第2题,如果该天气系统东部影响南京,即南京位于该天气系统的东部,南京气压梯度力的方向为自东指向西,在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会偏转成东南风。
下图为“某地气温和气压日变化过程图”。
据此完成3~4题。
气温Zt Z X压ZhPa温J1010∖970\,气压-950O612»1824/时3 .当日经过该地的天气系统为()A.冷锋B.暖锋C.准静止锋D.气旋4 .该天气系统()A.多发于湿热的赤道地区B.会带来严重的洪涝灾害C.形成后向低纬地区移动D.气压最低处风力最大答案3.D4.B解析第3题,该天气系统过境时气压急剧降低,然后迅速回升,是一个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台风)。
《气旋和反气旋》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气旋和反气旋的区别2.让学生理解锋面气旋对天气的影响重点难点锋面气旋对天气的影响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在高考地理试题中,关于锋面气旋的比较多。
今天咱们来详细剖析锋面气旋的判读技巧。
一、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天气系统(北半球)气压中心气压低于四周中心气压高于四周水平气流(低空)由四周流向中心由中心流向四周垂直气流上升下沉天气状况多阴雨天气晴朗天气我国典型的天气夏秋季节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台风长江流域7、8月份的“伏旱”;冬季的寒潮天气;北方秋高气爽的天气规律总结:气流规律记忆方法(左右手定则)由图可以判断出气旋、反气旋的低空水平气流的运动方向。
从高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好比地形上的山脊,叫做高压脊,在此控制之下,多晴朗天气;从低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好比地形上的峡谷,叫做低压槽,在此控制之下,多阴雨天气。
对比记忆——气旋(低压)和反气旋(高压)的特征比较内容 气 旋反气旋气压状况 低气压(中心气压低,四周气压高)高气压(中心气压高,四周气压低)水平气流与 风向平面示意图(北半球)风 向北半球 逆时针向中心辐合顺时针向四周辐散南顺时针向中心辐合逆时针向四周辐散二、锋面气旋与天气(1)概念:锋面与气旋联系在一起,形成锋面气旋系统。
(2)锋面位置:气旋在等压线向外弯曲处形成锋面,其中甲处形成冷锋,乙处形成暖锋。
(3)天气:两个锋面附近气流上升强烈,往往产生云、雨、雪,甚至造成雷雨、暴雨、暴雪、大风降温等天气。
甲锋面附近的降雨主要在A 处,而乙锋面附近的降水主要在D 处。
(4)常见地区:中纬度地区。
半球垂直剖面图过境前后 气压变化 曲线我国典型的天气夏秋季节影响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夏季长江流域的伏旱;我国北方“秋高气爽”的天气难点突破气旋、反气旋中风向的判断气旋、反气旋东、西、南、北四侧的风向判断方法,分析如下: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判断,如右图所示,为北半球一气旋。
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主讲:班级:高一(2)班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利用已有知识,绘制简易的气旋、反气旋示意图。
(2)能依据示意图,归纳气旋和反气旋气流运动特征和天气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绘制气旋、反气旋形成示意图,推断气流水平、垂直运动方向和形成的天气,获取气旋、反气旋的基础知识,巩固热力环流知识,掌握绘图的基本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气旋和反气旋等常见的天气系统的学习,认识各要素的内在联系,学会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问题,注意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过程及及特征的比较。
2.教学难点:应用热力环流知识图示讲解气旋和反气旋形成过程。
教学方法:启发法、探究法教学过程:复习导入:[提问] 常见的天气系统有哪些?点名学生回答:锋、气旋与反气旋[过渡] 低压或气旋,高压或反气旋,分别是对同一个天气系统的不同描述。
低气压和高气压是指同一天气系统气压分布状况而言的。
新课:一.气压分布状况1.探究一:阅读第二段并看图回答:什么是高气压?什么是低气压?图上标了哪些高气压与低气压?[学生] 阅读、看图后举手回答: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高于四周气压是高气压;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低于四周气压是低气压;字母H代表的是高气压,字母L代表的是低气压。
[教师] 评价并进一步提示:图上的几条虚线是什么?[学生] 看图并结合第二段齐声回答:高压脊和低压槽[教师] 由高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相当于地形中的山脊,所以叫“高压脊”;由低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相当于地形中的山谷,所以叫“低压槽”。
[小结] 综上所述,低气压与高气压是对同一天气系统气流水平方向上静态的描述。
[过渡] 气旋和反气旋则是指同一天气系统气流状况而言的。
二.气流状况2.探究二:阅读最后两段话并回答:什么是气旋?什么是反气旋?[学生] 阅读后举手回答:气旋是水平方向上大气中气流呈逆时针旋转形成的涡旋;反气旋是水平方向上大气中气流呈顺时针旋转形成的涡旋。
人教版第二章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课标要求】1、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三种锋面天气系统的特点。
2、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气团(冷气团、暖气团)的概念;理解锋的概念与分类;理解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高压脊、低压槽的概念。
2.从气温、气压、湿度、降水、风等几个方面分析各种天气系统的形成及其气流特点,并综合出各种天气系统控制下的天气状况。
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能阅读和简单分析天气图,解释天气变化现象。
2.用案例说明气象灾害发生的原因和危害。
3.结合我国常见的天气系统说明其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和动机。
2.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冷锋的形成及其天气过程。
2.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气流特征及其天气特点。
【教学难点】1.冷锋与暖锋的判断,理解冷锋天气与暖锋天气。
2.气旋与反气旋在南北半球不同的旋转方向。
3.天气系统图的分析,特别是理解锋面气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锚式问题:播放【诸葛亮火烧上方谷】的视频,提问:“为什么有人说上方谷的这场火引来了这场雨?我们将学习另一种影响天气的重要天气系统: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用这一知识来解决我们这一问题。
二、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链式问题:请大家看教材43页内容和图2.21思考一下问题。
1)什么是低气压、高气压?2)什么是低压槽、高压脊?3)什么是槽线、脊线?4)低压、高压与气旋、反气旋的区别是什么?1.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凡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低于四周气压的区域就是低气压。
凡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高于四周气压的区域就是高气压。
从高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叫高压脊,等压线上弯曲最大的各点连线叫脊线;从低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叫低压槽,等压线上弯曲最大的各点连线叫槽线。
教师展示幻灯片,结合幻灯片讲解知识。
【教师讲解】板书:2. 低气压(气旋)【问题】⏹什么是低气压?⏹请描述低气压的形成过程?⏹低气压控制下的天气如何?(请同学预习教材后回答)教师展示幻灯片,结合幻灯片讲解知识。
【教师讲解】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低压的气流由四周向中心流动。
受地转偏向力影响,低压的气流在北半球向右偏转,按逆时针方向流动;在南半球向左偏转,按顺时针方向流动。
大气的这种流动,很像江河中的漩涡,所以低压又叫气旋。
低压中心形成上升气流。
空气在上升过程中,温度降低,其中所含的水汽凝结成云和雨。
因此,一个地方受低压控制时,常出现阴雨天气。
【老师】提问:夏秋季节,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经常出现的台风,就是热带气旋强烈发展的结果。
同学们对台风了解吗?听讲、对重天气实例:台风教师讲解展示,学生思考、回答问题记板书:3. 高气压(反气旋)【问题】⏹什么是高气压?⏹请描述高气压的形成过程?⏹高气压控制下的天气如何?(请同学预习教材后回答)教师展示幻灯片,结合幻灯片讲解知识。
【教师讲解】高压中心形成下沉气流。
空气在下沉过程中,温度升高,水汽不易凝结,天气晴朗。
夏季,高压控制的地区,天气炎热干燥。
我国长江流域的伏旱天气,就是在副热带高压(反气旋)控制下形成的。
冬季,高压控制的地区,天气寒冷干燥。
我国的寒潮天气就是高纬度大陆上的反气旋东移南下形成的。
【老师】提问:除了我国北方秋季出现的秋高气爽天气受反气旋的影响,还有什么天气受反气旋的影响?天气实例:我国长江中下游7、8月份伏旱天气教师讲解展示,学生思考、回答问题【学生】认真听讲、做笔记。
【老师】接下来请同学们分小组合作讨论完成ppt上的活动探究1,然后小组代表举手分享探究成果。
展示探究:【老师】评讲展示:好了,下面我们来总结气旋(低压)和反气旋(高压)的特征比较。
加强对知识的巩固。
请同学们把自己不懂的地方做好笔记!思考、讨论、回答并做笔记板书:二、低气压(气旋)和高气压(反气旋)1. 基本气压场及相关概念【问题】⏹什么是高压中心、低压中心?(请同学预习教材后回答)教师展示幻灯片,结合幻灯片讲解知识。
常见天气系统——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内坑中学曾清清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大气运动的基本表现形式--气旋与反气旋。
2、掌握气旋与反气旋的形成、特点和天气状况。
过程与方法本节课教学以识图、辨图、启发诱导、精讲多练为主, 学会阅读和绘制气旋和反气旋示意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使学生懂得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重要性、用科学的知识与方法解释自然天气现象, 树立献身科学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气旋与反气旋的特点, 天气状况。
三、教学方法图示法、对比法(课内探究式整合法、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四、教学用具多媒体辅助教学五、教学过程[导入课题]观看天气预报, 从生活中的地理理解其中所说的天气现象, 联系所学的知识。
过渡:(天气预报中提到的降温、下雪、阴雨、雾主要是由冷锋造成的)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冷锋和暖锋, 除了这两种天气系统还有哪些天气系统会造成天气变化的呢?气旋与反气旋,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
[讲述新课](阅读并思考)什么是低压(气旋)与高压(反气旋)系统?低压或气旋, 高压或反气旋, 都是对同一个天气系统的不同描述。
A低压、高压指气压分布状况低压气压值由中心向四周增加高压气压值由中心向四周减少B.气旋、反气旋指气流状况气旋总是伴随低压出现, 形成低压(气旋)系统反气旋总是伴随高压出现, 形成高压(反气旋)系统因为他们指的是同一个天气系统, 所以气旋就是指低压系统, 反气旋就是高压系统。
过渡:由于气旋与反气旋的气压和气流状况的不相同, 其天气状况也不相同, 现在我们先来学习气旋。
一、气旋(低气压)与天气【学生活动】: 用图示回答以下问题:近地面气旋的气压是如何分布的?水平方向的气流如何运动?垂直方向上呢?【讨论回答】: 引导学生画图的技巧A: 先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 再画出风向(北半球右偏, 南半球左偏)北半球气旋:逆时针方向辐合, 南半球顺时针方向辐合B: 接着再画出垂直方向的气流运动情况。
天气变化教学设计精选6篇《天气变化》教学设计1课标要求:1、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与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2、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教材分析:本节由三部分内容组成:锋与天气,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案例———台风、寒潮及其危害。
锋与天气,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这两部分的内容都是先介绍一些基本概念,如:气团(冷气团、暖气团)、锋(锋面、锋线)、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高压脊、低压槽等等,然后再说明受这些天气系统的影响,会带来怎样的天气或天气会有怎样的变化过程。
最后都安排有一活动,这些活动既可以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又突出了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在学习本节时已是10月中旬,此时本地可能会出现冷锋天气或高压控制下的晴朗天气,学习时可以根据当时的天气状况适当调整学习的顺序。
两个案例——台风、寒潮,是本节所学的天气系统带来的两个天气实例,它们属于自然灾害中的气象灾害,它们的发生机制和规律与本节所学的天气系统息息相关。
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⑴从图片和简易图中,了解气团(冷气团、暖气团)的概念;锋的概念与分类;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高压脊、低压槽的概念。
⑴从气温、气压、湿度、降水、风等几方面分析各种天气系统的形成及其气流特点,并综合出各种天气系统控制下的天气状况。
2、过程与方法:⑴让学生能阅读和简单分析天气图,解释天气变化现象。
⑴用案例说明气象灾害发生的原因和危害。
⑴结合我国常见的天气系统说明其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究天气的形成和变化的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锋面系统。
(锋面系统:一是要区别冷暖锋的成因,二是要掌握锋面两侧的气压、温度、湿度、风和天气差异)2、低压、高压系统。
(要掌握其成因、气压特征、气流特征及其天气特点四个方面。
)教学难点:1、冷、暖锋与天气的关系。
《气旋(低压)与反气旋(高压)》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以运用常见天气系统基本原理解释天气特征形成和天气变化原因为目标,选择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地理现象为素材,通过图文及“ 活动”说明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突出综合思维与人地协调观的培养。
全文穿插两项活动,突出地理实践力的培养。
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为第三单元第一节第二目内容,首先介绍了气旋、反气旋与低压、高压的关系,接着用图文并茂的方式闹释了气旋、反气旋的概念及其气压分布状况、气流运动特点和中心的天气状况、形成的典型天气,突出培养学生空间推理能力。
活动是对常见的天气系统原理的综合运用。
查询中央气象台网站的实时天气图,完成相应的天气变化分析任务,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突出地理实践力的培养课标分析:气旋“(低压)与反气旋“(高压)选自鲁教版选择性必修一第三单元第一节第二课时。
本节课的课标要求为:运用示意图,分析气旋“(低压)和反气旋“(高压)天气系统,并运用简易天气图,解释常见天气现象的成因。
本条要求关注的对象是自然环境的组成要素一一大气,重点是天气系统的形成、结构和运动变化及其影响。
本条要求旨在让学生能够“ 运用示意图”来分析问题。
提倡学生在绘图、读图的过程中,将比较抽象的天气系统知识观化,便于理解。
低压、气旋是对一个天系统的不同表述,低压是从气压场来描述,气旋是从流场来描述,高压、反气旋亦同。
各种天气系统的特点以及在它们控制下的天气状况,可从气温、气压、湿度““(包括降水)、风等方面来分析。
在对各天气系统进行静态分析的基础上还要分析天气系统移动前后的天气变化,这是运用天气图分析天气状况,并进行天气预报的关键所在。
学生能够运用简易天气图解释常见天气现象的成因,是一项将理论与实际结合的实践活动。
在教学中,应从学生的日常生活需要出发,对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予以重视,并能联系相关的天气实例进行适当拓展分析。
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
主讲:班级:高一(2)班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利用已有知识,绘制简易的气旋、反气旋示意图。
(2)能依据示意图,归纳气旋和反气旋气流运动特征和天气特征。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绘制气旋、反气旋形成示意图,推断气流水平、垂直运动方向和形成的天气,获取气旋、反气旋的基础知识,巩固热力环流知识,掌握绘图的基本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气旋和反气旋等常见的天气系统的学习,认识各要素的内在联系,学会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问题,注意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过程及及特征的比较。
2.教学难点:应用热力环流知识图示讲解气旋和反气旋形成过程。
教学方法:启发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提问] 常见的天气系统有哪些?
点名学生回答:锋、气旋与反气旋
[过渡] 低压或气旋,高压或反气旋,分别是对同一个天气系统的不同描述。
低气压和高气压是指同一天气系统气压分布状况而言的。
新课:
一.气压分布状况
1.探究一:阅读第二段并看图回答:什么是高气压?什么是低气压?图上标了哪些高气压与低气压?
[学生] 阅读、看图后举手回答: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高于四周气压是高气压;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低于四周气压是低气压;字母H代表的是高气压,字母L代表的是低气压。
[教师] 评价并进一步提示:图上的几条虚线是什么?
[学生] 看图并结合第二段齐声回答:高压脊和低压槽
[教师] 由高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相当于地形中的山脊,所以叫“高压脊”;由低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相当于地形中的山谷,所以叫“低压槽”。
[小结] 综上所述,低气压与高气压是对同一天气系统气流水平方向上静态的描述。
[过渡] 气旋和反气旋则是指同一天气系统气流状况而言的。
二.气流状况
2.探究二:阅读最后两段话并回答:什么是气旋?什么是反气旋?
[学生] 阅读后举手回答:气旋是水平方向上大气中气流呈逆时针旋转形成的涡旋;反气旋是水平方向上大气中气流呈顺时针旋转形成的涡旋。
[教师] 画图并运用热力环流知识讲解气旋形成过程
[小结] 在垂直方向上由上升气流连接的低空辐合高空辐散的环流系统是气旋形成和发展的前提。
[教师] 画图并运用热力环流知识讲解反气旋形成过程
[小结] 在垂直方向上由下降气流连接的低空辐散高空辐合的环流系统是反气旋形成和发展的前提。
[教师] 气旋中心区域为低气压,反气旋中心区域为高气压,则气旋与反气旋区域会形成什么天气?为什么?请根据“热力环流四句话”回答
[学生] 回忆、思考后举手回答:气旋区域易形成阴雨、大风天气;反气旋区域易形成
晴朗天气。
原因:地面气温高则气压低,易成云致雨;地面气温低则气压高,易晴朗干燥。
3.练习:展示小黑板上的气旋与反气旋对比表,学生准备5分钟后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
4.[总结] 气旋与反气旋是对同一天气系统在气流状况上的动态的描述.
三.扩展
思考:低压一定形成气旋吗?高压一定形成反气旋吗?为什么?
四.作业:完成地理《优化探究》对应基础知识预习导引和信息知识解读对应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