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旋、反气旋与天气
- 格式:ppt
- 大小:1.90 MB
- 文档页数:20
学科年级授课时间课型备课者地理高中地理必修1 2013年9月新课型陈丽萍教学内容第二章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从图片和简易图中,了解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高压脊、低压槽的概念。
2. 从气流、气压、降水等几方面分析各种天气系统的形成及其气流特点,并综合出各种天气系统控制下的天气状况。
(二)过程与方法1. 让学生能阅读和简单分析天气图,解释天气变化现象。
2. 用案例说明气象灾害发生的原因和危害。
3. 结合我国常见的天气系统说明其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三)情感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探究天气的形成和变化的兴趣和动机。
2.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重点:低压、高压系统。
(要掌握其成因、气压特征、气流特征及其天气特点四个方面。
)教学难点:低压、高压系统。
(要掌握其成因、气压特征、气流特征及其天气特点四个方面。
)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合作讨论法教学手段:flash(气旋、反气旋、气旋天气系统、反气旋系统)、多媒体课件PPT。
老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一种经常影响我国的天气系统——锋面系统。
那同学们觉得这几天的天气状况怎样呢?学生:有点冷,阴雨天气。
教学过程老师:那同学们知道是受什么影响吗?学生:台风“天兔”。
老师:回答的非常正确,看来同学们还是挺关心天气的。
下面我们来介绍另一类常见的天气系统——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
请同学们翻到课本43页结合图2.21阅读第二自然段内容,并回答以下问题:1、高气压与高压脊概念?2、低气压与低压槽概念?3、图中高压、低压各有多少个?学生A: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高与四周就称为高气压;从高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叫高压脊。
学生B: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低与四周就称为低气压;从低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叫低压槽。
学生:2个高气压,5个低气压。
老师:很好,同学们都阅读的非常仔细,对高气压和低气压都有了深刻的了解,但高压脊和低压槽又是否掌握了呢?下面请一位同学来完成黑板上的图1、图2两幅图:画出高压脊或低压槽并标明。
气旋反气旋与天气教案一、【教学内容分析】“气旋与反气旋”是大气中最常见的运动形式,也是影响天气变化的重要天气系统,这部分内容是本节,以至全单元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只是给学生一些“入门”的基础知识,并应用于实际生活当中。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大气运动的主要形式──气旋与反气旋的形成2.使学生掌握气旋与反气旋的形式、特点以及天气状况3.使学生学会判断气旋与反气旋在不同部位的风向三、【教学重点】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天气特点。
四、【教学难点】1.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
2.天气图的判读。
五、【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作图探究、案例探究六、【教学过程】导入我国是世界上台风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平均每年有7个台风在我国沿海登陆,最多年份可达12个。
沿海近50万平方公里、82个地级以上城市、2.35亿人口直接受台风威胁,台风深入内陆后引发的暴雨洪水可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日益明显,超强台风发生频繁,先后发生了“卡特里娜”飓风、“莫拉克”超强台风等极端天气事件,造成的损失和影响十分严重,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台风是热带气旋强烈发展的一种特殊形式,台风登陆时,多伴有暴雨、狂风、雷电等,所以造成许多危害如破坏农业、交通、通讯、公共设施等。
我们今天来学习气旋与反气旋首先先了解一下气压梯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表受热不均,使同一水平面上产生了气压差异。
这种在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叫做气压梯度。
只要水平面上存在着气压梯度,就产生了促使大气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的力,这个力称为水平气压梯度力。
在这个力的作用下,大气由高气压区向低气压区做水平运动,这就形成了风。
可见,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主要原因。
水平方向上的气压梯度力在水平面上垂直于等压线,且由高气压指向低气压。
在地面天气图上,经常存在一些高、低气压中心。
通常在高气压区内,气块所受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且由高气压中心指向外;而在低气压区内,气块所受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且指向低气压中心。
人教版第二章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课标要求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低压、高压天气系统的特点.为此要首先明确高压和低压、气旋与反气旋是分别从气压和气流状态描述同一个天气系统。
要能在简易图上分析低压、高压天气系统的特点,必须先对这些系统的结构和运动特征以及天气现象作列表分析。
从结构和运动特征分析,要利用影响风向的三个力(主要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绘制高压和低压风向图,说出其聚散和旋转特征;并推导垂直气流的升降情况,并以之进一步推导易雨或少雨情况。
结合发生季节和地域,说出主要天气特点和天气过程,包括对应的气象灾害,结合实例列举其危害。
补充说明寒潮不仅与冷锋相关也与冬季高压有关,锋面与高低压系统是一个联系的整体。
利用上节课下载的简易天气图,找出低压和高压系统,结合发生季节,说出其附近天气特点和天气过程.通过比喻方式梳理大气运动的相关知识:热力环流、大气环流、三圈环流、季风环流、锋面、气旋与反气旋、海陆热力环流、城市热力环流。
2、过程方法:通过示意图绘制和分析对比,结合天气变化现象,归纳低压与高压天气系统的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1)激发学生探究天气形成和变化的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2)通过学习有关天气系统的知识和进行天气预报的预报分析来强化学生正确认识天气的形成和变化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认知水平.教学重点、难点:绘制简易气旋与反气旋,高压与低压天气系统图,并分析其特点。
教学方法:1、观察分析法2、分组讨论作图法3、问题探究法4、多媒体辅助教学学法指导:通过今年第10号台风“莫兰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教材资料和课件的基础上学习气旋、反气旋天气系统的形成和差别,了解天气系统对天气变化的影响,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与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以气象灾害的实际案例的应用让学生体会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使兴趣持久。
《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教案授课人黄艳霞时间****年**月**日教学课题高中地理必修一 2.3.2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学情分析关于低压系统和高压系统控制下的天气特点学生不易理解,通过观看ppt动画并在教师的帮助下完成描述气流的运动状况以及出现的天气状况。
天气预报在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与本节所学知识联系密切,同时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解释实际生活中的天气现象(如:台风、伏旱等)的主要原因,既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实现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根据“海平面气压分布图”,理解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高压脊、低压槽的概念。
2.根据低压系统控制下的天气特点,结合台风实例,说出台风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课件演示、做手势辅助及学生动手绘图等方法,让学生尝试运用空间模式和对比分析法,分析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原理。
2.通过活动探究说出高压、低压系统控制下的天气特点并阐明原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低压、高压与天气的学习,理解常见的自然现象,从而建立科学的自然观。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爱科学的、学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的形成,气流特征及其天气特点教学难点低压、高压天气系统的特点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用具多媒体、板书教学方法对比分析法、板图练习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说明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种天气系统对天气的影响,即锋与天气之间的关系,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
(投影表格)引导学生复习冷锋和暖锋知识——在提问学生之后再投影答案内容。
教学过程冷气团运行暖气团运行甲(锋前天气)乙(过境时天气)丙(锋后天气)冷锋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暖气团被迫抬升暖气团控制,气温高、气压低,天气晴朗阴天、雨雪、刮风、降温天气气温下降,气压上升,天气转晴暖锋冷气团后退暖气团主动沿锋面爬升冷气团控制,气温低,气压高,天气晴朗云层加厚,多形成连续性降水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天气晴朗[提问]我们知道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是江淮准静止锋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