咯血介入治疗术中的护理
- 格式:ppt
- 大小:5.58 MB
- 文档页数:43
咯血护理常规范文咯血(即咳血),是指肺部或呼吸道血管异常引起的咳嗽时咳出血液的症状。
引起咯血的原因有很多,如肺结核、肺炎、支气管扩张、肺癌、肺部感染等。
咯血对患者身体,尤其是呼吸系统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在患者咯血时,必须及时进行护理处理,以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
首先,在护理咯血患者时,护士要首先做好应急处置。
当发生咯血时,患者可能会出现恐慌、呼吸困难等症状,护士要保持冷静,迅速帮助患者安静下来。
然后,将患者的上半身抬高,使头部略向前低,以防止血液再进入呼吸道,同时避免患者窒息。
护士应该及时提供面巾纸或口罩给患者,以便患者咳出时能够方便地接住血液。
如果患者一直在咯血,可适量给予患者吸氧,以提供足够的氧气供应,避免缺氧。
其次,在进行护理时,护士要注意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体温等。
如果患者出现大量咯血,可能会导致失血过多、贫血等情况,会引起患者的血压下降、心率加快等不稳定情况,护士要及时记录患者的相关体征,并及时报告医生。
如果患者出现心慌、头晕等症状,应立即采取措施,如扶持患者平卧,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及时进行输液、输血等处理措施。
此外,在日常护理中,为了减少咯血的发生,护士还需做好相关的预防工作。
首先,要避免患者劳累过度,保持良好的休息和作息习惯。
其次,护士要加强对患者的教育,使其了解相关的疾病知识,学会正确的咳嗽方式,如慢慢深呼吸,不要过于用力咳嗽,以免刺激呼吸道血管。
此外,护士还要帮助患者戒烟和按时服用医生开具的药物,如抗生素、止咳药等,以控制引起咯血的疾病。
最后,护士还需关注患者的营养状况和心理状态。
由于咯血可能会引起患者出血过多导致贫血,护士要关注患者的饮食摄入情况,保证患者有足够的营养供应。
此外,咯血也会对患者的心理状态产生负面影响,护士要关心患者的心理需求,提供情感支持,帮助患者积极面对疾病,增强信心。
综上所述,对于咯血患者的护理,护士要做好应急处置,监测生命体征,预防咯血的发生,关注患者的营养状况和心理状态。
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肺结核大咯血的护理发表时间:2013-02-25T16:02:48.263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35期供稿作者:李洪兰梁静朱光竹[导读] 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肺结核大咯血安全、有效,可以作为临床上保守治疗无效后的首选止血治疗方法。
李洪兰梁静朱光竹(四川省达州市中心医院感染科四川达州 635000)【摘要】总结了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肺结核大咯血患者的护理,主要包括术前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后一般护理、病情观察等。
认为精心、优质的护理,认真、细致的病情观察,有利于提高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的成功率,缩短疗程,减轻患者的痛苦和家庭的经济负担。
【关键词】肺结核大咯血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35-0246-02 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咯血是肺结核常见症状之一,大咯血是肺结核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采取内科保守治疗方法,往往效果不佳,外科治疗又受诸多因素影响而不能及时实施,患者多死于失血性休克或窒息,死亡率可高达50%以上[1]。
随着介入放射学的发展,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术(SBAE)成为临床抢救治疗肺结核大咯血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2]。
本科自2010年1月~2012年5月对35例肺结核内科保守治疗无效的大咯血患者施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经精心护理提高了治愈率,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35例,男28例,女7例,年龄17—63岁,平均40岁。
35例均为一次咯血在300 ml以上或24h内咯血总量在500 ml以上,经积极保守治疗,应用多种止血药物及控制感染治疗仍反复咯血。
1.2手术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局部麻醉下经皮股动脉穿刺插管至气管分叉水平,在先进的X线影像系统监视下行推拉导管技术,经造影明确出血部位后,注入明胶海绵颗粒或栓塞微球,分别逐级栓塞异常血供动脉,栓塞血管后再注人造影剂反复检查血流是否完全阻断,并反复检查是否还有异常血供动脉,无复通和异常血供动脉拔出导管,穿刺点压迫止血15min,加压包扎回病房。
1例大咯血紧急介入治疗急救护理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科锁安云大咯血是常见急重症之一,可由多种原因引起。
严重者可引起窒息或出血性休克而死亡【1】。
大咯血不仅要看量的多少,还要注意出血速度、频繁程度及患者体质情况,患者精神紧张、出血速度过快、频繁出血,体质较弱者,极易发生窒息和出血性休克。
现将我科2006年10月26日收治1例大咯血紧急行介入治疗急救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患者,女,37岁, 患者因“咯血3天余, 咯血待查”于2006年10月26日月23:35急诊入院,患者于10月24日夜间3时许无明显诱因咯鲜红血100ml无痰液及紫黑色血凝块,无咳脓痰、畏寒发热,在当地医院予消炎对症治疗,未再出血。
次日上午8时再次咯鲜红血150ml,紧急到当地县人民医院治疗,当日下午15:00又咯血150ml,为鲜红色,经消炎止血对症治疗,10月25日未咯血。
10月26日晨06:00再次咯血150ml,10:00又咯血200 ml,晚间18:00许开始持续咯血至到我院期间共咯血500 ml,为进一步诊治住院治疗。
入院查体:T37.8。
C P72次/分 R21 BP107/70mmHg神志清,精神萎,面色苍白,正力体型,营养中等,发育正常,平车推入病房,查体合作。
全身皮肤粘膜未见黄染、出血点、蜘蛛痣,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头颅五官无畸形,唇不绀,颈软,气管居中,双侧甲状腺无肿大,两下肺可闻及少许湿罗音,未及哮鸣音,心率72次/分,律齐未闻及杂音,腹部(一)双下肢无肿胀,神经系统(一)。
实验器械检查:胸部CT:右中下肺,左下肺炎症。
入院后予心电监护,氧气吸入,抗炎止血,告病危。
患者于10月27日09:15突然咯鲜红色血100 ml,但出现SaPO268%,心率56次/分,即予翻身拍背,头低脚高位,吸出血块,提高吸氧流量8L/分,垂体后叶素静滴维持,并紧急送介入科行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患者在介入科少量咯血SaPO295%,心率86次/分,律齐,手术顺利。
咯血患者介入治疗与护理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咯血患者介入治疗中的作用。
方法:对12例咯血患者行肺动脉造影加支气管动脉栓塞,给予护理干预,积极做好术前准备,术中严密观察病情,术后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结果:立刻止血8例,术后咳少量暗红色血痰3例,继续治疗后一周内均无再次咯血。
1例较前无明显改善。
出现轻度的发热、胸闷、胸骨后烧灼7例。
结论: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大咯血止血效果好,护理干预尤为重要。
标签:大咯血管动脉栓塞护理干预大咯血是呼吸系统疾病常见的急重症,多见于肺结核,支气管扩张和肺癌肺炎肺脓肿。
对于急性大咯血或反复较大量咯血,一次咯血大于200ml的,内科保守治疗效果较差,且又不易行外科手术的可行介入治疗安全,见效快,并发症少。
我科自2013年2月~至2014年3月对12例大咯血患者收住进行介入治疗,给予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止血效果好。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治12例咯血患者,男9 例,女3 例,年龄39 ~67 岁。
其中支气管扩张6例,肺癌5 例,肺脓肿1例。
大咯血急诊入院3例,反复多次咯血,经内科保守治疗效果不明显9例转入我科。
1.2 治疗方法: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穿刺行肺动脉造影选择性插管至支气管动脉,明确出血部位后,将明胶海绵颗粒栓塞出血血管,达到止血的目的。
2 结果12例病例经过栓塞治疗,8例即刻止血,3例术后咳少量暗红色血痰,咯血总量<100ml,一周内停止咯血。
1例较前无明显改善。
7例发热,胸闷,胸骨后烧灼感,肋间痛,经一周治疗均缓解,无脊髓损伤等严重并发症。
3 护理3.1术前护理:1绝对卧床休息,持续低流量吸氧,注意保暖,尽量避免搬动病人,取患侧卧位,利于通气。
2心理护理:咯血患者病情反复,保守治疗无效易产生恐惧心理,部分患者有濒死感。
向患者及家属讲解介入手术的方法及优点,消除恐惧心理,以良好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
3术前准备术前积极完善血、尿常规,凝血四项,肝肾功和心电图检查,备血样,胸片,CT,间减少转运,搬动。
介入治疗大咯血32例的观察和护理【关键词】大咯血支气管动脉栓塞介入治疗护理咯血是喉及喉以下的呼吸道任何部位的出血,经口腔咯出的症状。
是呼吸科常见的急症之一,一次咯血量在300~500 ml,或24 h 咯血总量>600 ml称为大咯血[1]。
大咯血可导致窒息、休克、感染和病灶播散,甚至危及生命。
导致大咯血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包括肺结核、支气管扩张、肺癌、肺炎等[2]。
大咯血在内科保守治疗无效时,需行支气管动脉局部栓塞治疗[3]。
本文回顾分析32例采用介入治疗大咯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中的护理体会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自2003年3月12日至2006年12月10日,我科对32例内科治疗无效的大咯血患者采用支气管动脉局部栓塞止血。
其中男性18例,女性14例。
年龄25~69岁,平均42.2岁。
大咯血前出现胸闷、血痰22例,剧烈咳嗽15例,胸痛、发热8例,发生窒息4例,其余无明显症状。
24 h内咯血量<500 ml者17 例,500~800 ml者12例,800 ml以上3例。
其中支气管扩张咯血13例,肺结核13例,肺癌咯血5例,不明病因咯血1例。
1.2手术方法常规股动脉穿刺插管,透视下将导管置入支气管动脉选择性造影,明确出血部位后,将导管超选择性插入出血部位靶血管2~4级分支,将明胶海绵碎粒经微导管缓慢注入靶支气管动脉进行栓塞。
术毕20 min后再造影观察效果,出血动脉栓塞满意后结束手术。
1.3疗效32例患者中,31例咯血停止或明显减少,随访12个月,其中5例患者手术后1~8个月再次出现小量咯血,经内科治疗后咯血停止,4例咯血停止后行手术治疗,1例24 h内发生大咯血经外科急诊手术后治愈。
并发症:术后24 h内股动脉穿刺处出血3例,发热9例,胸闷、胸骨后烧灼痛11例,肋间痛13例,吞咽疼痛17例,肠梗阻1例,无脊髓损伤发生。
2护理术前护理:术前协助医生做好心电图、胸部X线、血型、血常规、出凝血时间等各项检查。
咯血的护理常规范文咯血是指咳嗽时口腔或呼吸道排出带有血液的症状。
咯血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也可能是一种病理表现,应引起护理人员的重视和及时处理。
本文将介绍咯血的护理常规,以及在护理中需要注意的一些事项。
一、评估与观察1.详细询问病史和现病史,包括咯血发生的频率、量、性质、咳嗽的情况以及伴随症状等,尽量了解咯血的原因和病情的严重程度。
2.观察病人的面色、精神状态和呼吸状况,记录生命体征,特别注意监测血压、脉搏和呼吸频率等指标的变化。
3.观察咯血的性质和量,包括血液的颜色、深浅、是否喷射、咳嗽时是否伴有血泡等,及时记录并向医生报告。
4.观察咯血的时间,特别是最后一次咯血的时间,以便判断出血量的多少和是否属于急性出血。
5.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了解病人的临床症状和不适感,及时处理患者的不安和焦虑情绪,减轻其恐惧和痛苦。
二、处理和措施1.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协助患者采取正确的体位,如半卧位,以减少咯血时吸入血液的机会,防止呕吐物误入气道。
同时,及时清除口腔和呼吸道的血液,可使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漱口,以保持口腔的清洁和湿润。
2.止血处理:对于急性大量咯血的患者,需要尽快控制出血源。
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止血药物或做相关的处理,如气管插管、支气管插管等。
同时要注意保护患者的气道,避免二次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3.监测和处理伴随症状:及时处理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感,可以适当给予镇痛、止咳和抗焦虑药物等,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对于伴有发热、咳嗽加剧或呼吸困难的患者,要及时观察和处理,并及时报告医生。
4.心理支持:护理人员需要给予患者充分的心理支持,引导其保持良好的心态,减轻焦虑和紧张情绪。
可以通过耐心倾听患者的情绪和疑虑,解答其疑问,鼓励其与家人和朋友进行交流,帮助其建立积极的应对策略。
5.教育患者:护理人员要向患者提供健康教育指导,包括合理饮食、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定期复查等内容。
告知患者预防和处理咯血的相关知识,引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面对疾病的态度。
护理专业知识:浅谈咯血病人的护理
关于咯血病人的护理,在护理专业知识考试中很多疾病都会涉及到,所以也因此成为考试的重点。
而关于咯血涉及的考点也比较多,比如咯血的分类、不同量咯血应采取何种护理措施以及如何用药等问题,都是大家应该掌握的,所以在此为大家进行系统的总结,方便大家学习。
1.心理安慰
为了避免患者因为咯血而产生的恐惧和焦虑心理,应给予患者心理上的安慰,帮助患者以更好的心态接受治疗。
2.安静休息
患者宜卧床休息,保持安静。
大咯血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减少翻动,取患侧卧位,以利于健侧通气。
3.药物应用
(1)止血药物:咯血量较大者常用脑垂体后叶素5~10U加入10%葡萄糖液40ml缓慢静脉推注。
该药有收缩血管和子宫平滑肌的作用,因此冠心病、高血压及妊娠者禁用。
(2)镇静剂:对烦躁不安者常用镇静剂,如地西泮5~10mg肌注。
禁用吗啡、派替定,以免抑制呼吸。
(3)镇咳剂:大咯血伴剧烈咳嗽时用可待因口服或皮下注射,年老体弱、肺功能不全者慎用。
4.饮食
大咯血者暂禁食,小量咯血者宜进少量凉或温的流质饮食,避免饮用浓茶、咖啡、酒等刺激性饮料。
多饮水及多食富含纤维素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
5.窒息的预防及抢救配合
当患者咯血时,应向病人说明咯血时不要屏气,否则易诱发喉头痉挛,出血引流不畅形成血块,造成呼吸道阻塞。
应尽量将血轻轻咯出,以防窒息。
一旦出现窒息,应立即置病人于头低足高位,轻拍背部以利血块排出;或迅速用负压机械吸引,以清除呼吸道内积血,必要时立即行气管插管或气管镜直视下吸取血块。
一、外周血管疾病一般介入护理常规外周血管疾病是指脑和心脏之外的循环系统的任何疾病或异常,常被用作外周动脉疾病的代名词,可包括任何血管的任何疾病。
(一)评估与观察1.评估患者的活动能力及心理状况。
2.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
3.观察足背动脉搏动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
4.观察用药后的反应。
5.观察术侧肢体的肌力及肢体运动情况。
(二)护理措施一、术前护理1.入院宣教热情接待患者,介绍病区环境、主管医生、责任护士,讲解介入手术的目的、意义、方法、优点、术中配合注意事项,消除患者思想顾虑,取得配合。
2.心理护理心理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前提,术前针对患者情况提供个体化的护理干预,护士应积极、主动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从认识、感觉、情绪方面调动患者的积极性,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3.饮食护理指导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热量、低脂肪易消化的食物,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及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鱼类,戒烟限酒。
对进食困难者应给予静脉营养,提高患者手术耐受力。
4.需绝对卧床的患者,应向其说明卧床的意义,训练患者在床上大小便,以免不习惯床上排便而造成尿潴留。
5.术前准备(1)协助患者完成术前各项检查,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乙肝三系统,胸片,心电图等。
(2)药物过敏试验做好抗生素及碘过敏试验。
(3)皮肤准备按手术要求备皮,检查穿刺部位皮肤是否完整,协助其清洗干净。
(4)穿刺动脉者检查双侧足背动脉搏动的情况并标记,便于术后对照观察。
(5)根据病情需要给予导尿和灌肠。
(6)一般患者术前清淡流质饮食,预避免术中呕吐;全麻患者、术中应用化疗药物患者及特殊患者与医生沟通禁食水时间。
(7)协助患者准备手术用物。
二、术后护理1.外周血管疾病介入术后的护理(1)按照局麻或全麻术后护理常规护理。
(2)体位与活动①静脉穿刺患者平卧4-6h,术侧肢体伸直制动;动脉穿刺患者用一次性动脉压迫止血器压迫,平卧6-8h,穿刺侧肢体伸直,12-24h后解除股动脉压迫止血器,解除压迫4h后患者可下床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