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治疗大咯血的护理
- 格式:pdf
- 大小:162.28 KB
- 文档页数:2
支气管镜介入诊疗操作并发术中大出血的干预及护理【摘要】支气管镜介入诊疗操作是一项常见的内科治疗方法,但在术中大出血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
本文从支气管镜术后出血的原因分析、术中大出血的严重性及危害、术中大出血的常见原因、干预措施和护理要点等方面进行探讨。
及时发现和处理术中大出血是关键,加强术中出血的干预和护理能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了解并掌握支气管镜介入诊疗操作并发术中大出血的干预和护理措施,对于提高手术安全性和患者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关键词】支气管镜介入诊疗、术中大出血、干预、护理、术后并发症1. 引言1.1 支气管镜介入诊疗操作并发术中大出血的干预及护理支气管镜介入治疗是一种常见的内科治疗手段,用于检查和治疗支气管内的疾病。
支气管镜治疗操作中可能会出现并发术中大出血的情况,给患者的健康带来严重危害。
及时的干预和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术中大出血的主要原因可能包括支气管黏膜损伤、出血性疾病、手术操作不当等多种因素。
出血严重性及危害也不可小觑,可能导致气道阻塞、休克甚至死亡。
在术中大出血发生时,医护人员应迅速采取干预措施,包括急救止血、支气管镜操作停止、患者气道通畅等。
护理人员在术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随时准备应对突发情况。
加强支气管镜术中大出血的干预和护理对于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至关重要。
仅有充分的准备和紧急处理措施,才能为患者的安全和健康提供保障。
2. 正文2.1 支气管镜术后出血的原因分析1. 操作技术不熟练:支气管镜介入诊疗操作是一项高难度的技术活动,操作者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操作者技术不熟练可能导致操作时损伤患者支气管黏膜或血管,引发出血。
2. 支气管黏膜病变:部分患者在接受支气管镜介入诊疗时存在支气管黏膜病变,如慢性炎症、息肉、溃疡等,这些病变容易在操作中受到损伤,导致出血。
3. 凝血功能异常:部分患者可能存在凝血功能异常,如血小板减少、凝血因子缺乏等,这些患者在接受支气管镜介入诊疗时出血风险较高。
1例大咯血紧急介入治疗急救护理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科锁安云大咯血是常见急重症之一,可由多种原因引起。
严重者可引起窒息或出血性休克而死亡【1】。
大咯血不仅要看量的多少,还要注意出血速度、频繁程度及患者体质情况,患者精神紧张、出血速度过快、频繁出血,体质较弱者,极易发生窒息和出血性休克。
现将我科2006年10月26日收治1例大咯血紧急行介入治疗急救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患者,女,37岁, 患者因“咯血3天余, 咯血待查”于2006年10月26日月23:35急诊入院,患者于10月24日夜间3时许无明显诱因咯鲜红血100ml无痰液及紫黑色血凝块,无咳脓痰、畏寒发热,在当地医院予消炎对症治疗,未再出血。
次日上午8时再次咯鲜红血150ml,紧急到当地县人民医院治疗,当日下午15:00又咯血150ml,为鲜红色,经消炎止血对症治疗,10月25日未咯血。
10月26日晨06:00再次咯血150ml,10:00又咯血200 ml,晚间18:00许开始持续咯血至到我院期间共咯血500 ml,为进一步诊治住院治疗。
入院查体:T37.8。
C P72次/分 R21 BP107/70mmHg神志清,精神萎,面色苍白,正力体型,营养中等,发育正常,平车推入病房,查体合作。
全身皮肤粘膜未见黄染、出血点、蜘蛛痣,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头颅五官无畸形,唇不绀,颈软,气管居中,双侧甲状腺无肿大,两下肺可闻及少许湿罗音,未及哮鸣音,心率72次/分,律齐未闻及杂音,腹部(一)双下肢无肿胀,神经系统(一)。
实验器械检查:胸部CT:右中下肺,左下肺炎症。
入院后予心电监护,氧气吸入,抗炎止血,告病危。
患者于10月27日09:15突然咯鲜红色血100 ml,但出现SaPO268%,心率56次/分,即予翻身拍背,头低脚高位,吸出血块,提高吸氧流量8L/分,垂体后叶素静滴维持,并紧急送介入科行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患者在介入科少量咯血SaPO295%,心率86次/分,律齐,手术顺利。
介入治疗肺结核大咯血护理的分析与进展研究摘要:咯血是肺结核中较为常见的一类症状表现,若发生大咯血,极其容易使得病患出现休克、窒息,甚至还会引发病患死亡。
常规的治疗对于肺结核大咯血是无效的,通常情况下,在临床中会使用气管动脉栓塞介入治疗肺结核大咯血,该种治疗方式会在病患的支气管动脉位置插管,实行出血动脉处的栓塞治疗处理,给其输注抗结核类的药物。
本文主要就介入治疗肺结核大咯血护理的分析与进展展开探究,分析引发肺结核大咯血的原因,提出心理护理、术前急救护理、术后监测护理等多类护理办法,旨在提升介入治疗肺结核大咯血护理的成效。
关键词:介入治疗;肺结核;大咯血;护理引言: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是用于治疗肺结核大咯血病症的常用技术,该种介入治疗方法的应用对病患形成的创伤会比较小,同时其止血速度较快,治疗效果显著。
所以其具有广泛性的应用优势,护理人员在对病患进行护理时,需要熟练掌握介入治疗肺结核大咯血护理的要点,了解介入治疗的过程,并在术前、术后等多个阶段精心护理病患,观察病患各项生命体征情况,强化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对其实行优质化的护理,从而降低病患的并发症,提高整体预后效果。
一、引发肺结核大咯血的原因肺结核大咯血是指病患的咯血量大于300毫升或者在24小时内的咯血量大于500毫升,病患在产生大咯血症状表现后,其病情较为严重,不可过于注重病患的咯血量,而是要分析病患的实际情况,例如血压、呼吸、面色等各项体征表现,综合判断。
引发病患肺结核大咯血的原因主要是结核病灶在变化时,形成支气管扩张继发咯血、肺内结核病灶对病患临近血管侵犯,引发大咯血、空洞型肺结核的空洞内或者空洞壁会形成动脉瘤破裂,空洞内肉芽组织增生引发大咯血[1]。
如果病患的身体状况较差、年迈或者过于消瘦等,那么即使少量的咯血,也容易引发患者窒息死亡,所以在该类病患产生危险状况时,要严格依照大咯血的救治原则展开治疗。
二、介入治疗肺结核大咯血的护理进展(一)心理护理肺结核这一疾病会比较特殊,因此病患在患肺结核后情绪波动会较为明显,特别是在患者病重较为严重的情况下,病患受到呼吸困难、连续咳嗽等的症状折磨,导致患者形成焦躁等不良心理情绪,该疾病的治疗费用会比较高,所以会引发患者形成心理问题[2]。
肺结核大咯血病人介入治疗的护理肺结核大咯血病人介入治疗的护理肺结核大咯血的病人现在在临床中极为常见,是结核病的严重并发症,多数患者发病急,病情凶险,经保守治疗不能有效止血,有些病人应用止血药不能奏效而危及生命,给予介入手术治疗,当场咯血停止。
一临床资料我科自2006年开科以来,收治了很多例大咯血病人,男、女、老、少都有,所有病例经平片、CT或MRI检查证实,其中有是第二次咯血或几次咯血,也有是第一次咯血入院,经介入治疗后咯血停止,其中有复发、未复发,有因病情加重后死亡的。
二大咯血病人的临床表现病人入院或转入介入科时均为平车或轮椅推入病房,多数病人因长期消耗咯血表现为面色苍白,全身无力,呈慢性病容,咯血严重者则表现为说话无力、睁眼困难、呼吸困难、反应迟钝,支气管扩张的病人主诉胸闷、胸痛、反复咳嗽,季节变化尤为严重,病人主诉为胸闷、胸痛、反复咳嗽并呈刺激性呛咳,疼痛时咳嗽加重。
三介入治疗的适应症1 大咯血24小时咯血量大于300毫升,经治疗无效。
2 影像学检查有明显的咯血灶,病灶周围血管增粗成团。
3 心功能及全身常规检查,各项指标符合手术要求。
4 反复大咯血曾出现窒息先兆或低血压休克等。
以上有任何一项均是介入手术治疗的适应症。
四术前护理1 卧床休息大咯血的病人绝对卧床休息,咯血的过程中,头偏向一侧,尽量咳出呼吸道内的血液,在床上大小便,翻身时要有陪护协助。
2 心理护理大咯血的病人由于过度的紧张、焦虑、恐惧会使咯血加重,要做好病人的心理解释、安慰工作,尤为重要,嘱患者勿紧张,向病人讲解介入手术是能够立即止血的有效方法,不要有任何顾虑和怀疑,讲解手术成功的病例等,消除不良心理,另外,还要讲明手术中的注意事项,此手术也是一项创伤小,无痛苦,疗效快,操作简单安全的手术,使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良好的心态配合手术。
3 一般护理协助病人完成术前的各项检查,了解各项检查结果,提早做好必要的防护措施,排除不利因素,确保手术过程顺利。
大咯血介入术后护理计划单
1、常规护理:拔出导管后,穿刺点以多层无菌纱布压迫止血15分钟后行加压包扎,搬运患者时保持术侧下肢伸直制动。
术后患者取仰卧位,穿刺点以1千克沙袋压迫6~8小时,术侧肢体制动12小时,绝对卧床24小时。
2、严密观察病情: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必要时给予心电监测,持续低流量吸氧。
指导患者咳嗽时压迫穿刺部位。
严密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渗血,或皮下血肿形成,观察术侧下肢皮肤颜色、温度、足背动脉搏动15分钟1次,若发现敷料有渗血、术侧肢体皮肤颜色青紫、温度降低、足背动脉搏动减弱应及时报告医生紧急处理。
无异常可于2h后改成每小时观察1次至24h后患者可下床走动。
3、观察患者有无再咯血现象,咯少量粉红色痰属正常,1-2天可自然消失。
4、食护理:不要给予热的饮食,避免刺激饮食。
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鼓励患者多饮水,以促进造影剂排泄和预防便秘。
5、保持病室内空气清新,防止刺激气味吸入导致患者剧烈咳嗽。
介入治疗大咯血的围手术期护理临床因各种原因引起的大咯血可在短时间内导致失血性休克或窒息。
随着介入放射学的发展,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成为临床抢救治疗大咯血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我院2008年7月至2009年12月应用该项技术治疗大咯血病人21例,均取得良好的止血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14例,女7例,年龄21~68岁,平均45.6岁,其中肺结核11例。
支气管扩张5例,肺癌4例,肺动脉畸形1例,每日咯血1~2次,每日咯血量500~1500ml,内科保守治疗效果不佳。
1.2栓塞方法在DSA监视下患者仰卧于导管床上,常规消毒铺巾,2%利多卡因穿刺点局麻,用seldinger技术,经右股动脉入路,常规行支气管动脉造影明确病灶供血动脉,然后将2×2×2mm明胶海绵颗粒(在使用前加入地塞米松5mg庆大霉素24万U青霉素160万U浸泡5~10min)混合少量造影剂透视下缓慢推,必要时加用2×2×10mm明胶海绵条,栓塞成功后,重复造影,证实效果,拔出导管局部按压15~20min后,加压包扎后送回病房。
1.3结果 21例均取得及时止血的效果,3d内有少量陈旧性出血咯出或痰中带少量鲜红色血丝,配合止血抗感染常规治疗,3d后全部停止;出院后分别随访3~6月,病人一般情况好,均未再咯血。
2 护理2.1术前护理2.1.1心理护理大咯血患者常有紧张、恐惧心理,嘱病人保持情绪绝对卧床休息,取患侧向下的侧卧位,及时将血块吐出,严禁大声说话或剧烈咳嗽,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向病人及家属介绍栓塞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及栓塞后效果,减轻病人心理压力,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
2.1.2病人术前准备进行血常规,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及心电图检查,肺动静脉畸形病人在术前协助病人取坐位或立位测定血氧分压或血氧饱合度;做碘过敏及抗生素过敏试验,尽量选用非离子型造影剂,以减少脊髓损伤的可能性,本组所有病人均应用碘海醇;皮肤准备,备会阴部及双侧腹股沟皮肤,触摸股动脉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标记足背动脉搏动点,以便对双侧进行观察比较;建立静脉通路,准备好抢救物品及器械,查血型、备血、以备术中用;进入导管室之前,嘱病人排空膀胱。
咯血病人介入治疗的护理【关键词】咯血;介入治疗;护理咯血是肺部疾病的一种常见的临床表现。
各种致病因素引起的肺组织损伤,及侵犯肺周围的血管均可引起咯血。
常见肺部疾病:支气管扩张、肺炎、肺脓肿、肺结核、肺癌等。
对于咯血的治疗,内科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主要应用药物止血,而部分病人经内科治疗效果不佳,反复咯血,甚至咯血不止,发生大咯血而危及生命。
此时经外科手术止血创伤性大,费用也高,病人不易接受,而介入治疗咯血,病人易于接受,创伤小,费用低,效果好。
介入治疗是应用赛尔丁格儿(serdinger)技术经股动脉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插管,确定出血部位和血管,局部应用止血剂,再用明胶海绵行动脉栓塞,从而达到止血目的。
1临床资料我科自2003年1月~2006年1月收治咯血病人50例。
经介入治疗,咯血消失48例,咯血减少2例,收到良好效果,临床有效率为96%,详见表1。
2护理要点2.1术前准备及护理2.1.1 首先要做好心理护理由于病人对介入治疗咯血的知识缺乏了解和认识,大多数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担心和焦虑,有紧张情绪,此时护士必须掌握和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做好对症护理,及时向病人及家属讲解介入治疗咯血的目的、优点及注意事项,特别要详细说明介入治疗是一种微创性手术,及用此种方法治疗咯血好转病例,使病人及家属对介入治疗有一种安全感,解除思想上的顾虑,特别对那些咯血不止的病人能消除紧张心理状态,从而积极地配合治疗和护理。
2.1.2术前准备术前1d因咯血不止病人当天必须做介入治疗的,前2h 遵医嘱给予双侧腹股沟备皮和做洽影落胺过敏试验及出凝血时间的测定,术前仔细询问有无过敏史。
术前12h禁喝水,术前晚让患者充分休息,必要时可遵医嘱给予镇静药,同时备好各种急救药品和器械。
2.2术后的观察护理2.2.1术后24h取仰卧位,绝对卧床休息,穿刺部位用重500g沙袋压迫止血4~6h,穿刺侧肢体制动6~8h,每15~30min巡视病房1次,注意观察生命体征及穿刺部位有无渗血及皮下血肿,如有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给相应的处置,做好护理记录,严格执行床头交接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