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公开课第二课时
- 格式:ppt
- 大小:1.11 MB
- 文档页数:17
《孔乙己》第二课时教案教材分析《孔乙己》是鲁迅继《狂人日记》之后写的第二篇白话小说。
小说通过生动形象的描写,深刻反映了孔乙己一生的悲剧和当时可悲的世态。
小说前三自然段介绍了鲁镇酒店的格局和酒店的环境,这是孔乙己生活时代的社会缩影。
然后,小说通过对孔乙己到酒店喝酒的几个生活片断的描写,在环境与人物的对比、人物与人物的对比、孔乙己自身的前后对比中,深刻地反映了孔乙己一生的悲剧和整个世态的可悲。
作品形象丰富、忧愤深广,迭起的哄笑声,让人感到无限的悲凉。
本课为第二课时,主要任务是通过对人物形象和社会环境的分析,在问题的探究和语言的品读中,深入感受孔乙己悲惨的人生和封建末世世态的可悲,认识社会深层的罪恶。
教学目标:1、孔乙己形象及其社会意义;2、社会环境描写与人物形象塑造;3、精练、深刻、含蓄的语言及其对比手法。
教学重点:1、孔乙己形象及其社会意义;2、社会环境描写和人物形象塑造。
教学难点:通过品味精练、深刻、含蓄的语言,并在对比中感悟作品意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一)、听录音,回味小说结尾听并跟读最后两段(小说结局)朗诵录音。
——然后出示句子“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提问:“大约”是什么意思?“的确”又是什么意思?这两个意思是否矛盾?为什么要作这样的判断呢?(二)、揭示本课学习内容本堂课,让我们一起,从研究人物的悲剧人生入手,研究孔乙己的人物形象及其社会意义。
重点解决两个问题:1、感受人物遭遇,从现象看结局;2、探究遭遇原因,从本质看结局。
二、新授(探究、讨论)(一)、感受人物遭遇,从现象看结局。
1、自主学习(2分钟)读课文,研究孔乙己的前后变化,寻找一个角度,从对比中分析孔乙己的结局。
例:从动作描写角度“便排出九文大钱”(一个“排”字写出了孔乙己的拮据、虚荣和穷酸气。
)“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一个“摸”字说明他穷困潦倒到极点,表明了他极度悲惨的境地。
)——鲜明的对比告诉我们,被打折腿的孔乙己已经穷困潦倒到极点,已经连让他虚荣一下的资本都没有了,他已经没有了活路。
十六孔乙己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作者与背景;2、了解小说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来刻画人物的写法;3、品味小说语言,掌握文章刻画人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从理解作品塑造人物的方法入手,以小说的三要素为契点去分析文章;2、反复诵读,仔细揣摩小说的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课文,感受作者对孔乙己的批判与同情;2、明确封建教育对读书人的毒害和封建社会的腐朽与病态。
教学重点:探究小说人物的性格内涵,体会孔乙己形象的思想意义。
教学难点:结合时代背景,深层体会小说的思想意义教学课时:二课时第二课时一、导入:我们分析小说,除了故事情节外,还要分析什么?二、合作交流:(二)阅读任务二:人物分析探究主人公的性格特征(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
小说中的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作出来的,“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具有典型性、代表性。
本课学习重点是分析主人公孔乙己的典型性格及刻画人物的手段。
)人物形象刻画手段:正面描写—外貌、语言、行动、心理侧面描写—对比烘托1.从文中找出刻画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来,体会作者细致入微的感受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2.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对孔乙己的性格分析。
(1)通过对外形的整体描写揭示孔乙己的特殊身份。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2)通过肖像描写揭示孔乙己的不幸遭遇。
“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
”活画出一个穷困不得志,又经常挨打的老书生形象。
写断腿后的形象:“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
”更显出他遭遇的悲惨。
(3)通过对服饰的细节描写揭示出了孔乙己懒惰而又死要面子的个性。
“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又脏又破,只此一件长衫,说明孔乙己很穷;长期不洗不补,又说明他很懒,连洗补衣服都不肯动手;不肯脱下长衫,是惟恐失去他读书人的身份。
宣城市第十三中学2014—2015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语文学案编号:主备人:李芳凤辅备人:初中部语文备课组班级:姓名:填写日期
课题:《孔乙己》第二课时
【课题导入】时间1分钟
《孔乙己》及其深刻地反映了孔乙己一生的悲剧和整个世态炎凉,揭露了为封建科举制度所残害的读书人的痛苦,是一篇讨伐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教育的战斗檄文。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这一课。
【学习目标】时间2分钟
把握文章主旨,了解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和病态社会的冷酷。
【预习指导】时间5分钟
知识回顾:
鲁迅,原名____,字豫才,现代_______、___、___,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作品有小说集__________ ___________,散文集__________,散文诗集________。
在初中三年,我们学习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________、____和____。
小说集《呐喊》中的____和____。
散文诗集《野草》____和____。
《孔乙己》是选自鲁迅的___集___。
【引导探究】时间25分钟
探究一:看环境:酒店里常来喝酒的酒客有哪几类呢?他们各有什么特点?
探究二:文章开头交代酒店情况,这与孔乙己没直接关系,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
探究三:明主题:造成孔乙己悲剧命运的原因是什么?主题是什么?
【课堂小结】时间2分钟
学生小结
【当堂清学】时间10分钟
完成导与练
【布置作业】时间10秒钟
完成基础训练中的阅读题。
《孔乙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分析人物形象,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
2.分析孔乙己悲剧的原因,理解文章的主题。
教学重点:学习抓住人物外貌特征、动作、语言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分析孔乙己悲剧的原因,理解文章的主题。
教学设想:第一课时,了解写作背景和封建科举制度,理清小说的情节;第二课时,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从多角度深入分析和思考小说人物的性格内涵,理解作品的思想意义;第三课时,品味小说的语言特色,体会“以笑写悲”的巧妙构思。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方法:品读法、讨论交流法、点拨法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导入据鲁迅先生的朋友孙伏园回忆,鲁迅先生自己也说过,在他创作的短篇小说中,他最喜欢《孔乙己》。
他为什么最喜欢孔乙己?孔乙己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艺术形象?今天就让我们一块儿来认识一下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
二、感悟可笑形象1.本文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的描写,鲜明地表现孔乙己的性格特点。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并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加以分析。
讨论、明确:(1)通过对外形的整体描写揭示孔乙己的特殊身份。
(2)通过肖像描写揭示孔乙己的不幸遭遇。
(3)通过服饰的细节描写揭示孔乙己懒惰而又死爱面子的特性。
(4)通过个性化的语言描写,揭示孔乙己自命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的性格。
(5)通过对人物动作、神态的描写揭示孔乙己虚荣穷酸、穷困潦倒和迂腐可笑。
2. 品析众人眼中的孔乙己提示:小说除了描写孔乙己外,还写了哪些人物?明确:酒客,小伙计,小孩,丁举人,掌柜等。
设问:那在众人眼中的孔乙己是一个怎样的人?分四个小组讨论:(1)酒客眼中的孔乙己(2)小伙计眼中的孔乙己(3)小孩眼中的孔乙己(4)掌柜眼中的孔乙己3.“我”眼中的孔乙己PPT展示:“名人眼中的孔乙己”鲁迅:孔乙己是一个遭社会凉薄的苦人。
叶圣陶:潦倒不幸的读书人。
刘再复(美学家):贫贱而悲惨的“多余人”,失去人的尊严与资格,被社会所耻的下层知识分子。
教学反思:在整篇文章的讲解过程中,我都特别注重教育的循序渐进性,让学生对文章知识的
理解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
另外,在整个教学思路的设计中,我也关注到了各个知识点的讲解,学生只要做到课中认真听讲和课后复习消化,对文章的掌握应该没有问题。
不足之处:《孔乙己》是篇传统的篇目,不同版本的教材都有选它。
文章篇幅不算长,但要学好它,还是有一定困难的。
因此,老师的引导就极为重要了。
在这一点上,我可能做得还不是很好,以后要在这方面多下功夫。
《孔乙己》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第二课时)孔乙己第二课时教学要点:精读、探究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一、精读、探究第一部分(第1~3段)内容。
1.布置:认真品读课文第1~3自然段,然后说说从这三段中的相关内容可以推知哪些信息。
明确:(1)由时间推算,我们可知当时封建科举制度还未废除;(2)由以两种不同方式喝酒的顾客可以看出当时贫富对立和阶级对立的状况;(3)由“我"职务的变动可以看出当时人际间的世态炎凉。
2.提问:掌柜对长衫主顾、短衣帮以及小伙计态度上有何不同?这说明掌柜是怎样的人?明确:(1)掌柜对长衫客:极力逢迎,恭敬侍候;(2)对短衣帮:不讲情义,恣意剥削;(3)对小伙计:凶狠无情。
说明掌柜虚伪、势利、冷酷,媚富欺贫,唯利是图。
3.提问:小说一开始没有直接写孔乙己,而是介绍咸亨酒店的格局和顾客的情况,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学生思考,教师适时用多媒体课件插播江南城镇图片,“咸亨酒店”图片资料,并点拨:小说开头对咸亨酒店的介绍,交代了孔乙己生活的社会环境,渲染“短衣帮"与“穿长衫的”两大泾渭分明的社会群体,表现了社会严重的阶级对立,人和人之间冷酷的关系,这样一个势利、冷酷、虚伪的社会环境,为我们渲染了一种冷漠、悲凉的社会气氛,为情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预示着人物悲剧的必然性。
咸亨酒店可以说是当时中国黑暗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缩影。
二、精读、探究第二部分(第4~9段)内容。
(一)精读、探究第4自然段内容。
1.提问:第4段首句(“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在文中有何作用?明确:这是对孔乙己的概括介绍,这种矛盾现象充分说明孔乙己的特殊身份和性格特征。
2.追问:第4段首句中哪些词语(或短语)具体表现了孔乙己的特殊身份和性格特征的?明确:“站着喝酒”表明孔乙己生活贫困,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都和短衣帮一样;“穿长衫"表明他不愿与“短衣帮”为伍,硬摆读书人的架子;“唯一的"点出了孔乙己的特殊性,他与上层人、下层人都有距离。
第5课孔乙己第2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孔乙己第2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品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的结构和内容。
2.学习小说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手法。
3.品味作品语言,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矛盾表现。
4.分析造成孔乙己人生悲剧的原因,认识作品的主题。
【课时安排】3课时第2课时【教学过程】【学情回顾】视频朗读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了解了其性格特征和内心世界。
今天,我们继续深入学习。
品味第一部分(社会环境——咸亨酒店)1.文中除了写孔乙己外,还描写了哪些人物?描写这些人物有何作用?对比,通过着意渲染这泾渭分明的两大社会群体,着重表现了他们生活状态的巨大差别。
掌柜知道什么样的伙计才配伺候那些长衫主顾;让伙计在酒中羼水;知道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碍于荐头的面没有辞退伙计。
是一个刁钻精明、唯利是图、虚伪势利的生意人。
小伙计在掌柜的眼里,小伙计是个“样子太傻",又不会作假羼水,但又辞退不得的角色。
“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
表明了咸亨酒店内冷漠、没有生气的氛围,也反映了当时冷漠的社会氛围和人际关系。
作用:通过写这些人,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具体环境和时代背景,为主人公的出场做铺垫。
2.文中是怎样介绍鲁镇的酒店的?有什么作用?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面预备着热水,可以随时温酒。
【新课精讲】小说前三段具体介绍了咸亨酒店的情况,有什么作用?考点:分析社会环境描写及其作用参考答案:开篇对咸亨酒店格局和顾客的介绍,交代了孔乙己生活的社会环境。
一短一长,一站一坐,一外一里,刻意渲染“短衣帮"与“穿长衫的”两大泾渭分明的社会群体,揭示了社会严重的阶级对立和人与人之间冷酷的关系,渲染了一种冷漠、悲凉的社会气氛,为下文情节的发展和人物的悲剧结局做铺垫。
小说这种文学体裁,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中心思想。
《孔乙己》第二课时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能够正确地默写文本:《孔乙己》
2. 能够概括本课故事梗概,熟悉全文大意
3. 了解孔乙己的性格特点
4. 了解古代文明的相关现象
二、教学重点
1. 会背诵上文
2. 知晓下文的主要内容,会正确提取必要的信息
3. 明确人物性格特点,体会古代文明的特点
三、教学步骤
一、热身(5分钟)
1. Wenpang Fengyu Xijing (以读课文的形式)
2. Sum up:快速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二、新课(35分钟)
1. 布置作业:完成作业书P35—36,读《孔乙己》第二部分
2. 问题讨论:互相提问,作答3-5句
3. 合作小组复述:让学生分组读熟文本,并完成小组复述,5句话以内
4. 文本解读:让学生带着问题一起阅读,小组讨论文本的意义,进行文本解读
三、运用(35分钟)
1.分组活动:小组活动,重新编排文本,使其更符合实际
2. 探究:分组进行探究,探讨古代文明的现象
3. 画画展示:学生画画表现故事,每组有时间去展示
4. 合作小组综合运用:小组互换思路,协助综合运用文本中的知识
四、布置作业(5分钟)
1.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2. 做好科学合理的复习,熟悉文本内容
3. 预习下一课的内容
四、课堂反思
1. 我们在本节课学到了什么知识?
2. 哪些知识能把本课故事中古代文明现象有效地理解?
3. 我们从古代文明现象中学到有用的什么经验?龙芯,梦想,志气,坚持。
高效课堂教学设计与反思(语文)《孔乙己》(第二课时)君埠中学吴雪华一、学情分析《孔乙己》写于1918年冬天,最初发表于1919年4月《新青年》第六卷第四号,后收入小说集《呐喊》。
这是鲁迅创作的第二篇白话小说,也是他继《狂人日记》之后的又一篇反封建主义的小说。
鲁迅创作这篇小说是在孔乙己生活年代的20多年之后,五四运动前夜。
当时,科举制度已废除,但在北洋军阀政府统治下,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仍根深蒂固。
鲁迅积极投入反帝反封建的战斗,写下《孔乙己》这篇讨伐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教育的战斗檄文,并揭示那个社会芸芸众生的昏沉、麻木病态,以“引起疗救的注意”。
学生在本节课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小说学习的基本步骤,并按此步骤理清了本篇小说的故事情节,认识了故事发生的社会环境,这节课主要希望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掌握小说分析人物形象的知识和方法,最终理解作品主题。
二、教学目标1.分析人物形象,体会孔乙己形象的思想意义。
学习多角度鲜明、生动刻画人物的写法。
(重点)2. 理解文章主题,了解作者对腐朽罪恶的封建科举制度和病态冷酷的社会的揭露和批判。
(难点)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确定目标师:鲁迅先生一生写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有一次他的好友孙伏园问他:“在先生的小说中,您自己最喜欢哪一篇?鲁迅先生说:“是《孔乙己》。
”这篇小说缘何能成为经典,让先生津津乐道呢?下面,我们就继续学习小说《孔乙己》,去探寻发现。
1.回忆旧知师: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了解了小说学习的基本步骤,谁来回忆一下?生:理情节——析人物——研环境——揭主题(师板书)2.明确目标师:上节课我们已经梳理了情节,认识了故事发生的社会环境,这节课我们就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进而理解作品的主题。
(二)任务分解小组准备1.方法引领师;分析人物形象,我们不妨先了解塑造人物形象常见的描写方法。
(课件出示)塑造人物形象常见的描写方法如下:正面描写(直接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概括介绍、细节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