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 格式:ppt
- 大小:310.00 KB
- 文档页数:18
2025年江苏地区乡村旅游开发与乡村振兴研究与分析近年来,乡村旅游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在江苏地区得到了快速发展。
随着“十四五”规划的深入实施,江苏在乡村旅游开发与乡村振兴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并制定了更为宏伟的目标。
本文旨在全面分析2025年江苏地区乡村旅游开发与乡村振兴的现状、挑战与机遇,并提出相应的策略与建议。
一、江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现状1.1 乡村旅游的兴起自2015年起,乡村旅游逐渐成为江苏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江苏凭借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乡村生活,享受田园风光。
根据江苏省统计局数据,2019年江苏省全年接待旅游人次多达87,611.7万人次,乡村旅游收入更是持续增长,为当地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1.2 多样化的乡村旅游模式江苏乡村旅游发展起步早,已形成了多种发展模式,包括“公司化”、“公司+基地+农户+市场”、“公司+农户”以及“产业园区”等。
这些模式不仅促进了乡村旅游的规模化、专业化发展,还带动了当地农民的增收致富。
此外,特色民宿、乡村自驾游、房车露营地、乡村精品酒店等新兴业态也纷纷落户江苏乡村,进一步丰富了乡村旅游的内涵。
1.3 政策与规划的推动江苏省政府高度重视乡村旅游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和规划文件,为乡村旅游提供了有力支持。
例如,《江苏省“十四五”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乡村振兴战略将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更大成效。
此外,《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示范区培育工作方案》也提出,到2025年底,全省将重点培育15个左右省级特色田园乡村示范区,推动乡村旅游的集聚化和特色化发展。
二、乡村旅游开发与乡村振兴的挑战2.1 乡村旅游发展不平衡尽管江苏乡村旅游整体发展势头良好,但南北发展差异较大,旅游景点分布不均匀。
一些地区乡村旅游资源丰富,但开发程度较低;而另一些地区则因资源匮乏或开发过度而面临困境。
江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简本一、总则1、修编目的为顺应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适应江都新时期城市现代化建设需要,把握外部条件变化带来的发展机遇,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空间结构,确立城乡统筹发展的整体格局。
2、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主线,以创新发展为动力,以人才资源为支撑,以民生幸福为根本,充分把握国家推动区域发展的战略时机,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进程,着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显著增强江都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实力,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
3、规划重点(1)加强区域协调,实现联合发展研究江都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江苏沿江开发深入发展进程中、与扬州“同城化”发展进程中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确定体现江都特点的区域功能定位、产业发展引导、空间组织形式和基础设施建设方式。
(2)构建综合交通体系,引导集聚发展发挥市域综合交通优势,引导二、三产业和城镇空间集聚发展;合理划定交通分区,调控交通需求增长,落实公交优先措施,引导城市功能布局优化;培育交通枢纽,引导城市中心体系构建。
(3)优化市域空间组织,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综合评价城乡发展条件,统筹配置城乡空间资源,引导城乡发展要素合理集聚,优化市域城乡建设空间和产业发展空间布局,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4)提升城市功能,促进转型发展巩固制造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服务业和民生事业,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加快转型发展步伐。
(5)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性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及历史文化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江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规划期限基准年为2009年,现状数据以2009年底为准。
近期为2010—2015年,中期为2016—2020年,远期为2021—2030年,远景展望至本世纪中叶。
5、规划范围(1)规划区:江都市域范围,总面积1330.16平方公里(其中长江水域面积为9.51平方公里)。
苏州吴中太湖旅游区AAAAA创立方案和总体规划精粹【江山多娇规划案例】太湖美最美在吴中苏州吴中太湖旅游区AAAAA创立方案和总体规划精粹太湖美呀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水上有白帆哪啊水下有红菱哪……一曲《太湖美》,使太湖烟波浩渺旳绮丽景象永远定格在人们旳脑海里。
【景区概况】太湖美,最美在吴中。
这句话说旳不只是自然景观,尚有吴中旳人文风貌。
假如说,太湖是吴文化旳发源地,那么,吴中无疑就是吴文化旳鼎盛地。
苏州吴中太湖旅游区是一种浓缩了古吴文化与新吴文化,融合了太湖之山、太湖之水、太湖之人、太湖之物、太湖之村、太湖之镇、太湖之风情旳文化荟萃之地,被誉为“太湖最美旳地方”、“长三角旳后花园”和“国际最佳休闲目旳地”。
吴中太湖旅游区位于苏州西南隅旳太湖之滨,总面积21.5平方公里。
境内有“中国碧螺春之乡”东山景区,“天下第一智慧山”穹窿山景区和“苏州最美旳山村”旺山景区。
这里,湖不深而广阔,山不高而清秀,群峰隐现于云际,景点散布于山水,远、中、近三景,错落有致;晴、阴、雨三时,光景变幻;山、水、园、林,相映成趣;春、夏、秋、冬,风光迥异。
秀美旳湖光山色与散落在太湖山水间旳人文古迹,璀璨多姿,俨然一幅绝佳旳江南山水画卷。
【规划背景】令人遗憾旳是:《太湖美》早在就被无锡市定为市歌,这样说来,单从太湖旅游形象层面看,“苏州太湖”比“无锡太湖”已落下半个身位,遑论苏州辖区旳“吴中太湖”。
为融入长三角旅游一体化进程,吴中区根据应江苏省“旅游强省”和苏州市“旅游强市”发展战略,将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予以培育,力争在较短时间内,提高“吴中太湖”旅游品牌、品质和整体竞争力,推进整个吴中区产业增长和转型升级。
通过严格遴选,最终选定我院为旅游区编制总体规划和5A提高方案。
旳阳春三月,我受邀前去苏州吴中进行初期考察,在惊叹于吴中太湖风光和文化旳同步,也对吴中太湖旅游发展现实状况感到忧虑:形象遮蔽严重太湖周围各都市旅游同质化严重,吴中太湖旅游品牌相对暗弱。
江苏旅游策划书范文3篇篇一《江苏旅游策划书范文》一、前言江苏,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秀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地域风情,是一个极具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
为了让游客能够充分领略江苏的魅力,特制定此旅游策划书。
二、旅游主题“魅力江苏,精彩之旅”三、目标群体本次旅游策划主要针对国内外对历史文化、自然风光感兴趣,追求高品质旅游体验的游客。
四、旅游路线及时间安排第一天:南京上午:抵达南京,参观中山陵,感受伟人的风范和历史的厚重。
下午:游览明孝陵,了解明朝皇家陵寝的规模与特色。
晚上:前往夫子庙-秦淮风光带,品尝南京特色小吃,欣赏秦淮河畔的夜景。
第二天:南京上午:参观南京博物院,领略丰富的文物馆藏。
下午:前往总统府,了解近代中国的历史变迁。
晚上:自由活动,可选择去新街口购物或体验南京的夜生活。
第三天:苏州上午:抵达苏州,游览拙政园,欣赏古典园林的精美。
下午:前往虎丘,感受千年古迹的韵味。
晚上:在平江路历史街区漫步,体验苏州的水乡风情。
第四天:苏州上午:参观苏州博物馆,感受苏州的文化底蕴。
下午:前往周庄古镇,享受古镇的宁静与悠闲。
晚上:品尝周庄特色美食,欣赏古镇夜景。
第五天:无锡上午:抵达无锡,参观太湖鼋头渚风景区,欣赏太湖的美景。
下午:前往灵山胜境,感受佛教文化的庄严与神圣。
晚上:自由活动。
第六天:扬州上午:抵达扬州,游览瘦西湖,欣赏湖光山色。
下午:前往个园,领略扬州园林的独特风格。
晚上:品尝扬州美食,体验扬州的慢生活。
第七天:返程五、景点介绍1. 中山陵: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寝。
2. 明孝陵: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氏的合葬陵墓。
3. 夫子庙-秦淮风光带:集自然风光、山水园林、风土人情于一体的旅游区。
4. 南京博物院:中国三大博物馆之一,馆藏丰富。
5. 总统府:见证了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
6. 拙政园:苏州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
7. 虎丘:有“吴中第一名胜”之誉。
8. 平江路历史街区:保留了苏州古城的风貌。
香山街道总体规划香山街道作为太湖旅游度假区中心区,其规划完全参照太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要求,并按照太湖旅游度假区中心区总体规划执行。
太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说明书一、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国城市规划法》2、《中华人民国环境保护法》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4、《风景名胜区规划规》(GB50298-1999)5、2002年12月中央领导关于对有关专家对建设太湖文化园区建议的批示。
6、《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7、《市城市规划若干强制性容的暂行规定》8、国务院国发[1992]46号关于试办旅游度假区有关问题的通知9、一九九二年七月向国务院上报的《胥口旅游度假中心总体规划报告》10、国务院国函[1992]134号关于太湖旅游度假区的批复11、国务院国函[1993]83号关于太湖旅游度假区两个度假中心更名的批复12、《太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1993年)13、1995-2003年太湖旅游度假区发展规划与实施纲要14、省政府关于太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的批复(1995年)15、省规院《东山、西山、光福景区总体规划》(2004年)16、现状基础资料调查二、规划原则1、保护优先原则:保护优先是太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的基本出发点。
规划将充分保护好度假区的生态环境、自然山水格局、历史文化和人文景观。
2、整理协调原则:整理度假区目前的用地现状,对不符合度假区性质定位的用地予以置换,对已批租地块,规划将从有利于度假区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对用地性质进行合理调整。
3、综合配套原则:将旅游度假设施的开发与度假区的建设结合起来,依据资源的重要性、敏感性和适宜性,合理安排配套设施,使旅游开发与度假区的环境协调发展,从而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满足度假区的功能定位需求。
4、可操作性原则:规划是度假区工作的前提,规划应为管理服务,应成为政府管理部门依法保护、建设和管理度假区的依据,因此规划必须从实际出发,应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江苏省水利风景区发展规划纲要江苏省水利风景区发展规划纲要绪论江苏省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长江下游、黄海之滨,从南到北分别与山东、安徽、浙江、上海等省市比邻,是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域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
全省总面积 10.26平方公里,总人口 7438 万,现辖13个地级市。
江苏境内地势低平,除东北部、西南部有丘陵山地起伏,其余多处于海拔 50 米以下,天然水系发达,河湖纵横, 港汊密布,有大小湖泊 290 余, 干渠水道数以千万公里,长江、淮河横贯东西,太湖、洪泽湖雄踞南北,水面面积占到总面积 16.9% 。
流域内土地肥美,物产丰饶,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交通便利, 经济发达,融汇了旖旎的自然风光与无数的人文胜迹,是享誉中外著名的水乡旅游胜地。
江苏水利多年来承担着国家经济建设和环境建设的重任。
江苏境内古今水利工程浩大,成就卓著:京杭运河、淮河入海水道、苏北灌溉总渠、南水北调工程……记载着人类开拓自然的丰功伟业。
新中国建立以来,全省先后建有流域性堤防 6600余公里,大中型水库47 个,小型水库861个,大中型涵闸 300多座,大中型泵站 159座,拥有机电排灌动力460 万千瓦,基本建成了防洪、除涝、灌溉、治渍和调水五套水利工程体系。
今天,众多的水利工程以宏伟的工程构筑形象,结合优美的山水林木自然景色和历史文化遗迹,构成丰富多样的独具魅力的水利风景资源。
进入新世纪以来,江苏水利在担负着国家治理淮河、沂沭泗河、南水北调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任务的同时,面临着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体制性转轨。
作为承担国家经济基础建设和环境建设重任的水利建设管理单位,也面临着从传统工程水利向现代资源水利转变的新的发展契机。
如何将水利工程建设与国土资源和环境保护结合起来,如何依托水利风景资源的优势,发展第三产业,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丰富水利建设的多元内涵,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是现代水利事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和目标之一,也是新时期江苏水利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江苏省无锡鸿山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2019-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06.05•【字号】苏政复〔2021〕32号•【施行日期】2021.06.0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旅游综合规定正文省政府关于江苏省无锡鸿山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2019-2035年)的批复(苏政复〔2021〕32号)无锡市人民政府:你市关于江苏省无锡鸿山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的请示(锡政呈〔2020〕93号)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江苏省无锡鸿山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2019-2035年)》。
二、促进特色发展。
要按照总体规划要求,进一步优化主题定位,深度挖掘吴文化资源,加强文物保护和文旅融合,促进特色发展。
坚持高起点规划、高品质设计、高标准建设,着力打造长三角地区重要的休闲度假目的地,助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三、完善公共服务。
要健全公共交通和慢行交通系统,改进内外部旅游交通组织,丰富住宿及休闲度假设施,提升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
因地制宜采用技术手段,不断完善供水、排水、环卫、污水处理等配套设施。
进一步优化公共服务体系、市场营销体系和旅游度假环境,发挥智慧产业配套优势,打造智慧旅游度假区。
四、助力乡村振兴。
要结合镇村布局规划和村庄规划,以旅游产业发展为契机,加强乡村产业培育,引导旅游配套和公共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改善村庄环境,助力乡村振兴。
五、节约集约用地。
要严控规划建设用地规模,提高土地使用效率,把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落到实处。
加大耕地保护和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力度,确保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质量有提高、生态有改善,确保粮食安全。
六、严格规划管理。
该规划是国土空间专项规划,要将其纳入相应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实施管理,并与详细规划相衔接。
江苏省人民政府2021年6月5日。
第一章总则第1条上轮总体规划的实施情况评估根据国务院国函[1992]134号关于建立江苏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的批复,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于1991年8月正式成立。
1993年11月,度假区管理委员会编制了《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
多年来,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在该规划的指导下,度假区有了长足的发展,基本形成规模,先后建成了太湖大桥、太湖明珠水上乐园、湖滨大道、多处景观房产建设等一批项目,以高尔夫球场为代表的一批项目即席开工建设,供水、供电、道路交通、通讯和环保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也已初具规模。
规划对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的建设以展起到了较好的指导作用,准确把握了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的职能与性质,道路布局结构合理,对湖滨的控制较为准确。
实施至今,区内大的路网及用地布局均得到了严格控制,湖滨大道的建设使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已见成效,但总体发展速度不够均衡,东部地区末得到充分的发展,旅游项目及设施发展速度不快。
第2条本次总体规划调整、完善的主要内容1.规划调整的迫切性在我国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尤其是旅游度假经济的超常发展,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原有的规划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要求;其次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的区域范围在2002年3月有了一个大的调整。
西山镇与光福镇并入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加上1996年叶山岛并入的小调整,已有两次调整)这为进一步加快发展环太湖旅游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调整重点a.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保护自然环境,努力营建环境优美,个性鲜明的生态化旅游度假区中心区。
b.高起点发展,加快现代化信息基础设施和网络建设。
c.明确职能,原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区域明确为整个新的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的中心区,主要承担服务职能。
设中心商务区、文化中心、行政中心等设施,形成功能完善、设施齐全的度假服务区。
d.继续贯彻城市设计的思想和手法,营造丰富的生态景观空间。
江苏省旅游业发展全资料表格(第六版)
旅游业概况
江苏省旅游业发展迅速,已成为全国知名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以南京、苏州、扬州等历史文化名城、花园城市、水乡古镇为代表的旅游资源,为江苏省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
截至2019年底,全省旅游人次达1.46亿人次,旅游收入达1.30万亿元人民币。
旅游发展规划
江苏省政府致力于推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为实现旅游业转型升级,江苏省提出了“全域旅游”战略,规划建设以苏州为核心的苏锡常旅游区、以南通为核心的沿江生态旅游区、以扬州为核心的扬州文化旅游区、东海海洋旅游区等多个旅游区域。
旅游产业
江苏省拥有众多的旅游企业和景区,如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泊太湖及其周边的太湖景区、中国四大名园之一的拙政园、中华名楼之
一的钟楼和鼓楼、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的南京夫子庙等。
同时,江苏省也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度假等新型旅游业态。
旅游业政策
江苏省政府出台了涉及旅游业的多项政策,如支持旅游企业发
展的优惠政策、推动旅游消费的激励政策、完善旅游服务的保障政
策等。
此外,江苏省还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旅游业,加大对旅游项目
的投资力度。
旅游业展望
未来,江苏省旅游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拓展旅游市场,促进旅游业与文化、体育、康养等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
江苏省也
将注重旅游服务质量的提升,为游客提供更舒适、便捷、安全的旅
游体验,并在旅游业创新上不断探索和尝试。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划目标为泰州市旅游业发展规划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争取在未来15年里,使泰州市成为全国著名的旅游城市之一。
第二条规划范围本规划范围为泰州市行政区域所属范围,包括海陵、高港两区和兴化、姜堰、泰兴、靖江四市,总面积5793平方公里。
第三条规划期限规划期限为2006——2020年,分近期、中期、远期三个发展阶段。
近期:2006——2010年;中期:2011——2015年;远期:2016——2020年。
第四条规划依据1、《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2000),国家旅游局;2、《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199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3、《风景名胜区条例》(200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4、《旅游规划通则》(200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5、《江苏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1-2020),北京大学中国区域经济研究中心;6、《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年)。
第五条规划原则市场导向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突出特色原则;区域协调原则。
第二章基础分析第六条旅游资源评价旅游资源丰富,种类繁多;资源开发基础较好,但吸引力较弱;水体、文化、名人资源是泰州市主体旅游资源,休闲性资源尤其丰富。
泰州市的旅游资源共有7个主类,占国标中所列全国旅游资源8个主类的87.5%,其中18个亚类占全国34个亚类的53%,48个基本类型占全国181个基本类型的27%。
可见,泰州旅游资源类型还是比较丰富的。
第七条旅游市场1、泰州市旅游市场情况旅游市场潜力巨大;近距离旅游是主体;入境旅游市场以东南亚地区游客为主;商务客人和休闲度假客人是泰州旅游的主体。
2、旅游市场发展趋势个性化的旅游市场需求增多;家庭伙伴式旅游趋势明显;以康体保健、放松身心为动机的休闲度假旅游需求趋势增强;城市周边以及近距离城市之间的短距离旅游需求增长。
第八条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优势:资源丰富,自然和文化组合好;生态环境优越,水乡湿地及水体景观保存较好;区位优势明显,客源市场具有巨大潜力;旅游开发基础好,社会环境优越。
江苏省旅游发展现状及发展优劣势分析江苏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居全国前列, 是中国经济最活跃的省份之一, 与上海、浙江、安徽共同构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成为国际六大世界级城市群之一.江苏省总面积10.72万平方公里, 辖13个地级市. 截至2019年末, 江苏省常住人口8070万人, 是中国人口密度第一大省. 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9631.52亿元,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23607元.一、发展概况江苏共拥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3座和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3座,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和江苏省历史文化名镇32座, 中国历史文化街区5处, 拥有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和中国历史文化街区的数量均列全国首位.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众多, 江苏已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10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25个、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132名、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5个. 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611个、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532名. 省级非遗传承示范基地21个、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25个、非遗研究基地14个、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10个.江苏地域文化江苏旅游资源丰富, 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互交融, 有古镇水乡, 有千年名刹, 有古典园林, 有湖光山色, 有帝王陵寝, 有都城遗址, 可谓是“吴韵汉风, 各擅所长”.截至2019年12月, 江苏有4处世界遗产(另有3处正申遗中)、5A级景区22家、4A级景区超100家、2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2处国家级地质公园、3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6个国家级森林公园、5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8座全国优秀旅游城市、120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4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江苏国家5A级旅游景区二、收入2019年, 江苏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400元, 比上年增长8.7%. 其中, 工资性收入23836元, 增长8.6%;经营净收入5636元, 增长4.6%;财产净收入4372元, 增长16.7%;转移净收入7556元, 增长7.7%. 按常住地分,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056元, 增长8.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675元, 增长8.8%.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城乡居民收入比由上年的2.26:1缩小为2.25:1. 全省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6697元, 比上年增长6.8%. 按常住地分, 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1329元, 增长6.3%;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7716元, 增长6.9%.江苏省统计局、三、旅游产业发展分析数据显示:江苏省是中国七大重点旅游省市之一, 也是中国经济、文化、科技和对外开放最发达的省份之一. 2014-2019年江苏省旅游总收入呈不断上升趋势, 2019年旅游总收入为14321.6亿元, 增长8.1%;2019年江苏省国内旅游收入为13902亿元, 增长8.2%, 占旅游总收入的97.07%.2018年江苏省旅游外汇收入为46.5亿美元, 增长10.8%;2019年江苏省旅游外汇收入为47.4亿美元, 增长2.0%.江苏省接待国内旅游人数的数量要远超于入境过夜游客数量, 2018年国内旅游人数为81422.8万人, 入境过夜游客为400.9万人;2019年国内旅游人数为88000万人, 入境过夜游客为399.5万人;2019年江苏省接待国内旅游人数占总旅游人数的99.55%.2019年江苏省入境过夜旅游者399.5万人次, 下降0.3%. 其中, 外国人266.5万人次, 增长0.7%;港澳台同胞133.0万人次, 下降2.3%.随着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 旅游经济在中国地区生产总值中的占比越来越高. 对旅游景区评级是中国旅游资源标准化管理的重要手段, A级景区则是中国特有的景区质量评级准.2019年江苏省5A、4A级景区接待旅游游客人数64271.7万人, 同比4.45%;其次南京、苏州接待游客人数分别是12868.49万人、10462.54万人, 同比分别是9.9%、4.5%.2019年各市5A、4A级景区接待情况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2019年江苏省接待入境过夜旅游者人数3994629人, 下降0.3%;2019年在江苏省接待的外国人中, 前三位国家分别为日本、韩国、美国, 接待人数分别为458077人、442470人、273196人;接待的中国同胞分别是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台湾同胞, 接待人数分别是218569人、15282人、1096164人.2019年江苏省旅游接待情况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为了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保护旅游者的利益, 便于饭店之间有所比较, 星级越高, 表示旅游饭店的档次越高. 2019年江苏省星级饭店出租率合计57.2%, 其中五星级饭店的出租率最高, 出租率为59%;2019年江苏省星级饭店平均房价是二星级189.5元/间/天, 三星级198.2元/间/天, 四星级318.6元/间/天, 五星级514元/间/天.四、旅游发展优劣势分析江苏也是沿海、沿江、新欧亚大陆桥等人口、经济密集带的结合部及长江文化和黄河文化的结合部. 江苏地缘上的优势使其成为中国对外商务经济和旅游经济的直接腹地,从而有能力成为国际旅游的门户和国内旅游的核心.江苏省旅游发展优劣势。
江苏省沿海开发总体规划全文江苏省沿海开发总体规划全文序 言 江苏沿海地区是全省最具发展潜力的区域之一,江苏沿海地区是全省最具发展潜力的区域之一,是江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是江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省委、省政府作出沿海开发的战略决策,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优化全省生产力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现“两个率先”目标意义重大。
实现“两个率先”目标意义重大。
江苏沿海开发区域包括连云港、盐城和南通三市市区以及赣榆、东海、灌云、灌南、响水、滨海、射阳、大丰、东台、海安、如东、通州、海门、启东等14个县(市)。
沿海开发影响范围包括连云港、盐城和南通三市的全部区域。
2005年,本区人口1712.74万,面积2.84万平方公里,地区生产总值2596.82亿元,分别占全省的22.9%、27.7%和14.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5167元,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的61.8%;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为15.9∶50.7∶33.4。
加快沿海开发将使本区与沿沪宁线、沿江、沿东陇海线共同构建全省生产力布局的主体框架,形成区域联动发展态势,形成区域联动发展态势,促进苏中、促进苏中、苏北快速发展。
编制沿海开发总体规划,主要是阐明政苏北快速发展。
编制沿海开发总体规划,主要是阐明政府战略意图,明确开发目标、任务、重点和措施,规范开发秩序,引导市场主体行为,凝聚力量,形成共识,促进发展。
力量,形成共识,促进发展。
江苏沿海开发总体规划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及《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为编制依据,为编制依据,充分吸收了《江苏省沿海地区地质环境评价报告》、《江苏省海洋功能区划(2006-2010)》的相关成果,并与《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江苏省沿江开发总体规划》、《江苏省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建设总体规划》等进行衔接。
本规划以2005年为基期,2015年为规划目标期,重点明确“十一五”期间的开发任务,是沿海开发的指导性文件,其空间布局要求具有约束性。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为加强徐州市吕梁山风景旅游区管理的科学性和连续性,统筹资源保护和地方发展之间的关系,制定《吕梁山风景旅游区总体规划(2009-2020)》。
第二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5.《基本农田保护条例》6.《退耕还林条例》7.《风景名胜区条例》8.《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9.《城市规划编制办法》10.《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11.《江苏省湖泊保护条例》12.《江苏省水资源管理条例》13.《徐州市堤坝管理条例》14.《徐州市地下水资源管理条例》15.《徐州市市区山林资源保护条例》16.《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17.《徐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18.《徐州都市圈规划》19.《铜山县镇村布局规划》20.《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21.《徐州市铜山城区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22.《徐州市新城区分区规划2004-2020》23.《徐州市公益林规划》24.《徐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5.《徐州环城游憩带的形成条件及总体布局设想》26.《徐州市黄河故道“十一五”农业综合开发规划》第三条规划适用范围吕梁山风景旅游区规划面积为186.22平方公里。
东到单集镇西侧行政边界、赵瞳林场山体山脊线,南以杨洼水库南岸、徐宿高速公路、下洪水库南岸、黄河故道南200米为界,西至104国道新线,北邻连霍高速公路。
第四条规划期限吕梁山风景旅游区总体规划的实施期限为2009至2020年。
共分两期:近期:2009年至2015年;远期:2016年至2020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
第五条吕梁山风景旅游区总体规划成果由规划文本、规划图纸和规划附件(包括总体规划说明书、专题研究报告、基础资料汇编、专家评审意见及落实情况)三部分组成。
经批准的规划文本和规划图纸,在吕梁山风景旅游区内具有法律效力,两者应同时使用。
江苏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及周边地区生态旅游总体规划保护区概况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位于北纬32°34′—34°28′,东经119°48′—120°56′之间,属暖温带与北亚热带过渡地带,地处盐城市管辖的射阳、大丰、滨海、东台、响水5个县(市)的沿海滩涂,保护区总面积(包括潮上带1673km2,潮间带,东沙等辐射状沙洲1367km2),其中滩涂面积3000多km2,约占江苏省滩涂总面积的63%。
建于1983年的盐城自然保护区,是中国第一个也是最大的沿海滩涂湿地保护区,1992年被国务院正式批准为“江苏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同年10月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
主要保护对象是在这里越冬、中转、繁殖、栖息的丹顶鹤、黑嘴鸥、河麂等珍禽稀兽以及沿海滩涂湿地生态系统。
盐城珍禽自然保护区一直面临着保护和开发的矛盾。
由于人口剧增和土地资源不足,人口与耕地资源的矛盾日益尖锐,随着内陆可供开发的土地接近枯竭,人们的目光便转移到沿海滩涂,目前保护区潮间带一半以上的滩涂已被围垦开发。
因此,尽管目前滩涂在不断淤长,由于大规模的滩涂开发,适宜丹顶鹤等珍禽栖息的湿地面积仍在迅速减少,并使有效生境破碎化。
据统计,1990年丹顶鹤栖息地面积为430km2,到1998年减少至180km2,8年间栖息地丧失近60%。
本次规划以位于保护区中部的核心区及周边地区为对象,包括射阳盐场、射阳林场、方强农场以及斗龙乡的一部分。
规划重点区域为南北分别以斗龙港和新洋港出海河为界,西界为老海堤向西约2km,总面积约200km2。
海堤西边除北段长,300m宽的土地属保护区管辖外,其它土地已被开发成农田和虾塘、鱼池,离海堤50m处有一复堆河;海堤向东1为宽阔的湿地滩涂,坡降为‰左右。
目前滩涂仍以每年50~200m的速度向海扩张,保护区内年成陆面积达900hm2。
自然条件气候条件保护区属典型的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极端最高温度℃,极端最低温度—℃,与内陆相比冬季气温偏暖、夏季偏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