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进口商品:化工产品:数量(1985年至2016年)
- 格式:xls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1
欧盟详细情况介绍一、欧盟简介欧洲联盟(简称欧盟,European Union -- EU)是由欧洲共同体(European communities) 发展而来的,是一个集政治实体和经济实体于一身、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区域一体化组织。
1991年12月,欧洲共同体马斯特里赫特首脑会议通过《欧洲联盟条约》,通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
1993年11月1日,《马约》正式生效,欧盟正式诞生。
欧盟现有25个成员国和4.56亿人口(2004年1月),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
25个国家分别是奥地利、比利时、塞普路斯、捷克、丹麦、爱沙尼亚、芬兰、法国、德国、希腊、匈牙利、意大利、爱尔兰、拉脱维亚、立陶宛、卢森堡、马耳他、荷兰、波兰、葡萄牙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西班牙、瑞典、英国等再加2007年1月1日加入的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总共是27个国家。
主要五个成员国: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二、五个主要欧盟成员国: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1、英国: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A\首都:伦敦(London),B\风俗:●在英国购物,最忌讳的是砍价。
英国人热爱体育,现代形式的体育运动几乎全是英国人的发明,如拳击、橄榄球、曲棍球和网球●在英国女士优先是人人皆知的行为准则●伦敦的酒吧英国街头巷尾到处都有酒吧,喝啤酒已成为伦敦人的传统习惯之一。
有的酒吧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英国的酒吧一般装修得古色古香,有雕花的门窗、磨花的大玻璃窗面和铮亮的吧台。
酒吧已成为伦敦的一种文化●饮食英国菜比较简单,制作方式只有两种:放入烤箱烤,或者放入锅里煮。
做菜是什么调味品都不放,吃的时候在以个人爱好放些盐、胡椒或芥末、辣酱油之类。
英国的特色菜有烤牛排,炸鱼,炸马铃薯●英国的机动车都是靠左行使,和我国相反,因此无论是驾车还是行走都应注意;●英国的时间:“GMT”中文叫“格林威治时间”,它是英国的标准时间也是世界各地的参考标准。
黑河口岸恢复通关伊始至今已25年,目前,口岸已发展成为年出入境逾百万人次、年进出口货物逾二十万吨的全国一类重要口岸。
区域经济发展带来口岸贸易的繁荣,在口岸贸易发展进程中,黑河已逐步形成了具有自身优势特点的对俄边境小额贸易、边境互市贸易、民贸、旅游贸易及其它贸易共存的边境贸易发展体系,与我市的一般贸易相配套共同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
历经了全球贸易环境变化的考验,边境贸易在逆境中发展壮大,贸易质量和数量得到了平稳快速提升。
改革开放以来黑河口岸中俄贸易发展的历程黑河为全国首批沿边开放城市,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曾创造了包括首家恢复对俄边境贸易;进行中俄边境贸易本币结算试点;实施卢布现钞跨境调运等经贸、科技、人文合作与交流的12项全国第一。
黑河口岸历经起步期(1983—1990年)对俄贸易累计完成进出口总值1.4亿美元。
阶段性高峰期(1991—1993年)成对俄贸易进出口总值9.1亿美元。
调整期(1994—1997年)完成进出口总值4亿美元。
恢复期(1998—2003年)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5.6亿美元。
发展期(2004年至今)外贸额递增至2011年的32.83亿美元,创历史最高水平,年均增长率为41.5%。
2012年上半年, 我市已完成进出口贸易总值17.3亿美元,同比增长22.2%。
近年来,随着口岸对外贸易强劲增长,我市对俄贸易进出口总值不断攀升,由2004年的2.75亿美元增至2011年的13.8亿美元,年均增长26%。
今年上半年,对俄贸易已实现贸易额13.4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74.54%。
其中,对俄贸易进口9.8亿美元,同比增长430%。
对俄贸易出口3.6亿美元,同比增长18.64%,基本实现了我们“稳增长、调结构、促平衡”的工作目标,对俄贸易形势喜人。
黑河口岸边境贸易发展特点及贸易状况(一)对俄边境贸易发展特点及发展状况。
2010年我市边境贸易进出口总值4.9亿美元,同比增长25%,占全市对外贸易总额的21%。
喀什周边中亚五国贸易环境和市场需求情况简介简介进入21世纪以后,各国的经济都有了新的发展,普遍走出低谷, 进入恢复性增长的新时期,,中亚五国资源丰富,贸易环境不断优化,消费规模和水平也进一步提升,中亚正成为新的投资和贸易发展的热土。
一、贸易及市场环境概述1.中亚五国市场规模的宏观评估目前,中亚五国共有人口约6015万,根据上世纪以来中亚地区的人口发展趋势, 以及各国独立后实行的人口政策和当前的人口自然增长率,预计2030年前后这一地区的总人口可能达到1亿人;2060年前后可能达到1.5亿人。
苏联解体前,中亚五国消费水平在国际商普遍在中等偏上水平,消费总额合计7197亿美元,人均1432 美元,在世界上排第27位。
但是,苏联解体后这一数字一直下降,最低的1998年消费总额只有150亿美元,人均269.8美元,在世界上排70位之后。
最近几年,各国经济进一步恢复,经济增长速度都在8%以上, 被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列为“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消费规模和水平不久将会达到或超过独立前的水平。
2.中亚市场的双向延伸上世纪90 年代以来,随着亚欧第二大陆桥的全线贯通和乌鲁木齐—新西伯利亚—莫斯科、乌鲁木齐—尹斯兰堡、乌鲁木齐—第比利斯等航线的开通, 中亚市场的范围正在不断扩大。
中亚市场可沿着亚欧第二大陆桥向西延伸,扩大到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波兰、德国及其它欧洲国家。
与中亚国家隔里海相望的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亚美尼亚等也已经成为中亚市场西延的范围,乌鲁木齐到巴库和第比利斯等城市的旅游购物包机已经往返了数百架次。
中亚市场的向东延伸,除了我国东、中部的商品经新疆进入中亚市场外,内地不少企业还在中亚地区开商店和办工厂,直接参与中亚市场的开发。
中亚市场的东西双向延伸是客观发展的需要,也是一个自然发展的过程。
3.中亚市场环境不断改善近几年,随着中亚各国经济的恢复和居民收入的提高,外国商品大量进口以及各国都加强了对市场的管理, 中亚地区的市场环境已大为改善。
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有哪些(2)三、西亚18国:伊朗:总面积为164.82万平方公里,,约7847万人口(2015)。
伊中两国在经贸合作上,中国是伊朗在亚洲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也是世界第三大贸易伙伴。
伊朗是亚洲主要经济体之一,经济实力位居亚洲第七位。
以石油开采业为主,另外还有炼油、钢铁、电力、纺织、汽车制造、机械制造、食品加工、建材、地毯、家用电器、化工、冶金、造纸、水泥和制糖等,但基础相对薄弱,大部分工业原材料和零配件依赖进口。
主要出口商品为油气、金属矿石、皮革、地毯、水果、干果及鱼子酱等,主要进口产品有粮油食品、药品、运输工具、机械设备、牲畜、化工原料、饮料及烟草等。
GDP(2013年)总计:4946.87亿美元; 人均GDP:6433美元。
伊拉克:国土面积约43.7万平方公里,约3258万人口(2014年4月)。
伊拉克地理条件得天独厚,石油、天然气资源十分丰富,石油工业是经济主要支柱。
主要出口原油、天然气、椰枣、化肥等,进口各种生产资料、粮食等生活必需品。
GDP(2015年估计)总计:2400亿美元;人均GDP:6491美元(2013年)。
土耳其:国土面积约78.3562万平方公里,约7769.59万人口(2014)。
土耳其是北约成员国,又为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创始会员国及二十国集团的成员。
拥有雄厚的工业基础,为发展中的新兴经济体,亦是全球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
土耳其矿物资源丰富。
主要有硼、铬、铁、铜、铝矾土及煤等。
三氧化二硼和铬矿储量均居世界前列。
在生产农产品、纺织品、汽车、船只及其他运输工具、建筑材料和家用电子产品皆居领导地位。
农产品和工业产品在主要出口商品中大致各占一半。
出口:电力、服装、食品、纺织品、金属制品、运输设备。
进口:机械、石油、化学制品、半成品、燃料、运输设备。
GDP2013年)总计:8221.49亿美元;人均GDP:10972美元。
叙利亚:总面积为18.518万平方公里,约2240万人人口(2012年7月)。
张二震《国际贸易学》(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目录第一章国际贸易学的研究1.1复习笔记1.2课后习题详解第二章国际贸易的利益2.1复习笔记2.2课后习题详解第三章国际贸易分工理论3.1复习笔记3.2课后习题详解第四章世界市场4.1复习笔记4.2课后习题详解第五章贸易条件5.2课后习题详解第六章国际贸易政策的理论分析6.1复习笔记6.2课后习题详解第七章国际贸易政策措施7.1复习笔记7.2课后习题详解第八章从GATT到WTO8.1复习笔记8.2课后习题详解第九章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贸易9.1复习笔记9.2课后习题详解第十章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10.2课后习题详解本书是张二震《国际贸易学》(第5版)教材的学习辅导书,严格按照张二震《国际贸易学》(第5版)教材内容进行编写,共分10章,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整理名校笔记,浓缩内容精华。
每章的复习笔记以张二震和马野青所著的《国际贸易学》(第5版)为主,并结合国内其他国际贸易学经典教材对各章的重难点进行了整理,因此,本书的内容几乎浓缩了经典教材的知识精华。
(2)解析课后习题,提供详尽答案。
本书参考大量相关辅导资料对张二震和马野青所著的《国际贸易学》(第5版)的课后习题(名词解释和思考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相关重要知识点进行了延伸和归纳。
资料下载地址:/Ebook/965119.html来源:【弘博学习网】或关注公众号【hbky96】获取更多学习资料。
考点一:国际贸易的一些基本概念1国际贸易与对外贸易(1)国际贸易又称世界贸易,是指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在商品和服务方面的交换活动,它是各个国家或地区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相互联系的主要形式。
(2)对外贸易又称进出口贸易,是指一个特定的国家或地区同其他国家或地区所进行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活动。
对于一些海岛国家或地区以及对外贸易活动主要依靠海运的国家或地区,这些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活动也可称为海外贸易。
121大众商务金融天地目前,中国与哈萨克斯坦之间的经贸合作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进出口贸易总额较高,贸易形势良好。
相关资料显示,中国已经成为哈萨克斯坦的第一大进口来源地和第二大出口市场,加强两者之间的经贸合作至关重要。
一、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经贸合作的现状中哈两国建交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当时经贸总额不足4亿美元。
相比日本和西方发达国家等经济强国,中国和哈萨克斯坦的经贸合作并非最早,无论是贸易额度还是投资额度都有较大差距。
但是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哈两国经贸合作取得了巨大进步。
从1992年开始,中国对哈萨克斯坦的出口额不断增长,2020年1—6月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双边贸易额为93.5亿美元。
从两国建交开始,贸易额增长了数十倍,虽然期间因为国际油价的问题导致贸易额减少,但之后又呈现上升趋势。
从中国进口商品种类来看,化工产品、机电产品、纺织品等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二、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经贸合作的有效策略(一)落实“一带一路”针对“一带一路”进行道路建设,道路建设可以进一步加快两国之间的贸易,为哈萨克斯坦的经济发展提供全新动力。
而且,道路建设需要大量劳动力,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通过这条路线,哈萨克斯坦能直接到达中国部分省份,扩大贸易合作,将双边贸易关系提升到新的高度,为“一带一路”注入新的力量。
同时,注重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如对现代化经济结构进行优化,积极开辟全新的外部渠道,扩大与外界的联系,进而加快发展进程。
(二)推动哈萨克斯坦优化投资环境在中哈经贸合作中,中国主要基于现阶段国际经济市场的基本秩序提高市场准入门槛,通过一系列经贸合作优化中国对哈方的投资环境。
中国还通过利用区域经贸合作的新方式,构建多样化、多层次的经贸合作路径,促进双方经贸合作规模的持续扩大。
(三)完善经贸合作机制,落实经贸合作关系为了推动中哈经贸合作关系的进一步深化,需要建立完善的经贸合作机制。
具体而言,依托当前的经贸合作基础全面拓展投资领域,持续创新合作方式。
英国的对外贸易英国是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强国,在世界经济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英国是世界上第六大经济体,经济发展程度高,市场体系成熟,近几年来英国经济克服了世界经济衰退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保持了稳增长、低物价、高就业、福利改善的运行态势,实现了过去200年英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一个最长的经济持续增长期.第一部分对外贸易形式、特点、体制、及政策一、国际贸易的必要性1、国际贸易是生产力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当生产力发展出现了分工私有制就产生了贸易,国际贸易的产生还必须出现国家,国家与国家之间贸易就是国际贸易。
2、国际贸易是各国追求比较利益的必然结果.相对成本的不同,为两国之间的互利的分工和贸易创造了条件,两国都专门生产本国占相对优势的产品,并互相交换,对贸易双方都有利。
各国生产成本不同,各国总能够找出在某种产品生产上的相对优势,只要正确地利用这种生产上的相对优势,积极地开展对外贸易,就能够增进本国的利益.3、国际贸易是各国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的需要。
在现代化的社会大生产中,许多产品的生产都具有规模报酬递增的特点,生产规模扩大,平均生产成本反而降低,这样就形成了规模经济,各国能够在世界范围内选择其所需的原料及机器设备等,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使劳动力价值降低。
4、国际贸易是进一步满足各国需求,增进各国福利的需要。
由于各国消费偏好或需求的不同,即使两国的生产能力完全一致,也会使双方的贸易成为必要。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收入变动引起需求变动,导致国际间工业品的双向贸易成为必然。
二、英国国内经济现状1、英国自然资源情况.英国是欧盟中能源资源最丰富的国家,能源产业在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主要工业有采矿、冶金、化工、机械、电子、电子仪器、汽车、航空等.生物制药、航空是最具创新力和竞争力的行业,服务业是英国经济的支柱产业.英国的农业以乳畜业为主,较为集中,高度机械,英国的主要能源生产大约占总GDP的10%。
服务业特别是银行业,保险业以及商业服务业占GDP的比重最大,而工业的重要性则不断下降,尽管英国仍是欧洲最大的军火,石油产地、电脑、电视和手机的制造地。
指标2016年2015年2014年2013年2012年2011年谷物及谷物粉进口金额(百万美元)5705.249391.466217.315100.64786.732043.8小麦进口金额(百万美元)815.85901.54978.551880.561108.63423.69稻谷和大米进口金额(百万美元)1614.281497.761254.241083.031153.35407.64大豆进口金额(百万美元)33981.1534769.0840261.7238009.4434990.1729834.18食用植物油进口金额(百万美元)4163.945010.655931.538074.899692.127714食糖进口金额(百万美元)1170.561774.071494.242068.672243.741943.4天然橡胶进口金额(百万美元)3354.63916.194951.426392.586813.479379.82合成橡胶进口金额(百万美元)5356.033893.63973.064428.365096.975361.74原木进口金额(百万美元)8085.198062.6211782.239320.147252.888273.13锯材进口金额(百万美元)8137.767503.838086.226826.295517.495711.89纸浆进口金额(百万美元)12240.7112754.6112065.9211375.2610972.8311939.63羊毛及毛条进口金额(百万美元)2387.292573.772508.022839.832710.022924.68棉花进口金额(百万美元)1570.082572.124991.488441.3511804.259468.74纺织用合成纤维进口金额(百万美元)716.28880.061045.431154.421008.661116.91聚酯纤维进口金额(百万美元)168.96189.91240.07241.57211.21238.41聚丙烯腈纤维进口金额(百万美元)300.47425.48520.18667.71592.48678.75铁矿砂及其精矿进口金额(百万美元)58032.5857620.393439.15106175.3895739.6112406.54锰矿砂及其精矿进口金额(百万美元)2074.641993.62718.873192.362185.992674.56铜矿砂及其精矿进口金额(百万美元)20888.0519203.6821463.9319508.9816950.7315518.14铬矿砂及其精矿进口金额(百万美元)1618.531788.071830.922388.392035.572663.79氧化铝进口金额(百万美元)872.051630.91924.51404.511816.07777.81煤进口金额(百万美元)14151.9312101.3322257.2129066.3728716.1323890.29原油进口金额(百万美元)116660.75134451.22228288.47219660.37220799.89196664.47成品油进口金额(百万美元)11157.3714303.4423452.9632025.7333071.8432698.7乙二醇进口金额(百万美元)4850.7769427892.128679.68130.458523.13对苯二甲酸进口金额(百万美元)302.43478.641073.012988.345863.598238.76己内酰胺进口金额(百万美元)277.85360.71504.21075.921813.652059.04医药品进口金额(百万美元)22094.9220346.319095.2216216.2313886.0211308.09肥料进口金额(百万美元)2404.453933.893367.213392.744048.893465.12尿素进口金额(百万美元)15.95 3.69 3.0510.971.35 1.46氮、磷、钾复合肥进口金额(百万美元)554.26826.32640.07753.34753.93531.91磷酸氢二胺进口金额(百万美元)14.2642.5999.85113.35102.9558.57氯化钾进口金额(百万美元)1721.782970.772521.282376.552918.532691.32原形聚乙烯进口金额(百万美元)8511.599325.8810378.279582.77764.557343.88原形聚丙烯进口金额(百万美元)3525.944438.785821.835595.875802.555874.85原形聚苯乙烯进口金额(百万美元)4639.525045.866226.116407.916317.296772.67 ABS树脂进口金额(百万美元)2757.332991.033574.743597.083624.224119.96原形聚氯乙烯进口金额(百万美元)863.68939.681111.481226.131365.411594.86聚酯切片进口金额(百万美元)272.13262.91328.86351.55324.69350.1农药进口金额(百万美元)674.96748.44770.63692.92592.3488.7纸及纸板进口金额(百万美元)3280.423348.783588.973660.273835.394076.12钢材进口金额(百万美元)13153.1214334.817913.7417052.4617805.2221575.92未锻造的铜及铜合金进口金额(百万美元)21584.7423968.929552.3928546.9131870.528976.4铜材进口金额(百万美元)4815.365061.696036.466446.16744.717828.35未锻造的铝及铝合金进口金额(百万美元)489.1460.9744.371010.041400.36827.96铝材进口金额(百万美元)2420.432803.363017.163026.313389.473592.78锅炉进口金额(百万美元)41.4825.0633.6942.9169.2387.98制冷设备用压缩机进口金额(百万美元)919.58994.391164.451149.781050.891134.09金属加工机床进口金额(百万美元)7513.58614.8710818.0810065.9413653.5613240.22阀门进口金额(百万美元)5388.175663.056417.96500.596029.736321.95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部件进口金额(百万美元)27182.4727660.6730546.4330824.2936937.8831675.22电话机进口金额(百万美元)2554.873058.771843.771809.891735.981322.95收音设备(包括收录音组合机及整套散件)进口金额(百万美元)252.51303359.42266.63216.76232.75电视机进口金额(百万美元)43.4619.6118.5330.8814.1410.08电视显像管进口金额(百万美元)0.35 4.717.5724.6973.76汽车进口金额(百万美元)44484.1344666.4160630.1948716.7947488.0643092.35小轿车进口金额(百万美元)13500.4313796.9721037.5517618.3119562.9118630.24货车进口金额(百万美元)299.05641.12839.811559.491492.32自卸车进口金额(百万美元)13.7764.68145.07192.97258.27装有引擎的汽车底盘进口金额(百万美元)184.28231.61150.92135.8281.0390.87汽车零件进口金额(百万美元)25391.9622967.8922091.46飞机进口金额(百万美元)20432.524441.9325962.5620904.0415692.6911649.24船舶进口金额(百万美元)864.47601.39783.23医疗仪器及器械进口金额(百万美元)8979.578169.028300.267892.857087.365964.85机电产品进口金额(百万美元)771385.3806139.15854086.1839699.59782627.35753289.17高新技术产品进口金额(百万美元)523620.58548057.99551236.26557942.24507077.82462992.36注:进出口数据来源于海关总署。
近年来,随着我国进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进出口商品结构也得到了一定改善,但从总体上看,我国在进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有待提高。
进口贸易部分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进口商品结构的变化相对较小,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的比重较为稳定,初级产品进口占20%,工业制成品的进口占80%左右, 1985年工业制成品的进口创历史新高,达到87.48%。
而初级产品的进口总量保持低速增长,其比重在不同时期有所起浮。
1990年“七五”计划完成时,进口商品中初级产品占18.7%,工业制成品占81.3%。
“八五”时期,工业制成品比重一直维持在80%以上,其中1993年最高,为86.3%,1995年最低,为81.5%。
“九五”时期,初级产品进口比重略有回升,2000年最高,为20.8%,1999年最低,为16.2%。
“十五”时期,初级产品进口比重逐年提高,从2001年的18.8%提高到2005年的22.4%。
综观我国进口商品结构,呈现以下几个特点:第一,进口商品中工业制成品进口一直占主要地位。
我国改革开放以后的大部分年份,制成品在进口总额中的比重均在80%以上。
在制成品进口中,机械及运输设备的进口发展最快,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根据统计资料显示,改革开放后,机械及运输设备进口在制成品进口总额中的比重均在40~50%之间。
第二,进口商品的技术构成不断提高。
从表3-9的统计数据来看,上世纪90年代以来,初级产品和资源性产品进口的比重略有上升,而低技术产品和中等技术产品的进口比重却明显下降,分别从1990年的17%和45.9%下降至2005年的7.8%和27%。
值得注意的是,高技术产品进口比重从1990年的13.4%提高到2005年的35.7%,成为进口的主导产品。
这种变动趋势表明中国一般加工业的国产化能力正逐步提高,从而对国外低、中技术产品的依赖程度逐渐减弱,同时也显示,随着国内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对国外先进技术和成套设备的需求日益增加。
中国出口了些什么?进口了些什么?这篇文章会告诉你'想了解中国出口了哪些产品,进口了哪些产品,他们与2017年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我们进口最多是哪些商品?出口最多的是哪些商品?下面的文章将用详实的图表为你给出答案。
一、进出口概况2009年以来,我国的进、出口都在逐渐增长,但15年有所下降,直到2017年又开始恢复增长,截止2018年我国出口总额2.49万亿美元,进口总额2.14万亿美元,净出口0.35亿,因进口增长快于出口,我国净出口在逐步缩窄,从2015年的0.59万亿,下降到2018年的0.35万亿,具体可参考如下图表。
进出口概况(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二、进出口类别(一)出口类别1、18年出口类别从出口类别来看,机械及运输设备出口占比最高,达到47.8%,其次是无法分类的杂项制品,占到22.7%,再然后轻纺产品、橡胶制品矿冶产品及其制品占到了出口总额的16.3%,以下是2018年各类出口产品占比情况:2018年对外出口商品类别占比情况(数据来源:由国家统计局网站)2、出口类别变化情况毫无疑问,2018年机械及运输设备占据了最大的出口份额,总金额更是达到了12077.88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11.6%;其次是杂项制品,金额为5656.06亿美元,增长了3.3%;再次是轻纺产品、橡胶制品矿冶产品及其制品,金额4046.59亿美元,增长9.8%。
以上是前三类产品的出口金额和增长情况,这三类就已经占据了87.6%的出口份额,与去年同期的88.3%的份额相比,下降了0.7个百分点。
所有品类当中,增长最快的出口产品类别是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增长率达到32%。
出口类别变化情况(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二)进口类别1、18年进口类别概况与出口类似,我国进口的最大产品品类也是机械及运输设备,占到了39.3%,其次是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占比16.4%,然后是非食用原料,占比12.7%,第四是化学品及有关产品,占比10.5%,第五是轻纺产品、橡胶制品矿冶产品及其制品,占比7.1%,以下是进口类别结构情况:2018年对外进口商品类别占比情况(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进口类别变化情况2018年仍然是机械及运输设备占据了最大的进口份额,总金额达到了8397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14.3%;其次是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金额为3494亿美元,增长了40%;再次是非食用原料,金额2721亿美元,增长4.3%;第四是化学品及有关产品,进口总额1514亿美元,增长15.4%;第五是轻纺产品、橡胶制品矿冶产品及其制品,进口总额1437亿美元,增长12.0%。
改革开放前的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就出口商品而言,1953年初级产品占总出口额的比重为79.4%,而工业制成品的比重仅为20.6%,其中,食品占30.9%,饮料及烟草占7.9%,非食品原料占33.3%,工业制成品占0.6%,其中,重化工业产品占8.3%,轻纺工业产品占12.3%。
经过多年的工业化发展,到1977年,初级产品占总出口额的比重下降为53.6%,而工业制成品的比重上增为46.4%,出口商品结构明显优化,详见表1.1.3。
就进口商品结构而言,中国的进口商品结构受到国内产业部门发展的影响,主要以工业制成品为主,其中主要集中在进口技术含量高的机械及运输设备上。
具体分阶段来看,中国进出口商品情况如下:表1.1.3 1953-1977年中国出口商品结构(单位:亿元,%)年份出口总额初级产品工业制成品金额比重金额比重1953 10.22 8.11 79.4 2.11 20.61957 15.97 10.15 63.6 5.82 36.41965 22.28 11.41 51.2 10.87 48.81970 22.60 12.10 53.5 10.50 46.51975 72.60 40.98 56.4 31.66 43.61977 75.90 40.65 53.6 35.25 46.4资料来源:《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年鉴》。
1.国民经济收复时期(1950-1952年)。
中国出口的主要集中于农副产品和一些原料产品的出口,如大豆、桐油、茶叶、猪鬃、肠衣、蛋品、蚕丝、钨砂、水银和绸缎等;进口了大量恢复和发展工农业生产以及交通运输所必需的重要物资和原材料,如钢材、有色金属、化工原料、橡胶、机床、拖拉机、化肥、农药、车辆、船舶、飞机、石油以及调剂供求、稳定市场所需的棉花、化纤、砂糖、动植物油、纸张、手表等物资。
2.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1953-1957年)。
中国的出口贸易,在工农业得到恢复和发展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增长,出口商品结构也有了很大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