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宝宝使用抗生素的三大误区
- 格式:docx
- 大小:57.89 KB
- 文档页数:3
不同年龄段患者的抗生素使用指南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不同年龄段患者的疾病特点和抗生素使用需求也逐渐显现出差异。
针对不同年龄段患者的抗生素使用,制定科学合理的指南不仅可以提高治疗效果,还能减少不必要的药物耐药性发展。
下面,本文将根据患者年龄段的不同,为您介绍抗生素使用的指南。
1. 婴幼儿期(0-2岁)婴幼儿期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因此在使用抗生素时需格外谨慎。
存在以下建议:(1)选择窄谱抗生素:优先选择窄谱抗生素,如青霉素。
因为窄谱抗生素对常见的细菌感染有较好的疗效,且可以减少肠道菌群失调的风险。
(2)剂量准确:婴幼儿的肝肾功能尚未完善,药物代谢能力较差,需要根据体重和年龄准确计算剂量,确保用药安全。
(3)避免长期使用:尽量避免长期使用抗生素,以免影响免疫系统的正常发育。
2. 学龄前儿童(3-6岁)学龄前儿童的免疫系统相对较强,但仍需谨慎使用抗生素。
以下是建议:(1)注意细菌耐药性:由于学龄前儿童的接触面广,很容易感染耐药性较强的细菌,因此使用抗生素时应仔细选择,并避免滥用。
(2)监测不良反应:学龄前儿童对药物的耐受性较差,容易出现不良反应。
因此,在用药期间要密切监测患儿的身体状况,并咨询医生及时处理。
3. 小学生和青少年(7-18岁)小学生和青少年的身体逐渐发育成熟,抗生素的使用也有所不同:(1)科学合理使用:遵循医生的建议,合理使用抗生素,遵守用药规定,不擅自更改剂量和用药方案,以免引起耐药性问题。
(2)注重教育:针对年龄段的青少年,需要进行抗生素合理使用的教育,提高他们对正确用药的认识。
4. 成年人(19-59岁)成年人的免疫系统已经完全发育成熟,但抗生素使用的指南仍需注意以下要点:(1)明确感染类型:在确定抗生素使用前,需明确感染类型,根据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
(2)抗生素联合用药:在临床需要时,可根据具体病情考虑抗生素联合用药,但需遵循合理用药原则,避免不必要的药物合并。
5. 老年人(60岁以上)老年人由于免疫力下降、多重慢性疾病存在等特点,抗生素使用需谨慎:(1)调整用药剂量:老年人肝肾功能可能下降,药物代谢速度较慢,因此需要调整用药剂量。
儿童使用抗生素的五个原则
由于儿童细菌性感染难以有一个明确的指标,所以临床初次抗生素治疗要真正做到正确、准确、合理极为困难,绝大部分依靠经验性治疗。
因此,儿童抗生素使用需要遵守以下主要原则:
1.怀疑细菌感染,可先用抗生素进行经验治疗。
2.诊断为病毒感染和不明原因发热,不宜早期应用抗生素。
3.应根据不同细菌种类和药敏试验选择抗生素。
4.抗生素使用应考虑抗菌作用、抗菌谱、药代动力学、细菌耐药性、药物不良反应等。
5.应根据个体生理特点、病理变化调整抗生素,必要时进行血药浓度监测。
儿童抗生素使用既要临床医师依靠自己的临床经验及临床检验合理选择,调整使用抗生素,同时,还必须把抗生素使用依据、目的、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与患儿家长充分沟通,达成共识。
唯有这样,才能在儿童抗生素合理使用与尽可能避免副作用之间找到平衡点。
儿童抗生素使用指南(2023)
背景
抗生素是一类治疗感染性疾病的药物,对于儿童的健康至关重要。
然而,过度或不恰当的使用抗生素会导致抗生素耐药性的增加和健康风险的增加。
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儿童健康和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制定儿童抗生素使用指南就显得尤为重要。
指南目标
1. 促进抗生素的科学、合理、合规使用,防治儿童感染病的发生和复发。
2. 引导合理选择抗生素产品,提高抗生素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以及抗生素使用成本。
3. 增强医务人员和家长对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意识,推进合理用药,防控抗生素滥用和耐药性问题。
指南内容
1. 儿童感染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原则。
2. 抗生素的分类和有效使用原则,包括使用时机、使用剂量、用药方式和用药时间等。
3. 不同感染病的抗生素选择和使用原则,包括上呼吸道感染、中耳炎、肺炎、尿路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等。
4. 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及处理原则,包括过敏反应、胃肠道反应等。
5. 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原则,包括不应滥用、不应过度使用、不应盲目使用,特别是在病毒感染和轻微感染时不应使用。
指南意义
本指南是对儿童抗生素使用的规范和指导,有助于推动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和医学健康发展。
同时,也有助于减少医疗资源浪费和抗生素耐药性的发展,确保儿童的健康和安全。
最全抗生素使用口诀抗生素使用是医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为它们可以用来治疗细菌感染,并挽救生命。
然而,不正确或滥用的使用抗生素会导致抗生素耐药性的问题。
为了减少滥用抗生素和延缓耐药性的发展,医生和患者需要了解何时和如何正确使用抗生素。
下面是最全的抗生素使用口诀,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1.对抗菌药物有恐惧心理是不正确的,但需谨慎使用。
抗生素是一类药物,用于治疗细菌感染。
虽然抗生素可以救命,但滥用和不正确使用抗生素会导致耐药性的发展。
因此,在使用抗生素时必须谨慎,并遵循医生的指示。
2.抗生素只能治疗细菌感染,对病毒感染无效。
抗生素只对细菌感染有效,对病毒感染无效。
因此,在感冒、流感等病毒感染时不宜使用抗生素。
3.不要轻易自行购买抗生素,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购买抗生素需要医生的处方,不要轻易自行购买和使用抗生素。
医生根据病原体的类型和耐药性确定何种抗生素最适合治疗患者的感染。
4.完整完成抗生素疗程,不可提前停药。
抗生素疗程一般为7-14天,患者应在医生建议下,完整完成整个疗程。
即使症状缓解,也不要提前停药,以免导致细菌耐药性的发展。
5.不能共享抗生素,使用他人的抗生素是不明智的。
每个人的感染情况不同,使用别人的抗生素可能不适合或生效,甚至可能引起不良反应。
因此,不能共享抗生素,仅用于自己的临床需要。
6.遵循抗生素使用的正确剂量和频率。
抗生素的剂量和使用频率取决于患者的状况、病原体类型和感染严重程度等。
患者应按照医生的指示,准确使用抗生素。
7.在使用抗生素的同时,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
抗生素治疗期间,患者应保持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并促进抗生素的有效吸收。
8.对于对其中一种抗生素过敏的患者,不可继续使用同类抗生素。
如果患者对其中一种抗生素过敏,应告知医生,以免再次使用同类抗生素引发过敏反应。
9.不要将抗生素作为预防药物。
抗生素是用于治疗感染,而不是预防感染。
因此,不要滥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可以通过保持清洁、正确的饮食和健康生活方式来实现。
(院标)许昌德医堂小儿推拿厚德载物医者仁心警惕抗生素,莫把孩子变成耐药宝宝!由于小儿各项机能发育不完善,免疫功能差,所以易患疾病,而现今输液和使用抗生素是小儿治疗的第一选择,一群家长守着脑门上扎针输液的孩子,已成为各地儿科的独特景观。
如何让孩子少用药,牵动着众多父母的心。
儿科专家指出:“抗生素滥用造成超级细菌和耐药宝宝”、“滥用药物是导致孩子经常生病的首要原因”、“孩子反复感冒发烧,打针输液不治本”!医学界流行一句话说,在美国买枪容易,但买抗生素却很难,而中国则相反。
医学证实九成的感冒不需要用抗生素(例如:用一次抗生素孩子8天不生长),现在抗生素滥用的一个典型表现就是当患者感冒时,不论是什么类型的感冒,全都用抗生素类的药物,如阿莫西林、菌必治、欧意、罗红霉素等等,有的是医生开的,有的是自己买的,但这显然是不科学的,医学证明90%的感冒是病毒性感冒,不需要用抗生素,抗生素是杀细菌的,不杀病毒!德医堂中医小儿推拿三大功效不打针·不吃药·快速改善小儿体质·呵护孩子健康成长1、提高小儿机体各项生理功能穴位与经络的治疗功能,已被现代医学所证实。
在小儿体表特定穴位施以不同的推拿手法,从而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平衡阴阳、去除外邪的作用,正气自然充足,正气存内,则邪不可干,也就是抵抗力增强,得病机会相应减少。
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中医小儿推拿的确有增强免疫功能、促进小儿气血充盈、饮食不偏、食欲旺盛、发育正常等。
2、快速解除小儿病痛如果小儿有病,按摩小儿身体的特定穴位,通过经络的刺激,使其体内相应的脏腑产生相应的生理变化,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中医小儿推拿治疗范围广泛,适用于0---16岁的儿童,对小儿反复发作的感冒、发热、咳嗽、支气管炎、肺炎、过敏性哮喘、呕吐、腹泻、便秘、消化不良、急慢性扁桃体炎、咽炎、鼻炎、疱疹性咽峡炎、厌食、口疮、遗尿、夜啼、幼儿急诊、湿疹等多种常见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抗生素的适应症与禁忌症抗生素是一类可以杀死或抑制细菌生长的药物,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然而,不同类型的抗生素有其特定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医生和患者需谨慎选择和使用。
本文将讨论抗生素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以便我们更好地了解这些药物的应用。
一、适应症1. 治疗细菌感染:抗生素的主要适应症是治疗细菌感染。
当细菌感染引起疾病时,抗生素能够进入机体,靶向杀灭或抑制细菌生长,从而帮助身体恢复健康。
常见的细菌感染包括上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皮肤感染等。
2. 预防术后感染:手术后易引起感染,因此在某些情况下,医生会在手术前或手术过程中使用抗生素,以降低术后感染的风险。
3. 预防特定细菌感染:在特定情况下,抗生素还可以用于预防某些特定的细菌感染。
例如,某些人在接触了莱姆病的蜱虫后,医生可能会给予他们抗生素以预防莱姆病的发生。
二、禁忌症1. 过敏反应:某些人对抗生素过敏,因此在使用时需格外谨慎。
过敏反应可能导致轻度的皮疹和荨麻疹,也可能引起严重的过敏休克。
如果患者曾经有对某类抗生素过敏的记录,医生将会选择其他类型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2. 肝肾功能损害:抗生素的代谢和排泄主要由肝脏和肾脏完成。
因此,如果患者有肝肾功能损害,医生会在使用抗生素时更加谨慎,可能需要减少剂量或选择其他药物。
3. 妊娠和哺乳期:某些抗生素对妊娠和哺乳期的妇女不建议使用,因为这些药物可能对胎儿或婴儿造成不良影响。
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权衡利弊,选择最安全的治疗方案。
4. 耐药细菌感染:一些细菌已经产生了耐药性,对常规抗生素不再敏感。
如果患者感染了耐药菌株,医生需要根据实验室的药敏结果选择适当的抗生素治疗。
三、正确使用抗生素的重要性除了了解抗生素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外,正确使用抗生素也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值得注意的事项:1. 按照医生的处方用药:不要自行选择和使用抗生素,必须按照医生的处方进行用药。
正确选择和使用抗生素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疗效,减少抗生素滥用和耐药性的问题。
抗生素在儿童感染中的剂量与用法指南抗生素是用于治疗感染的重要药物,但在儿童群体中的使用需要特殊注意。
儿童的生理特点和发育水平不同于成人,因此剂量和用法必须根据年龄、体重和感染类型等因素进行个体化调整。
本指南将为医生和家长提供抗生素在儿童感染中的剂量与用法建议,以帮助更安全有效地治疗儿童感染。
一、剂量调整原则儿童的剂量调整需根据年龄、体重以及不同生理阶段等因素进行个体化判断。
以下是一些常用抗生素的剂量调整原则:1. 根据体重计算剂量对于儿童,需要根据其体重精确计算出抗生素剂量。
通常,剂量按照每公斤体重量来计算,并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来调整。
2. 年龄和剂量的关系某些抗生素的剂量也可以根据儿童的年龄范围来进行调整。
通常,在提供使用指导时,抗生素的适宜剂量会根据不同年龄群体进行划分,以确保每个年龄段的儿童都能获得合适的治疗剂量。
3. 实时监测在使用抗生素时,应时刻监测儿童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
根据患儿的病情和任何副作用的出现,可以调整剂量,以确保药物能够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同时避免不必要的副作用。
二、常见儿童感染的剂量调整与用法1. 上呼吸道感染儿童上呼吸道感染常见的病原菌为流感病毒、腺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等。
常用的抗生素包括阿莫西林、头孢菌素类药物等。
剂量和用法如下:- 阿莫西林:儿童每天口服20-40 mg/kg,分2~3次口服。
- 头孢菌素类药物:根据不同的制剂和儿童年龄进行适当调整,通常每天口服25-50 mg/kg,分2~3次口服。
2. 肺炎和中耳炎肺炎和中耳炎是儿童最常见的细菌感染。
常用的抗生素包括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菌素类药物等。
剂量和用法如下:-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根据不同制剂和儿童年龄进行适当调整,通常每天口服45-90 mg/kg,分2~3次口服。
- 头孢菌素类药物:根据不同制剂和儿童年龄进行适当调整,通常每天口服25-50 mg/kg,分2~3次口服。
3. 腹泻和胃肠道感染腹泻和胃肠道感染常由细菌、病毒、寄生虫引起。
抗生素的合理使用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发明了青霉素,这是人类医学科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的里程碑。
70年来,以青霉素为代表的抗生素,从病魔手中挽救了数以万计的生灵,为人类健康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直到今天,抗生素仍然是人们抵抗各种病菌的有力武器。
近年来,由于对抗生素的过分依赖和滥用,使抗生素在治病的同时,又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而引起社会的严重关注。
一、触目惊心耐药菌21世纪人类将面临三大病原微生物的威胁:耐多药结核菌、艾滋病病毒、医院感染的耐药菌株,其中耐药菌的发展速度令人触目惊心。
二十年代,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是链球菌。
而到了九十年代,产生了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肠球菌,耐青霉素的肺炎链球菌、真菌等多种耐药菌。
喹诺酮类抗生素进入我国仅仅20多年,但耐药率已经达到60%—70%。
大量耐药菌的产生,使难治性感染越来越多,条件致病菌感染的机会越来越多,治疗感染性疾病的费用越来越高。
如耐青霉素的肺炎链球菌,过去对青霉素、红霉素、磺胺等药品都很敏感,现在几乎“刀枪不入”。
绿脓杆菌对阿莫西林、西力欣等8种抗生素的耐药性达100%,肺炎克雷伯氏菌对西力欣、复达欣等16种高档抗生素的耐药性高达51.85%-100%。
而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除万古霉素外已经无药可治。
多重耐药菌引起的感染对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滥用抗菌素已经使人类付出了沉痛的代价。
20世纪五十年代在欧美首先发生了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感染,这种感染很快席卷全球,形成世界大流行,有5000万人被感染,死亡达50多万。
人类与致病菌的较量从未休止,致病的病原菌与消灭病原菌的抗生素是一对永恒的矛盾。
从细菌的耐药发展史可以看出,在某种新的抗生素出现以后,就有一批耐药菌株出现。
医学工作者开发一种新的抗生素一般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而一代耐药菌的产生只要2年的时间,抗生素的研制速度远远赶不上耐药菌的繁殖速度。
乱用抗生素会有这3个危害,为了孩子健康,家长重点看看每个人身体中都会有完美的防御系统,这就是所说的免疫力,能帮助抵抗病毒和细菌。
但是乱给孩子使用抗生素,会打破其平衡状态,甚至会对神经系统及免疫功能带来损伤。
乱给孩子使用抗生素有哪些危害?1、容易引起肝肾损伤以及二次感染所有的药物都会通过肾脏和肝脏代谢掉,抗生素也不例外,代谢的过程中会对肾脏和肝脏带来损伤。
本身孩子的各个器官发育还没有完全成熟,再受到抗生素的残害会引起肝功能和肾功能衰竭。
另外一些抗生素滥用,也会引起儿童耳鸣和软骨受到损伤,以及骨髓抑制等。
当感染病毒早期不节制的使用抗生素,会紊乱菌群环境,刺激了病毒生长和繁殖,从而诱发腹泻、哮喘或者真菌感染以及湿疹等,加重了病情。
2、增加患上哮喘几率滥使用抗生素会改变肠道中的菌群环境,打破了免疫系统的健全过程,从而诱发过敏反应,增加了患上哮喘的几率。
另外抗生素会泯灭致病菌的抗药能力,虽然能够杀死普通细菌,但是抗药性的致病菌却在身体里存留下来,并大量的繁殖,这些残留的病原机,因为长时间受到药物刺激而产生了耐药性,不管使用多少抗生素都没有任何效果,反而会加快基因的突变。
3、引起营养不良或者缺乏维生素k滥用抗生素会减少肠道中的有益菌,容易诱发胃肠炎或者十二指肠溃疡等肠道疾病,不利于吸收营养物质而诱发营养不良。
肠道中的益生菌参与了维生素k合成,因为抗生素的影响而减少了维生素k的生成,此类维生素属于凝血因子,一旦缺乏容易引起大出血或者出血不止。
另外也增加了儿童患上1型糖尿病的几率,主要是因为胰腺受到了菌群破坏所引起的。
除此之外滥用抗生素也会破坏孩子最基本的免疫力,天气稍微发生改变就会诱发咳嗽和感冒。
温馨提示家长必须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合理使用抗生素,患上疾病时选择正规的医院接受治疗,不能随意的吃以前存留在家里的抗生素。
另外不能以抗生素价格来判断药物的好坏和高低级,由医生根据孩子年龄体重以及病情来计算出所使用药物的剂量,切不可滥用。
儿童打头孢期间应注意什么头孢药物是广谱抗生素,可用于治疗多种感染,包括细菌性肺炎、脑膜炎、中耳炎、皮肤感染等。
儿童在服用头孢期间应注意以下几点:1. 按医生指示服用头孢药物。
儿童服用头孢药物前,应先确保医生已经准确诊断并给出了治疗建议。
儿童不应随意购买头孢药物进行自我治疗,以免出现不良反应或者药物失效。
2. 服用头孢期间应遵守药物治疗规定。
儿童服用头孢药物应根据医生的建议遵守治疗规定,不得自行减少或加大剂量,严格按照间隔时间服用,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3. 注意药物不良反应。
在服用头孢药物期间,儿童可能会出现不良反应,包括过敏反应、胃肠道不适、头痛、眩晕、皮肤瘙痒等。
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咨询医生。
4. 搭配益生菌保护肠道微生态。
头孢药物可对肠道有一定的破坏作用,影响肠道的健康。
在儿童服用头孢药物期间,适当增加摄入益生菌的量,维护肠道健康,防止出现腹泻等不良反应。
5. 补充足够的水分。
头孢药物对肾脏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会增加儿童的尿量,降低尿液浓度。
因此,在服用头孢药物期间,儿童应补充足够的水分,以保持机体的水平衡。
6. 避免儿童暴露于感染源。
在服用头孢药物期间,儿童仍有可能感染疾病。
因此,家长应注意避免儿童暴露于感染源,保持卫生清洁,及时更换衣物和洗浴。
7. 不要随意更换药物。
在服用头孢药物期间,如果儿童感冒症状有所改善,家长不应随意更换药物,应继续按医生指示使用头孢药物,完成整个治疗过程。
总之,儿童使用头孢药物时应注意按医生建议服药,遵守治疗规定,注意不良反应,搭配益生菌保护肠道健康,补充足够的水分,避免儿童暴露于感染源并不要随意更换药物。
这些措施有助于保证头孢药物的疗效和儿童的健康。
儿童使用抗生素的几点注意事项第一篇:儿童使用抗生素的几点注意事项儿童使用抗生素的几点注意事项“消炎药”一般指的是抗生素,用于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它不是什么万能药,而且滥用抗生素还可以引起许多不良后果,尤其是儿童更要慎重使用,并要注意以下几点:1、由医生判断是否使用儿童患病应及时就医,由医生根据其病史、临床表现等,结合必要的辅助检查作出诊断,根据诊断由医生确定是否需用抗生素治疗。
通常,由细菌、支原体感染造成者需用抗生素,而对于大部分病毒性(儿科上呼吸道感染、婴幼儿腹泻常见病原菌)感染,抗生素几乎没有作用。
像一般的发烧、喉咙痛、咳嗽、流鼻涕,仍以病毒感染占大多数,因此,切不可孩子得病即用抗生素。
必须使用抗菌素时,应根据儿童的用药特点:首选口服剂型,其次是肌注,最后才是静脉点滴。
2、根据病原菌选药如果是细菌或支原体感染,需要针对病原菌选用抗生素。
因为每次引起感染的病原体不一定相同,以前有效的药物,现在不一定效果好。
家长为病儿自选抗生素,缺乏针对性,可能造成疗效不佳或无效。
更不能频繁换药,因为抗生素对细菌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用药后要起效果,需要有个过程,不能着急。
每天换药,不仅对治疗没有好处,而且有可能导致菌群失调,诱发耐药菌的产生,造成后期治疗的困难。
而且抗生素无高级与低级之分,只有病原菌对药物敏感与不敏感之分,以价格判断药物好坏、高级低级是没有道理的。
3、用法用量遵从医嘱对于儿童,药物剂量通常是由医生根据诊断、病情、体重或体表面积计算得出,既确保抗生素很好地发挥作用而又不对机体产生危害,认为儿童用药即为简单的成人剂量减半的概念是错误的。
根据不同药物在人体内吸收代谢和生效的速度不同,抗生素有6小时1次、8小时1次或12小时1次的,家长应严格按时给患儿用药,切记不能随意更改,更不要自行加减药物,否则会导致毒副作用加重或使前段治疗效果前功尽弃。
4、不能随便联合用药两种或两种以上抗生素同时使用称为联合用药。
同时服用两种以上的抗生素,有可能造成用药无效的后果。
抗生素使用注意事项抗生素是一类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它能有效地杀灭或抑制细菌的生长。
但是,不当使用抗生素可能会导致抗生素耐药性的出现,严重影响疾病的治疗效果。
因此,在使用抗生素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抗生素的使用应该遵循医生的指导和处方。
不要自行购买抗生素并将其用于治疗,因为不同种类的细菌和疾病需要特定的抗生素。
错误使用抗生素可能导致细菌耐药性或不必要的副作用。
2. 严格按照剂量和用药时间使用在使用抗生素时,必须严格按照医生指示的剂量和用药时间进行。
不要随意增加或减少剂量,也不要过早停止使用,即使症状好转。
遵循完整的抗生素疗程能够确保杀灭细菌,并降低耐药性的风险。
3. 不要共用或共享抗生素抗生素是个人特定的药物,不应共用或共享。
即使在疾病相似或症状相同的情况下,抗生素也需要因个体情况而异。
共用抗生素可能导致微生物的传播,增加耐药性的风险。
4. 不要存留未使用的抗生素当医生给你开具一瓶抗生素时,你需要按照指示完成疗程。
不要保留未使用完的抗生素并在下次发生相似症状时继续使用。
因为抗生素的有效期有限,而且抗生素不适用于所有疾病,因此需要医生的指导才能正确使用。
5. 抗生素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在使用抗生素的同时,还需留意是否有同时使用其他药物的情况。
某些药物可能与抗生素发生相互作用,降低抗生素的疗效或导致不良反应。
在服用其他药物之前,务必告诉医生你正在使用抗生素。
6. 注意抗生素的副作用抗生素在治疗感染的同时,也可能产生一些副作用。
常见的包括恶心、腹泻、头痛等。
如果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或不可忍受的副作用,应立即咨询医生并停止使用抗生素。
7. 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抗生素通常用于治疗感染,而非预防感染。
在一些情况下,医生可能会建议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如某些手术前或免疫系统功能低下的病患。
然而,这种情况应该仅在严密监测下进行,避免过度使用抗生素。
综上所述,抗生素是一种有力的药物,但其合理使用对于保护人们的健康和减少细菌耐药性至关重要。
《健康中国行》不少家庭都备有小药箱,但在使用抗生素方面存在许多误区,常见的有以下几类:误区1:抗生素=消炎药人体内存在大量正常有益的菌群,如果用抗生素治疗无菌性炎症,这些药物进入人体内后将会抑制和杀灭人体内有益的菌群,引起菌群失调,造成抵抗力下降。
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局部软组织的淤血、红肿、疼痛、过敏反应引起的接触性皮炎以及病毒引起的炎症等,都不宜使用抗生素来进行治疗。
误区2:抗生素可预防感染抗生素仅适用于由细菌和部分其他微生物引起的炎症,对病毒性感冒、麻疹、腮腺炎、流感等患者给予抗生素治疗有害无益。
抗生素是针对引起炎症的微生物,是杀灭微生物的。
没有预防感染的作用,相反,长期使用抗生素会引起细菌耐药。
误区3:广谱抗生素优于窄谱抗生素抗生素使用的原则是能用窄谱的不用广谱;能用低级的不用高级的;用一种能解决问题的就不用两种。
在没有明确病原微生物时可以使用广谱抗生素,如果明确了致病的微生物最好使用窄谱抗生素。
否则容易增强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
误区4:新的抗生素比老的好,贵的抗生素比便宜的好其实每种抗生素都有自身的特性,优势劣势各不相同。
一般要因病、因人选择,坚持个体化给药。
有的老药药效比较稳定,价格便宜,不良反应较明确。
另一方面,新的抗生素的诞生往往是因为老的抗生素发生了耐药,如果老的抗生素有疗效,应当使用老的抗生素。
误区5:使用抗生素的种类越多,越能有效地控制感染现在一般来说不提倡联合使用抗生素。
因为联合用药可以增加一些不合理的用药因素,这样不仅不能增加疗效,反而降低疗效,而且容易产生一些毒副作用、或者细菌对药物的耐药性。
所以合并用药的种类越多,由此引起的毒副作用、不良反应发生率就越高。
一般来说,为避免耐药和毒副作用的产生,能用一种抗生素解决的问题绝不应使用两种。
误区6:频繁更换抗生素抗生素的疗效有一个周期问题,如果使用某种抗生素的疗效暂时不好,首先应当考虑用药时间不足。
此外,给药途径不当以及全身的免疫功能状态等因素也可影响抗生素的疗效。
滥用抗生素三大危害危害一:大量使用抗生素会带来较强毒副作用,直接伤害身体,尤其是对儿童听力。
抗生素的毒副反应最严重的是过敏反应.研究表明,每种抗生素对人体均有不同程度的伤害.比如链霉素、卡那霉素可引起眩晕、耳鸣、耳聋;庆大霉素、卡那霉素、万古霉素可损害肾脏等等.而耳朵对抗生素的副作用最为敏感,比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最易影响耳朵毛细胞,而使听力下降。
危害二:抗生素用多了会使细菌产生耐药性,使抗生素药物效果变差,甚至无效.抗生素用得太多,也会让杀灭的细菌产生耐药性。
而且,细菌的这种耐药性也是可以相互传播的,细菌对某种抗生素耐药,同时亦可对其他抗生素耐药,而且耐药性还可以在不同的细菌、人体正常菌群的细菌与致病菌之间,通过耐药基因相互传播,使细菌耐药性复杂化。
危害三:抗生素用得过多过滥,会大量杀灭体内正常细菌,让致病菌乘虚而入,可以造成人的死亡。
比如说人体肠道细菌,按一定的比例组合,各菌间互相制约,互相依存,在质和量上形成一种生态平衡,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敏感肠菌被抑制,未被抑制的细菌乘机繁殖,从而引起菌群失调,可以引起一些维生素的缺乏,使身体抵抗力下降。
人体内的细菌主要存在肠道里。
有的细菌是帮助消化的,有的则是寄生菌,它们存在于皮肤里、口咽部里、耳朵眼,这些与外界通着的地方,它们不是致病菌,但在一定的条件下,这些寄生菌会变为致病菌.当体内菌群失调,一旦有身体某部位感染,就极易恶化,甚至是可以死人的。
滥用抗生素的危害1.抗生素滥用在儿童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导致儿童身体里的细菌耐药性增强,时间一长,同类的抗生素便对这些细菌无可奈何,只能应用高级别的药物,这样就会导致一种恶性循环。
2.由于儿童本身各器官发育不全,抗生素很容易残害或者潜在残害儿童的身体器官,如许多抗生素是通过肝脏来代谢的,滥用抗生素就容易造成肝脏功能受损。
3。
儿童滥用抗生素最恶劣的影响是造成儿童体内正常菌群的破坏,降低儿童机体抵抗力,进而引起二重感染。
合理使用抗生素八大原则导语:很多人认为,不滥用抗生素就是不用和少用抗生素,殊不知,在明确感染需要用药时,不及时用和随便停用也是不合理利用抗生素,一个5岁的女孩1个月里有3次因扁桃体发炎而发烧,父母带着她频繁跑到诊所输液。
每次输抗生素3天,烧就退了,但不到一个星期,她又开始发烧。
到医院检查后发现,她的症状是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治疗3天后虽然退烧了,但真正痊愈却需要10天。
孩子热度稍退、症状缓解,家长就赶紧把药停掉。
这样中途停药使病菌消灭不完全,反复发作还可能诱发风湿热等后遗症。
很多人认为,不滥用抗生素就是不用和少用抗生素,殊不知,在明确感染需要用药时,不及时用和随便停用也是不合理利用抗生素,以上的例子就是抗生素没有用够惹来的麻烦。
我们看一下整个耐药是怎么形成的。
假如这个细菌用了这个抗生素,细菌有很多代,有很多细菌,现在正好杀个半死,这个时候把药停了,这个细菌就又活过来,它又繁殖传递给下一代。
如果这个细菌子子孙孙向下传,如果这个细菌每次都打不死,一代一代向下传,对这个药就很熟悉了,细菌就对抗这个药,这就是滥用的结果。
所以说,抗菌素用得不撤底、不够疗程也是细菌耐药的一个主要原因。
1992年,演员刘晓庆在长沙演出前削眉笔,被小刀划破指尖后匆忙中撕下粘窗户的报纸,包在手指上便上场演出。
两天后她开始高烧不退,开始她以为是感冒,但吃药后效果不好,后来经诊断为败血症,并且诱发了病毒性心肌炎住院治疗了一段时间。
细菌一旦通过某种途径进入体内,就有可能进入血液。
发现其他感染的征兆时,应及时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生素,否则病菌会繁殖并随血液迁徙到肝、肺或脑,严重时可能引起肝脓肿、肺脓肿或脑脓肿。
如果没正确按疗程用抗生素,会让后续治疗更困难。
一般来说,抗生素应用到体温恢复正常、感染症状消失后3~4天。
切不可用一阵停一阵,也不能过于频繁地调换品种。
如果服用剂量不够,达不到有效血药浓度,不但不能彻底杀灭细菌,反而会引起耐药。
宝宝吃抗生素,这些注意要点请牢记人吃五谷杂粮总会生病,宝宝也不例外。
宝宝患病,医生有时候会开抗生素给宝宝吃。
爸爸妈妈要注意了,宝宝吃抗生素的前后有很多注意要点要遵守,否则会给宝宝带来很多危害。
一起来看看这些注意要点吧。
一、宝宝服用前的注意要点通常情况下,悬浮液的抗生素在服用前要泡成药水。
炮制前爸妈应摇散药粉,接着倒入适量的水摇匀,让药粉充分溶解。
爸妈要注意,用热水泡制药水会影响服药效果。
另外,宝宝服用前,爸妈要把药水摇匀了,防止药粉沉淀导致服药剂量不足。
泡制的抗生素药水应按说明书要求存放。
抗生素药水很多都需冷藏处理,比如安灭菌糖浆和万博霉素悬液;不过也有的抗生素药水应室温存放,比如日舒悬液和开罗理霉素悬液剂。
二、宝宝服用时的注意要点当医生开抗生素类药物给宝宝服用时,爸妈一定要引起重视。
给宝宝吃药时要注意以下要点:1.一定要遵医嘱给宝宝吃药根据医生在药单上表明的服用时间(比如一天吃1次,两次)和服用剂量给宝宝吃药。
2.坚持让宝宝吃完整个疗程如果医生给宝宝开了一个星期的抗生素,那么爸妈就要保证宝宝吃满一个星期的药。
哪怕宝宝在疗程结束前病情已经好转,爸妈也不应给宝宝停药。
如果爸妈提早给宝宝停药,有可能会使残存病菌在宝宝体内继续繁殖,产生耐药性的病菌,使病情反复。
3.别让宝宝吃以前剩下的药之前剩下的抗生素药物有可能对这次感染是没有效果的,即使还有效果,剂量也是不够治好这次疾病的。
小编提醒各位爸妈,之前剩余药物最好丢掉,不能当备用药物使用。
4.询问医生要吃完后是否要复诊有的疾病需要在吃完药后去医院复诊。
比如宝宝患中耳炎,爸妈要在宝宝吃完药后取医院复诊,保证耳朵内不再有积液。
5.病情为好转,一定要告诉医生宝宝服用抗生素有可能导致病菌有耐药性,使病情不能康复。
爸妈及时告诉医生可以方便医生换药。
三、宝宝服用后的注意要点对于剩余药物的处理,爸妈要掌握正确方法,防止污染环境造成细菌耐药性的提升。
正确的处理步骤是这样的:1.剩余药水和冲洗药罐的水要放入夹链袋中。
给宝宝使用抗生素的三大
误区
Final revision on November 26, 2020
给宝宝使用抗生素的三大误区
抗生素这个词,爸爸妈妈们应该一点儿也不陌生。
孩子得病,最常见的就是感冒、发热、咳嗽。
此时,抗生素便出现在家长面前。
但是,抗生素真的是“万能药”吗孩子感冒必须服用抗生素吗
滥用抗生素的危害
1 滥用抗生素对儿童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导致儿童身体里的细菌耐药性增强,时间一长,同类的抗生素便对这些细菌无可奈何,只能应用高级别的药物,这样就会导致恶性循环。
2 由于儿童本身各器官发育不全,抗生素很容易残害或者潜在残害儿童的身体器官中,如许多抗生素是通过肝脏来代谢的,滥用抗生素就容易造成肝脏功能受损。
3 儿童滥用抗生素最恶劣的影响是造成儿童体内正常菌群被破坏,降低儿童机体抵抗力,进而引起二重感染。
抗生素的使用误区
误区1:感冒离不开抗生素
“哎呀,宝宝好像感冒了,快拿点消炎药来。
”这样的场景在很多家庭中都不陌生。
很多家长,当孩子稍有点流清鼻涕、咳嗽症状时,就凭经验赶紧给孩子服药,几种抗生素同时服用或频繁换药,一种药服用了2天不见效马上给孩子换另一种药。
抗生素好像已经成了家庭的万金油。
有些父母就诊时也强调,孩子发热一定要用抗生素病才能好。
其实这样做是不对的,人体内的细菌是普遍存在的,而有些细菌是不致病的。
当人体免疫力下降,失去屏障保护的时候,体内的细菌才会失衡,外界细菌也更容易侵入,这个时候才需要使用抗生素。
误区2:抗生素也能杀病毒
有些家长只要小孩一感冒就让孩子吃药,吃抗生素,其实这个时候抗生素是不管用的。
一般情况下,伤风感冒是由于病毒感染引起的,主要起消灭病毒作用的是人体内的免疫细胞。
不过,家长经常会发现小孩服药一个星期左右症状减轻了,于是有种错觉,以为是药物起了作用,其实不然,孩子体内的免疫机制都有一个反应的时间,从免疫系统开始工作到把病毒抑制住,有一个过程,就算不服用抗生素,10天左右症状也会减轻,称为“自愈性”。
这是很多病毒性感冒都有的特性,所以有时医生会建议家长不到万不得已,不要轻易给孩子服用抗生素。
病毒感染:病毒感染的明显症状就是会流鼻涕、流眼泪等,总之会有液体从眼、鼻等器官流出,这时是不需要服用抗生素的,体内的白细胞会自然形成免疫屏障,10天左右,将病毒完全抑制、吞噬掉,人体将自然痊愈。
细菌感染:细菌感染的明显的症状是发热、咳嗽、有痰等,细菌感染时人体会觉得不舒服但没有液体等流出。
常见的是上呼吸道感染,发展下去就会导致肺炎等。
因细菌感染而引发的感冒最好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抗生素,千万不要自作主张,随意服用。
误区3:宝宝腹泻时滥用抗生素
宝宝的消化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加之从4个月起要添加离乳食品,因此,免不了会出现腹泻,有些而且宝宝往往表现得又吐又泻,使得父母顾不上找出腹泻的原因,就急着给宝宝用抗生素。
有时,为求快速止泻,有些父母甚至让孩子好多种抗生素同时使用,而且一用就是好长时间。
然而,孩子的腹泻症状却越来越重,即使三天两头地带宝宝往医院跑,病情仍旧迁延不愈。
其实,这正是由于妈妈滥用抗生素所致的。
抗生素的居家使用
1 家庭常备的抗生素药物要遵循常用、少量、毒小、价低的原则。
需要备用的抗生素比如喹喏酮类,它主要针对胃肠道的一些细菌感染,比如腹泻。
但是,小孩和老人要慎用,因为他们属于免疫力比较弱的群体。
此外,家里还可备些青霉素、阿莫西林,服用时一定要注意看说明书,注意孩子的用量。
2 如果在家自行服用了几天抗生素后没有效果,需要带宝宝去医院的话,家长一定要注意告诉医生给宝宝吃的什么药、服用的量等,这样医生才能根据宝宝的情况合理开出适合宝宝的抗生素。
一般抗生素杀死细菌都有一个周期,如果这个周期还没有过去就换了另外一种抗生素,经常如此的话容易导致机体对两种抗生素都产生耐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