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鼻-鼻窦炎诊断和治疗指南
- 格式:ppt
- 大小:2.11 MB
- 文档页数:17
慢性鼻—鼻窦炎诊疗指南注:该《指南》系初稿,正式的版本将有望近期在权威杂志刊登。
以杂志刊登的指南为准。
一、临床诊断慢性鼻—鼻窦炎是指鼻与鼻窦黏膜的慢性炎症,鼻部症状持续12周,症状未完全缓解甚至加重。
二、临床分类1 慢性鼻—鼻窦炎(不伴鼻息肉)2 慢性鼻—鼻窦炎(伴有鼻息肉)注:鼻息肉发生机制至今不清,研究显示,鼻息肉有其相对独立特征。
因此,本指南的分类并不意味着慢性鼻—鼻窦炎与鼻息肉在发展阶段上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
三、诊断(一)症状1 主要症状:鼻塞,黏脓性鼻涕。
2 次要症状:头面部胀痛,嗅觉减退或丧失。
诊断时以上述两种或两种以上相关症状为依据,其中主要症状中鼻塞和黏脓性鼻涕必具其一。
(二)检查1 鼻腔检查:来源于中鼻道、嗅裂的黏脓性分泌物,中鼻道黏膜充血、水肿或有鼻息肉。
2 影像学检查:CT扫描显示窦口鼻道复合体或鼻道黏膜病变。
(三)病情严重度判定按照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 AS)将病情分为:轻度0~3,中度﹥3~7,重度﹥7~10。
见附件1。
四、药物治疗临床常用药物有以下几类:1 抗炎药物(1)糖皮质激素(2)大环内酯类(14元环)2 抗菌药物3 减充血剂4 抗组胺药5 黏液促排剂6 中药7 生理盐水或高渗盐水(2%~3%)五、手术治疗1 手术适应症:慢性鼻—鼻窦炎有以下情况之一者可手术治疗:(1)影响窦口鼻道复合体或各鼻窦引流的明显解剖学异常;(2)影响窦口鼻道复合体或各鼻窦引流的鼻息肉;(3)经药物治疗,症状改善不明显;。
继续教育慢性鼻一鼻窦炎诊断和治疗指南由于慢性鼻一鼻窦炎(也称慢性鼻窦炎,chronicrhinosinusitis,CRS)的病因学和发病机制等方面的研究结论尚不十分清晰,在诊断定义、分型及选择治疗方案等方面尚存有争议。
近年来,以欧美为主的学者们相继组织制定了一系列有关鼻一鼻窦炎诊疗方面的指导性文件。
这些指导性文件的出台,反映了各国学者们对慢性鼻-鼻窦炎诊疗研究的重视。
1997年制定的海口标准对我国开展鼻内镜外科手术、评价手术后疗效、进行学术交流等均起到了有益的促进作用。
为尽可能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与国际通行惯例接轨,制定、修改并不断完善适合国情的慢性鼻一鼻窦炎诊疗指南是十分必要的。
我国慢性鼻一鼻窦炎诊断和治疗指南的起草过程中参照了国际现有指南性文件,并基于我国国情特点,遵循了“宜简不宜繁,宜粗不宜细”的原则,同时兼顾了我国现行医疗制度及具有临床可操作性的实际情况。
为了使本指南更科学、合理和具有实用性,编辑部还组织了专家在全国部分城市巡讲,充分征求了各地同道们的意见,使之趋于完善。
本指南适用于成人慢性鼻-鼻窦炎。
慢性鼻一鼻窦炎是指鼻腔和鼻窦黏膜的慢性炎症,鼻部症状持续超过12周,症状未完全缓解甚至加重。
1.慢性鼻一鼻窦炎(不伴鼻息肉)2.慢性鼻一鼻窦炎(伴有鼻息肉)注:鼻息肉发生机制至今不清,研究显示,鼻息肉有其相对独立的特征。
因此,本指南的分类并不意味着慢性鼻一鼻窦炎与鼻息肉在发展阶段上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委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鼻科学组诊断时以上述两种或两种以上相关症状为依据,其中主要症状中的鼻塞和黏性脓性鼻涕必具其一。
二.检查1.鼻腔检查:来源于中鼻道、嗅裂的黏脓性分泌物,中鼻道黏膜充血、水肿或有鼻息肉。
2.影像学检查:CT扫描显示窦口鼻道复合体或鼻窦黏膜病变。
三,病情严重度判定按照视觉模拟量表(visuaIanaloguescale,VAS)将病情分为:轻度0~3,中度>3~7,重度>7~10。
鼻窦炎诊治指南疾病简介:一个或多个鼻窦发生炎症称为鼻窦炎(sinusitis),累及的鼻窦包括:上颌窦、筛窦、额窦和蝶窦,这是一种在人群中发病率较高的疾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鼻窦炎可分为急性、慢性鼻窦炎2种。
急性鼻窦炎多由上呼吸道感染引发,细菌与病毒感染可同时并发。
慢性鼻窦炎较急性者多见,常为多个鼻窦同时受累。
疾病分类鼻窦炎可分为急性、慢性鼻窦炎2种。
急性鼻窦炎病程<12周,主要表现为持续的较重的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包括鼻堵、脓涕、头痛等。
慢性鼻窦炎的病程>12周。
按照严重度的视觉模拟刻度(VAS)评分(10cm),将这种疾病分为轻度和中/重度:轻度= VAS 0-4cm中/重度= VAS 5-10cm急性鼻窦炎(Acute sinusitis)疾病简介急性鼻窦炎是鼻窦粘膜的一种急性化脓性炎症,常继发于急性鼻炎。
致病原因急性鼻窦炎多由上呼吸道感染引发,细菌与病毒感染可同时并发。
常见细菌菌群是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和葡萄球菌等多种化脓性球菌,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和卡他莫拉菌属,后者常见于儿童。
其他的致病菌还有链球菌类、厌氧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由牙病引发者多属厌氧菌感染,脓液常带恶臭。
真菌及过敏也有可能是致病因素。
急性鼻窦炎的感染常来自于:窦源性感染、鼻腔源性感染、临近组织源性感染、血源性感染、创伤源性感染,还有全身因素和中毒因素致使的。
发病机制鼻窦乃颅骨中充满气体的空腔,这些空腔被覆粘膜。
鼻窦炎乃指空腔中粘膜肿胀及发炎。
最多见的致病原因为鼻腔感染后继发鼻窦化脓性炎症。
另外,变态反映、机械性阻塞及气压改变等均易诱发鼻窦炎,牙的感染可引发齿源性上颌窦炎。
鼻窦炎的罹患因素包括患者的体质、环境因素、病菌的毒力,还与患者遗传特质和鼻腔鼻窦的解剖结构异样有关,变应性因素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在各类鼻窦炎中,上颌窦炎最多见,其后依次是筛窦、额窦和蝶窦的炎症。
上颌窦因窦腔较大,窦底较低,而窦口较高,易于积脓,且居于各鼻窦之下方,易被他处炎症所感染,故上颌窦炎的发病率最高。
工装合同范本3篇篇一工装合同范本甲方(发包方):法定代表人:地址:联系方式:乙方(承包方):法定代表人:地址:联系方式:一、工程概况1. 工程名称:2. 工程地点:3. 工程内容:4. 工程期限:二、工程价款及支付方式1. 工程总价:人民币元(大写:元整)。
2. 支付方式:(如分期支付,需明确各期支付的时间和金额)三、工程质量及验收1. 乙方应按照国家及行业标准进行施工,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要求。
2. 工程竣工后,甲方应及时组织验收。
如验收不合格,乙方应在规定的时间内整改直至合格。
四、双方责任1. 甲方责任:(1)提供施工所需的场地、水电等基础条件;(2)按时支付工程价款;(3)协助乙方协调与其他相关方的关系。
2. 乙方责任:(1)按照合同要求进行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2)遵守施工现场的管理规定,做好安全防护工作;(3)负责施工过程中的垃圾清理和运输。
五、违约责任1. 如甲方未按时支付工程价款,每逾期一天,应按照未支付金额的 %向乙方支付违约金。
2. 如乙方未按照合同要求施工,应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包括但不限于返工、赔偿损失等。
六、争议解决本合同履行过程中如发生争议,双方应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七、其他条款1. 本合同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
2. 本合同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3. 本合同未尽事宜,可由双方另行签订补充协议。
甲方(发包方):__________ 乙方(承包方):__________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_签订日期:__________ 签订日期:__________篇二工装合同范本甲方(发包方):法定代表人:地址:联系方式:乙方(承包方):法定代表人:地址:联系方式:一、工程概况1. 工程名称:2. 工程地点:3. 工程内容:4. 工程期限:二、工程价款及支付方式1. 工程总价:人民币元(大写:元整)。
慢性鼻-鼻窦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委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鼻科学组由于慢性鼻-鼻窦炎(也称慢性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 CRS)的病因学和发病机制等方面的研究结论尚不十分清晰,在诊断定义、分型及选择治疗方案等方面尚存有争议。
近年来,以欧美为主的学者们相继组织制定了一系列有关鼻-鼻窦炎诊疗方面的指导性文件[1-3]。
这些指导性文件的出台,反映了各国学者们对慢性鼻-鼻窦炎诊疗研究的重视。
1997 年制定的海口标准[4]对我国开展鼻内镜外科手术、评价手术后疗效、进行学术交流等均起到了有益的促进作用。
为尽可能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与国际通行惯例接轨,制定、修改并不断完善适合国情的慢性鼻-鼻窦炎诊疗指南是十分必要的。
我国慢性鼻-鼻窦炎诊断和治疗指南起草过程中参照了国际现有指南性文件,并基于我国国情特点,遵循了“宜简不宜繁,宜粗不宜细”的原则,同时兼顾了我国现行医疗制度及具有临床可操作性的实际情况。
为了使本指南更科学、合理和具有实用性,编辑部还组织了专家在全国部分城市巡讲,充分征求了各地同道们的意见,使之趋于完善。
本指南适用于成人慢性鼻-鼻窦炎。
临床定义慢性鼻-鼻窦炎是指鼻腔和鼻窦黏膜的慢性炎症,鼻部症状持续超过12周,症状未完全缓解甚至加重。
临床分类1、慢性鼻-鼻窦炎(不伴鼻息肉)2、慢性鼻-鼻窦炎(伴有鼻息肉)注:鼻息肉发生机制至今不清,研究显示,鼻息肉有其相对独立的特征。
因此,本指南的分类并不意味着慢性鼻-鼻窦炎与鼻息肉在发展阶段上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
诊断一、症状1、主要症状:鼻塞,黏性、脓性鼻涕。
2、次要症状:头面部胀痛,嗅觉减退或丧失。
诊断时以上述两种或两种以上相关症状为依据,其中主要症状中的鼻塞,黏性、脓性鼻涕必具其一。
二、检查1、鼻腔检查:来源于中鼻道、嗅裂的黏脓性分泌物,中鼻道黏膜充血、水肿或有鼻息肉。
2、影像学检查:CT扫描显示窦口鼻道复合体或鼻道黏膜病变。
慢性鼻窦炎的诊断和治疗在我们鼻部,慢性鼻窦炎是一种多见的疾病,发病率高,给患者的工作、生活带来诸多困扰。
那么,临床上是如何诊断慢性鼻窦炎的?有哪些治疗方法呢?下面对此进行简要论述。
1.什么是慢性鼻窦炎?慢性鼻窦炎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疾病,是鼻窦慢性化脓性炎症。
较急性者多见,常多个鼻窦同时受累。
慢性鼻窦炎的发病,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会加重呼吸道感染症状,严重时引起颅眼肺并发症,导致视力改变,危及患者生命。
研究证实,多数慢性鼻窦炎患者可在手术、药物治疗后治愈,少数伴哮喘、过敏的患者,易反复发作。
2.慢性鼻窦炎的病因和表现慢性鼻窦炎可发于任何人,尤以年老体弱、低龄者多见。
发病后,患者多表现为脓涕、鼻塞、头痛、嗅觉障碍等症状,部分患者伴有眼部压迫感、头部沉重感等,病情较轻时,一般可有失眠、头昏、易倦、纳差、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
慢性鼻窦炎由各因素引发,主要包括:①急性鼻窦炎。
因急性鼻窦炎治疗不当,或未彻底治疗,导致反复发作,使其转为慢性。
②阻塞性病因。
鼻息肉、鼻腔肿瘤、鼻甲肥大等疾病,阻碍鼻窦通气引流,是引发慢性鼻窦炎的重要因素。
③牙源性感染。
因上列牙根、上颌窦底部相邻,若牙疾病未得到根治,就会演变为牙源性慢性上颌鼻窦炎。
④鼻窦解剖。
由于鼻窦的特殊性,或解剖构造异常,影响通气引流,从而引发慢性鼻窦炎。
⑤异物存留、外伤骨伤、营养不良、过度劳累等,都可能引起慢性鼻窦炎。
3.慢性鼻窦炎的诊断和治疗(1)诊断。
慢性鼻窦炎可根据典型症状、体征、辅助检查等作出诊断,具体表现为:①典型症状。
鼻塞为主要症状,头痛、黄绿色鼻涕、嗅觉障碍为次要症状。
②体征。
鼻腔检查可见鼻甲肥大、水肿,甚至出现息肉样变。
前组鼻窦炎见下鼻甲、中鼻道有脓性分泌物,后组鼻窦炎见中鼻道有粘脓液。
③辅助检查。
包括鼻内镜检查、体位引流、X线鼻窦摄片、鼻窦MRI、鼻窦CT诊断等。
另外,为了提高诊断准确率,还要和引起头痛的疾病相鉴别,如颅内肿瘤、偏头痛。
中国慢性鼻-鼻窦炎诊疗指南指南指定宗旨⏹宜简不宜繁,宜粗不宜细⏹借鉴国外先进的循证医学方法,兼顾我国医疗制度和临床操作的可行性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诊疗指南临床定义CRS是指鼻腔和鼻窦黏膜的慢性炎症,鼻部症状持续超过12周,症状未完全缓解甚至加重临床分类⏹慢性鼻-鼻窦炎(不伴鼻息肉)⏹慢性鼻-鼻窦炎(伴有鼻息肉)一、鼻-鼻窦炎和鼻息肉的定义诊断⏹症状表现为≥2个的症状特征,其中必须有一个主要症状1、主要症状鼻塞;黏性、脓性鼻涕2、次要症状头面部胀痛,嗅觉减退或丧失⏹检查1、鼻腔检查:来源于中鼻道、嗅裂的粘脓性分泌物,中鼻道黏膜充血、水肿或有鼻息肉2、影像学检查:CT扫描显示窦口鼻道复合体或鼻窦黏膜病变五、鼻-鼻窦炎和鼻息肉的诊断病情严重度判定-VAS⏹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标尺(0-10cm)你的鼻-鼻窦炎症状对你造成多大的困扰呢?⏹轻度=VAS 0-3⏹中度=VAS >3-7⏹重度=VAS> 7-10VAS>5 意味着病人的QOL(生活质量)受损药物治疗⏹抗炎药物⏹抗菌药物⏹减充血剂⏹黏液促排剂⏹全身抗组胺药⏹中药⏹鼻腔冲洗⏹糖皮质激素1、鼻内激素:抗炎、抗水肿,疗程>12周2、全身激素:用于严重、复发性鼻息肉。
推荐:泼尼松(或泼尼松龙)0.5mg/kg.d ,晨起空腹顿服疗程5-10天,最长14天。
不推荐:全身或鼻内注射糖皮质激素⏹大环内酯类(14元环)药物推荐:小剂量(常规抗菌剂量的1/2)长期口服疗程>12周用于CRS急性发作,常规剂量,疗程<2周,不推荐局部使用抗生素三、其它药物⏹减充血剂:不推荐使用,鼻塞严重者可短期使用(<7天)⏹黏液促排剂: 推荐使用, 可稀化黏液并改善纤毛活性⏹全身抗组胺药: 适用于伴有变态反应症状的患者,可口服第二代或新型抗组胺药⏹中药: 根据辨证施治的原则选择用药⏹鼻腔冲洗: 生理盐水或高渗盐水(2%-3%)手术治疗—适应证⏹影响窦口鼻道复合体或各鼻窦引流的明显解剖学异常⏹影响窦口鼻道复合体或各鼻窦引流的鼻息肉⏹经药物治疗无效⏹出现颅、眶等并发症围手术期处理⏹指术前1周至术后3-6个月的用药策略及处理原则⏹建议治疗方案:术前:抗菌药物、鼻内和/或全身激素、黏液促排剂等术后局部处理:根据术腔恢复情况确定处理间隔时间,持续3-6个月术后用药:同药物治疗,抗炎药物不少于12周疗效评估-方法⏹主观评估:VAS⏹客观评估1、鼻内镜检查量化评估,采用Lund-Kennedy评分法2、鼻窦CT扫描结果量化评估,采用Lund-Mackay评分法⏹生活质量评估:推荐使用鼻腔鼻窦结局测试20(SNOT-20),必要时可同时结合普适性量表(SF-36)特点基线3个月6个月1年息肉左侧(0,1,2)息肉右侧(0,1,2)水肿左侧(0,1,2)水肿右侧(0,1,2)鼻涕左侧(0,1,2)鼻涕右侧(0,1,2)瘢痕,左侧(0,1,2)瘢痕,右侧(0,1,2)痂皮,左侧(0,1,2)痂皮,右侧(0,1,2)息肉0-没有息肉1-息肉限于中鼻道2-息肉超出中鼻道0-无1-轻2-重鼻涕:0-无1-干净稀薄的鼻涕2-脓性粘稠的鼻涕瘢痕:结痂:0-无0-无1-轻1-轻2-重2-重五、鼻-鼻窦炎和鼻息肉的诊断Lund-Kennedy内镜黏膜形态评分系统Lund-Mackay CT 评分系统1.没有异常2.部分阴影3.完全阴影鼻窦左侧右侧上颌窦(0,1,2)前组筛窦(0,1,2)后组筛窦(0,1,2)蝶窦(0,1,2)额窦(0,1,2)OMC (0,1,2)总分(0-24)按0-2进行评分,每个鼻窦和OMC 都按下列三种情况评分0-无1-部分阴影2-完全阴影每一侧的最高分是12分---Lund VJ, Mackay IS. Staging in rhinosinusitus. Rhinology 五、鼻-鼻窦炎和鼻息肉的诊断SNOT-20根据问题的严重程度和发生频率,请在每个问题严重程度上的数字打钩完全没有轻度不适中度不适严重不适五大问题1.需要擤鼻涕01232.打喷嚏3.流鼻涕4.咳嗽5.鼻涕倒流6.粘稠鼻涕7.耳胀满感8.头晕9.耳痛10.面部疼痛或压迫感11.入睡困难12.夜间反复醒来13.睡眠质量差14.晨起困倦15.疲劳16.工作效率低17.注意力不集中18.沮丧/焦虑/易怒评估时机⏹药物治疗:近期疗效评估3个月远期疗效评估1年⏹手术治疗:近期1年远期3年⏹患者近期患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建议评估时间推迟至症状完全消失2周后进行。
中国慢性鼻窦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鼻科组,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鼻科学组联合发布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9 年2月药物治疗一、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具有显著的抗炎、抗水肿和免疫抑制作用,是 CRS 药物治疗体系中最重要的药物,主要包括全身(口服)和局部(鼻用)两种用药方式。
(一)鼻用糖皮质激素临床推荐鼻用糖皮质激素作为CRS的一线首选治疗药物,疗程不少于 12周。
大量随机对照研究和 Meta分析表明,CRS患者术前应用鼻用糖皮质激素可以改善症状,减少手术出血;术后应用鼻用糖皮质激素可以减少复发。
鼻用糖皮质激素一般每天使用1~2次,每侧鼻腔至少100 μg,需长期持续用药(>12周)以维持疗效。
术后患者通常在第一次清理术腔后开始用药,根据术腔恢复情况,持续用药3~6个月。
除鼻喷雾剂外,鼻用滴剂、鼻腔冲洗和雾化吸入等其他糖皮质激素局部给药方式也有在临床应用的文献报道。
鼻用糖皮质激素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局部不良反应包括鼻出血、鼻中隔穿孔、鼻干、鼻烧灼感和刺激感等,但发生率低,与安慰剂比较无显著差异。
目前尚无证据支持鼻用糖皮质激素有增加白内障、青光眼和升高眼内压的风险。
对合并哮喘的患者联合应用鼻喷和吸入糖皮质激素未见全身不良反应。
(二)口服糖皮质激素临床仅推荐对 CRSwNP患者,尤其是严重复发性鼻息肉患者,可给予短期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
短期口服糖皮质激素可迅速缩小鼻息肉体积,缓解临床症状,亦称“药物性息肉切除”。
但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CRSwNP的临床疗效难以维持,可导致息肉复发。
不建议对CRSsNP 患者应用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
不推荐静脉或鼻内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CRS。
口服糖皮质激素分为短疗程和序贯疗法两种方式:(1)短疗程:剂量相当于泼尼松0.5~1.0 mg/(kg·d)或15~30 mg/d,晨起空腹顿服,疗程10~14 d,无需逐渐减量,可直接停药。
慢性鼻窦炎诊断和治疗指南慢性鼻窦炎(ChroniCrhinosinusitis,CRS)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常见病,其病因学及病理生理机制复杂。
一、定义CRS是鼻窦黏膜的慢性炎性疾病,病程超过12周。
二、分型L临床分型:CRS在临床上可以分为两种类型:(1)慢性鼻窦炎不伴鼻息肉(CRSSNP);(2)慢性鼻窦炎伴有鼻息肉(CRSWNP)。
这是目前国际广泛采用的分型模式,简便实用。
2.病理分型:CRS根据炎性细胞浸润情况分为:(1)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2)嗜酸粒细胞浸润为主;(3)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为主;(4)混合型。
也有文献报道将CRS分为嗜酸粒细胞性和非嗜酸粒细胞性,但尚缺乏统一的分型参考标准,其临床应用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发病机制CRS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疾病,其发病与解剖结构、遗传及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
一、发病相关因素(一)解剖因素窦口鼻道复合体解剖发育异常导致的通气和引流功能障碍可能促进了CRS的发病,包括严重的鼻中隔高位偏曲压迫中鼻甲,过度发育的泡状中鼻甲、筛甲气房、Hailer气房,以及鼻甲肥大、钩突移位或尾端肥大等。
但也有研究显示,CRS的发病与局部解剖学变异的关系似乎并不显著。
(二)纤毛运动障碍正常的纤毛功能对维持鼻腔和鼻窦的清洁具有重要作用。
CRS纤毛功能异常多继发于炎症等,通常是可逆性改变。
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是一种常染色体遗传病,由于纤毛中心微小管缺失导致纤毛无法运动,常伴发CRS、呼吸道疾病及不孕不育症,如果同时合并内脏转位则称为原发性纤毛不动综合征。
(三)变态反应变杰反应可能不是引起CRS的初始原因,但它是CRS发生发展的一个易感因素,它可以加重CRS患者黏膜的炎性反应。
(四)细菌细菌是否为引起CRS的初始原因尚不明确。
基于细菌16SrRNA的微生物组学研究提示,细菌菌群失衡可能与CRS的发病、炎症状态及治疗效果有关。
另外,细菌生物膜不仅可作为感染性病原菌发挥致病作用,也可作为抗原、超抗原、佐剂、毒素和炎性因子促进CRS的发生和发展,而且也是个体对抗菌药物产生耐药的一个重要因素。
万方数据生堡墨盎塑噬羞麴处整盘查垫!!生呈旦筮塑鲞箜呈塑g堕!』堕地i!尘翌!坚吐堕!趟盟鲎!!坠!g:里鱼型婴垫!!:!丛:堡:坠2012345678910无困扰能想刮的最严重的困扰图1视觉模拟量表(VAS,0—10分)‘31注:为患者对病情严重程度的主观评价。
在评价整体严重程度时,要求患者根据问题在VAS标尺上标出准”(1997)中的CRSsNP(I型)和CRSwNP(II型和Ⅲ型)也可以作为对慢性鼻一鼻窦炎分型和病变范围评定的一种方法‘2l。
(5)鼻内镜检查量化评估,采用Lund—Kennedy评分法(图3)‘7J。
鼻窦系统左侧右侧上颌窦前组筛窦后组筛窦蝶窦额窦窦口鼻道复合体每侧总分评分标准:①鼻窦:0=无异常,1=部分浑浊,2=全部浑浊;②窦I=1鼻道复合体:0=无阻塞,2=阻塞;③每侧0~12,总分0-24图2鼻窦Lund.Mackay评估表[6]特征侧别基线3个月6个月1正左息肉右左水肿右左鼻漏右左瘢痕右左结痂右总分评分标准:①息肉:0=无息肉,1:息肉仅在中鼻道,2=息肉超出中鼻道;②水肿:0=无,1=轻度,2=严重;③鼻漏:0=无,1=清亮、稀薄鼻漏,2=黏稠、脓性鼻漏;④瘢痕:0=无,1=轻,2=重(仅用于手术疗效评定);⑤结痂:0=无,1=轻,2=重(仅用于手术疗效评定);⑥每侧0~10,总分0~20图3鼻内镜检查Lund.Kennedy评估表[7]药物治疗一、抗炎药物1.糖皮质激素(1)鼻内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抗水肿作用,疗程不少于12周。
(2)全身糖皮质激素:主要用于CRSwNP,尤其是严重、复发性鼻息肉患者,可以短期减量口服旧J。
需注意全身使用激素的禁忌证,密切观察用药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
CRSsNP不推荐使用。
不推荐全身或鼻内注射糖皮质激素。
2.大环内酯类药物:14元环大环内酯类药物具有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主要用于CRSsNP、常规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无嗜酸粒细胞增多、IgE值正常、变应原检测阴性的非变应性慢性鼻一鼻窦炎患者一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