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化学“目标导学、精讲精练”课堂教学模式

一、“三转五让”教学模式和343课堂教学模式:

所谓“三转”,就是指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变单纯传授知识为知能并重;所谓“五让”,是指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观察,让学生思考,让学生表述,让学生自己动手,让学生自己总结。

343课堂教学模式的主要内容是“精讲少讲、主动学习、当堂检测”。努力实现三讲三不讲(三讲:讲重点、讲难点、讲易错易混知识点;三不讲:不讲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学也能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也不会的),将有限的课堂40分钟时间花在重点、难点、关键点上。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体验、感悟、实践、交流、活动。上课的过程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索的过程。

二、常用的教学模式

(一)概念教学------“激疑、导读、讨论、归纳”

1.激疑

上课前教师在深入细致研究教材知识结构,认真分析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提出富有激发诱导性的问题或学习提纲,例如分子概念的教学,一开始老师就提出了几个富有激情的小问题:为什么在很远的地方就闻到了花香?把一块糖放入水中一会儿就不见了,但水却有了甜味?…等等。这些问题,学生又好像知道,又好像不知道,这是为了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激起学生的疑问,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以饱满的探索精神和强烈的求知欲投入学习。

2.导读

学生带着求知的欲望积极主动地去阅读课文,寻求答案。或动脑思考、交流合作,从而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

3.讨论

以问题为中心,在教师的点拨和引导下展开小组或全班讨论或辨析的过程,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核心阶段。

4.归纳

教师因势利导,及时引导学生进行类比、分析和归纳,形成知识

网络,使学生所获得的知识进一步系统化、条理化、科学化,达到巩固强化知识的目的。

该模式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克服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因而改变了过去那种教师一言堂、学生死气沉沉的被动局面,使课堂气氛活跃而和谐,紧张而又愉悦。

(二)化学计算-------“激趣、明理、应用、检测”

1.激趣

计算课是学生感觉最乏味的课,学生只有对所学问题产生浓厚兴趣,才会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和动力,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例如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教学中,老师让学生观看神舟九号火箭升空激动人心的场景后趁机提出问题:假如神舟九号所使用的燃料是液态氢的话,有50千克的液态氢气完全燃烧需要多少千克的液态氧气才不至于燃料浪费?

2.明理

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后,明理就是在老师的帮助诱导下让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的过程。

3.应用

学生对所学知识能达到了懂的程序,要想会应用,还必须进行训练。

4.检测

学生感觉本节课内容都会了,但经过最后5到10分钟的检测,才发现自身的问题,要么是方程式没配平,要么是书写格式不对、要么是计算出现错误等等。只有经过反复测试,这些问题才能纠正。所以只有经过检测,教师才能纠正学生的错误,强化巩固知识目标。

该模式的最大优势是把学生存在的问题都在课堂上解决,并且杜绝了单纯的讲课,把单调的讲变成生动的学,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达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三)元素化合物教学-------“目标、阅读、实验、总结”的科学探究式教学模式

1.目标

元素化合物知识贴近生活,贴近社会,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

教师在课前可以给出学习目标或学习提纲,作为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2.阅读

学生在明确本节课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在书上自己寻找答案,以培养他们的阅读自学能力。也可以根据学生本身的知识经验或生活经验,作出合理的推理、假设或猜想。例如学生比较熟悉的“氧气、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可以先作出猜想,再通过实验验证,而对于学生不熟悉的硫酸、氢氧化钠等“酸、碱、盐”的性质教学,可以先阅读归纳后实验证明。

3.实验

学生最感兴趣的就是化学实验。纷繁复杂的化学实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的动力。教师要抓住实验这个有效的教学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实验的功效。在实验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探究能力,以及创新意识。通过学生对化学实验现象的描述,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总结

这一阶段对事实或证据进行分类、概括、加工和整理,在得出结论的过程中,与已有的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做到触类旁通。

不管用哪种教学模式,都是以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个主题展开,教师只有抓住了这个魂,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有法,教无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