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项目学习模块3作业4
- 格式:pdf
- 大小:166.43 KB
- 文档页数:10
框架问题。
1.核心问题:通过课文学习,能够利用first、next 、then 、finaly 来描述香蕉奶昔和蔬菜沙拉的制作过程。
2.驱动问题:在小组活动中,学会倾听,敢于用英语表达、进行相互交流,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
3.内容问题:①鼓励孩子们用自己的心去学习蔬菜名词和水果名词,并判别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
②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自主探究的精神,可以向妈妈请教一些简单的菜式,尝试用英语来复述一下制作过程。
活动流程1、唤醒:⑴复习学习过的水果、蔬菜名词。
⑵用英语What’s your favorite …? 询问学生们最喜爱的水果、饮品是什么?2、对话:⑴Great, those taste nice. Today we are going to learn how to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向同学展示奶昔制作过程。
⑵展示制作图片Teach the names of all items. Point to the pictures of the items and ask students to repeat.⑶1b Listen and put the instructions in order.⑷Pair work Work on 1c: 让学生使用英语操练,边做边说。
3、迁移::⑴Tell Ss to ask and answer questions about how to make fruit sala⑵Pair work 使用first、next 、then 、finaly 步骤副词来向大家展示水果沙拉的制作过程。
4、拓展::⑴Let Ss read the conversation after the teacher.⑵Practice the conversation with their partner. Then let some pairs to act out the conversation.。
项目学习初步方案Let’s be friends一、项目概述1.适用年级:小学一年级2.学科:英语3.课题简介:(1)内容:本课题选自儿童英语第一册Lesson 4 Let’s be friends ,其主要面向的是小学低年级学生。
本课题;通过学习一些简单的单词和句子是学生能够把简单的句型运用到情景交际中。
(2)背景:学生对于新鲜的事物比较感兴趣,比如认识新同学交到新朋友等等。
(3)意义:通过一些简单的游戏,不仅能使学生运用得到学过的知识还能交到更多新朋友。
学习团队:教师:宁红学生:一年级(1)班二、前期分析1. 教学目标分析:2. 学习者特征分析:1)智力因素:大部分小学生对于初学英语来讲都是比较困难的,但是出于对新奇事物的好奇有触动着学生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这个班的学生都是很聪明的,通过课堂的活跃氛围和不停的反复朗读灌输,接受能力比较强。
2)非智力因素:小学生们过于活跃好动而造成课堂纪律比较松散,容易转移学习的注意力。
三、教学策略:1、凸现“以讲为主”的语言教学。
2、注重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教学中,教师要尊重、信任学生,耐心引导学生,要善于通过鼓励性的语言和体态暗示与学生进行情感沟通,缩短与学生在心理上的距离,使双方达到“情感融合”,相互产生一种愉快、热情、真挚、可信的合作欲,促使学生带着一种积极的情绪进行学习,从而优化教与学的情感氛围。
3、注重信息的交流与反馈。
该模式打破了传统单向信息交流的教学模式,师生之之间、学生彼此之间、师生和教材之间形成多项信息联系,保证了信息的转化和畅通,优化了信息结构,促进教师学生从教与学的活动中及时获取信息,调整、充实学生的认知结构,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四、活动阶段设计:。
做时间的主人——设计一.知识与技能1.学会收集整理数据和资料,计算经过时间;2.学会用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表示统计的结果;3.根据统计表和统计图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并做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
二.过程与方法1.从数据中发现问题,结合实际情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2.积累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小组合作来加强合作意识,实践能力;2.通过学习体会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为今后合理安排时间制作时间计划表;3.通过记录家人的时间,体会家人的辛苦,并学会感谢家人。
五、框架问题结合单元知识点设计与培养学生21 世纪技能的相关框架问题1.核心问题时间都去哪儿了?2.驱动问题(1)如何使用合适的统计表和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结果?(2)怎样合理安排我们的时间?3.内容问题(1)如何分清学习、运动、娱乐和休息等活动的时间?(2)怎样计算这些活动的时间?(3)什么是统计表、统计图?怎样设计统计表和统计图?六、活动流程问卷调查(1 学时、0.5 课时)——>前期准备、小组分工(0.5 课时+1 学时)——>记录数据、收集资料(5 学时+1 课时)——>统计数据、分析数据、制作图表(2 课时+6 学时)——>讨论交流、制定时间计划表和手抄报(2 课时+3 学时)——>汇报展示(1.5 课时)——>评价、谈收获、总结(0.5 课时)——>开总结表彰会、家长监督(1 课时)附件1:学情调查表项目学习调查问卷——争做时间小主人一、项目背景现在很多孩子感觉时间很宽松,放学后写完作业没事做,父母也不知道如何项目学习调查问卷——争做时间小主人一、项目背景现在很多孩子感觉时间很宽松,放学后写完作业没事做,父母也不知道如何安排他们的课余时间,就一味地放纵孩子看电视、玩游戏。
有些孩子则是花费很长时间写作业,没有时间来运动和培养别的兴趣爱好,其实这些做法都不太合理。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他们自己不能很好地安排课外时间,如果能够给他们每天的生活做一个时间计划表,均衡安排学习、运动、娱乐、培养兴趣时间,就容易让孩子养成在指定时间做指定事情的习惯,从而珍惜时间,全面发展。
语文大单元教学案例教学设计+作业设计——2023年秋上册二年级二单元01大单元大主题统编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既是以识字为主的儿歌单元,同时也是以“亲近大自然”为主题的单元,本单元的学习就是以学生生活为基础,在单元课文学习中通过”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中,借助拼音在读准生字,联系大自然、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去发现形声字形旁表义的构字规律,同时也去探究多种识字方法;并在单元课文学习中逐步形成学生积极去了解大自然、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围绕这个总体要求,拟定本单元的跨学科学习大主题为:我爱大自然,我会分享自然之美。
02大主题大目标本单元以识字单元编排了:《场景歌》主要以把识字内容以儿歌的形式融进了大自然的天空、海洋、森林、大地、池塘等不同的场景中,让识字更具生活性和趣味性;《树之歌》主要把学生掌握的形声字以儿歌形式融进祖国大江南北具有代表性的树木中,让学生在朗朗上口的儿歌中学习生字的同时,也了解了各种植物常识,让学生学会爱护植物;《拍手歌》主要把学生掌握的形声字以儿歌形式融进大自然的动物名称及显著特点中,让学生在朗朗上口的儿歌中发现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及多种识字方法的同时,让学生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田家四季歌》主要通过田家四季农事的儿歌来识字,学习多种识字方法的同时热爱劳动。
根据本单元的总体要求及课文内容的学习要求,将本单元的目标拟定为:【识字与写字】1. 认识55个生字,9个偏旁,会写40个字和2个多音字。
2.背诵《树之歌》《田家四季歌》。
【阅读与鉴赏】1.留心观察身边的动物、植物、场景等,学会用量词、动词短语表达。
2.感受自然万物的美好,体会人与自然的和谐。
【表达与交流】在口头交流和书面创作中,运用多样的形式呈现作品【梳理与探究】1.观察字形,体会汉字部件及音形义之间的关系。
2.梳理天圆地方、自然万物中的生字,感知汉字与生活的联系。
学科融合育新人项目学习促发展
——数学《走进圆的世界》项目化学习
驱动性问题:圆为什么被称为最完美的平面图形?它的美体现在哪里?
任务一:学习圆的相关知识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认识圆心、半径、直径、及画圆的相关知识。
在动手操作中探索圆的周长计算方法,经历猜想、实验、验证、概括等数学学习过程,利用转化思想探索圆的面积,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几何直观。
任务二:感悟圆的应用美
从生活中搜集调查常见的圆形建筑、生活物品等实例出发,指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圆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悟圆的应用美。
任务三:感悟圆的文化美
通过与语文学科融合搜集有关月亮的古诗词欣赏月圆美,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圆的文化价值,培育学生欣赏美、感悟美、创造美的人文底蕴。
任务四:感悟圆的图案美
通过与美术学科融合一起欣赏圆的图形图案美,分析图形的构造和色彩分布,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展开美术联想,构造美术造型。
在创作的过程中感受圆的图形美,体验数学与艺术的联系。
任务四:感悟圆的图案美
通过与美术学科融合一起欣赏圆的图形图案美,分析图形的构造和色彩分布,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展开美术联想,构造美术造型。
在创作的过程中感受圆的图形美,体验数学与艺术的联系。
通过本项目化学习,学生理解掌握圆的特征及圆的周长、面积的计算方法,认识到圆在生活中的大量应用是无可替代和恰到好处的,感受圆的应用美、文化美、图案美、运动美,理解圆的价值。
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推理、实践能力,渗透跨学科学习的意识,提升学生的科学精神,全面发展意识,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3-4 )单元整体作业设计优秀案例第三单元作业整体设计作业定位单元类作业是以单元为基本单位进行整体规划、设计、执行和评价的所有作业的集合。
本单元作业旨在突破传统作业固化的框架体系和碎片化的学习模式,以统整而非叠加的系统学习方式拓展原有知识框架,发展思维品质,完善情感价值,形成核心素养。
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以以学生熟悉的“自然”为中心意象,展现了现代诗饱含情感、想象丰富、语言表达独特等特点。
本单元还安排了综合性学习活动,主题是“轻叩诗歌大门”,要求“根据需要收集资料,初步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中,可以将诗歌学习和综合性学习的启动、推进与展示有机整合起来。
因此,本单元作业设计把课文学习、综合性学习统整为有梯度的学习任务,依次设计入项活动、三大项目作业以及出项活动,让单元作业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有效支架,引导学生饱含兴趣地在丰富的语言情境中感受现代诗之美,激发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作业目标1.通过任务駆动激发学习兴趣,展开“轻叩诗歌大门"项目化学习。
2.抓住借助关键词句体会诗人的情感,借助比较阅读、情境诵读等方式初步体会现代诗的一些特点,并尝试仿写小诗。
3.能对自己收集的诗歌进行整理,与同学合作编成小诗集,合作举办诗歌朗诵会,用合适的语气朗读,表情、体态自然大方。
4.激发学生自主收集、诵读现代诗的兴趣,体验合作整理及分享资料的快乐。
作业内容导语:同学们,本单元的“轻叩诗歌大门"项目化学习马上就要拉开帷幕啦,我们可以一起去感受诗歌的魅力,也可以挑战一下,用你的好声音为大家诵诗,用你独特的眼光为大家荐诗,还可以自己当当小诗人!诗社破冰之旅为了更好地开展活动,让我们携起手来,自由组建成几个小诗社吧!请以小组为单位填一填下面这个表格。
每位诗社成员都要为自己选一个角色,了解自己的主要任务,也可以请社长帮忙协调分配。
之后的活动中,也可以轮换承担角色!凝聚力,让学生自由组合、自选角色,充分激发相互赋能、合作共进的角色认同感,为后续开展项目化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人际交往等综合素养。
项⽬学习模块三作业⾏动计划英特尔? 未来教育专题课程:基于项⽬的学习⾏动计划说明:按住Ctrl键,点击⽬录中的任何⼀个活动均可直接转到活动内容。
请将⾃⼰的⾏动计划内容写进相应的栏⽬中。
⽬录模块1:项⽬学习概述第1节:项⽬学习简介活动1:基于项⽬学习的基本知识所需时间: 10分钟1. 完成学情调查表的前两列:关于项⽬学习你已经了解了那些?关于项⽬学习你想了解些什么?过⾃主探究与合作实现对这个主题的学习。
2.基于项⽬的学习是⼀种与建构主义类似的学习⽅式。
学⽣在开放式项⽬或问题中学习,学习是以学⽣为中⼼的,教师只是引导者。
学⽣通常在⼀个较长的时间⾥,以⼩组为单位合作学习。
学习中需要查找⼤量的资料,最终创建真实可信的学习成果。
3.尽管项⽬中会涉及解决问题,但并不总是将重点哪些⽅法和技巧?5.怎样才能使⽼师和学⽣从传统课堂过渡到项⽬学习的模式?放在问题上;尽管项⽬可以基于探究,但并不总是使⽤探究技能。
模块1:项⽬学习概述第1节:项⽬学习简介活动3:项⽬学习与传统教学的⽐较所需时间: 15分钟确定课程⽬标将会引导我们把所学到的理念和⽅法⽤在⾃⼰的课堂上。
在后⾯模块和课程学习的过程中要经常参阅现在确定的⽬标。
确定课程⽬标将有助于把我们的所学应⽤在⾃⼰的课堂上。
在后⾯模块和课程学习的过程中要经常参阅现在确定的⽬标。
请考虑在基于项⽬的学习教学中如何运⽤技术。
根据⽬前对项⽬学习的理解,您想为这各课程/⽉/学年(选择⼀个)设定哪些教学⽬标?请记下这些⽬标。
下⾯是⼀些例⼦:尝试⼀些项⽬学习策略;在课堂上更加以学⽣为中⼼;加⼊⼩组学习;在本学年⾥⾄少做⼀次项⽬学习;在本学年⾥不只做项⽬学习;改进⼀个专题项⽬;将技术整合在课堂学习中。
我的项⽬学习⽬标:1.尝试教学“以学⽣为主体,充分发挥⼩组作⽤,利⽤导学案教学”,本学期内实现教学中的“先学后教”教学⽅法;2.将多媒体教学贯穿到教学中;3.本学年内,结合导学案教学,将项⽬学习贯彻到班级管理和教学中2.开展项⽬学习的时候,你会⾯临哪些挑战?⽤下⾯的表记录这些挑战和可能的解决办法。
项目学习初步方案课
题
陈情表
项目概述适用年级:高中二年级
课题简介:本节课通过学习李密的《陈情表》,进一步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和相关文化常识,提高文言阅读能力以及让学生生体会文言动人又十分得体的写法,更进一步体会人伦至情之美,发扬“孝”的传统美德。
积累常用文言字词及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是全文的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文中细细品味出作者的那种对祖母纯朴真实的“孝”情,为发扬“孝”传统美德奠定良好的基础。
学习团队:教师林艺明
高二(1)班和高二(2)班全体学生
前期分析教学目标分析:
学习者特征分析:
智力因素:对于高中二年级学生来说,在文言阅读方面,他们已积累了一定的基础,能结合所学的字词来推测句子大意;有一定的鉴赏能力,能通过自学,结合相关资料书籍理解全文内容。
但常用文言字词积累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需要老师的引导。
非智力因素:用直观的教学法,多媒体课件演示,图文并茂,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参与,充分把学生带入特定的学习情境中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视觉体验,使学生能更好把握每一字词的含义,积累好字词;透过句子的理解,进一步理解文章的内涵,充分体会作者委婉动人的言辞中感人肺腑的“孝”情,从而提高文言文的鉴赏水平。
教
学策略本节课运用问题情境教学策略,以问题为导引,将学生一步一步带入浓厚的“孝”情氛围中,适当运用自主探究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思考讨论中完成对问题的理解。
六年级语文项目式学习———走进魅力梨园活动方案目录1. 项目背景2.项目目标3.项目准备4.任务启动5.项目实施(1)活动一《藏戏引路》(2)活动二传承文化(3) 活动三:仿写结合6.活动小结一、项目背景:戏曲是一本书,它积淀着我们祖辈文明的印迹;戏曲是一幅画,它展示着多彩的社会生活;戏曲是一首诗,它蕴含着人们丰富的情感世界。
但是,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网络、影视、流行音乐在人们文化生活中占据了绝对主流的地位,中国传统戏曲艺术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专业演员的稀缺,经典剧目面临失传,受众群体狭窄,这些问题让一些地方的传统戏曲岌岌可危。
《藏戏》一文宣传了我国独有的传统文化,不仅能让孩子们感受到藏戏的博大精深,更是承载了中国戏曲文化的弘扬与传承。
二、项目目标1.学习《藏戏》,了解藏戏的主要特色及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的;学习主次分明,详略得当的表达方法。
2学会围绕主题搜集相关信息,并从中提炼有用信息,了解自己所研究戏曲剧种的相关文化。
3.运用画一画、学一学、唱一唱、说一说的活动方式记录自己对某个戏曲剧种的研究成果,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4.在活动的过程中,感受中国戏曲的博大精深,做一名传承戏曲文化的小使者。
5.运用《藏戏》一文的语言特点、表达方法和构段方式,试着仿写自己研究的戏曲艺术形式。
三、项目准备1.广泛搜集所研究戏种的相关资料、视频等。
2.用思维导图写出《藏戏》一文的内容、语言及结构特点。
3.运用画一画、学一学、唱一唱、说一说的活动方式记录自己对某个戏曲剧种的研究成果。
四、任务启动中国戏曲宛若一位待字香闺的古典佳人,伴着唐风宋韵的高叹低吟,沿着南戏、元杂剧的历史轨迹一路莲步轻移而来。
虚拟的表演如水墨丹青的纵横之笔,长歌当哭、长袖善舞,“无画处皆成妙境”;写意的舞台简约空灵,无花木却见春色,无波涛可观江河﹔唱念做打中“汇千古忠孝节义、成一时离合悲欢”,处处体现着戏曲自身诗的艺术表现和诗的抒情美。
今年的春晚《璀璨梨园》有京剧《空城计》、《蟠桃会》选段,昆曲《扈家庄》和越剧《红楼梦》选段,分别出自四大名著,把戏曲和文学名著融为一体,让我们都感受到了国家对戏曲传统文化的重视和传承;戏曲唱词一字一句皆是千般情致,万缕柔情,美得惊心动魄,让人感念极深,让孩子们读读优美的唱词,给家人讲一讲选段所对应的故事,以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走进“项目化学习”
什么是项目化学习?
学生在一段时间内通过研究并应对一个真实的、有吸引力的和复杂的问题、课题或挑战,从而掌握重点知识和技能。
项目化学习的三类载体
活动项目是指在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劳动教育等各类活动中融入项目化学习要素,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提出问题,培育学生创造性思考、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科项目是指在学科教学中设计与学科核心知识相关的驱动性问题,引导学生在学科学习中自主或合作探索,激励学生深度理解学科核心知识、提升学科能力、培育学科素养。
跨学科项目是指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方法,以系统的思维解决真实问题,建立各学科之间的有机联系,提高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项目化学习的五种实践形态
项目化学习设计的六个维度
核心知识、驱动性问题、高阶认知、学习实践、公开成果、学习评价。
项目化学习中的认知策略
本学期,我校聚焦学习基础素养下的“小学学科教学中项目化学习的社会性实践研究”,在四个学科进行学科项目化学习实践。
带着对未知的好奇与挑战,我们将努力实践,让每个孩子成为心智自由的学习者。
项目学习的教学设计模板一、基本信息姓名张秋红手机所教学科数学涉及学科综合实践对应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年级五年级所需时间2个月课时数 3 学时数48单位黑龙江省密山市邮箱1040220123@二、项目主题“白色垃圾”调查和预防活动―――《统计学》问题研究三、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表现能力和统计的基础知识,大部分学生愿意在学习中积极思考,阐述自己对事物的分析和认识,且对数学学科相应的综合实践活动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
通过活动帮助学生认识环境日益恶化,让学生感受人类直接或间接带给环境的各种污染和破坏,引发学生展开对人类生存环境的思考,从而引导学生了解绿色、环保、低碳的生活理念,培养学生追求绿色环保的意识。
四、课程标准及学习目标依据课程标准和所需培养的学生21世纪技能确定的实践活动学习目标1.课程标准(1)了解低碳、环保、绿色生活的科学知识。
、(2)通过环境污染和绿色生活等知识调查、分析,结合课堂学习中观察与体验,思考与讨论等学习过程,掌握我们身边造成白色垃圾的情况。
(3)认识环保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创造绿色生活的意识,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积极理念和情感,在生活中尽可能和消除白色垃圾。
2.21世纪技能(1)交流与合作技能学生通过交流与合作,共同完成小组的设想和观点。
(2)生存与职业技能-学生主动性与自我管理能力在没有教师直接监督的情况下,能独立的明确任务、确定完成的先后顺序并有效的完成任务。
3.学习目标(1)运用科学研究的方法和学过的知识、技能进行环保调查活动,查阅相关信息,分析产生白色垃圾的原因。
(2)通过环境污染和绿色生活等知识调查、分析,结合课堂学习中观察与体验,思考与讨论等学习过程,掌握绿色生活的核心理念。
创作出畅想绿色生活的作品。
(3)运用多种表现形式,表现环保对绿色生活的作用。
五、框架问题结合单元知识点设计与培养学生21世纪技能的相关框架问题1.核心问题引导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倡导绿色、环保的生活理念2.驱动问题(1)什么样的生活理念是绿色、环保的?(2)哪些因素使环境恶化(如生活中的白色垃圾)?(3)环保的生活理念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