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推拿治疗小儿脑瘫28例临床疗效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3
综合多种疗法治疗小儿脑性瘫痪临床疗效作者:李秋镛来源:《医学信息》2014年第05期摘要:目的通过运用综合多种疗法治疗小儿脑性瘫痪进行探讨。
方法将58 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29例,对照组29例。
治疗组采用现代康复Bobath 球训练、功能训练结合传统按摩、针灸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药物结合传统按摩、针灸,两组相比较。
分别使用临床观察治疗。
结果经过6个月治疗后,对比两组治疗的效果,经统计学处理,P关键词:小儿脑瘫;Bobath 球训练;功能训练;针灸疗法我国小儿脑瘫的定义是指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致的综合征。
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和姿势异常[1],可伴有智力低下、惊厥、癫痫、行为异常、语言障碍等,是儿科常见病之一,近年来脑瘫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给家庭、社会带来了负担。
该病目前在临床上缺少有效的疗法。
本文就2011年6月~2013年8月,对58例脑瘫患儿采用现代康复Bobath 球训练、功能训练结合传统按摩、针灸进行治疗小儿脑性瘫痪临床比较观察,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在本中心就诊的58例儿童脑瘫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全部患儿均参照 1998 年全国小儿脑瘫会议制定的诊断及分型标准确诊Ⅲ,其中男33例,女25例;6个月~1岁9例,1~2 岁的13例,2~4 岁22 例,5~12岁14例。
其中痉挛型20例,手足徐动型26 例,共济失调型7例,混合型5例。
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1),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治疗组采用现代康复治疗方法Bobath 球训练、功能训练结合传统方法针灸推拿治疗,对照组采用药物结合传统治疗针灸按摩治疗。
1.2.1 Bobath球训练将患儿俯卧位轻放在Bobath球上,训练师在患儿身后用手支持患儿双肘部,使肘部伸直,肩关节充分屈曲、外旋,同时尽可能使腕关节伸展,拇指外展手指展开。
贾成文教授针灸治疗小儿脑瘫临床经验举隅发表时间:2018-03-26T14:17:20.623Z 来源:《心理医生》2018年6期作者:陈安王苗[导读] 此外对CP患儿进行针刺治疗过程中多关注其心理变化,注重对患儿的心理调节,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深得患儿家属赞誉。
(泾阳县中医医院陕西咸阳 713700)【摘要】贾成文教授针灸治疗小儿脑瘫重在扶正,治以头针为宜,因人制宜,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小儿脑瘫;贾成文;针灸【中图分类号】R2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6-0065-02小儿脑瘫(Cerebral palsy,CP)为儿科常见疑难杂病,是指小儿出生前至出生后1个月内由各种因素引起的脑损害综合征,发病率约为0.18%~0.40%[1]。
脑瘫患儿常伴有烦躁不安、抽搐、智力发育迟缓、中枢性运动障碍等表现,影响患儿身心发育,加重其家庭经济负担。
中医学认为脑为主宰机体生命活动度的枢纽,为元神之府,CP属于“五软”、“五迟”、“五硬”等范畴,针灸为中医传统疗法,在疾病治疗中取得显著效果,为CP主要康复治疗措施之一[2]。
贾成文教授为陕西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教授,亦是陕西名中医,从事针灸教学、医疗、科研工作四十余载,医德高尚、医术精湛,长于实践,精于理论,擅治癫痫、脑血管疾病,临证施治手法奇特、取穴精简,针对疑难杂症整理探索出了一套独特的辨证治疗理论及方法。
笔者有幸随贾教授诊疗,深感其辨证论治思路清晰,遣方用药独特,现整理总结一二,与医疗界同仁共享。
1.治病时机贾成文教授认为小儿脑瘫要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要做到“三早”:即早发现、早期治疗,因此小儿一旦被确诊患了脑瘫,需及时给予对症治疗。
1.1 早发现一旦罹患脑瘫早期即会出现异常:出生3个月内常常会出现惊厥或异常啼哭,并伴有吞咽困难;3个月时仍无站立、不会抬头;4个月后双手仍呈握拳状、无法自主张开或可张开但看到眼前有活动物时不会用手去抓;四肢活动不灵活、肌肉松软,穿衣服时其上肢难入袖口,换尿布或清洗臀部时其下肢不易外展;双脚着地时下肢呈伸展交叉状或仅足尖着地。
推拿疗法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研究概况【中图分类号】r22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074-03小儿脑瘫[1]是指一组持续存在的导致活动受限的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症候群,这种症候群是由于发育中的胎儿或婴儿脑部受到非进行性脑损伤而引起的。
脑性瘫痪的运动障碍常伴随感觉、认知、交流、感知、和/或行为障碍,和/或癫痫,和/或继发性肌肉骨骼障碍。
祖国医学认为脑瘫属五迟、五软、五硬范畴,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于调养,以致精血亏虚,精气不能上荣于脑所致。
对于小儿脑性瘫痪的治疗,目前方法众多,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而推拿疗法则在其中也起了很好的作用。
笔者从事推拿工作治疗小儿脑性瘫痪3年余,为更好地继承和发扬推拿疗法治疗此类疾病,现将近十年推拿治疗小儿脑瘫的研究文章综述如下:1 推拿疗法适应症2004年全国小儿脑性瘫痪专题研讨会提出了脑瘫的分型方法[2],其中临床分型包括:痉挛型、不随意运动型、共济失调型、肌张力低下型、混合型。
2006年全国小儿脑瘫康复学术会议在2004年分型的基础上加了强直型[3]。
推拿疗法对此6种类型脑瘫是否有所侧重,笔者于“维普资讯”中以关键词为“推拿”加“脑性瘫痪”,时间限定在2002-2012共查得47篇文献,对47篇文章进行分析,其中21篇是有关痉挛型的,12篇涉及肌张力低下型,7篇涉及不随意运动型,3篇与共济失调型有关,7篇涉及混合型,与强直性有关的共5篇,未具体针对某个症型的共5篇,由于有些文章提及的是2种或多种脑瘫类型,所有这些数字的总和大于47篇的总数。
根据上述统计,笔者认为目前推拿治疗脑性瘫痪的研究侧重在痉挛型以及肌张力低下型以及包含此种类型的混合型,效果也较理想。
由于强直型的分类提出相对较晚,故仅有少数学者报道而且疗效不肯定。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推拿手法可以加强骨骼肌蛋白合成,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肌纤维间结缔组织增生的程度,促进肌肉形态结构的恢复,并可有效防止肌肉萎缩;另外,适当的被动运动可增加肌肉的延展性,促进被牵拉肌肉放松,使肌肉的黏滞性降低,引起周围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大,增加对肌肉组织氧的供应。
小儿脑保护中医针灸按摩适宜技术应用进展2宁波市鄞州区第二医院浙江宁波 315192【摘要】小儿脑保护包括脑益智和脑损伤的保护。
小儿脑性瘫痪(脑瘫)是常见的脑损伤,在我国发病人数逐年递增。
目前尚未发现能根治小儿脑瘫的有效疗法。
随着中医的深入研究和发展,发现针灸推拿等中医疗法在治疗该病有良好功效。
文章分析总结了中医针灸推拿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应用文献,从针刺、艾灸、推拿等方面进行具体阐述。
【关键词】针灸推拿;小儿;脑保护;脑瘫;研究进展1 引言小儿脑保护可分为脑益智和脑损伤保护两方面。
在正常智力水平基础上对小儿智力进一步开发为脑益智;而脑损伤包括脑瘫、先天性脑发育不全及危重疾病等遗留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其中脑瘫较常见。
小儿脑瘫在我国新生儿的发生率高达2.46‰,这不仅严重影响小儿身心健康,且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如何改善小儿脑瘫的脑损伤已成为倍受关注的问题。
中医对此开展了大量临床和实验研究并取得了肯定的疗效,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
而针灸推拿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用来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
本文就此开展了小儿脑保护中医针灸推拿适宜技术的综合性论述。
2 针灸针灸疗法包括针法和灸法,其中针法分为头针、体针、舌针等,灸法即艾灸。
中医学认为,针灸有调和阴阳,疏通经络之效,广泛应用于小儿脑瘫的治疗和康复,其主要机理为改善脑细胞能量代谢,调节大脑血供和神经递质含量。
2.1 头针头针,又称“颅针”、“头皮针”,是一种针刺在头部腧穴或特定刺激区域来防治疾病的疗法。
据传统脏腑经理论及人类大脑皮层功能定位于头皮上的投影,针刺相应穴位,通过刺激大脑腧穴,疏通经脉,改善脑功能。
2.1.1 常用头针穴位常用头针穴位包括智三针(双本神穴和神庭穴)、百会、四神聪、风池。
如以廉泉,智三针,百会,地仓,语言一、二、三区为主穴,经治疗可改善患儿脑供血,增强神经细胞代谢。
以颞三针(改善脑供血、恢复智力)、四神针(改善缺氧缺血、加强大脑能量代谢)、脑三针(促进脑组织发育)和智三针(加快恢复大脑受损功能)为主穴,可改善脑瘫患儿运动功能。
19例针灸与推拿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临床分析发表时间:2013-07-30T14:15:12.32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21期供稿作者:黄都科[导读] 小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指出生前到出生后1个月内各种原因所引起的脑损伤或发育缺陷所致的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1]。
黄都科(广西省隆安县人民医院 532700)【中图分类号】R27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1-0374-01【摘要】目的评价分析用针灸与推拿相结合的方法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效果及优势。
方法将19例脑瘫痉挛型患儿用中医针灸与推拿相结合治疗。
对患儿的肌张力及关节活动度进行治疗前,治疗后的综合比较。
结果患儿的肌张力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膝关节,踝关节的活动度较治疗前增大。
结论中医用针灸推拿相结合来治疗小儿脑瘫,能明显降低患儿的肌张力,使关节的活动度增加,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关键词】小儿脑瘫针灸推拿临床小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指出生前到出生后1个月内各种原因所引起的脑损伤或发育缺陷所致的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1]。
肢体瘫痪,手足不自主徐动,智力差,语言不清为本病的主要临床症状。
中医虽然无“脑瘫”之名,但相当于本病的有关描述记载不少,它归属于中医的“五迟”、“五软”、“痿证”等范畴。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38例脑瘫患儿均为2009-2011年六月在针推康复科就诊的门诊病人,其中男孩16例,女孩22例,患儿年龄最小为1岁,最大为6.5岁,全部为脑瘫痉挛型,。
其中四肢均受累的有11例,双下肢受累的有17例,一侧肢体瘫痪的有10例。
1.2 诊断标准参照第六届长沙全国小儿脑瘫会议通过的定义、诊断条件及分型[1]。
1.3 纳入标准 (1)符合小儿脑瘫诊断标准 ;(2)符合脑瘫痉挛型诊断标准;(3)患儿年龄在1岁-7岁之间;(4)患儿家属同意治疗方案,配合进行临床观察。
1.4 排除标准(1)不符合小儿脑性瘫痪痉挛型的诊断标准;(2)脑瘫伴有癫痫发作者;(3)不能配合治疗要求的;(4)除外有并发其他严重的心、肝、肾及遗传、精神类疾病。
针灸推拿治疗小儿脑瘫28例临床疗效分析
摘要目的观察针灸推拿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
方法28例脑瘫患儿均采用小儿推拿配合针灸进行治疗,≥1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28例患儿经1个疗程以上的治疗后,16例显效(57.14%),10例有效(35.71%),2例无效(7.14%),总有效率为92.86%。
结论推拿配合针灸治疗小儿脑瘫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小儿脑瘫;针灸;推拿
小儿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俗称脑瘫,是胎儿及婴幼儿期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非进行性脑损伤或发育缺陷导致的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
同时可伴有智力低下、癫痫、惊厥、语言和视、听觉障碍及行为异常等并发症。
小儿脑瘫是目前小儿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对患儿的生长发育及以后的生活均存在恶劣影响。
本病属中医的五迟、五软、五硬、痴呆、痿证等范畴。
以改善脑瘫患儿的语言、视、听觉障碍及运动异常,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为主要目标,现将本院运用针灸及推拿治疗小儿脑瘫的疗效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28例脑瘫患儿,所有患儿均符合2014“第六届全国儿童康复、第十三届全国小儿脑瘫康复学术会议暨国际学术交流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分型。
男17例,女11例。
0~1岁1例,2~5岁12例,6~10岁10例,11~15岁5例。
早产16例,缺氧8例,其他4例。
痉挛型四肢瘫3例,痉挛型双瘫10例,痉挛型偏瘫5例,不随意运动3例,共济失调2例,混合型5例。
1. 2 治疗方法①针灸疗法(肌张力高的脑瘫患儿慎用):体针取穴:主穴百会、大椎、肾俞、肝俞、脾俞、足三里、关元。
智力低下加四神聪、印堂;下肢瘫痪加环跳、秩边、阳陵泉;腕下垂加外关、阳池;足内翻加绝骨、昆仑;足外翻加三阴交、太溪。
选主穴2~3个/次,配穴4~5个,予补法或平补平泻,留针30 min,行针1次/d,5次/周,4个月为1个疗程。
停针1~2周后即可继续第2疗程。
头针取穴:主取运动区,可酌情配取语言二区、三区,视区、平衡区、舞蹈震颤区等。
用26或30号针,快速捻转针柄,200次/min,持续2~3 min,留针1 h,行针1次/d,5次/周,4个月为1个疗程。
针灸治疗前应注意严格消毒,避免头皮感染。
②推拿疗法:采用推、拿、按、揉、拍、扣、捏、抹等手法,痉挛型多用轻柔手法尽量使全身放松拔伸牵引挛缩的关节;软瘫多用弹拨肌腱、点穴、擦刷等强刺激的手法。
以随症施术为主,整体推拿与局部推拿相结合,头颈部重在醒脑、开窍、提神,四肢躯干部重在缓解肌张力、提高肌力、纠正异常姿势,推拿按摩1次/d,30 min/次。
针刺和推拿是综合治疗小儿脑瘫的重要手段之一,既可以防止肌肉萎缩,又能促进瘫痪肌肉的功能恢复。
因小儿脑瘫属慢性疾病,肌肉痿弱失用,针感多较迟钝,因此治疗过程中宜多取穴,行针及推拿的手法相对可以较重。
临床也可以采用鼠神经生长
因子、神经节苷脂、维生素B12 3种药物交替使用做靳三针穴位注射,以修复脑损伤,促进疾病康复。
1. 3 疗效评定标准治疗后患者可独立行走,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生活可以自理,其他伴随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为显效;治疗后患者肢体运动功能以及其他伴随症状较治疗前有好转,但不能独立行走,生活不能自理为有效;治疗前后患者症状无明显变化为无效。
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 结果
28例患儿经1个或1个疗程以上的治疗后,16例显效,占总数的57.14%,10例有效,占35.71%,2例无效,占7.14%,总有效率为92.86%。
3 讨论
祖国医学认为,小儿脑瘫属“五迟”、“五软”、“五硬”等范畴,古代医书有记载“儿之初生有病,亦惟胎弱、胎毒二者矣。
”胎弱即为先天不足(气血不足、禀赋不足、肾精不足),不能温濡养,后天失养(脾胃失司、病后失养等),五脏精气不能上荣元神之府导致脑髓失充。
病位主脑,脑髓失充将导致小儿智力障碍、语言障碍、反应迟钝、行动迟缓、手足软弱无力;或感染邪毒、脑络受损、脑髓及肢体筋骨等失养所致。
在人体经络中,督脉是诸经的统领者,也是与脑关系最为密切的,可沟通脏腑,联系内外,调理各个脏腑及经络,因此督脉在脑有关的疾病中具有重要作用。
针灸治疗的原理为疏通经络、调理阴阳、沟通内外、补肝益胆、振奋督阳等,在中医学治疗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
治疗小儿脑瘫,可用头针疗法,如仰卧位选用顶前斜线上段、额中线等,俯卧位选用顶颞后斜线上段、四神聪等,均有良好的疗效。
通过头针刺激,可有效增强大脑皮质供血,提高脑部组织的携氧能力,将受损的神经元进行修复,促进其再生,从而使脑部受损区域功能得以代偿;而体针取穴以阳明经为主,辅以少阳、太阳等经,如曲池、合谷、足三里、解溪、太溪、太冲、肩髑、肾俞等,各穴互相呼应,促使全身经络疏通,气血循行[1]。
推拿按摩疗法可以作用于人体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采用多种手法,可有效降低肌张力,促进微血管、脑血管和淋巴的循环,加快新陈代谢,增强患儿体质,进而达到活血化瘀、散结止痛的作用[2]。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推拿按摩不仅能有效的消除关节痉挛、缓解患儿的运动障碍、防止畸形,还能在短期内取得较好的疗效,且费用较低。
因此既可以在临床中推广,更可以利用其技术难度系数较低的特点在患儿家庭中进行推广,作为辅助治疗。
综上所述,本组患儿采用针灸疗法与推拿按摩配合治疗小儿脑瘫效果良好,对患儿的机体功能进行了整体、全面的调理,使患儿体质大大增强,提高了患儿的自理水平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梁文秀.针灸联合推拿治疗小儿脑瘫随机平行对照研究.实用中医内科杂
志,2013(19):76-77,97.
[2] 李延菊,孙善斌,刘广霞.中医药治疗小儿脑瘫研究进展. 河南中医,2013,33(9):1583-1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