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瘫推拿治疗2
- 格式:ppt
- 大小:49.50 KB
- 文档页数:39
按摩法能改善小儿脑瘫肌张力吗脑瘫治疗按摩法能改善小儿脑瘫肌张力吗?什么是肌张力?清醒的正常人即使在安静休息的时候,全身的肌肉亦不完全松弛,仍保持不同程度的紧张状态,这种肌肉的紧张状态称之为肌张力。
肌张力是维持身体各种姿势以及正常运动的基础,脑瘫患儿由于大脑损伤,导致病理性神经系统表现异常,会出现肌张力异常,即偏高或偏低的表现。
按摩法能改善小儿脑瘫肌张力吗?当你捏脑瘫儿的腿或是手部的肌肉时,感觉可能没有其他同龄小孩松软,但往往察觉不出来。
如果肌张力过于高,会影响小孩学走路,正如正常人绷紧腿时,会出现行走困难。
那么,按摩法能改善小儿脑瘫肌张力吗?专家表示,肌张力高的脑瘫患儿更易激惹,闻声惊吓,持续哭叫,入睡困难,穿衣时难以将其手臂插入袖内,换尿布时不易把两腿分开,洗澡时难将拳头掰开,当下肢刚触及浴盆或水面时,孩子全身立即成僵硬姿势。
肌张力高的患儿还会出现下肢伸直、内收交叉,呈剪刀状。
肌张力低下的脑瘫患儿,则主要表现为肌肉松软无力,自主动作极少,仰卧时,四肢均外展,似呈仰翻的青蛙。
下面请看按摩改善小儿脑瘫肌张力的方法:一、仰卧位脑瘫患儿双臂相交,按摩师两手握住患儿双手,拇指轻压患儿劳营穴,食指压合谷穴,中指压大陵穴,使患儿双臂外展,手心向上,在胸前缓慢交叉,使双肘关节相交后再缓慢恢复原状。
如此反复40次。
适用于上肢痉挛,肘关节屈曲,前臂内旋、外展,握拳。
二、松肩法使脑瘫患儿双手置身体两侧,拇指压患儿劳宫穴,食指压合谷穴。
固定左侧上肢,使右上肢尽量慢慢伸展上举过头顶后,再恢复原位周定。
左侧上肢也同样伸展再恢复原状。
如此反复40次。
三、双手叩肩法使患儿双臂平行于双肩,双手掌心向上,双手指压穴位(劳富、台谷、大陵),使患儿双臂重叠、双手触及双肩,再恢复原位。
如此反复数10次。
适用于肘关节活动障碍。
四、松腕法使病儿双臂外展、外旋后,双手拇指推拿患儿手掌部,由手心向大鱼肌、小鱼肌推进。
以缓解手掌大小鱼肌痉挛。
再沿拇、食、中、无名指的掌面,由指根部向指尖推拿,以矫正手指屈曲挛缩。
推拿疗法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研究概况【中图分类号】r22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074-03小儿脑瘫[1]是指一组持续存在的导致活动受限的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症候群,这种症候群是由于发育中的胎儿或婴儿脑部受到非进行性脑损伤而引起的。
脑性瘫痪的运动障碍常伴随感觉、认知、交流、感知、和/或行为障碍,和/或癫痫,和/或继发性肌肉骨骼障碍。
祖国医学认为脑瘫属五迟、五软、五硬范畴,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于调养,以致精血亏虚,精气不能上荣于脑所致。
对于小儿脑性瘫痪的治疗,目前方法众多,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而推拿疗法则在其中也起了很好的作用。
笔者从事推拿工作治疗小儿脑性瘫痪3年余,为更好地继承和发扬推拿疗法治疗此类疾病,现将近十年推拿治疗小儿脑瘫的研究文章综述如下:1 推拿疗法适应症2004年全国小儿脑性瘫痪专题研讨会提出了脑瘫的分型方法[2],其中临床分型包括:痉挛型、不随意运动型、共济失调型、肌张力低下型、混合型。
2006年全国小儿脑瘫康复学术会议在2004年分型的基础上加了强直型[3]。
推拿疗法对此6种类型脑瘫是否有所侧重,笔者于“维普资讯”中以关键词为“推拿”加“脑性瘫痪”,时间限定在2002-2012共查得47篇文献,对47篇文章进行分析,其中21篇是有关痉挛型的,12篇涉及肌张力低下型,7篇涉及不随意运动型,3篇与共济失调型有关,7篇涉及混合型,与强直性有关的共5篇,未具体针对某个症型的共5篇,由于有些文章提及的是2种或多种脑瘫类型,所有这些数字的总和大于47篇的总数。
根据上述统计,笔者认为目前推拿治疗脑性瘫痪的研究侧重在痉挛型以及肌张力低下型以及包含此种类型的混合型,效果也较理想。
由于强直型的分类提出相对较晚,故仅有少数学者报道而且疗效不肯定。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推拿手法可以加强骨骼肌蛋白合成,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肌纤维间结缔组织增生的程度,促进肌肉形态结构的恢复,并可有效防止肌肉萎缩;另外,适当的被动运动可增加肌肉的延展性,促进被牵拉肌肉放松,使肌肉的黏滞性降低,引起周围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大,增加对肌肉组织氧的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