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瘫常用按摩手法
- 格式:doc
- 大小:19.50 KB
- 文档页数:2
中医推拿穴位在儿童保健中的小常识早知道发布时间:2021-12-28T07:13:37.136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28期作者:李思思[导读] 中医儿科治疗中的常用特色疗法之一即小儿推拿疗法。
该法在多种疾病中均有应用,深受家长与患儿的认可。
那么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有关中医推拿穴位及其在儿童保健中的小常识,大家一起学习一下吧。
李思思浆洗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四川成都 610000中医儿科治疗中的常用特色疗法之一即小儿推拿疗法。
该法在多种疾病中均有应用,深受家长与患儿的认可。
那么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有关中医推拿穴位及其在儿童保健中的小常识,大家一起学习一下吧。
一、什么是小儿推拿?临床将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以推拿手法为主要手段,以预防儿科疾病及儿童保健为目的一套中医的操作流程称之为小儿推拿。
其属于中医外治法的范畴,中医理论认为人体常见的几类症状,比如“麻”表示患者能过来气,但过不来血;“木”是指身体麻的过于明显,导致气和血都过不来;“酸”提示经络通,但是缺乏气血;“胀”提示气足,但此类患者体质爱生气,若机体内的气出不去即可出现估胀症状;“痛”(常指单纯性的痛,非病理性疼痛)则是由于患者体内有血淤;“痒”提示血、气正在过来,伤口愈合时均可感到病位发痒,但应注意与全身发痒进行区分。
小儿推拿具有无痛苦、无毒副作用、价格实惠、效果好、适用范围广等一系列优势,多种疾病均可应用推拿按摩手法予以治疗,包括小儿外科、内科、伤科、神经科以及局部感染等疾病。
二、小儿推拿适用症都有哪些?1、呼吸系统疾病包括小儿肺炎、支气管炎、感冒咳嗽、发烧、鼻炎、鼻窦炎、哮喘、扁桃体炎、慢性扁桃体炎、慢性支气管炎以及鼻出血等。
2、消化系统疾病包括小儿腹胀、腹痛、腹泻、呕吐、溢乳、打嗝、流口水(流涎)、厌食、吐奶、肠炎、口腔炎、舌炎、鹅口疮、肠痉挛、疳积(食积、奶积、奶痨、积滞)等。
3、其它类疾病包括小儿遗尿、磨牙、夜惊、面瘫、脑瘫、惊吓、尿频、哭闹、湿疹、风疹、荨麻疹、斜颈、脊柱侧弯、疝气、脐疝、生长发育迟缓、睡眠不佳以及多动综合症等。
脑瘫患儿中医理疗方案
脑瘫是一种神经发育异常引起的运动及姿势障碍。
中医理疗方案常用于辅助改善脑瘫患儿的症状和功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医理疗方案:
1.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被认为可以促进神经和肌肉的协调,改善运动障碍。
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针灸可以增强患儿的肌肉力量和运动能力。
对于脑瘫患儿来说,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曲池、合谷等。
2.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一种通过按摩和按压来刺激身体穴位的理疗方法。
它可以调节脑瘫患儿的肌肉张力,改善运动功能。
常见的按摩手法包括揉、推、摩、拿等。
3. 中药调理:中药调理被用于增强脑瘫患儿的体质和改善神经系统的功能。
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中医师会根据体虚、气滞、痰湿等不同的病机选取适合的中药方剂。
其中常用的中药材有黄芪、当归、白芍等。
4. 拔罐疗法:拔罐疗法是一种通过在患儿体表刺激引起负压,以达到疏通经络、祛湿活血的效果。
它可以改善脑瘫患儿的血液循环和代谢,促进神经系统的恢复。
5. 艾灸疗法:艾灸疗法是一种通过燃烧艾叶熏热患儿的穴位,从而达到温通经络、活血止痛的效果。
艾灸可以改善脑瘫患儿的肌肉僵硬和运动功能障碍。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理疗方案对于脑瘫患儿的疗效因人而异,效果也需要长期坚持和配合其他康复治疗方法。
在使用中医理疗方案之前,建议咨询专业的中医师,以确保方案的安全和有效性。
1.什么是小儿脑瘫?脑瘫是指由于出生前、出生时、婴儿早期的某些原因造成的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综合症,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可伴有智能落后及惊厥发作、行为异常、感觉障碍及其他异常。
尽管临床症状可随年龄的增长和脑的发育成熟而变化,但是其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却固定不变。
2.导致小儿脑瘫的原因有哪些?(l)低体重儿(小于2500g):包括早产未成熟儿,足月小样儿。
(2)先天性异常:包括各种原因引起的脑发育异常,在四肢性瘫痪的脑瘫病人中53%与先天性异常有关;在非四肢性瘫的脑瘫病人中,35%是先天性发育不良所致。
(3)脑缺血缺氧:在脑瘫患者中,20%是由窒息及产伤所引起,导致缺血缺氧的因素有:①母亲因素:如患妊娠高血压综合症、心力衰竭、大出血、贫血、休克或吸毒、药物过量等;②胎盘因素:如胎盘早剥、前置胎盘、胎盘坏死或胎盘功能不良等;③脐带血流阻断:如脐带脱垂、压迫、打结或绕劲等;④分娩过程异常:如臀位产、滞产、手术产(产钳)或应用麻醉药等;⑤新生儿因素:除窒息外,还有许多心肺功能异常疾病。
如:先天性心脏病、呼吸窘迫综合症、周身循环衰竭、红细胞增多症。
(4)核黄疸:为脑瘫重要原因,随着国产医学的进步,核黄疸引起脑瘫的比例下降。
3.小儿脑瘫早期的异常表现有哪些?(1)过度激惹:持续哭叫,入睡困难,大约有30%脑性瘫痪小儿在生后前3个月有类似严重“肠绞痛”的表现。
(2)喂养困难,吸吮及吞咽不协调,护理困难,频繁吐沫,以及持续体重不增。
(3)非常“敏感”或激动,但如果患儿(特别是低出生体重儿)仅在饥饿时有如此表现则意义不大。
(4)对噪音或体位改变“敏感”时难将大腿外展,洗澡时不易将拳头掰开,家长常反映“孩子不喜欢洗澡”,当脚用触及浴盆边缘,背部即僵硬竖弓形。
以上某一种情况也可能在正常小儿出现,不能根据具有其中某一两项就诊断为脑性瘫痪,若存在多种情况,而且是发生在有高危因素的患儿,就要考虑有脑性瘫痪的可能。
宝宝轻度脑瘫的症状1、不能翻身6个月以后还不能翻身,有诊断意义。
2、不使用下肢 6-7个月不用下肢短暂地支持体重3、不用单手 7-10个月的婴儿不用单手抓玩。
4、手笨手的精细动作,如捏小东西、解扣、系腰带不灵活,不协调,在7-10个月出现有诊断意义。
5、不能独坐 7个月不能独坐。
6、不能抓站 10个月不能抓站。
7、不会与人再见 10个月以后有诊断意义。
8、使用脚尖站立 10个月还用脚尖站立。
9、不能迈步 13-15个月以后,还不会迈步。
10、流口水及吃手 12个月以后有诊断价值。
宝宝轻度脑瘫治疗方法1、药物疗法脑神经营养药、肌肉松弛药、活血药等。
包括构筑和修复脑组织 (细胞 )的药物,如卵磷脂 (包含磷脂酰胆碱、脑磷脂、鞘磷脂等 ),能修复因外伤、出血、缺氧造成的脑细胞膜损害,保护神经细胞,加快神经兴奋传导,改善学习与记忆功能。
2、综合康复医疗如运动 (体育 )疗法,包括粗大运动、精细运动、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训练 ;如爬行、有目的的指认 (鼻、耳等 )、训练抓物、持物、起坐、摇摆、扶行 (背靠墙、面朝墙 )、原地运动 (弯腰拾物、抬脚训练、单脚独立、原地起跳 )、行、跑 ;再如物理疗法,包括神经电刺激疗法、温热疗法、水疗法 ;还有作业疗法即能力训练。
3、 BC——脑细胞介入修复疗法“BC——脑细胞介入修复疗法”的研制是从分子基因学、细胞病理学、纳米药理学、生物物理学、分子免疫学、医学心理学等多种学科出发,立体综合地治疗脑瘫疾病基础,是一种中枢神经再生疗法。
治疗优势:不手术、无创伤、无风险、无副作用、无痛苦、费用低、疗程短、见效快、治愈率高!4、靶向性细胞再生疗法是国际上临床效果最好的治疗方法,其核心是提取人体内特定的“多能细胞”,利用其生物活性,经必要的提取、纯化及培养流程后,将其输入到病灶部位,使病灶局部微环境产生改变,通过细胞因子的自分泌和旁分泌等途径,最大限度激发人体自我修复能力,完成对受损细胞的原位修复,恢复受损的组织、器官功能。
推拿疗法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研究概况【中图分类号】r22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074-03小儿脑瘫[1]是指一组持续存在的导致活动受限的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症候群,这种症候群是由于发育中的胎儿或婴儿脑部受到非进行性脑损伤而引起的。
脑性瘫痪的运动障碍常伴随感觉、认知、交流、感知、和/或行为障碍,和/或癫痫,和/或继发性肌肉骨骼障碍。
祖国医学认为脑瘫属五迟、五软、五硬范畴,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于调养,以致精血亏虚,精气不能上荣于脑所致。
对于小儿脑性瘫痪的治疗,目前方法众多,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而推拿疗法则在其中也起了很好的作用。
笔者从事推拿工作治疗小儿脑性瘫痪3年余,为更好地继承和发扬推拿疗法治疗此类疾病,现将近十年推拿治疗小儿脑瘫的研究文章综述如下:1 推拿疗法适应症2004年全国小儿脑性瘫痪专题研讨会提出了脑瘫的分型方法[2],其中临床分型包括:痉挛型、不随意运动型、共济失调型、肌张力低下型、混合型。
2006年全国小儿脑瘫康复学术会议在2004年分型的基础上加了强直型[3]。
推拿疗法对此6种类型脑瘫是否有所侧重,笔者于“维普资讯”中以关键词为“推拿”加“脑性瘫痪”,时间限定在2002-2012共查得47篇文献,对47篇文章进行分析,其中21篇是有关痉挛型的,12篇涉及肌张力低下型,7篇涉及不随意运动型,3篇与共济失调型有关,7篇涉及混合型,与强直性有关的共5篇,未具体针对某个症型的共5篇,由于有些文章提及的是2种或多种脑瘫类型,所有这些数字的总和大于47篇的总数。
根据上述统计,笔者认为目前推拿治疗脑性瘫痪的研究侧重在痉挛型以及肌张力低下型以及包含此种类型的混合型,效果也较理想。
由于强直型的分类提出相对较晚,故仅有少数学者报道而且疗效不肯定。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推拿手法可以加强骨骼肌蛋白合成,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肌纤维间结缔组织增生的程度,促进肌肉形态结构的恢复,并可有效防止肌肉萎缩;另外,适当的被动运动可增加肌肉的延展性,促进被牵拉肌肉放松,使肌肉的黏滞性降低,引起周围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大,增加对肌肉组织氧的供应。
小儿脑保护中医针灸按摩适宜技术应用进展2宁波市鄞州区第二医院浙江宁波 315192【摘要】小儿脑保护包括脑益智和脑损伤的保护。
小儿脑性瘫痪(脑瘫)是常见的脑损伤,在我国发病人数逐年递增。
目前尚未发现能根治小儿脑瘫的有效疗法。
随着中医的深入研究和发展,发现针灸推拿等中医疗法在治疗该病有良好功效。
文章分析总结了中医针灸推拿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应用文献,从针刺、艾灸、推拿等方面进行具体阐述。
【关键词】针灸推拿;小儿;脑保护;脑瘫;研究进展1 引言小儿脑保护可分为脑益智和脑损伤保护两方面。
在正常智力水平基础上对小儿智力进一步开发为脑益智;而脑损伤包括脑瘫、先天性脑发育不全及危重疾病等遗留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其中脑瘫较常见。
小儿脑瘫在我国新生儿的发生率高达2.46‰,这不仅严重影响小儿身心健康,且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如何改善小儿脑瘫的脑损伤已成为倍受关注的问题。
中医对此开展了大量临床和实验研究并取得了肯定的疗效,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
而针灸推拿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用来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
本文就此开展了小儿脑保护中医针灸推拿适宜技术的综合性论述。
2 针灸针灸疗法包括针法和灸法,其中针法分为头针、体针、舌针等,灸法即艾灸。
中医学认为,针灸有调和阴阳,疏通经络之效,广泛应用于小儿脑瘫的治疗和康复,其主要机理为改善脑细胞能量代谢,调节大脑血供和神经递质含量。
2.1 头针头针,又称“颅针”、“头皮针”,是一种针刺在头部腧穴或特定刺激区域来防治疾病的疗法。
据传统脏腑经理论及人类大脑皮层功能定位于头皮上的投影,针刺相应穴位,通过刺激大脑腧穴,疏通经脉,改善脑功能。
2.1.1 常用头针穴位常用头针穴位包括智三针(双本神穴和神庭穴)、百会、四神聪、风池。
如以廉泉,智三针,百会,地仓,语言一、二、三区为主穴,经治疗可改善患儿脑供血,增强神经细胞代谢。
以颞三针(改善脑供血、恢复智力)、四神针(改善缺氧缺血、加强大脑能量代谢)、脑三针(促进脑组织发育)和智三针(加快恢复大脑受损功能)为主穴,可改善脑瘫患儿运动功能。
五迟五软的针灸推拿治疗手法针灸是中华民族文明的精粹,针灸可以通过穴位精确治疗,且针灸与推拿的整合能够在治疗疾病方面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五迟五软作为较常见的中医疾病,应用针灸推拿治疗意义重大。
1.五迟五软的概述五迟五软是我国中医的病名。
所谓“五迟”指的就是立迟、行迟、语迟、发迟、齿迟;“五软”指的就是头项软、口软、手软、足软、肌肉软,五迟五软属于小儿在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的发育障碍。
在西方医学上,脑部发育不全、智力低下、脑瘫等症状为五迟。
五迟主要是发育迟缓,五软主要是身体各部分软弱无力。
五迟五软的主要原因氛围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
先天因素:父母身体条件不好,或者母亲在怀孕期间患有重病,所服用的药物不适合胎儿发育,出现早产、难产现象。
后天因素:小儿在出生之后,没有得到良好护理,平时所服用的食物不适合小儿身体发展特点,导致脾胃受损。
2.五迟五软针灸治疗法2.1体针2.1.1肝肾不足针对小儿肝肾不足的情况,可以利用针灸,对小儿肝俞、百会、通天、天柱、绝骨、手三里、足三里等穴位进行治疗。
采用捻转补法,除了百会穴和通天穴需要留针一个小时之外,其余穴位不用留针。
采取隔天一次,15次为一个疗程的频率进行治疗。
2.1.2心气不足针对小儿心气不足的情况,对小儿神门、本神、百会、风府等穴位进行治疗,依然采取捻转补法,神门、风府等穴位不留针,其余穴位留针一个小时。
隔日一次,15次为一个小时,进行系统治疗。
2.2头针选穴:对于行走能力发育缓慢的小儿来说,选取运动区穴位;共济失调者选取平衡区;智力发育缓慢的小儿选额中线、额旁一线、额旁两线、额旁三线。
利用提插法,留针一个小时,每天治疗一次,20次为一个系统疗程。
2.3耳针选穴:心脏、肾脏、肝脏、脾脏、神门。
医生需要家长共同配合,按压小儿的埋籽耳穴,每次按压三到五分钟,20次为一个疗程。
3.五迟五软推拿治疗法(1)推肾经:小儿仰卧躺在床上,按摩师站在小儿侧面,一只手扶住小儿的前臂,另一只手从小儿小拇指指尖向指根的方向轻推,此步骤需要每日重复,反复操作200次;(2)补脾经:小儿依然采取仰卧的姿态,按摩师位于小儿侧方,一只手扶住小儿前臂,另外一只手以拇指罗纹面向小儿拇指末节的罗纹面做顺时针推动,这种方式能够放松小儿身体,称之为补脾经,需要反复操作200次;(3)掐合谷:小儿可以仰卧躺在床上或是采取抱坐位,按摩师位于小儿侧方,一只手扶着小儿的手臂,另一只手揉掐小儿合谷穴,加速小儿康复过程,一天三次,每次持续三到五分钟,经过时间积累,会起到良好效果;(4)摩腹:小儿采取仰卧位,按摩师位于小儿侧方,把手掌轻轻放在小儿腹部,需要做到沉肩,弯曲手臂,利用手臂带动腕关节活动,按照左上腹、右上腹、右下腹、左下腹的顺序进行按摩,每次按摩时间控制在五分钟左右。
中医特色疗法一固本培元法在脑瘫患儿中的应用发布时间:2021-09-02T09:58:58.037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21期作者:郭继萍[导读] 固本培元按摩法在治疗小儿脑瘫患者的治疗作用郭继萍山西省太原市社会福利精神康宁医院山西太原 030027摘要:固本培元按摩法在治疗小儿脑瘫患者的治疗作用,争取让患儿达到生活可以自理。
方法:针对小儿脑瘫疾病的特点、症状,西医多采用理疗和功能锻炼的方法,康复训练以PT 、OT、 ST为主,但耗时较长,花费巨大,康复时动作大,患儿表情痛苦有较大的抵触情绪,疗效也不理想,而笔者着眼于中国传统医学康复治疗手法,采用固本培元按摩方法,它集正骨推拿手法与小儿推拿手法相结合,形成鲜明特色的诊疗体系。
【关键词】小儿脑瘫中医康复固本培元按摩法 [Abstract] Objective: strengthening the economy massage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so that children strive to achieve life can take care of themselves. 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高危儿的抢救的成功率也不断提高,脑瘫患儿的发病率也随之上升,我院收治的孤残的脑瘫儿童中,中、重度的占绝大部分,尤其痉挛型脑瘫为多,脑性瘫痪于1861年英国专家Villiam Johe Little第一次描述,而在我国古代早已认识到先天因素是脑性瘫痪的常见原因,<<慈幼新书>>:“四、五岁不能行立,皆胎气不足致之.....凡小儿齿迟、语迟、行迟、囟门开大肾疳等症,皆先天不足。
” 1脑瘫患儿中西医学说对比 1.1西医为脑性瘫痪在小儿脑瘫学术会议上曾提出其病因是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致的综合征。
小儿脑瘫常用按摩手法
孩子,是家庭的幸福所在,一个孩子给家带来了众多的快乐。
然而,孩子一旦患上小儿脑瘫,家里就失去了很多的欢乐。
家长朋友们也为此感到焦虑,那么,有没有很好的方法来治疗小儿脑瘫呢?下面小编就为你详细的介绍,小儿脑瘫常用按摩手法。
中医推拿法,小儿脑瘫推拿按摩的方法:
推法为小儿推拿常用的手法之一,根据施术方向可分为直推、分推、旋推三种。
医家认为旋推为补,往上推为清为泻,临床上各取所用,均有疗效。
1.直推法以拇指端外侧缘,或以拇指螺纹面,或以食、中二指指腹,或以掌根在穴位上向前或向外直线推抹
2.分推法医者用拇指螺纹面,自穴中央向其两旁做“←→”“↙↘”方向分推。
此法在临床上较为多用,如推坎宫、推卤门、推天门、分阴阳、推膻中、分推阴阳腹等。
3.摩法手掌附在体表一定部位做环形或往返而有节奏的轻柔摩动,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使局部产生温热舒适感,有止痛作用。
4.揉法以中指或拇指指端或掌根或大鱼际定位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作柔和的旋转动作。
5.旋推法用拇指腹位在穴位上回旋移动,用力较轻,不带动皮肉筋。
6.拿法用指或全手合力相扣,提拿肌肉或穴位。
小儿常用指拿法。
7.攘法用手背或腕部附着于一定部位,往返连续滚动,适用于肌肉丰厚处。
其他按摩方法:
一、智力及语言康复训练:
可根据脑瘫患儿的病情及年龄采取针对性的智能及言语训练,可采取听语指图、实物和数字辨认与分类、简单的数字计算、复述性训练等方法。
二、日常生活能力康复训练:
练习翻身、坐起、站立、平衡、步行,作业治疗训练。
内容以患儿能接受、配合为限,循序渐进地进行。
每日2次,每次20分钟,连续进行,可根据脑瘫患儿的具体情况增减强度。
三、肢体功能康复训练:
1、上肢:肩关节向上、向后柔和运动,力度以患儿能承受为度,肩关节局部可涂搽红花油或活络油。
每天50次左右,分3次进行。
对上肢屈肌张力高者,采取柔缓按摩,同时用小夹板固定肘关节,每天3~5次,每次20~60分钟。
2、手指:将40枚直径1.5厘米玻璃弹球装于10×12厘米质地较硬的布袋中,由亲属对患儿手背进行揉搓,力量以患儿能耐受为度,手指肿胀时用力较轻。
每天20分钟左右,每日2~3次。
3、下肢:进行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运动,尤其注意纠正踝关节的内翻,每天髋关节15次、膝关节25次、踝关节35次左右
小儿脑瘫常用按摩手法,我们了解了很多的知识,为此,我们一定要很好的注意一下,那么,最后,我们希望每个患者都能尽早的摆脱疾病的危害,健康快乐每一天。
原文链接:/xent/2015/0820/2303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