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原因-慢性咳嗽的病因构成和临床特征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320.43 KB
- 文档页数:4
不明原因慢性咳嗽的病因诊断和治疗
罗涛;李培华;吴克俭
【期刊名称】《临床误诊误治》
【年(卷),期】2005(18)11
【摘要】咳嗽是内科门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几乎涉及呼吸系统的所有疾病。
临床通常将咳嗽作为呼吸系统唯一症状、且持续3周以上、胸部影像学未见异常、未使用过血管紧张转换酶抑制剂(ACEI)的情况,称为不明原因慢性咳嗽。
我院门诊2001年1月~2004年12月对72例慢性咳嗽进行病因分析,对97.2%的患者做出病因诊断,现报告如下。
【总页数】2页(P788-789)
【作者】罗涛;李培华;吴克俭
【作者单位】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江苏,徐州,221002;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江苏,徐州,221002;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江苏,徐州,221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1.5
【相关文献】
1.纤维支气管镜对不明原因慢性咳嗽的病因诊断价值 [J], 孟丹
2.宣肺平肝法治疗不明原因慢性咳嗽的临床研究 [J], 张玲燕;花佳佳;乔楠;
3.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小儿不明原因慢性咳嗽疗效观察 [J], 杨波平
4.不明原因慢性咳嗽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J], 张文青
5.不明原因慢性咳嗽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J], 张文青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咳嗽的分类、病因及诊治随着人们对咳嗽的关注,欧美国家近20年对咳嗽原因及其治疗进行了多方面研究,基本明确了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近年来先后制定了咳嗽相关的诊治指南。
我国近年也开展了有关咳嗽病因诊治的临床研究,并取得了初步结果。
咳嗽按性质分为干咳和湿咳,按病程分为3类:急性咳嗽(<3周)、亚急性咳嗽(3~8周)和慢性咳嗽(≥8周)。
一、急性咳嗽普通感冒是急性咳嗽最常见的病因,其他病因包括急性支气管炎、急性鼻窦炎、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等。
普通感冒的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一般无需用抗菌药物。
(1)减充血剂:伪麻黄碱等。
(2)退热药物:解热镇痛药类。
(3)抗过敏药:第一代抗组胺药。
(4)止咳药物:中枢性镇咳药、中成药等。
临床上通常采用上述药物的复方制剂,首选第一代抗组胺药+伪麻黄碱治疗,可有效缓解打喷嚏、鼻塞等症状。
咳嗽明显者选用中枢性镇咳药,如右美沙芬或可待因等。
二、亚急性咳嗽最常见原因是感冒后咳嗽、细菌性鼻窦炎、哮喘等。
感冒后咳嗽当感冒本身急性期症状消失后,咳嗽仍然迁延不愈,临床上称之为感冒后咳嗽。
除了呼吸道病毒外,其他呼吸道感染亦可能导致此类咳嗽,有文献统称为感染后咳嗽(postinfectious cough)。
目前对感冒后咳嗽的发病机制及本质尚不清楚,但临床上确实存在这类患者,而且极为常见,因此中国指南和欧美指南均将这一咳嗽病因列入。
引起感冒的常见病毒有鼻病毒、冠状病毒、流感病毒、副流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其中以鼻病毒和冠状病毒最为常见。
由于感冒后咳嗽发生在感冒症状消失后,因此感冒后咳嗽与病毒感染本身无直接关系,而可能是由于感染引起的气道非特异性炎症,气道上皮损伤脱落,上皮下感觉神经暴露,粘膜充血水肿,炎性细胞浸润和炎性介质释放,从而刺激咳嗽感受器。
少数患者可能会存在短暂性气道高反应性。
患者多表现为刺激性干咳或咳少量白色黏液痰,可以持续3~8周时间,甚至更长时间。
慢性咳嗽41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慢性咳嗽的病因及临床规律。
方法:对本院41例资料相对完整的慢性咳嗽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41例中明确诊断者37 例,其中cva 23例,uacs 6例,gerd 2例,心理性咳嗽3例,同时合并cva、uacs者4例,原因不明3例。
结论:慢性咳嗽病因繁多,只要掌握正确的诊断方法,多数病例可获得明确的病因诊断。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19.038资料与方法2006年5月~2008年7月本院呼吸内科收治慢性咳嗽患者41例,男27例,女14例;年龄19~76岁,平均41.3岁;中位咳嗽时间11个月。
所有患者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慢性咳嗽的诊断标准[1,2]:①咳嗽时间≥8周;②以咳嗽为主或为惟一症状;③胸部x线检查正常。
诊断及治疗:最后诊断为变异性哮喘(cva)23例(56.1%),吸入糖皮质激素、β2受体激动剂或口服支气管扩张剂治疗有效,选吸入布地奈德干粉剂200μg,2次/日,或沙丁胺醇200~400μg,2次/日,吸入治疗。
单纯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6例(18.8%),治疗选抗组胺药氯雷他定10mg加血管减充血剂鼻腔滴麻黄碱,每晚1次,共2~4周。
还可加用鼻腔吸入糖皮质激素丙酸倍氯米松50μg或氟替卡松50μg,2次/日,共2~4周。
单纯胃食管反流病(gerd)2例(6.25%),治疗选用奥美拉唑20mg,2次/日,吗叮啉10mg,3次/日,药物治疗4~6周显效,疗程3~6个月。
结果用药3~7天后首次复诊,以后每1~2周复诊1次,记录服药情况及咳嗽症状的变化情况,直至咳嗽消失或诊断不能确立。
以上患者(除病因不明病人)予以针对性治疗后咳嗽症状均缓解,其中单因素如cva、uacs多在治疗1~2周后有效,gerd多在治疗4周起效,其中3例复合病因咳嗽于治疗2~4周后起效,病因不明患者治疗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