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性溃疡诊疗指南
- 格式:docx
- 大小:9.45 KB
- 文档页数:4
消化内科常见疾病分级诊疗指南
消化性溃疡
一.疾病相关情况
消化性溃疡主要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表现为有慢性、节律性、周期性中上腹部疼痛,胃镜检查可明确诊断。
可并发消化道出血、穿孔、幽门梗阻及癌变。
二.门诊分级诊疗指南
(一)三级医疗机构下转标准:
无并发症的、非顽固性的消化性溃疡。
(二)二级及二级以下医疗机构上转标准:
久治不愈的消化性溃疡患者,多次根除HP均失败,合并其他基础疾病,需要长期使用NSAIDs患者。
三.住院分级诊疗指南
(一)三级医疗机构下转标准:
消化性溃疡并发症已缓解,进入恢复期。
(二)二级及二级以下医疗机构上转标准:
消化性溃疡伴有出血、幽门梗阻、疑诊穿孔及恶性溃疡。
消化系统常见病消化性溃疡中医诊疗指南消化性溃疡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特点是胃或十二指肠黏膜发生溃疡和糜烂。
根据中医理论,消化性溃疡属于痰热内蕴型,治疗时采用化痰清热的方法。
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中医方药有广谱抗菌消炎、保护胃黏膜和抗酸减痛的作用。
常用的中药有大黄、黄连、连翘、黄芩等。
其中,大黄具有清热泻火、疏通肠道的作用;黄连和黄芩具有清热燥湿、抗菌消炎的作用;连翘则有疏散风热、镇痛消肿的作用。
在治疗消化性溃疡时,需要注意饮食调理。
中医认为,消化性溃疡的饮食应以清淡为主,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姜葱蒜等。
此外,还应避免过食油腻和刺激性的食物,如炸鸡、油炸食品等。
建议患者多食用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柑橘、番茄、苹果等,有益于溃疡的修复。
中医的诊疗指南中,还强调了调理情绪的重要性。
情绪紧张、压力大是导致溃疡发作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患者应避免情绪的波动,保持心情舒畅。
可以通过运动、听音乐、读书、进行适当的休闲活动等方式来缓解压力和焦虑情绪。
此外,中医治疗还强调调整作息时间和规律。
饮食和作息规律对于消化系统的健康非常重要。
建议患者养成定时定量的饮食习惯,每天按时吃饭,尽量避免长时间的空腹,维持胃肠道的规律运动。
在中医诊疗指南中,还提到了通过针灸、推拿等手法来治疗消化性溃疡。
针灸可以调节人体内部的阴阳平衡,促进血液循环,加快溃疡的愈合。
推拿则可以通过按摩穴位和经络,改善消化系统的功能。
综上所述,中医诊疗消化性溃疡的指南包括草药治疗、饮食调理、情绪调节、作息规律和针灸推拿等多种方法。
这些方法综合应用可以有效地缓解溃疡症状,促进溃疡的愈合。
但是需要强调的是,中医治疗需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患者应及时就医,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内科消化性溃疡【概述】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系指主要发生在胃及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亦可发生在与酸性胃液相接触的其他部位,包括食管、胃肠吻合术后的吻合口及其附近肠襻,以及梅克尔(Meckel )憩室。
由于溃疡的病损超过黏膜肌层,故不同于糜烂。
消化性溃疡的得名在于其发生与胃酸、胃蛋白酶有关。
消化性溃疡的发生是由于胃黏膜的损害因素(幽门螺杆菌、胃酸及非街体抗炎药等)大于防御因素(胃黏膜屏障、黏液、黏膜血流、细胞更新及前列腺素等)所致。
【临床表现】1.消化性溃疡的典型症状(1)疼痛部位:十二指肠溃疡在上腹部或偏右,胃溃疡在上腹部偏左。
(2)疼痛性质及时间:空腹痛、灼痛、胀痛、隐痛。
十二指肠溃疡有空腹痛、半夜痛,进食可以缓解。
胃溃疡饭后半小时后痛,至下餐前缓解。
(3)患病的周期性和疼痛的节律性:每年春秋季节变化时发病。
(4)诱因:饮食不当或精神紧张等。
2.其他症状:可以伴有反酸、烧心、嗳气等消化不良症状。
3.体征(1)上腹部压痛:十二指肠溃疡压痛偏右上腹;胃溃疡偏左上腹。
(2)其他体征取决于溃疡并发症,幽门梗阻时可见胃型及胃蠕动波,溃疡穿孔时有局限性或弥漫性腹膜炎的体征。
4.特殊类型的溃疡:包括胃及十二指肠复合溃疡、幽门管溃疡、球后溃疡、老年性溃疡及胃泌素瘤。
特殊类型的溃疡不具备典型溃疡的疼痛特点,往往缺乏疼痛的节律性。
胃泌素瘤患者多有顽固性症状和多发性难治性溃疡,手术后近期多复发,有的伴有水泻或脂肪泻。
【诊断要点】1.临床表现:消化性溃疡往往具有典型的临床症状,但要注意特殊类型溃疡症状往往不典型。
还有极少数患者无症状,甚至以消化性溃疡的并发症如穿孔、上消化道出血为首发症状。
2.体征:消化性溃疡除在相应部位有压痛之外,无其他对诊断有意义的体征。
但要注意,如患者出现胃型及胃蠕动波揭示有幽门梗阻;如患者出现局限性或弥漫性腹膜炎体征,则提示溃疡穿孔。
3.胃镜检查:胃镜可对消化性溃疡进行最直接的检查,而且还可以取活体组织作病理和幽门螺杆菌检查。
消化性溃疡西医诊疗指南最新版消化性溃疡是指胃或十二指肠黏膜上的溃疡,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
它的主要原因是胃酸和胃液的腐蚀,导致黏膜组织受损。
随着医学的发展,消化性溃疡的诊疗指南也在不断更新,并提供了全面而系统的治疗方案。
首先,最新版的消化性溃疡西医诊疗指南强调了早期诊断的重要性。
临床研究显示,早期发现并治疗溃疡病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因此,对于有胃痛、饭后不适、反酸等症状的患者,应尽早进行检查,如内镜检查或呼气幽门螺杆菌测试等。
其次,根据消化性溃疡的病因及患者的情况,个体化治疗方案得到了更详细的规定。
根据溃疡的病因可分为感染相关性及非感染相关性溃疡。
感染相关性溃疡主要是由于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而非感染相关性溃疡则与应激、药物、遗传因素等有关。
根据不同的病因,治疗方案也各有不同。
对于感染相关性溃疡患者,最新版指南明确推荐采用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
常用的治疗方案包括三联疗法和四联疗法,分别包含质子泵抑制剂(PPI)和抗生素。
三联疗法的疗程通常为10-14天,而四联疗法的疗程可延长至14-21天。
近年来,由于幽门螺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逐渐增多,推荐进行耐药检测,并针对检测结果进行个体化治疗。
对于非感染相关性溃疡患者,治疗方案则主要包括质子泵抑制剂、黏膜保护剂以及消除相关因素。
质子泵抑制剂能有效降低胃酸分泌,减轻黏膜的腐蚀。
黏膜保护剂主要起到保护溃疡表面和促进溃疡愈合的作用。
此外,对于应激相关性溃疡患者,需要进行情绪疏导、心理治疗等综合治疗,以减少应激对溃疡的影响。
此外,最新版指南还强调了饮食和生活方式的调整。
患者应尽量避免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的摄入,以减少胃酸的分泌。
同时,戒烟和限制饮酒对于溃疡的治疗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合理的饮食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病情复发的风险。
最后,对于复发性溃疡患者,最新版指南提出了更加严格的管理要求。
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考虑长期维护治疗的必要性。
-/消化性溃疡的诊疗及治疗指南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主要指发生于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是一多发病、常有病。
溃疡的形成有各样要素,此中酸性胃液对粘膜的消化作用是溃疡形成的基本要素,所以得名。
可发生于酸性胃液接触的任何部位,如食管下段、胃肠符合术后符合口、空肠以及拥有异位胃粘膜的 Meckel 憩室,绝大部分的溃疡发生于十二指肠和胃,故又称胃溃疡( GU)、十二指肠溃疡( DU)。
一、症状体征(一)消化性溃疡痛苦特色:1.长久性因为溃疡发生后可自行愈合,但每于愈合后又好复发,故常有上腹痛苦长久频频发生的特色,整个病程均匀 6~7 年,有的可长达一,二十年,甚至更长。
2.周期性上腹痛苦呈频频周期性发生,乃为此种溃疡的特色之一,尤以十二指肠溃疡更加突出,中上腹痛苦发生可连续几日,几周或更长,继以较长时间的缓解,整年都可发生,但以春,秋天节发生者常见。
3.节律性溃疡痛苦与饮食之间的关系拥有明显的有关性和节律性,在一天中,清晨 3 点至早饭的一段时间,胃酸分泌最低,故在此时间内极少发生痛苦,十二指肠溃疡的痛苦幸亏二餐之间发生,连续不减直至下餐进食或服制酸药物后缓解,一部分十二指肠溃疡病人,因为夜间的胃酸较高,特别在睡前曾进餐者,可发生子夜痛苦,胃溃疡痛苦的发生较不规则,常在餐后 1 小时内发生,经 1~2小时后渐渐缓解,直至下餐进食后再复出现上述节律。
4.痛苦部位十二指肠溃疡的痛苦多出现于中上腹部,或在脐上方,或在脐上方偏右处;胃溃疡痛苦的地点也多在中上腹,但稍偏高处,或在剑突下和剑突下偏左处,痛苦范围约数厘米直径大小,因为空腔内脏的痛苦在体表上的定位一般不十分切实,所以,痛苦的部位也不必定正确反应溃疡所在解剖地点。
5.痛苦性质多呈钝痛,灼痛或饥饿样痛,一般较轻而能耐受,连续性剧痛提示溃疡穿透或穿孔。
6.影响要素痛苦常因精神刺激,过分疲惫,饮食不慎,药物影响,天气变化等要素引发或加重;可因歇息,进食,服制酸药,以手按压痛苦部位,呕吐等方法而减少或缓解。
内科消化性溃疡【概述】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系指主要发生在胃及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亦可发生在与酸性胃液相接触的其他部位,包括食管、胃肠吻合术后的吻合口及其附近肠襻,以及梅克尔(Meckel )憩室。
由于溃疡的病损超过黏膜肌层,故不同于糜烂。
消化性溃疡的得名在于其发生与胃酸、胃蛋白酶有关。
消化性溃疡的发生是由于胃黏膜的损害因素(幽门螺杆菌、胃酸及非街体抗炎药等)大于防御因素(胃黏膜屏障、黏液、黏膜血流、细胞更新及前列腺素等)所致。
【临床表现】1.消化性溃疡的典型症状(1)疼痛部位:十二指肠溃疡在上腹部或偏右,胃溃疡在上腹部偏左。
(2)疼痛性质及时间:空腹痛、灼痛、胀痛、隐痛。
十二指肠溃疡有空腹痛、半夜痛,进食可以缓解。
胃溃疡饭后半小时后痛,至下餐前缓解。
(3)患病的周期性和疼痛的节律性:每年春秋季节变化时发病。
(4)诱因:饮食不当或精神紧张等。
2.其他症状:可以伴有反酸、烧心、嗳气等消化不良症状。
3.体征(1)上腹部压痛:十二指肠溃疡压痛偏右上腹;胃溃疡偏左上腹。
(2)其他体征取决于溃疡并发症,幽门梗阻时可见胃型及胃蠕动波,溃疡穿孔时有局限性或弥漫性腹膜炎的体征。
4.特殊类型的溃疡:包括胃及十二指肠复合溃疡、幽门管溃疡、球后溃疡、老年性溃疡及胃泌素瘤。
特殊类型的溃疡不具备典型溃疡的疼痛特点,往往缺乏疼痛的节律性。
胃泌素瘤患者多有顽固性症状和多发性难治性溃疡,手术后近期多复发,有的伴有水泻或脂肪泻。
【诊断要点】1.临床表现:消化性溃疡往往具有典型的临床症状,但要注意特殊类型溃疡症状往往不典型。
还有极少数患者无症状,甚至以消化性溃疡的并发症如穿孔、上消化道出血为首发症状。
2.体征:消化性溃疡除在相应部位有压痛之外,无其他对诊断有意义的体征。
但要注意,如患者出现胃型及胃蠕动波揭示有幽门梗阻;如患者出现局限性或弥漫性腹膜炎体征,则提示溃疡穿孔。
3.胃镜检查:胃镜可对消化性溃疡进行最直接的检查,而且还可以取活体组织作病理和幽门螺杆菌检查。
消化系统常见病消化性溃疡中医诊疗指南一、本文概述《消化系统常见病消化性溃疡中医诊疗指南》旨在为广大医务工作者和中医爱好者提供一套全面、系统、实用的消化性溃疡中医诊疗方案。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胃酸分泌过多、胃黏膜保护机制减弱、幽门螺杆菌感染等。
中医理论认为,消化性溃疡的发生与脾胃功能失调、气血不和密切相关。
因此,本文将从中医角度出发,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成果,为消化性溃疡的诊疗提供中医思路和方法。
本文将从消化性溃疡的中医病因病机、辨证施治、中药治疗、针灸推拿等非药物治疗手段、预防调护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结合临床实践,介绍一些常用的中医诊疗方法和经验,以期为消化性溃疡的中医治疗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广大医务工作者和中医爱好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中医诊疗技术,为消化性溃疡患者提供更加有效的治疗服务。
二、消化性溃疡的中医病因病机消化性溃疡,中医称之为“胃脘痛”“心痛”等,其病因病机复杂多样,主要包括外邪犯胃、饮食伤胃、情志不畅和脾胃虚弱等方面。
外邪犯胃:外界环境如寒邪、热邪等,可直接侵犯胃腑,导致胃气失和,升降失常,从而引发消化性溃疡。
如寒邪客胃,胃阳被遏,可致胃失和降,发生疼痛;热邪犯胃,胃热炽盛,可致气血壅滞,发为溃疡。
饮食伤胃:饮食不节,过饥过饱,或过食辛辣、肥甘厚腻之品,均可损伤脾胃,导致脾胃运化失职,升降失常,湿热内蕴,气血瘀阻,从而形成消化性溃疡。
情志不畅:情志因素在消化性溃疡的发病中占据重要地位。
忧思恼怒,情志不畅,可致肝气郁结,横逆犯胃,或肝郁化火,火邪犯胃,均可导致胃失和降,气血运行不畅,进而形成消化性溃疡。
脾胃虚弱:脾胃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精微,脾胃虚弱则运化失职,升降失常,气血生化无源,胃腑失养,易受外邪侵袭,发生消化性溃疡。
脾胃虚弱还可导致气血生化不足,气虚血瘀,进一步加重消化性溃疡的病情。
消化性溃疡的中医病因病机主要包括外邪犯胃、饮食伤胃、情志不畅和脾胃虚弱等方面。
建议2023-11-06contents •概述•诊断与评估•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患者教育与随访•特殊情况处理目录01概述定义消化性溃疡是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主要由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酸过多、胃黏膜保护减弱等因素引起。
诊断标准根据临床表现、内镜检查和病理组织学检查进行诊断。
定义和诊断标准发病机制消化性溃疡的形成与胃酸分泌过多、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黏膜保护减弱等因素有关。
病因主要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吸烟、饮酒、精神压力等。
发病机制与病因首先进行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然后进行内镜检查和病理组织学检查,以明确诊断。
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诊疗流程以药物治疗为主,手术治疗为辅,同时采取饮食调理和心理疏导等综合治疗措施。
原则诊疗流程与原则02诊断与评估病史采集与体格检查病史采集医生应询问患者的症状,包括疼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以及是否有其他伴随症状,如恶心、呕吐、黑便等。
体格检查医生应检查患者的腹部,特别是上腹部,以确定是否有压痛、反跳痛等体征。
医生会进行血常规、尿常规、粪便隐血等检查,以了解患者的全身状况和是否有消化道出血。
影像学检查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胃镜、钡餐等影像学检查,以更直观地观察胃部和十二指肠的病变情况。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与影像学检查VS病情评估与分级病情评估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的结果,对病情进行评估。
分级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医生可能会将患者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溃疡。
03药物治疗通过抑制胃壁细胞上的质子泵,有效减少胃酸分泌,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药物。
通过阻断组胺受体,抑制胃酸分泌,常用于轻中度患者。
质子泵抑制剂H2受体拮抗剂抑酸治疗抗生素常用的有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甲硝唑等,可有效杀灭幽门螺杆菌。
质子泵抑制剂联合抗生素治疗,可提高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
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可给予解痉药、镇痛药等,以缓解疼痛。
疼痛缓解出血防治并发症处理对有出血症状的患者,应采取止血、补液等措施,必要时手术治疗。
内科消化性溃疡【概述】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系指主要发生在胃及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亦可发生在与酸性胃液相接触的其她部位,包括食管、胃肠吻合术后的吻合口及其附近肠襻,以及梅克尔(Meckel )憩室。
由于溃疡的病损超过黏膜肌层,故不同于糜烂。
消化性溃疡的得名在于其发生与胃酸、胃蛋白酶有关。
消化性溃疡的发生就是由于胃黏膜的损害因素(幽门螺杆菌、胃酸及非街体抗炎药等)大于防御因素(胃黏膜屏障、黏液、黏膜血流、细胞更新及前列腺素等)所致。
【临床表现】1、消化性溃疡的典型症状(1)疼痛部位:十二指肠溃疡在上腹部或偏右,胃溃疡在上腹部偏左。
(2)疼痛性质及时间:空腹痛、灼痛、胀痛、隐痛。
十二指肠溃疡有空腹痛、半夜痛,进食可以缓解。
胃溃疡饭后半小时后痛,至下餐前缓解。
(3)患病的周期性与疼痛的节律性:每年春秋季节变化时发病。
(4)诱因:饮食不当或精神紧张等。
2、其她症状:可以伴有反酸、烧心、嗳气等消化不良症状。
3、体征(1)上腹部压痛:十二指肠溃疡压痛偏右上腹;胃溃疡偏左上腹。
(2)其她体征取决于溃疡并发症,幽门梗阻时可见胃型及胃蠕动波,溃疡穿孔时有局限性或弥漫性腹膜炎的体征。
4、特殊类型的溃疡:包括胃及十二指肠复合溃疡、幽门管溃疡、球后溃疡、老年性溃疡及胃泌素瘤。
特殊类型的溃疡不具备典型溃疡的疼痛特点,往往缺乏疼痛的节律性。
胃泌素瘤患者多有顽固性症状与多发性难治性溃疡,手术后近期多复发,有的伴有水泻或脂肪泻。
【诊断要点】1、临床表现:消化性溃疡往往具有典型的临床症状,但要注意特殊类型溃疡症状往往不典型。
还有极少数患者无症状,甚至以消化性溃疡的并发症如穿孔、上消化道出血为首发症状。
2、体征:消化性溃疡除在相应部位有压痛之外,无其她对诊断有意义的体征。
但要注意,如患者出现胃型及胃蠕动波揭示有幽门梗阻;如患者出现局限性或弥漫性腹膜炎体征,则提示溃疡穿孔。
3、胃镜检查:胃镜可对消化性溃疡进行最直接的检查,而且还可以取活体组织作病理与幽门螺杆菌检查。
消化性溃疡诊疗指南
诊断消化性溃疡的要点包括临床表现、体征和胃镜检查。
消化性溃疡通常具有典型的临床症状,但特殊类型的溃疡症状往往不典型。
有些患者可能没有症状,甚至以溃疡的并发症如穿孔和上消化道出血为首发症状。
体征方面,除了相应部位的压痛外,没有其他对诊断有意义的体征。
胃镜检查是最直接的检查方法,可以对消化性溃疡进行检查,并且可以取活体组织进行病理和幽门螺杆菌检查。
胃镜检查应包括溃疡的部位、大小、数目以及溃疡的分期,如活动期、愈合期和瘢痕期。
对于胃溃疡,应常规取活体组织进行病理检查。
【治疗方案及原则】。
内科消化性溃疡
【概述】
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 系指主要发生在胃及十二指
肠的慢性溃疡,亦可发生在与酸性胃液相接触的其他部位,包括食管、胃肠吻合术后的吻合口及其附近肠襻,以及梅克尔(Meckel)憩室。
由于溃疡的病损超过黏膜肌层,故不同于糜烂。
消化性溃疡的得名在于其发生与胃酸、胃蛋白酶有关。
消化性溃疡的发生是由于胃黏膜的损害因素(幽门螺杆菌、胃酸及非街体抗炎药等)大于防御因素(胃黏膜屏障、黏液、黏膜血流、细胞更新及前列腺素等)所致。
【临床表现】
1. 消化性溃疡的典型症状
(1) 疼痛部位:十二指肠溃疡在上腹部或偏右,胃溃疡
在上腹部偏左。
(2) 疼痛性质及时间:空腹痛、灼痛、胀痛、隐痛。
十二指肠溃疡有空腹痛、半夜痛,进食可以缓解。
胃溃疡饭后半小时后痛,至下餐前缓解。
(3) 患病的周期性和疼痛的节律性:每年春秋季节变化
时发病。
(4) 诱因:饮食不当或精神紧张等。
2. 其他症状:可以伴有反酸、烧心、暧气等消化不良症
状。
3. 体征
(1) 上腹部压痛:十二指肠溃疡压痛偏右上腹;胃溃疡偏左上
腹。
(2) 其他体征取决于溃疡并发症,幽门梗阻时可见胃型及胃蠕动波,溃疡穿孔时有局限性或弥漫性腹膜炎的体征。
4. 特殊类型的溃疡:包括胃及十二指肠复合溃疡、幽门管溃疡、球后溃疡、老年性溃疡及胃泌素瘤。
特殊类型的溃疡不具备典型溃疡的疼痛特点,往往缺乏疼痛的节律性。
胃泌素瘤患者多有顽固性症状和多发性难治性溃疡,手术后近期多复发,有的伴有水泻或脂肪泻。
【诊断要点】
1•临床表现:消化性溃疡往往具有典型的临床症状,但要注意特殊类型溃疡症状往往不典型。
还有极少数患者无症状,甚至以消化性溃疡的并发症如穿孔、上消化道出血为首发症状。
2. 体征:消化性溃疡除在相应部位有压痛之外,无其他对诊断有意义的体征。
但要注意,如患者出现胃型及胃蠕动波揭示有幽门梗阻;如患者出现局限性或弥漫性腹膜炎体征,则提示溃疡穿孔。
3. 胃镜检查:胃镜可对消化性溃疡进行最直接的检查,而且还可以取活体组织作病理和幽门螺杆菌检查。
内镜诊断
应包括溃疡的部位、大小、数目以及溃疡的分期:活动期(A1
A2)、愈合期(H1 H2)、瘢痕期CS1 S2)。
对胃溃疡应常规取活体
组织作病理检查。
4. X线钡餐检查:气钡双重对比可以显示X线的直接征象(具有诊断意义的完影)和间接征象(对诊断有参考价值的局部痉挛、激惹及十二指肠球部变形)。
5. 幽门螺杆菌检查:通过胃镜可以取胃窦黏膜作快速尿
素酶试验、组织学检查或者作Hp培养。
【治疗方案及原则】
1. 一般治疗
(1) 消除病因:根除Hp,禁用或慎用对胃黏膜有损伤的药物。
(2) 注意饮食卫生。
2. 药物治疗
(1) 对症治疗:如腹胀可用促动力药如吗丁琳;腹痛可以用抗胆碱能药如颠茄、山莨若碱等药物。
(2) 降低胃内酸度的药物:按作用途径主要有两大类。
中和胃酸的药物,如氢氧化铝、氧化镁、复方胃舒平、乐得胃
等。
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主要指H2受体阻滞剂及质子泵抑制剂。
(DH2受体阻滞剂:西咪替丁800mg每晚-次;雷尼替丁150mg每日二次;法莫替丁20mg每日二次。
②质子泵抑制剂(PPIS)奥美拉唑20mg每日-次;兰索拉唑30mg每日-次;潘托拉唑40mg每日-次。
通常十二指肠溃疡治疗2-4周,胃溃疡治疗4-6周。
(3)胃黏膜保护药
①硫糖铝1.0g每日三次或每日四次(餐前1h及睡前)。
②胶体次枸椽酸秘120mg每日四次,三餐前半小时及睡
、八
刖。
⑷根除Hp的药物:根除Hp可以减少或预防消化性溃疡的复发,常用药物有:阿莫西林、甲硝唑、替硝唑、克拉霉素、四环素及呋喃唑酮等;胶体秘剂既是胃钻膜保护药,也是有效的杀灭Hp药物PPIs和H2 RAs虽然是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但与抗生素合用能提高Hp根除率。
关于具体用法及治
疗方案详见“幽门螺杆菌感染”-章。
(5)关于维持治疗问题:对于Hp阴性的消化性溃疡,如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溃疡,在溃疡愈合后仍应适当维持治疗,-般用H2 RAs ,按每日剂量的半量维持,其维持时间视病情而定。
(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