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小学儿童心理学第五章__小学儿童的语言发展.
- 格式:ppt
- 大小:259.00 KB
- 文档页数:31
第五章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观察与评价第一节口头语言发展评价传统的儿童语言发展研究是将语言拆解为相对独立的要素,分别考查儿童在语音、语法与语义方面的发展。
但是,语言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仅有要素考查并不能很好地反映语言能力的全貌。
近年来,儿童的语言运用能力发展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被认为是语言能力的核心,并成为儿童语言能力评价的一个重要内容。
我们将从语音、语法、语义、语用四个方面来介绍口头语言能力的观察评价。
一、语音语音是指语言的声音。
儿童对语音特征的辦别是学习语言的基础,只有识别和区分出口语中的音位、音节、声调,才能听懂语言,否则就是一连串毫无意义的声音,也只有神经系统控制发音器官形成语音才能说出口头语言。
语音意识(phonological awareness)是指个体对口语中声音结构的意识及运用,即对口语中声音结构的辦别、分析/分割(analysis,把词或音节分割成更小的言语成分的能力)和综合/合成(synthesis,把更小的言语成分结合成音节或词的能力)的能力。
研究者普遍认为语音意识涉及三个主要的单位,按照从大到小的次序分别为音节意识、首音一韵脚意识和音位意识。
①音节意识是指把词分割成音节,首音一韵脚意识是把每个音节分割成音节内单位,如第一个音和第一个音之外的部分,音位意识是指把词分割成个别的音位。
语音意识是西方心理学界语言研究的热点领域,语音意识被证实是拼音文字背景下儿童阅读能力发展的影响因素之一。
例如,研究者以中国香港地区、中国台湾地区、英国的学生为对象比较分析了不同地区间语音意识能力发展对阅读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中国台湾地区学生的语音意识并没有进入回归方程之中,视觉记忆能力却进入预测阅读能力的回归方程中。
相反,英国学生的语音意识进入了回归方程之中,而视觉记忆能力却没有。
因此,在中文学习中语音意识并不影响阅读能力的发展,而在英语学习中却有重要影响。
在儿童语言发展过程中,首先发展的是语音识别能力,然后才是语音的产生。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4篇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1第一章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概述重点掌握:1、理解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是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的结合;2、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3、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任务;4、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般掌握:1、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提供的假说;2、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的体系;3、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技术;4、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的演进;第二章心理发展的制约因素重点掌握:1、遗传的特征和胎期环境的影响;2、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含义;3、儿童社会化的特点;4、文化对儿童发展的影响;5、家庭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6、学校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7、学校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地位;一般掌握:1、遗传传递;2、遗传的影响力;3、文化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4、家庭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地位;5、儿童对成人的影响;第三章学习的准备重点掌握:1、学习准备的性质;2、学习准备中心理上的差异;学习与身体发展水平、动作技能水平、智力发展水平、情趣水平、人际交往水平、自我意识水平的关系;第四章学习与学习理论重点掌握:1、学习的性质和含义;2、学习的类型;3、行为学派的'学习理论、认知学派的学习理论、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第五章小学儿童的认知发展与学习(上)重点掌握:1、知觉的性质;2、小学儿童知觉的发展;3、记忆的性质及系统;4、小学儿童记忆的发展;5、思维的含义及其性质;6、促进小学儿童言语发展的策略;1、知觉加工理论;2、小学儿童解决问题的过程;3、语言与言语;4、小学儿童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5、口头言语、书面言语和内部言语的发展;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21、《绪论》最早阐述教育目的、制度、内容、方法、师生关系的教育专著是《学记》。
童年期是培养动手能力的关键期,学校产生的必备条件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一定的政治基础、一定的文化基础。
贯穿于《大教学论》全部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理论,就是自然适应性原则,人生阶段一般分为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青年期、成年期和老年期。
心理学复习资料十七周周四三四节课闭卷题型:填空、名词解释、辨析题(9%)、问题(15%~18%)第一章导论1.发展心理学的概念:从狭义上说,就是指人类个体发展心理学。
它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形成倒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心理和行为的发生与发展的规律,以及人生各个阶段的心理年龄特征。
2.儿童发展心理学所研究的儿童有一个科学的年龄范围,不同于常识所称的“儿童”(如幼儿、小学生),一般是指从出生到青年前期,即从出生到17、18岁左右。
3.遗传决定论以优生学创始者高尔顿为代表。
环境决定论以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为代表。
4.成熟-学习原则:学习与生理上的“准备状态”有关,在未达到准备状态时,学习不会发生,一旦准备好了,学习就会生效。
5.相互作用论的基本要点:皮亚杰A.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相互制约、互相依存的。
B.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相互渗透、互相转化的。
C.遗传与环境、成熟与学习对发展的作用是动态的。
6.关键期(敏感期):一个系统在迅速形成时期,对外界刺激特别敏感。
(某一心理机能的发展对内外条件极为敏感且发展迅速的时期。
7.德国普莱尔出版《儿童心理》,成为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
第二章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1.苯丙酮尿症引起的遗传基础代谢失调可由及早饮食干预而得到制止,这再一次强调了遗传并不意味着不能改变的事实。
2.胎儿正常发育的条件:A.孕妇的营养B.孕妇的疾病C.药物D.辐射E.孕妇的情绪3.儿童身体发展的重要标志是身高和体重。
有两个最快的发展期或称高峰期。
第一个高峰期在出生后的第一二年。
到青春发育期又出现第二个高峰期。
4.正常的发展遵循两项原则:头尾原则(从头到尾)和远近原则(由近及远)5.髓鞘化是脑内部成熟的重要标志。
6岁末几乎所有皮层传导通路都已鞘化。
6.脑的反射活动:从目前研究来看这些反射对人类生活的实际意义不大,但发现它们的消失时间可以作为神经系统是否成熟或有无障碍的一种指标。
如果在应消失的时候依然存在,则表明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有可能不正常。
《儿童发展心理学》(皮亚杰理论和信息加工论部分)读书笔记佛山市三水区实验小学钱显根我们经常说要尊重学生,那究竟具体要尊重什么呢?在教学当中,我们起码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人格)、知识基础(包括相关的生活经验)、认知的特点等几个维度。
《儿童发展心理学》为我们提供了以上维度的基础理论。
《儿童发展心理学》是大学心理学用教材,由刘金花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全书内容共分为三大部分,分别为第一篇《总论》,第二篇《认知和语言的发展》,第三篇《情绪、个性的发展和社会化》共十二章。
其中,第二篇中的第四章《儿童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理论》和第五章《儿童认知发展理论:信息加工论》对数学教学起着比较直接的作用。
因为这两章内容为我们提供了相对精确的不同年龄的儿童认知的水平和规律,我们在进行数学教学尊重学生的知识基础的同时,也能尊重他们认知起点和水平,从而使教学过程更加科学合理,提高课堂效率。
认知,亦称“认识”(旧译),涉及知识的获得、加工、组织和应用的复杂心理活动,从广义上说,认知就是指人的认识活动,包括注意、知觉、记忆、解释、分类、评论、原则推理、规则的演绎、想像各种可能性,产生策略和幻想,等等。
狭义地说,认知就是思维或记忆。
发展心理学家研究认知主要想解决两个问题:(1)描述儿童的认知功能如何随年龄变化而生长(2)说明或揭示儿童认知功能变化的因素或机制。
心理学对认知的探讨主要受两种理论的影响:一是皮亚杰理论,二是信息加工论。
皮亚杰主要研究儿童的推理和问题解决,对知觉、记忆、幻想等很少加以注意。
信息加工论则从现代信息加工观点来探讨认知活动的各个方面,如知觉、记忆、推理、评价和规则等。
信息加工论研究把人的心理看成是个体各种加工的不同集合。
它不必遵循同样的规则,也不必在基本结构的控制之下。
因此,这种理论对个体思维和能力的差异更加敏感,而皮亚杰理论则更重视儿童认知发展的不同阶段和发展的普遍性。
第四章皮亚杰理论第一节皮亚杰关于思维发展的基本观点一、皮亚杰认为,认识论和生物学之间有一条可以连续起来的纽带,那就是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