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学模式: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创新

教学模式: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创新

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创新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推动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创新,就要积极探索新网络舆论观引导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创新。高校思政课教学活动应当积极地把网络舆论资源引入课堂,以网络舆论热点问题组织学生讨论,通过交流,了解学生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及思想动态,从而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增强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从而自觉担当起在网络舆论中的责任。

关键词:新网络舆论观;教学模式创新;慕课思维;互动式教学

2016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与信息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确立了新网络舆论观,这是当下认识、做好网络舆论工作最重要的价值指向和方法论依托。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一个重要概念——“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他指出:“网民来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群众在哪儿,我们的领导干部就要到哪儿去。”[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推动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创新,积极探索以新网络舆论观引导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创新,不仅有利于增强高校思政课的时效性和生动性,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更有利于党和政府对社会舆论的引导,从而凝聚民心,向“五位一体、四个全面”的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目标前进。

一、当前大学生运用参与网络舆论的现状

为进一步了解当前高校大学生参与网络舆论的现状及问题,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法,对湖北省三所高校650名全日制本科生为调查样本进行实证研究。此次所调查的高校大学生涉及一本、二本和三本三类不同批次的高校,专业涵盖文科、理科和工科,年级从大学一年级到三年级,男女比例大致相等。一共发放65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620份,有效回收率为95.3%。(一)当前在校大学生参与网络舆论的积极性不高。在关于“经常使用的新媒体的功能”调查中,只有18%的受访者选择了“参与网络舆论活动”,其余的选择分别为:36%选择“社交和通讯”,29%选择“休闲娱乐”,14%选择“获取信息,查询资料”,3%选择“其他”。由此可见,当前在校大学生运用新媒体参与网络舆论的积极性不高。(二)当前在校大学生参与网络舆论的程度不深。在对“热点事件持续发酵中是否持续跟进关注并发表意见”的调查中,只有9%选择“会持续关注并发表意见”,30%选择“看兴趣和心情参与”,39%选择“热点爆发会关注,但不一定持续关注并发表意见”,24%选择“从不发表意见”。由此可见,当前在校大学生的网络舆论参与还属于低水平阶段,多数是出于个人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参与网络舆论,但是很少有大学生进行个人调查、取证并持续关注舆论真相。(三)当前大学生参与网络舆论的领域呈多样化状态。在对“关注或参与的热点种类”的调查中,此项调查为多选,在“时事政治”“社会民生”“娱乐明星”“重大突发社会事件”四项选择中,每项的选择比例都超过了60%。由此可见,由于大学生好奇心广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