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课外古诗词诵读
- 格式:ppt
- 大小:136.50 KB
- 文档页数:9
2024年暑期七年级语文新版教材预习+提优学案之课外古诗词诵读(二)(原卷版)(预习内容:《课外古诗词诵读》二)日期:月日自我评价:优良中差(打“√”)一、古诗文预习——《课外古诗词诵读》(二)。
(一)秋词(其一)1.初读文本秋词(其一)【唐】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⑴,我言秋日胜春朝⑵。
⑴悲叹萧条空寂。
宋玉《九辩》有“悲哉,秋之为气也”“寂寥兮,收潦而水清”等句。
⑵春天的早晨,亦泛指春天。
朝:有早晨的意思,这里指的是刚开始。
自古以来,骚人墨客都悲叹秋天萧条、凄凉、空旷。
我却说秋天远远胜过春天。
对比。
诗人热情赞美秋天,对自古以来那种悲秋的论调进行有力否定,表现了诗人的自信。
晴空一鹤排云上⑶,便引诗情到碧霄⑷。
⑶一作“横”。
排云:推开白云。
排:推开,有冲破的意思。
⑷作诗的情绪、兴致。
碧霄:青天。
秋日天高气爽,晴空万里。
一只仙鹤直冲云霄推开层云,也激发我的诗情飞向万里晴空。
炼字。
“排”字写出了白鹤直冲云霄的气势;“引”字写出了诗人看到白鹤冲天而引发的豪迈乐观之情。
2.文学常识刘禹锡(公元772年-842年),字梦得,洛阳人,唐代中叶的哲学家和诗人。
贞元九年刘禹锡中进士,又登博学宏词科。
贞元十一年吏部取士科,官授太子校书。
贞元十六年,为徐州掌书记。
两年后调任京兆渭南主簿。
贞元十九年,擢升为监察御史。
开成三年,刘禹锡改任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一年后加检校礼部尚书,世称刘宾客。
唐武宗会昌二年(公元842年)七月卒,终年71岁。
刘禹锡与柳宗元交谊很深,人称“刘柳”。
他又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
刘禹锡精于文,善于诗。
刘禹锡的诗歌雄浑爽朗,语言干净明快,节奏比较和谐响亮。
尤以律诗和绝句见长。
《秋词》(其一)可贵之处在于诗人对秋天和秋色的感受与众不同,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赞颂了秋天的美好,并借黄鹤直冲云霄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
3.深度解读(1)主旨:诗人因明丽秋景引发豪迈诗情,隐含他因支持变法屡遭贬谪但仍乐观向上的心境和积极豪迈的气概。
课外古诗词诵读(一)一、名句默写1、直接型默写。
(1)(2023·威海中考)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峨眉山月歌》)(2)_________________,崔九堂前几度闻。
(杜甫《江南逄李龟年》)(3)强欲登高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4)回乐烽前沙似雪,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2、理解型默写。
(1)《峨眉山月歌》中表现月光柔柔、波光粼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隐写“风景不殊,江河有异”的乱世时难表达出“同是天涯沦落人”感慨的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寄托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
(4)《夜上受降城闻笛》中表现征人满怀愁绪,凝望故乡,思念家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诗歌鉴赏(一)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3、(2024·江苏宿迁宿城区期中)简要赏析“影入平羌江水流”中“入”“流”二字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七年级上册第一部分:古诗词诵读篇目要求:26首古诗词熟练背诵。
1.采薇(节选)《诗经•小雅》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2.垓下歌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3.大风歌刘邦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4.十五从军行汉乐府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5.短歌行曹操对酒当歌①,人生几何②?譬如朝露,去日苦多③。
慨当以慷④,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⑤。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⑥。
但为君故,沉吟⑦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⑧。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⑨?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⑩,枉用相存⑪。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⑫,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⑬。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6.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少无适俗韵⑴,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⑵,一去三十年⑶。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⑷。
开荒南野际⑸,守拙⑹归园田。
方⑺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⑻后檐,桃李罗⑼堂前。
暧暧⑽远人村,依依⑾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⑿,虚室有余闲⒀。
久在樊笼⒁里,复得返自然⒂。
7.杂诗(其五) 陶渊明人生无根蒂①,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②已非常身。
落地③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④酒聚比邻。
盛年⑤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⑥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8.赠范晔陆凯折花逢驿使①,寄与陇头②人。
江南无所有,聊③赠一枝春④。
9.与诸子登岘首孟浩然人事①有代谢②,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③,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④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10.书事王维轻阴阁小雨,深院昼慵开。
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
2024年暑期七年级语文新版教材预习+提优学案之课外古诗词诵读(一)(解析版)(预习内容:《课外古诗词诵读》一)日期:月日自我评价:优良中差(打“√”)一、古诗文预习——《课外古诗词诵读》(一)。
(一)峨眉山月歌1.初读文本峨眉山月歌⑴⑴在今四川省峨眉山市西南,有两山峰相对,望之如蛾眉,故名。
【唐】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⑵,影入平羌江水流⑶。
⑵秋夜的上弦月形似半个车轮。
⑶月光的影子。
平羌:即青衣江,大渡河的支流,位于峨眉山东北。
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
流动的平羌江上,倒映着晶亮月影。
“秋”字点明远游时令,又形容月色之美;“半轮”使诗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入”和“流”描绘出月影映入江水,仿佛和水一起流动的画面。
不仅写出月映清江的美景,又点明秋夜行船之事。
夜发清溪向三峡⑷,思君不见下渝州⑸。
⑷出发。
清溪:指清溪驿,属四川省犍为县,在峨眉山附近。
三峡:《乐山县志》谓当指四川省乐山县之嘉州小三峡:犁头峡、背峨峡、平羌峡,清溪在黎头峡之上游。
一说指长江三峡: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⑸指峨眉山月。
一说指作者的友人。
下:顺流而下。
渝州:唐代州名,属剑南道,治所在巴县,即今重庆市。
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
想你却难相见,恋恋不舍去向渝州。
五个地名连用,造成空间迅速转换之感,让人感觉到行船之快,既传达出诗人江行的独特体验,表达外出闯荡的憧憬和喜悦,又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
2.文学常识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
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
《峨眉山月歌》是李白初次出四川时创作的一首依恋家乡山水的诗,写诗人在舟中所见的夜景:峨眉山上空高悬着半轮秋月,平羌江水中流动着月亮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