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语五上口语交际:父母之爱 (2)
- 格式:pptx
- 大小:1.47 MB
- 文档页数:10
教案:口语交际——父母之爱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父母之爱的伟大和无私,感受家庭的温暖。
2. 培养学生尊敬父母、孝顺父母的美德。
3.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学会如何表达对父母的爱。
4. 培养学生学会倾听、理解他人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学习父母之爱的相关故事,感受父母的爱。
2. 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父母之爱的理解和感受。
3. 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与父母沟通交流的场景。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通过学习父母之爱的故事,感受父母的爱,学会表达对父母的爱。
2. 难点:学会在口语交际中如何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父母之爱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父母之爱的理解。
2. 新课学习:引导学生学习父母之爱的相关故事,让学生感受父母的爱。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分享自己对父母之爱的理解和感受。
4. 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与父母沟通交流的场景。
5. 口语交际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口语交际练习,表达对父母的爱。
六、板书设计1. 父母之爱2. 尊敬父母3. 孝顺父母4. 表达对父母的爱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父母之爱的作文。
2. 让学生回家后,向父母表达自己的爱意。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父母之爱的故事,让学生感受父母的爱,学会表达对父母的爱。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理解他人的感受,提高他们的交际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在上述教案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是“教学过程”这一部分。
这一部分详细描述了课堂的结构和内容,但为了使教学更加有效和吸引人,可以对这一部分进行进一步的补充和说明。
导入环节可以通过一个简短的视频或者一个真实的故事来引起学生的共鸣。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口语交际:父母之爱》说课稿2计一. 教材分析《口语交际:父母之爱》是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这是一篇以父母之爱为主题的口语交际文章,通过描述父母对孩子的关爱和教育,让学生感受到父母的辛勤付出,学会理解和感激父母,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但是对于如何更好地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和感激还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对于父母的付出和关爱可能存在一定的误解,需要通过本文的学习来深刻理解父母的辛苦和付出。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父母之爱的伟大和无私,学会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对父母的爱和感激。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课文,学生能够学会如何通过细节来描述父母的爱,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父母的付出和关爱,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增强家庭观念。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课文的学习,理解和感受到父母之爱的伟大和无私,学会表达对父母的爱和感激。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细节来描述父母的爱,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和互动教学法。
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感受父母之爱;通过情感教学,激发学生的感恩之心;通过互动教学,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回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引起学生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2.学习课文:通过阅读课文,让学生了解父母之爱的伟大和无私,感受父母的爱。
3.交流互动: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父母的关爱故事,学会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对父母的爱和感激。
4.口语练习: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模拟与父母的对话,练习如何表达对父母的爱和感激。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学习的收获,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父母的付出和关爱。
七.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如何表达对父母的爱和感激八.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将从学生的口语表达、情感态度和家庭作业三个方面进行。
口语交际《父母之爱》教学反思口语交际课强调双向互动、多维互动,以训练学生听说能力、规范学生口头语言,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中,我力求体现《语文课程标准》强调的“倾听、表达、应对,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这种口语交际教学精神,突显学生的交际能力。
执教本课之后我的反思如下:一、本节课的设计意图这次“口语交际”训练要求学生就课本中的三个小故事发表对“父母的爱”的看法,同时还要求学生联系生活,讲述生活中与文中三个小故事类似的事,再谈谈自己的想法。
文本中的三个小故事简单明了,在生活中容易找到类似情形,不但为学生“口语交际”有感而发提供了情感的感触点,而且为学生联系生活讲故事开拓了思路。
本次“口语交际”内容“父母的爱”与学生现实生活联系紧密,且仍然是当今社会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教育意义。
二、学情分析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很近,而且课本中也提供了可感的材料,学生是有话可说的,但是学生要从不同角度深刻地理解和感受“父母的爱”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学生要挖掘父母对爱的典型事例较为不容易。
学生在“口语交际”中不能关注细节,进行细致描述,容易说大话空话;也较难从各个角度回忆,讲述故事,发表看法。
另外,由于“口语交际”教学相对薄弱,学生的倾听习惯和能力也有待加强。
三、教学中的得与失在开课导入的环节,我利用本单元课文将学生导入情景,激发学生的交流欲望,让学生为了表达自己的爱而自然和同学们去进行交流。
在指导交流的过程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将自己的所想说具体。
我也将本环节作为了教学的重点,不仅出示了交际要求,还在教学过程中围绕学生的发言,抓住要点,作精要的点评,表扬学生的精彩发言,指出学生的不足,让学生从教师的点评中学会交际的技巧。
经过一段时间的口语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有所提高,在这节课中,我反复引导与鼓励学生,使他们大胆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与看法。
在授课中,我发现,一部分学生还是不敢说话,怕说错话,怕说得不好,这时,老师就要多鼓励学生,从和他们的简单交流中找出让他们张嘴的突破口,不断启发引导他们把话讲清楚说具体,进而做到得体。
部编本五年级上册语文口语交际口语交际:父母之爱 1.在交流与沟通中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父爱、母爱,建议父母改良教育方法。
2.学会主动与人沟通,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3.与人交流时能尊重和理解对方,能认真、有耐心地倾听别人说话,能抓住要点并简要转述。
4.能根据对象和场合,稍做准备,做简单的发言。
l 重点 1.在交流与沟通中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父爱、母爱,建议父母改良教育方法。
2.学会主动与人沟通,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与人交流时能尊重、理解对方。
l 难点能根据对象和场合,稍做准备,做简单的发言。
1.采用双向互动、多维互动的方式,来训练学生的听说才能,标准学生的口头语言,进步学生的口语交际才能。
2.课本中的三个事例简单明了,在生活中容易找到类似的情形,不仅为学生“口语交际”有感而发提供了情感的触点,而且为学生联络生活谈看法开拓了思路。
所以在口语交际时,要精心创设情境,回归生活实际,在生活中学习运用语言。
l 教学准备 1.师生搜集有关“父母的爱”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l 教学课时 1课时。
一、多媒体课件导入,激发交际兴趣。
课件出示以下事例:的考试成绩不稳,总是忽高忽低。
这次,没考好,爸爸狠狠地训斥了。
训斥完了,爸爸又说:“我们爱你,所以这么严格要求你。
” 师:同学们,你们有过这种情况吗?你觉得的爸爸爱吗?生自由发言。
师:我们应该怎样理解父母的爱呢?下面我们针对这个话题,进展口语交际。
〔板书:父母之爱〕二、阅读事例,说说自己的见解。
1.老师课件出示另外两个事例。
王小雅的妈妈每天都帮她拾掇房间,整理书包,还陪她写作业。
有一次,妈妈连续几天不在家,王小雅不是忘了带文具盒,就是忘了带作业本,自己的房间也是乱七八糟的。
陈敏的爸爸晚上经常和他一起下象棋,周末还带他出去看电影或爬山。
2.学生自由阅读。
3.你怎样对待以上事例中爸爸妈妈的做法?老师课件出示口语交际的要求。
交际要求:〔1〕认真倾听;〔2〕表达清楚;〔3〕文明有礼;〔4〕大胆发言。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口语交际:父母之爱》教
学设计及反思(教案)
一、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了解父母之爱的重要性
•掌握用恰当语言表达对父母的爱
•培养学生的情感交流能力
2. 教学内容
•情感交流:父母之爱
•口语表达:表达对父母的爱
•真情流露:直抒心声
3.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父母之爱的含义,掌握相关表达用语
•难点:用恰当语言表达对父母的感情
4. 教学方法
•讲授法
•互动交流
5. 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
–师生互动,引导学生谈论父母对自己的重要性。
•第二步:学习
–师生共同阅读相关课文,讲解父母之爱的内涵。
•第三步:实践
–组织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表达对父母的爱。
•第四步:总结
–听取学生表达的心得体会,引导他们诉说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二、反思
1.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安排得当,学生参与度高;
•需要加强细节处理,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父母之爱的细节。
2. 教学改进
•增加互动环节,让学生更广泛地发表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调整教学方法,探索更适合学生情感表达的方式。
3. 教学展望
•希望通过这一单元的教学,学生能更加懂得父母之爱的珍贵,从而更珍惜家庭关系,提高情感表达能力。
以上就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口语交际:父母之爱》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希望能够对教学工作有所启发,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父母之爱的珍贵。
统编版(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口语交际:父母之爱》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单元整体关联在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舐犊情深”的主题下,《口语交际:父母之爱》起着深化主题、引导学生表达交流情感的重要作用。
本单元的课文从不同角度展现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情感联系,口语交际则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直接表达自己对父母之爱感受与看法的平台,让学生将在阅读中积累的情感体验通过口语表达出来。
(二)教材内容特点教材呈现了三个事例:一是妈妈为了孩子的健康,每天逼孩子喝牛奶;二是爸爸对孩子严厉要求,经常让孩子做各种课外作业;三是父母在孩子遇到危险时挺身而出保护孩子。
这些事例涵盖了父母之爱中关怀、严格要求、保护等常见的表现形式,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容易引发学生的共鸣和思考。
同时,每个事例都具有一定的争议性,能够激发学生不同的观点碰撞,为口语交际活动创造了丰富的话题资源。
二、设计理念(一)以生为本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感受,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
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宽松、民主的交流氛围,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讨论中来,并且能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平等交流。
(二)情境创设与引导启发相结合通过创设各种与父母之爱相关的情境,如播放亲情视频、讲述感人故事等,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
同时,在学生交流过程中,教师进行适时、恰当的引导启发,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完善表达,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三)注重情感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技能,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在交流中深入理解父母之爱,学会感恩父母,增进亲子关系,实现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并清晰阐述三个事例中父母的做法以及自己的看法。
学会倾听他人的观点,能够抓住要点进行回应,并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做到表达有条理、有说服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等活动,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教案:口语交际——父母之爱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和体会父母之爱的伟大和无私,增强对父母的感恩之心。
2. 培养学生运用口头语言表达父母之爱的能力,提高口语交际水平。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深入理解父母之爱的内涵,提升情感素养。
教学内容:1. 学习关于父母之爱的相关词汇和表达方式。
2. 通过观察、思考和交流,理解父母之爱的伟大和无私。
3. 运用口头语言表达父母之爱,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父母之爱的伟大和无私,学会用口语表达父母之爱。
2. 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父母之爱,并用适当的词汇和表达方式进行口语表达。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多媒体设备2. 学具:笔记本、文具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父母之爱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分享自己对父母之爱的理解和感受。
二、学习父母之爱的词汇和表达方式(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关于父母之爱的词汇,如“无私奉献”、“无微不至”等。
2. 学生通过例句和情景模拟,学会用口语表达父母之爱。
三、观察和思考(10分钟)1. 教师出示关于父母之爱的图片或事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深入理解父母之爱的伟大和无私。
四、口语交际实践(1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用口语表达父母之爱。
2. 学生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学生给予评价和反馈。
五、板书设计(5分钟)1.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简洁明了的板书,突出父母之爱的伟大和无私。
六、作业设计(5分钟)1. 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词汇和表达方式,写一段关于父母之爱的短文。
七、课后反思(5分钟)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受,提出改进意见。
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了解他们对父母之爱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的提升。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运用所学词汇和表达方式完成作业的质量,了解他们对父母之爱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的巩固程度。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口语交际:父母之爱》课后练习题(附答案)一、明确交际话题。
1.妈妈很爱刘明明,在家里什么事情也不让他做,连书包都是妈妈帮着整理。
有一次,妈妈出差,几天不在家。
刘明明上学不是忘了带文具盒,就是忘了带作业本。
对以上问题,你是怎么想的呢?在你认为正确的理解后面打“√”。
(1)我认为刘明明还小,长大后就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了。
()(2)刘明明妈妈的爱是溺爱,这样会让刘明明缺乏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3)我们不能当这样的小皇帝,要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 2.冯刚的学习成绩一直不太好,每次考试结束,是他最害怕的时候,因为他少不了又要被爸爸训斥。
爸爸每次骂完他,总是说:“我爱你,才会这样严格要求你。
”你赞同冯刚爸爸的做法吗?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交流分享与父母的故事。
世上最爱你的人就是你的父母,你和父母之间有什么故事?与大家一同分享吧。
小丁:我曾经有过不理解父母的时候,但后来通过一些事,我体会到了父母的爱。
小明:我有时对父母提出一些建议,他们听后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红:我在学校遇到不开心的事时,他们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芳:当我获得奖项开心时,我父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学习交际方法。
口语交际:父母之爱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父母之爱”,与本单元主题联系紧密。
通过对父母不同的爱的方式发表看法,提高学生围绕观点选取材料的能力和讨论时的应对能力,同时通过本次口语交际活动,创造机会让学生客观、理性地看待父母之爱,以便更好地和父母相处。
教材以父母对孩子表达爱的方式不尽相同引入话题,呈现了三位父母对孩子爱的不同方式:李刚的爸爸在看到儿子成绩不好时会批评,对李刚提出严格的要求,但之后会和李刚表明:因为“爱”才严格要求;王小雅的妈妈对女儿无微不至地照顾,但也让王小雅的自理能力变差;陈敏的爸爸以陪伴的方式表达对儿子的爱,为他安排丰富的课余生活。
这些方式在生活中比较有代表性,贴近学生实际,学生容易有感而发。
本次口语交际的任务是不仅能够评价事例中父母的做法,客观地看待父母之爱,还能够从自身出发,谈谈自己遇到类似经历时的做法。
“小贴士”明确提出了这次口语交际的学习重点:“说”的要求是不仅能够围绕话题“父母之爱”发表自己的观点,还能够用恰当的材料来支持。
“听”的要求是尊重别人的观点,对别人的发言给予积极回应。
要求学生做到讨论时能够认真倾听、思考和应对。
如果想法接近,可以先表示认同,以微笑、点头、眼神赞许等方式回应,再继续补充;如果观点不同,也要尊重对方,友好地回应,不明白的地方及时提问,注意使用恰当的语气。
1.能选择恰当的材料支持自己的观点。
2.能尊重别人的观点,对别人的发言给予积极回应。
3.学会主动与人沟通,乐于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4.能根据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做简单的发言。
教学重点1.在交流与沟通中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父爱、母爱,建议父母改进教育方法。
2.学会主动与人沟通,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与人交流时能尊重、理解对方。
教学难点能根据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做简单的发言。
“交流自己的观点”是本节课的主要交际形式,要引导学生选择恰当的材料支持自己的观点,引发口语交际的真实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