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最佳血液透析实践指南(EBPG)
- 格式:doc
- 大小:39.50 KB
- 文档页数:11
欧洲最佳血液透析实践指南(EBPG)指南1:肾功能测定、肾科医师就诊时机及开始血液透析治疗时机。
指南2:血液透析充分性评估。
指南3:血液透析膜材料生物相容性。
指南4:透析用水与透析液。
指南5:慢性维持性血液透析与抗凝。
指南6:血液透析相关感染的防治。
指南7:血管并发症及高危因素。
最佳贫血治疗实践指南。
指南1.1:肾功能测定不推荐单凭血肌酐或尿素氮评估肾功能。
GFR<30ml/min时,不推荐应用肌酐值倒数图以及Cockcroft/Gault公式评估肾功能。
不推荐应用Cockcroft/Gault公式以及肌酐值倒数图用于决定是否需透析治疗。
(证据水平:A级)指南1.1:肾功能测定为避免混淆并使肾衰竭病人及时得到专科诊治,肾功能测定报告推荐应用GFR (ml/min/1.73m2)或GFR等效值。
检验报告避免使用每周肌酐清除率或Kt/V等透析专用术语。
(证据水平:C级)指南1.1:肾功能测定肾衰竭患者GFR的评估推荐使用尿素清除率和肌酐清除率的平均值进行计算,测定过程应准确收集24小时尿液并经体表面积(1.73m2)标化。
(证据水平:C级)其他可用于GFR评估的方法包括:MDRD公式法、指示剂法(碘海醇、碘他拉酸盐、EDTA、菊粉)、口服西咪替叮肌酐清除率法。
指南1.1:肾功能测定为便于慢性肾衰竭患者临床肾功能测定报告的发布,推荐应用MDRD公式或尿素清除率和肌酐清除率平均值评估GFR值。
尿素清除率和肌酐清除率平均值计算测定过程应准确收集24小时尿液并经体表面积(1.73m2)标化。
推荐使用Gehan/George法计算体表面积。
(证据水平:B级)指南1.1:肾功能测定为便于临床诊治,当血清肌酐水平高于正常时,建议实验室应用MDRD公式计算GFR并以此发报告。
若实验室通过24小时尿测定肌酐清除率,建议在发报告的同时,通过计算尿素和肌酐清除率平均值计算GFR,并标注该结果未经体表面积标化以及标明不同体重人群的参考值。
2024血液透析滤过质量控制临床实践指南(第二部分)第六部分抗凝治疗HDF的抗凝治疗方法与血液透析基本相同,应遵循«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2021版)〉〉[42]。
一、凝血状态的评估与监测推荐意见27:HDF治疗前应评估患者的凝血状态以及出血或血栓栓塞疾病的风险,指导抗凝剂的选择;首次HDF治疗时通过评估治疗过程中体外循环和患者体内凝血状态,以及治疗结束时患者体内凝血状态,调整抗凝剂剂晕;并通过定期凝血状态评估,调整抗凝剂使用。
(D5)(-) H DF治疗前凝血状态的评估[60]l.评估内容:(1)依据患者的既往病史、临床特征和抗凝药物的使用情况,评估患者是否存在出血或血栓栓塞的风险;(2)通过实验室检测评估患者的内源性、外源性和凝血共同途径状态,以及血小板功能和纤溶活性状态,明确患者的出血或血栓栓塞风险。
2.评估指标:建议常规检测A P TT或活化凝血时间(A C T)、凝血酶原时间(PT)或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纤维蛋白原、全血血小板计数及D-二聚体,有条件的单位建议常规检测抗凝血酶活性。
(二)首次HDF治疗时凝血状态的监测l.监测内容:治疗过程中从HDF管路的静脉端采血,评估体外循环的凝血状态,明确抗凝治疗有效性;治疗过程中从HDF管路动脉端或患者静脉采血,以及治疗结束时从患者静脉采血,评估患者体内凝血状态,明确抗凝治疗安全性。
2.监测指标:依据选择使用抗凝剂:(1)普通肝素:A C T;(2)低分子肝素:抗凝血因子Xa活性;(3)阿加曲班或甲磺酸蔡莫司他:A P TT;(4)袧橡酸局部抗凝:A P TT或PT、游离钙以及患者血液总钙/游离钙比值、钠离子、碳酸氢盐和二氧化碳水平。
(三)凝血状态的定期评估每次HDF治疗结束后视觉凝血指标评估:根据每次HDF治疗结束后透析管路、透析器/血滤器的目测凝血情况以及穿刺点的止血时间等,经验性调整抗凝剂剂量,具有实时、简单、易行的特点。
89个透析中心涉及6093例透析患者的横断面观察性研究结果显示,调整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的剂量调整方法为体外循环回路凝血(882%的中心)、回血后穿刺部位出血(75.3%的中心)以及患者体重(57.6%的中心)[61]。
腹膜透析欧洲最正确实践指南European Best Practice Guidelines〔EBPG〕for Peritoneal Dialysis海南农垦总医院肾内科指南1 腹膜透析开场时机指南2 腹膜透析导管的置入与护理指南3 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指南4 腹膜透析液指南5 自动化腹膜透析指南6 腹膜透析充分性评估指南7 腹膜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的评估指南8 腹膜透析与器官移植指南1:肾功能测定及开场腹膜透析治疗时机指南1.1:专科就诊时机连续两次测量血肌酐,男性升〕或女性超过120毫摩尔/升〔1.4毫克/升〕或有其他慢性肾脏病的表现如蛋白尿,建议转肾脏专科诊治。
由专科医师准确评估肾功能,决定何时开场肾替代治疗并进展饮食指导。
〔证据C级〕不推荐单凭血肌酐或尿素氮评估肾功能。
但应包括评估GFR。
〔证据水平B〕指南1.2:肾功能测定肾衰竭患者GFR的评估推荐使用尿素去除率与肌酐去除率的平均值进展计算,测定过程应准确收集24小时尿液并经体外表积〔〕标化。
〔证据水平B〕指南1.3:专科就诊治疗指南1.3.1 保守治疗的目的应当是延缓肾功能衰竭的进展。
措施包括减少蛋白尿;严格控制血压;预防水超负荷;治疗贫血;纠正肾性骨病与代谢性酸中毒;评估蛋白质 - 能量营养不良以进展积极的饮食指导。
在糖尿病的患者,鼓励严格控制血糖。
应予以考虑乙型肝炎疫苗接种。
必须定期评估肾功能进展的各种因素。
将有关肾脏替代治疗的各种建议与患者定期沟通交流。
〔证据C级〕指南 1.3.2 ,应每月评估一次。
特别注意控制高血压,液体超负荷,生化异常,营养不良。
方案请外科行建立血管通路的手术。
〔证据C级〕指南1.4:透析治疗时机确定当有以下一个或多个临床表现时,应行透析治疗:尿毒症的病症与体征;不能控制的高血压;进展性营养状况恶化。
无论临床症状如何,当GFR<6ml/min/〔肌酐去除率8 ml/min/〕应开场透析治疗。
〔证据C级〕高危患者如糖尿病肾病建议早期开场透析治疗。
*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编号:201604020175),广东省中医药科研项目(编号:20161070),吴阶平医学基金会临床科研专项资助基金(编号:320.6750.16026)△通信作者。
E-mail:yin-yun@126.com 综述血液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保护的研究进展*陶涛,刘璠娜,尹良红△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广东广州510630)【摘要】残余肾功能(residual renal function,RRF)是指肾脏组织受损后健存肾单位的残留功能。
对于终末期肾病的患者其存在可降低病死率,改善贫血、肾性骨病等慢性并发症,同时还可以改善生活质量。
本文就以上相关话题以及如何更有效保护血液透析患者的RRF作出综述,旨在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制定保护血透患者的RRF策略作为参考。
【关键词】血液透析;残余肾功能【中图分类号】R459.5;R692.5【文献标志码】ADOI:10.13820/j.cnki.gdyx.20184920残余肾功能(residual renal function,RRF)是指肾脏组织受损后健存肾单位的残留功能。
对于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来讲,残余肾功能的存在对其尤为重要。
因此,充分认识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的重要性,加强对其RRF的保护,是医患均关心的共同话题。
1RRF的评估在欧洲血液透析最佳实践指南(EBPG)中推荐采用经体表面积校正的尿素氮清除率和肌酐清除率的均值作为评价透析患者RRF的指标,即(肾尿素清除率+肾肌酐清除率)/2,[肾尿素清除率=(尿BUN/血BUN浓度)ˑ24h尿量/1440mL;肾肌酐清除率=(尿Scr/血Scr浓度)ˑ24h尿量/1440 mL]。
但此方法需搜集透析间期的尿量,评估起来并不方便。
有文献则认为透析间期尿量可作为一种对比其他较为复杂的计算公式一种更为务实的替代方式[1],临床上尿量比较直观反映RRF,也有不少研究直接利用残余尿量指代RRF,但尿量受影响因素较多,因此,比较正规的场合可能更多还是根据公式计算RRF。
血液透析患者穿刺针眼渗血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李建秀武威市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摘要】目的探讨导致透析患者穿刺针眼渗血的因素,探索防护真眼渗血的措施,减少穿刺针眼渗血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方法对我科2018年1月-12月发生的184起透析过程中穿刺针眼渗血事件的原因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透析过程中穿刺针眼渗血主要由长期定点穿刺、静脉压增高、患者年龄及营养状况等自身因素、内瘘使用过早、抗凝剂使用不合理等原因导致。
结论穿刺针眼渗血不仅造成慢性失血,还易造成感染, 影响内瘘的使用寿命及患者的生存质量[1],透析护士应积极防护穿刺针眼渗血,发生渗血事件时采取合理措施及时处理,减轻患者损伤。
【关键词】针眼渗血预防处理措施透析患者穿刺针眼处渗血指动静脉内瘘患者透析过程中发生动脉或者静脉穿刺针眼部位渗血现象,部分渗血量较小的可自行凝固于针眼处,使渗血自行停止,量大的可自针眼流出,如不及时合理处理,则会造成血液丢失,甚至导致严重后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月-12月我科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过程中发生穿刺针眼渗血患者共184例为研究对象.1.2方法将所有穿刺针眼渗血的透析患者的情况(性别、年龄、营养状况、穿刺方法、透析过程中静脉压情况、内瘘成熟情况、抗凝剂及用量)记录表格,分析针眼渗血发生情况。
2.结果针眼渗血发生率:长期定点穿刺42例,占针眼渗血总人数的22.8%。
透析过程中静脉压高37例,占总人数的20.1%。
患者自身因素31例,占总人数16.8%。
内瘘不成熟25例,占总人数13.6%。
抗凝剂使用不合理11例,占总人数5.97%。
其他38例,占总数的20.65%。
3.护理对策3.1 预防措施3.1.1 待内瘘成熟后再使用内瘘成熟的过程是静脉充分动脉化的过程,静脉充分动脉化后管壁增厚,弹性回缩良好,待内瘘成熟后在进行穿刺,渗血事件发生也会减少。
Henricus[2]等认为手术后 4~8 周,内瘘血流量可满足透析需要,静脉段可进行反复穿刺即认为内瘘成熟。
中国血液透析充分性临床实践指南(最全版)我国尿毒症防治形势严峻,据全国血液净化病例信息登记数据,截至2014年底我国在透血液透析患者近34万。
但根据全国性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我国慢性肾脏病(CKD)患者1.2亿,其中3期以上CKD患者1 900余万[1],糖尿病患者1.1亿[2],高血压患者2.5亿[3]。
因此,随着国家医疗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数量将出现持续高速增长的局面,必将带来巨大经济负担。
在此背景下,如何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生存率、获得卫生经济学最佳化,已经成为政府与广大血液净化学者共同关心的重要内容。
自2010年颁布《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2010版)》以来,国家肾病学专业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中心开展了全国范围的血液透析医疗质量控制工作,结果显示我国血液透析的整体治疗水平有待提高,特别是血液透析充分性的检测及其达标率亟待提升。
因此,以循证医学结果为依据,参考相关国际指南,在对《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2010版)》中透析充分性部分加以细化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血液透析充分性临床实践指南。
旨在立足现实可行并指导临床实践的原则,给予临床一线工作者更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促进我国血液透析充分性的提高。
血液透析充分性是指通过血液透析能有效地清除尿毒症患者体内潴留的水分和尿毒症毒素,各种并发症得以有效控制,透析过程中患者感觉舒适,患者具有较好的生存质量和一定的社会活动能力。
虽然每次血液透析充分性的好坏能够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长期生存率,部分客观数据或指标可以反映长期透析质量水平,并预测患者未来不良预后;但既往血液透析充分性评价更多关注单次透析的过程,如血清肌酐、尿素氮水平及超滤脱水,而对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与长期生存率的主要并发症控制关注不足。
为此,本指南加入了血液透析患者的医疗质量指标及标准的参数,希望更好地推动血液透析长期医疗质量的提升。
鉴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医保等基础条件不一,而血液透析医疗质量受到多方面的影响。
腹膜透析欧洲最佳实践指南European Best Practice Guidelines(EBPG)for Peritoneal Dialysis海南农垦总医院肾内科指南1 腹膜透析开始时机指南2 腹膜透析导管的置入和护理指南3 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指南4 腹膜透析液指南5 自动化腹膜透析指南6 腹膜透析充分性评估指南7 腹膜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的评估指南8 腹膜透析和器官移植指南1:肾功能测定及开始腹膜透析治疗时机指南1.1:专科就诊时机连续两次测量血肌酐,男性超过150毫摩尔/升(1.7毫克/升)或女性超过120毫摩尔/升(1.4毫克/升)或有其他慢性肾脏病的表现如蛋白尿,建议转肾脏专科诊治。
由专科医师精确评估肾功能,决定何时开始肾替代治疗并进行饮食指导。
(证据C级)不推荐单凭血肌酐或尿素氮评估肾功能。
但应包括评估GFR。
(证据水平B)指南1.2:肾功能测定肾衰竭患者GFR的评估推荐使用尿素清除率和肌酐清除率的平均值进行计算,测定过程应准确收集24小时尿液并经体表面积(1.73m2)标化。
(证据水平B)指南1.3:专科就诊治疗指南1.3.1 保守治疗的目的应当是延缓肾功能衰竭的进展。
措施包括减少蛋白尿;严格控制血压;预防水超负荷;治疗贫血;纠正肾性骨病和代谢性酸中毒;评估蛋白质 - 能量营养不良以进行积极的饮食指导。
在糖尿病的患者,鼓励严格控制血糖。
应予以考虑乙型肝炎疫苗接种。
必须定期评估肾功能进展的各种因素。
将有关肾脏替代治疗的各种建议和患者定期沟通交流。
(证据C级)指南1.3.2 当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到15 ml/min/1.73m2,应每月评估一次。
特别注意控制高血压,液体超负荷,生化异常,营养不良。
计划请外科行建立血管通路的手术。
(证据C级)指南1.4:透析治疗时机确定当有以下一个或多个临床表现时,应行透析治疗:尿毒症的症状和体征;不能控制的高血压;进行性营养状况恶化。
无论临床症状如何,当GFR<6ml/min/1.73m2(肌酐清除率8 ml/min/1.73m2)应开始透析治疗。
腹膜透析欧洲最佳实践指南European Best Practice Guidelines(EBPG)for Peritoneal Dialysis海南农垦总医院肾内科指南1 腹膜透析开始时机指南2 腹膜透析导管的置入和护理指南3 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指南4 腹膜透析液指南5 自动化腹膜透析指南6 腹膜透析充分性评估指南7 腹膜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的评估指南8 腹膜透析和器官移植指南1:肾功能测定及开始腹膜透析治疗时机指南1.1:专科就诊时机连续两次测量血肌酐,男性超过150毫摩尔/升(1.7毫克/升)或女性超过120毫摩尔/升(1.4毫克/升)或有其他慢性肾脏病的表现如蛋白尿,建议转肾脏专科诊治。
由专科医师精确评估肾功能,决定何时开始肾替代治疗并进行饮食指导。
(证据C级)不推荐单凭血肌酐或尿素氮评估肾功能。
但应包括评估GFR。
(证据水平B)指南1.2:肾功能测定肾衰竭患者GFR的评估推荐使用尿素清除率和肌酐清除率的平均值进行计算,测定过程应准确收集24小时尿液并经体表面积(1.73m2)标化。
(证据水平B)指南1.3:专科就诊治疗指南1.3.1 保守治疗的目的应当是延缓肾功能衰竭的进展。
措施包括减少蛋白尿;严格控制血压;预防水超负荷;治疗贫血;纠正肾性骨病和代谢性酸中毒;评估蛋白质 - 能量营养不良以进行积极的饮食指导。
在糖尿病的患者,鼓励严格控制血糖。
应予以考虑乙型肝炎疫苗接种。
必须定期评估肾功能进展的各种因素。
将有关肾脏替代治疗的各种建议和患者定期沟通交流。
(证据C级)指南1.3.2 当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到15 ml/min/1.73m2,应每月评估一次。
特别注意控制高血压,液体超负荷,生化异常,营养不良。
计划请外科行建立血管通路的手术。
(证据C级)指南1.4:透析治疗时机确定当有以下一个或多个临床表现时,应行透析治疗:尿毒症的症状和体征;不能控制的高血压;进行性营养状况恶化。
无论临床症状如何,当GFR<6ml/min/1.73m2(肌酐清除率8 ml/min/1.73m2)应开始透析治疗。
最新欧洲血液透析指南解读2指南6.1:预防感染与增强机体抵抗力降低患者感染易感性的措施应包括:充分透析、预防和治疗营养不良、维持最适的血红蛋白水平、避免机体铁超负荷以及使用生物相容性好的透析膜。
(证据水平:B级)指南6.2:预防感染与金黄葡萄球菌携带状态的处理为减少血液透析患者金黄葡萄球菌感染,预防措施应包括:高危患者,如既往有金黄葡萄球菌感染史或中心静脉置管透析治疗患者,应行鼻拭子细菌培养筛选。
金黄葡萄球菌携带患者应予细菌根除治疗。
(证据水平:B级)指南6.3:预防感染与血管通路为预防感染,应尽可能使用自体血管内瘘。
(证据水平:B级)指南6.3:预防感染与血管通路对于已建立永久动静脉内瘘或移植物内瘘患者,预防感染的措施应包括: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证据水平:B级)穿刺内瘘前皮肤的清洁。
(证据水平:C级)穿刺内瘘前皮肤的消毒。
(证据水平:C级)提高内瘘穿刺技术。
(证据水平:C级)指南6.3:预防感染与血管通路中心静脉置管术应在专门清洁环境下,由专业医师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证据水平:C级)对导管进行的所有医疗操作,应由经专门培训的专业医护人员进行。
(证据水平:B级)对导管进行的所有医疗操作,应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患者应穿戴无菌口包。
(证据水平:C级)导管仅供透析治疗及相关操作使用。
(证据水平:C级)指南6.4:血管通路感染的治疗自体血管内瘘局部感染,不伴发热和菌血症者,应选用合适抗菌素治疗至少2周。
自体血管内瘘感染,伴发热和/或菌血症者,应选用合适抗菌素静脉给药,持续治疗至少4周或更长时间(有转移性感染灶患者),并变换穿刺点位置。
感染性血栓形成或/和脓毒性栓塞患者应行内瘘切除。
(证据水平:C级)指南6.4:血管通路感染的治疗移植物血管内瘘感染,应根据是否伴有菌血症,选用合适抗菌素静脉给药,治疗持续2~4周,此类患者通常须外科干预治疗。
(证据水平:B级)指南6.4:血管通路感染的治疗如短期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患者发生感染,应拔除导管并进行病原菌培养。
欧洲最佳血液透析实践指南(EBPG)指南1:肾功能测定、肾科医师就诊时机及开始血液透析治疗时机。
指南2:血液透析充分性评估。
指南3:血液透析膜材料生物相容性。
指南4:透析用水与透析液。
指南5:慢性维持性血液透析与抗凝。
指南6:血液透析相关感染的防治。
指南7:血管并发症及高危因素。
最佳贫血治疗实践指南。
指南1.1:肾功能测定不推荐单凭血肌酐或尿素氮评估肾功能。
GFR<30ml/min时,不推荐应用肌酐值倒数图以及Cockcroft/Gault公式评估肾功能。
不推荐应用Cockcroft/Gault公式以及肌酐值倒数图用于决定是否需透析治疗。
(证据水平:A级)指南1.1:肾功能测定为避免混淆并使肾衰竭病人及时得到专科诊治,肾功能测定报告推荐应用GFR (ml/min/1.73m2)或GFR等效值。
检验报告避免使用每周肌酐清除率或Kt/V等透析专用术语。
(证据水平:C级)指南1.1:肾功能测定肾衰竭患者GFR的评估推荐使用尿素清除率和肌酐清除率的平均值进行计算,测定过程应准确收集24小时尿液并经体表面积(1.73m2)标化。
(证据水平:C级)其他可用于GFR评估的方法包括:MDRD公式法、指示剂法(碘海醇、碘他拉酸盐、EDTA、菊粉)、口服西咪替叮肌酐清除率法。
指南1.1:肾功能测定为便于慢性肾衰竭患者临床肾功能测定报告的发布,推荐应用MDRD公式或尿素清除率和肌酐清除率平均值评估GFR值。
尿素清除率和肌酐清除率平均值计算测定过程应准确收集24小时尿液并经体表面积(1.73m2)标化。
推荐使用Gehan/George法计算体表面积。
(证据水平:B级)指南1.1:肾功能测定为便于临床诊治,当血清肌酐水平高于正常时,建议实验室应用MDRD公式计算GFR并以此发报告。
若实验室通过24小时尿测定肌酐清除率,建议在发报告的同时,通过计算尿素和肌酐清除率平均值计算GFR,并标注该结果未经体表面积标化以及标明不同体重人群的参考值。
(证据水平:C级)指南1.2:专科就诊时机确定当患者GFR<60 ml/min,建议转肾脏专科医师诊治;若GFR<30 ml/min,必须由肾脏专科医师诊治。
若缺乏GFR评估条件,男性患者连续两次血肌酐水平>150mmol/L,女性>120 mmol/L (对应GFR<50ml/min),或有其他慢性肾脏疾病表现如蛋白尿,则建议由肾脏专科医师诊治。
指南1.2:专科就诊时机确定当GFR<60 ml/min时,治疗的主要目标着重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死亡率,如改善贫血及营养,纠正酸碱及钙磷代谢失衡,控制血压。
延缓肾功能减退,如治疗基础疾病、定期监测GFR和尿蛋白水平以指导治疗、控制血压和血糖、ACEI药物应用以及减少高危因素的影响(吸烟、血脂异常、高蛋白饮食等)。
(证据水平:B级)指南1.2:专科就诊时机确定对于GFR<30 ml/min或在肾脏专科医师严密随访诊治条件下肾功能仍持续下降患者,应作好终末期肾衰竭的治疗准备:选择合适的治疗地点及方式(HD/CAPD/移植) 。
(证据水平:C级)建立合适的透析治疗通路(血液通路/腹膜透析置管)。
(证据水平:B级)其他:肝炎疫苗接种,更严密的临床监测随访(GFR<15ml/min/ 1.73m2 )。
指南1.3:透析治疗的时机当GFR<15 ml/min并有以下一个或多个临床表现时应行透析治疗:尿毒症症状和体征、不能控制的高血压和机体水储留、进行性营养状况恶化。
当GFR<6 ml/min/ 1.73m2时,无论临床状况如何,应开始透析治疗。
指南1.3:透析治疗时机高危患者,如糖尿病肾病,应早期开始透析治疗。
为保证临床在GFR<6 ml/min前开始透析治疗,建议GFR在8~10 ml/min时开始透析治疗。
(证据水平:C级)指南1.4:血透残余肾功能测定血透残余肾功能应以GFR(ml/min/1.73m2)表示。
GFR可以通过准确收集尿液计算尿素清除率和肌酐清除率平均值测定。
由于透析间期影响,测定过程应收集整个透析间期的尿液进行测定(通常48小时)。
血液尿素和肌酐平均浓度应取透析后(经浓度反跳校正)及下次透析前血液样本测定。
应用Casino/Lopz公式将GFR转换为Kt/V值。
(证据水平:C级)指南2.1:血透剂量的量化(小分子溶质)尿素是小分子尿毒症毒素最合适的标志物。
血液透析剂量应以eKt/V(equilibrated Kt/V)表示:eKt/V=spKt/V-(0.6☓ spKt/V/T)+0.03(使用动静脉内瘘透析)eKt/V=spKt/V-(0.47☓spKt/V/T)+0.02(使用静脉-静脉血液通路透析)(证据水平:B级)指南2.1:血透剂量的量化(小分子溶质)自然对数公式是最准确估算spKt/V值的公式:spKt/V=-In(Ct/C0-0.008☓T)+(4-3.5☓Ct/C0) ☓dBW/BW(K透析器清除率,V尿素分布容积,T/t治疗时间,Ct治疗结束BUN水平,C0治疗开始BUN水平,dBW透析治疗体重下降值,BW透析结束时体重)透析结束后30分钟取血样测定Ct值,并应用spKt/V公式计算eKt/V值。
指南2.1:血透剂量的量化(小分子溶质)对于每周三次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每次治疗的最小透析剂量应为:尿素eKt/V≥1.20(spKt/V~1.4)不推荐应用每周两次的透析治疗方案。
(证据水平:B级)指南2.2:血透剂量的量化(中分子溶质)Β2微球蛋白可作为中分子量物质标志物。
高通量合成膜可以提高中分子溶质的清除,其他提高清除率的措施包括血液滤过治疗、延长透析治疗时间或增加透析频率。
(证据水平:B级)指南2.3:血透剂量与残余肾功能对于有残余肾功能的患者,血液透析剂量的制定可通过等效肾脏尿素清除率(EKR)进行计算。
(证据水平:B级)指南2.4:血透治疗的监测血透治疗剂量的准确性依赖于透析前后血液尿素浓度的准确测定,因此规范的血液样本采集流程至关重要。
(证据水平:B级)指南2.4:血透治疗的监测血透治疗剂量应每月评估一次。
残余肾功能随着透析治疗时间的延长而变化,进行血透治疗剂量评估的同时应测定残余肾功能。
如血透治疗剂量不足或与处方剂量存在较大差异,应尽快寻找原因。
(证据水平:B级)指南2.5:血透治疗方案制定标准的透析治疗方案推荐每周3次,每次治疗4小时。
即使治疗剂量如eKt/V值已达标准所要求,每周仍应至少保证3 ☓4小时的透析治疗时间。
对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存在心血管合并症患者或年老患者,应增加透析时间和/或频率。
(证据水平:B级)指南3.1:膜材料活化补体/白细胞的生物化学效应应尽量采用对白细胞/补体激活作用少的血透膜材料。
避免使用对白细胞/补体有强烈激活作用、诱导机体炎症反应和对白细胞活化有钝化作用的透析膜材料。
(证据水平:B级)指南3.2:临床合并症/死亡率与补体/白细胞活化为改善血透患者预后,推荐使用高通量/大孔径透析膜进行治疗。
(证据水平:B级)指南3.3:透析器/血路中可溶/固体微粒脱落与透析治疗透析治疗前,为防止透析器中可溶/固体微粒脱落进入血液并在机体积聚,必须按产品制造商要求对透析器进行预冲洗,如制造商未提供上述指引,应至少使用2L液体进行冲洗。
避免血泵与泵管的过度夹闭。
(证据水平:B级)指南3.4:透析膜/透析器相关材料过敏反应尽量避免使用ETO消毒的透析器和管路,特别是有其他过敏反应症状(证据水平:B级)、嗜酸细胞增多以及IgE水平升高的患者。
(证据水平:C级)如患者过敏反应持续,除ETO外,尽量避免使用含苯二甲酸盐及其他过敏原成分的管路和透析器。
(证据水平:B级)指南3.4:透析膜及透析器相关材料过敏反应应避免在使用ACEI类药物治疗的同时使用AN69膜材料透析器,两者同时应用可导致严重过敏性并发症。
(证据水平:B级)指南3.5:切变应激/溶血为防止透析治疗中切变应激/溶血,建议:使用较大的穿刺针/穿刺器(14/15G)。
调整合适的透析血流量,并与穿刺针/穿刺器管径相配合。
防止动脉端负压过大(如>150mmHg)。
保证泵管在血泵中的正确位置。
减少透析过程中血液再循环。
保持内瘘的正常功能。
(证据水平:C级)指南4.1:水处理系统透析用水应符合欧洲药典的最低标准。
强烈推荐在常规和高通量透析治疗中使用超纯净透析水。
(证据水平:C级)指南4.2:水处理系统技术设计水处理系统应包括前级处理单元及反渗处理单元,水处理系统直接向透析机供水,避免使用储水罐,供水管路材料及阀门设计上应努力避免细菌污染并易于消毒。
(证据水平:C级)指南4.3:水处理系统监测维护透析水质量必须常规定期监测,包括化学纯净度和微生物纯净度测定并作记录,若水质下降超越安全范围,必须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包括必要时暂时关闭透析中心。
(证据水平:C级)指南4.3:水处理系统监测维护透析水的微生物学指标,在确认水质期间应每周监测一次,在水质稳定期应每月监测一次。
(证据水平:C级)指南4.3:水处理系统监测维护定期而有效的消毒措施是保证供水质量和水处理系统维护的重要环节。
建议按制造厂商的推荐制定消毒时间间隔、消毒方式和更换水处理耗材,并根据微生物监测结果调整。
水处理系统应至少每月全面消毒一次。
(证据水平:B级)指南4.4:血液透析机为保证透析治疗安全,透析机必须确保透析液各成分配比正确以及在透析治疗开始前透析机中消毒液被完全清除。
(证据水平:C级)为降低致热原反应及菌血症危险,透析液微生物学指标必须符合欧洲药典最低要求。
(证据水平:B级)指南4.4:血液透析机进行联机(on-line)血液滤过/透析滤过治疗必须使用超纯净透析液(UPD)。
为最低限度减少炎症反应,推荐透析中心采用UPD进行常规血液透析治疗。
(证据水平:B级)透析机须定期清洁消毒,防止透析机液体通路微生物定植并形成生物膜。
每次透析治疗结束后也须消毒,防止细菌污染和病毒传播。
(证据水平:C级)指南4.5:透析浓缩液浓缩液装载容器开启后,应避免碳酸氢盐透析液细菌污染;不应使用已开启容器装载浓缩透析液。
(证据水平:C级)指南4.6:透析液纯净度与生物相容性长期应用UPD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有助于防止和/或延缓透析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证据水平:B级)透析液质量的保证依赖于严格的透析中心质量管理流程,如良好训练的工作人员、严格的工作规条和及时处理异常监测结果。
(证据水平:C级)指南5.1:血液透析与抗凝为防止凝血,血液透析过程须使用抗凝/抗血栓形成药物。
选择透析器时应考虑透析器的促凝血特性。
(证据水平:B级)指南5.2:无出血倾向患者的透析抗凝无出血倾向患者透析抗凝可采用普通肝素或低分子量肝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