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血技术操作流程及评价标准
- 格式:docx
- 大小:11.22 KB
- 文档页数:3
密闭式静脉输血技术一、目的1、补充血容量。
2、纠正贫血。
3、补充血浆蛋白。
4、补充各种凝血因子和血小板。
5、补充抗体、补体等血液成分。
6、排除有害物质。
二、注意事项1、输血前应了解患者血型、输血史及不良反应史。
在取血和输血过程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操作原则。
2、输血前和床旁输血时应分别双人核对输血信息,无误后方可输注。
3、血液制品不应加热,不应随意加入其他药物,如钙剂、酸性及碱性药品、高渗或低渗液体。
勿剧烈震荡,避免血液成分破坏引起不良反应。
4、全血、成分血和其他血液制品应从血库取出后30分钟内输注,1袋全血或成分血常温下应在4小时内输完。
5、严格掌握输血速度,对年老体弱、严重贫血、心衰患者应谨慎,滴速宜慢。
6、输血前后及两袋血之间需要滴注少量生理盐水,以防发生不良反应。
7、输血过程中应对患者进行监测。
观察有无输血反应的征象,并询问患者有无任何不良反应。
一旦出现输血反应,应立刻停止输血,并按输血反应进行处理。
8、对急症输血或大量输血患者可行加压输血,输血时可挤压血袋、卷压血袋输血或应用加压输血器等。
加压输血时,护士须在床旁守护,输血完毕时及时拔针,避免发生空气栓塞反应。
9、输血完毕应记录,空血袋应低温保存24小时,以备患者在输血后发生输血反应时检查分析原因。
三、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规范1、发热反应:(1)预防:严格管理血库保养液和输血用具,有效预防致热原,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2)处理:①反应轻者减慢输血速度,症状可自行缓解;②反应重者立即停止输血,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时给予对症处理,并及时通知医生;③必要时遵医嘱给予解热镇痛药和抗过敏药,如异丙嗪或肾上腺皮质激素等;④将输血器、剩余血连同贮血袋一并送检。
2、过敏反应:(1)预防:①正确管理血液和血制品;②选用无过敏史的供血者;③供血者在采血前4 小时内不宜吃高蛋白和高脂肪的食物,宜用清淡饮食或饮糖水,以免血中含有过敏物质;④对有过敏史的患者,输血前根据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
静脉穿刺操作流程及其评分标准静脉穿刺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用于静脉采血、输液、注射药物等情况下。
它是通过针头穿刺皮肤,插入静脉内,将所需物质引入或抽出体内。
在进行静脉穿刺时,需要遵循一定的操作流程,并且根据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对操作进行评分。
本文将详细介绍静脉穿刺的操作流程,以及相关的评分标准。
一、静脉穿刺操作流程1. 准备工作:在进行静脉穿刺操作之前,操作者需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检查所需器械和材料的完整性和清洁程度,包括穿刺针、消毒棉球、一次性注射器、透明胶带等。
- 检查患者的个人信息,确认患者身份和操作需求。
- 与患者进行沟通,解释操作过程和可能的不适感,获得患者的合作。
2. 患者准备:- 让患者舒适地坐下或平躺,将需要穿刺的部位暴露。
- 使用消毒剂清洁穿刺部位,进行局部麻醉(根据需要)。
3. 穿刺操作:- 利用无菌操作,戴上手套,拿起穿刺针。
- 在消毒后的部位上,用一只手将皮肤固定住,用另一只手拿起穿刺针,以约30度角插入皮肤。
- 当感觉到针尖进入皮下组织后,将穿刺针与静脉保持在一条直线上,缓慢推进。
- 当触感到静脉内的阻力消失时,表示穿刺成功。
- 将针头与注射器连接,检查是否能抽出血液。
- 抽出所需的血液或进行输液、注射等操作。
- 完成后,轻轻按压穿刺口,取出穿刺针,用透明胶带固定穿刺口。
4. 操作结束:- 将使用过的器械和材料进行正确的处理,避免交叉感染。
- 将患者的相关信息记录在医疗记录中,包括穿刺部位、操作者、操作时间等。
二、静脉穿刺操作评分标准静脉穿刺的操作评分标准可以根据各个医疗机构或学术组织的要求而有所不同,下面是一个常见的评分标准示例:1. 操纵技术(10分):- 操作时采取正确的无菌技术。
- 操作过程中手的稳定性,保持穿刺针与静脉的正确角度。
- 针头插入和退出的顺畅程度。
- 操作者对针头位置的准确掌握。
2. 患者准备与合作(10分):- 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和解释,获得其合作。
静脉输血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流程操作要求分值1 职业规范符合护士职业规范要求 2 2 核对查对医嘱 23 评估(1)护士洗手,核对(2)询问了解患者身体状况,有无输血史及不良反应,肢体活动能力,合作程度。
(3)穿刺部位的皮肤、血管状况(4)告知目的、方法、配合方法(5)嘱患者排便。
222224 准备(1)护士:洗手、戴口罩(2)用物:检查备齐用物,放置合理(3)血制品及药物:核对血液(血液与配血单、病历双人三查八对),遵医嘱备抗组胺或类固醇药物(4)患者:卧位舒适,配合操作(5)环境:环境整洁安静、光线、适宜224225 操作(1)携用物至床旁,向患者做好解释。
(2)按密闭静脉输液操作建立静脉通道,输入生理盐水(3)如有医嘱,按医嘱给予抗过敏药。
(4)两名护士再次三查八对确认无误(5)戴手套,打开血袋封口帽,常规消毒,将输液器通液针头拔出插入血袋通接口,缓缓将血袋瓜于输液架上(6)调节速度<20滴/分,严密观察10~15分钟。
无不良反应后根据病情和血液成分调节流量(7)取下止血带、垫巾(8)再次查对,签输液卡(9)告知患者注意事项(10)输血过程中加强巡回,密切观察患者有无输血反应(11)输血结束后,再输入少量生理盐水,使输血器中的血液全部输入体内后拔针(12)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整理床单位和用物4446682444426 指导正确指导患者/家属 47 处置(1)用物、生活垃圾及医疗废弃物分类正确处置(2)输血袋用后低温保存24小时2 28 洗手流动水洗手 29 记录观察患者输血过程反应并记录输血时间、种类、量、血型 410 评价(1)操作规范、熟练,准确遵守查对制度,无菌观念强(2)正确指导患者,沟通流畅,注重人文关怀,患者满意(3)能及时发现输液反应,采取适当措施442。
静脉输血操作规范【用物准备】治疗车:治疗盘(复合碘医用棉签、污物杯、砂轮、胶布、压脉带)、标准输血器、静脉留置针、敷贴、速干手消毒液、污物桶、锐器盒等。
血袋、交叉配血单、病历本、生理盐水。
一、评估要点1.评估病情、年龄、自理能力、合作程度;2.了解血型、输血史及不良反应史输血史、过敏史等;3.评估局部皮肤及血管通路的状况。
4.输血过程中观察有无输血反应。
二、操作要点1、收到有备血的通知电话,测病人生命体征确认可以输血,通知送血。
2.收到血制品,先三查:检查血袋装置是否完好、血液质量、是否在有效期内,并核对血型及血袋号与血交叉单是否相符。
3..自身准备及用物准备,符合规范。
4.确认检查输血前免疫四项及签署输血知情同意书,如无报告医生处理。
双人确认电脑的该病人基本信息与血单和血袋是否相符,根据医嘱准备相关用物及药品,持血单双人来到床前。
5.向患者解释输血目的、血液种类,询问有无输血史、输血反应史及血型,评估局部皮肤、血管情况,协助患者排尿、取舒适卧位,挂NS冲管。
6、双人再次与病人或陪人核对腕带信息、血单、血袋信息是否相符,转动血袋混匀,插入输血器,调节血液滴速,先慢后快,根据病人年龄、血制品种类、病情酌情调整滴速。
7.再次核对床号、姓名、血型、住院号码,告知病人注意事项。
8.做好宣教,安置病人。
9. 在病历医嘱单、交叉配血单上双签名。
10、输血15min观察患者无不适后,根据病情、年龄及输注血液制品的成分调节滴速10、输血过程中加强巡视,观察不良反应,及时处理,做好记录。
11、血液输毕,输注少量生理盐水冲管。
12.做好记录。
三、指导要点1.告知患者输血目的、方法及配合要点。
2.告知患者或家属不可随意调节滴速、穿刺部位的肢体避免用力过度或剧烈活动。
3. 告知患者输血反应的表现,出现不适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四、注意事项1.严格执行双人查对:查对血制品名称、血量、有效期;血袋有无渗漏;血制品有无溶血、血凝块。
静脉输血1、着装整齐,转抄医嘱,核对医嘱,治疗单与医嘱核对无误。
2、评估环境:病室安静,整洁,舒适,安全。
评估患者:核对床尾,床头卡。
----床前---您好,请问您叫什么名字?----我是今天的当班的护士,我是XXX。
因为您有贫血,为了改善您的贫血状态,遵医嘱需要给您输入同型红细胞2个单位,,您以前输过血吗?----没有是吧。
----您是什么血型----结果出来是A型---输血前请让我看一下您手背皮肤的情况(皮肤无疤痕,无硬结、无红肿,适合输血)----请问您需要解大小便吗?----不用是吧,请您稍等,我去准备用物!3、检查洗手消在有期内,六步洗手法洗手,戴口罩。
用物准备并检查:治疗盘内放碘伏、棉签、输液胶贴、清洁的弯盘、治疗单和止血带,0.9%NS100ML或者0.9%NS250ML,输血器,治疗单(输血单),血袋。
治疗车下放两个垃圾桶。
(感染性和生活性垃圾筒)。
2人三查八对血袋(血液的质量,有效期,输血装置是否完好,床号、姓名、住院号瓶(袋)号,血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血液的种类及剂量)。
血液温度适宜。
4、携用物至床房,核对---床尾床头,查对患者床号、姓名、----“刘梅,请问你准备好了吗?我现在要给你输血。
输血前后我会用生理盐水冲管,避免输血反应”----检查输液瓶并签时间,名字。
消毒输液瓶瓶口,检查并打开输血器,先取出排气管并插好,关上输血器开关,取出输血器并插好,挂上输液瓶排气,外包装扔入生活垃圾筒,排气液体不能排出头皮针以外,检查输血器管道有无气泡,再次查对患者床号姓名。
静脉穿刺:再次查看皮肤,铺治疗巾,在穿刺点6公分以上绑上止血带,用碘伏棉签消毒两次,消毒范围大于5公分,第二次的消毒范围小于第一次。
撕胶布,静脉穿刺,成攻后,见回血后在平行进针稍许,三松(止血带,拳,输血器),贴胶布。
撤治疗巾和止血带,治疗巾放入感染性垃圾筒,止血带放入弯盘。
输血前再次三查八对,打开输血袋,消毒输血袋穿刺口,轻摇输血袋—输血器针头移至输血袋内,调速15分内易慢(调10—15滴/分),操作后再次查对患者的床号与姓名,看时间。
静脉输血的操作流程静脉输血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治疗方法,用于补充失血、改善贫血等症状。
正确的操作流程对于确保输血效果和患者安全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静脉输血的操作流程,以供临床医护人员参考。
1. 确认医嘱。
在进行静脉输血前,首先需要确认医生的输血医嘱,包括输血的血液成分、数量、速度等信息。
同时,需要核对患者的身份信息,确保输血的患者与医嘱一致。
2. 准备输血器材。
接下来需要准备输血所需的器材,包括输血管、输液器、输血袋、消毒棉球、胶布等。
在准备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无菌操作的要求进行,确保输血器材的清洁和无菌。
3. 穿刺静脉。
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通常可以选择患者的前臂静脉或手背静脉进行穿刺。
在进行穿刺前,需要对穿刺部位进行皮肤消毒,然后使用一次性注射器进行穿刺。
穿刺后,需要固定输血管和输液器,确保输血管的通畅和固定。
4. 开始输血。
当一切准备就绪后,可以开始进行输血。
在输血过程中,需要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的变化。
同时,需要根据医嘱控制输血速度,确保输血的安全和有效。
5. 输血结束。
当输血完成后,需要及时停止输血,并拔除输血管。
同时,需要观察患者的反应,确保患者没有出现输血不良反应。
在停止输血后,需要妥善处理输血器材,包括输血袋、输血管等,确保无菌和安全。
6. 记录和观察。
最后,需要及时记录输血的相关信息,包括输血的时间、数量、速度、患者的反应等内容。
同时,需要观察患者的情况,确保输血后患者的健康状况稳定。
通过以上操作流程,可以确保静脉输血的安全和有效。
在进行输血时,医护人员需要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确保输血的质量和患者的安全。
同时,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保障患者的健康。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对临床医护工作有所帮助,确保静脉输血的安全和有效。
静脉输血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目的:1、补充血容量,改善全身血流灌注,提升血压,促进循环。
2、补充血红蛋白,促进携氧功能,纠正贫血
3、补充血浆蛋白,改善营养状态,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减少组
织渗出和水肿。
4、补充各种凝血因子和血小板,改善凝血功能。
5、补充抗体,增加机体抵抗力。
注意事项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查对制度,
2、在输血前,一定要由2名护士认真做好“三查八对”
、3、从血库取出血液后30分钟输入,避免久放,加温,震荡,
以免破坏血细胞引起溶血。
4、输血前后及两袋血之间需要滴注少量生理盐水,以防发生
不良反应。
5、输血过程中要加强巡视,观察输血反应的征象,询问患者
有无任何不适反应,一旦出现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
并按输血反应进行处理。
静脉输血流程静脉输血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治疗方法,用于补充患者体内缺乏的血液成分,促进康复。
在进行静脉输血时,需要严格遵循一定的流程和步骤,以确保输血过程安全有效。
本文将详细介绍静脉输血的流程,帮助医护人员正确操作,保障患者的健康。
1. 患者评估。
在进行静脉输血前,首先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
包括患者的病史、过敏史、输血史等方面的了解,以及进行相关的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通过评估,可以确定患者是否适合进行静脉输血,以及确定输血的血液成分和数量。
2. 输血准备。
在确定患者适合进行静脉输血后,需要准备输血所需的血液制品。
包括血液成分、输液器、输血管等设备和物品。
同时,还需要核对患者的身份信息和输血医嘱,确保输血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3. 输血操作。
在进行输血操作前,医护人员需要进行手部卫生,戴上手套,准备好输血所需的设备和物品。
然后,将输血管插入患者的静脉内,连接输液器和输血袋,开始进行输血。
在输血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确保输血过程的顺利进行。
4. 输血监测。
在输血过程中,需要不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输血反应。
包括监测患者的体温、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以及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输血不良反应。
一旦发现异常情况,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障患者的安全。
5. 输血结束。
当输血完成后,需要及时停止输血,拔除输血管,做好输血现场的清理和整理工作。
同时,还需要对患者进行相关的观察和护理,确保患者的身体状况稳定,没有出现不良反应。
6. 输血记录。
在完成输血工作后,需要及时做好输血记录。
包括输血的血液成分和数量、输血过程中的监测和观察情况、患者的输血反应等内容。
输血记录是对输血过程的一种重要总结和反馈,也是对患者安全的一种保障。
通过以上流程,可以清晰地了解静脉输血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正确的操作流程和严格的操作规范,可以有效地保障患者的安全,促进患者的康复。
希望医护人员能够严格遵循静脉输血的操作流程,做好输血工作,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静脉输血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静脉输血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治疗方法,用于补充体内缺少的血液成分或血容量。
正确的静脉输血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对于确保患者安全至关重要。
下面将详细介绍静脉输血的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一、静脉输血操作流程1. 准备工作a. 确定医嘱,确认患者需要进行静脉输血的具体情况;b. 核对患者身份,确认患者姓名、性别、出生日期等基本信息;c. 准备所需物品,包括输血袋、输液管、静脉置管器材、消毒酒精棉球、手套等;d. 在安静、整洁、明亮的环境下进行操作,保证操作区域清洁。
2. 输血前准备a. 与患者沟通,解释输血的目的、注意事项和可能的不良反应,获得患者的同意;b. 评估患者的静脉条件,选择适合的静脉置管部位;c. 静脉置管前进行手部消毒,佩戴洁净手套,确保操作的无菌环境。
3. 静脉置管a. 选择静脉置管部位,通常在前臂内侧或手背表面;b. 用消毒酒精棉球擦拭置管部位,确保无菌;c. 使用适当的置管器材,穿刺患者的静脉,将输液管连接至静脉置管;d. 确定置管位置,避免漏血或血管外渗;4. 输血操作a. 将预备好的输血袋连接至输液管,检查连接是否牢固;b. 开启输血袋的流速控制装置,设定合适的输血速度;c. 监测患者的输血情况,注意观察患者有无不良反应。
5. 输血后处理a. 输血结束后,关闭输血袋的流速控制装置;b. 拆卸输血袋和输液管,进行正确的处置;c. 对患者的静脉置管部位进行观察,确保没有出血或渗漏;d. 记录输血的详细情况,包括输血开始和结束时间、输血量、患者的反应等。
二、评分标准为了确保静脉输血操作的安全和有效,需要建立相应的评分标准,对静脉输血过程进行评估和监测。
1. 输血反应评分a. 评估患者在输血过程中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如发热、寒战、恶心呕吐、皮疹等,根据严重程度进行评分;b. 根据患者的输血反应评分,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保障患者的安全。
2. 静脉置管评分a. 评估静脉置管的操作是否规范,是否存在渗出、漏血等情况;b. 对静脉置管的穿刺部位、固定情况、血管状况等进行评分,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静脉输血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静脉输血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用于补充体内缺少的血液或血液成分。
正确的静脉输血操作流程非常重要,它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准备工作、选择合适的静脉通路、准备输液设备、确认输液患者身份、消毒和穿刺、连接输液管路、开始输血、观察和监测。
首先,进行准备工作。
了解患者的输血需求,包括输液的种类和数量。
排除输血的禁忌症,如严重的心血管系统疾病、溶血反应等。
确保输注液体是正确的,检查输血包装、标签等是否符合规范。
准备好所需的输液设备,如输液瓶、输液管、输液针头等。
接下来,选择合适的静脉通路。
常见的静脉通路有肘部静脉、手背静脉、前臂静脉等。
根据患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静脉通路,可通过观察和按压查找最适合的静脉。
然后,准备输液设备。
将输液瓶取出并检查,确保瓶内没有异物或颗粒。
连接输液管路,确保无漏气现象发生。
准备好输液针头,并确保针头的包装完好无损。
将输液瓶放在输液架上,调整高度以便输血顺利进行。
接着,确认输液患者的身份。
与患者核对姓名、年龄等个人信息,与医嘱相符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操作。
在确认患者身份的过程中,还要询问患者是否有输血过敏史等重要信息。
然后进行消毒和穿刺。
用含有酒精的无菌棉球清洁穿刺部位,通常是穿刺的手腕或前臂。
消毒后,用一根无菌注射器或针头轻轻插入静脉,然后抽回一些血液以确认是否成功进入静脉。
连接输液管路。
将输液管连接到穿刺处的针头上,并确保连接紧密,无漏水或气泡。
打开输液瓶上的塞子,让输液流入输液管路。
调整滴速,根据医嘱要求确定每分钟输液的滴数。
开始输血。
开始输注血液或血液成分,根据医嘱将血液缓慢地输注给患者。
输血过程中,需要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是否出现过敏反应、感觉不适等。
如果患者有任何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输血并通知医务人员。
观察和监测。
在输血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如血压、心率、体温等。
定期检查输液瓶的液位,避免输液过快或过慢。
输完一瓶输液后需要更换输液瓶,并及时关闭输液管路防止空气污染。
密闭式静脉输血技术(一)目的:1、为患者补充血容量,改善血液循环。
2、为患者补充红细胞,纠正贫血。
3、为患者补充各种凝血因子、血小板,改善凝血功能。
4、为患者输入新鲜血液,补充抗体及白细胞,增加机体抵抗力。
5、补充抗体补体等血液成分:增加机体免疫力,提高机体抗感染能力。
6、排除有害物质,改善组织器官的缺氧状况。
(二)用物准备:1、个人准备:衣帽整齐、洗手戴、口罩、。
2、物品准备:一次性输血器、生理盐水、同型血液、遵医嘱配抗过敏药物、配血单、输血卡、笔等。
其余同密闭式静脉输液。
3、评估患者(1)询问,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了解患者有无输血史及不良反应,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抗组胺或者类固醇药物。
(2)评估患者血管情况,选择适合的输注部位。
向患者及家属解释输血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
(三)操作程序:1、核对医嘱,根据医嘱采血样送血库做交叉配血试验。
2、仔细核对配血报告单上的各类信息。
3、输血前再次核对血袋包装,血液性质,配血报告单上的各类信息,核对血型检验报告单,核对后输血单背面双人核对者签名,确定无误后方可实施输血4、携用物至患者床旁,由两名医务人员共同核对患者姓名及血型(清醒患者让患者自己回答血型;昏迷患者询问家属)5、按密闭式静脉输液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输入生理盐水。
6、按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向患者做好解释,消除紧张心理。
7.有两名医务人员再次按“三查八对”内容核对,准确无误后签名,严防差错事故发生。
8、以手腕旋转动作将血袋内的血液轻轻摇匀。
戴手套,打开储血袋封口,常规消毒开口处塑料管,将输血器通液针头从生理盐水瓶上拔除插入塑料管内,缓慢将血袋倒挂到输液架上,再次查对床号、姓名、住院号、血袋(瓶)号(储血号)、血型、交叉配血实验结果、血液种类、血量。
9、输入开始时速度宜慢(<20滴/min),严密观察15分钟左右,如无不良反应,再根据病情需要调节滴速。
成人一般40-60滴/min,儿童酌减。
10、向患者及家属交代输血过程中的有关注意事项,并将呼叫器置于易取处。
静脉输血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操作流程1. 准备工作- 确保医疗设备(输液器、输液针头、静脉输液套装等)的完好性和清洁度。
- 检查输血袋标签和病人信息是否匹配。
- 洗手并戴上手套。
2. 确认病人身份- 向病人询问姓名和出生日期,并与病历或病人手环上的信息核对。
3. 设置输液装置- 根据病人需要的输液量和速度,调整输液器滴速。
- 确保输液器和输液针头连接良好,并紧固。
4. 准备静脉通路- 洗手并戴上手套。
- 选择合适的输液部位,并在该部位消毒。
- 使用输液针头穿刺静脉,确保进针顺利。
- 将导管插入静脉,并固定好。
5. 开始输血- 将输血袋插入输液器。
- 打开输液器流速控制装置,调整至指定的输液速度。
- 监测病人对输血的反应。
6. 监测输血过程- 定期检查输血管路是否畅通,有无漏血或渗漏的情况。
- 观察病人是否出现不适症状,如过敏反应、发热等。
- 记录输血过程中的相关数据和观察结果。
7. 完成输血- 输血结束后,关闭输液器流速控制装置。
- 阻止输液器流速,斩断输液器和静脉通路之间的连接。
- 需要时,为病人进行后续处理,如清洁静脉通路或更换输液部位。
评分标准评分标准用于对静脉输血操作过程进行评估和监控,如下所示:- 正确执行每个步骤(定量,满分为10分)。
- 无任何操作错误(定量,满分为5分)。
- 仪器清洁、卫生(定量,满分为5分)。
- 细心观察和记录输血过程(定量,满分为10分)。
- 仪器使用安全和准确(定量,满分为5分)。
- 与病人有效沟通和确认身份(定量,满分为5分)。
总评分标准为满分40分,评分越高,操作越准确、规范、安全。
评分结果应及时记录和反馈,以提高输血操作的质量和效率。
以上是静脉输血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的内容。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静脉输血操作考核评分标准1. 考核目的静脉输血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手段,为确保患者安全,评估静脉输血操作的正确性和规范性十分重要。
本文档旨在制定静脉输血操作考核评分标准,既可作为操作人员日常培训的依据,也可作为考核人员评估操作人员的参考。
2. 考核内容考核内容应包括以下方面的评分标准:2.1 静脉输血前准备- 评估患者的输血适应症和禁忌证- 根据医嘱准备输血所需的输血装置和输血液体- 检查输血装置的完整性和有效期- 确认患者身份和核对输血相关的标签2.2 静脉输血操作- 进行静脉穿刺前洗手,并采取无菌操作- 使用合适的静脉穿刺技术,准确找到适合输血的静脉- 确保输血器材的无菌性和安全性- 控制输血速度,遵守输血的速度要求- 注射药物前确认解除空气通路,确保输血管路的连续2.3 输血后观察和处理- 掌握常见的输血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进行输血后的观察,如血压、脉搏、症状等- 及时处理输血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 输血结束后适当给予患者护理和指导3. 考核评分标准在每个考核内容下,根据操作人员的表现水平评分,一般可按以下四级评分标准进行评分:- 优秀:操作规范,无任何瑕疵,操作流程符合标准,能熟练应对各种问题,准确无误。
- 良好:操作规范,基本无严重错误,操作过程中偶有小瑕疵,但未对操作结果产生影响。
- 合格:操作基本规范,但存在较多瑕疵或较大的错误,对患者安全可能产生一定的威胁。
- 不合格:操作过程严重违反规范,存在严重错误,对患者安全带来较大的风险。
4. 考核结果及记录根据评分标准给予相应的评分后,评估人员应如实记录操作人员的得分情况。
评分结果可和操作人员进行反馈,指导其加强相关知识和技能的研究和提升。
5. 考核周期和频率根据临床实际情况,制定考核周期和频率。
一般建议定期进行静脉输血操作的考核,以确保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和质量稳定和提升。
6. 结论本文档制定了静脉输血操作考核评分标准,能够为操作人员提供明确的指导和评估依据,以保证静脉输血操作的安全和规范。
静脉输血技术操作流程及评价标准(一)操作流程与评价标准
(二)应掌握的知识点
1•静脉输血的目的
(1)为患者补充血容量,改善血液循环。
(2)为患者补充各种凝血因子、血小板,改善凝血功能。
(4)为患者输入新鲜血液,补充抗体及白细胞,增加机体抵抗力。
2•注意事项
(1)严格按照输血查对制度和输血安全管理制度认真执行。
(2)输血前必须经两人核对无误后方可输入。
⑶血液取回后勿振荡、加温,避免血液成分破坏引起不良反应。
(4)输入两个以上供血者的血液时,在两份血液之间输入生理盐水,防止发生反应。
(5)开始输血时速度宜慢,观察15min,无不良反应后,将流速调节至要求速度
(6)输血袋用后需低温保存24h。
3.常见的输血反应及护理措施
(1) 发热反应:反应轻者,应减慢滴速,严重者停止输血,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根据患者症状给予对症处理,并通知医生。
(2) 过敏反应:轻者减慢输血速度,重者立即停止输血;呼吸困难者立即给予氧气吸入;严重水肿者行气管切开;循环衰竭者给予抗休克治疗;根据医嘱给予0.1%盐酸肾上腺素0.5 —lml 皮下注射,或用抗过敏药物和激素如盐酸异丙嗪、氢化考的松等。
(3)溶血反应:立即停止输血并通知医生,保留余血,采集患者血标本重做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维持静脉输液通道,给予升压药和其他药物;静脉注射碳酸氢钠碱化尿液,防止血红蛋白结晶阻塞肾小管:双侧腰部封闭,并用热水袋敷双侧肾区,解除肾小管痉挛,保护肾脏;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和尿量,做好记录,出现休克症状时配合抗休克治疗。
(4)与大量输血有关的反应:如循环负荷过重、出血倾向、枸橼酸钠中毒;其他,如空气栓塞、细菌污染反应、因输血产生的疾病等。
5. 静脉输血的禁忌证
包括;急性肺水肿、充血性心力衰竭、肺栓塞、恶性高血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肾功能极度衰竭及对输血有变态反应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