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论史

  • 格式:doc
  • 大小:42.50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式】

在柏拉图心中,万事万物有一个本源,这个本源就是理式。类似于中国的“道”,它体现着万物之为万物的本质。柏拉图继承前人神性观,认为理式最初起源于神,由神创造出各类事物的共相,就是理式。

【四因说】

亚里士多德把宇宙万物的成因归结为四种(以文学艺术为例)

1、质料因:自然和人生

2、形式因:作品的形式

3、动力因:艺术家(亚里士多德强调动力因是艺术的根本成因)

4、目的因:艺术品的完成

【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主要指古希腊罗马古典学术的复活或再生,用古希腊罗马的世俗的人文学科,如修辞学,哲学,以及近代的科学技术,来取代神学。它实际上是托古创新,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文化思想。代表人物有拉伯雷,彼特拉克,但丁,薄伽丘,莎士比亚等。

【启蒙运动】

17.18世纪欧洲资产阶级先驱们和人民大众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主张用光明驱散黑暗,以理性代替蒙昧,具有反神权,反专制的性质,是继文艺复兴后近代人类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代表人物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狄德罗

【权力意志】

尼采认为人的认识和道德价值观念都取决于人的生命力和本能冲动。后者不是来自上帝或其他物质和精神实体,而来自人的生命本身。人的生命是一种冲动、冲力、创造力,或者说一种不断自我表现、自我创造、自我扩张的倾向。尼采把生命的这种倾向看作是生命的愿望、意志。但他不同意叔本华把生命意志归结为追求生存的意志,而认为生命的本质并非追求生存。因为不处于生存之中者不能有愿望,而处于生存之中者所追求的不再是生存,而是发挥其生命力。他由此认为生命意志就是表现,释放、增长生命力本身的意志,即“权力意志”。

【本雅明“灵韵”说】

1、灵韵代表艺术作品的独特性,不可复制性。最完美的复制品也不具备艺术作品的本真性。

原作的本真性是唯一不可复制的东西,可以不受技术的可复制性的制约。(舞台表演对比拍电影)

2、灵韵指的是艺术作品与观众之间的一种距离感。正是这种距离感,产生了艺术作品的灵

韵。艺术品的两种价值:膜拜价值(距离感,神秘感,敬畏感),展览价值。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摹仿说对比】

1、亚里士多德继承了柏拉图的摹仿说,承认艺术摹仿自然。但在柏拉图的基础上,存在不

同。

2、天性方面: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天性就有模仿的本能,孩提时代就有摹仿的本能,最

初的知识就是摹仿而来,各种题材的艺术都是摹仿的产物。而柏拉图曾否认把摹仿看做人的天性的做法,他把摹仿看成是人在迷狂状态中对先验的理式的一种回忆,人的模仿能力是在后天习惯中自然形成的第二天性。

3、理性方面:亚里士多德强调艺术家摹仿中的理性,艺术是一种与真正理性结合而运用的

创造力特征,摹仿能体现可然律和必然律,包含着理性。而柏拉图认为摹仿分为两种,一种是简单的临摹,无技巧,没有灵性。一种是通过灵感,凭神灵凭附,把所见到的永恒的理式表现出来,是出于一种非理性的迷狂状态。

4、亚里士多德强调艺术要表现人生,认为艺术摹仿的是事件,性格和思想,是“行动中的

人”。而柏拉图认为艺术要服从政治,要表现健康,优美的方面,反对人物形象不完美的艺术作品。

5、最后,亚里士多德还认为“音调感和节奏感”也是出于人的天性。音调感节奏感是对诗

人自己身心节律的一种模仿。

【朗吉诺斯“崇高”的涵义】

1、朗吉诺斯认为,崇高乃是人的伟大的灵魂对比人更伟大的对象的渴慕,追求和竞赛的结

果。

2、朗的“崇高”主要是指与优美相对的广大的“壮美”或者“阳刚美”的范畴。不仅局限

在文学的范畴,还包括对自然的崇高评价。比如赞扬尼罗河,多瑙河甚至海洋,而不会去赞叹小小的溪流。

3、朗强调主体在欣赏崇高时的主导作用。从人的价值出发,说明人不能满足于当一种卑微

的动物,而应当向往那些真正伟大的神圣的事物。这种思想,既肯定了主题,又强调了对象感性形态的前提。

崇高风格的五要素:

1、庄严伟大的思想

2、慷慨激昂的激情

3、辞格的藻饰

4、思想的藻饰和语言的藻饰

5、高雅的措辞

【莱辛“最富于孕育性的顷刻”】

1、莱辛认为造型艺术是时间艺术,是通过物体来暗示物体,在事物的静态形式中体现出动

态,以有限的富有孕育性的顷刻,显示出无限丰富而深刻的意蕴。

2、造型艺术选择的最富于孕育性的时刻,要包含过去,又暗示未来,尽量使艺术作品包含

更为深广的社会内容和耐人寻味的内容。让欣赏者在反复玩味中让想象充分发挥自由活动,感受到比画面或者雕塑本身更多的东西。

【康德天才论】

1、康德对天才的定义:康德认为天才是一种以判断力为基础,又偏重于想象的先天直觉能

力。天才是“天赋的才能”,它本身是属于自然的,这种能力“是和摹仿的精神完全对立着的”。康德认为天才的根本心理基础在于非凡的想象。

2、天才的基本特征:独创性和典范性。

●独创性是天才的首要特征,它是不可重复的发明。艺术的独创性之中,体现着理性

的意图。这种理性意图使艺术创作成为一种自由的活动,独创性正体现在这种自由

活动中。独创性的作品显出一种生气,这种生气时从天才的心中灌注到艺术作品之

中的,因此作品具有独特的精神风貌。

●典范性又包括两个内容:一是强调天才的作品对其他天才的“唤醒”和启发作用。

(唤醒作用的两个特点:1、不可摹仿,天才的产品时后继者的范例而不是摹仿对

象,是对于另一个天才唤醒他自己对于独创性的感觉,从既有规则的束缚中解放出

来。2、不可传授,作为一种自然禀赋,天才是不能传受的,只能通过典范来唤醒

其他天才,是这些天才察觉到自己的天生素质,从而将他们运用到艺术创作中去)

二是为艺术立法,成为其他作品的评判标准。艺术法则是由自然通过天才给与艺术

的。

3、不足之处:康德对于到底何种能力被称为是独创性能力,未经界定。再比如,在典范性

作用上,将艺术创造的根源归结于自然,是自然通过天才给艺术立法,片面的强调了自然根源的一面,忽略了它随社会发展而发展的一面。

【黑格尔的悲剧观】

悲剧冲突的本质:

1、悲剧的本质就是表现两种对立的普遍伦理力量的冲突和和解。黑格尔运用对立

统一的矛盾法解释悲剧冲突,把冲突看成戏剧的最佳情境,只有当情境显得对

立统一,导致冲突的时候,情境才能显出它的严肃性和重要性。

2、黑格尔认为悲剧最适合表现辩证法。这是是悲剧史上第一个把矛盾冲突学说真

正运用于悲剧学说,自觉地把悲剧看成是一种对立统一的辩证过程。

3、黑格尔的悲剧学说以“冲突说”为基础。他认为,悲剧只能建立在特定的矛盾

冲突之上,矛盾是一切运动和生命力的根源。悲剧冲突就是悲剧的推动力量。

4、黑格尔重视由精神方面差异而产生的冲突,认为只要有建立在这种种冲突基础

上的悲剧,才是理想的悲剧。

悲剧冲突的类型:

1、由单纯的物理或自然原因,如疾病,车祸等产生的冲突

2、由自然条件所产生的心灵冲突。(第一类,由亲属关系所以其的继承权《麦克白》,

第二类,阶级出身和人应有的权利,欲望和要求构成的冲突,《阴谋与爱情》第三类,由于天生性情造成的主体情欲所形成的冲突《奥赛罗》)

3、心灵的冲突,这是最本质性的冲突,也是黑格尔认为最理想的冲突。(一类,人无意

中做错事,后来意识到那件事本质上破坏了某种应该受尊重的道德力量。《俄狄浦斯王》;第二类,意识到而且由于这种认识和意图才产生的破坏,阿咖门农为了胜利返回希腊杀死亲生女儿祭神;第三类,行动本身不引起冲突,但是由于所发生的那些跟它对立矛盾的情景,使它变成一种引起冲突的行动《罗密欧朱丽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