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动时效与残余应力
- 格式:doc
- 大小:15.00 KB
- 文档页数:3
振动时效原理振动时效特点振动时效工艺技术振动时效技术是对工件施加变化的循环载荷来消除和减少内部残余应力。
该技术具有耗能少、效果显著、无污染、处理快速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消除焊接件、重型工件的残余应力。
振动时效原理 振动时效是用激振设备在构件残余应力集中处施加等幅交变循环激振力,构件在共振状态下获得较大的激振动应力,在某个方向上的合应力超过材料的屈服极限,该处会产生屈服变形,引起残余应力松弛并释放出来,使残余应力均匀分布。
这种方法不仅能有效地降低峰值残余应力,而且能使整体残余应力值下降。
下图为金属材料受等幅交变应变εB-εC作用时的应力应变曲线,图中OA为弹性载荷段,构件的初始残余应力为σA,ACB是第一次发生屈服变形后的应力应变曲线。
构件内的总应力超过屈服点而发生变形,在C处残余应力沿弹性卸载荷线CB'下降,经过D点后曲线偏离CB'至B点,完成一次交变应变循环。
经过多次交变循环后,曲线循环稳定为C'E'B”EC',此时残余应力由σA减小至σE,残余应力减小至稳定的过程就是振动时效宏观机理的直观表示。
要消除或减小工件中的残余应力,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构件内部残余应力与激振器施加的激振动应力叠加后的总应力应超过材料屈服极限。
即σ残+σ动σs,其中:σ残为构件内部残余应力,σ动为激振动应力,σs为材料的屈服极限。
(2)随着振动时效时间的增长,构件内部的残余应力会由于发生塑性屈服而下降。
当残余应力降低到与振动应力叠加后等于新的屈服极限时,构件内的将达到平衡,使构件尺寸稳定性得到提高。
振动时效与残余应力随着机械设备的不断发展,精度和工作效率越来越高,因此在机械运动过程中,残余应力对于机械设备的稳定性和寿命有着重要的影响。
而振动时效也成为进一步提高机械设备精度和寿命的关键点之一。
本文将探讨振动时效及其对残余应力的影响。
残余应力残余应力是指材料在加工或制造过程中受到的不可避免的应力,它存在于各种金属、合金和非金属材料中。
残余应力对工件的稳定性、疲劳寿命和结构性质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机械加工和装配过程中,存在很多可能导致残余应力的因素,如加工切削、热处理、装配、焊接等。
这些因素会改变材料的结构和性质,进而导致残余应力的产生。
而这些残余应力,会在机械设备的使用过程中逐渐释放,进而对设备稳定性和寿命产生影响。
振动时效振动时效是利用设备在加速的过程中产生的振动作用于材料上,使其得到一定的时效作用的加工方法。
它是通过机械设备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振动来改善机械设备的性能和寿命。
在振动时效工艺中,加速振动的方式有很多,如震动台、振动机、激振器等。
通过振动,可以使材料内部结构得到有序排列,进而改善材料的性能,提高材料的硬度、强度和韧性等,从而进一步提高设备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振动时效对残余应力的影响振动时效在改善材料性能和提高机械设备寿命的过程中,也能够降低或消除残余应力。
一般来说,振动时效对保留在材料内部的残余应力具有很好的消除作用。
在振动时效的过程中,通过振动作用迫使残余应力得到释放和消除。
因为震动可以激励材料内部的分子和晶粒发生微小协调的位移,振动的作用会迫使残余应力重新分布,使其按照自然变化规律逐渐消失,从而达到消除残余应力的目的。
振动时效精辟的消除残余应力不仅会带来机械设备性能的提高和寿命的延长,更重要的是提高机械设备的工作效率,减少机械设备经常维护的时间和成本。
在机械设备制造、使用和维护过程中,残余应力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它会影响机械设备的稳定性和寿命。
为了降低和消除残余应力,振动时效成为了重要的方法之一。
振动时效原理分析及在大型环框类零件上的应用
振动时效原理分析及在大型环框类零件上的应用
金属工件在成型过程中,均有可能形成残余应力.在许多情况下,残余应力的存在会对工件的机械性能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本文从振动时效的机理入手,得出消除残余应力的本质途径是给金属原子以足够的能量,使其振动加剧回到平衡位置,从而实现品格畸变的减少;另外振动时效可以使那些处于弹性应力状态的部分实现塑性屈服,从而减少金属的弹性应变量,进而达到减少残余应力的目的.文章还从新一代运载火箭实际工程应用中验证了振动时效的有效性.
作者:刘晓霏 Liu Xiaofei 作者单位:首都航天机械公司刊名:航天制造技术英文刊名:AEROSPAC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年,卷(期):2008 ""(6) 分类号:V4 关键词:振动时效位错机理残余应力。
振动时效去除高温合金件内部残余应力的方法及其应用一、振动时效原理及优点振动时效的本质是利用高温合金细晶化时的微小位移效应,在受约束条件下引起晶界的剪切滑动,对高温合金件内部残余应力进行去除。
相比于传统的时效处理方法,振动时效具有以下优点:1、取样数少:振动时效需要的样品数量很少,一般1-2个即可进行。
2、时间短:传统的时效处理需要经过长时间高温处理,而振动时效只需要12~72小时的短时间处理,从而节省了大量的时间。
3、去除残余应力效果好:振动时效可以有效去除高温合金件内部的残余应力。
4、不影响材料性能:振动时效不会对高温合金件的组织结构和性能产生负面影响。
二、振动时效方法振动时效主要分为两种方法:机械振动时效和电磁振动时效。
1、机械振动时效方法机械振动时效方法通常采用压缩机或其他机械设备对高温合金件施加机械振动,在高温下进行处理。
在振动过程中,高温合金件内部的晶粒会随着振动而微小位移,从而引起晶界的剪切滑动,进而达到去除内部残余应力的目的。
2、电磁振动时效方法电磁振动时效方法采用一定的电磁场作用于高温合金件内部进行处理,从而实现去除内部残余应力。
电磁场可以产生交变的电场和磁场,使高温合金件内部的离子、分子和原子发生运动和碰撞,进而达到去除残余应力的目的。
三、应用范围振动时效可以用于高温合金件的制造和加工过程中。
在制造过程中,振动时效可以有效地去除残余应力,提高高温合金件的使用寿命。
在加工过程中,振动时效也可用于去除材料加工后的残余应力,从而提高加工精度和质量。
总之,振动时效是一种简单、快捷、高效、低成本的方法,已经在高温合金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残余应力的产生金属构件(铸件.锻件.焊接件)在冷热加工过程中产生残余应力,高者在屈服极限附近构件中的残余应力大多数表现出很大的有害作用;如降低构件的实际强度.降低疲劳极限.造成应力腐蚀和脆性断裂,由于残余应力的松弛,使零件产生变形,大大的影响了构件的尺寸精度。
因此降低和消除构件的残余应力就十分必要了。
一.残余应力的产生1.铸造应力的产生(1)热应力铸件各部分的薄厚是不一样的,如机床床身导轨部分很厚,侧壁.筋板部分较薄,其横向端面如图一所示。
铸后,薄壁部分冷却速度快收缩大,而厚壁部分,冷却速度慢,收缩的小。
薄壁部分的收缩受到厚壁部分的阻碍,所以薄壁部分受拉力,厚壁部分受压力。
因纵向收缩差大,因而产生的拉压也大。
这时铸件的温度高,薄厚壁都处于塑性状态,其压应力使厚壁部分变粗,拉应力使薄壁部分变薄,拉压应力,随塑性变形而消失。
铸件逐渐冷却,当薄壁部分进入弹性状态而厚壁部分仍处于塑性时,压应力使厚壁部分产生塑性变形,继续变粗,而薄壁部分只是弹性拉长,这时拉压应力随厚壁部分变粗而消失。
铸件仍继续冷却,当薄厚壁部分进入弹性区时,由于厚壁部分温度高,收缩量大。
但薄壁部分阻止厚壁部分收缩,故薄壁受压应力,厚壁受拉应力。
应力方向发生了变化。
这种作用一直持续到室温,结果在常温下厚壁部分受拉应力,薄壁部分受压应力。
这个应力是由于各部分薄厚不同。
冷却速度不同,塑性变形不均匀而产生的,叫热应力。
在导轨或侧壁的同一个截面内,表层与内心部,由于冷却快慢不同,也产生相互平衡拉压的应力,用类似与上述方法分析,可知在室温下表层受压应力,心部受拉应力,并且截面越大,应力越大,此应力也叫热应力。
(2)相变应力常用的铸铁含碳量在2.8-3.5%,属于亚共晶铸铁,由结晶过程可知①:厚壁部分在1153℃共晶结晶时,析出共晶石墨,产生体积膨胀,薄壁部分阻碍其膨张,厚壁部分受压应力,薄壁部分受拉应力,薄辟部分受拉应力。
厚壁部分因温度高,降温速度快,收缩快,所以厚壁逐渐变为受拉应力。
金属焊接应力消除设备、振动时效仪机、振动时效设备、应力消除设备、震动时效处理机、时效震动仪、金属剩余应力消除专家、超声波消除应力设备、超声冲击设备、外表加工设备、应力检测仪、应力应变检测仪器、内应力钻孔测试法、焊接应力消除设备、时效处理机器、剩余应力消除专家、金属时效处理最正确设备在工件的铸造、焊接、锻造、机械加工等制造过程中,工件内部会产生剩余应力。
剩余应力的存在必然会导致工件变形、开裂,严重影响了工件的尺寸稳定性,降低工件的疲劳寿命。
传统的时效处理方法是自然时效和热时效。
但自然时效消费周期长、积压资金、占用场地;热时效又受退火温度、升降温时间速度、时效炉的温差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且投资宏大。
随着科技的开展,对时效果求越来越高。
振动时效由于时效效果好、对工件的尺寸稳定性强、经济实用、投资少、节能显著等特点,逐渐取代传统的自然时效和热时效,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理论中。
三种时效工艺效果比照图项目自然时效热时效振动时效应力消除率10%左右30—80%30—60%尺寸稳定性好较差较好时效本钱占场地、占资金150—300元/吨10元/吨时效周期一般半年以上20—60小时一小时内环境保护无污染污染较严重无污染抗变形才能较好比时效前降低较好时效变形量可忽略不计较大可忽略不计工件适应性几乎任何工件受尺寸、材质限制几乎任何工件工序安排须在精加工前须在精加工前任何工序之间振动时效源自于敲击时效。
通过专用设备使工件在固有频率下产生共振,使周期性的动应力与剩余应力叠加,使工件部分产生塑性变形而释放应力。
从而降低和均化工件内部的剩余应力,使工件尺寸精度到达稳定。
产品简介:一.BN-I 神州系列频谱振动时效系统1.全国独有的频谱谐波式剩余应力消除系统,兼具低/高频时效,亚共振时效于一体。
2.全自动科学的动态跟踪功能,科学合理扫描工件的共振谐波峰值,并给出断定方案。
3.自动选择适宜的谐波振动频率、并进展自动频率分析,合理安排时效加工时间,使剩余应力的消除和均化更彻底,时效效果更明显。
振动时效设备消除残余应力的机理振动时效又称振动消除应力法,是将工件(包括铸件、锻件、焊接结构件等)在其固有频率下进行数分钟至数十分钟的振动处理,消除其残余应力,使尺寸精度获得稳定的一种方法。
这种工艺具有耗能少、时间短、效果显著等特点。
近年来在国内外都得到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
振动时效的实质是以振动的形式给工件施加附加应力, 当附加应力与残余应力叠加后, 达到或超过材料的屈服极限时, 工件发生微观塑性变形, 从而降低和均化工件内的残余应力, 并使其尺寸精度达到稳定.在工件上施加附加应力的方法有很多种。
施加静力或静力矩也可得到消除应力、稳定精度的效果,这就是静态过载法以动力形式施加的附加应力也可以是冲击、随机振动或周期振动,周期振动中包括共振。
在本世纪五十年代前后,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振动理论、测试技术和激振设备都得到迅速发展,从而发现,在工件的共振频率下进行振动,可以缩短振动处理时间,消除应力和稳定精度的效果更好,能源消耗也最少。
同时出现了相应的振动设备。
这种新型的振动时效工艺和设备的出现,立即受到各国的高度重视,迅速应用于生产实践中。
目前各国采用的振动时效工艺,大多数是共振时效。
这种工艺是将激振器牢固地夹持在被处理工件的适当位置上,通过振动设备的控制部分,根据工件的大小和形状调节激振力,并根据工件的固有频率调节激振频率,直至使联结在工件上的振动传感器(速度计或加速度计)所接收的信号达到一个最大值。
这时标志工件已达到共振。
在这种状态下持续振动一段时间,即可达到消除应力、稳定尺寸精度的目的。
由于这种工艺日趋成熟,振动和控制设备日臻完善,振动时效已为十多个工业发达国家广泛采用。
美国某应力消除公司,进行5000多项振动时效处理,结果分析成本仅为热时效的10%,在消除应力方面完全可取代热时效。
英国和西德对飞机装配型架的焊接梁和框架普遍采用了振动时效,苏联金属切削机床实验科学研究院将振动时效工艺推荐给各机床厂,某些重型机床厂的大件和基础零件全部采用了振动时效。
振动时效在变压器油箱制造中的应用摘要:分析变压器油箱制造中残余应力产生的原因,通过对比提出有效解决方案—振动时效。
关键词:残余应力振动时效油箱制造1 残余应力的危害及产生原因大量的生产实践证明,变压器在使用不久后,油箱出现渗漏,除箱体的结构和强度外,绝大多数原因是由于构件中的残余应力造成的。
油箱渗漏不仅影响美观,浪费绝缘油,增加售后服务成本,如果渗漏严重,补油不及时的话,还容易造成其他重大事故。
因此,千方百计地消除、降低或均化金属构件中的残余应力,应成为油箱制造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课题。
任何一种金属构件或机械零部件加工完了之后,都带有一定的残余应力,其残余应力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两条。
(1)物体受外力作用时,产生不均匀的塑性变形,当外力撤消后物体的变形不能恢复,内部就产生了残余应力。
如对油箱的滚圆、折弯操作。
(2)物体受温度作用时,由于温度分布不均匀及组织转变时间不一致而产生塑性变形,因而产生残余应力。
其最突出的就是油箱的各种焊接。
2 为降低、消除和均化金属构件的残余应力,在生产实践中常采用的方法有三大类2.1 热时效(焖火处理)热时效之所以能消除残余应力,主要是利用升温、保温、降温时的温度变化,使金属快速膨胀和收缩,迫使金属晶格滑移,这个过程释放、降低了工件内部的残余应力。
2.2 自然时效自然时效是利用昼夜季节的温度变化和复杂多样的“环境振荡”长期积累,使金属发生细微的收缩和膨胀,逐渐造成金属晶格的缓慢滑移,这个过程虽然周期较长(一般需一年左右),但也可以达到释放应力的目的。
2.3 振动时效振动时效是利用共振的能量来迫使金属晶格滑移,促成工件内部残余应力的释放。
3 振动时效简介最近十多年来,国内、外使用振动处理方法消除金属构件内的残余应力,以代替热时效。
这种技术在国外被称做“Vibratory Stress Relief Method”(简称VSR)。
振动时效源自于锤击松弛法(敲击时效),有经验的焊接师傅在施焊一段时间后,立即用小锤对焊缝及焊接热溶区进行敲击,从表面看这一活动是为了消除焊渣和发现虚焊,但实质这一活动是为了随时将焊接应力释放出来,以免应力集中造成焊件开裂、翘曲、变形的不良后果。
机械振动焊接对残余应力的影响机理分析摘要:机械振动焊接是在振动调整残余应力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焊接新技术。
这种焊接新技术不仅能提高焊接质量,改善焊接接头金相组织,提高接头金属的力学性能,而且能省去焊后调整残余应力的工序,从而缩短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成本,并将给焊接生产领域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机械振动焊接可降低焊接残余应力,当频率、振幅选取合适时其降低效果更显著。
关键词:机械振动焊接;残余应力;影响机理引言振动焊接是在正常焊接过程中给焊件施加周期性的外力,使焊件振动,从而达到降低焊接残余应力,提高焊接质量的一种新型焊接工艺。
它是在振动时效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
振动焊接不仅能降低焊接残余应力,而且能够大大地改善焊接质量,提高焊缝的机械性能。
一、与机械焊接相关的概念分析1、焊接。
也称作熔接、镕接,是一种以加热方式接合金属或其他热塑性材料如塑料的制造工艺及技术。
焊接透过下列三种途径达成接合的目的:加热欲接合之工件使之局部熔化形成熔池,熔池冷却凝固后便接合,必要时可加入熔填物辅助单独加热熔点较低的焊料,无需熔化工件本身,借焊料的毛细作用连接工件在相当于或低于工件熔点的温度下辅以高压、叠合挤塑或振动等使两工件间相互渗透接合,依具体的焊接工艺,焊接可细分为气焊、电阻焊、电弧焊、感应焊接及激光焊接等其他特殊焊接。
焊接的能量来源有很多种,包括气体焰、电弧、激光、电子束、摩擦和超声波等。
除了在工厂中使用外,焊接还可以在多种环境下进行,如野外、水下和太空。
无论在何处,焊接都可能给操作者带来危险,所以在进行焊接时必须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焊接给人体可能造成的伤害包括烧伤、触电、视力损害、吸入有毒气体、紫外线照射过度等。
2、振动摩擦焊接机工作原理分析。
振动焊接是摩擦焊接过程,其间被焊接的制件在压力下磨擦到一起直到生成的磨擦和剪切热量使头蚧面达到充分熔融状态。
一旦熔融膜已经形成渗入到足够深的沓接区域,相对运动停止,在压力作用下焊缝冷却并固化。
浅探振动时效在风电塔架消除焊后残余应力的应运摘要:风电塔筒厚板(一般板厚>30mm)及门框在焊接接过程中存在残余应力,所以需进行焊后残余应力消除,可采用焊后热处理或者振动时效方法消除残余应力。
一般塔架厂采用振动时效方法消除残余应力,简单高效。
在本文中,对比分析了工件振动时效前后的曲线变化情况,深入了解振动时效在风电塔筒制造过程中的应用可行性与应用效果,希望借此契机降低风电生产成本,提高生产工作效率。
关键词:振动时效;风电塔筒;焊接残余应力;应力措施一、引言风电塔筒焊接过程中需要采用到法兰与筒体钢板的焊接技术方法,不过焊接环节中可能出现受热不均衡情况,导致塔筒内部产生不均匀的塑性变形情况。
在焊接完毕以后,也会存在大量焊接残余应力,其对于塔架焊缝内部的疲劳强度与抗拉强度影响较大。
所以,在风电塔筒制造过程中需要了解振动时效问题,降低甚至消除焊接残余应力。
二、风电塔筒焊接残余应力产生的主要成因风电塔筒的焊接残余应力主要产生于厚板(>30mm)及门框部位。
具体产生成因就是风电塔筒厚板和门框在焊前预热、焊接过程内部受热应力不均匀,在焊接中焊接温度快速升高,体积膨胀。
不过在热影响区温度则相对偏低,严重阻碍了区域膨胀变化,结果产生压应力和拉应力。
实际上,拉压应力伴随温度变化而不断变化,在常温状态下,最后的应力叠加所产生的焊接应力也会相应增大[1]。
三、风电塔筒焊后消除焊接残余应力的核心思路要消除风电塔筒厚板及门框焊后的焊接残余应力,就必须分析其中所存在的诸多时效问题,比如热时效问题、振动时效、自然时效三大时效问题。
这里主要谈振动时效,它主要通过设备施加振动方法来降低或均化构件内的残余应力,如此就能提高构件的整体使用强度,减小其变形尺寸,同时达到稳定尺寸精度的理想化效果。
相比于传统热时效方法,它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减小构件中的残余应力,且不会生锈或产生氧化层。
如此看来,振动时效工艺还是相对最为简单便捷的,其适用价值更高,目前已经被各塔架制造厂所广泛应用。
振动时效与残余应力振动时效是我国上世纪八十年代从国外引进的一种残余应力消除技术,名词译自英语Vibrating Stress Relief,即振动应力消除。
从力学机理上分析,振动时效消除残余应力的原理是,使工件发生共振或接近共振,其残余应力叠加振动应力大于材料的屈服极限,这样振动时由于材料进入塑性区引起工件上应力重新分布,从而达到消除残余应力的目的。
郑州机械研究所应力测试技术中心,作为国内机械行业最权威的应力测试单位,做了大量的振动时效应力消除试验,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对于低水平残余应力工件振动时效效果不理想对于低水平残余应力工件,比如没有大应力集中的铸件,由于振动时效时材料大部分没有进入塑性区,而在弹性范围内,无论应力如何变化,最终都恢复原始状态,不会消除残余应力,与理论分析相符。
2、残余应力消除效果没有标准规定的指标大振动时效标准JB/T 5926-2005《振动时效效果评定方法》规定,焊接构件残余应力消除应达30%以上。
实际测量表明,这是一种误区,比如,我们对一个16Mn焊接构件进行振动时效应力消除效果测试。
振动时效前,测得焊缝附近最大残余应力500 MPa,振动时效后测得300 MPa。
厂家非常高兴,认为效果非常好,消除达40%,远远大于振动时效标准规定的指标。
然而,16Mn的屈服极限是300 MPa左右,如果认为材料是理想塑性的,16Mn焊接构件上的残余应力都不会大于300 MPa,与振动时效后的测量值一样。
其实,振动时效前测得的500 MPa是按残余应力弹性理论计算公式计算出来的,而材料进入塑性区时,其实际残余应力肯定小于500 MPa。
如果按理想塑性计算,残余应力没有下降,当然这是极端情况,意在说明振动时效的残余应力消除效果不能以弹性理论计算的结果为依据。
根据大量试验结果,我们认为,对于焊接构件,振动时效的残余应力消除效果应在15%左右。
3、振动时效对消除构件的塑性应变效果非常好上述例子也说明,虽然振动时效消除残余应力的效果达不到40%,但塑性释放应变确实下降了40%,所以振动时效对消除构件的塑性应变效果非常好。
振动时效机理是对构件施加一交变应力,如果交变应力幅与构件上某些点所存在的残余应力之和达到材料的屈服极限时,这些点将产生塑性变形。
如果这种循环应力使某些点产生晶格滑移,尽管宏观上没有达到材料的屈服极限,也同样会产生微观的塑性变形,况且这些塑性变形往往是首先发生在残余应力最大的点上,因此,使这些点受约束的变形得以释放从而降低了残余应力。
振动时效机理的微观解释,简单地说.它是以激振的形式将机械能加到含有残余应力的构件内,在金属内部的晶格和晶格边界应力处受到阻尼,阻尼引起的内摩擦在高残余应力点产生,达到了更高的局部能量级,引起位错蠕变、转变和较少的原子扩散,使金属的结构状态由不稳定转变到稳定,以此来降低微观残余应力振动消除残余应力是在交变应力达到一定周次后实现的,这就是包辛格效应的结果。
一. 等幅荷载反复作用下金属材料的应力与应变图21是将试件在材料试验机上进行拉伸,当荷栽为变幅递升多次反复时的应力-应变曲线示意图。
从图中曲线可见,材料的屈服极限在逐渐提高,残余变形再逐渐增大,最后导致破坏。
而图22是等幅(σ0>σ0)重复荷栽作用下的拉伸曲线示意图。
σ0为重复荷载的幅值,σ0>σ0从图中可见,每次拉伸都使屈服点比前一次有所提高,滞后曲线面积减少,残余变形减少。
经过若干次之后,残余应变为0,说明不在出现新的塑性变形,材料处于安定状态。
这正是振动时效力学机理的静态模拟。
二,振动处理过程中材料的应力和应变振动处理是对构件施加一交变应力,而残余应力相当于平均应力而改变了总应力水平。
但在交变应力作用下,残余应力是一个不稳定的力学量,在振动处理过程中逐渐下降,使总应力水平降低。
从图23中可以看到在振动处理过程中残余应力的变化情况,当材料受到等幅交变作用(ωc-ωB)时,如果材料已经屈服,则残余应力下降。
设处理前的残余应力为σA,回线ACB是第一次交变循环时的应力和应变曲线。
当总应力超过A点后,材料进入塑性直到C点。
振动时效与残余应力
振动时效是我国上世纪八十年代从国外引进的一种残余应力消除技术,名词译自英语Vibrating StressRelief,即振动应力消除。
从力学机理上分析,振动时效消除残余应力的原理是,使工件发生共振或接近共振,其残余应力叠加振动应力大于材料的屈服极限,这样振动时由于材料进入塑性区引起工件上应力重新分布,从而达到消除残余应力的目的。
郑州机械研究所应力测试技术中心,作为国内机械行业最权威的应力测试单位,做了大量的振动时效应力消除试验,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对于低水平残余应力工件振动时效效果不理想
对于低水平残余应力工件,比如没有大应力集中的铸件,由于振动时效时材料大部分没有进入塑性区,而在弹性范围内,无论应力如何变化,最终都恢复原始状态,不会消除残余应力,与理论分析相符。
2、残余应力消除效果没有标准规定的指标大
振动时效标准JB/T5926-2005《振动时效效果评定方法》规定,焊接构件残余应力消除应达30%以上。
实际测量表明,这是一种误区,比如,我们对一个16Mn焊接构件进行振动时效应力消除效果测试。
振动时效前,测得焊缝附近最大残余应力500MPa,振
动时效后测得300 MPa。
厂家非常高兴,认为效果非常好,消除达40%,远远大于振动时效标准规定的指标。
然而,16Mn的屈服极限是300 MPa左右,如果认为材料是理想塑性的,16Mn焊接构件上的残余应力都不会大于300 MPa,与振动时效后的测量值一样。
其实,振动时效前测得的500MPa是按残余应力弹性理论计算公式计算出来的,而材料进入塑性区时,其实际残余应力肯定小于500 MPa。
如果按理想塑性计算,残余应力没有下降,当然这是极端情况,意在说明振动时效的残余应力消除效果不能以弹性理论计算的结果为依据。
根据大量试验结果,我们认为,对于焊接构件,振动时效的残余应力消除效果应在15%左右。
3、振动时效对消除构件的塑性应变效果非常好
上述例子也说明,虽然振动时效消除残余应力的效果达不到40%,但塑性释放应变确实下降了40%,所以振动时效对消除构件的塑性应变效果非常好。
大量试验证明,对于焊接构件,振动时效的塑性应变消除效果达40%左右,甚至达50%以上。
塑性应变涉及到构件尺寸的稳定性,所以经过振动时效的构件,尺寸稳定性特别好,即以后放置或再加工时构件不再变形。
综上所述,振动时效最适合于对残余应力要求不严但对尺寸稳定性要求较高的焊接构件的残余应力消除。
毕竟与热时效相比,振动时效非常节约能源,不需要建大的退火炉,大大节省了经费。
所以对残
余应力要求不严的工件,能用振动时效处理的尽量用振动时效。
必须指出,振动时效不适合于对残余应力要求较高的压力容器的残余应力消除。
作者,赵怀普,西安交通大学力学系毕业,近三十来,长期从事实验应力分析和有限元模拟计算工作,曾创新性地采用实验力学与计算力学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了新的三维残余应力测量方法,其论文在国际期刊《Strain》上发表。
在科研成果中,成功地把环芯法残余应力测量方法引进到我国重机行业中,因此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