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秀华各类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
- 格式:ppt
- 大小:1.35 MB
- 文档页数:43
我院急诊处方中抗菌药物使用的分析近年来,抗菌药物的过度使用面临着世界各地的重大挑战,加上抗菌药物的不当使用而导致抗菌药物耐药性的问题,对于抗感染治疗也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因此,控制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已经被认为是当前优先考虑的医学责任。
急诊部是出现抗感染性疾病最频繁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于急诊病例也占有重要地位,因此本研究旨在分析某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病区处方中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以期寻求更加合理的使用模式和抗菌药物的替代。
本研究采用的是一项调查研究,收集数据来源于某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病区(包括急诊抢救)的处方资料。
收集的处方应至少包含一种抗菌药物,选取的抗菌药物包括头孢菌素类、磺胺类、碳青霉烯类、氨基糖苷类、青霉素类和杂环类等抗菌药物。
统计分析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
结果显示,从201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某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病区共发生抗菌药物处方16392例,抗菌药物使用频率最高的是氨基糖苷类药物,占26.80%,其次是头孢菌素类药物,占18.23%;抗菌药物的使用率达到百分之90.84%。
急诊病区处方中抗菌药物的使用量以一日多次剂量应用最多,占71.43%;其次是一日一次剂量应用,占20.32%;三日一剂应用最少,占7.14%。
综合考虑抗菌药物使用量/频率/次数,氨基糖苷类药物使用次数最多,头孢菌素类药物使用量最多。
结果表明,急诊病区抗菌药物的过度使用是影响抗菌药物耐药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效避免抗感染治疗的失败,是控制抗菌药物耐药的重要手段。
因此,为了进一步控制抗菌药物的使用,应制定一套有效的抗菌药物使用管理体系,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高抗感染治疗的成功率。
首先,应加强抗菌药物使用指南的建立,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保证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其次,完善抗菌药物库存管理制度,及时更新抗菌药物的供应状态和使用状态;此外,应建立抗菌药物使用的协议,明确各科室之间的职责,保证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并建立抗菌药物使用的通报制度,以监督和评估抗菌药物的使用。
THE PROPOSAL ABOUT RATIONAL USE OF ANTI-
INFECTION DRUGS
作者: 徐开联
作者机构: 蕉岭县人民医院,广东蕉岭514100
出版物刊名: 现代医院
页码: 73-74页
主题词: 抗感染药物 抗生素 临床合理应用 耐药菌 不合理应用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 第三代头孢菌素 增加 统计 产生
摘要:临床中很多病例都涉及感染,抗感染药物因而也成为应用最广泛的药物之一.但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不仅对人体导致毒性反应、变态反应和二重感染的产生,还增加病人经济负担.更值得引起临床注意的是,由于不合理应用抗生素.导致的耐药菌珠的产生,使多数抗生素无效,感染迁延难愈.据统计,对大多数抗生素耐药、特别是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耐药菌检出率在某些医院已达30%~40%.因此,合理应用抗生素是提高医疗质量的需要,也是每个医务工作者的责任.。
我院病区抗生素使用现状分析作者:徐晓华来源:《中国卫生产业》 2013年第35期徐晓华江苏海门市中医院药剂科,江苏海门 226100[摘要] 目的探讨我院病区抗生素使用的情况从而促进抗生素的进一步合理使用。
方法收集海门市中医院2013年5月21日—6月21日病区处方长期医嘱共8661例,分析各类抗生素的使用情况以及不合理处方。
结果在收集的处方中共有3813例使用抗生素,应用率约为44.02%。
医嘱中不合理应用医嘱共396例,占抗生素医嘱10.39%。
且病原学检测率小于抗生素使用率。
结论还应在抗生素分级管理原则指导下进一步规范抗生素的使用,逐步加强病原学检测和医师的药动学培训。
[关键词] 病区;抗生素;联合用药;病原学检测[中图分类号] R969.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5654(2013)12(b)-0004-02我国是世界上抗菌药物滥用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因为医药市场竞争激烈,临床用药中趋利行为,使得临床的抗菌药物使用存在许多不合理现象[1]。
笔者就自身的工作经历和体会,结合我院的具体情况对现阶段抗生素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参考。
具体如下。
1 临床资料收集海门市中医院2013年5月21日—6月21日病区处方长期医嘱共8661例,就抗生素使用例数、种类、应用率及每一种抗生素的使用例数、应用率、二联与三联应用抗生素的使用例数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2.1 抗生素应用情况抗生素应用情况详见表1和表2。
由表一可知,在收集到的8661例医嘱中,共使用抗生素3813例次(含二联和三联情况)。
抗生素二联使用现象大量存在于我院各个科室,使用比例约为31.08%,尤以内科、外科和急诊多见。
三联使用现象也普遍存在,而多见于急诊。
2.2 抗生素应用频率由表2可知,使用频率较高的抗生素为头孢菌素类和青霉素类。
其中头孢菌素类用量超过50%,处方中多见静脉用药。
另外,由表3可知,我院细菌培养阳性率较抗生素使用比例低。
浅谈影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因素及对策
徐万德
【期刊名称】《中国实用医药》
【年(卷),期】2009(004)016
【摘要】抗菌药物是一类对病原菌具有抑制和杀灭作用,用于防治细菌感染疾病的药物。
在应用过程中,临床医师往往注重的是药物的治疗作用,而忽略了如何正确的给药方法,从而导致治疗效果不佳、不良反应及耐药菌株的增加。
目前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的现象十分严重。
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总结近20年美国医院应用抗微生物药物情况,不合理的占24%~66%。
现将影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因素及建议探讨如下。
【总页数】2页(P237-238)
【作者】徐万德
【作者单位】130300,德惠市中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
【相关文献】
1.抗菌药物管理与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影响分析 [J], 华冬梅
2.我院抗菌药物管理对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影响 [J], 张雪山
3.强化抗菌药物管理对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及医院感染的影响 [J], 徐国秀; 陈晨
4.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浅谈——以肇东市人民医院为例 [J], 于海; 陈禄; 于海丽
5.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对住院部药房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影响 [J], 陈鑫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探讨北京协和医院药剂科徐小薇•抗菌药物•生产•使用–门诊患者使用率–住院患者使用率–清洁手术使用率–销售前10位药物•抗菌药物→致病菌•敏感菌•耐药菌•抗菌药物作用机制•抑制C壁合成:β内酰胺类、万古霉素类、杆菌肽类•影响胞浆膜通透性:多粘菌素类、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抑制DNA合成:喹诺酮类•抑制蛋白质合成: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氯霉素类•影响叶酸代谢:磺胺类细菌耐药机制天然耐药性氨基糖苷类-氧依赖性转运机制→C内厌氧菌无获得耐药性-同时多种机制降低外膜通透性改变靶位结构:↓亲和力主动外排系统:药物泵出C产生灭活酶:改变药物结构改变代谢途径:改变叶酸代谢途径-磺胺类•耐药菌常见原因:大量使用合理、不合理医患传播医院感染;隔离•耐药菌–肺炎链球菌–社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耐超广谱酶的克雷伯杆菌属,大肠杆菌属–保留抗生素-氟喹诺酮类;碳青霉烯类•耐药菌-致病菌治疗难度住院日花费•我国已经提前步入了抗生素高耐药的国家•某些菌株的耐药性甚至居全球之首大碳>E•监测社区和医院内的细菌耐药性变迁研究多重耐药菌株的流行特点•为临床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治疗献计献策徐英春等:中华预防医学会第二届学术年会暨全球华人公共卫生协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集, 2006 年•2004年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遵守原则的目的–减少耐药微生物的产生–促进安全、有效和经济的开处方•2007年10月北京地区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第一章抗菌药物实行分级管理-有根据的使用人菌部位程度价格第二章病原微生物检测培养、分离、鉴定、药敏试验第三章管理与督查考核培训教育监督指导•血培养:60元•结果:布氏杆菌•针对性:多西环素和利福平•药费:300元治愈•培养、分离、鉴定、药敏•水平高–微生物学实验室–相应的设备–专业人员–血培养的意识徐英春北京协和医院•1978年,墨尔本教学医院→耐药菌数量↑,疗效?使用不合理?→第1版《抗生素治疗指南》•指导原则•促进→合理使用抗生素•经验→三级管理第10版2001年第12版2006年“20年过去了,社区和院内获得性病原体对抗生素的耐药性问题依然存在,并迅速增长,而新的抗生素并没有相应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