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抽象表现主义
- 格式:ppt
- 大小:7.19 MB
- 文档页数:32
【艺术史】抽象表现主义“抽象表现主义”是指在1940年代和1950年代在美国盛行的的绘画运动。
由一代欧洲移民美国的艺术家带头,他们在大萧条时期成长,思想并受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冷战后的影响,抽象表现主义绘画涵盖了几种截然不同的形式。
目地不仅仅是有重新定义绘画本质的愿望,而且在此过程中创造了一种新的艺术类型。
杰克逊·波洛克(1912-56),他的妻子李·克拉斯纳(1908-84),弗朗兹·克莱恩(1910-62),罗伯特· 马瑟威尔(1915-91)威廉·德·库宁(1904-97),马克·罗斯科(1903-70),克莱夫福德· 斯蒂尔(1904-80)巴尼特·纽曼(1905-70),约瑟夫·阿尔伯斯(1888-1976),菲利普· 古斯顿(1913-80)阿道夫·戈特利布(1903-74)和威廉·巴齐奥(1912-63)山姆·弗朗西斯(1923-94)“抽象表现主义”一词最初是在欧洲创造的,用于形容德国表现主义画家。
直到1946年,它才由艺术评论家罗伯特·科茨应用于美国艺术。
罗伯特·科茨另一种绘画门类“动作绘画”是1952年由哈罗德·罗森伯格(1906-78)以及克莱门特·格林伯格(1909-94)发起,他们是新运动最有影响力的批评家和辩护者,该运动也被称为“ 纽约学校”到1955年,抽象表现主义几乎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正统观念。
哈罗德·罗森伯格(1906-78)以及克莱门特·格林伯格(1909-94)与此同时,西欧的平行绘画运动也以不同的名称出现,例如 Art Informel (1945-60),以及诸如Lyrical Abstraction(late 1940年代,1950年代),塔奇斯梅(1945-60)和眼镜蛇组织(1948-51)不定型艺术Art Informel (1945-60),以及抒情抽象Lyrical Abstraction(late 1940年代,1950年代),眼镜蛇绘画(1948-51)抽象表现主义历史1940年抽象表现主义在美国诞生。
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绘画与中国写意画的内在契合点美国的抽象表现主义绘画在西方当代绘画诸流派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这种绘画使人们对绘画的认识耳目一新,修改了人们的审美判断,丰富了人们的审美经验。
虽已历经半个世纪,其艺术观念和表现手法,仍然继续影响着西方现代架上绘画。
作为东方艺术代表的中国画绵延千载而不衰,自身虽不断地发展变迁,但始终葆有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
而作为其主流的写意绘画在漫长的历史沿革过程中,所呈现的艺术面貌与精神主线正是对这一观念的忠实践行。
面对上述两类地域不同,画种各异,的艺术作品时,我们却发现,二者之间存在着某些内在的契合点。
一形式语言的抽象性所谓抽象,德国艺术家沃林格说过:“抽象是指艺术中不可辨识的,与外在世界无直接关系的内容,它虽然也属于一种反映,可是这种反映并不是像镜子似的忠实的反映而是一种主观化,情绪化的反映,它没有具体的形象,它只是点、线、面色彩的一种有意味的组合”。
①可见,抽象是以特定的方式对现实的高度概括和集中。
由具体的形式变为抽象的形式,因注入了主观因素和扩大了模糊空间,抽象的表现较之于具体的再现所传达的客体现象、主体意识、想象空间更加深刻,更加多元。
抽象表现主义的画面都是非具象的,借鉴立体主义及超现实主义理念,运用抽象的表现手法,以心灵和内在精神为呈现主题。
把自然物的外貌抽象为精神符号,揭示事物最本质的特征。
如波洛克的作品《薰衣草之雾》。
作品中,自然界真实的色彩已失去了表象上的意义,内化为作者情感基色的一个图层。
薰衣草的形体从未出现,而是一团杂乱无章如麻的线条互相交织着;画家营造了一种似有还无的空间,前景与后景相互渗透。
这就是艺术家心中的薰衣草的永恒的本真的形象,薰衣草已抽离为简洁的精神符号,直读作者的内在。
可见,抽象表现主义的表现方式的构成要素完全是抽象性因素,具有广阔的涵盖力,可溶解、吸纳、包容一切视觉表现形式,其主旨在于追求具体物象以外的某种思想、情感、观念亦或无意识。
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绘画大师罗伯特.马瑟韦尔作品探析摘要:罗伯特·马瑟韦尔的绘画作品以自己的主观意愿进行创作,以抽象的形式感悟生命状态,关注生与死,战争与和平这个哲学主题,表达马瑟韦尔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他汲取东方书法艺术形式来表达个人的艺术感受,特别是强调艺术家身心与运笔的默契,表达画家对人文主义的关怀。
马瑟韦尔极具个性的拼贴画,强调色彩简洁统一,并运用“无意识”的游动的笔触来补充画面,成为一种最直通人心灵的绘画形式。
关键词:罗伯特·马瑟韦尔;自动主义;无意识;抽象表现显示对应的拉丁字符的拼音字典朗读显示对应的拉丁字符的拼音字典1 背景抽象表现主义(Abstract Expression)是二战后直到20世纪60年代早期的一种绘画流派,抽象表现主义是用来定义这样一群艺术家所做出的大胆的绘画形式,他们的作品或热情奔放,或安宁静谧,是以抽象的形式表达和激起人们的情感。
[1]抽象表现主义在现代艺术史上,尤其在美国艺术史上都占据了极其重要的一页,在当时人们的思想活跃,一些艺术家主张行动绘画或心理自动绘画,跨越心灵、身体与颜色、画布之间的关系,用大块的、单纯的统一色块,表达抽象的符号或形象。
因此,那个时代个性式样层出不穷,如出现了抽象印象主义、抽象意象主义、抽象抒情主义等许多新的具有个性的观念或风格。
如波洛克(Jackson Pollock,1912~1956)、德•库宁(Willem De Kooning,1904~1997)、纽曼(Barnett Newman,1905~1970)注1和马瑟韦尔等年轻的艺术家以抽象表现主义的形式表现不同个性的绘画,他们一再强调:无论他们的艺术语言和形象是多么混乱、不雅和令人费解,他们仍然“诉说了真实,这种真实即感情的真实”。
[2]与其他艺术流派的产生一样,抽象表现主义的产生也与当时的社会和时代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系。
虽然抽象艺术的代表人物往往标榜他们的艺术创作是纯粹的精神活动,而实际上,美国抽象表现主义艺术从根本上说就是资本主义危机的产物,这种危机既是政治和经济的,也是精神和信仰上的。
当代艺术:西方抽象艺术流派概述现代艺术是一个宽泛与多样的领域,包含着各种不同的流派和风格。
其中,抽象艺术在当代艺术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抽象艺术以其独特的形式、颜色和线条展现出艺术家内心的情感和表达。
本文将向您介绍一些当代抽象艺术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作品,带您一同探索这个充满想象力和表达力的艺术领域。
H1:抽象表现主义抽象表现主义是20世纪中叶的一个重要艺术流派,它主要发展于美国。
这个流派注重艺术家内心感受的直接表达和情感冲动的表现。
杰克逊·波洛克是抽象表现主义的重要代表艺术家之一。
他以其独特的滴画技法而闻名,通过将颜料直接滴落在画布上来创造出丰富的纹理和层次感。
他的作品《无题》尤为著名,以其抽象而自在的笔触展示了情感的火爆与冲动。
H2:色彩场派色彩场派是抽象表现主义的一个重要分支,该流派在20世纪中叶在美国兴起。
它以色彩的运用和纯粹性为重点,强调色彩本身能够传达情感和表达力。
马克·罗斯科是色彩场派的代表艺术家之一。
他的作品《挑战如下》以其强烈的色彩和大胆的构图而著名,展示了色彩在艺术中的重要性和力量。
H3:立体派与装置艺术立体派是20世纪初期兴起的一种抽象艺术流派,它将平面与立体结合,突破了传统二维画面的限制。
该流派的代表艺术家包括巴勃罗·毕加索和乔治·布拉克。
装置艺术是立体派的现代衍生形式,它以创造出实际存在或虚拟存在的艺术空间为主要手段。
一位著名的装置艺术家是唐纳德·朗,他的作品《复杂模型》以其复杂的结构和引人入胜的体验而备受瞩目。
H2:构成主义与几何艺术构成主义和几何艺术强调形状、线条和几何结构的运用,追求作品的平衡和秩序。
俄罗斯艺术家瓦西里·康定斯基是构成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第一号》通过几何形状和鲜明的色彩传达出无限的平衡感和和谐感。
几何艺术家弗兰克·斯特拉以其简洁而富有力量的线条和形状而著名,他的作品《方块》以方块的简单形式传递出纯粹的美和几何艺术的力量。
抽象表现主义概念抽象表现主义(Abstract Expression)又称抽象主义,或抽象派。
二战后直到20世纪60年代早期的一种绘画流派。
抽象派这个字第一次运用在美国艺术上,是在19 46年由艺术评论家罗伯特·寇特兹Robert Coates所提出的。
"抽象表现主义"这个词用以定义一群艺术家所做的大胆挥洒的抽象画。
他们的作品或热情奔放,或安宁静谧,都是以抽象的形式表达和激起人的情感。
◎特点认为艺术是抽象的,且主要是即席创作的。
从技巧上说,抽象派的最重要的前身通常是超现实主义。
超现实主义强调的无意识,自发性,随机创作等概念,在后世被杰克逊·波洛克随意溅滴在地板上的油彩画作不断运用。
一般认为,波洛克是以马克思·爱伦思特Max Ernst的作品为学习对象的。
抽象派之所以能自成一派,原因在于它表达了艺术的情感强度,还有自我表征等特性。
这跟表现主义反具象化美学,和欧洲一些强调抽象图腾的艺术学校:如包豪斯,未来派,或是立体主义等,都有呼应。
抽象派的画作也往往具有反叛的,无秩序的,超脱于虚无的特异感觉。
◎地位它是第一个由美国兴起的艺术运动。
美国兴起此艺术运动跟当时纽约想要取代巴黎成为世界艺术中心是有影响的。
也是二战之后西方艺术的第一个重要的运动,享有的地位无与伦比。
它是战后漫长风格实验的开端,标志着一个新的时代的到来。
自此之后的一段时期里,西方现代艺术的中心从巴黎转移到了纽约。
◎代表杰克逊·波洛克(Jackson Pollock)最能显示这一风格在观念上和手法上的特征。
自1947年起,他采用了将大幅画布平辅在地上,再在它周围走来走去,把“颜料”滴溅在画布上的画法。
绘画的过程变得像某种祭礼中的舞蹈,他整个身体都在运动。
催眠状态般的专心致志和彻底的身心投入,是一幅画形成其"独立生命"的关键所在。
他的作品一旦完成,那些密布画面、纵横扭曲的线条便传达出一种不受拘束的活力,随心所欲的运动感,无限时空的波动以及其内在的力量。
现代艺术中抽象表现主义的影响如何体现一、抽象表现主义的起源与特征抽象表现主义是20世纪中期在美国兴起的一种艺术运动,它标志着西方现代艺术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这一流派摆脱了传统艺术中对具体形象的模仿,转而强调艺术家内心情感的自由表达和非具象的艺术形式。
1.1 定义抽象表现主义抽象表现主义并非一个统一的风格或组织,而是由一群艺术家共同推动的一种理念。
这些艺术家通过抽象的绘画语言,试图捕捉并传达人类内在的情感体验和精神状态。
他们强调直觉、自发性和即兴创作,认为艺术创作是艺术家个人情感和思想的直接反映。
1.2 主要特点:情感表达与非具象形式1.2.1 情感表达强烈的情感投射: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家倾向于将自己的情绪、焦虑、喜悦或愤怒直接转化为画布上的笔触、色彩和构图,以此来展现个体的情感深度。
即时性与个人印记:作品往往带有明显的艺术家个人痕迹,如杰克逊·波洛克的滴漆技法,展现出创作过程中的动态和瞬间感。
1.2.2 非具象形式无主题与无对象:抽象表现主义作品通常不描绘具体的人、物或场景,而是通过形状、线条、颜色和纹理等元素构建出一种非现实的视觉空间。
自由构图:艺术家不受任何限制地安排画面元素,创造出独特的视觉节奏和平衡,如威廉·德库宁的女性形象系列,虽然抽象,但充满动态和张力。
随机与偶然:一些艺术家如马克·罗斯科和巴内特·纽曼,利用色块的碰撞和边界模糊,探索空间、光线和颜色的相互作用,产生深邃的感知体验。
总的来说,抽象表现主义通过强烈的个人情感投射和非具象的形式,打破了传统艺术的束缚,为观众提供了更广阔的感受和解读空间。
二、艺术风格的影响艺术风格的演变是历史的见证,它反映了社会、文化以及艺术家个人思考的变迁。
在这一章节,我们将探讨抽象表现主义如何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影响了后续的艺术运动,并催生出新的艺术形式。
2.1 延续与变革:抽象表现主义对后续艺术运动的启示抽象表现主义,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以其自由、直接和情感化的表达方式,打破了传统艺术的界限。
艺术流派简述Abstract Expressionism 抽象表现主义20世纪40年代兴起于纽约的美国绘画流派。
绝大多数的抽象表现主义画家都是充满活力的创作派画家。
他们经常急速有力地将颜料涂在大幅画布上,时而运用大笔触,时而滴染,甚至直接在画布上抛洒颜料。
这种绘画方式常被视为与画作本身同样重要。
其他的抽象表现派画家则采用一种平和、神秘的方式,以达到纯抽象意象。
此派艺术作品并非全属抽象派或表现派,但一般相信此类艺术家以其自发性完成创作的手法,能引发并释放出他们潜意识中的创造力。
Art Informel 非形象艺术法语中的informel意思是形象而不是英语中informal(正式之意。
在20世纪50年代,非形象艺术画家所欲寻找出一种全新的方式来创作意象,而非借用前辈的那些可辨认的形态(参见立体主义与表现主义)。
他们的目标是摈弃几何形与具象形,去探索一种新的艺术语言。
他们即兴创造形体和方法。
非形象艺术的作品非常多样化,画家通常使用自由的笔触与厚涂手法。
与同一时期在美国发展的形象表现主义不同的是,非形象艺术的范围也相当广泛,包括具象与非具象的画家.虽然此派主要以巴黎为中心,但其影响力也远至欧洲其他地方,特别是西班牙、意大利与德国。
Bauhaus 包豪斯包豪斯学校是由建筑师瓦尔特·格罗皮乌斯于1919年在德国魏玛创立的,并于20世纪20年代成为德国现代设计中心。
学校也反映了当时在欧洲的一些社会主义潮流,其理念是将艺术与设计融入日常生活。
格罗皮乌斯坚信艺术家与建筑师应该与工艺匠一样,他们的作品应具有实用价值,并且是一般人买得起的。
包豪斯学校的学生包括画家、建筑师、陶工编织工、雕刻家及设计师,他们如同文艺复兴时的画家与工匠一样,一起在工作室内研习。
包豪斯的独特风格是简洁、几何化和高度精致。
1933年纳粹政府称该校为共产主义知识分子活动中心而关闭该校。
虽然包豪斯学校已遭解散,但离开德国移居世界各地的教师们仍继续发扬该学校的设计理念。
抽象表现主义为何能够代表美国绘画?作者:毛秋月来源:《艺术当代》2016年第06期“抽象表现主义”,亦称“纽约画派”(The New YorkSchool)或“行动绘画”(Action Painting),是20世纪中叶的一次美国艺术运动,代表画家有杰克逊·波洛克、威廉·德·库宁、巴内特纽曼、阿道夫·戈特列布、马克罗斯科等人。
美国艺术史学者大卫·安法姆(David Anfam)曾写道:“(抽象表现主义是)艺术史特别是现代艺术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的确,它使得美国艺术第一次赢得国际性的声誉,让纽约从此取代了巴黎,一跃成为“二战”后世界艺术的中心。
2016年2月,收藏家肯·格里芬(Ken Griffin)斥资5亿美元购入两幅抽象表现主义油画,打破了全球私洽艺术品交易的价格纪录。
它们分别是威廉·德·库宁的《交换》(lnterchange,1955)和杰克逊·波洛克的《第17A》(Number 17A,1948)。
在五十年后的今天,抽象表现主义绘画仍有如此热度,显示出其旺盛的生命力。
抽象表现主义为何成为美国绘画的代表?历代学者就这个问题给出了不同答案。
20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对于抽象表现主义最为经典的解读来自美国现代主义批评家克莱门特·格林伯格(Clement Greenberg)。
在《现代主义绘画》一文中,格林伯格指出:“现代主义的本质,在于以一个学科的特有方式批判学科本身,不是为了颠覆它,而是为了更加牢固地奠定它的能力范围。
”他认为,整个现代主义绘画,以走向平面而获得自我批评上的成功。
作为现代主义的最后一环,抽象表现主义继承并发扬了欧洲现代主义的伟大传统,因而成为20世纪中叶最为杰出的艺术流派。
格林伯格的艺术评论,不同于哲学家阿瑟·丹托(Arthur Danto)的理论建构,也有别于艺术史家罗萨琳·克劳斯(Rosalind Krauss)对画家的心理探究,他强调现场观感与艺术经验,其理论一度成为美国艺术的正统“法典”。
美术创作中的抽象表现主义特点在丰富多彩的美术世界中,抽象表现主义犹如一颗璀璨的明星,以其独特的魅力和鲜明的特点吸引着众多艺术家和观众的目光。
抽象表现主义兴起于 20 世纪 40 年代的美国,它不仅仅是一种艺术风格,更是一种对传统艺术观念的挑战和突破,为美术创作带来了全新的可能性。
抽象表现主义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强调自由和即兴的创作过程。
艺术家们不再受传统的绘画规则和主题的束缚,而是凭借内心的直觉和情感,在画布上自由地挥洒颜料。
这种创作方式往往没有事先的草图或详细的规划,一切都在创作的瞬间自然而然地发生。
例如,杰克逊·波洛克(Jackson Pollock)的“滴画”就是这一特点的典型代表。
他将画布平铺在地面上,然后提着颜料桶在画布周围走动,通过滴、洒、泼等方式让颜料自由地落在画布上。
这种创作过程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意外性,每一幅作品都是艺术家在特定时刻的情感和内心世界的直接表达。
情感的直接传达是抽象表现主义的核心特点之一。
艺术家们试图通过作品将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体验和潜意识展现给观众,而不是描绘具体的客观事物。
这些情感可能是喜悦、悲伤、愤怒、迷茫等,它们以抽象的形式和色彩呈现在画面上。
马克·罗斯科(Mark Rothko)的作品常常由几个大色块组成,这些色块所营造出的氛围能够让观众感受到一种深沉的情感力量。
观众在欣赏作品时,不再仅仅是从视觉上接受图像,更是从内心深处与艺术家的情感产生共鸣。
色彩的大胆运用也是抽象表现主义的重要特点。
艺术家们常常使用鲜艳、强烈、对比鲜明的色彩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冲击力。
这些色彩不再是对客观世界的真实描绘,而是艺术家内心情感和主观感受的象征。
比如,威廉·德·库宁(Willem de Kooning)的作品中,色彩的碰撞和交融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让人感受到一种充满活力和动感的力量。
在形式和构图方面,抽象表现主义作品往往打破了传统的对称、平衡和和谐的原则。
抽象表现主义一.概述抽象表现主义(Abstract Expressionism)或称纽约画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之后盛行二十年、以纽约为中心的艺术运动,是受世界瞩目的美国艺术,一般被认为是一种透过形状和颜色以主观方式来表达,而非直接描绘自然世界的艺术。
分为绘画性抽象及色域抽象。
代表人物:绘画性抽象:杰克逊·波洛克色域抽象: 阿德.莱因哈特二.过程1. 1947年戈尔基走出超现实主义阶段,从潜意识的世界和心理自动主义的线描直接展现持续不断的艺术创作原动力本身,预示了美国现代主义绘画时代的到来。
他认为,绘画创作中,某些东西一旦完成,就意味着他的死亡,而他想获得持久的东西。
这种“持续动力”的观念,对于后来的抽象表现主义运动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2. “持续动力”在杰克逊.波洛克那里转化为抽象表现主义行动绘画的尝试。
3. 汉斯.霍夫曼和是纽约画派的创始人。
他是前卫艺术老将,20世纪初,在巴黎住了10年,与马蒂斯、勃拉克、毕加索等人建立联系。
他特别推崇马蒂斯的作品,也由此引发他的抽象表现主义画风的装饰趣味。
4. 马瑟韦尔试抽象表现主义运动的组织者。
他从超现实主义传向了主题性抽象表现主义画风。
5. 德.库宁早期创造以表现主义和写实主义为主,逐渐转向了抽象形式。
1938年形成了一种抒情的抽象表现主义风格。
6. 20世纪30年代,阿德.莱因哈特开始以矩形为元素,进行构图实验,四五十年代,采用拼贴手法,探索图形自由构成。
个人的笔法、寓意和传统构图模式都被消减到最低限度,色彩限制在单色上。
60年代,多用蓝色,并在单色平面上,用明度或调子不同的颜色,组构成矩形、正方形或正十字等。
最终,莱因哈特在黑色中把他冷静的抽象风格推到极致。
7. 马克·罗思科早年绘画为具象风格,之后,转向抽象色域绘画。
三.分析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衰落,美国崛起。
美国军事,经济和政治势力在全球的扩展,以及一种完全不同于欧洲萎靡不振的强悍的和充满冒险精神的美国文化,成为引领战后西方文化发展的旗帜。
“抽象表现主义”又称“抽象主义”或“抽象派”。
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现的、以纽约为中心的一场广泛的艺术运动。
“抽象表现主义”这一概念是1946年由罗伯特·寇特兹(Robert Coates)提出的。
美国兴起此艺术运动,主要是源于当时纽约想要取代巴黎成为世界艺术中心的目的,而“二战”中及“二战”之后,大批的欧洲移民艺术家和美国强大的经济实力,也为他们实现这样的目的提供了条件。
这是“二战”之后美国艺术崛起的开始,也是西方艺术战后漫长风格实验的开端,标志着一个新的时代的到来。
自此之后的一段时期里,西方现代艺术的中心从巴黎转移到了纽约。
对此,肯沃思·莫菲特在其《1945年以来的美国抽象画》中做了这样的描述:“战争造成了许多重要的法国和欧洲画家的流离失所,大家都来美国避难,并带给他们一种处身于现代运动中心的感觉。
这有助于增加美国人的信心,去继承并且进一步发展现代欧洲绘画的传统。
”这些避难画家包括达达运动的领袖杜尚,超现实主义者达利、米罗、恩斯特、阿尔普、马塔、马松,新造型主义的代言人蒙德里安,巴黎画派的核心人物夏加尔,抽象艺术家康定斯基等人。
有些画家(如毕加索和马蒂斯)尽管未曾来到美国,但对纽约的影响同样十分强烈。
在各种现代艺术思想———尤其是立体主义、新造型主义和超现实主义思想的影响下,美国艺术获得了某种新的精神。
“二战”刚结束,“抽象表现主义”便迅速出现,并很快获得了世界性的影响。
纽约由此迅速崛起,成为新的世界艺术中心。
“抽象表现主义”画派的作品无论是热情奔放或安宁静谧,都是以抽象的形式表达情感和激起人们共鸣的。
从技巧上说,抽象表现主义的绘画方式通常来源于超现实主义。
超现实主义强调的无意识,自发性,随机创作等,后来被杰克逊·波洛克(Jackson Pol-lock)等人不断地运用。
缺乏描述、以表现性或构成性的方法表达概念,这是“抽象表现主义”的基本特点。
“一般说来,在画面结构与统一感方面,抽象表现主义画家是在立体主义绘画思想中找到各种形式的。
•将自然的外貌简化为简单的形象。
方庭园》。
2.从自然景色和客体而来的模式,以特别的事物为对象创作形与色的独立构成,如同音乐或建筑般,有自主的美感呈现。
代表画家是毕塞勒;雕刻家则以布朗库西最能从自然外貌,表现出独立自主的美感。
•以非自然形貌为基础的艺术构成。
•以康丁斯基感性表现为代表的“热抽象”,《构成第四号(战争)》。
•以蒙德里安《黄与蓝的构成》(1929)几何构成的理性抽象派,即“冷抽象”。
抽象表现抽象表现一词原为德国霍洛吉于1919年评论康丁斯基的绘画。
表达艺术的情感强度,具有自我表征等具有反叛的、无秩序的、超脱于虚无以及逃避现实的特性,也有表达对未来憧憬的作品。
1944年美国批评家詹尼士以此称二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崛起于美国的抽象画家。
是第一个由美国兴起的艺术运动。
1943-1944年纽约画廊、美术馆相继举行美国抽象艺术家画展,美国抽象表现主义活跃,开始脱离欧洲走向自身的开创前卫艺术。
认为艺术是抽象的,且主要是即席创作的。
第一个重要的运动,享有的地位无与伦比。
它是战后漫长风格实验的开端,标志着一个新的时代的到来。
自此之后的一段时期里,西方现代艺术的中心从巴黎转移到了纽约。
在观念上和手法上的特征。
自1947年起,他采用了将大幅画布平辅在地上,再在它周围走来走去,把“颜料”滴溅束的活力,随心所欲的运动感,无限时空的波动以及其内在的力量。
从波洛克的代表之作“薰衣草之物”中,可以领略抽象表现主义的精神。
乍一看上去,一团如麻的线条互相交织着扑面而来。
近看画作,是颜料直接滴洒在画布上。
画面没有任何可辨识的形象,到处充溢着奔放自由的激情。
画面也没有空间透视,但又不是平面的。
波洛克创造了一种暧昧的空间,大部分的笔触悬浮在这块表面的后方,悬浮在被有意压缩了的、被剥夺了透视关系的空间之中。
前景与后景相互渗透,在人的视觉当中跳来跳去。
波洛克自己这样描述他的作画过程:“我的画不是从画架上来的,作画前,我很少绷钉画布,我宁愿把未绷紧的画布钉在坚硬的墙壁或地板上。
艺术学理论Artistic theory157抽象表现主义(Abstract Expressionism)兴起于20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的美国纽约,又称纽约画派(The New York School)。
它引领美国现代艺术的崛起,在美国现代美术史上和西方现代艺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抽象表现主义是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特殊的社会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抽象表现主义”作为艺术史概念是1946年由罗伯特·科茨首次提出的,其用以指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以美国纽约为中心影响广泛的现代艺术运动。
与此同时,新的文化氛围的形成和建立,对抽象表现主义的发生和发展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一方面,欧洲重要的现代主义艺术家避战迁往美国,使欧美之间的文化艺术交流日益频繁。
其中,达达主义(Dadaism)的杜尚(Marcel Duchamp),抽象主义(Abstractionism)的康定斯基( Wassily Kandinsky)和蒙德里安(Piet Mondrian),超现实主义(Surrealism)的达利(Salvador Dali)、米罗(Joan Miro)、恩斯特(Ernst Engel),包豪斯艺术(Bauhaus)的霍夫曼(Hans Hofmann)等辗转美国,为美国带来了现代主义的思想火种。
一些艺术家在美国开办学校,如霍夫曼在纽约教授抽象主义和表现主义相结合的艺术风格,对克拉斯(Lee Karasner)等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另一方面,艺术机构、艺术市场和艺术教育等开始发展。
1929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成立,首任馆长巴尔(Alfred H.Barr)致力于现代主义艺术的展示、收藏、研究和公共教育,对现代艺术的推广做出了巨大贡献。
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之交,随着经济复苏,艺术市场重新回到大萧条前的状态,画廊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如1942年佩吉·古根海姆(Peggy Guggenheim)成立的本世纪画廊对抽象表现主义的青睐,为其发展注入了活力。
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的欧洲血缘什么样的艺术才能够符合美国的新身份?美国艺术能够和欧洲传统做一个了断吗?在20世纪初期,这个新兴的富有国度在引领人们进入自由幸福的资本主义幻想世界的同时,被斥责为文化荒漠,缺乏人文元素。
二战造成许多重要的法国和欧洲画家流离失所,许多艺术家来到美国避难,来到纽约的他们,继承并且进一步发展现代欧洲绘画的传统。
有些画家(如毕加索和马蒂斯)尽管未曾来到美国,但对纽约的影响同样十分强烈。
汉斯·霍夫曼正在教学,1945年汉斯·霍夫曼(Hans Hofmann1880-1966年)生于巴伐利亚,在慕尼黑长大。
从1904到1914年这段欧洲现代艺术产生的重要时期,他住在巴黎,参加野兽派、立体派的许多活动,与德劳内、马蒂斯、毕加索、布拉克等人保持友谊,是抽象表现主义艺术的先驱。
霍夫曼从德国来到美国,在曼哈顿东第八街成立了一所艺术学校,还在普罗温斯顿成立了一所夏日避暑学校,后来成为了非正式的艺术学院,让一辈美国艺术家得以了解毕加索(Picasso)、马蒂斯(Matisse)和欧洲前卫艺术。
为美国前卫艺术的振兴作出了重要贡献。
霍夫曼将色彩和形的要素有效地统一起来。
利用色彩的冷暖、明度及纯度的不同形成的进、退、胀、缩的有差异视觉效果,在画面上创造结构,表达内在情感。
四十年代初霍夫曼开始采用以颜料滴、洒、甩、泼的方法进行创作,使画面充满表现性。
这种作画方法,后来被波洛克、德·库宁等画家进一步发展,成为与欧洲现代绘画迥然相异的美国行动绘画的一大特征。
汉斯·霍夫曼(Hans Hofmann) 《门》《门》是霍夫曼创作于1960年的作品,画面看上去简洁、明确。
不同形状的长方形错落有致,红黄蓝的色块在黑色与灰色背景的衬托下显得十分强烈。
整个画面在抽象色块的对比中显出节奏和张力。
美国抽象艺术家群像,纽约 1950年11月24日抽象表现主义于1940年代末在纽约城兴起,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家的松散群体里杰克逊·波洛克(Jackson Pollock)、马克·罗斯科(Mark Rothko)、威廉·德·库宁(Willem de Kooning)、克里福德·斯蒂尔(Clyfford Still)、阿希尔·戈尔基等关键的先驱人物,他们摒弃具象表现方式,转而用单纯的色彩和形状表达自我,其巨幅画布和无畏姿态流露出独一无二、前所未见的战后美国式自信与壮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