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象表现主义
- 格式:doc
- 大小:58.00 KB
- 文档页数:6
关于抽象表现主义弗朗兹·克莱恩(FRANZ KLINE),《⽆题》抽象表现主义描述了⼀种抽象艺术风格,该艺术风格是由1940年代和50年代主要由纽约画家组成的⼩组开发的,也被称为纽约画派。
这⽀松散的艺术家乐队代表着不同的实践,他们致⼒于⼤胆的正式发明和对艺术的坚定信念,将其深深地表达为个⼈的情感表达。
抽象表现主义者⼒图超越当时流⾏的社会现实主义者和区域主义者公约的艺术词汇。
许多与该运动相关的艺术家是在⼤萧条时期成年的,并为WPA联邦艺术计划⼯作,该计划由政府资助,旨在⽀持美国的视觉艺术。
接触欧洲现代主义–通过博物馆展览,与移民艺术家的讲座和相遇–为⼤胆创新奠定了基础。
尤其是超现实主义,它以潜意识,思想和神话为原型,是⼀种基础性的影响。
在第⼆次世界⼤战之后,抽象表现主义者利⽤了这些现代主义倾向,在战后创伤和焦虑中创造了鲜明的美国式表达。
抽象表现主义的特征与风格海伦·弗兰肯塔勒(HELEN FRANKENTHALER),纽芬兰,1975年抽象表现主义绘画在规模和野⼼⽅⾯具有⾥程碑式的意义,唤起了美国⼈鲜明的崎individual个⼈主义精神。
机芯重视⾃由,⾃发性和个⼈表达,⾃然产⽣了各种技术和美学创新。
但是,⼀般⽽⾔,抽象表现主义可以集中在两种主要趋势上:动作绘画和⾊场绘画。
动作绘画通常以充满活⼒的⽅式涂上颜料,例如打扫⼿势时的笔触或完全没有画笔的滴落和飞溅,既是艺术家个⼈⼼理的即兴启⽰,⼜是平衡混乱与控制的⼀种练习。
相⽐之下,⾊彩领域绘画的更多⼤脑纪律特征在于还原性构图中的⼤量⾊彩。
包容,冥想和融合崇⾼精神.抽象表现主义的遗产马克·罗斯科,《⽆题(红⾊和勃⾉第的蓝⾊)》,1969年作为第⼀个获得国际影响⼒的美国艺术运动,抽象表现主义有效地将艺术界的重⼼从欧洲(特别是巴黎)转移到了纽约。
抽象表现主义的活⼒和对过程的强调在整个国际舞台上都得到了回响,其影响范围从⽇本的古泰运动到维也纳的⾏动主义。
【艺术史】抽象表现主义“抽象表现主义”是指在1940年代和1950年代在美国盛行的的绘画运动。
由一代欧洲移民美国的艺术家带头,他们在大萧条时期成长,思想并受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冷战后的影响,抽象表现主义绘画涵盖了几种截然不同的形式。
目地不仅仅是有重新定义绘画本质的愿望,而且在此过程中创造了一种新的艺术类型。
杰克逊·波洛克(1912-56),他的妻子李·克拉斯纳(1908-84),弗朗兹·克莱恩(1910-62),罗伯特· 马瑟威尔(1915-91)威廉·德·库宁(1904-97),马克·罗斯科(1903-70),克莱夫福德· 斯蒂尔(1904-80)巴尼特·纽曼(1905-70),约瑟夫·阿尔伯斯(1888-1976),菲利普· 古斯顿(1913-80)阿道夫·戈特利布(1903-74)和威廉·巴齐奥(1912-63)山姆·弗朗西斯(1923-94)“抽象表现主义”一词最初是在欧洲创造的,用于形容德国表现主义画家。
直到1946年,它才由艺术评论家罗伯特·科茨应用于美国艺术。
罗伯特·科茨另一种绘画门类“动作绘画”是1952年由哈罗德·罗森伯格(1906-78)以及克莱门特·格林伯格(1909-94)发起,他们是新运动最有影响力的批评家和辩护者,该运动也被称为“ 纽约学校”到1955年,抽象表现主义几乎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正统观念。
哈罗德·罗森伯格(1906-78)以及克莱门特·格林伯格(1909-94)与此同时,西欧的平行绘画运动也以不同的名称出现,例如 Art Informel (1945-60),以及诸如Lyrical Abstraction(late 1940年代,1950年代),塔奇斯梅(1945-60)和眼镜蛇组织(1948-51)不定型艺术Art Informel (1945-60),以及抒情抽象Lyrical Abstraction(late 1940年代,1950年代),眼镜蛇绘画(1948-51)抽象表现主义历史1940年抽象表现主义在美国诞生。
抽象表现主义◎概念抽象表现主义(Abstract Expression)又称抽象主义,或抽象派。
二战后直到20世纪60年代早期的一种绘画流派。
抽象派这个字第一次运用在美国艺术上,是在1946年由艺术评论家罗伯特·寇特兹Robert Coates所提出的。
"抽象表现主义"这个词用以定义一群艺术家所做的大胆挥洒的抽象画。
他们的作品或热情奔放,或安宁静谧,都是以抽象的形式表达和激起人的情感。
◎特点认为艺术是抽象的,且主要是即席创作的。
从技巧上说,抽象派的最重要的前身通常是超现实主义。
超现实主义强调的无意识,自发性,随机创作等概念,在后世被杰克逊·波洛克随意溅滴在地板上的油彩画作不断运用。
一般认为,波洛克是以马克思·爱伦思特Max Ernst的作品为学习对象的。
抽象派之所以能自成一派,原因在于它表达了艺术的情感强度,还有自我表征等特性。
这跟表现主义反具象化美学,和欧洲一些强调抽象图腾的艺术学校:如包豪斯,未来派,或是立体主义等,都有呼应。
抽象派的画作也往往具有反叛的,无秩序的,超脱于虚无的特异感觉。
◎地位它是第一个由美国兴起的艺术运动。
美国兴起此艺术运动跟当时纽约想要取代巴黎成为世界艺术中心是有影响的。
也是二战之后西方艺术的第一个重要的运动,享有的地位无与伦比。
它是战后漫长风格实验的开端,标志着一个新的时代的到来。
自此之后的一段时期里,西方现代艺术的中心从巴黎转移到了纽约。
◎代表杰克逊·波洛克(Jackson Pollock)最能显示这一风格在观念上和手法上的特征。
自1947年起,他采用了将大幅画布平辅在地上,再在它周围走来走去,把"颜料"滴溅在画布上的画法。
绘画的过程变得像某种祭礼中的舞蹈,他整个身体都在运动。
催眠状态般的专心致志和彻底的身心投入,是一幅画形成其"独立生命"的关键所在。
他的作品一旦完成,那些密布画面、纵横扭曲的线条便传达出一种不受拘束的活力,随心所欲的运动感,无限时空的波动以及其内在的力量。
当代艺术:西方抽象艺术流派概述现代艺术是一个宽泛与多样的领域,包含着各种不同的流派和风格。
其中,抽象艺术在当代艺术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抽象艺术以其独特的形式、颜色和线条展现出艺术家内心的情感和表达。
本文将向您介绍一些当代抽象艺术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作品,带您一同探索这个充满想象力和表达力的艺术领域。
H1:抽象表现主义抽象表现主义是20世纪中叶的一个重要艺术流派,它主要发展于美国。
这个流派注重艺术家内心感受的直接表达和情感冲动的表现。
杰克逊·波洛克是抽象表现主义的重要代表艺术家之一。
他以其独特的滴画技法而闻名,通过将颜料直接滴落在画布上来创造出丰富的纹理和层次感。
他的作品《无题》尤为著名,以其抽象而自在的笔触展示了情感的火爆与冲动。
H2:色彩场派色彩场派是抽象表现主义的一个重要分支,该流派在20世纪中叶在美国兴起。
它以色彩的运用和纯粹性为重点,强调色彩本身能够传达情感和表达力。
马克·罗斯科是色彩场派的代表艺术家之一。
他的作品《挑战如下》以其强烈的色彩和大胆的构图而著名,展示了色彩在艺术中的重要性和力量。
H3:立体派与装置艺术立体派是20世纪初期兴起的一种抽象艺术流派,它将平面与立体结合,突破了传统二维画面的限制。
该流派的代表艺术家包括巴勃罗·毕加索和乔治·布拉克。
装置艺术是立体派的现代衍生形式,它以创造出实际存在或虚拟存在的艺术空间为主要手段。
一位著名的装置艺术家是唐纳德·朗,他的作品《复杂模型》以其复杂的结构和引人入胜的体验而备受瞩目。
H2:构成主义与几何艺术构成主义和几何艺术强调形状、线条和几何结构的运用,追求作品的平衡和秩序。
俄罗斯艺术家瓦西里·康定斯基是构成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第一号》通过几何形状和鲜明的色彩传达出无限的平衡感和和谐感。
几何艺术家弗兰克·斯特拉以其简洁而富有力量的线条和形状而著名,他的作品《方块》以方块的简单形式传递出纯粹的美和几何艺术的力量。
抽象主义vs抽象表现主义:西方现代艺术的两个发展方向:1)强调个人的表现,描写心理,潜意识的(受佛洛伊德影响)。
包括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抽象表现主义。
2)力图在形式上找到所谓的真实”包括立体主义、构成主义、风格派、极少主义、欧普(光效应主义)。
3)介乎2者之间,达达主义。
抽象是与具象相对的,指不描绘对象的可视特征,而强调形状、色彩、线条、块面的精神本质。
在创作中以直觉和想象力为创作的出发点,力求表现灵魂与精神、组织在画面上。
因此抽象绘画呈现出来的纯粹形色,有类似于音乐之处。
背景:20世纪初野兽派和立体派促进了形与色的独立发展。
主要人物:德国的康定斯基抽象绘画之父”进一步发现了它的奥妙,他认为可以有没有歌词而伟大的音乐,也可以有没有题材而伟大绘画。
他在1910年画了第一幅抽象的水彩画,是一幅无具象愿望的、充满活力的重叠色点。
其他代表画家:蒙德里安,荷兰,他在平面上把横线和竖线加以结合,形成直角或长方形,并在其中安排红、黄、蓝三原色,偶尔也用灰色,是荷兰风格派的主将,代表作《黄与蓝的构成》、《百老汇爵士乐》;马列维奇,俄国,在1912 年创立至上主义,除作为具象艺术根基的形式与内容之间的对立,认为形式就是内容,绘画只为自身而存在代表作《黑方形》,《白中之白》;塔特林,俄国,构成主义。
构成主义也是立体派和未来派影响的结果而产生一种抽象艺术,但是它反对纯粹的艺术,认为艺术要为政治、为无产阶级服务,所以它和其他的抽象艺术在精神内容以及意识形态的立场上是不同的。
按抽象主义的发展趋势,大致可分为:1丨几何抽象〔或称冷的抽象〕。
这是以塞尚的理论为出发点,经立体主义、构成主义、新造形主义(风格派),而发展出来。
其特色为带有几何学的倾向。
这个画派可以蒙德里安为代表。
2丨抒情抽象〔或称热的抽象〕。
这是以高更的艺术理念为出发点,经野兽派、表现主义发展出来,带有浪漫的倾向。
可以康丁斯基为代表。
抽象表现主义:最早出现在20世纪40年代对康定斯基的抽象画的评述中。
当代艺术中的抽象表现主义是一种非常独特、自由以及富有表现力的艺术形式。
不同于传统的绘画形式,抽象表现主义不关注具体的对象或主题,而是通过线条、形状、色彩和笔触等元素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抽象表现主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中期的美国。
当时,艺术家们开始逐渐放弃传统的艺术观念和技巧,转而追求自身内心世界的表现。
他们试图通过艺术作品来传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以此来抵制社会压力和市场需求对艺术的影响。
在抽象表现主义中,形象被摧毁,代之以笔触的运动和色彩的融合。
艺术家们用极端的方式来表达内心的痛苦、欢乐或者其他情感。
他们不再关注细节和现实的描绘,而是将个人感受直接转化为艺术作品的形式。
抽象表现主义的艺术作品充满了动感和力量。
艺术家们大胆地运用大刷子和各种工具,在画布上投射斑斓的色彩和强烈的笔触。
这种直接、粗犷的方式使人们感受到画家内心的激情和能量,也让人们在作品中找到共鸣。
抽象表现主义作品的魅力在于其多样性和自由性。
每位艺术家都有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和风格。
有些作品充满了强烈的对比和冲突,犹如火山爆发一般,瞬间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而其他作品则更加柔和和抽象,通过线条和色彩的微妙变化来传达情感和思想。
抽象表现主义的艺术作品并不容易被理解和欣赏。
观众需要投身到作品中,去感受艺术家的思想和情感,然后自由地解读作品的意义。
这种自由的解读方式使每个人都能从作品中获得不同的思考和体验,从而丰富了艺术的内涵。
抽象表现主义的影响已经超出了绘画领域。
它也对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形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抽象表现主义的精神激励了艺术家们大胆创新和突破传统的艺术形式。
它突显了艺术的个人性和主观性,让观众有机会去思考和感受更多的艺术内涵。
总之,抽象表现主义在当代艺术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它通过自由的表达方式和强烈的情感传递,为观众提供了一种与作品互动的机会。
它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独特的体验和思考方式。
抽象表现主义的兴起和发展,像一股清风,为当代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灵感。
西方设计的表现手法1. 立体主义立体主义是20世纪初以毕加索和布拉克为代表的一支独特的艺术流派。
立体主义的艺术家追求破碎、解析、重新组合的形式,描绘出不同角度同时并存的事物,创造了一种以多视角、多维度观察和重构事物的方法。
2. 抽象表现主义抽象表现主义是20世纪中叶主要在美国纽约发展起来的艺术流派。
它主张通过色彩、线条和形状的非具象表达,以自由的、即兴的方式来表现个人的主观意识、情绪和感受。
3. 波普艺术波普艺术,也称为流行艺术,是20世纪中叶在英国和美国发展起来的艺术流派。
波普艺术以大众文化、消费文化、媒体为主要表现对象,用明亮的色彩和简单的形式来模仿大众文化图像和符号。
4. 极简主义极简主义主张以最简单的形式和色彩表现艺术的本质。
极简主义艺术家追求的是减少、减少、再减少的艺术理念,以形式上的简单、清晰和整洁来表现作品的内在精神。
5. 结构主义结构主义是一种分析、研究事物的思维方式或方法论,强调对事物的内在结构、规律和逻辑进行分析和研究。
在设计中,结构主义关注的是事物的内在联系和结构,以理性的方式寻求最佳解决方案。
6. 未来主义未来主义是20世纪初在意大利发展起来的艺术和社会运动,强调对速度、技术、青春的崇拜,以及对传统艺术和社会价值的蔑视。
未来主义的艺术家和设计师们致力于探索新的艺术形式和技术手段,以表达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7. 表现主义表现主义是20世纪初在德国和奥地利发展起来的艺术流派,其特点是通过夸张、变形的手法表现内在的情感和感受。
表现主义的艺术家们追求的是自我表达和情感的宣泄,以强烈的视觉效果来引起观众的共鸣。
8. 超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是20世纪初法国的一支艺术流派,主张通过具象或抽象的手法表现潜意识的精神世界。
超现实主义的艺术家们通过梦境、幻觉等非理性手段来表现现实与梦幻的交错,创造了一种独特的超现实的艺术效果。
9. 装饰主义装饰主义注重艺术的装饰性和审美性,强调对形式美和工艺美的追求。
抽象表现主义◎概念抽象表现主义(Abstract Expression)又称抽象主义,或抽象派。
二战后直到20世纪60年代早期的一种绘画流派。
抽象派这个字第一次运用在美国艺术上,是在1946年由艺术评论家罗伯特·寇特兹Robert Coates所提出的。
"抽象表现主义"这个词用以定义一群艺术家所做的大胆挥洒的抽象画。
他们的作品或热情奔放,或安宁静谧,都是以抽象的形式表达和激起人的情感。
◎特点认为艺术是抽象的,且主要是即席创作的。
从技巧上说,抽象派的最重要的前身通常是超现实主义。
超现实主义强调的无意识,自发性,随机创作等概念,在后世被杰克逊·波洛克随意溅滴在地板上的油彩画作不断运用。
一般认为,波洛克是以马克思·爱伦思特Max Ernst的作品为学习对象的。
抽象派之所以能自成一派,原因在于它表达了艺术的情感强度,还有自我表征等特性。
这跟表现主义反具象化美学,和欧洲一些强调抽象图腾的艺术学校:如包豪斯,未来派,或是立体主义等,都有呼应。
抽象派的画作也往往具有反叛的,无秩序的,超脱于虚无的特异感觉。
◎地位它是第一个由美国兴起的艺术运动。
美国兴起此艺术运动跟当时纽约想要取代巴黎成为世界艺术中心是有影响的。
也是二战之后西方艺术的第一个重要的运动,享有的地位无与伦比。
它是战后漫长风格实验的开端,标志着一个新的时代的到来。
自此之后的一段时期里,西方现代艺术的中心从巴黎转移到了纽约。
◎代表杰克逊·波洛克(Jackson Pollock)最能显示这一风格在观念上和手法上的特征。
自1947年起,他采用了将大幅画布平辅在地上,再在它周围走来走去,把"颜料"滴溅在画布上的画法。
绘画的过程变得像某种祭礼中的舞蹈,他整个身体都在运动。
催眠状态般的专心致志和彻底的身心投入,是一幅画形成其"独立生命"的关键所在。
他的作品一旦完成,那些密布画面、纵横扭曲的线条便传达出一种不受拘束的活力,随心所欲的运动感,无限时空的波动以及其内在的力量。
初中美术教学的抽象表现第一篇范文:初中美术教学的抽象表现在当今教育领域,美术教学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美术教育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综合素质,而且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特别是在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方式、认知能力和审美观念正处于快速发展期,因此,如何开展初中美术教学,成为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以初中美术教学的抽象表现为切入点,探讨相关教学策略。
一、抽象表现主义概述抽象表现主义是20世纪中期起源于美国的一种艺术运动,强调艺术家的内心体验和情感表达,追求形式和色彩的自由运用,突破传统绘画的束缚。
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家通过作品传达对生活、情感和自然的独特见解,其代表人物有杰克逊·波洛克、威廉·德库宁等。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引入抽象表现主义理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个性发展。
1.激发学生兴趣兴趣是学习美术的最佳动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兴趣点,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导入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如通过介绍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家的生平故事、创作背景等,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注重学生个性培养抽象表现主义强调艺术家的个性表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他们大胆尝试、勇于创新。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自己的情感、生活经验和想象力出发,运用色彩、线条、形状等元素,创作具有个性的抽象作品。
3.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抽象表现主义作品形式多样,色彩丰富,教师可通过分析、比较等方式,引导学生欣赏和理解抽象表现主义作品,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同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培养他们发现美、表现美的能力。
4.加强实践环节抽象表现主义强调动手实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增加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创作。
通过实践,学生可以更好地感受抽象表现主义的艺术魅力,提高自己的创作能力。
5.创设良好氛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营造轻松、自由、民主的氛围,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感状态下学习。
教师要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评价,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现代艺术中的抽象表现主义抽象表现主义是20世纪中期兴起的一种艺术流派,它以几何形状、大胆的色彩和激烈的笔触表达艺术家的情感与想法。
本文将探讨现代艺术中的抽象表现主义的特点、代表性艺术家以及其在艺术史上的影响。
I. 抽象表现主义的特点抽象表现主义的出现是对传统艺术规则的一次颠覆,其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去象征性:抽象表现主义追求摆脱传统形象的束缚,不再通过具象形象来表达,而是将主观情感直接转化为绘画元素。
2. 自由的笔触:艺术家使用大胆的笔触,以激烈的动作和运动传达内心的激情和能量。
他们追求作品能够呈现出生命力和冲突感。
3. 强烈的色彩:抽象表现主义强调色彩的纯粹性和振动感,艺术家运用鲜艳的颜色和强对比的效果来突出作品的视觉冲击力。
4. 非规则性:抽象表现主义的作品常常具有非规则的形状和构图,艺术家更加关注作品的表达力和情感传递,而非关注绘画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II. 代表性艺术家1. 杰克逊·波洛克(Jackson Pollock)杰克逊·波洛克是抽象表现主义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家之一。
他通过滴漏、抖动和喷溅等技法来创造独特的艺术风格。
波洛克的作品《无题(No.5)》以其抽象的形状和混沌的线条著称,将观众带入一种混乱而有力的情感体验之中。
2. 马克·罗斯科(Mark Rothko)马克·罗斯科是抽象表现主义的重要代表之一。
他的作品以大面积的色块和色彩的叠加为特点,以营造观众内心的宗教、情感体验为目标。
罗斯科的作品《无标题(Untitled)》以其巨大的面积和渐变的色彩引发观众的反思和情感共鸣。
III. 抽象表现主义的影响1. 艺术界变革:抽象表现主义对传统艺术的突破开启了一种全新的艺术表达方式,对艺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推动了抽象艺术的发展和多元化,并为后来的艺术流派提供了启示。
2. 引发观念的变化:抽象表现主义为观众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艺术体验,使他们不再局限于形象的识别和理解,而是通过自身的情感与艺术家的作品产生直接的共鸣,拓宽了观众对艺术的理解和欣赏方式。
绘画技法知识:抽象表现主义绘画的表现手法Abstract Expressionism,或称为抽象表现主义,是20世纪上半叶美国兴起的一种绘画风格,它具有热烈的情感、自由和激情的特点,而不是基于客观现实的表现。
它是一种非常个性化的艺术形式,强烈反对形式主义和象征主义的束缚。
抽象表现主义的特点是强调色彩、线条和形状的组合,通过变化的、混乱的、灵活的创作风格表现自己的情感。
首先,抽象表现主义强调自由性和随意性的创作手法。
不同于传统绘画手法,抽象表现主义不局限于真实存在的客观物体和建筑,不受表面外在的束缚和控制,而是大胆跨越感觉和理性的限制,运用抽象化的表现方式表达个人内心情感和思想。
这种创作方式凸显了绘画的直观性和旅行性,以及批判性和反叛性,展现了艺术家的个性和才华。
其次,抽象表现主义通过纯艺术的表现形式自我表达,画家不在意画面中物体的形式与基本结构、空间和透视关系,强调几何形状和线条的表现。
颜色是抽象表现主义的关键表现方式之一,通常以鲜艳的颜色为主,表现画家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想,通过色彩抒发情感,令人印象深刻。
同时,抽象表现主义也注重线条和形状的运用,通过极富感官冲击力的线条和形状来表达画家的情感和思想,让观者感受到情感的强烈冲击力。
绘画手法方面,抽象表现主义强调通过绘画来表达内心情感和思想,运用抽象化的形式艺术表现方式,让画家能够完全自由地表达内心深处的情感,也能够带来旅行性和探索性,展现出画家个性化的艺术创作风格。
抽象表现主义画家通常是通过有机的橡皮泥/泥土/水与油漆的混合物进行创作,这种材料的混合有助于增强抽象表现主义画作的纹理和质感,为观者带来视觉的冲击。
这种方式的创作过程极为自由和随意,表现出了画家放松的创作状态,同时也反映出画家的个性和风格。
总之,抽象表现主义是一种独特个性的艺术形式,这种非常个性化的绘画手法让艺术充满自由和灵性,画家可以在自己的作品中完全释放自我,展现出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想,同时也给观者带来了极大的想象空间和感官冲击力。
初中美术感悟抽象表现第一篇范文:初中美术感悟抽象表现在初中美术教育中,抽象表现主义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流派,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感悟抽象表现主义的艺术魅力。
一、抽象表现主义概述抽象表现主义是20世纪中叶起源于美国的艺术运动,强调艺术家内心的情感表达,追求形式的解放和精神的自由。
这一流派的作品具有强烈的个性化和主观性,画面充满动感和活力,色彩丰富多变。
抽象表现主义在我国的美术教育中,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审美能力。
二、抽象表现主义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实践意义1.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抽象表现主义强调形式的解放,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打破传统的绘画规则。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用线条、色彩、形状等元素自由组合,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其独特的艺术风格。
2.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抽象表现主义作品富有美感,学生在欣赏和创作过程中,可以逐渐提高对美的感知和鉴赏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抽象表现主义作品的艺术特点,如色彩、线条、构图等,使学生在欣赏中提升审美素养。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抽象表现主义创作过程中,学生可以相互交流、探讨,共同完成作品。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绘画,培养其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能力。
4.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通过学习抽象表现主义,学生可以了解到我国丰富的艺术传统,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在创作过程中,学生可以尝试将民族元素融入作品,展示个性化的艺术风格,从而增强文化自信。
三、抽象表现主义教学策略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展示抽象表现主义大师的作品,引导学生感受其艺术魅力,激发学生对抽象表现主义的兴趣。
同时,教师可以创设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培养其创新精神。
2.教授基本技巧,提高创作能力教师应教授学生抽象表现主义的基本技巧,如线条、色彩、形状等元素的运用,以及画面构图的处理。
艺术家创作风格总结艺术家的创作风格是其作品的独特标识,是对其个人审美、观念和技巧的完美结合。
不同的艺术家有着独特的风格,通过不同的形式和表现手法,他们传达出自己对世界的认知和情感体验。
本文将总结几种常见的艺术家创作风格,并解析其特点和影响。
一、写实主义风格写实主义是对真实生活的客观再现,追求物象的精确表达。
艺术家通过详尽的细节和精确的光影处理来创作作品。
他们注重捕捉细腻而精确的画面,使观众仿佛置身于作品所描绘的场景中。
写实主义风格的作品具有强烈的现实感,观众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作品背后所传递的情感和思想。
二、抽象表现主义风格抽象表现主义强调艺术家对情感和个体体验的抽象表达。
他们通过色彩、线条和形状的自由运用来传达内心的想法和感受。
抽象表现主义作品通常具有强烈的情绪冲击力,观众可以通过作品的形式和笔触来感受艺术家的情感表达。
抽象表现主义追求独立的形式和狂放的自由,突破了传统艺术的束缚。
三、立体主义风格立体主义是20世纪初兴起的一种重要艺术运动,其核心思想是将平面艺术与立体空间进行结合。
立体主义画家通过多视角的特殊处理,将物体的不同面向同时呈现在画面中,让观众可以从多个角度感受物体的形态与结构。
立体主义作品的特点是几何形状、碎片式视角和较强的装饰性。
这种风格的作品常常具有独特的视觉效果,给观众带来全新的视觉体验。
四、超现实主义风格超现实主义强调潜意识和梦境的表达,探索对现实世界超越的艺术表现形式。
超现实主义作品通常包含离奇、非逻辑和诡异的元素,通过错位、变形和幻想来表达较深层次的思想和情感。
这种风格的作品常常具有强烈的幻觉感,给观众带来不寻常的体验和思考。
五、后现代主义风格后现代主义以对传统艺术的颠覆和批判为核心,强调艺术的多元性和自由性。
后现代主义作品通常采用混合媒体、碎片式叙事和装置艺术等形式,打破了传统艺术形式和观念的限制。
这种风格的作品具有较强的变革性和创新性,给观众带来对传统概念的颠覆和反思。
抽象表现主义在现代艺术中的影响与价值在现代艺术的广袤领域中,抽象表现主义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星,它以独特的艺术语言和表现形式,对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且广泛的影响,并彰显出不可忽视的价值。
抽象表现主义起源于 20 世纪 40 年代的美国,它的出现打破了传统艺术的表现模式和审美观念。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经历了战争的创伤和社会的变革,人们的内心世界充满了动荡和不安。
抽象表现主义为艺术家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表达方式,让他们能够将内心的情感和体验直接转化为视觉形式。
从表现形式上来看,抽象表现主义摒弃了传统艺术对具体形象的描绘,转而强调色彩、线条、形状等元素的自由组合和挥洒。
这种自由奔放的创作方式,使得艺术家能够更加直接地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潜意识。
比如杰克逊·波洛克(Jackson Pollock)的滴画,他在巨大的画布上随意挥洒颜料,让颜料自然滴落和流淌,形成了独特的视觉效果。
这种创作方式不仅突破了传统绘画的技法限制,更重要的是,它让作品充满了动感和生命力,仿佛在诉说着艺术家内心深处的激情和挣扎。
在现代艺术的发展历程中,抽象表现主义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它推动了艺术观念的更新。
传统艺术往往强调对现实世界的模仿和再现,而抽象表现主义则强调艺术家的主观感受和内心表达。
这一观念的转变,使得艺术不再仅仅是对外部世界的反映,更是艺术家个人情感和精神世界的展现。
这种对艺术本质的重新思考,为后来的各种艺术流派和思潮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其次,抽象表现主义对艺术教育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在传统的艺术教育中,学生通常被教导如何准确地描绘对象和遵循一定的技法规范。
然而,抽象表现主义的出现,让艺术教育开始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自我表达能力。
学生们被鼓励打破常规,大胆尝试新的材料和技法,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直觉,从而培养出独特的艺术个性。
再者,抽象表现主义在国际艺术舞台上提升了美国艺术的地位。
在抽象表现主义出现之前,欧洲艺术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
艺术史上的重要派别与风格在漫长的艺术发展历程中,许多重要的派别与风格在不同的时期和地区出现并对世界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些派别与风格的诞生源于艺术家的创造力和对不同表现方式的追求。
本文将介绍几个艺术史上的重要派别与风格,并探讨它们的特点和影响。
一、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欧洲艺术史上的重要时期,起源于14世纪的意大利,并在15世纪和16世纪达到巅峰。
这一时期的艺术重视对古希腊与古罗马艺术的研究和模仿,追求人体比例的精确表现和透视法的运用。
文艺复兴艺术作品通常具有精致的细节和对自然光影的准确再现。
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时期最著名的艺术家之一,他的《蒙娜丽莎》展示了精湛的绘画技巧和细致入微的形象描绘。
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代表有米开朗基罗的圣彼得大教堂圆顶和文艺复兴式风格的佛罗伦萨大教堂。
二、印象派印象派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法国艺术的重要派别,主要集中在巴黎。
印象派的艺术家们对光与色彩的表现方式进行了创新性的探索。
他们放弃了传统的细腻描绘和明确轮廓的方法,而是以快速、自由的笔触捕捉瞬间的光影变化和生动的色彩效果。
莫奈是印象派的代表艺术家之一,他的《睡莲》系列作品展现了水面上倒映的光影变化,并突破了传统视觉的观念。
印象派的艺术手法对后来的现代艺术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为画家们开辟了新的表现路径。
三、表现主义表现主义是20世纪初兴起于欧洲的一种艺术风格,强调表达内心情感和主观情绪。
表现主义的艺术家们通过夸张的形象、扭曲的线条和明暗对比,创造了一种极富表现力和冲击力的视觉效果。
他们试图通过艺术作品来反映社会的不平等和人性的矛盾。
德国艺术家埃尔霍德是表现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吼叫》展示了对现实世界的批判和对个人情感的宣泄。
表现主义对后来的现代艺术和戏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标志着艺术家们开始追求个性化和情感表达的自由。
四、抽象表现主义抽象表现主义是20世纪中期美国的艺术运动,以抽象和情感表达为主要特点。
艺术家们通过抽象的形式和色彩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思想。
抽象表现主义(Abstract Expression)又称抽象主义,或抽象派。
二战后直到20世纪60年代早期的一种绘画流派。
抽象派这个字第一次运用在美国艺术上,是在1946年由艺术评论家罗伯特·寇特兹Robert Coates所提出的。
"抽象表现主义"这个词用以定义一群艺术家所做的大胆挥洒的抽象画。
他们的作品或热情奔放,或安宁静谧,都是以抽象的形式表达和激起人的情感。
认为艺术是抽象的,且主要是即席创作的。
抽象表现主义在美国诞生,并得以迅猛发展是必然的:其一,二战期间,迅速崛起的美国成为国际领袖已指日可待。
那么,选择哪种艺术来代表一个国家形象,是抽象表现主义,还是美国式的现实主义?美国现代艺术形式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格林伯格的回答是:一个社会,其文化总有两种形态,一是先锋派文化,一是俗文化。
先锋派文化是由不流俗、不模仿、有创造力的精英们创造的。
由于它的不守陈规,独特新鲜,所以它更能激发人的心灵向上,成为带领社会前进的先进因素。
在美国,只有抽象表现主义才是原创性的,能够代表美国艺术的成就的先锋派文化。
美国中情局将抽象表现主义推向国际舞台,也体现了国家的艺术政策;其二,战争造成了许多重要的法国和欧洲画家的流离失所,美国一下子成了世界优秀现代艺术家和艺术教育家们的集聚地。
在各种现代艺术思想、尤其是立体主义、新造型主义和超现实主义思想的影响下,美国艺术获得了某种前所未有的新精神。
如“冷抽象”画大师蒙德里安1939年到美国带去了几何风格的抽象画,超现实主义的“教头”普吕东带去了弗洛伊德的“潜意识”和超现实主义的“心理自动”。
波洛克就在自己的创作中吸收了这种“自动”的方法,他的绘画有了决定性的突破;其三,美国艺术家的个性,或者说美国的民族特性:那种无拘无束、自由挥洒的痛快。
在抽象表现主义画中,不仅欧洲抽象画建立的法度没有了,连超现实主义那种特有的“叙事方式”也没有了,美国人放胆把抽象画画得更“狂”,更“霸”,更自由,更任性。
二战刚刚结束,抽象表现主义迅速兴起,并很快获得了世界性的影响。
纽约第一次取代巴黎,成为世界艺术的中心。
抽象表现主义的先驱者是阿希尔·戈尔基和汉斯·霍夫曼,重要画家包括波洛克、德·库宁、罗思科、马瑟维尔、戈特利布和纽曼等。
这些艺术家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德·库宁、波洛克为代表的行动画家,把动作和姿态作为创作的基础;另一类是以罗思科、纽曼等人为代表的色域画家,依靠大面积的色彩表达某种思想。
从技巧上说,抽象派的最重要的前身通常是超现实主义。
超现实主义强调的无意识,自发性,随机创作等概念,在后世被杰克逊·波洛克随意溅滴在地板上的油彩画作不断运用。
一般认为,波洛克是以马克思·爱伦思特Max Ernst的作品为学习对象的。
抽象派之所以能自成一派,原因在于它表达了艺术的情感强度,还有自我表征等特性。
这跟表现主义反具象化美学,和欧洲一些强调抽象图腾的艺术学校:如包豪斯,未来派,或是立体主义等,都有呼应。
抽象派的画作也往往具有反叛的,无秩序的,超脱于虚无的特异感觉。
地位它是第一个由美国兴起的艺术运动。
美国兴起此艺术运动跟当时纽约想要取代巴黎成为世界艺术中心是有影响的。
也是二战之后西方艺术的第一个重要的运动,享有的地位无与伦比。
它是战后漫长风格实验的开端,标志着一个新的时代的到来。
自此之后的一段时期里,西方现代艺术的中心从巴黎转移到了纽约。
代表人物杰克逊·波洛克杰克逊·波洛克(Jackson Pollock)最能显示这一风格在观念上和手法上的特征。
自1947年起,他采用了将大幅画布平辅在地上,再在它周围走来走去,把“颜料”滴溅在画布上的画法。
绘画的过程变得像某种祭礼中的舞蹈,他整个身体都在运动。
催眠状态般的专心致志和彻底的身心投入,是一幅画形成其"独立生命"的关键所在。
他的作品一旦完成,那些密布画面、纵横扭曲的线条便传达出一种不受拘束的活力,随心所欲的运动感,无限时空的波动以及其内在的力量。
从波洛克的代表之作“薰衣草之物”中,可以领略抽象表现主义的精神。
乍一看上去,一团如麻的线条互相交织着扑面而来。
近看画作,是颜料直接滴洒在画布上。
画面没有任何可辨识的形象,到处充溢着奔放自由的激情。
画面也没有空间透视,但又不是平面的。
波洛克创造了一种暧昧的空间,大部分的笔触悬浮在这块表面的后方,悬浮在被有意压缩了的、被剥夺了透视关系的空间之中。
前景与后景相互渗透,在人的视觉当中跳来跳去。
波洛克自己这样描述他的作画过程:“我的画不是从画架上来的,作画前,我很少绷钉画布,我宁愿把未绷紧的画布钉在坚硬的墙壁或地板上。
我需要一块坚硬的平面顶着。
在地板上我觉得更舒服些,这样我觉得更接近我的画,我更能成为画的一部分,因为我能绕着它走,先在四边入手,然后真正地走到画中间去,这很接近西部印第安人用沙作画的方法。
” “我又进一步抛弃画家们常用的工具,象画架、调色板、画笔等等。
我宁愿使用木棒、泥刀、刮刀和稀薄的流质颜料,或者一种和了沙的厚涂料,加上破碎玻璃或其他通常不用的材料。
” “当我作画时,我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只有经过一段时间的熟悉后,我才看到我是在做什么。
我不怕反复改动或者破坏形象,因为绘画有它自己的生命,我力求让这种生命出现。
只要我与画面脱离接触,其结果就会一团糟。
反之,就有纯粹的和谐,融洽自然,画也就完美地出来了。
” 波洛克对美国印第安人艺术的造型特点印象很深。
在他看来,印第安人像真正的画家那样,在捕捉恰当意象方面的能力是比较完整的,在绘画题材的构成方面也有很强的理解力。
他们的色彩主要是西方化的,他们的视觉具有一切真正艺术所具有的基本特点。
他认为艺术是源于印第安人的“沙画”艺术,所谓“沙画”就是将涂彩的沙子漏过指缝洒到地上,组成一种彩色的图案。
波洛克这种独特的创作手法造成的画面一开始引起了美国公众的普遍愤怒,但在极少数人的眼中,他是绘画艺术中的反叛英雄。
有人说看他的画对眼晴是一种历险,其间充满惊奇的欣喜。
但波洛克对公众的看法多半不予理睬,继续着魔似地作画。
他不再给作品命题,而只是在完稿时编上一个号码。
他认为作为观众观看现代艺术时,不必寻求什么,“只要随便看-要留意绘画给人的感受,而避免他们寻求的题材问题和先入之见。
”当被问道“在抽象绘画中刻意寻求意蕴和表现对象会不会打断对作品全神贯注的欣赏”时,他答道:“我想它应该是一种享受,就像音乐一样,不久你会喜欢它或者讨厌它。
但这并不是一件严肃的事,我喜欢这花,而不喜欢那花,我想-总得给人一个机会。
”罗伯特·马瑟韦尔罗伯特·马瑟韦尔(Robert Motherwell)可算作抽象表现派运动的组织者,他是一位学识丰富、精力充沛的艺术家。
他早先学习历史、评论和哲学,是一位自学成才的艺术家。
随着抽象表现主义开始形成,马瑟韦尔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大,1947到1948年,他是具有影响的杂志《可能性》的编辑之一,1948年他和三位著名画家威廉·巴齐奥蒂(William Baziotes)、巴尼特·纽曼(Barnett Newman)和马克·罗思科(Mark Rothko)一起,创办一所艺术学校。
1951年他出版了一本达达派画家和诗人的作品集,这本书的出版是“新达达派”诞生的最早信号之一。
马瑟韦尔同时是一位多产的画家,其最为著名的作品是名为“西班牙共和国挽歌”的系列作品。
画面主要是黑色的大笔触画在白的背景之上,形成几何化的团块和结构,具有一种纪念碑式的沉稳厚重之感。
和波洛克一样,他的笔触也是随意的,所不同的是在作画过程中,马瑟韦尔的理性的力量总是可以起作用的,他试图平衡意识与非意识,在自由表达和保持一定的画面构图之间做出协调。
这一系列作品的题材来自于欧洲近代史,西班牙内战爆发时他才二十几岁。
画面的每一个笔触似乎都是作者在怀着依恋之情回忆着自己的青年时代。
他的作品同时也表明在四五十年代美国风行的“主观性”绘画,并非没有能力处理历史题材或社会题材,而欧洲人认为抽象表现主义只是一种“即兴”艺术也是一种误解。
同样是战争题材,我们将马瑟韦尔的系列作品与毕加索的“格尔尼卡”作一比较,可以看出艺术向前推展的进程。
作为立体派代表的毕加索的“格尔尼卡”以分割的形象表达了人们对战争的恐惧,而在马瑟韦尔的作品中,我们连一度令人吃惊的分割的形象也找不到了,剩下的只有笔触,色彩也简化成了黑白二色。
但这丝毫不影响我们从作品中找到作者的情感和绘画的主题。
某种程度上,这样“无意识”地以游动的笔触来表达,比毕加索创作是更为直接,直通人的心灵。
作者无须借助描画形象来传达情绪,笔触中已包含了一切的表达。
1949至1976年间,马瑟韦尔创作了差不多150多幅哀歌主题的变体画。
他又于1968-1972年左右开始了对其艺术生涯中第二个伟大主题的实践,代表作品是1969年的“开放第24号”。
作品由一个单一色块的平面和炭笔线条构成,这种对大规模色彩的表现的探索,包括从相对统一,但非平涂的色块到有节奏感,多样化的画法,形象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而不是形式要素简单的排列,正如中国书法的气韵贯通。
马瑟韦尔对于超现实主义的研究比较全面,并且做了有选择的吸收。
他对“梦境”不感兴趣,而乐于对某种强烈性和庄严性进行新的探索和发挥。
1976年初,他着手表现一个新的主题,也正是从这时起,马瑟韦尔进入了他事业中最多变化和多产的阶段。
成为具有独创力的抽象主义代表。
弗朗兹·克兰弗朗兹·克兰(Franz Kline)的作品也是如波洛克一样属于动态性的。
40年代,他热衷于线描,特别习惯于画小幅的黑白速写和细节,他在细节中研究单一的母题或空间关系。
1949年的一天,他用幻灯机放大一些速写,这启发他发展了自己特有的风格:在白色画布上,一些大尺度的黑色线条,除了线条,别无其他,更没有具象的东西。
画面中的空白与强有力的黑色笔触一以生动,甚至某些飞白看起来更有意味。
人们看他的作品,也能理解“行动绘画”的含义,笔的运行在作品中显得十分重要,徐、疾、通、滞、转、折、进、退,这一点与中国的书法产生了暗合。
不管他有没有受到东方书法的影响,他的画在“计白当黑”的原则上与东方的书法是一致的。
而且在削尽冗繁,只取黑白两色,以少胜多,达到更有深度的美--这样的美学趣味与东方的书法艺术十分接近。
克兰最初的大规模的黑白抽象画作于1950年,特点是笔触大而粗犷,但由控制,还有强有力的建筑式结构。
他的结构对60年代构成主义雕塑家产生了重大影响。
他在50年代后期开始尝试使用色彩,在他去世前的那一年(1962),色彩才开始在他的作品中起重要作用,但结果不一定可喜,似乎色彩在他那由构图表达的意念中无关紧要,而只是一种装饰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