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抗疫护士心理健康保护.doc
- 格式:doc
- 大小:32.00 KB
- 文档页数:4
抗击新冠肺炎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对策摘要] 新型冠状病毒自2019年12月开始暴发流行,面对这一疫情,防控和诊治方面的措施还在探索中。
我院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定点收治单位。
回顾性分析在新冠肺炎期间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并针对现状制定应对措施汇报如下:[关键词] 新冠肺炎期间;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对策The mental health status and countermeasures against COVID-19 nursesZhang Zhi Lan(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huangpi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 affiliated to jianghan university, wuhan 430300, China)[Abstract] : since the outbreak of novel coronavirus in December 2019, the prevention, control and treatment measures are still being explored. Our hospital isthe designated admission and treatment unit for COVID-19 patients. The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nurses during COVID-19 was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were reported as follows:[key words] COVID-19 period;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nurses; countermeasures 新型冠状病毒属于β属冠状病毒,常为多形性,直径50-200nm。
疫情时期的医护人员心理健康教育背景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医护人员一直是保护公众健康的关键力量。
然而,他们长时间面临高风险工作环境和巨大心理压力,这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
因此,有必要为医护人员提供心理健康教育,以帮助他们应对疫情期间的挑战。
目标本文档的目标是提供疫情时期医护人员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和建议,以确保他们能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并有效地工作和面对压力。
管理压力1. 定期进行心理健康评估,及早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心理问题。
2. 提供支持和倾听,建立一个安全的环境,让医护人员能够分享他们的担忧和困惑。
3. 鼓励医护人员寻求专业的心理健康支持,如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
促进自我照顾1. 引导医护人员研究和运用有效的应对策略,如积极情绪调节和应对技巧。
2. 呼吁医护人员注意个人健康,包括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和适度的运动。
3. 提供资源和信息,帮助医护人员应对疫情相关的压力和焦虑。
有效沟通和团队合作1. 加强团队建设,通过定期会议和交流活动促进同事之间的支持和理解。
2. 提供沟通技巧的培训,帮助医护人员更好地表达和倾听。
3. 鼓励医护人员分享经验和知识,增强彼此之间的合作和研究。
提供职业发展支持1. 提供培训和进修机会,帮助医护人员发展技能和知识。
2. 支持医护人员的晋升和职业发展,让他们感到自己的工作受到重视和认可。
3. 设立奖励和激励机制,鼓励医护人员在工作中付出更多并取得成就感。
结论通过提供疫情时期的医护人员心理健康教育,我们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压力,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从而更有效地履行他们的工作职责。
在这个艰难的时刻,我们应该尽力保护和支持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让他们知道他们的工作是被重视和尊重的。
新冠疫情期间医务人员焦虑紧张的心理状况及护理对策摘要】目的:研究新冠疫情期间医务人员焦虑紧张的心理状况,并采取护理对策。
方法:选择在2020.2.16—3.26月期间,我院80例医护人员,对其焦虑紧张心理情绪进行详细分析,针对心理影响因素并采取针对性心理护理措施,对本次护理工作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通过心理分析得知,我院医务工作人员的焦虑紧张心理主要由工作压力、感染风险、疫情现状、家人思念等引起。
实施心理护理措施后,医护人员的汉密尔顿焦虑评分较护理前明显改善。
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医务工作人员在高压、高危环境中,易产生负面情绪,实施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焦虑紧张心理,提高工作效率,该护理方法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心理状况;医务人员;护理对策;新冠疫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我国出现于2019年底,该疾病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在短时间内传播至全国范围。
国家卫健委开展防疫工作,对医疗单位提供支持。
虽然医疗机构获得政府支持,但由于隔离患者、疑似患者众多,医务工作人员工作负担较大[1]。
在确诊患者、疑似患者的隔离、医学观察、治疗、护理工作中,医务工作人员投入过多精力,其心理状况对工作效率存在直接影响,其负面情绪不容忽视。
为此本研究对我院的56例医务工作人员焦虑紧张心理状况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其研究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在2020.2.16—3.26期间,我院80人例医务人员,医生25人,护士53人,记者(贵州遵义)2人;男性48人,女性32人,年龄24—57岁。
志愿者和后勤人员都是湖北省鄂州市的当地志愿者。
1.2方法1.2.1 护理方案我院此次参与疫情工作的医务工作人员包括医生、护士、记者,每一位人员负责不同工作岗位,工作任务存在差异。
此外医务工作人员的学历、工作经验、心里承受能力存在个体差异。
对医务工作人员进行多方面评估,分析其负面心理存诱因针对个体情况制定护理方案。
新冠疫情下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调节(共3页)-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新冠疫情下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调节疫情之下,一线医务人员们面临着常人无法想象的挑战:他们需要克服随时可能会被感染的内心恐惧,他们需要忍耐对家人的担心而专注于救治病患,他们在身心俱疲的同时仍需耐心地安慰和开导患者及家属,他们绝望地看着身边的战友被病毒感染却无能为力。
面临着紧缺的医疗物资,承担着前所未有的超负荷工作压力,肩负着整个社会抗击疫情的期盼,一线医务人员们承受的巨大心理压力可想而知。
因此,在保护医务人员不被病毒感染的同时,还应深度了解一线医务人员的心理特点,及时、科学地进行心理疏导,确保所有奋斗在一线的白衣战士身心健康地战胜疫情。
一线医务人员的心理特点:初上战场,担心忐忑医务人员的忐忑来自对未知的恐惧。
很多医务人员临危受命奔赴前线,“前线的病况如何”“病人的身心状态怎样”“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如何诊治”等都是初上战场的医务人员面对未知时担心、忐忑的来源。
当他们无力地看着感染者离开世界时会感到内疚自责,“是不是自己做得不够好,是否已经竭尽全力”。
与此同时,让一线医务人员最牵挂的莫过于自己的家人,“自己不小心把病毒带给家人怎么办”“自己万一感染了,父母子女怎么办”等担心可引发医务人员的焦虑情绪。
虽然这种正常的情绪反应不会对医务人员参加疫情防控工作造成明显的影响,但在心理工作者的指导下进行自我调适亦十分重要。
过劳工作,疲惫倦怠一线医务人员面临着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有些医务人员甚至只能在工作间隙席地而睡。
严重睡眠不足不仅会导致情绪不稳、注意力不集中等,还会使免疫力下降增加病毒感染的风险。
虽然医务人员们竭尽全力保持高度注意力和平稳的精神状态来攻克这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但是难免也有情绪波动和起伏。
尤其是当遇到不遵守医嘱及不配合防止疫情传播工作的患者及家属,或是得知自己的家人、战友感染病毒时,他们很容易感到委屈、绝望、无助,甚至产生自我怀疑、过分悲伤和忧郁。
战疫医护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新冠疫情的爆发,战疫医护人员承担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和心理负担。
他们长时间穿戴防护装备,面临着高风险的工作环境,同时还要应对生死考验和人员不足的困境。
为了保护他们的心理健康,有必要进行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
战疫医护的心理健康教育旨在提供以下几个方面的支持:
1. 信息传递和解释:医护人员需要明确了解疫情的相关信息,包括传播途径、病毒特征、预防措施等。
同时,还需要解释目前支持他们工作的医疗设备和防护装备的有效性,以减少他们的担忧和不安情绪。
2. 心理健康知识和技巧:战疫医护人员需要学习一些应对压力和焦虑的技巧,如放松训练,正念练习,积极情绪调节等。
他们还需要了解心理反应和疲劳的标志,以便及时寻求帮助。
3. 心理支持和倾听:医院和相关机构应该提供心理支持服务,包括心理咨询和倾听。
战疫医护人员可以通过与专业心理健康专家交流来减轻心理负担和情绪压力。
4. 团队合作和互助:鼓励医护人员互相支持和合作,建立一个团队合作的文化。
他们可以通过讨论和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经验,以减少孤独感和紧张情绪。
5. 应对恐慌和谣言:战疫医护人员需要更好地理解疫情,并与患者和公众分享信息来减少恐慌和谣言的传播。
同时,他们也
需要应对自己的恐慌和谣言。
通过以上的心理健康教育,希望能够提升战疫医护人员的心理韧性和适应能力,减少他们在疫情期间的心理健康问题。
这不仅有利于他们个人的发展和健康,还能提高他们的工作效能和战胜疫情的能力。
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一线护理人员职业心理情况及应对策略摘要】目的:探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一线护理人员职业心理情况以及应对策略。
方法:2020年2月-2020年3月期间,以我院73名抗击新冠状肺炎一线的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
抗疫前后分别为抗疫前组和抗疫后组;抗疫结束后,实施心理干预则为心理干预组。
发放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抗议前后进行调查问卷。
结果:与抗疫前相比,抗议后护理人员SCL-90量表中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以及总分均较高,差异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经过综合性心理干预后,73名一线护理人员SCL-90量表的强迫、抑郁、焦虑等项目分值均明显下降,差异具有比较显著性差异(P<0.01)。
结论:对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一线护理人员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与疏导措施,能够改善一线护理人员的职业心理健康状况。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一线护理;职业心理健康;护理对策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由2019-nCoV感染导致的急性、传染性肺炎[1],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体温升高、四肢乏力、咳嗽以及呼吸困难等症状,该病对患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的危险性更高。
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我国多个医院被指定为定点收治新冠肺炎医院,因此众多的医护人员直面一线疫情,工作内容繁多、工作时间长、工作量大、精神压力大以及责任感重等多重因素影响对一线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均造成了不良影响[2],故心理健康工作者应帮助一线医护人员疏导不良心理情绪。
我院就疫情期间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一线护理人员职业心理健康状况与护理对策进行了简要研究,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20年2月-2020年3月期间,以我院73名抗击新冠肺炎一线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男8名、女65名,年龄23-45岁,平均31.44±3.41岁,工作时间7.54±4.25年。
所有护理人员的教育、职称、家庭背景等无明显差异。
1.2 方法1.2.1实验分组抗疫前后分别为抗疫前组和抗疫后组;抗疫结束后,实施心理干预则为心理干预组。
护士在传染病发期间的心理压力与自我保护新冠病毒的暴发给全世界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医疗系统作为应对疫情的第一道防线,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在疫情期间,护士们承担着繁重的工作,不仅需要面对患者的治疗、护理工作,还要应对自身的心理压力和保护自己免受感染。
本文将探讨护士在传染病发期间所面临的心理压力以及他们如何保护自己。
传染病发期间,护士们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首先,他们面临着对病人生死的责任感。
在治疗传染病患者的过程中,任何一个细节的疏忽或错误都可能导致患者的生命危险。
这种巨大的责任感使得护士们长时间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中,会产生长期的心理压力。
其次,护士们还需要处理大量的工作量。
在疫情期间,医院的患者数量急剧增加,护士们必须面对繁忙的工作和缺乏休息的问题。
长时间的工作状态会让护士们感到精疲力尽和心力交瘁,这也是一种心理压力。
为了保护自己免受感染,护士们采取了一系列的自我保护措施。
首先,他们严格遵循医疗防护措施,包括佩戴口罩、手套、护目镜等个人防护装备,避免暴露于病原体的直接接触。
其次,护士们加强了个人卫生的重要性。
他们经常洗手,保持自己的手部清洁,减少可能的交叉感染。
同时,护士们还注意保持自身的免疫力,通过均衡饮食、充足的休息和适量的运动来增强自身的抵抗力。
此外,在疫情期间,护士们还加强了自身的心理调适,通过与同事和家人的沟通,寻求心理上的支持和安慰。
除了以上的自我保护措施,医疗机构也应承担起保护护士的责任。
首先,医疗机构应提供足够的防护装备和设施,确保护士们有足够的资源进行工作。
其次,医疗机构可以组织心理辅导团队,为护士们提供心理疏导和支持。
在面对巨大的心理压力时,护士们可以通过与心理专业人员的交流,释放内心的压力。
同时,医疗机构还应该合理安排护士们的工作时间,确保他们有足够的休息,并提供必要的心理健康支持。
总之,护士在传染病发期间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和自我保护的需求。
他们承担着治疗、护理患者的责任,同时自身也需要保护免受感染。
抗击新冠肺炎护士的心理压力及疏解对策发表时间:2020-07-17T15:50:26.233Z 来源:《护理前沿》2020年8期作者:游静文[导读] 目的:总结我院2020年3月1日--3月20日收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一线护理人员[摘要] 目的:总结我院2020年3月1日--3月20日收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一线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及舒缓的对策。
方法:采用症状自评表对我院一线护士的心理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其原因。
结果:我院一线护士其主要症状为失眠、抑郁、焦虑、偏执、心慌等植物神经紊乱症状。
结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护士心理一致感处于低水平,建议护理管理者需注意临床护士的人员匹配的合理,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机制,增强护士防治疫情的自信心和价值感,提高疫情防控与救治能力。
[关键词] 抗击新冠肺炎护士;心理压力及疏解的对策Psychological stress and Countermeasures against COVID-19 nursesYouJingWen(Huangpi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 affiliated to Jianghan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300)[Abstract] 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mental health and relief measures of front-line nurses in our hospital during the coVID-19 epidemic from March 1 to March 20, 2020. Methods: To investigate the psychological status of front-line nurses in our hospital and analyze the reasons. Results: The main symptoms of first-line nurses in our hospital were insomnia, depression, anxiety, paranoia, palpitation and other autonomic disorders. Conclusion: The psychological consistency of clinical nurses fighting COVID-19 is at a low level. It is suggested that nursing manager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reasonable matching of clinical nurses, improv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of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 enhance the confidence and sense of value of nurses in epidem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 and improve the epidemic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ability.[Key words] Nurses fighting COVID-19; Psychological pressure and countermeasures自1月24日除夕至3月8日,全国共调集346支国家医疗队、4.26万名医务人员、900多名公共卫生人员驰援湖北。
医护人员隔离期间心理健康该如何守护近期,由于工作量长,工作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一线医务人员在各自岗位上忙碌着,不可避免地会对心理生理和行为产生不利影响,在严重的情况下,会发展为急性应激反应或创伤后应激障碍,医护人员需要积极应对这些压力大的疫情状况,逐步稳定内外环境的不稳定性,恢复身心平衡,保持身心健康,医护人员可能会有哪些反应?躯体反应。
由于身心不适,缺乏休息和睡眠会导致身体不适,如紧张、无法放松、无法发力、注意力不集中等。
情绪反应。
由于抗击疫情工作繁重,护理人员不足,只有延长工作时间,才能保证护理工作顺利开展。
休息时间无法保证,精神和体力不断透支,心理负担不断加重,不同程度的紧张和焦虑在所难免。
多疑,担心自己、同事、家人会感染新冠病毒,情绪低落、抱怨、工作积极性低、注意力不集中、思维不清除,反复查看疫情信息、反复测量体温、消毒洗手,暴露出一系列强迫行为。
如果医护人员的焦虑没有及时干预,不仅会影响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还会在临床实践中引起不良事件,给患者的安全带来隐患。
职业困惑。
当前疫情反复无常,医务人员长期处于紧张的工作环境中,不能保证正常休息,且不知道这种情况会持续多久,可能会生气或出现抱怨言行。
如没有及时的关注和缓解,长期压抑的情绪是无法释放的,在某些情况下(例如当其他人不理解时),可能会突然爆发,情绪甚至会以一种难看的方式释放出来。
从事核酸采集的医务人员长期超负荷工作会导致职业疲劳,感觉自己力不从心,体力透支严重,觉得自己对不起患者,开始怀疑自己的职业选择,并开始觉得自己的工作毫无价值。
长期以来,医护人员作为健康卫士的重要角色,在疫情防控攻坚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医务人员也是普通人、孩子、恋人、家人,存在着对亲人的牵挂和对离别的抗拒,有对疫情不确定的担忧。
作为“红色战线”,隔离点医务人员需要在封闭的环境中持续战斗,也需要适当的心理疏导。
作为隔离人员的守护天使,医务人员应该如何进行心理调整和抗压?学会对疫情的演变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疫情下的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知识一、树立正确认知,学会接纳自我。
在这场疫情防控战役中,有些医务人员因无法控制患者的病情恶化,或疫情的蔓延和患者的离世出现自身应激反应而产生无助等负面情绪。
一线医务人员应该树立正确认知,学会接纳自己“是个医生不是神”的事实,认可自己付出的艰辛努力。
每一个医疗活动对患者都是有价值的,但也要正确面对自身能力有限的客观事实。
疫情蔓延是疫情发展的必然过程,切忌过度自责。
承认自己有情绪反应是正常现象,及时寻求同伴支持和专业人员的帮助,以更好的状态奋战在防疫一线。
二、保证充足睡眠,适度运动。
睡眠与免疫系统和认知功能息息相关,严重睡眠不足不仅会直接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显著增加医务人员感染病毒的风险,还会影响个体的认知功能,增加决策失误和医疗事故的发生概率。
因此,即使面临艰巨而繁重的防疫任务,也应保证每天充足睡眠。
此外,建议医务人员尽可能每天保持30分钟的室内有氧运动,如慢跑、快走等。
适度的运动有利于缓解神经高度紧绷的状态,消除紧张情绪,释放心理压力,促进深度睡眠,确保医务人员身心健康地攻克病毒感染。
三、掌握正念放松,让心旅行。
医务人员在完成一天高度紧张的工作后,大脑思维过度亢奋,不受控制地思索与工作相关的事情,无法让自己完全放松下来。
长此以往,他们很快就会达到体能和心理的极限,变得精疲力竭。
因此,要想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战,一线医务人员需要掌握科学的放松方法,在工作完成后尽快地恢复自身的精力和体力。
1、正念呼吸练习是简单有效的放松训练方法。
可以把注意力专注在呼吸上,以减少杂念,放松身心。
刚开始进行正念呼吸练习时,注意力往往不能集中在呼吸上,经常游移,但通过不断的练习,正念呼吸通常能对紧张焦虑的情绪起到缓解作用。
2、其他疏导方法:(1)积极联想法:联想一些积极、放松的场景,有利于改善心态、提高免疫力。
(2)放松训练:可以进行1-2次深呼吸,即深吸一口气后保持一会儿,再慢慢把气呼出来。
(3)正确宣泄情绪:根据爱好采用写日记、绘画、书法等方式宣泄情绪。
新冠疫情下抗疫一线护士进行心理干预的措施和效果分析高小琴 合川区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重庆合川 401520摘 要:2019年12月31日,湖北省首次公布了一组原因不明的肺炎病例,随着武汉疫情迅速蔓延。
全国纷纷派医护人员前往武汉参与一线抗议工作,人们也开始了长达15天的居家隔离。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
疫情形势严峻,责任不容懈怠。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疫情期间,我在合川新冠合理点上班,2.3-3.6一直在岗,本隔离点确诊病例23人,凝视病例93人。
随着确诊人数的增加,一线护士心理活动也产生了较大的变化,存在着明显的心理防疫隐患,本文主要对此进行研讨。
关键词:新冠疫情 抗疫 一线护士 心理干预 效果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简称NCP)属于一种传染性较强、易感染的急性呼吸传染性疾病,该病目前尚无特异性治疗药物,也无特异性治疗手段,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1]。
新冠肺炎患者临床护理工作量较大,危险性较高。
在新冠肺炎病区工作的护理人员要承受较大的生理挑战与心理挑战,必须要保持高水平的心理应激状态。
通过为一线护士提供预防性心理辅导(Preventive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能够降低应激不良反应。
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以我院2020年2月19-2020年3月30例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均为女性,年龄22-50岁,平均(47.5±2.3)岁。
所有医护人员均知晓本次研究,且自愿加入。
通过调查一线医护人员,与其进行深层次的交谈,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突发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危险性。
一线医护人员工作环境的艰苦,工作压力的巨大及社会支持不足等问题,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性心理辅导。
1.2 研究方式对30例医护人员实施预防性心理辅导,其内容包括护理人员认知调整、合作型团队建设、情绪宣泄途径等。
疫情期间医护人员心理健康辅导讲座材料疫情期间,医护人员承担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和心理负担。
为了帮助他们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以下是一些心理健康辅导的建议和技巧。
1. 关注自己的情绪和需求- 接受情绪:允许自己感受到各种情绪,包括焦虑、担忧、愤怒等。
切勿压抑情绪,情绪的表达和释放有助于减轻压力。
- 注意自己的身心需求:合理安排休息时间、饮食和睡眠,保持良好的工作与休息平衡。
2. 寻求社会支持- 与同事交流:和同事分享工作中的挑战和感受,互相支持和理解。
建立支持系统,共同应对工作压力。
- 寻求家人和朋友的支持:与家人和朋友交流,分享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倾诉情绪,寻求鼓励和支持。
3. 建立健康的应对机制- 培养健康的应对策略:通过适当的休闲活动,如运动、读书、旅行等,调节自己的情绪和压力。
- 研究心理调适技巧:掌握有效的应对方法,如深呼吸、正念冥想等,帮助缓解焦虑和压力。
4. 定期检查心理健康状况- 关注自己的心理状况:定期评估个人的心理健康状态,如情绪变化、睡眠质量等,并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 寻求专业辅导:如果出现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建议寻求心理咨询师或专业心理健康机构的支持和指导。
5. 调整工作环境和工作负荷- 与领导沟通:与上级沟通和协商,共同寻找缓解工作压力的方法和策略。
- 分配合理的工作负荷: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任务,避免过度劳累和工作压力过大。
以上是一些疫情期间医护人员心理健康辅导的建议和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这个特殊时期,大家一定要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同时也要相互关心和支持,共同度过困难时刻。
"S*“亘二■,一.“0.―S一■*>yaw.—<■<»J w v—«■«w^—健康向导滓利持稿圭鎚笆企:…一…逸红一也建自逑禺星跪橫超昱生社圭隹:一数轰丄一匡举更土一虫矍学翌匕山西省医宪学科滞头人,省优秀专家,山西省优秀硕导、医科大学优秀教师。
守护医务人员、/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以来,许多医务人员坚守一线,逆风而行,争分夺秒挽救患者的生命健康,他们在自己直接面对被感染危险的同时还要治疗病患,长期紧张的情绪、过度的劳累,他们的心身健康状况更需要被关注。
致一线医务工作者我们在热血沸腾上前线时,可能未曾想到或者低估了这项工作的挑战!你可能经验不足、临时征战;也可能一些实际面临、急待解决的问题超岀了你的认知范围和应对能力;你可能面临与患者同样的紧张焦虑;也可能希望自己帮助更多而产生了无力感和无助感……我想说的是,首先,我们不是机器人,我们有血有肉,有正常的需求和需要,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其次,长期在弥漫性的压力下工作,出现一些情绪问题是正常的事情,你可能会产生紧张、焦虑、担心、无力感、内疚、同情等,这并不是什么羞耻的事。
再次,在你的实际工作中,可能会产生一定程度上的情感卷入。
可能会产生替代性创伤。
什么是替代性创伤它是一种心理创伤,但不同于亲身遭遇的创伤;它是由于目睹或者听闻他人的情感性创伤遭遇,经由共情或类似途径,而产生的反应性情感创伤。
由于替代性创伤,我们可能一产生跟当事人同样的情绪情感,例如同样的悲伤、痛苦、愤怒、绝望;跟当事人同样的认知受⑧漳別特稿•......健康向导........限,心理灵活性受损。
对当事人产生不恰当的责任感、保护欲;又因为我们不能有效地帮到当事人,而内疚、自责、愤怒、责人。
你是否有下列的感受或状况,并持续超过1周以上?那么你需要更多的关照自己的情绪。
很难交流,无法听进疫情之外的话题;情绪激动,易怒,经常和人争吵;没办法休息或放松,持续关注疫情相关信息;思维过程缓慢,注意力不集中,无法决定事件的优先级、无法做决定,失去客观性;感到英勇、欣快或无敌感;否认现实;焦虑或恐惧;抑郁;愧疚;冷漠;悲伤。
新冠疫情下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调节一线医务人员在疫情期间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需要克服内心的恐惧和忐忑。
他们需要专注于救治病患,同时忍耐对家人的担心。
此外,他们还需要安慰和开导患者及家属,面对身心俱疲的工作状态。
在这样的情况下,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要,需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确保他们能够身心健康地战胜疫情。
初上战场的医务人员面临着未知的恐惧和忐忑。
他们不知道前线的病况如何,病人的身心状态如何,以及感染如何诊治。
当他们看着感染者离开世界时,会感到内疚自责。
同时,他们也担心自己会把病毒带回家中,增加家人感染的风险。
这些焦虑情绪可以通过心理工作者的指导和自我调适来缓解。
医务人员需要承受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有些人甚至只能在工作间隙席地而睡。
严重的睡眠不足会导致情绪不稳、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还会使免疫力下降增加病毒感染的风险。
医务人员们需要保持高度注意力和平稳的精神状态来攻克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然而,当遇到不遵守医嘱及不配合防止疫情传播工作的患者及家属,或是得知自己的家人、战友感染病毒时,他们很容易感到委屈、绝望、无助,甚至产生自我怀疑、过分悲伤和忧郁。
在疫情期间,医务人员的神经处于高度紧绷的状态,可能会引发应激反应。
因此,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和自我调适非常重要。
只有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医务人员才能更好地应对疫情,为患者和家属提供更好的帮助和支持。
在高浓度病毒隔离室中工作,一线医务人员面临着巨大的危险和压力。
为了节省防护物资,一些医务人员不得不忍受长时间的饥渴和不便,甚至不敢回家。
随着疫情不断恶化,医务人员的精神状态也逐渐恶化,容易出现焦虑、抑郁、恐惧等应激情绪反应。
在一些医务人员无法控制疫情传播或无法挽回感染者生命时,他们可能会感到自我挫败感和绝望感。
在疫情结束后,一些医务人员可能会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等心理问题。
因此,我们应该提前考虑这些后续心理状态,并制定相应的预防策略。
为了缓解一线医务人员的心理压力,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四点建议。
2020抗疫护士心理健康保护
2020抗疫护士心理健康保护
心理障碍是越来越沉重的话题,新时期。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最近进行的调查研究结果,一组沉甸甸的数字表明:全世界范围内患有心理障碍的人数占人口的12%更有上升的趋势,那麽,处在新时期的护士群体,尤其是精神科的护士长期处在焦虑、抑郁、偏执、疑虑、愤怒的环境氛围中,如何做到不被不良环境同化,保持自身的健康心理,更好地服务于精神疾病患者,也是精神科护士必须学习的内容。
1、正确认识心理障碍
心理障碍一般是指没有能力按社会认为适宜的方式行动,以至其行为后果对本人或社会是不适宜的。
一般人认为心理障碍是对刺激反应的一种异常表现。
2、掌握维护健康心理的要素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健康有了新的概念。
世界卫生组织自信对健康
的定义为:健康是指不但没有躯体上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
即是,心理的健康和身体的健康同等重要。
心理健康有如下要求:
(1)智力正常
(2)自我安全感
(3)切合实际
(4)乐观的生活态度
(5)和谐的人际关系
(6)思想与行动协调统一
3、注意给健康心理添加“营养素”
现代物质文明的进步,人们十分注意膳食的合理搭配,以吸取各种营养素,而却忽略了心理健康其实也需要添加“营养素”。
(1)自信:自信可使我们变得坚强,不惧困难、积极向上,有勇气接受挑战和解决问题。
护理事业的迅猛发展,许多护理工作方法函待改革、
更新,社会对精神科医护人员不理解,甚至对其怀有歧视,造成从事精神科的医护人员有心理压力,得不到社会和家人的支持,但只要我们有信心,就有勇气和能力面对挑战。
(2)爱:爱是人本善良的一种表现,也是人与人之间最直接的沟通方法,它能够使人深深感觉到生活着是一种幸福。
作为精神科的护士,爱心更是一种工作责任感的体现,关心自己,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更爱自己服务的对象,愿意为真诚付出。
爱是重要的精神“营养素”。
爱能伴随人的一生。
精神科的护士社会责任重大,同事、亲朋和子女之爱十分重要,它们会使护士们在事业家庭上备添信心和动力,让生活充满欢乐和温暖。
(3)快乐:紧张而繁重的护理工作难免使我们感觉疲劳、心情抑闷,只要我们注意适时添加“快乐”这种营养素,赋予生命以活力,才能缓解疲劳,消除抑闷,积极热情投入到护理工作中,真诚问候一位患者,在紧张的工作中寻找快乐。
(4)宽容:在工作中,护士与护士之间、护士与患者之间难免会发生一些矛盾冲突,当这些冲突危机无法化解时,我们护士就要适时放弃,学会宽容,宽容也是心理健康不可缺少的“营养素”。
人生百态,万事万物难免都能够顺心如意,无名火与萎靡颓废常相伴而生,宽容是脱离种种烦扰,减轻心理压力的法宝。
(5)自知:了解自己、认识自己、把握自己。
虚心接受同事的建议,谦狲地对待与自己相处的人和事,针对性地有计划、有目的地学习和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6)自控:懂得自我控制是进行自我调整,维护健康心理的重要手段。
在护理过程中,精神科的护士往往被精神疾病患者作为辱骂、打闹、恶言攻击的对象,因此,必须加强修养,学会制怒,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达到平心静气,以理服人的境界。
(7)阿q:在生活中,不可避免地要产生许多令人不快的情绪,如遇怨恨、急躁、不满、痛苦、失意、羞愧、内疚时,不妨来点阿q精神,冲着自己的内心大喊:“嘿,没有什麽了不起的,天塌下来都能顶。
” 运用自解、自嘲的方法进行自我的心灵安慰,达到及排解和宣泄,以防不良情绪的日积月累,形成心理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