枸杞生物学特性19页PPT
- 格式:ppt
- 大小:2.06 MB
- 文档页数:19
枸杞子的生态习性及栽培技术枸杞子的生态习性及栽培技术一、生态习性和形态特征枸杞喜光,稍耐荫,喜干燥凉爽气候,较耐寒,适应性强,耐干旱、耐碱性土壤,喜疏松,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忌粘质土及低湿环境。
以肥沃、排水良好的中性或微酸性轻壤土栽培为宜。
枸杞为落叶灌木,高达2 米。
多分枝,枝细长,拱形,有条棱,常有刺。
单叶互生或簇生,卵状披针形或卵状椭圆形,全缘,先端尖锐或带钝形,表面淡绿色。
花紫色,漏斗状,花冠5 裂,裂片长于筒部,有缘毛,花萼3-5 裂,花单生或簇生叶腋。
浆果卵形或长圆形,深红色或橘红色。
二、繁殖技术2.1 选择苗圃地枸杞育苗地适生条件要求地势平坦,排灌方便。
下种的前一年进行整地深耕,并结合深耕每亩施厩肥2500-3000kg,冬季要进行一次灌水,第二年春播种前进行一次轻浅度翻耕。
2.2 种子繁殖种子要求选用子粒饱满、生活力强、发芽率高的优良品种。
具体方法:在枸杞成熟时,在优良品种的健壮单株上,采摘大粒鲜果,用水将杞果泡软后洗了种子,晾干备用制取种子。
枸杞播种季节分为春季、秋季及雨季三种。
春季,一般在清明前后。
秋季,一般在秋分前后。
雨季,在夏至前后。
雨季还可用当年采摘的鲜果种子播种。
具体方法:为促进苗木出苗速度与而整齐度,播种前先用40℃温水浸泡24 小时。
然后进行条播,开沟深度一般为1.5-2.0 厘米,沟距35 厘米。
撒种时注意要在种子中掺些细沙并混匀后再撒入沟内,覆土厚度1.0-1.5 厘米左右,每亩播种量500g 左右。
覆土后要根据具体墒情,浇水一次。
天气干旱时,为防止苗床板结龟裂,要在畦面上加盖稻草、秸秆等遮荫和平处理,出苗后要及时揭除覆盖物。
在幼苗生长期,注意松土、除草、治虫,并剪除基部萌生枝条。
间苗,要根据去劣留优,去弱留强的原则进行。
第一次间苖,在苗高6-7cm 时,按株距6-7cm 留苗。
第二次在苗高20-30cm时,按株距15cm 左右留苗。
2.3 扦插繁殖在春季树液流动后,萌芽放叶前进行。
•枸杞的生物学特性与价值•枸杞栽培的关键技术•枸杞病虫害防治技术•枸杞采收与加工技术•枸杞栽培的效益与市场前景目•枸杞栽培的成功案例分享录枸杞的生物学特性030201药用价值经济价值枸杞的药用价值与经济价值枸杞的生态价值选种育苗选种与育苗建园选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方便的地方建园,同时要考虑到便于运输和管理。
定植春季或秋季进行定植,一般采用带土移栽,株行距为1米×2米或1.5米×2米。
建园与定植土肥水管理土壤管理每年施用有机肥2-3次,同时根据生长情况和土壤肥力进行追肥。
施肥浇水整形与修剪整形采用多主枝开心形或主干形,根据树形进行修剪,保持树冠通风透光。
修剪根据生长情况和密度进行修剪,去除病枝、弱枝和交叉枝,保持树体健康和美观。
锈病主要由真菌引起,会导致叶片出现黄色或橙色的锈斑。
防治方法包括清除病原、加强田间管理、药剂防治等。
黑果病为枸杞生产上的一种毁灭性病害,病果率可达30%以上。
防治方法包括选用抗病品种、清除病原、加强田间管理、药剂防治等。
根腐病主要由真菌引起,会导致根部腐烂,影响植株的生长和发育。
防治方法包括选用抗病品种、清除病原、加强田间管理、药剂防治等。
常见病害及防治方法常见虫害及防治方法绿色防控技术利用灯光、色彩等物理因素诱杀害虫,如使用黑光灯诱杀蚜虫。
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农业防治利用天敌、寄生性昆虫等生物因素控制害虫数量,如释放寄生蜂等。
使用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进行防治,如使用吡虫啉等药剂。
通过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等农业措施,提高植物的抗病抗虫能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枸杞的采收采收方法采收标准采收时间03筛选枸杞的加工技术01晾晒02烘干1枸杞产品的质量控制与标准23优质的枸杞干货应该呈暗红色或深红色,无杂质,无病虫害和机械损伤,果实饱满,口感甜润。
质量标准在枸杞的晾晒、烘干和筛选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操作流程和环境卫生,避免杂质和污染物的混入。
质量控制枸杞产品应进行合理的包装,包装上应标明产品名称、产地、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
枸杞(形态、种植、营养全涵盖)枸杞是茄科枸杞属的多分枝灌木植物,高0.5-1米,栽培时可达2米多。
国内外均有分布。
枸杞全身是宝,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春采枸杞叶,名天精草;夏采花,名长生草;秋采子,名枸杞子;冬采根,名地骨皮”。
枸杞嫩叶亦称枸杞头,可食用或作枸杞茶。
现代研究,枸杞子有降低血糖、抗脂肪肝作用,并能抗动脉粥样硬化。
此外,枸杞还可用园林作绿篱栽植、树桩盆栽以及用作水土保持的灌木等。
枸杞是一种很好的水土保持树种,又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其浑身是宝,叶、果、皮均可入药。
近年来,随着滋补药品和食品的开发利用,枸杞子的市场需求量猛增。
加之,现有枸杞栽培零星,管理粗放,产量低而不稳,枸杞子的市场需求呈现供不应求的态势。
为满足市场需要,种枸杞经济实惠,简单易行,有望扩大栽培。
形态特征枸杞为落叶灌木,高达一米余,茎皮灰黄色,枝条细弱,常弯曲下垂,侧生枝短,常成为短刺生于叶腋。
叶菱状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1.5—5厘米,花淡紫色。
浆果鲜红色,卵圆形或长圆形,种子多数扁肾形,淡黄色,长2.5毫米。
花期6—9个月,果熟8—10月。
生物学特性喜光照。
对土壤要求不严,耐盐碱、耐肥、耐旱、怕水渍。
以肥沃、排水良好的中性或微酸性轻壤土栽培为宜,盐碱土的含盐量不能超过0.2%,在强碱性、粘壤土、水稻田、沼泽地区不宜栽培。
主要的优良品种有大麻叶枸杞、小麻叶枸杞。
多分枝灌木,高0.5-1米,栽培时可达2米多;枝条细弱,弓状弯。
生境分布分布于我国河南、东北、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南部、青海东部、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以及西北、西南、华中、华南和华东各省区;朝鲜,日本,欧洲有栽培或逸为野生。
常生于山坡、荒地、丘陵地、盐碱地、路旁及村边宅旁。
我国枸杞著名产地为宁夏及青海。
在我国除普遍野生外,各地也有作药用、蔬菜或绿化栽培。
作用与经济价值1、保持水土。
枸杞是干旱陡岸陡坡上的一种优良水土保持灌木,其地上部分生长迅速,植株上端枝叶茂密,下端枯枝交错,紧贴坡壁,有减缓地面径流的作用。
枸杞植物知识资料_功效作用|形态特点经过学校八公桥看到一串红果果,好奇是什么,走进一看,大概是枸杞。
再看到残留的一朵花,我就确定了。
没问题,是枸杞,可以吃。
然后吃了几个,水蛮多,感觉晒干还蛮不容易的。
所以学校真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呢,之前一直以为学校没有枸杞的。
没想到在桥上就发现了,肯定还错过了不少植物。
枸杞倒是不难吃,不过也不好吃,所以成了中药,而不是水果。
枸杞以前会泡水喝,因为眼睛不舒服,不过市面上的枸杞有些是硫磺熏过的。
所以不一定安全,能够自己种的话,那不错。
枸杞对生长的环境不是很挑剔。
著名的宁夏枸杞在大西北,他能长。
我家,贵州,也能长。
这个,南京的小桥上,也有他的身影。
所以算不得娇气的植物。
现在来摸清他的家底,也是系统的学习植物分类学。
首先他来自于茄科,在我们生活中并不陌生的一个科。
土豆,烟草,茄子,辣椒等都是他亲戚。
然后枸杞来自于枸杞属,所以枸杞是一个属呢。
宁夏枸杞是一个种,而不是在宁夏的枸杞。
当然在宁夏品质比较好,因为道地药材嘛。
我能确定这是枸杞,不过具体是不是枸杞本种,我没去深究。
然后我们看枸杞的功效吧,首先是他对眼睛的保护作用,这是我们比较熟悉的。
研究发现眼睛的所有组织中都存在类胡萝卜素。
在视网膜的凹处和周围区域叶黄素和玉米黄素的含量不同,其周围区域叶黄素含最高,而在中心凹处玉米黄素的含量高。
研究表明,玉米黄素和叶黄素对眼睛有保护作用,与老年性退行性黄斑病变呈负相关关系。
此病发生的部位是在眼底视网膜的中央黄斑区域,是产生视力功能最敏锐的部位。
研究显示人体视网膜中心的后部的视网膜黄斑富含抗氧化色素,它是由高密度的玉米黄素和叶黄素产生的。
玉米黄素和叶黄素是视网膜黄斑区域中存在的唯一一类胡萝卜素,从饮食中摄取。
它们可以影响黄斑色素密度。
经常食用富含类胡萝卜素,尤其是玉米黄素和叶黄素的食品,能降低患老年性黄斑变性的可能性。
补充叶黄素和玉米黄素对老化性视网膜黄斑病变,至少是早期的病变,具有明显的改善效果,同时还可降低老年性失明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