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物理化学吸附仪
- 格式:pdf
- 大小:85.33 KB
- 文档页数:2
吸附仪的原理吸附仪是一种用来测定固体或液体中气体吸附性质的仪器。
它的原理基于吸附现象,即气体分子在与固体或液体接触时,会被表面吸附或附着在其上。
吸附仪的主要目标是研究吸附剂和吸附过程的特性,以便在吸附应用中进行优化设计。
吸附仪通常由以下几个主要部分组成:气体源、样品腔、重量测定设备、温度控制设备和传感器。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第一步是样品处理。
样品通常需要预处理,如剥离、分散或干燥,以减小表面面积、提高吸附能力。
第二步是气体供应。
通过气体源,可以将所需气体供给到吸附仪中。
气体可以是纯气体或混合气体,具体根据实验需求而定。
第三步是吸附过程。
样品放入样品腔中,并与气体接触。
随着时间的推移,气体分子会与样品的表面发生物理吸附或化学吸附,从而在样品表面形成吸附层。
吸附过程的速度和程度取决于吸附剂的性质、气体浓度、温度和气体分子的动力学特性等因素。
第四步是重量测定。
吸附过程中,样品的质量会发生变化。
通过精确测量吸附前后样品的质量差异,可以计算出吸附量,并由此得出吸附等温线和吸附热等数据。
第五步是温度控制。
吸附仪通常配有温度控制系统,以保持吸附过程中的恒定温度条件。
温度的控制对吸附过程的影响很大,因为温度不同,吸附剂表面的活性位置和吸附位点可能会发生变化,从而改变吸附过程的性质。
第六步是数据分析和结果解释。
通过吸附仪采集的数据,可以进行吸附等温线、表面积、孔隙体积和吸附热等计算。
这些数据能够揭示吸附剂的吸附特性,为吸附应用的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吸附仪的原理基于气体与固体或液体之间的吸附现象。
吸附是一种表面现象,它包括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两种类型。
物理吸附也称为范德华力吸附,它是气体分子在与固体表面相互作用时,受物理吸引力吸附在表面上。
物理吸附是一个相对较弱的相互作用力,其产生的吸附热一般在0-100kJ/mol之间。
物理吸附的特征是在一定温度和压力范围内均可发生,吸附量和压力成正比关系。
化学吸附是指气体分子与固体表面发生化学反应并稳定地吸附在表面上。
吸附理论1、Langmuir 理论Langmuir 用动力学理论来处理Ⅰ型吸附等温线,作了如下假设:(1)吸附剂表面是均匀的;(2)每个吸附位只能吸附一个分子且只限于单层,即吸附是定域化的;(3)吸附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忽略;(4)吸附-脱附的过程处在动力学平衡之中。
从而得出Langmuir 方程如下:1m m p p V KV V =+V ──吸附体积;Vm ──单层吸附容量;p ──吸附质压力;K ──常数。
虽然Langmuir 方程描述了化学吸附和Ⅰ型吸附等温线,但总的来说不适用于处理物理吸附和Ⅱ到Ⅴ型吸附等温线。
如前所述,Ⅰ型吸附等温线反映的吸附类型可能是化学吸附也可以是微孔中的物理吸附。
对于化学吸附,如负载金属催化剂的金属表面积测量是合适的,但对于一般物理吸附来说测量值往往偏大。
此外,对于微孔物质如活性炭和分子筛上的吸附,是否是单层吸附还有待商榷等等。
2、BET 理论在物理吸附过程中,在非常低的相对压力下,首先被覆盖的是高能量位。
具有较高能量的吸附位包括微孔中的吸附位(因为其孔壁提供重叠的位能)和位于平面台阶的水平垂直缘上的吸附位(因有两个平面的原子对吸附质分子发生作用)。
此外,在由多种原子组成的固体表面,吸附位能也会发生改变,这取决于暴露于表面的原子或官能团的性质。
但是,能量较高的位置首先被覆盖并不意味着随着相对压力增高、能量较低的位置不能被覆盖,而只是说明在能量较高的位置上物理吸附分子的平均停留时间较长。
因此,当吸附质气体压力增高时,表面逐渐被覆盖,气体分子吸附于空白表面的几率增加。
在表面被完全覆盖之前有可能形成第二吸附层或更多的吸附层。
在实际情况下,不可能有正好覆盖单层的相对压力存在。
BET 理论可以在不管单分子层吸附是否形成的条件下,能有效地从实验数据获得形成单分子层所需的分子数目。
BET 理论是Brunauer 、Emmertt 和Teller 在1938年提出多层吸附模型,它发展了Langmuir 单层吸附理论。
物理吸附仪和化学吸附仪全自动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仪是一种用于化学、材料科学领域的分析仪器,于2011年8月17日启用。
全自动物理、化学吸附测量,并可以通过TCD和质谱测量检测器测量吸附/脱附气体的种类和物质的量。
物理/化学吸附仪化学吸附是吸附质分子与固体表面原子(或分子)发生电子的转移、交换或共有,形成吸附化学键的吸附。
由于固体表面存在不均匀力场,表面上的原子往往还有剩余的成键能力,当气体分子碰撞到固体表面上时便与表面原子间发生电子的交换、转移或共有,形成吸附化学键的吸附作用。
特点化学吸附的主要特点是:仅发生单分子层吸附;吸附热与化学反应热相当;有选择性;大多为不可逆吸附;吸附层能在较高温度下保持稳定等。
化学吸附又可分为需要活化能的活化吸附(activated adsorption)和不需活化能的非活化吸附(non-activated adsorption),前者吸附速度较慢,后者则较快。
化学吸附是多相催化反应的重要步骤。
研究化学吸附对了解多相催化反应机理,实现催化反应工业化有重要意义。
吸附特点与物理吸附相比,化学吸附主要有以下特点:①吸附所涉及的力与化学键力相当,比范德华力强得多。
②吸附热近似等于反应热。
③吸附是单分子层的。
因此可用朗缪尔等温式描述,有时也可用弗罗因德利希公式描述。
捷姆金吸附等温式只适用于化学吸附:V/Vm=1/a·㏑CoP。
式中V是平衡压力为p时的吸附体积;Vm是单层饱和吸附体积;a和c0是常数。
④有选择性。
⑤对温度和压力具有不可逆性。
另外,化学吸附还常常需要活化能。
确定一种吸附是否是化学吸附,主要根据吸附热和不可逆性。
机理可分3种情况:①气体分子失去电子成为正离子,固体得到电子,结果是正离子被吸附在带负电的固体表面上。
②固体失去电子而气体分子得到电子,结果是负离子被吸附在带正电的固体表面上。
③气体与固体共有电子成共价键或配位键。
例如气体在金属表面上的吸附就往往是由于气体分子的电子与金属原子的d电子形成共价键,或气体分子提供一对电子与金属原子成配位键而吸附的。
备注:⒈一式两份;⒉字迹工整
送样单位导师签字送样单位导师签字
送样人送样人电话
送样人送样人电话
日期
日期
测试条件
脱气温度(最高耐受温度,保证样品形貌结构无
变化:
测试条件
脱气温度(最高耐受温度,保证样品形貌结构无
变化:
比表面积□ 介孔□ 微孔□ 样品情况
样品情况
(注明样品主要成分, 石墨烯、碳纳米管不测样品数量样品数量
备注回收□ 不回收□ (请打√选择
备注
回收□ 不回收□ (请打√选择
省部共建分离膜与膜过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分析测试中心试样登记表全自动物理化学吸附仪
省部共建分离膜与膜过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分析测试中心试样登记表全自动物理化学吸附仪
备注:⒈一式两份;⒉字迹工整。
树脂整理后亚麻织物的服用性能分析高树珍;汪亮;迟文锐;赵欣【摘要】通过全自动物理/化学吸附仪、纺织品热阻和湿阻测试仪、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测试方法对树脂整理前后的亚麻织物的服用性能进行了表征及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经过改性DMDHEU树脂整理的亚麻织物相比于DMDHEU树脂整理的亚麻织物,表面光滑,孔径分布变得更加的集中、均匀,热阻更小、导热性能更加、穿着更为凉爽.改性DMDHEU树脂整理的亚麻织物的断裂强力有所下降,但并不影响织物正常的服用性能.由此可知,改性DMDHEU树脂整理后的亚麻布的综合服用性能优于DMDHEU树脂整理的亚麻布.【期刊名称】《毛纺科技》【年(卷),期】2017(045)006【总页数】4页(P62-65)【关键词】亚麻织物;热阻;孔径分布;断裂强力;服用性能【作者】高树珍;汪亮;迟文锐;赵欣【作者单位】齐齐哈尔大学轻工与纺织学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齐齐哈尔大学轻工与纺织学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齐齐哈尔大学轻工与纺织学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齐齐哈尔大学轻工与纺织学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195.2亚麻纤维是一种稀有的天然纤维素纤维,其产量仅占天然纤维总量的1.5%左右[1-2]。
亚麻织物具有很多优良的服用性能,包括保健抑菌、透气透湿、防污抗静电、吸湿散热、防紫外线,以及良好的阻燃性能[3-5]。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亚麻的这些优良特性,使得亚麻消费品越来越被广大消费者所追捧和青睐。
然而,亚麻也存在易于起皱等缺点,需要经过必要的树脂整理或功能整理。
同时,树脂整理过程会对织物的服用性能和舒适性产生一定的影响[6-8]。
本研究主要对树脂整理前后,亚麻织物的孔径分布及服用性能变化情况做相应的分析和探讨。
1.1 材料和仪器材料:亚麻织物,面密度226 g/m2,齐齐哈尔金亚亚麻纺织有限公司;DMDHEU 树脂,自制;改性DMDHEU树脂(醚化剂1,4-丁二醇)。
物理吸附仪的原理及应用1. 引言物理吸附是一种通过物质表面与气体或液体相互作用,从而吸附分离物质的技术。
物理吸附仪是一种用于研究物质吸附性质和应用的仪器。
本文将介绍物理吸附仪的原理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2. 物理吸附仪的原理物理吸附是一种分子相互作用力导致的表面现象。
物理吸附仪利用吸附物表面的这种相互作用力来研究物质的吸附行为。
物理吸附仪一般由以下几个组成部分构成:•样品室:用于放置待测样品的空间。
•真空系统:用于控制仪器内部的气压,确保实验条件的稳定性。
•流量控制系统:用于控制气体在样品室中的流动情况。
•压力传感器:用于测量样品室中的气压变化。
•温度控制系统:用于控制样品室的温度,以模拟实际应用条件。
物理吸附仪的原理主要是通过测量样品室中气体压力的变化来获取物质的吸附性质。
当样品暴露在气体环境中时,气体分子与样品表面相互作用,导致气体在样品表面上的吸附。
吸附的程度与气体分子与样品表面的相互作用力有关。
物理吸附仪利用压力变化来分析吸附过程中气体与样品表面的相互作用力大小。
3. 物理吸附仪的应用物理吸附仪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在材料科学、表面化学、环境科学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以下是一些物理吸附仪的应用示例:3.1 材料科学物理吸附仪可以用来研究材料的孔隙结构和比表面积。
通过测量气体在样品中吸附的量,可以得出材料的孔隙大小和分布情况。
这对于材料的表征和材料性能的改进具有重要意义。
3.2 表面化学物理吸附仪可以用来研究分子在表面上的吸附行为。
通过测量吸附剂在样品表面的吸附量和吸附热,可以推断分子在表面吸附的机制和性质。
这对于理解化学反应过程和表面催化有着重要意义。
3.3 环境科学物理吸附仪可以用于研究环境中污染物的吸附与去除。
通过测量污染物在吸附剂上的吸附量和吸附速率,可以评估吸附剂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这对于环境监测和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3.4 能源领域物理吸附仪可以用来研究气体储存和分离材料。
通过测量气体在材料中的吸附量和吸附热,可以评估材料在气体储存和分离方面的应用潜力。
物理吸附仪作用
物理吸附仪是一种用于测量材料表面吸附性能的仪器。
它可以通过测量材料表面吸附气体的能力来评估材料的吸附性能。
物理吸附仪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气体分子在材料表面的物理吸附作用,通过测量吸附气体的压力和温度来计算材料的吸附性能。
物理吸附仪通常由一个高真空系统、一个样品室、一个吸附气体的供应系统、一个压力传感器和一个温度控制系统组成。
在测试过程中,样品被放置在样品室中,吸附气体被引入样品室中,然后通过压力传感器和温度控制系统来测量吸附气体的压力和温度。
通过对吸附气体的压力和温度进行测量,可以计算出材料的吸附性能。
物理吸附仪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化学工程、环境科学等领域。
它可以用于评估各种材料的吸附性能,包括吸附剂、催化剂、分离膜等。
物理吸附仪还可以用于研究吸附过程的动力学和热力学特性,以及吸附剂的再生和循环利用。
物理吸附仪的优点是可以测量各种气体的吸附性能,包括惰性气体和活性气体。
它还可以测量吸附剂的孔径分布和孔容量,以及吸附剂的表面积和孔隙度。
此外,物理吸附仪还可以测量吸附剂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以及吸附剂的选择性和特异性。
物理吸附仪是一种非常有用的仪器,可以用于评估各种材料的吸附性能。
它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可以用于研究各种材料的吸附特性
和吸附过程的动力学和热力学特性。
物理吸附仪的发展将为材料科学、化学工程、环境科学等领域的研究提供更加精确和可靠的数据。
吸附仪原理
吸附仪是一种常用的实验仪器,它主要用于研究气体或液体在固体表面上的吸附现象。
吸附是指物质在固体表面上附着的现象,而吸附仪则是用来测量和分析这种现象的工具。
吸附仪的原理涉及到物理化学和表面科学等领域的知识,下面我们将对吸附仪的原理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吸附仪的原理基于吸附过程的特性。
吸附过程是指气体或液体分子在固体表面上附着的过程,它受到吸附剂的种类、温度、压力等因素的影响。
吸附仪利用这些特性,通过对吸附剂和吸附物之间相互作用力的研究,来分析吸附过程的规律和特性。
其次,吸附仪的原理涉及到吸附等温线和吸附等温方程。
吸附等温线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吸附物质的吸附量与气相中吸附物质的浓度之间的关系曲线。
吸附等温方程则是描述吸附等温线的数学表达式,它可以用来计算吸附物质的吸附量和吸附平衡常数等参数。
另外,吸附仪的原理还涉及到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热力学。
吸附动力学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