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3课 《人物描写一组》 精品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34 MB
- 文档页数:22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3-人物描写一组》教学教案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3-人物描写一组》这一课,主要通过一组描写人物的短文,让学生学习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状态。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对人物外貌的描写,也有对人物内心的刻画,通过学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人物描写的技巧。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写作基础,对人物描写有一定的了解,但如何在写作中运用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仍然是他们的写作难点。
此外,学生对于不同人物描写手法的认识和运用也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人物描写的技巧,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状态。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人物描写的技巧。
2.难点:如何运用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状态。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小组合作: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
3.案例分析:分析教材中的人物描写实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人物描写的手法。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2.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
3.练习题:准备一些关于人物描写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短的故事,引出本课的主题——人物描写一组,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教材中的人物描写实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人物描写的魅力。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作者是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状态的。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选取一个熟悉的人物,尝试运用所学的人物描写技巧进行写作。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分享,互相提出建议和修改意见。
《人物描写一组》(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人物描写的方法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会通过人物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和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教材分析:《人物描写一组》是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中的一篇课文,课文通过一组人物描写,展现了不同人物的鲜明性格特点。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文学韵味,旨在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写作技巧。
2.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对人物描写有一定的了解。
但如何在实际写作中运用人物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和特点,仍需进一步指导。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人物描写的方法和作用。
2.教学难点:如何通过人物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和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问题导入:提问学生对人物描写的理解和例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通过课文注释和查阅工具书,学习生字词。
3.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人物描写,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2)分享讨论成果:每组选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引导学生进行互动评价。
4.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内容: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2)分析人物描写方法:讲解人物描写的方法和作用,引导学生学会运用。
5.课堂练习(1)练习朗读:让学生进行朗读练习,提高朗读水平。
(2)写作练习:根据本节课所学,让学生进行人物描写练习。
13 人物描写一组教学目标1.会认“嘎、绊”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监”会写“跤、搂”等15个字。
正确读写“摔跤、欺负”等9个词语。
2.默读课文,结合课文句子感受小嘎子、祥子、严监生这三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心理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4.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1.默读课文,结合课文句子感受小嘎子、祥子、严监生这三个鮮话的人物形象。
2.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揀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心理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展示课前收集的图片,内容为文学、影视作品中的经典人物,让学生说出其名字和最显著的特征。
(在灿烂的文学宝库里,作家们用他们神奇的妙笔,为我们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比如,神通广大的孙悟顾全大局的蔺相如,知错能改的廉颇,勇武过人的武松……) 在作家的笔下,这些人物特点鲜明,让我们印象深刻,久久难忘。
2.出示课题“人物描写一组”。
3.导入新课。
从今天开始,我们要走进一组新的课文,继续认识和亲近作家们所塑造的那些家喻户晓的人物形象,感受这些人物的特点。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指名读生于新词着重指导:嘎(ɡǎ)、腮(sāi)、欺负(fu)、脚腕(wàn)3.指导书写课后方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鞭、板、腕、疤、喉、咙”,并在黑板上示范。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默读课文,回答问题:《摔跤》《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两茎灯草》的主人公分别是谁?各选自哪部作品?作者又是谁?1.《摔跤》的主人公是小嘎子和小胖墩儿,选自《小兵张嘎》,作者是徐光耀。
2.《他像一棵挺脱的树》的主人公是人力车夫祥子,选自《骆驼祥子》,作者是老舍。
3.《两茎灯草》的主人公是严监生,选自《儒林外史》,作者是吴敬梓。
四、小组探究朗读课文,画出自己觉得有趣的段落,分小组进行表演。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13 人物描写一组》教案一. 教材分析《13 人物描写一组》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课文通过一组生动的人物描写,展现了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形象特征。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作者通过描写人物动作、外貌、语言等方面的写作技巧。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理解课文内容。
但对于人物描写的手法,部分学生可能还不太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具体语句,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学会分析人物描写的手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喜欢阅读的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2.难点:学会分析人物描写的手法,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融入课文,感受人物形象。
2.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2.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人物描写作品3.PPT或黑板4.教学卡片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讲述一个有趣的人物故事,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人物形象。
2. 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关注人物描写的手法。
教师可以用PPT或黑板展示课文中的重要句子,让学生进行观察和分析。
3. 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选取课文中的一个人物,分析其形象特点。
学生可以通过讨论、分享的方式,交流自己的看法。
4. 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或小测验的方式,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人物描写的掌握情况。
新人教部编本五年级语文下册《13人物描写一组》教案一. 教材分析《13人物描写一组》是人教部编本五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通过一组人物描写,展现了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形象特征。
课文内容丰富,语言生动,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学习人物描写方法,以及通过课文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对于人物描写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和形象特征方面,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人物描写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描写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3.学习人物描写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4.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学习人物描写方法。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掌握人物描写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案例分析法:通过对课文中的具体描写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掌握人物描写方法。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报。
2.与课文相关的人物描写案例。
3.学生阅读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例如,讲述一个有趣的人物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课文内容,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描述的人物形象。
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写。
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感受。
引导学生通过举例分析,掌握人物描写方法。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供一些与课文相关的人物描写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评价。
新部编人教五年级下语文13《人物描写一组》优质精品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物描写一组》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课文通过一组人物描写,展示了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形象特征。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对课文的朗读、理解、分析和欣赏,以及对人物描写方法的掌握和运用。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对于人物描写这一文学手法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和形象特征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启发来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形象特征。
3.学会分析人物描写方法,能够运用人物描写手法进行写作。
4.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人物性格特点和形象特征的分析。
2.人物描写方法的掌握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式来完成教学目标。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
2.与课文相关的人物描写案例。
3.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单。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人物描写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课课题。
2. 呈现(10分钟)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学生跟读。
之后,教师呈现与课文相关的人物描写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3. 操练(10分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学习单的要求,对课文中的人物进行描写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反馈。
4. 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描写作品进行展示,让学生进行评价和分析,以此巩固所学的人物描写方法。
5. 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人物描写方法进行写作练习,可以是对课文中的人物进行拓展,也可以是创作全新的人物形象。
6. 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巩固人物描写方法。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3《人物描写一组》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物描写一组》是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通过一组人物描写,展现了不同人物的特征和性格。
本课共有五段,分别描写了老师、同学、邻居等不同身份的人物。
课文语言生动,形象鲜明,富有感染力。
学生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可以掌握人物描写的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写作基础,对人物描写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进行人物描写时,往往容易停留在表面,不能深入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观察和理解人物,提高人物描写的水平。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学会从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等方面进行人物描写。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环节,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学会从多方面进行人物描写。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挖掘人物内心世界,提高人物描写的准确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人物描写。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报。
2.相关人物描写的范文。
3.学生作文本。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印象深刻的人物,激发学生对人物描写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中人物的形象和特点。
学生边听边思考,初步了解人物描写的方法。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从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等方面观察和分析课文中的人物。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悟。
4.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几位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展示和评价。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人物描写一组》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物描写一组》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本课主要通过一组人物描写,让学生感受作者通过细节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等手法,刻画人物性格和特点的能力。
课文内容丰富,描写生动,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启示性,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技巧。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写作基础,对人物描写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在细节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等方面,部分学生仍需加强。
此外,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程度不同,有的学生对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人物性格特点把握不够准确。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性格特点;学习作者通过细节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等手法,刻画人物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描写手法进行写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课文中所展现的人物美好品质,培养学生尊敬师长、关爱他人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性格特点;学习作者通过细节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等手法,刻画人物的方法。
2.难点:细节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等方面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思考,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3.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4.实例分析法:以课文为例,分析人物描写的手法和技巧。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课文内容、人物描写手法等。
2.黑板:准备黑板,用于板书关键词语。
3.教材:备好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材。
4.视频资料:准备与课文相关的人物描写视频资料,用于课堂拓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人物描写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等细节,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3《人物描写一组》【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物描写一组》是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通过一组人物描写,展现了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形象特征。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课文学习,了解并掌握人物描写的技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对于人物描写这一写作手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具体写作中,如何运用人物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和形象,仍然是他们写作中的一个难点。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学习,深入理解人物描写的作用和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人物描写的技巧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课文学习,学会运用人物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和形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人物描写的技巧和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运用人物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和形象。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文本:《人物描写一组》2.教学多媒体设备:PPT、视频等3.学习材料:相关的人物描写案例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组人物描写的作品,让学生初步感受人物描写的魅力。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人物描写?人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2.呈现(10分钟)让学生阅读课文《人物描写一组》,要求学生边读边划线,找出自己觉得精彩的人物描写句子,并做好笔记。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课文中的描写人物,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对自己组内的人物进行描写。
要求其他组的学生进行评价,找出描写中的优点和不足。
4.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一些课外的描写人物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判断这些描写是否符合人物的性格和形象,并说明理由。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选取一个自己熟悉的人物,运用人物描写的方法,进行写作练习。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人物描写一组》教学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物描写一组》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课文通过对一组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展现了人物的特点和性格。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分析课文中的人物描写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人物的刻画;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合作意识;运用人物描写方法,进行创意写作。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但对人物描写的方法和技巧还不够熟练。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掌握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提高写作水平。
同时,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善于模仿和创造,通过合作学习,能够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作者对人物的刻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文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人物描写方法,进行创意写作。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践性教学法:通过写作练习,让学生运用人物描写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文课件、教学素材、作业本等。
2.学生准备:课本、作业本、文具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内容。
例如:讲述一个有趣的人物故事,引发学生对人物的兴趣,进而导入课文。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课文课件,让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课文中对人物的描写。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方法,并简要讲解。
《人物描写一组》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13课人物描写一组教材分析《人物描写一组——摔跤》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是习作单元,以培养学生本单元是习作单元,以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为单元目标。
习作单元精读课文的教学、阅读材料的运用,都要紧紧围绕语文要素“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初步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具体的表现一个人的特点"展开。
本单元从属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通过梳理整个单元的学习内容,结合课程标准“表达与交流"对第三学段的要求,制定这节课的任务是编写班级专刊--“向作家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借助比喻修辞进行动作描写、连续性动作描写,体会人物形象和表达效果,同时学会借助比喻修辞进行动作描写、连续性动作描写来写一写人,把读与写融合起来,真正实现读写联动。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观点、见解的能力都有所提升。
在四年级的时候,他们已经学过了运用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表达人物情感以及体会人物品质。
五年级上册也接触过运用细节描写对人物进行描写。
课堂上我引导学生采用独立思考、同桌交流、小组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放手让学生自读质疑,学生间互相交流讨论,充分运用多媒体教育资源,铺设情境,展示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1.聚焦摔跤时的动作描写,梳理摔跤过程。
2.借助比喻修辞进行动作描写、连续性动作描写,感受小嘎子和小胖墩儿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动作描写的表达效果。
3.迁移运用动作描写的方法,试着写出人物的特点。
重、难点重点:通过比喻修辞进行动作描写、连续性动作描写,体会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感受鲜活的人物形象。
难点:迁移运用动作描写的方法,试着写出人物特点。
教学资源语文教科书五年级下册、教学课件、学习单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字里行间众生相万千世界你我他。
新部编人教五年级下语文13《人物描写一组》优质精品课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本节课是新部编人教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第13课,主要内容是人物描写一组。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有关人物描写的基本知识,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有关人物描写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的能力,提升他们的语文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欣赏情感,激发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热情。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什么是人物描写,掌握人物描写的意义和方法。
•学生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人物描写,理解作者的用意。
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自己进行人物描写。
•学生能够深入理解人物描写在文学作品中的重要性。
四、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环节•引导学生回顾前几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提出问题:你们喜欢阅读小说或故事吗?为什么?人物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是什么?2. 学习活动第一部分:概念学习•讲解人物描写的概念和重要性,带领学生分析一些经典作品中的人物描写部分。
•结合课文《红色的花儿》中的人物描写,引导学生学习如何从文字中感受人物形象。
第二部分: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选取一个人物为主题,自行进行人物描写。
•每组选取一名代表分享自己小组的人物描写,其他同学进行点评和讨论。
3.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写出一个短小的人物描写段落,并分享给同学。
•鼓励学生阅读更多文学作品,体会不同作者对于人物描写的风格和技巧。
五、教学反馈本节课通过小组讨论和学生个人描写的方式,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及时反馈,鼓励他们多加尝试和练习,以提升自己的语文写作水平。
六、课堂总结本节课主要围绕人物描写展开,通过学习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未来的学习中,学生需要不断练习和积累,才能在语文学习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3《人物描写一组》【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物描写一组》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通过一组生动的人物描写,展现了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形象特征。
课文内容丰富,语言生动,富有感染力,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人物描写,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分析人物描写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对人物描写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对人物描写的鉴赏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喜爱,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2.难点:培养学生对人物描写的鉴赏能力和运用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人物描写;2.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对人物描写的看法;3.写作法:让学生运用所学的人物描写方法,进行实际操作。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原文;2.相关人物描写的文学作品;3.投影仪或黑板。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人物描写相关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阅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中所描绘的人物形象。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适时提问,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细节描写。
操练(15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就课文中的一个人物形象进行讨论,分析其性格特点。
讨论结束后,各小组向全班汇报讨论成果。
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一些课外的人物描写作品,让学生进行阅读鉴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人物描写方法进行分析。
拓展(10分钟)教师让学生运用所学的人物描写方法,进行实际操作。
新部编人教五年级下语文13《人物描写一组》优质精品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物描写一组》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本课主要通过一组人物描写,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人物描写的技巧,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写作能力。
课文内容丰富,语言生动,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对人物描写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进行人物描写时,往往存在描写过于简单,缺乏细节和生动性的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细致观察人物,抓住人物的特点进行描写,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人物描写的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课文,分析人物描写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培养学生对人物的关爱和尊重。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人物描写的技巧。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人物描写的方法,进行生动的写作。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中的环境,感受人物的情感。
2.互动教学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课文中的人物描写,使学生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与课文人物相关的图片或视频,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展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课文中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人物形象,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写。
3.操练(10分钟)分析课文中的一个人物描写,让学生模仿课文的写法,进行人物描写练习。
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的特点,抓住人物的细节进行描写。
4.巩固(10分钟)学生互相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和修改。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13 人物描写一组》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物描写一组》是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通过一组人物描写,展现了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形象特征。
本课主要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人物描写的技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写作基础,对人物描写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但在具体的写作实践中,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描写过于简单、表面化的问题,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挖掘人物的性格特点,丰富写作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并掌握人物描写的技巧,能够运用到写作实践中。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提高学生对人物描写的认识和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提高学生对人物描写的鉴赏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人物描写的技巧,能够运用到写作实践中。
2.难点:如何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课文中的例子,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人物描写的技巧。
2.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写作任务,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人物描写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原文和相关案例:准备课文原文和相关的人物描写案例,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分析。
2.写作素材:准备一些写作素材,帮助学生丰富写作内容。
3.教学多媒体设备:准备多媒体设备,以便进行课堂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人物描写?为什么需要进行人物描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课文原文,让学生初步感知人物描写的方法和技巧。
同时,教师展示一些相关的人物描写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3.操练(10分钟)教师布置写作任务,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取一个熟悉的人物进行描写。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写作任务。
第五单元集体备课本单元是习作单元,围绕“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这一主题,安排了《人物描写一组》《刷子李》2篇课文。
文章中的人物形象非常鲜明,各自有着不同的特点。
《人物描写一组》描写了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的情景;骆驼祥子健壮、朴实,充满生机;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点了两茎灯草,不肯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了一茎才咽气的故事。
《刷子李》描写了学徒曹小三观察师傅刷子李刷墙的故事。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内容课时教学要点人物描写一组2 1.会认19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30个字,正确读写26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学习作者对小嘎子的动作描写、骆驼祥子的外貌描写,选取严监生临死前仍惦记两茎灯草的典型事例的写人的基本方法。
3.学习作者通过描写曹小三观察师傅刷墙的细节,从崇敬到质疑再到崇敬的心理变化过程,侧面反映刷子李的高超技艺的写人的基本方法。
刷子李 2交流平台初试身手1巩固通过选用典型事例,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外貌、周围人的反应等,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的方法。
13 人物描写一组▶教学目标1.会认“墩、搂、绊”等12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监”,会写“跤、搂、仗”等15个字,正确读写“摔跤、欺负、破绽”等9个词语。
2.默读课文,感受小嘎子、骆驼祥子、严监生这三个人物的形象。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4.比较阅读三个片段,找出它们在表达上的异同之处。
▶教学重难点1.感受小嘎子、骆驼祥子、严监生这三个人物的形象。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策略1.识字写字注意易读错字和易写错字的指导,运用多种方法识记。
有些词语,如“公鸡鹐架”是比较生僻的,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加以理解。
2.阅读理解引导学生回顾交流,畅谈印象最深的人物形象;分别阅读各个片段,感受各个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整合拓展,将三个片段合起来进行比较阅读,看看三个片段在写人的方法上有哪些异同之处,自己有何感悟或体会。
3.语言运用引导学生牢牢抓住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的句子,组织学生充分阅读,细细品味,将个人独立思考与全班合作交流有机结合,从中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及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
▶教学准备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嘎、绊、揪”等11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监”,会写“跤、搂、仗”等15个字,正确读写“摔跤、欺负、破绽”等9个词语。
2.默读课文,感受小嘎子、骆驼祥子、严监生这三个人物的形象。
▶教学过程板块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
在灿烂的文学宝库里,作家们用他们神奇的妙笔,为我们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谁留给你的印象最深?(神通广大的孙悟空,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勇武过人的武松,多愁善感的林黛玉……)2.教师小结:在作家的笔下,这些人物特点鲜明,让我们印象深刻,久久难忘。
今天,我们将走进一组描写人物的课文,去感受作家为我们塑造的人物形象,了解人物的特点。
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
(板书:人物描写一组)3.从题目中你了解到了什么?(我们将要学习一组描写人物的课文)4.今天我们要在这一组课文中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吧!【设计意图】创设古典名著中特点鲜明的人物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并为本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板块二自主学习,探究阅读1.默读课文,说一说三个片段中主要写了哪几个人物?分别选自哪本小说?作者是谁?《摔跤》主要写了小嘎子,选自小说《小兵张嘎》,作者是徐光耀;《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主要写了骆驼祥子,选自小说《骆驼祥子》,作者是老舍;《两茎灯草》主要写了严监生,选自小说《儒林外史》,作者是清代的吴敬梓。
2.谈一谈你对《小兵张嘎》《骆驼祥子》《儒林外史》的了解。
《小兵张嘎》讲述了小嘎子在老锺叔、老罗叔、区队长、奶奶的引导下,成为一位名副其实的八路军战士的过程;《骆驼祥子》讲述了普通人力车夫祥子的一生,展示了一幅具有老北京风情的世态图;《儒林外史》中作家用讽刺的手法,描写了封建社会读书人对功名的追求,以及他们的生活状况。
3.说一说三个片段分别描写了什么?《摔跤》主要描写了小嘎子和小胖墩儿比赛摔跤的情景;《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主要描写了祥子的身体健壮、挺拔,充满生机;《两茎灯草》主要记叙了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点了两茎灯草不肯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了一茎才咽气的故事。
4.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课件出示小嘎子下冷绊子揪住扳不动脚腕子铸成颧骨伤疤监生侄子吐痰揩揩眼泪指名学生读,师相机正音,再齐读。
5.指导学生正确书写“挠”和“喉”字。
(学生观察—老师范写—学生练写)6.教师小结:这篇课文用三个片段分别向我们展现了三个形象非常鲜明的人物,他们各自有着不同的特点,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三个人物的形象。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课文内容。
检查预习情况既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又能让老师掌握学情,以学定教。
此环节既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又要求学生通过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板块三课堂交流,共同分享1.快速浏览课文,说一说三个片段中的人物分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是从课文中哪些语句看出来的,用笔画上线。
(学生边浏览边画线)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三个片段中的人物分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是从课文中哪些语句看出来的?(学生自由讨论)3.全班交流汇报《摔跤》。
(小嘎子聪明、富有心计、争强好胜、机敏、爱动脑筋、有智谋)4.教师小结:整个摔跤过程都不见小嘎子的蛮干、硬拼硬斗,处处可见他的机灵、敏捷、有智谋。
另外,从他时时想把对手打败的心理,又不难看出他争强好胜的一面。
我们一起来有感情地朗读这个片段。
5.全班交流汇报《他像一棵挺脱的树》。
(学生自由交流)6.教师小结:作者细致地描写了祥子结实健美的身体,表现了车夫祥子旺盛的生命力。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先在小组讨论交流,再全班交流汇报,共同分享自学成果。
此环节是为完成课后第1题设计的。
板块四精读片段,感受形象1.谈话导入。
一个大地主,他拥有十多万两银子,请大家设想一下他临死时会是怎样的一种情景。
(指名学生说)2.教师引导:作者吴敬梓用简洁的笔墨,细致地为我们勾勒了一个大地主临死前的情形。
相信通过我们自己的阅读一定能找到答案。
3.学生自由读片段《两茎灯草》,边读边想:严监生临死时是怎样的一种情景?4.教师范读片段《两茎灯草》,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严监生临死前的样子。
(教师范读,生想象画面)5.请把你脑海中浮现的严监生的形象介绍给大家。
严监生的脸干瘪干瘪的,一双眼睛竭力睁得滴溜圆,望着床旁的烛台,使尽浑身的气力伸出两根手指,看见大家都不了解他的心思,他气得一声连一声地咳嗽。
6.教师引导:让我们来看看严监生临死前的样子。
学生仔细观察课文插图。
7.作者对严监生临死前的动作、神态进行了细致的描写,请同学们画出有关语句后细致地读一读,并根据他的动作、神态的变化揣摩他临死前的心理活动。
(学生边读边画)8.四人小组讨论交流严监生临死前的动作、神态的变化。
(学生自由讨论)9.全班交流汇报:对照课文具体谈谈严监生的动作、神态的变化。
(学生自由交流)指名学生读,再齐读。
10.请大家根据严监生的动作、神态猜测他临死前的心理活动。
(学生自由猜测)11.教师小结:多么可笑而又可悲的严监生呀!在临死前,居然为了灯盏里点的两茎灯草而不能安息。
如果此时你就站在他的床前,你有什么话想对他说吗?(指名学生说)12.请大家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这个片段。
(学生练习读片段)13.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片段。
14.全班交流汇报。
(指名读得好的同学上台读,师生评议)【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揣摩人物内心世界,入情入境地阅读,边读边想象严监生临死前的样子,并根据他的动作、神态去猜想严监生的内心活动。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个人读、小组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在反复朗读中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及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
第2课时▶课时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2.比较阅读三个片段,找出它们在表达上的异同之处。
▶教学过程板块一谈话导入,学习表达1.谈话导入。
老舍曾说过,只有描写行动,人物才能站起来。
动作描写,尤其是凝聚人物个性的细微动作,往往是人物个性化的标志。
心理描写有内心独白、表情描摹、展开联想等。
心理描写经常与动作描写结合在一起,目的在于准确地传情达意,但无论用哪一种方式表现,一定得注意合情合理。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举例说说三个片段分别用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结合课文中的语句,体会表达的效果。
3.全班交流汇报《摔跤》。
(《摔跤》主要用了动作描写)4.教师小结:这一系列的动作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两个小朋友鲜活的性格特点:小胖墩儿憨厚老实,小嘎子活泼、调皮,爱耍小聪明。
5.《摔跤》这个片段,作者除了用动作描写以外,还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还运用了语言描写和心理活动描写)6.教师小结:《摔跤》这个片段作者运用了动作、语言、心理活动描写,动词的准确运用和心理活动的细致刻画,塑造了小嘎子顽皮、机敏、争强好胜、富有心计的性格特点。
7.朗读《摔跤》这个片段,边读边想象小嘎子和小胖墩儿摔跤时的情景。
8.默读课文,同桌之间试着把小嘎子和小胖墩儿摔跤的情景表演出来。
9.指名小演员上台表演。
表演完后,其他同学评价,小演员认真听别人的建议并改正。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全班交流汇报,自读自悟《摔跤》这个片段,并交流这个片段描写人物的方法,结合课文中的语句,体会表达效果。
板块二自主交流,体会表达1.老舍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成功地塑造了祥子、虎妞两个人物形象。
《他像一棵挺脱的树》这个片段用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结合课文中的语句,体会表达的效果。
2.全班交流汇报《他像一棵挺脱的树》。
(《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主要用了外貌和动作描写)3.教师小结:《他像一棵挺脱的树》这个片段,作者运用了外貌和动作描写,外貌的细致刻画和动词的合理运用,塑造了祥子老实、生命力旺盛、吃苦耐劳、自尊要强的特点。
4.朗读《他像一棵挺脱的树》这个片段,边读边想象祥子的外貌特征。
5.同桌之间,一个有感情地朗读这个片段,一个听完后提出建议。
6.指名学生上台有感情地朗读这个片段。
听完后,其他同学评价,朗读的学生认真听别人的建议并改正。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全班交流汇报,自读自悟《他像一棵挺脱的树》这个片段,并交流这个片段描写人物的方法,结合课文中的语句,体会表达效果。
板块三交流学习,体会表达1.《两茎灯草》是吴敬梓的小说《儒林外史》中的一个小故事,它成功地塑造了严监生吝啬鬼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