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需肥特点及施肥技术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3
简述水稻施肥技术
水稻施肥技术是指在水稻种植过程中合理施肥的一系列技术措施。
水稻是一种特别对土壤养分需求较高的作物,合理施肥可以增加土壤肥力,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
水稻施肥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底肥施用:在水稻种植前适当施用底肥,如磷肥、钾肥等。
底肥的施用量取决于土壤养分水平和作物需求,通常在播种前
2-3周施用。
2. 追肥施用:在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根据作物需要适时追肥。
通常分为孕穗期、抽穗期和灌浆期三个阶段进行追肥。
孕穗期追氮肥和磷肥,抽穗期追钾肥和微量元素,灌浆期追氮肥和磷肥。
3. 叶面施肥:水稻叶面施肥主要是通过叶面喷施肥料,补充植株所需的营养元素。
叶面施肥可以快速补充养分,提高作物的生长和抗病能力。
4. 水肥一体化:水稻是一种水生作物,水肥一体化是利用水来施肥的一种技术。
通过往水体中添加适量的氮、磷、钾等肥料,使其随水体流动,并满足水稻根系对养分的需求。
5. 土壤调理:水稻施肥技术还包括对土壤进行调理,提高土壤肥力。
包括合理耕作、粉碎土壤团聚体、改善土壤通气性等措施。
这样可以增加土壤肥料的利用率,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总而言之,水稻施肥技术是根据水稻生长的需要,合理施用底肥、追肥和叶面肥料,利用水肥一体化和土壤调理等措施,提高水稻生产效益。
水稻的需肥特点及化肥施用量
水稻是需肥较多的农作物品种之一,一般每生产稻谷和稻草各500公斤,需吸收纯氮6.7~15.8公斤、纯磷3.9~8.1公斤,纯钾9.6~26.7公斤。
氮、磷、钾的配合比例为1:0.5:1.5。
但在生产实践中,因为栽培地区不同,作物品种不同,栽培条件不同,水稻的吸肥量也有所不同,一般应高于此需肥量。
即如果每亩产量要达到400~600公斤,全年总施肥量每亩为40~60公斤硫酸铵(有效含量10%~21%),或等氮量的碳酸氢铵(有效成分含量16.8~17.5%),或等氮量的氯化铵(有效成分含量为22%~25%),或等氮量的尿素(有效成分含量45%~46%)。
水稻对各种养分的吸收均在抽穗前达到最大值,以抽穗为界限。
在此期水稻所需的各种养分中氮、磷、钾的吸收速度最快,在抽穗前20天就达到最大值。
水稻对磷的吸收各生育期差异不大,吸收量最多的时期是分蘖至幼穗分化期;水稻对钾肥的吸收,主要是穗分化至抽穗开花期,其次是分蘖至穗分化期,水稻抽穗后基本不需要钾肥。
- 1 -。
水稻施肥时间与施肥技术一、前言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水稻施肥时间与施肥技术对于水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水稻施肥时间、施肥技术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二、水稻施肥时间1. 基本原则在确定水稻施肥时间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根据不同生长阶段合理调整施肥量和种类;(2)根据土壤类型、气候条件和品种特性等因素进行合理调整;(3)避免在雨季或低温季节进行大量施肥,以免造成养分流失或积累。
2. 不同生长阶段的施肥时间(1)基础施肥:在播种前或移栽前进行,以提供作物所需的养分。
一般情况下,基础施肥占总量的30%左右。
(2)追肥:在拔节期、抽穗期和灌浆期进行。
追肥可以增加产量和提高品质。
(3)叶面喷施:在生长期间,通过叶面喷施肥料来补充作物的养分需求。
三、水稻施肥技术1. 基本原则在进行水稻施肥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根据土壤类型和作物需求选择适当的肥料;(2)合理控制施肥量和频率,避免过量或不足;(3)结合灌溉和管理等措施,提高养分利用率。
2. 施肥技术(1)有机肥料:有机肥料是提高土壤质量和改善土壤结构的重要手段。
适当加入有机肥料可以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2)化学肥料:化学肥料是增加土壤营养、促进植物生长的主要手段。
选择适当的化学肥料可以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3)微生物菌剂:微生物菌剂可以促进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繁殖和活动,增加土壤养分供应能力。
四、总结水稻施肥时间与施肥技术对于水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进行水稻施肥时,应遵循基本原则,根据不同生长阶段和土壤类型选择适当的施肥时间和技术。
同时,结合灌溉和管理等措施,提高养分利用率,以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水稻施肥技术要点与时期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为了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合理施肥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介绍水稻施肥的技术要点和适宜的施肥时期。
一、基本施肥原则1.全面营养:水稻需要的营养元素包括氮、磷、钾等主要元素,以及微量元素如锌、铜、铁等。
合理施肥应注重各种元素的平衡供给,避免单一养分的过量或不足。
2.适量施肥:施肥量应根据土壤肥沃度、水稻品种和生长期等因素确定。
过量施肥会造成养分流失和环境污染,过少施肥则会限制水稻的生长和产量。
3.分期施肥:根据水稻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采取适宜的施肥时期,使水稻能够在关键时刻得到及时供应。
二、施肥技术要点1.基础施肥:在田间进行整地和耕作后,应根据土壤肥力情况,合理施用基础肥料。
基础肥料可以选择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的混合施用,以满足水稻的营养需求。
2.追肥技术:水稻的生长期较长,需要在不同生长阶段进行追肥。
一般分为底肥、分蘖期追肥、孕穗期追肥和灌浆期追肥。
每个阶段的追肥应根据水稻的生长状况和土壤条件来确定施肥量和施肥方式。
3.叶面喷施:水稻的叶片具有较强的养分吸收能力,叶面喷施可以提供水稻生长所需的养分,补充因土壤肥力不足或生长条件不理想而导致的养分缺乏。
叶面喷肥应选择适宜的养分溶液,避免对植株造成伤害。
4.循环利用:水稻产生的秸秆和稻壳等农作物废弃物,经过合理处理后可以用于田间还田或制作有机肥料。
循环利用废弃物不仅能减少环境污染,还可以提供水稻所需的养分。
三、施肥时期1.基础施肥:水稻生长初期,即在栽插、分蘖期结束后进行基础施肥。
将基础肥料均匀撒在田间,然后耕翻土壤,使肥料充分与土壤混合,为水稻生长提供养分。
2.分蘖期追肥:水稻进入分蘖期后,可进行第一次追肥。
这时水稻开始分蘖,需补充氮、磷、钾等养分,促进分蘖发育,提高穗粒数和产量。
3.孕穗期追肥:水稻孕穗期是水稻形成穗粒的关键时期。
在此期间进行第二次追肥,增加氮肥和磷肥的施用量,有助于提高穗粒的饱满度和产量。
水稻什么时间施肥水稻施肥时间及施肥技术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水稻在我国种植面积非常广泛,水稻在种植过程中,掌握科学的施肥方法和施肥技巧可有效提高质量和产量,增加农户收入,那么,水稻什么时间施肥最好?水稻施肥时间及施肥技术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水稻施肥时间水稻施肥可分为基肥、分蘖肥、穗肥、粒肥(视水稻生长势而取舍)4个时期。
各个时期的施肥时间和分配比例如下。
(1)基肥。
水稻移栽前施入土壤,基肥占化肥总量的40%,结合最后一次耙田施用。
在施入农家肥的基础上,一般每亩冲施冲之道配土比加一套。
(2)分蘖肥。
分蘖期是增加株数的重要时期,在移栽或插秧后半个月时施用。
每亩随水冲施就果一桶,叶面喷施花果医生果能多元素补充微量元素,促进分蘖。
(3)穗肥。
分为促花肥和保花肥。
促花肥是在穗轴分化期至颖花分化期施用,此期施氮可增加每穗颖花数。
保花肥是在花粉细胞减数分裂期稍前施用,具有防止颖花退化和增加茎鞘贮藏物积累的作用。
每亩冲施冲之道配土比加一套。
(4)粒肥。
粒肥具有延长叶片功能、提高光合强度、增加粒重、减少空秕粒的作用。
尤其群体偏小的稻田及穗型大、灌浆期长的品种,建议施用少量的尿素,但切不可偏氮,以免贪青晚熟。
每亩冲施德孚尔滴灌肥10-15千克。
水稻施肥技术施肥方法:在施肥的时候要注意方法,首先在施肥的时候要关注水稻的生长情况,根据不同的生长情况来进行判断是否需要施肥。
如果施肥太早就会造成生长过快,没用的稻苗增多,但是施肥太晚就容易造成营养不良等诸多疾病,同时有可能因为一时间水稻无法适应这个肥沃程度而倒苗。
其次施肥要注意用量,这就需要我,们自己去根据稻田的肥沃程度和水稻的长势来进行施肥,通常一亩要用八千克复合肥或者六千克尿素。
最后施肥的时候尽量以喷施法,同时在肥料溶液中加一点洗衣粉,这样可以避免肥力被蒸发。
水稻施肥种类和要点施肥种类:水稻使用的肥料种类其实并不多,都是按照生长发育的不同时期进行的针对性的肥料。
水稻如何分期施肥?水稻的需肥规律和特点为了充分发挥水稻的施肥效应,除了施足基肥外,在追肥上必须施好“三肥”,即分蘖肥、穗肥、和粒肥。
水稻施肥要依据品种特点、泥土肥力、气候因子和栽培条件等诸多要素来进行施肥。
想要施好肥,首先你要了解水稻的需肥规律和特点。
水稻对肥料的需求表现在营养时期、营养临界期和营养大效率期。
如早稻生育期短,需肥量相对要少,施肥要早而集中。
中稻、晚稻生育期较长,需肥量大,强度大,则应增长追肥次数,提高追肥比例。
水稻氮、磷、肥的营养临界期通常涌现在三叶期,有时氮、钾的营养临界期还涌现在幼穗分化和幼穗形成期。
水稻的营养大效率期涌现在长穗期,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茂盛的阶段,也是需肥的关键时期。
懂得水稻需肥规律和特点后,就应分期进行合理追肥。
一、早施分蘖肥。
从移栽至幼穗开端分化前的追肥叫分蘖肥。
分蘖肥恳求追施时间早、数量足,通常分蘖肥的用量占追肥总量的50-60%。
因为,分蘖期是水稻一生中吸收氮素营养的顶峰期,又因为水稻生育前期气温、水温、土温都较低,养分释放慢,追肥量太少难以满足水稻对养分的需要。
只有早施才利于水稻早分蘖、多分蘖,下降分蘖节位,为争穗长、粒重发明条件。
分蘖肥在水稻栽后7-10天施用,每亩施用尿素5-7公斤。
底肥不足的可恰当增施,但不能盲目过量追肥,以防疯长。
二、巧施穗肥。
从幼穗开端分化到抽穗以前的追肥叫穗肥。
也是氮素吸收的第二个顶峰期。
施好穗肥能保花增粒,增进穗大粒多。
并能避免贪青、倒伏。
在技巧上要做到几点,一是地力好、底肥足、分蘖多的田不施;二是早上叶不挂露水,中午叶片挺直,叶色淡黄的要施;三是阴雨天不施,晴天抢施。
施用时间为水稻圆杆期。
亩施尿素3-4公斤,并配施少量磷钾肥,每亩叶面喷施0.2-0.3%磷酸二氢钾溶液50公斤。
三、酌施粒肥。
抽穗后的追肥叫粒肥或壮籽肥。
粒肥能延长叶片功能期,避免早衰,增进粒重。
但要留意的是,苗不黄的不施,阴雨天不施,有病害的田不施。
水稻施肥方法水稻吸收各种养份的基本规律合适的土壤与合理的施肥,这实现水稻增产的关键,这是因为水稻生长发育所需营养元素主要来自这两个方面。
那么,水稻吸收各种养份的基本规律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介绍一下。
1、水稻一生需要哪些营养元素水稻生长依靠地上部的叶、叶鞘和茎吸收光、热和二氧化碳,依靠地下部根吸收水分和各种营养元素制造有机物质。
这些营养元素中有大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特种元素。
大量元素有碳、氧、氢、氮、磷、钾、钙、镁、硫,微量元素有铁、锰、钼,特种元素有硅等,共16种元素。
2、水稻吸收各种养份的基本规律是什么水稻对养份的吸收利用受两规律的支配:一是报酬递减规律:不论施何种元素,当施用量在一定范围时,产量随施用量超过一定限度后,施用量再增加产量反而降低,这种现象在三要素中以氮肥表现最为明显,其次是磷肥。
二是不能替代规律:水稻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的数量之间,不但有一定的比例范围,而且各种元素又都有特定的功能和生理作用,相互之间虽有联系,但不能替代,只要有一种元素供应不足,就会成为提高产量的限制因素。
3、为什么水稻生产中强调多施有机肥有机肥料含有机质多,腐熟后腐殖质多,养分齐全,质量高,肥效期长,既有缓效作用,也有胶体的性质。
有机肥的粘结性、吸附性和代换量都很高,因此具有改善土壤不幸、增加团粒结构,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是良好的土壤改良剂。
但近年来北方稻区的有机质肥料施用量很少,稻田土壤中缺乏有机质,有机质少的稻田不抗旱、不保水,板结严重,透气不良,根系发育不好,造成减产,所以水田必须增施有机肥料。
4、当前各稻区常用施肥方法有哪些水稻施肥有基肥和追肥两种。
插秧前结合水耙地时施肥统称基肥,过去以农家有机肥为主,现在是有机肥和化肥同时施用。
插秧后施肥,统称追肥,有返青肥、分蘖肥、穗肥、粒肥等。
水稻施肥技术要点本文将介绍水稻施肥技术的要点,包括基本原理、肥料选择和施肥方法等内容。
通过正确的施肥技术,可以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为农民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1. 水稻施肥的基本原理水稻是一种养分需求量较大的作物,在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会对不同的营养元素有着不同的需求。
因此,合理的施肥是水稻生产的关键。
基本原理如下:•养分需求量:水稻在不同生长阶段对营养元素的需求量有所不同。
在生长初期,水稻对氮、磷、钾的需求较大;在追肥期和灌浆期,对钾的需求增加。
同时,水稻还需要微量元素如铁、锰、锌等。
•生态环境适应性:水稻施肥要结合当地的土壤、气候和地方性特点进行调整,适应水稻的生长环境。
•施肥原则:合理施肥的原则是均衡施肥、适时施肥、科学施肥和精确施肥。
这些原则可以帮助农民在提高产量的同时,保持土壤肥力平衡,减少肥料的浪费和对环境的影响。
2. 肥料选择正确选择适合水稻的肥料是保证施肥效果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常见的水稻肥料选择要点:•氮肥:氮肥是水稻生长过程中最为关键的营养元素之一。
一般可选择尿素、铵态氮肥和硝态氮肥。
在生长初期,可以使用缓释氮肥,持续供应氮元素,减少浪费和损失。
•磷肥:磷肥对水稻的生长和发育具有重要影响。
可以选择磷酸二铵、磷矿粉等肥料。
•钾肥:钾肥对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作用。
可以选择氯化钾、硫酸钾等肥料。
•微量元素肥料:水稻对微量元素如铁、锰、锌等的需求量较小,但缺乏会影响水稻的生长和发育。
可以通过叶面喷施等方式补充微量元素。
3. 施肥方法合理的施肥方法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为水稻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
以下是施肥方法的要点:•基础肥料施用:在水稻苗床制备或深耕前,将基础肥料均匀施入,包括氮、磷、钾等主要营养元素。
施肥量要根据土壤养分含量和水稻生长需要进行合理确定。
•追肥施用:根据水稻生长发育的需要,在水稻生长过程中适时进行追肥。
追肥时间及施肥量应根据气候、土壤条件和水稻品种来确定。
•用肥与施肥技术结合:根据所用肥料的性质和施肥技术要求,结合灌溉和田间管理等措施,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减少损失。
水稻需肥特点及施肥技术
水稻在我国种植历史悠久,种植面积也在日益扩大。
水稻产量与稻米品质受多方面因素共同影响,施肥技术是其中关键的一环。
因此,必须以水稻发育时期需肥特点为依据,提高水稻栽培技术与亩产量。
标签:水稻发育;需肥特点;施肥
水稻生长周期内,需要种类丰富的营养元素。
土壤不能完全供给这些营养,需要人为施用肥料来进行补充。
而水稻施肥需要因地制宜,并结合水稻发育期对肥料的需求与吸收量来确定。
只有科学施肥才能最大化发挥肥效,达到稳步增产与降低种植成本的目标。
一、水稻各生育阶段需肥规律
1.氮素吸收规律。
氮素对水稻十分重要,影响着水稻产量,而水稻对氮素是否充足也具有很高的敏感性,按照水稻的营养生理特点来分析,其体内氮素浓度较高。
水稻生长周期内有两个时期对氮素的需求量最大,一是扦插后两周左右的分蘖期;二是扦插后7~8周左右的抽穗期,这两个阶段若不能保证充足的氮元素供应,则不利于其颖花生长,必将引起减产。
2.磷素吸收规律。
相比于氮素来说,水稻吸收磷元素要少一些,大概占到所需氮素的一半;而吸收规律大致相似,在幼苗期与分蘖期对磷肥吸收量最大。
一般来说,移入田间3周左右将出现吸收高峰。
水稻在分蘖期吸收的磷元素约占其生长周期所需总量的54%,此时其体内所含的五氧化二磷高达2.4mg/g干物质。
若是这个时期不能提供足够的磷元素供水稻吸收,势必影响其分蘖数与干物质累积。
另外,虽然水稻各生长周期均需磷元素,但苗期吸收的磷肥可随着生长而向新生器官转移,最终约有60%~80%的磷元素将积累到稻粒里,而当水稻抽穗再补充磷肥,磷素只能残留在根部。
3.钾素吸收规律。
在水稻的各个发育时期,对钾元素的吸收相对要更高一些,然而其吸收钾元素主要集中在营养生长时期,大约在分蘖盛期到拔节期形成吸收高峰。
此时植株内钾元素含量通常高达2%以上,如此才可维持孕穗期对钾元素的需求,否则将导致颖花退化。
而在此之前的幼苗期则无需太多钾元素,即使钾素含量处于0.5%~1.5%之间也可完成正常分蘖。
同时因钾元素并不会向稻粒转移,水稻生殖生长时期只需维持钾含量在1.2%~2.0%之间即可。
二、配方施肥
配方施肥是以植株生长规律与生长状况为依据,科学配制出各种营养元素的用量和比例,可以将肥效最大化地发挥出来,以达到增产目的。
1.施肥原则。
对于稻田来说,施肥应遵循农家肥与化肥结合的形式,促进氮、
磷、钾协同作用,水稻移栽之前,应在大田施用足量基肥,同时为促进秧苗分蘖,也要尽早施用蘖肥,水稻抽穗以后,施肥应谨慎。
总之,施肥之前应当考虑全面,不可操之过急。
2.施肥种类和数量。
水稻施肥要遵循平衡原则,施肥之前要对亩产量有一个大致规划,再依此计算出需要肥料的种类与数量,需注意的是,土壤本身也为水稻提供着营养物质,这部分肥量要排除出去。
一般来说,棕黄壤开垦水田需要多施氮、磷肥,草甸土开垦水田需要多施磷、钾肥,而经过多年种植的水田需要补充钾肥和富含微量元素的农家肥。
应根据土壤为植物提供营养成分的多寡来施肥才能保证丰产。
3.施用时期与方法。
在肥料总量不变的情况下,肥料施用时间与分配比例的不同也大大影响着水稻产量。
因此,要对照水稻生长周期需肥特点来施肥,也应积极观察高产水稻的养分变化来进行指导。
氮肥施用时要尤其注意分配比例,可采用少量、多次的施肥方法,可以达到最大效果。
三、高产施肥
1.施肥原则。
化肥与有机肥共同施用能逐渐改良土壤,使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增高,养分组成更加合理;也能使土壤中氮、磷、钾与微量元素含量进一步增多。
如此一来,土壤将具有较好的保肥性、保水性与通透性,并能持续地将肥料释放出来。
施肥时要掌握以下两点:一是同时施用氮、磷、钾肥,使其发生协同作用,防止水稻出现贪青、倒伏、稻瘟病等现象;二是施肥时把握好施用量与施用比例,根据不同大田所含的不同肥力,采用配方施肥方法进行施肥,才能保证产量。
2.施肥方法
(1)基肥。
农家有机肥所含的营养元素较为完整,肥效也可保持较长时间,但不易分解,用作基肥效果更好。
而水稻生长早期往往处于温度较低的早春,土壤养分释放缓慢,因此,要想保证秧苗快速生长,可将所需氮肥總量的30%~50%用作基肥施用,磷钾肥一部分用作基肥,一部分在秧苗拔节期施用。
一般来说,每亩大田所要施用的尿素、过磷酸钙与氯化钾分别为7~8kg、30~40kg与8~10kg,除此之外,每亩大田还要施用6~8kg硅肥。
基肥的施用一般在整地阶段,且应保证施肥深度适宜,以12~20cm为佳。
(2)追肥。
水稻追肥主要在以下三个阶段进行:
①分蘖期:秧苗移栽两周左右进入分蘖期,这时追施分蘖肥可使有效分蘖量增多,利于提高产量。
一般在秧苗返青后施用第一次分蘖肥,以保证分蘖量,在分蘖盛期第二次施用分蘖肥,可促进秧苗稳步生长,提高成穗率。
②抽穗期:水稻抽穗期是形成稻粒的基础时期,所需养分量达到最高峰,因此,这一时期应重点追肥,加强肥水管理,使植株内积累更多干物质。
水稻幼穗长出1cm左右时非常重要,关系着稻穗与籽粒的正常发育,为防止营养流失,
要控制无效分蘖的分化。
③成熟期:水稻抽穗、灌浆至成熟阶段,应以提高籽粒结实率与饱满度为目标,调整施肥量与施肥频率,本着宁少不多的原则追施粒肥。
不过粒肥在提高植株抵抗力、防止叶片早衰以及提高灌浆率方面有着很大优势,使用好可以有效提高籽粒品质与产量。
因此,粒肥的施用还得视水稻长势而定。
(3)功能肥。
功能肥不仅可以为水稻补充营养成分,还拥有其他诸如除虫、除草作用。
以除草功能肥为例,此肥可以促进秧苗返青,还可在秧苗出芽前进行稻田除草,一般施用后需要保水5~7d,之后再予以补充其他肥料。
另外,其他功能肥如杀螺功能肥、防病功能肥等,都是新型、实用型功能肥。
杀螺功能肥内的主要成分是缓慢释放的茶皂素,这种成分非常环保,且可以较为彻底地防治福寿螺,还可快速促进秧苗返青,是新型肥料研究方向。
四、结语
要想水稻具有较好的抗病性与抗逆性,且达到籽粒饱满、产量高的目的,肥料不可或缺。
而水稻生长发育的各个时期对肥料的需求量与需求比例也不尽相同,施用时务必根据其发育特点,结合生长势头来确定,采用配方施肥、科学施肥的方法生产优质稻米。
参考文献:
[1] 王丽. 试析水稻高产的需肥规律及施肥技术[J]. 农业与技术,2016,36(14):44-45.
[2] 董晓聃. 水稻的需肥特点及无公害施肥技术[J]. 农民致富之友,2018(3):6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