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陶艺的构成艺术
- 格式:docx
- 大小:20.62 KB
- 文档页数:4
“线性”艺术语言在现代陶艺创作中的运用作者:***来源:《江苏陶瓷》2023年第05期摘要“線”是三大基本构成元素之一,是最纯粹、最基础的艺术表现语言,几乎存在于任何艺术形式中。
当然,现代陶艺中也不例外,本文旨在分析不同线条类型在陶艺创作中的运用案例,说明线条在现代陶艺中的艺术特征。
关键词线;线性艺术语言;现代陶艺;陶艺创作0引言线条是最基本的艺术构成元素之一,随着艺术的发展,线条从表现元素逐渐向表现主体转变,不仅是重要的表现手段,也是被表现的对象。
现代陶艺是一门极具魅力的艺术,它脱胎于现代艺术,又拥有一套独立的伦理系统。
线条在现代陶艺起源时就享有基础性的地位,发展至今也像其他艺术门类一样成为表现的主体被表现。
1线性艺术语言构成学中,线是三大基本构成元素之一,它存在于任何时间、任何空间、任何地域的任何艺术形式中。
它伴随艺术始终,艺术出现时它就随之出现,可追溯到艺术最初萌芽的时代,如绘于岩壁上的原始岩画、原始彩陶上的几何装饰等。
说到线条艺术,中国的书画艺术必当是当之无愧的代表。
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十八描”便指的是十八种不同的线条表现,不同的“描法”可以适用于表现不同的表现对象,不同“描法”表现同一类表现对象时也能给人不一样的视觉效果,可以看出线条表现的灵活性。
中国书法与中国绘画一样,是极具中国特色的艺术形式之一,中国书法也被称作是“线”的艺术,不仅仅是文字的书写方法,还是一种书写艺术,是书法家创作的主要内容与表现形式。
草书更是把“线的艺术”这一称谓表现得淋漓尽致,以草书创作著称的古代人物有许多,如张旭、怀素至今仍被膜拜,有“颠张狂素”之称。
以上是中国传统艺术中线的运用的两个突出代表,此外,在其他传统艺术形式中,“线”的基础性地位依然明显。
如传统建筑中,众多垂直于地面的直线条使建筑显得格外稳固与庄重。
再如,传统陶瓷器皿中,不同的外轮廓线往往给人不同的感受,当外轮廓线是圆润的曲线时,则给人饱满、华贵的感觉,如梅瓶;当外轮廓线是坚硬的直线时,则给人硬朗、坚定的感觉,如众多的方器,如此等等都体现了线条在中国传统艺术中的基础性地位。
陶瓷艺术的分类陶艺有许多种类型,各有各的特色。
那么,关于陶艺的分类,你了解多少呢?以下是有我为大家整理的,希望能帮到你。
陶瓷艺术在中国发源年代久远,样貌繁多,在世界历史上中国的陶瓷艺术一直是具有相当的代表性,也由于传承年代久远,技术不断更新,加上历经朝代更迭,不同民族性与生活方式影响了中国陶瓷的发展方向,若要加以分类,就非单一条件所能完整涵盖,所以有人以年代、用途、釉色、技巧或是产地来加以分类。
分为传统陶艺和以个人艺术创作为特点的现代陶艺两大部分。
1、传统陶瓷艺术:一般指年代较久,使用传统技法来从事创作的陶瓷器,此种陶瓷器与官方的需求有相当程度的关系,同时在用途上大多以生活实用为主,若以釉彩来分类均以分为釉上彩和釉下彩。
釉下彩-青花青花是一种釉下彩,就是在坯体完成干燥后,在表面上上用蓝色的色料例如氧化钴画上各式图案。
之后再淋上透明釉,即可进行釉烧。
因为蓝色的色料是用在透明釉之下,所以名为"釉下彩",此种方式通常色料的烧成温度不能与透明釉相差太大、釉里红等。
2、现代陶瓷艺术:现代陶艺是艺术家以陶瓷材料为创作媒介,以个性化的手法表现现代人的理想、个性、情感、心里、意识以及审美等哲学理念的一种艺术形式。
现代陶艺索要挖掘的不只是客观世界,而是人的内心世界和社会意识。
中国的现代陶艺创作相对较晚。
1985年一股西方文艺浪潮刮进中国内地,对当时的大陆艺术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许多国际友人把国外的现代陶艺的概念。
形式、信息引入当时还处于风平浪静状态的传统陶艺创作领域,原来陶瓷材料还可以如此表现,陶瓷语言竟有如此魅力。
当代三种类型的陶艺当代器形陶艺作品的创作在塑形方面已经摆脱了纯粹的实用功能,转向心灵的倾诉。
有许多现代陶艺家对器皿类陶艺情有独钟,采用各种不同的手段来表现器皿陶艺的魅力。
当代的陶艺从形制上大体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1、第一类是器皿形的陶瓷作品。
这类作品以陶为媒材,利用了陶土特有的质感,隐喻着本真的回归,探索纯粹的形式构成。
1点线面概念的基本综述伴随着人类社会审美情趣的逐渐提升,纵观艺术家们的展出作品,不难察觉艺术家们的创作思维观念也一直在与时俱进,陶艺创作分别在造型、功能和装饰语言表达上都有不断创新。
在继承传统陶瓷艺术技艺的同时,艺术家们创作出了越来越多符合当代审美理念的现代陶艺。
从装饰意义层面去看,代表着艺术表现形式中最基本的存在———点线面三元素,亦可将它解读为是艺术创作中的DNA,它们也有直接间接的介入于陶瓷艺术创作中,让本具有质朴气息的陶艺语言添抹活力色彩。
平面构成中的点线面三要素有着大小、色彩、肌理、方向、位置和形状上的变化,包豪斯成立后,对点线面三元素概念开始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教学体系,进而发展成为了艺术类院校必修的设计基础课程。
艺术家们通过对三元素之间关系的组合排列及运用来达到理想的艺术效果。
现代陶艺作品利用点、线、面元素的组合,可以形成二维平面、三维立体、亦或是二维三维结合组成的现代装饰,使陶艺作品在简约的基础上不会失去它独特的感染力。
三元素的二维平面体现是黄琳祎袁曹春生(景德镇陶瓷大学,景德镇333000)由于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和演变,审美取向更青睐于极简主义。
而点、线、面三元素的加入正好丰富了极简主义的装饰表达,给原本质朴的陶艺作品注入些生机活力。
CeramicArt陶瓷艺术(1994—),女,汉族,江西南昌市人,在读美术学硕士,研究方向:陶瓷艺术历史与理论。
曹春生(1960—),男,汉族,江西都昌人,艺术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博士生导师,江西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景德镇陶瓷大学雕塑研究所所长。
研究方向:雕塑专业。
在陶瓷表面做装饰,而三维立体体现是可以在立体造型上做大胆突破。
点、线、面三元素已经渗透于现代陶艺各处,若合理运用配合好,则能使现代陶艺的时代特征更具代表性。
在运用得当三元素的陶艺作品里,无论是陶瓷本身造型形态还是陶瓷表面点缀装饰,三元素之间的起伏、转折、排列都可以渲染出陶艺语言独特的生命力。
现代陶瓷艺术的形态结构特点分析
现代陶瓷艺术的形态结构特点体现了对传统技艺的传承和创新。
在现代陶瓷艺术创作中,艺术家们不断地在传统技艺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突破,推动了陶瓷艺术的形态结构呈现出了更为丰富多样的特点。
传统的釉下彩、青花瓷等传统工艺在现代陶瓷艺术中得到了新的生命,通过对材料、工艺和造型的创新,艺术家们将陶瓷这一传统材料发展出了更为丰富多彩的形态结构,给人们带来了全新的审美体验。
现代陶瓷艺术的形态结构特点体现了对自然环境和生活情感的表达。
现代陶瓷艺术家们在创作中常常借鉴自然界的形态结构特点,将大自然中的美景、动植物的形态等元素融入到陶瓷艺术作品中,使作品呈现出更加生动和具有表现力的形态结构特点。
现代陶瓷艺术家们也通过对生活情感的表达,创作出了许多触人心弦的作品,这些作品在形态结构上充满了生活的情感和内涵,使人们在欣赏艺术作品的也能够感受到艺术家对生活的热爱和情感的表达,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欣赏现代陶瓷艺术的形态结构特点。
现代陶瓷艺术的形态结构特点呈现出了多样化、创新性和富有表现力的特色,为当代艺术领域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通过对传统技艺的传承和创新、时代变迁和文化交融、对自然环境和生活情感的表达、艺术本质和审美价值的追求等方面的不懈探索和努力,现代陶瓷艺术的形态结构特点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使人们在欣赏艺术作品的也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和力量。
希望未来在这个艺术领域能够有更多的创新和突破,为现代陶瓷艺术的发展注入更多新的活力和动力。
42019.4期中国陶瓷艺术历史悠久,它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与艺术特色。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与审美意识也逐渐多元化。
传统的陶瓷艺术已无法完全满足现代人的需求,这就需要现代设计作品不仅要有创新的审美特点,还要有更为实用的需求。
这样的艺术设计作品不仅可以展示其本身的审美魅力,也能映出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更符合大众需求。
在研究蒙德里安几何抽象艺术作品的前提下,对现代陶瓷产品进行全新设计,是对经典文化的继承和创新,也是对现代陶瓷产品设计的新尝试。
一、蒙德里安的抽象构成艺术抽象是具象的相对概念,是就多种事物取其共通之处,加以综合而成一个新的概念,这一概念就叫做抽象。
抽象绘画不是对事物进行简单的直观表达,而是对事物进行强有力的表达和对其精神的高度凝练。
20世纪上半页是蒙德里安经典作品形成的主要时期,他创作的《红黄蓝构成》更是堪称经典,达到了抽象艺术的巅峰。
他运用基本三原色“红、黄、蓝”,以及简单的黑色横竖线条,再加上一些留白,这看似随意的分割,实际上蕴含着作者严谨的科学分析,简单的构图和色彩构成了一个平衡、有序、积极的画面,表达了内心最真实的艺术情感,展示了纯净而清澈的人类本质,其作品《构成A》如(图1)所示。
蒙德里安曾说:“时代意识决定了艺术的表现形式,而艺术表现形式也反映了时代意识。
”蒙德蒙德里安构成艺术在现代陶瓷设计中应用/刘乐君 王浩文(景德镇陶瓷大学)/研究与探讨MENG DE LI AN GOU CHENG YI SHU ZAI XIAN DAI TAO CI SHE JI ZHONG YING YONG摘要:文章通过对蒙德里安绘画艺术的分析,总结其艺术作品的特点,并尝试将经典元素与传统民间艺术图案进行交流碰撞,将其运用于现代陶瓷设计,从而设计出符合现代审美的陶瓷艺术作品。
关键词:蒙德里安现代陶瓷设计几何抽象构成艺术图1 蒙德里安作品《构成 A》1920年 画布油彩图3 蒙德里安灵感便利贴图2 里特维尔德作品《红蓝椅》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52019.4期收稿日期:2019-06-23里安运用自己独特的抽象构成主义创作手法,将不同的垂线、直线和三原色一起组合,把艺术设计引领到一个新的阶段和领域,同时也大大地启发了设计家们的设计创作精神。
[工业设计] 101浅析手工陶艺器皿中的点、线、面元素陈佳琪(山西大学,山西太原030006 )摘要:当代的手工陶艺作品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彩绘装饰形式,也不仅仅局限于欣赏其造型美,而是逐渐推崇装饰 上的多样性发展,点、线、面这样的自然的,富有现代美感的装饰形式。
点线面装饰在当代陶艺作品中的灵活应用为手工陶艺 作品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能够在陶艺作品创作中注人更多的可能性。
点线面这种最基本最基础构成元素,介人对于手工陶艺 这种既是视觉艺术又是实践艺术的艺术形式来说是一种极具现代审美情趣的艺术挑战,更是推动着手工陶艺朝着更加多元化的 方向发展。
并且点线面的概念不仅仅是在装饰上,造型上我们通过虚实结合以及造型各部分结构的设计,打破传统的单一性绝 对对称的造型方式,不仅仅能增加器皿的视觉效果,更能够在诠释陶艺作品造型的过程中更好的表达作者的内心世界,传达自 己独特的情感,关键词:点、线、面;手工陶艺;装饰艺术一、 点线面元素在手工陶艺器皿中的作用① 点:点不仅仅可以理解成平面的点,还能够理解成立 体的点。
手工陶艺器皿中,我们可以把壶嘴、壶盖、壶把等结构分别看作大小不同的点,这些点的大小、位置、形状对于作品的整体造型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可以说就是这些“点”构成了整个作品的基础跨框架,我们在设计的过程中只要能够把握好这些点的形状结构,就能够从整体上把握作品的结构。
另一方面,在装饰上把点元素运用在作品表面,可以表现为平面的彩绘装饰,也可以表现为突出或者凹陷的点的装饰,紧密或者疏散,大小不同的点装饰在作品的平面上,作为一种肌理起到装饰作用,这样的装饰可以通过按压或者粘黏的方式形成立体的点,也可以通过彩绘或者吹釉的方式得到平面的点。
② 线:在陶艺作品中,线的元素不仅仅是在装饰上,每 一个结构的轮廓线,整体造型的轮廓线都是陶艺作品中线轮廓的体现。
整体轮廓的线条是否流畅自然也成为了评判造型是否成功的标准,轮廓线的变化也正能够体现出整个作品的精细巧妙,细腻柔和的线条或者凌厉坚硬的线条都能带给人不同的视觉感受。
104XING SHI MEI FA ZE ZAI XIAN DAI TAO YI ZAO XING ZHONG DE YUN YONG2014.6J I N G D E Z H E N ’S C E R A M I C S形式美法则在现代陶艺造型中的运用林梦求 方静 电话:158****4637引 言现代陶艺是从传统陶瓷艺术中脱颖而出的。
随着时代的进步,设计文化的日趋深入,陶瓷造型设计已不再是单纯的物质形态表现,它涵盖了功能性、经济性、审美性以及由这些所引发的其他内容。
形式美法则是人类在创造美的形式、美的过程中对美的形式规律的经验总结和抽象概括。
本文重点阐述形式美法则在现代陶艺造型中的运用。
一、形式美法则形式美是指构成事物物质材料的自然属性及其组合规律所呈现出来的审美特性。
形式美由构成规律、形式美法则这两大部分构成。
形式美法则主要包括:多样与统一、对称与均衡、对比与调和、节奏与韵律等。
现代陶艺造型它不仅仅是要符合人们对物质生活的需要,同时也要满足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
因此,形式美法则在现代陶艺造型中的运用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运用。
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二、形式美法则在现代陶艺造型中的运用形式美中的造型组合规律是形式美法则的重要构成因素。
通过对作品的造型改变或创造,以及对形体的排列组合会使得人们对其美的理解发生转变。
在陶艺设计过程中对造型的研究,根据设计理念所创造出来的作品则更能展现出艺术家的艺术思维和艺术素养,更具有吸引力和震撼感。
在创作陶艺作品时应努力把握住它的形体关系,空间组合关系。
力求达到高度统一,整体协调美观,将艺术品的形式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艺术来源于生活, 陶瓷艺术的创作亦是如此。
感受生活, 感受生命历程中的点点滴滴, 以泥土这种原始,淳朴而灵动的材质, 经由艺术家的双手, 在熊熊窑火中实现陶瓷媒介的物理与化学转化, 成为承载众多艺术家个人风格与艺术精神的当代载体, 这就是当代陶艺。
现代陶艺表现手法在中国陶瓷艺术作品中,现代陶艺以新颖独特的造型装饰,给人们以耳目一新的感受。
吸收传统陶瓷制作技艺,突破传统陶瓷的器型、装饰模式,是现代陶艺的特征。
在表现手法上,采用现代艺术的扩散构成形式,利用泥土与火的特性进行创造。
陶瓷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技艺。
但是,在千百年的陶瓷发展史中,陶瓷制作逐步形式了模式化的弊端,造型追求完整规范,装饰讲究精细美观,从而导致了历代陶瓷造型的大同小异。
光亮的杯、碗、瓶、罐、壶、钵虽然实用、美观,但是,器型缺少变化,更谈不上艺术个性,陶瓷技艺以师徒传授,子承父艺的形式流传继承下来。
由于陶瓷艺人受传统观念的深刻影响,他们在继承前辈的技艺过程中,完全是以师傅的要求为标准,严格按照传统形态制作陶瓷。
在传统画谱的基础上进行陶瓷装饰,以模仿为创作,以继承为使命。
虽然传统陶瓷也有发展创造,但是,传统思想的支配,使陶瓷艺人不敢超越前人的造型。
陶瓷生产和艺术创作,总是随历史发展而前进的。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陶瓷艺术创作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新器型、新材质、新手法、新画面不断产生。
一大批经过大专院校深造的陶瓷艺术工作者,在陶瓷艺术名家的指导下迅速成长,成为陶瓷艺术创作的生力军。
中青年陶艺家思维敏捷,善于接受外来文化的精华,吸收西方艺术的创作形式,融汇到艺术创作当中。
青年陶瓷艺人善于借鉴、学习艺术名家的创作手法。
以学院派为代表的艺术新生代的现代陶艺作品,改变了传统陶瓷艺术的表现形式,有很强的艺术个性,表现了陶瓷艺术工作者的创造精神。
造型:传统陶艺,讲究规整、平衡、对称、器型的口、颈、肩、腹、腰、足的轮廓线以弧形为主,器型两侧的轮廓线的长短、高低一致,釉面光洁细润,不能出现变形、斑点等缺陷,烧成后瓷器的裂痕、卷曲、变形等问题都属于废品。
现代陶艺则注重从变形、卷曲、开裂的问题中发现肌理、窑变现象,从釉料的垂流、积料等缺陷中寻找作品的独特视觉效果。
从粗犷的材质,残缺的器皿中,探索质感特技,从质朴的材料中显示出独到的形态,有意识地将坯体卷曲、挤压、切割、挖残成随意的形状,显示艺术家的思想情感和艺术个性。
现代陶艺的构成艺术
现代陶艺的魅力,主要在于其强烈的手工特性。
那么,你知道现代陶艺中的构成艺术吗?以下是有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现代陶艺的构成艺术,希望能帮到你。
中国陶瓷艺术由于几千年的深厚传统模式导致现代陶艺起步较晚,而一些西方国家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便开始了近现代陶艺的发展。
文章顺着构成艺术的发展脉络,探寻现代陶艺的变化,通过现代陶艺家的作品体味几何抽象艺术渗透其间的魅力;以时间为线索,去窥探现代陶艺是怎样于传统到现代的过渡中接纳和吸收了构成艺术。
构成艺术的概念和语言逐渐渗透到陶艺的每一块领域,始终是现代陶艺的精神土壤。
一、现代陶艺之概念
中国素来以“瓷国”著称,具有悠久的陶瓷文化历史,对世界的陶瓷艺术做出过杰出的贡献。
但正是由于这种极为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根植于国人心中的陶瓷审美模式拖延了中国现代陶艺的萌芽时间,忽略了世界范围内新兴的现代陶艺审美观念,而一些西方国家,如英美和日本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便开始了近现代陶艺的起步和不断发展。
现代陶艺以其内在的张力、实验性、具象和非具象性的形式美感来承载当代文化精神,是现代人远离城市的喧嚣和冷漠、回归自然的一种最好方式。
就现代陶艺的观点来看,陶和瓷都只是媒材,现代陶艺并不泛指所有的陶和瓷的艺术。
现代陶艺是艺术家借助陶瓷材料,或是以陶瓷材料为主要创作媒介,远离传统实用性质的观照是,表现现代人的思想个性、情感、心理意识和审美价值的作品形式。
它有最重要的两点:一是作为精神性的表现媒体而存在,精神属性是主要特征;二是表现手法技巧不拘一格,造成极丰富而随机的视觉效果,超越传统的技术标准,拓展全新的表现领域。
这些也正是构成艺术在现代陶艺中得以运用的契机。
而且艺术本身无疆界,一种风格或主义的确立,必将影响当时一切与艺术相关的领域。
正如抽象表现主义对建筑、服装、平面设计等的冲击。
陶艺界
也就不可避免地迎来了抽象艺术在其界内的发展,立体主义大师毕加索加入陶艺作品创作,从而开启了抽象艺术运用之先河。
二、何谓构成——几何抽象
对于构成,并不单纯指三大构成的知识,它的触角可以涉及到艺术的各个领域。
如果非要加个定义,那么所谓构成,就是组装,即把设计中诸要素像机器零件那样,按照美的法则进行组装,形成一个新的适合需要的艺术作品。
而直观一点说,就是几何抽象的艺术。
三、解读几何抽象与现代陶艺的融合顺着构成艺术即几何抽象艺术的发展脉络,去探寻现代陶艺的变化,通过拜读现代陶艺家们的作品,可以从中体味抽象艺术渗透的魅力,窥探现代陶艺是怎样于传统到现代的过渡中接纳和吸收了抽象艺术,从而开启了现代陶艺由具象或实用到抽象或非实用的转换。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艺术观念处于大变革时期,反传统、追求艺术的独立性与纯粹性的运动风起云涌。
而立体主义的丰碑人物毕加索更是致力于从描绘自然具体形象向抽象化形象的转化,从他的陶艺作品中便可见一斑。
分解与重组,不同视点的并置都是立体主义理念为陶艺注入的新鲜血液。
立体主义的理念被他直接运用到陶艺的创作上,陶盘、陶器都只是画布的替代品。
虽然在陶艺语言上毕加索还没走向深入,但这种直接的挪用或者甚至说玩票性质的举措却为现代陶艺揭开了新的篇章,是对现代陶艺家们抛开传统束缚探讨新的陶艺语言最早的启发,开始了陶瓷艺术对实用器具背离的萌芽。
上世纪20至30年代是几何抽象艺术的感觉性表现的发现期。
1931年,法国成立“抽象一创作”的艺术团体,推动了与自然完全断裂的几何造型艺术的发展,并在1936年把几何造型表现的艺术命名为“具体艺术”。
在陶艺界,我们看到的是以美国的彼得·沃克思为首的抽象表现主义风格的兴起。
他主张陶艺创作中即兴、自由的发挥,将黏土作为表现情感的载体,随意地叠、刮、戳、压。
背离传统,彻底放弃了以往的造型完整和传统工艺技巧美感。
甚至,他在作品上总是有意无意留下产生的瑕疵、开裂和斑孔,一目了然地记录着作品创作的过程。
这个过程是沃克思用于表述隐喻及记载人与水、火、土的交
流和联系的重要手段。
没有具象,只有抽象表达,正是先锋派艺术家在陶艺领域对构成艺术的最好回应。
陶瓷艺术开始了真正的对于传统的反叛,一切实用的器具已失去意义,几何抽象的表达方式为现代陶艺揭开了新的篇章!
上世纪60至70年代是几何抽象艺术的成熟期,同时也是极少主义成为具有绝对统治地位的艺术流派的时代。
在陶艺界,与之相呼应的是极限主义的崛起。
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布瑞斯·梅森和西班牙的恩瑞特·梅斯特。
极限主义需要一套严格的成型工艺技法的支撑,但这并不妨碍陶艺家们对黏土的抽象表现。
理性、简洁是其根本。
极限主义陶艺家的作品通常采用一种预先构想的理智方式,根据数学体系、几何图形的一些理念来对烧成品进行艺术创作。
而真正将这种风格发展得比较好的是布瑞斯·梅森。
他的巨大的“+”字型雕塑,尽显气派和庄重;西班牙的恩瑞特是极限主义的又一典范。
他的作品造型结构严谨,棱角的平直转折犹如刀切,是严格意义上的硬边风格,精心设计又使其具有精妙的比例尺度,把构成因素发挥得可谓是淋漓尽致。
而极少主义的另一端则是被称为集合主义的构成艺术。
艺术家们利用现代材料和“现成物”为素材,提倡基于“单个间的关系”来把握世界。
以很多数量相同或相似的作品集聚在一起,经过理性的形式化的组合,使之构成了另一崭新的巨大的艺术形式。
“装置风格”则是“集合艺术”在陶艺领域的又一体现,是陶艺家对单件陶艺或非场域性的作品,在情感观念和视觉艺术氛围整体表达上的乏力和不足的必然选择。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简单的堆积或叠加,而需要考虑的除了作品本身的材料、色泽、形态,还包括与作品共生的环境的因素,诸如灯光、布局等。
日本的三岛喜美代是这方面的灵魂人物。
她擅长布置场面巨大的、极具震撼力的展览作品。
其作品甚至超越了普通装置艺术所展示的视觉和观念的范畴。
她对材料质感具有敏锐的把握力。
报纸书籍、纸箱的酷似,垃圾方体的逼真,都让她的作品无懈可击。
而当多个单位造型组成一个巨大的集合体时,自然地产生了一定的造型扩张性,环绕着一股内在的力量,似乎有一种可视的运动存在。
陶土的可塑性和亲和性则更将它的视觉冲击力提
升到了极致。
在陶艺这一领域,构成艺术的痕迹还可一一探寻。
像日本的八木一夫——陶艺界的泰斗,他的许多作品表现与象征并存。
他不断将自己融入黏土之中,感知黏土与生命深处的渊源。
这种纯粹的方式和净化的结果让人从他的作品中感到如宗教符咒般的昭示。
在《我的自述传》中,他说:“如果要忠实地服从自己的心情创造,应该脱离传统陶瓷工艺过程。
我想现代人的心理情感这个世界,如果用古文来陈述,怎么也表达不了。
根据这些想法,我走向了所谓超现实立体造型,从此我可以自由自在的自我展开了。
”正是这样,他的作品《萨姆先生的散步》将陶艺带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同时也是对构成艺术作了最好的诠释。
而在陶艺创作中,只单纯追求形式美感、讲究比例尺度重理性的作品也不少见。
有的将对象进行分裂、破坏、拆散,然后根据需要进行重构和组合,有的更直接将二维的构成因子注入到立体造型中去,这里便不再列举了。
结语
艺术是相互融会贯通的,现代几何抽象艺术在世界美术史中虽然只踞于一种艺术类型的位置,但在现代设计史中却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正因为有了印象派、立体主义到抽象主义等各种艺术发展的脉络,才有了现代陶艺由具象到抽象、由实用到纯粹艺术的转变。
现代构成艺术的历史从某一方面来讲,也是陶艺由传统到现代的变迁史。
总之,纵观现代构成艺术和陶艺的发展、抽象艺术的概念和语言,随着年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逐渐渗透到陶艺的每一块领域。
通过摆脱传统,从单纯的抽象走向了多元化、综合性的陶艺制作。
不只对泥土自身特性的挖掘,还采用多种现代手法,加强高科技与泥土的对话,创造出土与火、土与自然、土与人的心灵相融合的艺术。
其中构成艺术始终是现代陶艺不可逃离和最眷恋的精神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