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课程教案(发动机润滑系统维护)
- 格式:doc
- 大小:89.00 KB
- 文档页数:7
教案首页教学过程时间分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师巡视分钟学习要点及要求布置( 5 分钟2 发动机组成六.冷却、润滑系统概述1 学习目的(1)、了解冷却、润滑系统构成。
(2)、掌握冷却、润滑系统部件的作用2 图片展示疑难问题引导引导演示教师提示、引导学生总结讨论结果 ( 5分钟)教学过程时间分配教 学 内 容教学 方法学生评议 ( 分钟)(一). 润滑系的作用和构造 1 润滑系的作用:疑难问题解答 教师散热器风扇水泵节温器机油滤清油道曲轴凸轮轴机油泵曲轴箱直接与外面相通。
(2)强制通风:汽油机采用,用胶管将进气管与气门室上盖相连,中间装有一个单向阀。
工作原理:利用进气管内的真空度将气门室内的废气抽出并送入进气管。
单向阀的作用:只要进气管的真空度达到一定时,单向阀才能打开(发动机中、大负荷)曲轴箱内的废气才能进入进气管,曲轴箱通风才进行。
(二)发动机的润滑方式和油道润滑方式,以GA1092为例鼓励教学过程时间分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1压力润滑:曲柄主轴承.凸轮轴轴承.连杆轴承摇臂轴.摇臂。
2飞溅润滑:凸轮、挺柱、气缸壁、活塞。
3 润滑油道3) 其他设施:主油道的未端,设有主油道调压阀。
在第七道主轴承盖上,设有回油孔,多余的机油流回油底壳。
在主油道上还设有机油压力表传染器和油压警报开关。
(三)冷却系的作用和构造一功用:保持发动机的正常工作温度,防止发动机过热1发动机为什么要冷却?2过冷、过热对发动机的影响?3发动机的正常工作温度80-90℃二冷却系的组成:1水道:气缸体内部,气缸套外壁与机体的内壁之间和气缸盖内部夹层之间。
2水泵:装在发动机前面,由三角带带动3散热器(水箱):装在汽车前面,上水管与气缸盖出水口相连,下水管与水泵进水口相连4风扇:装在散热器后面,冷却发动机教师提示引导疑难问题解答教师鼓励教案首页演示工作流程(15分钟)学习要点及要求布教师巡视(分钟)工作原理:当水泵工作时叶轮旋转,水泵中的水被叶轮带动一起旋转,在离心力作用下,水被甩向叶轮边缘,然后经外壳上与叶轮成切线方向的出水管压送到发动机水套内。
一体化课程教学方案(发动机润滑系统维护)一体化课程设计方案课程名称:汽车维护授课班级:授课教师:授课时间:广西机电技师学院年月日一体化课程名称教学时间教学班级汽车维护任务名称发动机润滑系统维护学时12 学时周次专业组审批学材汽车维护工作页、多媒体、维护教材、整车教学实践教学法、信息检索法、展示教学法、小组讨论教学法方法视觉年月日汽车维护相关视频、课件、PPT 教学系审批教具专业能力目标:1. 能描述更换发动机机油、工量具和设备的名称、种类、用途及其使用方法,并能正确使用;2. 能根据维修手册要求正确规范完成更换机油、机滤等作业。
学习职业素养目标:目标1. 能查阅维修手册,查找相关资料,采集维修任务所需要的信息。
2. 能进行有效沟通,与他人合作,形成积极的工作态度、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 能按照6S 管理要求,整理现场,归置物品。
年月日学生情况分析本课程的教学对象已经学习过汽车日常维护的基本知识与日常维护的操作方法。
对汽车维护有所了解,本次课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因此对学生教学应首先进行相关的维护安全教育,在此基础上要求学习相关场地规范、6s 管理要求。
关注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学习、协作互助、自主创新、检索汇报能力的培养。
学材分析学习重点及其化解方法资源准备《汽车维护》教材及配套工作页,包括:①安全教育② 发动机机油液面及品质的检查③ 如何检查机油有无泄漏等。
重点内容:1. 发动机机油液面及品质的检查2. 机油的更换。
重点化解方法:1. 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观看视频资料,结合老师的讲解,能正确说出安全教育内容各项目检查内容、方法和操作步骤。
2. 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查阅网络、参考资料、维护手册等方式,掌握资料收集、归类、分析、展示的方法,完成各项目检查工作。
宝骏630 车辆、多媒体设备、机油回收机及常用工量具。
一、明确任务、信息收集(学时:2 学时)1. 组织教学:(1)学生集合,师生问好,整理着装。
(2)小组考勤、教师说明场地要求与工作要求,强调6S 管理。
润滑系统教案教案标题:润滑系统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介绍润滑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功能,培养学生对润滑系统在机械设备中的重要性的理解。
通过理论讲解和实践操作,学生将能够掌握润滑系统的工作原理、分类和维护方法,提高其在相关领域的应用能力。
教学目标:1. 理解润滑系统在机械设备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2. 掌握润滑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
3. 了解润滑系统的分类及其特点。
4. 学会正确使用和维护润滑系统,延长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
教学重点:1. 润滑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
2. 润滑系统的分类及其特点。
3. 润滑系统的正确使用和维护方法。
教学难点:1. 润滑系统在机械设备中的重要性和作用的理解。
2. 润滑系统的分类及其特点的掌握。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
2. 相关的润滑系统实物或模型。
3. 润滑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分类的图示材料。
4. 润滑系统的维护方法的案例和实例。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段机械设备故障的视频引起学生对润滑系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理论讲解(15分钟)- 介绍润滑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包括减少摩擦、冷却、密封和清洗等功能。
- 讲解不同类型的润滑系统,如润滑油、润滑脂和润滑剂等,并介绍其特点和适用范围。
3. 实践操作(20分钟)- 展示实物或模型,演示润滑系统的组成和工作过程。
- 小组合作,让学生亲自操作润滑系统的装配和拆卸,加深对润滑系统的理解。
4. 讨论与总结(10分钟)- 引导学生讨论润滑系统在机械设备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 总结润滑系统的分类及其特点,并与实际案例进行对比和分析。
5. 拓展延伸(5分钟)- 提供一些润滑系统维护方法的案例和实例,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应用这些方法来延长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
6. 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份关于润滑系统在某种机械设备中的应用和维护方法的报告。
教学评估:1. 对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进行观察和评价。
发动机润滑系统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发动机润滑系统的作用和构成2.了解不同类型的发动机润滑系统的特点和优缺点3.掌握发动机润滑系统的维护和保养方法二、教学内容1.发动机润滑系统的作用和构成a.发动机润滑系统的作用:减少摩擦,冷却发动机内部零件,清洗排出杂物,减少噪音b.润滑系统的构成:润滑油泵、滤清器、散热器、润滑油冷却器、油封等2.不同类型的发动机润滑系统的特点和优缺点a.干式润滑系统:特点是油气分离,发动机运行稳定,缺点是油温升高b.湿式润滑系统:特点是油气混合,油温稳定,缺点是油耗较高3.发动机润滑系统的维护和保养方法a.定期更换润滑油和滤清器b.保持润滑油的正常油位c.注意发动机冷却器的清洁和通风d.及时检修和更换发动机油封三、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视频和图片展示发动机润滑系统的作用和重要性,引起学生兴趣2.讲解发动机润滑系统的作用和构成,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需要润滑系统以及润滑系统中的各个组成部分的作用3.讲解不同类型的发动机润滑系统的特点和优缺点,让学生对比分析不同类型的润滑系统的适用情况4.讲解发动机润滑系统的维护和保养方法,并通过实例分析维护不当可能导致的故障和损坏5.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讨论发动机润滑系统的重要性和维护保养方法,并形成小结6.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发动机润滑系统的维护和保养方法的小论文,字数不少于500字7.课堂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解答学生的问题。
四、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用于展示发动机润滑系统的图片和视频2.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课堂互动: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问和解答问题五、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包括是否积极参与讨论,提问和解答问题的能力2.阅读学生的小论文,评估学生对发动机润滑系统维护和保养方法的掌握程度六、教学拓展1.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参观汽车修理店或汽车生产厂家,了解发动机润滑系统的实际运行和维护情况2.组织学生进行发动机润滑系统的维修和保养实验,培养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3.组织学生进行发动机润滑系统的案例分析。
任务5 发动机润滑系统的维护【技能目标】1.熟悉发动机润滑系统的维护。
2.学会正确检查发动机润滑油油面高度。
3.学会正确检查发动机润滑油质量。
4.学会正确更换机油滤清器。
【技能训练】一、发动机润滑系统的作用及组成发动机润滑系统主要有润滑、清洁、散热、密封和防锈等作用。
发动机润滑系统主要由油底壳、机油集滤器、机油泵、安全阀、机油滤清器、主油道、气缸体、缸盖上的分油道、机油压力传感器以及机油压力表或机油压灯等组成。
二、检查发动机润机油液位(1)起动发动机,并运行至正常工作温度,熄火后放置10 min 再进行检查。
(2)拔出机油标尺用干净的抹布擦拭干净后,插回原位,插到底停留片刻之后拔出。
检查发动机的油面高度是否在机油标尺“MIN”和“MAX”两个刻度线之间。
(3)如果机油量不足,需补充相同牌号机油到正常液位。
反之,则应抽取一部分机油,直到液位符合标准。
三、检查发动机润滑油质量发动机润滑油质量的鉴别方法有以下三种:1 搓捻鉴别法用机油标尺取出油底壳中的少许机油,放在手指上搓捻。
搓捻时,若有黏稠感觉,并有拉丝现象,说明机油未变质,仍可继续使用,否则应进行更换。
2 油尺鉴别法抽出机油标尺对着光亮处观察刻度线是否清晰,当透过机油看不清油尺上的刻线时,说明机油过脏,需立即更换。
3 油滴检查法在滤纸上滴一滴油底壳中的机油,若油滴中心沉积环很大,呈黑褐色且均匀无颗粒,周围黄色浸润很小,说明机油变质应更换。
若油滴中心沉积环小且颜色较浅,周围的黄色浸润痕迹较大,表明机油还可使用。
四、补充机油当发现机油量不足时,应添加相同型号的机油。
拧开发动机汽缸盖上的加油孔盖,将机油从注油口注入发动机,然后用机油标尺检查液位,切记机油液位不可超过机油标尺上限标记“MAX”。
五、检查发动机润滑系统是否漏油起动发动机从怠速到中速运转几分钟,关闭发动机后举升汽车,检查润滑系统(接头)有无漏油现象,若有渗漏,应按扭力要求(例如,铁制油底壳紧固螺栓扭力为0.5 N 左右)紧固各连接处螺栓,再起动发动机进行检查,必要时需拆检机油滤清器油封胶圈。
发动机润滑系的维护教案发动机润滑系统的维护教案【章节1:引言】1.1 教案目的本教案旨在向维修人员介绍发动机润滑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维护方法,从而提供他们正确维护发动机润滑系统的指导。
1.2 适用范围本教案适用于各类内燃机的润滑系统维护,包括汽车发动机、船舶发动机以及工程机械等。
【章节2:发动机润滑系统的工作原理】2.1 发动机润滑系统组成2.1.1 润滑油箱2.1.2 润滑油泵2.1.3 滤清器2.1.4 润滑油冷却器2.1.5 润滑油喷嘴2.1.6 润滑油管路2.1.7 润滑油压力传感器2.1.8 润滑油稀释器2.2 润滑系统工作原理2.2.1 发动机润滑油的循环过程2.2.2 润滑油的主要功能2.2.3 发动机润滑系统的工作参数【章节3:维护前的准备工作】3.1 工具和设备的准备3.2 安全措施的落实3.3 对润滑系统的检查【章节4:润滑系统的日常维护】4.1 润滑油的选择4.2 润滑油的更换周期4.3 润滑油滤清器的更换4.4 润滑油泵的维护4.5 润滑油冷却器的清洗4.6 润滑油喷嘴的清洗与调整【章节5:常见故障排除】5.1 润滑油过滤不良5.2 润滑油泵失效5.3 润滑油冷却器堵塞5.4 润滑油喷嘴堵塞5.5 润滑油稀释器故障【章节6:附件】6.1 发动机润滑系统维护记录表案例6.2 发动机润滑系统工作原理图【章节7:法律名词及注释】7.1 润滑油标准7.2 润滑油压力传感器检测方法7.3 润滑油稀释器的工作原理及检修方法【章节8:致谢】感谢专家们在本教案编写过程中提供的宝贵意见和支持。
【附件】1. 发动机润滑系统维护记录表案例.docx2. 发动机润滑系统工作原理图.jpg【法律名词及注释】1. 润滑油标准:润滑油的性能指标和质量要求的规定。
根据国家标准GB/T 11115进行检测和评定。
2. 润滑油压力传感器检测方法:用于检测润滑油压力传感器是否正常工作的方法,一般采用电压法或阻抗法。
发动机润滑系统维护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发动机润滑系统维护一、教学目标1.了解发动机润滑系统的作用和组成部分。
2.掌握发动机润滑系统的正常使用和维护方法。
3.掌握常见润滑系统故障的排除方法。
二、教学内容1.发动机润滑系统的作用2.发动机润滑系统的组成部分3.发动机润滑系统的正常使用和维护方法4.常见润滑系统故障的排除方法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导入发动机润滑系统的概念,引发学生对于发动机润滑系统重要性的思考。
2.知识讲解(20分钟)讲解发动机润滑系统的作用、组成部分以及正常使用和维护方法。
-发动机润滑系统的作用:减少气缸与活塞之间的磨擦,降低发动机运行时的摩擦阻力,保护发动机各个部件免受磨损。
-发动机润滑系统的组成部分:包括发动机油泵、油滤器、冷却器等。
-发动机润滑系统的正常使用和维护方法:包括定期检查润滑油的质量和油位、定期更换机油和油滤器等。
3.实例分析(30分钟)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常见润滑系统故障的排除方法。
如:机油泵失效、油泵阀体卡塞等。
4.实践操作(25分钟)现场展示如何进行润滑系统的维护。
具体步骤如下:-检查机油质量:将油尺插入油箱,检查油位高度和机油是否变黑。
-更换机油和油滤器:打开机油排放阀,放出旧油,然后用扳手拧下油滤器,用新的油滤器替换,再加入新机油。
-检查泄漏:启动发动机,检查是否有泄漏现象。
-检查油压:用相应的工具检测发动机的油压。
5.小结(10分钟)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小结,并进行提问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
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订正和总结。
四、教学设计要点1.重点讲解发动机润滑系统的作用、组成部分以及正常使用和维护方法。
2.利用案例分析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常见润滑系统故障的排除方法。
3.在实践操作环节,学生要亲自动手进行发动机润滑系统的维护,巩固所学知识。
4.在小结环节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小结,并进行提问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结合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的形式,让学生全面了解了发动机润滑系统的作用、组成部分以及正常使用和维护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