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年沪教版语文小学三年级上册《惊弓之鸟》公开课学案第一课时(1)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2
三年级语文上学期《惊弓之鸟》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惊弓之鸟”的成语故事背景,理解成语的含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合作精神。
(2)运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
(2)引导学生懂得珍惜友情,勇于面对困难。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了解成语“惊弓之鸟”的故事背景和含义。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2)理解成语“惊弓之鸟”的含义,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课文动画视频、图片、生字词卡片等。
2. 教学道具:鸟巢、弓箭等。
3. 教学资源:学生分组合作所需的材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动画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内容。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了解。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
(3)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加强语音语调的把握。
3. 理解课文:(1)学生讨论课文内容,理解成语“惊弓之鸟”的含义。
(2)教师通过举例解释,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成语的含义。
4. 应用练习:(1)学生分组进行情景模拟,运用成语“惊弓之鸟”到实际情景中。
(2)每组选取一位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其他学生观察并评价。
5. 总结与反思:(1)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受。
(2)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总结课堂教学。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运用成语“惊弓之鸟”写一个句子,并解释其含义。
2. 拓展作业:(1)调查周围的同学,了解他们是否有过类似“惊弓之鸟”的经历。
三年级语文上学期《惊弓之鸟》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惊弓之鸟”的成语故事背景,理解成语的含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角色扮演、故事讲解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开展小组合作活动,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
(2)教育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尊重他人的感受。
(3)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智慧,懂得珍惜机会,勇于改正错误。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生字词学习:认读“弓、鸟、惊”等生字,理解字词含义,并能灵活运用。
3. 成语解释:讲解“惊弓之鸟”成语的来源,解释成语的含义,让学生学会运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学习生字词。
2. 难点:深刻理解成语“惊弓之鸟”的含义,学会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鸟类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激发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故事氛围,理解课文大意。
3. 学习生字词:引导学生认读生字,理解字词含义,进行互动游戏巩固记忆。
4. 讲解成语:讲述“惊弓之鸟”成语的来历,解释成语含义,引导学生学会运用。
5. 深入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故事,体会角色心情。
6. 总结提升: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智慧,懂得珍惜机会,勇于改正错误。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搜集有关大自然的资料。
2. 拓展作业:结合生活实际,运用“惊弓之鸟”成语讲述一个故事。
3. 亲子作业:与家长一起进行成语游戏,增进亲子关系。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合作意识。
语文《惊弓之鸟》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惊弓之鸟》,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运用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创意写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动物的意识。
(2)学会关爱他人,理解“惊弓之鸟”的含义,做一个有同情心的人。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理解与运用。
(2)培养学生关爱大自然、保护动物的意识。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动物图片或视频。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喜欢的动物,引入本课主题。
(2)展示相关动物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兴趣。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分析课文:(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举例说明,让学生学会欣赏和运用这些修辞手法。
5. 讨论与思考:(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惊弓之鸟”的含义。
(2)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做一个有同情心的人。
五、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运用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写一段话。
2. 拓展作业:(1)调查身边的动物,了解它们的习性,培养保护动物的意识。
(2)观察身边的人,学会关爱他人,做一个有同情心的人。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学习态度。
三年级语文上学期《惊弓之鸟》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惊弓之鸟”的故事背景,理解成语的含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理解故事情节。
(2)运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成语故事的兴趣,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2)培养学生勇敢、机智的品质,懂得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惊弓之鸟”的故事背景,理解成语的含义。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对成语含义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1. 课件:课文动画视频、图片、生字词卡片等。
2. 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3. 教学资源:课文文本、相关资料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课件展示“惊弓之鸟”的图片,引导学生猜测成语的含义。
(2)简要介绍成语的来源,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故事情节。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停顿、语气等。
(3)分角色朗读课文,增强学生的参与感。
3. 学习生字词:(1)利用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
(2)让学生组内交流,运用生字词到实际情景中。
(3)教师选取学生回答,检查生字词学习情况。
4. 理解课文:(1)引导学生讨论故事情节,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讲解成语“惊弓之鸟”的含义,让学生学会运用。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运用所学成语。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利用成语“惊弓之鸟”编一个故事,不少于200字。
《惊弓之鸟》学案——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自学本课生字,能联系上下文懂得“能手”“并不”“直”“大吃一惊”“孤单失群”“惊弓之鸟”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更羸最后说的4句话之间的逻辑关系。
3.了解课文内容,能复述课文。
学习过程:
使用手机搜集图片拍照,分享给全部同学。
1.借助工具书认读生字。
弓魏射箭猎雁弦悲惨愈痛裂
2.自我检测,我会读词语。
更羸魏国射箭打猎大雁本事大吃一惊
悲惨愈合作痛拼命拉弦裂开孤单失群
3.看拼音把词语写正确,相信你是最棒的!
gū dān wâi guó shīqún dǎliâ bēng de yìshēng
()()()()()tóng bàn bēi cǎn yù hã liâkāi dàchīyījīng
()()()()()gōng xián pīn mìng jīng gōng zhīniǎo
()()()
4.解释下列词语。
能手:
本事:
悲惨:
愈合:
拼命:
大吃一惊:
5.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6.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请你简洁地说一说。
7.更羸怎么知道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使那只大雁掉下来?请从原文中找到答案抄写在下面。
8.你对更羸有什么样的印象?从哪儿体会出来的,请你说一说,再把有关句子划一划。
惊弓之鸟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是一个成语故事,讲述的是古时候有个射箭能手叫更羸,他观察了天上飞的一只大雁后,不用箭,只拉一下弓,就使大雁掉了下来。
原来这是一只受过箭伤、孤单失群的雁,一听到弦响就吓得从天上掉下来了。
“惊弓之鸟〞这个成语因此得名,比喻受过惊吓后,遇到一点儿情况就害怕得不得了。
这那么成语故事语言生动、形象鲜明。
全文共九个自然段,按照先果后因的顺序展开表达,先写更羸提出不用箭,只需拉弓就能使大雁掉下来;然后写更羸试了一下,大雁果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最后以环环相扣的说理,分析推断虚发雁落的原因,是一篇很有说服力的推理文章。
更羸之所以能做出这样的正确分析和判断,是因为他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他看得认真、听得仔细,并且能够把看到的、听到的和自己的实践经验结合起来进行思考。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初步培养学生乐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兴趣和习惯。
学情分析:学生很喜欢故事性较强的文章,本文正合学生胃口。
与前两个单元赞美春天和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是不同的内容。
学生对本课的生字学习已有了提前的预习,还有不少学生能听写词语了,所以在生字词语教学上可以少下点功夫。
课文内容浅显易懂不做过多解释,只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教学。
如“只要……就……〞“大吃一惊〞“一……就……〞等词句的理解,再让学生把文中的空白,这两个人物每次怎样地说给补上,进行教学让学生理解人物当时的语气、心情。
教学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惊弓之鸟、魏国、射箭、打猎、大雁、拉弦、悲惨、愈合、裂开〞等词语,懂得“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
2、分角色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3、从课文的学习中受到启发,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教学重点:联系上文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更羸说的话,着眼点放在引导学生理解、体验更羸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的思维过程上。
《惊弓之鸟》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学习本课生字,能联系上下文懂得“能手”、“直”、“大吃一惊”、“孤单失群”、“惊弓之鸟”等词语的意思。
二、过程与方法了解课文内容,能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揣摩魏王的心理,体会人物身上所蕴涵的情感因素。
教学重点理解“惊弓之鸟”的含义。
教学难点读懂更羸的话,体会更羸观察、分析的逻辑关系。
教学方法讲授法课前准备教学课件与多媒体准备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讲新课之前,同学们先读一遍文章。
使用“手机”录音,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
这节课我从更羸的名字入手,引导学生理解“更羸是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
再由“更羸为什么有名?”延伸开去。
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更羸有名表现在他不用箭只拉弓就让大雁掉下来,懂得更羸对事物仔细观察,并进行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的判断。
我将最后一个自然段更羸说的一段话作为教学的重点。
二、新课学习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0课《惊弓之鸟》(看老师写课题,提示“惊”字书写时要左窄右宽,“弓”字第三划是竖折折钩。
)生齐读。
( 我运用了直接导入的方法,力求简单明了,为下文学习指名了方向。
) 指导自学。
1.自由默读课文。
要求:(1)一边读一边将遇到的生字、生词圈画出来。
(2)读通每个句子,注意在长句中用“/”标出句中的停顿。
(3)把每个自然段用数码标记清楚。
2.认读生词:(1)出示:打猎、大雁、拉弦、裂开、孤单失群弦,读“xián”,不要读成“xuán”。
愈,读“yù”,不要读成“yuè”。
“惨”是平舌音,不是翘舌音。
3.自由朗读。
要求:(1)看清句子的标点符号,试着读出说话人的语气来。
(2)把不理解的词抄写在本子上,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生自由读,师巡视。
师:刚才同学们一个个挺直腰杆,认真读着,相信已经读得很好。
现在我来检查一下,第一个问题:读了课文,你知道课文主要写谁?为什么?更羸,他是“有名的射箭能手”;他只张弓不搭箭就使大雁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三年级语文上学期《惊弓之鸟》公开课教案作为一名老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帮大家的三年级语文上学期《惊弓之鸟》公开课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求知欲旺盛。
经过一、二年级的学习,他们的自制能力有所提高。
他们已认识近两千汉字,能够通过读书或上网等方法搜集与处理资料,已经具备初步的阅读能力。
《惊弓之鸟》是一篇成语故事,讲的是古时候魏国一位有名的射箭能手更羸不用搭箭,只需拉弓,便能射下大雁的事。
使学生了解更羸不用箭只用弓射下大雁的原因,懂得对事物要仔细观察,并进行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的判断,才能将事情做成做好。
根据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我在教学中设计了由事及理的阅读理解思路,以读促思,思中生悟,既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又尊重学生的独特见解与个性化体验。
在教学中始终引导学生当课堂的主角,使他们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训练思维,培养语感,提高语文素养。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体会魏王与更羸在三次对话中的情感变化,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并复述课文。
3、了解“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和用法。
4、使学生养成遇事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惊弓之鸟”的.寓意教学难点:理解更羸判断推理的过程。
懂得最后一段内容采用了总述---分述的写法。
也采用了因果关系的写法。
(因果倒装)先说结果,后说原因。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同学们,本单元我们已经学习了两则寓言故事,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一篇新的寓言故事。
“惊弓之鸟”对这个题目你怎样理解呢?(惊:害怕,惊吓;弓:弓箭;之:的。
指被弓箭吓怕的鸟或害怕弓箭的鸟)文中是如何写“惊弓之鸟”这个故事的呢?下面我们就一同来学习。
1、指名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2、听老师读课文,思考: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3、检查生字的预习情况(屏幕出示要求认识的七个字,指生认读,重点强调“弦”、“惨”的读音。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双沟中心小学任益全【教学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从更羸擅长视察,擅长分析中受到启发。
2、通过理解更羸说的一段话,进展弄懂自然段意思的训练,并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晰。
3、学习本课生字词,懂得“惊弓之鸟〞之个成语的意思。
4、练习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更羸说的一段话,并联络全文体会更羸的分析是正确的。
【教学难点】理解更羸说的一段话,弄懂自然段的意思,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晰。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打算】生字格小黑板一块、投影仪、写好的投影胶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老师引入教学讲话,提示课题同学们,在两千多年前,有个叫更羸的人,射箭的本事特殊高强,他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使天上飞的一只大雁掉下来。
你们信任吗?这是为什么?通过学习“惊弓之鸟〞〔板书〕这篇课文我们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二、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条理1、翻开书,请一位朗读程度高的学生朗读全文。
老师提要求:⑴朗读的同学声音要嘹亮、正确、流利。
⑵听的同学拿好课本,听清生字的字音,看一看有无丢添字的现象。
〔读后,学生评论,老师充分确定成果,并带学生学习“更〞这个多音字,在本文读“gēng〞。
〕2、学生默读,依据表达依次,想一想故事的内容:学生探讨后,老师归纳:这篇课文的表达依次是:先写更羸是射箭能手,向魏王提出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大雁就能掉下来。
接着试了一下,没有用箭,只是拉了一下弓弦,大雁果真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最终更羸介绍了他是怎么知道只要拉一下弓,那只大雁就能掉下来的。
21·世纪*教化网3、利用投影仪打出上面内容的字幕〔不带顺接连词〕请几位同学用“先写……然后写……最终写……〞说一说文章的主要内容,使头脑中形成清晰的条理层次。
21*cnjy*com三、学习本课生字词1、学习课文中的四个生字:⑴学生预习生字:①从文中找诞生字,读准字音,分析字形。
②理解字义:结合上下文理解,查字典理解,不能理解的画上记号。
《惊弓之鸟》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
2.通过理解更羸说的一段话,进行弄懂自然段意思的训练,并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3.学习本课生字词,懂得“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
二、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更羸说的一段话,并联系全文体会更羸的分析是正确的。
2.难点:理解更羸说的一段话,弄懂自然段的意思,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三、导学问题
使用“手机”录音,分享给全班同学。
1.更羸被称为箭术高手,仅仅是因为他射箭技术高超吗?
2.魏王有了这个经历他可能会怎么做?
四、参考资料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东周在战国后期(前256年)被秦国所灭,所以春秋战国时代在时间上并不全然包含在东周王朝里面。
西周时期,周天子保持着天下共主的威权。
平王东迁以后,东周开始,周室开始衰
微,只保有天下共主的名义,而无实际的控制能力。
中原各国也因社会经济条件不同,大国间争夺霸主的局面出现了,各国的兼并与争霸促成了各个地区的统一。
因此,东周时期的社会大动荡,为全国性的统一准备了条件。
春秋战国分为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
春秋时期,简称春秋,指前770年-前476年,是属于东周的一个时期。
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诸侯群雄纷争,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另一说认为春秋五霸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战国时期简称战国,指公元前475年~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东周后期至秦统一中原前,各国混战不休,故被后世称之为“战国”。
“战国”一名取自于西汉刘向所编注的《战国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