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5+双基限时练+课后撷珍+单元综合测试(全套32份)双基限时练10
- 格式:doc
- 大小:56.64 KB
- 文档页数:10
课后撷珍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素材点说王勃,短暂的一生,却馈赠给后人一份丰厚的遗产。
这遗产不仅是词章华美的《滕王阁序》,也不仅是唐代诗集中那些闪光的诗篇,更是一种“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心态,一种“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的理想壮志。
他清醒地知道自己的才智,能把握一展锋芒的良机,成就自己。
点说昙花在最光鲜的刹那凋零,流星在最灿烂的瞬间消逝,它们的生命虽然短暂,但在短暂的生命里展现了自己的极致。
一个人的生命有长有短,而衡量其价值的标准则是其存在的意义,王勃,25年的短暂人生,有过青云直上的腾达,有过直落深渊的贬弃,面对人生的大起大落,他能直面挫折,笑看人生;他能坚守理想,永不言弃;他能直面自己,光鲜自己。
他用他自己的坚守,他用他自己的旷达,他用他自己的才华,演绎了他的极致。
人与人不能相比,如若要比,比的应是你是否在发展自己,在...........................成就自己,在追求个人的极致。
..............说事悟理读名著,拿学分读十本学校推荐的名著并通过考试,可以得到两个学分——1月,西南大学推行了这样一项新规定。
《西南大学本科生阅读名著考核与管理试行办法》规定:学校组织专家推荐120本(种)阅读书目,分文学、哲学、历史学、美学、艺术学、伦理学、人类学、社会学、法学、科学、人物传记等11大类。
阅读分精读和泛读。
新规一经颁布,立即在校园里引发了不少争议,但很多学生对此表示赞成。
通过分批次网上报名来看,截至目前,西南大学大一的9000多名学生中已有7000多人报名选读名著。
感悟读书也需要刺激,比如犹太人的“甜蜜的阅读”:犹太民族的母亲给孩子读《圣经》,每读一段后,就让孩子去舔一下蜂蜜。
此举用意是不言而喻的:读书甜如蜜。
西南大学的这种做法,也有这种苦心。
从读书中尝到了甜头,读书情趣就能不断提高。
动用社会力量、制度效应、激活疲软的读书兴趣,挖掘国民的知识智慧,进而提升民族智力,这种做法也不乏积极意义。
双基限时练(十)短新闻两篇一、基础测试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A.停泊.泊.位漂泊.水泊.梁山B.下载.搭载.载.体风雪载.途C.供.职供.奉供.应供.认不讳D.强.制强.劲强.迫差强.人意解析A项,水泊.梁山(pō),余读bó;B项,全读zài;C项,供.应ɡōn ɡ,余读ɡònɡ;D项,强.迫qiǎnɡ,余读qiánɡ。
答案 B2.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4时30分,面色________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
(2)还有一些参观者注视着毒气室和焚尸炉,开头,他们表情________,因为他们不晓得这是干什么使的。
(3)他们(照片中的囚徒)表情________。
但是,在一排照片的中间,有一张特别引人注目,发人深思。
A.凝重茫然木然B.木然茫然凝重C.凝重木然茫然D.茫然凝重木然解析凝重:端庄,严肃。
茫然:一点也不知道,不明白的样子。
木然:一时不知所措的样子。
答案 A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著名导演冯小刚执导的马年春晚已落下帷幕,媒体对其褒贬不一。
春晚已经办了30多年,要解决好“众口难调”的问题本非易事,所以一味求全责备....冯小刚也有失公允。
B.全国道德模范龚全珍老人建国初随丈夫甘其昌将军回到江西老家,当时农村条件极为艰苦,她却安之若素....,在乡村教师岗位上几十年如一日,为乡亲们办了很多好事。
C.中央“六项禁令”出台后,有人变出入高档餐饮场所为出入隐蔽的私人会所,变行贿送礼为冠冕堂皇的“试吃试用”,但这些花招不过是巧.言令色...,改变不了其腐败实质。
D.省人口计生委表示,启动实施“单独两孩”政策绝非信手拈来....般容易,还需要在深入调查研究和科学测算论证的基础上,制定符合我省省情的实施方案。
解析A项,“求全责备”意为“苛责别人,要求完美无缺”(《现代汉语词典》)或“对人对事要求十全十美(这里的“责备”是“要求完备”的意思,不是批评指责)”(《现代汉语规范词典》)。
单元写作讲练技巧点拨小小说创作指导小小说又称微型小说,超短篇小说等,以其篇幅短小、构思新颖、立意深远而为读者所喜爱。
近几年,高考作文中出现了不少以小小说为体裁的佳作。
巧妙地使用这一体裁,会使你的文章紧紧抓住判卷的老师,使你在众多的考生中脱颖而出。
那么怎样写好小小说呢?一、写现实生活——摹写生活,讽恶扬善在你最熟悉的校园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或动物世界中撷取那些最具普遍性的小事,做到篇幅短小而内容博大,意旨深远。
正如佛家所云“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
二、写历史传奇——“故”事新编,借古讽今借历史故事反映现实生活,其实就是所谓的“旧瓶装新酒”。
方法有二:1.扩写:撷取历史故事的一个片段,紧扣人物的性格特征,摹写出人物在紧要关头的心理、情态,借以表达出作者的写作意图。
2.改写:对名著或历史中的题材进行加工改写,一般来说只要人物性格和原著基本吻合就行。
三、写虚拟世界——畅想未来,催人警醒写科幻类也要注意不脱离表现人类对环境、能源的忧患意识,对地球命运、人类未来的责任意识,民主与自由等社会问题。
范文示例宝钗鸣冤小女子宝钗择日出了大观园来到世间游玩一番,才发现世人对我有诸多非议,小女子我实在是冤枉啊!人们都偏爱弱不禁风的林妹妹,提到我便一个个咬牙切齿,有的骂我虚伪做作,有的指我贪图名利,有的责我破坏他人美好感情……这都是因为他们用有色的眼镜看我的缘故。
我承认我与林妹妹相比,的确有些圆滑世故,但这并不是我的错。
我随母亲、兄弟借居在贾府,我的母亲性格温和,哥哥又是一个无法无天的混世魔王,后来又娶了一个凶神恶煞般的嫂子,如果我不处处留意,事事小心,怎么能使母亲和我在这样的漩涡中得以生存呢?但有些人却骂我虚伪,收买人心,难道我关心每一个人也有错吗?我不过是希望母亲和自己能与周围的每一个人和平相处罢了。
有人找出我曾写过的“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说我一心想着名利富贵,这又是对我的大偏见。
大家是否忘了我是为了选秀女才上京的?作为一个从小便被教育的“三从四德”的大家闺秀,当我面临着改变命运的一次机会,难道我不能对自己的未来有些许的憧憬、期盼?而且我还在螃蟹诗中抒发了对这黑暗世道的痛恶,使姐妹们大呼痛快,这也是我的诗文,为什么人们却忽略了呢?木石前盟的确感人,可金玉良缘并不是我一手策划出来的,我也在追寻着自己的爱情呀!当宝玉挨打时,我不也流露真情了吗?但林妹妹那红肿的双眼博得了大家的同情,人们对我自然视而不见了。
第三单元检测题时间:100分钟分值:120分一、基础知识(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寒砧.装帧.箴.言缄.默无言B.横槛.监.生间.接华佗再见.C.驽.马弓弩.妻孥.奴.颜婢膝D.群氓.牛虻.萌.动蒙.混过关解析A.缄jiān,余读zhēn;B.见xiàn,余读jiàn;C.弩nǔ,余读nú;D.全读ménɡ。
答案 D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纠葛蛾眉不易捉磨穷边涯际B.招徕干燥黄浦军校点铁成金C.斟酌注销自命不凡攻城略地D.洗练流弊套语烂调能言善辨解析A.不易捉磨.—摸;B.黄浦.军校—埔;D.套语烂.调—滥,能言善辨.—辩。
答案 C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原定于3月22~23日在博览广场举行的2013春季汽车展示会,延期至3月23~24日举行,这一日之长....让车连颇为失望。
B.从对“德先生赛先生”的深情呼唤,到“华北之大放不下一张平静书桌”的抗战宣言;从“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时代强音,到驰援芦山地震灾区的青春足迹,一代代青年用无所不为....的奋斗,锻造着时代的精神气质。
C.全省对养殖场、活禽交易市场等重点场所进行了禽类H7N9亚型禽流感监测,同时对2 918名禽类接触高危人员进行健康监测,均未检出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请大家不要谈虎色变....。
D.故宫宫廷部研究馆员郭福祥介绍,因游客徒手击碎窗户玻璃而跌落受损的翊坤宫正殿展室临窗陈设的一座文物钟表将在修复后改头换面....出现在游客面前。
解析本题A项“一日之长”,指才能比别人稍强,也是年龄大或资格老的自谦的说法,句中望文生义致误。
B项“无所不为”,指什么坏事都干。
句中望文生义致误。
C项“谈虎色变”,比喻一提到可怕的事物连脸色都变。
句中符合语境。
D项“改头换面”,比喻只改形式,不变内容,含贬义,句中用错感情色彩。
双基限时练(七)陈情表一、基础训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tónɡ僮.仆瞳.孔憧.憬人影幢幢.B.yǔn 殒.命陨.落吮.吸用词允.当C.zuò福祚.践阼.柞.树自增惭怍.D.zhào 诏.告召.见招.手天理昭.彰解析A.憧chōnɡ,幢chuánɡ;B.吮shǔn;D.招zhāo,昭zhāo。
答案 C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说起张飞张翼德,人人都知他是一个武艺高强,威猛无比,脾气暴躁,急于星火....的莽汉;其实这只是《三国演义》中的文学形象,历史现实中的张飞却是一个胆大心细的饱学之士。
B.四川芦山这场地震,摧毁了她的房屋,埋没了她的家产,吞噬了她的亲人,只剩下她和怀中的幼子,茕茕孑立....,是党和政府帮她....,形影相吊走出困境。
C.这座掩映在苍松翠柏中的古庙,处处显露着它的老气横秋....,庙门的颜色早已剥落,四周的墙垣也已倾颓;簇簇的瓦菲在屋顶招摇,声声鸦鸣在空中流过,侧面四周的松柏,苍者愈苍,翠者愈翠。
D.前两年,那些产品单一,工艺落后,缺乏创新,而几乎陷入朝不虑...夕.境地的企业,如今在政府创新基金的支持下,调整产品结构,提升产品科技含量,终于起死回生。
解析A.急于星火:形容十万火急;B.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形容孤老无依靠,不适用于两个人;C.老气横秋:多用来形容年轻人缺乏朝气;D.朝不虑夕:形容形势危急,难以预料。
答案 D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外无期功..强近之亲(穿满一年孝服)而刘夙婴.疾病(从小的时候)B.沐浴清化..(清明的教化)臣以供养无主..(没有主人)C.辞.不赴命(致辞)当侍东宫..(太子)D.责臣逋慢..(逃脱,怠慢)则刘病日笃.(病重)解析A.“婴”应为“绕”;B.“无主”应为“没人主持”;C.“辞”应为“辞谢”。
答案 D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与现代汉语最接近的一项是()A.逮奉圣朝,沐浴..清化B.非臣陨首所能上报..C.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D.臣之进退,实为狼狈..解析A.沐浴,此为“蒙受”,今为“洗澡”;B.上报,此为“报答”,今为“向上级报告”;C.秀才,此为“优秀人才”,今为“泛指读书人”;D.与现代同。
第二单元综合测试(时间:150分钟分数:150分)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唐诗现在又开始让人感觉真切和亲切了,这是经历了和传统文化分别的痛苦之后才有的内心感觉。
经历了千年,唐诗还留下那么多,可以想象当时的创作盛况。
那么多唐诗显然不可能都是为了功名而写作的。
它是一种流行的东西,是社交场合的一种交流方式,更多时候就像现在的歌词。
王之涣和高适、王昌龄几个去歌台舞榭,听歌女唱他们的诗。
几轮下来,独独听不到王之涣的诗。
王之涣指着歌女中最美的一个,对在座的人说,如果她唱的不是他的诗,从此自己就不写诗了。
那个最美的歌女出场唱的果然是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那一首。
这说明我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当时很可能多是传唱的歌词。
当时写诗的人太多了,即使是李白,也可能就是在盛唐被歌唱了一些年,到晚唐大概就唱不过小李杜和温庭筠吧?杜甫的诗,可能文本些,难以流行;杜甫的崇高地位,在他死去数十年后才建立,应该和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关。
从这个意义上说,三十年来中国流行歌词的长盛不衰是值得欣喜的。
人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着,悲欢冷暖,酸甜苦辣,都会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
歌唱的内容就是人的现实和梦想,譬如生命、爱情、母亲、故乡、离别、重逢、游历和从军等等。
这些在唐诗里也都写遍了。
李谷一首唱的《乡恋》,对于故乡的依恋和怀念,和李白的《静夜思》是一样的精致平实。
谷建芬作曲的《烛光里的妈妈》和孟郊的《游子吟》可以匹敌,《思念》和李商隐的无题诗,美感是相通的。
还有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和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相比,也是不见逊色的。
把现在的歌词和唐诗比较,只是想说明两者是同样的东西。
尽管不在同一时空,两者的文化身份是一样的。
虽然两个时代的作品无法混淆,同样的留别的诗,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和罗大佑的《追梦人》就不一样。
但徐志摩的文本的诗无愧于时代,罗大佑的歌词同样无愧于时代。
素 材 点 说艾青的爱国情怀艾青原名蒋海澄,他在1932年因从事革命活动身陷国民党监狱,在狱中写《大堰河——我的保姆》时,当他将蒋字的“艹”写下后就停了笔,他想起蒋介石背叛革命,共产党人血流成河,他耻于与蒋介石同姓,便信手在“艹”下面打了“”,而这恰好是“艾”,而“海澄”按他家乡的方言音为“青”,于是艾青就这样成了他的笔名。
艾青的诗歌是为时代代言,为民请命。
他“高举着我们血染的旗帜”,满怀热忱地投入到抗战的前线,奔波在浸透鲜血的悲苦的土地上。
他的诗不仅控诉罪行,揭露黑暗,而且歌颂光明,追求幸福,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诚挚的关心。
读着他的诗你会流泪,但还没读完,你就会抹去眼泪,以实际行动去争取自我的也是民族的自由与解放。
点说 他用一个“艾”字,否定了蒋家王朝;他用一个“爱”字,将为民请命的道义肩上挑。
他把根扎在了大地,终生在为“土地”深沉的歌唱;他把目光投向了太阳,终生在对“光明”热情的礼赞。
他忘不了大堰河们的苦难,他忘不了《黎明的通知》,他更忘不了要《向太阳》。
心中有...理想..,身上有责任.....;铁肩担道义.....,妙手著诗文.....;人生当若是.....,方不愧此身.....。
评 说 天 下“文盲母亲16字短信”中浸透着满满的母爱2014年3月7日 《现代快报》前溪一条仅有16字的短信,让扬州大学大一学生朱猛飞看得泪流满面,因为这是他收到母亲的第一条短信。
“母亲小学没念完,拼音都不会读,这16个字,不知道她花了多长时间才写出来的。
”深受感动,朱猛飞写下千字“感恩书”,回忆母亲一路来照顾自己的点点滴滴,也打动了不少网友。
“儿子,在干什么?天去冷了(方言,意为天转冷了),要多加点衣服。
”16个字的短信,很普通,然而,这是一位文盲母亲编的短信,在其儿子看来,这是母亲给他发的第一条短信,从短信中,可以感受到母亲浓浓的爱。
的确,对于一位文盲母亲来看,想要学会编短信很难,而编16字短信,得花费很长时间,但为了儿子,这位文盲母亲做到了,也感动了儿子。
双基限时练(二)装在套子里的人一、基础训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涅.石(niè)捏.(niē)孤僻.(pì)一小撮.(cuō)B.辖.制(xiá) 挟.制(xié) 塑.造(sù) 契.诃夫(qiè)C.讥诮.(qiào) 陶冶.(yě) 鞭笞.(chī) 削.果皮(xuē)D.滑稽.(jī) 手(cuō) 祈.请(qǐ) 跌.眼镜(diē)解析B.契qì;C.削xiāo;D.祈qí。
答案 A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蜡梅花希腊膨胀热情高涨B.不合宜凑和经典精疲力竭C.俱乐部家具默许墨守成规D.促狭鬼侠义荒唐兵慌马乱解析A.蜡.梅花—腊;B.凑和.—合;D.兵慌.马乱—荒。
答案 C3.下列加点字的意思完全不相同的一项是()A.诚.惶诚恐诚.心诚意诚.然诚.恳待人B.移风易.俗平易.近人交易.轻而易.举C.义.不容辞无情无义.义.愤顾名思义.D.延年益.寿精益.求精利益.多多益.善解析B项,四个词中的“易”依次为“改变”“平和”“交换”“容易”的意思;A项,“诚惶诚恐”与“诚然”的“诚”同为“的确”的意思,“诚心诚意”与“诚恳待人”的“诚”都可理解为“真心”;C项,“义不容辞”与“义愤”的“义”同为“正义、道义”的意思,“无情无义”的“义”是“情义”,“顾名思义”的“义”可理解为“意思”;D 项,“延年益寿”的“益”是“增加”的意思,“精益求精”与“多多益善”的“益”同为“更加”的意思,“利益”的“益”是“好处”的意思。
答案 B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他向来是一个削尖脑袋的投机钻营者,他的作为为我们这些正人君...子.所不齿;做人就应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好自己的路。
B.过去的这一年,对于军迷们来说,的确有许多大快人心....的事,先是“神十”载人飞船与“天宫”一号再次成功对接,又是“运20”成功首飞,再是“歼15”成功进行了舰上起降实验,这一切,无不反映着我国国防事业的飞速发展。
课后撷珍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素材点说史蒂芬·霍金的工作成就是令人惊叹的,可是有着如此伟大发现的人,却是一个身患肌肉萎缩症的病人,除了思想,他几乎全身不能动弹,不能说话,头向前垂落。
在《果壳中的宇宙》一书中,霍金引用了莎士比亚戏剧《哈姆雷特》里一句充满诗意的台词:“我即使被关在果壳里,仍自以为是无限空间之王!”这句台词形象地道出了霍金的崇高精神追求,使人们亲眼看到了“果壳”中的那个挑战命运的不屈的灵魂。
他曾说:“只要有智慧和精神在,没有什么能打倒自己。
身体的健康固然重要,心灵的健康也会给你无穷的力量。
”在少年霍金的心中,崇拜的不是歌星或球星,而是贝特朗·罗素,一位不知疲倦的思想家、哲学家和科学家。
霍金的朋友曾这样感慨:“可以相信,当他所热爱的东西都失去时,他不仅坚强地活着,而且伟大地活着,那么他所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科学的智慧,还有人类最可贵的精神。
”点说他萎缩的是肌肉,瘫痪的是躯体;他灵动的是大脑,放飞的是...........................追求;他身在.....................。
..”.里,心在宇宙间;看淡的是命运,灿烂的是生命......“.果壳他的执着,他的顽强,他的不屈的挑战命运的灵魂不应惊天地,不应泣鬼神,而应激世界,而应励我们。
说事悟理最奢侈物理学奖:霍金的定制奖牌近日,霍金被授予由俄罗斯亿万富豪尤里·米尔纳设立的基础物理学奖,一人独得300万美元的奖金,是诺贝尔奖金的2.5倍。
霍金在电子邮件中说,获得这项大奖让他感觉“既欣喜又荣幸”。
他写道:“没人是为了获得什么奖项而进行物理学研究。
他们进行这些研究是为了获得新发现带来的惊喜,是发现前人未知事物的喜悦吸引着我。
不过这些奖项对促进公众重视物理学成就非常重要。
它们提升了物理学的地位和人们对它的兴趣。
”感悟目前霍金的交流速度是每分钟一个字,但即便在饱受疾病困扰的情况下,也无法阻止霍金对科学的研究和探寻,他的好奇心是任何奖金和地位都无法动摇的。
第四单元检测题时间:100分钟分值:120分一、基础知识(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瓦当.(dānɡ)戗.风(qiānɡ)拱券.(xuàn) 削.铁如泥(xuē)B.苍穹.(qiónɡ) 轮廓.(kuò)蚂.蚱(mà) 血流殷.地(yīn)C.阈.值(yù) 关卡.(qiǎ)桔.梗(jié) 一奶同胞.(bāo)D.漩.涡(xuàn) 喷.香(pèn)坍.缩(tān) 解剖.自我(pōu)解析A.削xiāo;B.殷yān;D.漩xuán。
答案 C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车厢集装箱辐射幅员辽阔B.板图制图版冒失贸然行事C.记录纪念柱吻合和家欢乐D.蜂蜡腊梅花座落坐无虚席解析B.板.图—版;C.和.家欢乐—合;D.座.落—坐,坐.无虚席—座。
答案 A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灾难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养分,我们需要了解过去,接续曾有的精神力量,幸而有这样一批作品,将灾难直陈于我们面前,让我们感同身受....历史曾有的体温与疼痛。
B.网爆国企珠海金融投资控股公司总经理周某等人,一顿饭喝掉高档红酒12瓶,但珠海国资委调查回应称,其中6个空瓶是学习红酒知识的道具,这一解释实在匪夷所思....。
C.春节临近,盗窃事件频频发生。
对此,公安部门特别提醒广大市民增强防范意识,出行时一定要看管好自己的财物,以免被窃贼探囊取物....。
D.2013年春节晚会热热闹闹开始了,台上载歌载舞,台下人言啧啧....;我们一家人齐聚电视机前看春晚,也是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解析本题A项“感同身受”;心理感激得就像亲身受到恩惠一样,多用于代人向对方致谢。
句中望文生义致误,且本词不能带宾语。
B项“匪夷所思”,不是按常理所能想象得到的。
形容言谈举止怪诞离奇。
C项“探囊取物”,比喻事情很容易办到,句中望文生义。
双基限时练(十)谈中国诗一、基础训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叫嚣.(xiāo)咆哮.(xiāo)羡.妒(xiàn) 管弦.乐(xián)B.精髓.(suǐ) 凑泊.(pō)纸鸢.(yuān) 樱桃核.(hé)C.梵文(fàn) 撩.起(liāo)解.数(xiè) 哈.巴狗(hǎ)D.卓.越(zhuó) 竦峙.(zhì)曾.经(cénɡ) 空.城计(kònɡ)解析A.哮xiào;B.泊bó;D.空kōnɡ。
答案 C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1)中西诗不但内容常相同,而且作风也往往________。
斯屈莱欠就说中国诗的安静使他联想起魏尔兰的作风。
我在别处也曾详细说明贵国爱伦·坡的诗法所产生的纯粹诗,我们诗里几千年前早有了。
(2)我有意对中国诗的内容________不讲。
中国诗跟西洋诗在内容上无甚________;中国社交诗特别多,宗教诗几乎没有,如是而已。
(3)中国诗绝不是贵国惠特曼所谓“野蛮犬吠”,而是文明人话,并且是谈话,不是演讲,像良心的声音又静又细——但有良心的人全听得见,________耳朵太听惯了麦克风和无线电或者……A.暗合忽略差异除非B.契合忽略差别除非C.契合忽视差异因为D.暗合忽视差别因为答案 A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什么叫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行动点首先是领导干部放下那种居高..临远..的架子,走进群众,深入群众,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以为人民谋利作为自己的出发点、根本点。
B.一个时期以来,郭明义群体的模范事迹在我们学校到处传颂,他的事迹中体现出的荡气回肠....的精神,感动并激励了全校师生。
C.据说,王勃那篇著名的《滕王阁序》是他在醉酒之后一蹴而就....的,文中所显露的才气震烁着古今,王勃也因之成为千古奇才。
D.美国习惯了世界霸主的地位,习惯了世界宪兵的角色,在他眼中,看不得别国发展,别国发展了,他就大叫威胁,大加打压,如此看来,他对中国的指手画脚,百般遏制也就不足为奇....了。
解析A.居高临远:处在高处看得远,形容目光高远;B.荡气回肠:形容(音乐、言辞)十分动人;C.一蹴而就: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用在此处不妥,应为一挥而就。
D.不足为奇:不值得奇怪。
指某种事物或现象很平常,没有什么奇怪的。
答案 D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波士顿马拉松赛的两声爆炸,无疑给大型体育比赛的安保工作敲响了警钟,如何确保赛事安全,成为组织方必须面对的新难题。
B.对那些刻苦训练的年轻运动员,即使他们在比赛中偶尔有发挥失常的情况,依然应该受到爱护,绝不能一棍子就把人打倒。
C.这次大会的志愿者服务工作已经完成了,我们咀嚼、体味这一段经历,没有失落感,有的只是在平凡事务中享受奉献、成长与幸福。
D.深陷债务危机的希腊和西班牙,失业率已经超过20%,主要是由于这两个国家经济衰退和实施大规模财政紧缩政策所导致的。
解析本题中,B项,缺主语,删去“对”,在“绝不能”前加“我们”。
C项,缺宾语,在“幸福”后加“的体验”。
D项,句式杂糅,删去“所导致的”。
答案 A5.钱钟书先生语言幽默、笔法灵动、善用比喻来说理。
下面是对文本中几个句子的解说,对照文本,选出解说不当的一项()A.“中国人的心地里,没有地心引力那回事,一跳就高升上去”——是说中国诗追求抒情性,并没有像西方诗一样先有史诗,次有戏剧诗,再有抒情诗,而是一蹴即至崇高的境界。
B.“比了西洋的中篇诗,中国长诗也只是声韵里的轻鸢剪掠”——句中用“轻鸢剪掠”作比喻,形象地写出了中国诗轻短的特征。
C.“假如鞋子成了脚,脚也便成了鞋”——这里用“鞋子”比喻诗心,用“脚”比喻“诗体”,形象地说明“诗体是诗心的产物,适配诗心的需要”。
D.“中国诗的”比重“确低于西洋诗,好比蛛丝网之于钢丝网”——用“蛛丝网”作比,说明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的特征;用“钢丝网”作比,显现西洋诗的厚重。
解析C项中“鞋子”喻诗体,“脚”喻诗心。
答案 C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作品的独创性亦称作品的原创性,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者的直接创作活动产生了作品。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二是作品表现出作者的个性特点。
______________。
不同的人对同一题材的创作也是常见的现象。
______________,作品的独特性是针对作品的表达形式而言,并不延及作品的主题思想,也不涉及未加提炼、加工的社会生活本身,______________。
①只要是独立创作的作品,即使使用了相同的题材,也会产生出与他人作品不相同的表达特征②作者运用自己独到的眼光、技巧,独立地选择了自己满意的色彩、旋律、动作、语言等,形成对自己的思想、观点、感情的表达形式③作者的创作活动表现为对素材的取舍、运用,素材是构成作品的原始材料,它本身不是作品④但只要是作者本人独立创作的,必然表现出与他人不同的个性特点⑤任何人的创作都离不开对前人文明成果的传承、借鉴,也离不开同时代人的互相影响A.②①⑤③④B.②④③①⑤C.③②⑤④①D.③④②⑤①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连贯的能力,语段两个层次,一是谈创作活动与作品的关系,二是谈作品表现出的作者的个性特点,据此分析填入即可。
答案 C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选段,完成7~10题。
所以,你们讲,中国诗并没有特别“中国”的地方。
中国诗只是诗,它该是诗,比它是“中国的”更重要。
好比一个人,不管他是中国人,美国人,英国人,总是人。
有种卷毛凹鼻子的哈巴狗儿,你们叫它“北京狗”,我们叫它“西洋狗”,《红楼梦》的“西洋花点子哈巴狗儿”。
这只在西洋就充中国而在中国又算西洋的小畜生,该磨快牙齿,咬那些谈中西本位文化的人。
每逢这类人讲到中国文艺或思想的特色等等,我们不可轻信,好比我们不上“本店十大特色”那种商业广告的当一样。
中国诗里有所谓“西洋的”品质,西洋诗里也有所谓“中国的”成分。
在我们这儿是零碎的,薄弱的,到你们那儿发展得明朗圆满。
反过来也是一样。
因此,读外国诗每有种他乡忽遇故知的喜悦,会引导你回到本国诗。
这事了不足奇。
希腊神秘哲学家早说,人生不过是家居,出门,回家。
我们一切情感、理智和意志上的追求或企图不过是灵魂的思家病,想找着一个人,一件事物,一处地位,容许我们的身心在这茫茫漠漠的世界里有个安顿归宿,仿佛病人上了床,浪荡子回到家。
出门旅行,目的还是要回家,否则不必牢记着旅途的印象。
研究我们的诗准使诸位对本国的诗有更深的领会,正像诸位在中国的小住能增加诸位对本国的爱恋,觉得甜蜜的家乡因远征增添了甜蜜。
7.“中国诗并没有特别‘中国’的地方”这句话中的“特别‘中国’”是什么意思?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特别“中国”是指独特的中国特色。
8.作者用“哈巴狗儿”作比,讽刺了“中西本位文化的人”的什么特点?作者借此说明了什么道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以“哈巴狗儿”作比,讽刺了“中西本位文化的人”在西洋就充中国,而在中国就充西洋的特点。
借此说明中国诗里有所谓“西洋的”品质,西洋诗里有所谓“中国的”成分。
9.“读外国诗每有种他乡忽遇故知的喜悦,会引导你回到本国诗。
”作者为什么说读外国的诗歌会有“他乡忽遇故知的喜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因为中国诗和西洋诗有许多相通的地方,我们读外国诗的时候会经常发现外国诗里有本国诗的成分,所以说会有“他乡忽遇故知的喜悦”。
10.既然中国诗与外国诗是相通的,没什么特别的地方,那么为什么还要研究外国诗呢?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研究外国的诗会使我们对本国的诗有更深的领会,正如到外地旅游能增加对家乡的爱恋一样。
三、能力拓展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1~14题。
中国诗和中国画(节选)钱钟书一个传统破坏了,新风气成为新传统。
新传统里的批评家对于旧传统里的作品能有比较全面的认识,作比较客观的估计,因为他具有局外人的冷静和超脱,所谓“当局称迷,傍(旁)观见审”(《旧唐书·元行冲传》),而旧传统里的批评家就像“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除旧布新也促进了人类的集体健忘,一种健康的健忘,千头万绪简化为二三大事,留存在记忆里,节省了不少心力。
旧传统里若干复杂问题,新的批评家也许并非不屑注意,而是根本没想到它们一度存在过。
他的眼界空旷,没有枝节零乱的障碍物来扰乱视线,比起他这样高瞻远瞩,旧的批评家未免见树不见林了。
不过,无独必有偶,另一个偏差是见林而不见树。
局外人也就是门外汉,他的意见,仿佛“清官判断家务事”,有条有理,而对于委曲私情,终不能体贴入微。
一个社会、一个时代各有语言天地,各行各业以至一家一户也都有它的语言天地,所谓“此中人语”。
譬如乡亲叙旧、老友谈往、两口子讲体己、同业公议、专家讨论等等,圈外人或外行人听来,往往不甚了了。
缘故是:在这种谈话里,不仅有术语、私房话以至“黑话”,而且由于同伙们相知深切,还隐伏着许多中世纪经院哲学所谓彼此不言而喻的“假定”(sup—posihon),旁人难于意会。
释朱宏《竹窗随笔》论禅宗回答:“譬之二同邑人,千里久别,忽然邂逅,相对作乡语隐语,旁人听之,无义无味。
”这其实是生活中的平常情况,只是“听之无义无味”的程度随人随事不同。
批评家对旧传统或风气不很认识,就可能“说外行话”,曲解附会。
举一个文评史上的惯例罢。
我们常听说中国古代文评里有对立的两派,一派要“载道”,一派要“言志”。
事实上,在中国旧传统里,“文以载道”和“诗以言志”主要是规定各种文体的职能,并非概括“文学”的界说。
“文”常指散文或“古文”而言,以区别于“诗”“词”。
这两句话看来针锋相对,实则水米无干,好比说“他去北京”“她回上海”,或者羽翼相辅,好比说“早点是稀饭”“午餐是面”。
因此,同一个作家可以“文载道”,以“诗言志”,以“诗余”的词来“言”诗里说不出口的“志”。
这些文体就像梯级或台阶,是平行而不平等的,“文”的等次最高。
西方文艺理论常识输入以后,我们很容易把“文”一律理解为广义的“文学”,把“诗”认为是文学创作精华的同义词。
于是那两句老语仿佛“顿顿都喝稀饭”和“一日三餐会吃面”,或“两口儿都上北京”和“双双同去上海”,变成相互排除的命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