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小专题 抓住细节
- 格式:doc
- 大小:253.50 KB
- 文档页数:2
专题15 “以小见大”优秀作文赏析(解析版)班级姓名完成情况(一)芬芳在握“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直到今年暑假我才明白这句话的意思。
漫长的两个月暑假,要是总在家里呆着就无聊透了。
于是我去表姐开的花店帮忙,主要任务是送花。
表姐的生意不错,我去帮忙第一天便有7 份订单。
我接过地址和包装精美7 束花,便开始了长途跋涉。
炙热的太阳自顾自地像要把它全部的热情倾泻给大地,路边的小香樟树被这热情烤得抬不起头来,而我却兴高采烈地蹬着车子穿街绕巷,一路飞奔。
“建设街28 号,没错,就是这家。
”我有点紧张,心里像揣了只小兔子。
“叮冬⋯”我深吸一口气,按响了门铃。
开门的是一位四十多岁的阿姨。
“阿姨您好!我是温馨花店的,这是您女儿送给您的康乃馨,她希望您工作顺利,天天开心!“这孩子,就会乱花钱!”虽然她的语气是在责备孩子,但我分明从她的眼神中读出了喜悦,一种被幸福包围的喜悦。
那一刻,我也觉得自己好幸福!父母为孩子付出,从没想过要什么回报,而孩子的一束花或许就能使她幸福得彻夜难眠。
第二家是一位三十来岁的妇女,她丈夫送给她一束玫瑰。
第三家是一个双目失明的小伙子,那花是他曾经的同学送给他的。
一束束鲜花,一句句祝福,接受祝福的人幸福无比。
而我,作为传送祝福的使者,也感受列了幸福。
时光飞逝,暑假结束,我送花的日子也随之结束了。
最后,我向表姐提出一个要求,要三束花儿。
表姐爽快地答应了,并且按我的要求包装好。
我从中抽出一束百合花,郑重地递给她说:“姐,这束花送给你,祝你的花店越办越红火,希望你青春永驻,笑口常开!”表姐非常吃惊,也很感动,分明看到她的眼里有晶莹的东西在闪。
“开了几年花店,我倒是从没收到过花。
”表姐笑着说。
看到表姐幸福地笑了,我也好高兴,心里有说不出的满足。
剩下两束,我给了爸妈一束,爷爷奶奶一束。
印着心形的粉红包装纸,包着鲜艳的花儿,它们代表了我的爱,奶奶激动地搂着我落泪,爸妈则幸福得一个星期都合不拢嘴。
淡淡的花香浸满了房间的每一个角落,幸福的笑容荡漾在每个人的脸上。
辅导教案学生姓名性别 年级 学科 语文 授课教师宋老师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第( )次课 共( )次课 课时: 课时 教学课题 写作之细节描写教学目标 掌握细节描写的方法与技巧教学重点与难点人物心理教学过程(经典故事)……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再不回头。
诸亲六眷都来问候。
五个侄子穿梭的过来陪郎中弄药。
到中秋已后,医家都不下药了。
把管庄的家人都从乡里叫了上来。
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
晚间挤了一屋子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
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大侄子上前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
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的滴溜圆,把头又狠狠的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
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记念。
”他听了这话,两眼闭着摇头。
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赵氏分开众人,走上前道:“老爷!只有我能知道你的心事。
你是为那盏灯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
”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细节决定成败) 写作之细节描写专题导入知识典例巴尔扎克说:“唯有细节才组成作品的价值。
”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
一、形象回顾,欣赏细节经典课文细节欣赏细节是主要人物的细节,是展示主旨思想、灵魂的关键处,所以一定要选好细节。
例文:1、如《孔乙己》中肖像描写: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杂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
穿的虽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这一段抓住“长衫”这一典型细节,穿长衫是科举时代读书人的象征,而孔乙己的长衫“又脏又破”,一个穷困潦倒的知识分子出现在我们眼前,突出了孔乙己的的特点。
2、(阿Q)要画圆圈了,那手捏着笔只是抖,于是那人将纸铺在地上,阿Q伏下去,使尽平生的力画圆圈。
细节描写专题教学设计:细致入微、关注生活,学会细节描写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加强对细节描写的感受和理解2、学会在写作中运用方法把细节描写写得具体、真实、生动。
(二)过程与方法1、调动学生的阅读经验,揣摩细节描写在作品中的表现。
2、鼓励学生交流、评析细节描写。
3、运用特定的方法,学以致用,把细节描写运用得具体、生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养成观察的习惯,留心生活中细节之美,从而热爱生活。
二、教学重点:揣摩细节描写的方法三、教学难点:学习在作文中运用所教的方法,恰当地展开细节描写。
四、教学方法:交流、点拨、评析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
在我们的写作中,如能恰当安排细节描写,可以让自己的作文增光添彩。
上节课我们已经简单介绍过细节描写,它是作品中对一些富有艺术表现力的细小事物、人物的性格、肖像、心理、动作以及环境等一些细微而又有典型意义的情节所做的细腻、具体的描写。
同学们也说细节描写从写作对象上看,包括写人的“外貌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写景的“环境描写”,状物的“色香味形”;从写作角度上看,包括“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动态和静态”,“点和面”等等。
细节描写的分类(播放课件)从上节课的作业反馈看,同学们能有意识地运用描写,相当一部分同学能够运用多种细节描写。
当然,我们提升的空间也很大,主要集中在突出细节描写。
同学们可以朝“具体、生动”的方向努力。
二、揣摩细节描写(一)学生感受、分析细节描写Q:阅读下面文段,从文中总结出细节描写的方法.班上有个同学,上课只做四件事,睡觉、发呆、剪指甲、抠鼻屎,但绝对不听课。
这是听他的同桌说的。
于是在一节化学课上,我便注意他:上课后的五分钟,他趴着,整个身子靠着桌子支撑,脚却不停地打着节拍。
我想他这也许该叫作睡觉吧;或在梦里演绎着某摇滚歌曲。
那歌或许是周杰伦的《斗牛》,或是李玟的《刀马旦》,而绝不会是满文军的《懂你》。
于细微处见真情——“亲情”话题写作指导写作任务Writing task亲情,一个温暖的词语,亲情,一个永不褪色的话题,亲情,一种奇妙无比的力量。
我们一来到这个世界,就被亲情浓浓地包围着,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宝贵财富。
但往往,我们却因为习以为常,而忽略了亲情,漠视了亲情。
今天,让我们回顾生命中的亲情,用笔写下那些令你感怀的亲情片段或瞬间,以此来感悟亲情,尊敬亲人,怀着一颗感恩之心,懂得亲情所蕴含的意义。
请以“亲情”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题目自拟。
【题解】亲情,就是亲人之间的感情,是母爱、父爱、手足之情,是亲人之间的互爱牵挂,是长者对幼者的疼爱,当然,也是子女儿孙对长辈的孝敬之情。
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亲人精心的呵护,亲人正确的引导,亲人关注的目光,亲人全力的支持……这些浓浓的亲情时时包围着我们,滋润着我们,使我们不断成长。
亲情的故事太多太多,无法说尽,但在你的记忆中,总有那么几个片段或瞬间击中你,让你感动,让你感悟到亲情之爱、亲情之伟大。
写作亲情类作文,应特别关注以下两点:一、选材真实、典型——只有真实,你才会写出真情实感;只有典型,才是属于你的独一无二的材料。
二、细节描摹,于细微之处见真情——“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细节,能以小见大,一滴水能反映太阳的光辉;细节,最能打动人心,细节,是写作亲情类文章的必备要素。
于细微处见真情——“亲情”话题写作指导大同初级中学唐铭“亲情”这个话题很大,用几百字把亲情写好并非易事,所以写作前一定要找好切入点,选好合适的材料,以小见大,精心描摹,于细微处见真情。
一、立意深刻,选材典型亲情类文章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立意和选材:1、体会亲情,赞美亲情从小到大,我们在亲情的怀抱中成长。
当我们认真用心去体会亲情,用笔认真去抒写亲情时,发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爱——生病时,亲人寸步不离地悉心照料;失败时,亲人的打气和鼓励;苦恼时,亲人温暖的呵护关爱;成功时,亲人冷静的提醒……那些生活细节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学习疲惫时,母亲为我端来一杯热乎乎的牛奶;父亲用自行车送我上学时用力蹬车的背影;爷爷奶奶等我回家时在门口眺望的身影……那么,当我们感悟到这一切都是亲情之爱时,就让我们用饱蘸着感情的笔去赞美亲情吧!2、沟通亲情,理解亲情“代沟”,似乎已经是孩子与长辈之间不能不面对的问题,它像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横亘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几代人之间。
用好新教材踏踏实实教写作——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抓住细节》写作教学设计与教例反思作者姓名:孙旺作者单位:安徽省马鞍山市第十二中学内容摘要:紧扣新教材的创新特点,重点关注写作的学情特点,对教材多做再度开发、灵活运用;着力于教例研究,踏实施教、创意施教,培养学生学习写作的基本技能、提升学生写作的基本素养。
关键词:部编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设计与反思,实践案例【设计一】教学背景:在学生尚未写作之前,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借班上课,进行写作实践的教学指导。
教学目标:1.了解细节描写的知识和表达作用。
2.练习细节描写,并练习充实成篇。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了解细节,明确作用1.明确要点——何为“细节描写”。
阅读本册课本第71-72页的相关内容。
明确:(1)细节描写,是对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细微之处做精细刻画。
(2)细节描写,往往能起到以小见大、画龙点睛的作用。
2.片段借鉴。
师生阅读、对话,了解细节描写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
[借鉴一]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莫怀戚《散步》)[借鉴二]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睛顺着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
”母亲说。
(莫怀戚《散步》) [借鉴三]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
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
他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
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子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杨绛《老王》)3.知识归纳——怎样“细节描写”。
中考语文作文专题指导(四)细处见情,微处见妙——记叙文中的细节描写一、感知细节描写的概念,了解其种类1.细节描写,就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场景以及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之中。
它往往用极经济的笔墨将人物的真善美和假丑恶和盘托出,让读者欣赏评价。
作家李准说:“一个细节在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的作用上,有时和一个情节、一场戏肩着同样的作用。
”正所谓的的“于细微处见精神”。
2.细节描写就是对事物的基本组成单位进行细腻刻画,如对人物的一举一动、事物发展的具体环节、环境中的细小物体进行细微描摹。
细节描写主要作用是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
一个个传神的细节,犹如人体身上的细胞,没有了它,人就失去了生命;文章少了细节,人物形象就失去了血肉和神采。
3、细节描写包括: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环境描写。
二、复习语文课本上的句子,分析细节描写的特点、作用和描写类别。
(1)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朱自清的《背影》)分析:生动形象的写出了父亲穿过铁道的不易和对儿子的爱。
此为细节性的外貌描写和动作描写。
(2)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腰下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
”(鲁迅《孔乙己》)分析:“罩”这个细节动作准确地写出孔乙己在自己不多的茴香豆中分给孩子们一人一颗,而孩子们吃完茴香豆后不肯离开的情况下迫不得已和无奈的动作,表现出他心地的善良,同时又将他的迂表现出来。
此为细节性的动作描写。
(3)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鲁迅《孔乙己》)分析:描写长衫又脏又破,长期不洗不补,既说明孔乙己很穷,又说明他很懒。
写作小专题抓住细节【写作导航】细节描写就是文学作品中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外貌以及自然景观、环境等某一细微特征所进行的具体而细致的描绘。
它是文学作品完整地描绘人物性格、事件发展和环境、景物的不可缺少的手段。
生动的细节描写,有助于折射广阔的生活画面,表现深刻的社会主题。
细节描写是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细微复杂感情,点化人物关系,暗示人物身份、处境等最重要的方法。
没有细节描写,就没有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个性的人物形象。
写作时要善于抓住人物细节,刻画典型形象。
常见的人物细节描写方法有:一、描写外貌,抓住特征,以形传神。
外貌描写,即对人物的容貌、衣饰、神情、姿态等的描写。
俗话说“人心之不同,各如其面”,每个人都有自己特定的外貌,它能从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人物的内心状态。
因为不同的出身、经历、素养、社会环境、生存状态等“生活密码”就会在相貌、姿态、穿着等方面流露出来,并逐渐形成自己的特征。
所以描写人物时,一定要细致地观察,抓住真实、典型的细节特征来刻画人物形象。
二、描写语言,凸显个性,揭示性格语言细节描写即对人物的某一典型语言进行仔细描写。
语言上的细节描写不同于对人物做大段的对话、独白和一般性的语言描写,是指极富有个性特点的只言片语。
正所谓“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充分体现他的性格特征。
同样内容的话,不同身份,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性格的人说出来也会不一样。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自行车修理摊刚开业,摊主是一个瘸子。
以为老工人见了说:“残疾人自强自立,难得。
真是天无绝人之路啊!”一个大学毕业还未找到工作的小伙子说:“天不灭曹,该他有饭吃!我四肢健全倒还不如他呢!”一位街道大妈的感慨又不同:“老天爷饿不死瞎眼雀儿!”三种说法都有同情摊主的意味,但老工人多了一份赞赏,待业的大学毕业生心中多少有些不服气,街道大妈有的只是可怜,虽然表述上都用了格言谚语,却反映了不同的语言风格。
三、描写动作,具体生动,用词准确动作细节描写,是指通过人物动作行为的细节描写,展示人物的性格。
命题作文“细节”写作指导及例文作文专题0208 1815命题作文“细节”写作指导及例文生活中往往有一些细节为我们所忽视,有些事情就是因为一个细节而功亏一篑;生活中我们也往往为一些细节所感动,让我们体会到这个世界的爱和温暖。
生活中,有没有让你刻骨铭心的细节?你曾为一些细节伤心过吗?你曾为一些细节感动过吗?面对细节你最想说些什么?请以“细节”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不少于800字【写作指导】:细节,就是一个整体中极为细小的组成部分,或一个系统中平时极易被人们忽略的环节。
从某种意义上说,生活是由一个个细节组成的,我们常常为没有重视某些细节而付出惨重的代价,比如写错一个字,算错一个数。
我们也常常为一些细节而感动,比如一句暖人心的话,一个细微的举动。
细节的背后是人生,是情感,是事业。
“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说的就是细节的重要性。
写作此文,在内容上我们既可以写凡人小事,平凡却让人持久感动的一些细节,也可以写伟人重视细节的故事,也可以写市场经济下,忽视细节而带来的恶果,或者重视细节后带来的成功。
天南海北,古今中外,有关细节的东西都可以调动到笔端。
但切记,所写的这些细节必须有意义,有意思,与社会人生紧密关联,万万不可为写细节而写细节。
写法上,既可以写成散文,也可以写成记叙文、议论文,还可以构思写成小说。
但组材时要突出细节,要么选取几个生活片段突出某个或某几个细节,要么以某个细节为线索,构思;如果写议论文,那一定观点鲜明,抓住细节的某一方面立论,并合理论证。
总之,无论采取何种形式,都要恰当地围绕题目,阐发“细节”的深层内涵,表现积极的价值取向。
【素材集粹】:(一)名言警句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陈寿2、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3、凡在小事上对真理有轻率态度的人,在大事上也是不足信任的。
——爱因斯坦4、事以微小成,以疏拙败。
写作小专题抓住细节
【写作导航】
细节描写就是文学作品中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外貌以及自然景观、环境等某一细微特征所进行的具体而细致的描绘。
它是文学作品完整地描绘人物性格、事件发展和环境、景物的不可缺少的手段。
生动的细节描写,有助于折射广阔的生活画面,表现深刻的社会主题。
细节描写是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细微复杂感情,点化人物关系,暗示人物身份、处境等最重要的方法。
没有细节描写,就没有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个性的人物形象。
写作时要善于抓住人物细节,刻画典型形象。
常见的人物细节描写方法有:
一、描写外貌,抓住特征,以形传神。
外貌描写,即对人物的容貌、衣饰、神情、姿态等的描写。
俗话说“人心之不同,各如其面”,每个人都有自己特定的外貌,它能从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人物的内心状态。
因为不同的出身、经历、素养、社会环境、生存状态等“生活密码”就会在相貌、姿态、穿着等方面流露出来,并逐渐形成自己的特征。
所以描写人物时,一定要细致地观察,抓住真实、典型的细节特征来刻画人物形象。
二、描写语言,凸显个性,揭示性格
语言细节描写即对人物的某一典型语言进行仔细描写。
语言上的细节描写不同于对人物做大段的对话、独白和一般性的语言描写,是指极富有个性特点的只言片语。
正所谓“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充分体现他的性格特征。
同样内容的话,不同身份,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性格的人说出来也会不一样。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自行车修理摊刚开业,摊主是一个瘸子。
以为老工人见了说:“残疾人自强自立,难得。
真是天无绝人之路啊!”一个大学毕业还未找到工作的小伙子说:“天不灭曹,该他有饭吃!我四肢健全倒还不如他呢!”一位街道大妈的感慨又不同:“老天爷饿不死瞎眼雀儿!”三种说法都有同情摊主的意味,但老工人多了一份赞赏,待业的大学毕业生心中多少有些不服气,街道大妈有的只是可怜,虽然表述上都用了格言谚语,却反映了不同的语言风格。
三、描写动作,具体生动,用词准确
动作细节描写,是指通过人物动作行为的细节描写,展示人物的性格。
动作细节描写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或精选独有特征性的词语简笔描写,或抓住人物连贯性动作具体描写,或作特写镜头式的描写,或运用修辞手法描写,或对比描写,或同时并线描写。
辱《卖油翁》中写卖油翁观看陈尧咨射箭的表情和动作,只用了“睨之”和“但微颔之”两个语句,就惟妙惟肖地表现出人物的态度和心理。
【例文引路】
我被坑了
作文重视细节雕琢,如这位厨师,确实是位“新手”,要不然他不会“舀了满满一勺”;可他又很老练,厨师们一“闪”一“倒”的动作,竟然也运用得如此自如。
语言幽默风趣,形象出彩。
写人物外形,或说其“脖子短得几乎看不见”,或说其“像极了孕妇”;写人物衣着,或说其背心上“沾满汗水”,或说“大半个胸部裸在了外面”,语言幽默形象,如此,
人物便栩栩如生地矗立在我们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