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语文文言文《三峡》阅读训练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1
《三峡》课内外对比阅读专项练一、对比阅读【甲】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嗽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江水又东,迳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
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①分明。
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
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纡回,虽途迳信宿,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
”言水路纡深,回望如一矣。
(节选自《水经注》)【注】①成就:轮廓。
②信宿:两三日。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略无阙.处()(2)虽乘奔.御风()(3)哀转久绝.()(4)故.行者谣曰()(5)犹.望见此物()2.翻译下列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江水又东,迳黄牛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文“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写出水的_____________特点;【乙】文“朝发黄牛,暮宿黄牛”,写出水的__________________特点。
4.【甲】【乙】两文都引用了歌谣,请说说两文引用歌谣的作用有什么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三峡》和下面的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八(上)第13课《三峡》测练卷(120分)班级 姓名 学号一、解释加点的词语。
(每空2分 共34分)1.自.三峡七百里中( )2.略无阙.处 ( ) 3.自.非亭午..夜分( )( ) 4.不见曦.月( ) 5.或.王命急宣( ) 6.绝. .多生怪柏 ( )( ) 7.飞漱.其间 ( ) 8.良.多趣味 ( ) 9.晴初霜旦. ( ) 10.林寒涧肃.( ) 11.属.引凄异 ( )12. 沿溯..阻绝( )( ) 13.乘奔御..风( ) ( ) 二、 用课文的语句填空(每空2分,共24分)1.写三峡两岸的山长又多的句子是:□□□□□□□,□□□□,□□□□。
2.郦道元堪称写水的高手,他用“□□□□,□□□□”描写水势盛大;又用“□□□□,□□□□”描写江水清澈,语言凝练而意蕴丰富。
3.写出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诗句意思差不多的句子:□□□□□□,□□□□,□□□□□□,□□□□□,□□□□。
三.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每句3分,共15)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2.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5.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三.选择题(28分)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A.沿.溯阻绝(顺流而下) B.乘奔.御风(奔驰)C.夏水襄.陵(河岸) D.属.引凄异(连续)2、选出与“络绎不绝”的“绝”意思相同的一项()A、沿溯阻绝B、绝多生怪柏C、哀转久绝D、巧妙绝伦3、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A、清.荣峻茂(水清)B、林寒.涧肃(清凉)C、其间.千二百里(相距) D清荣峻茂.(茂密)4、“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一句的翻译,正确的一项()A.平时碧绿的潭水里,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影子。
B.向来碧绿的潭水里,清楚的倒映出各种景物的影子。
C.平静的河流,碧绿的潭水,都清楚的倒映出各种景物的影子。
D.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出各种景物的影子。
专题一《三峡》——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B)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三峡郦道元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①略无阙处___________②至于夏水襄陵___________③沿溯阻绝___________④虽乘奔御风_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列对本文内容和写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展现了三峡独具特色的山水美景,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的赞叹之情。
B.文中“或王命急宣……不以疾也”一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回环曲折的特点。
C.第③段从俯视、仰视的角度描绘出三峡春冬之吋清幽秀美的景象。
D.本文语言凝练生动,句式骈散结合,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
(4)写景要抓住景物的特点,请说出“链接材料”与选文第④段分别表现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链接材料】滟滪①大如马,瞿塘②不可下;滟滪大如牛,瞿塘不可留;滟滪大如幞③,瞿塘不可触……(节选自《乐府诗集》)【注】①滟(yàn)滪(yù):瞿塘峡口的一个巨大礁石,枯水期露出水面时如牛马般高大。
②瞿(qú)塘:瞿塘峡,长江三峡之一。
③幞(fú):古代男子束发用的头巾。
2.根据提示默写填空。
(1)《三峡》用“重岩叠嶂,_________________”和“自非亭午夜分,_________________”分别从正面和侧面描绘了三峡山势的挺拔高峻。
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三峡》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A.不见曦.(xī)月B.素湍.(chuǎn)绿潭C.夏水襄.(xiānɡ)陵D.重岩叠嶂.(zhànɡ)2.下列文段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A.肃:肃杀,凄寒B.属:连接C.引:延长D.转:同“啭”,鸟鸣3.下列对《三峡》一文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给人一种婉转悦耳、余音绕梁的感觉。
B.文章使用了大量极富表现力的骈散句,语言清新俊逸。
C.文章不仅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直接描绘三峡的景物,还写到“渔者歌曰”,从侧面渲染秋天萧瑟肃杀的气氛。
D.文章布局自然,先写山,后写水,突出了三峡山高水险的特点。
4.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每当看到电视画面上出现白雪皑皑的山景,我总会想到课文“长征组歌”。
B.什么样的阶级,更确切地说,站在什么样的阶级立场上?就有什么样的理想。
C.中央政府将致力于“让人民生活得更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
D.古语云:“舟必漏而后入水,土必湿而后生苔”。
几处渗漏,可使巨轮倾覆,一处管涌,能让长堤崩溃。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能否推进素质教育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B.北京冬奥会,向世界张开热情的臂膀,成为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交的桥梁。
C.现实中,大多数地区还存在儿童公共设施和服务不足。
D.为了解决学生心理困扰问题,学校开发了一系列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二、情景默写6.(1)《三峡》用“重岩叠嶂,_____”和“自非亭午夜分,_____”分别从正面和侧面描绘了三峡山势的挺拔险峻。
(2)李白在《早发白帝城》中写道“千里江陵一日还”,《三峡》中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___,_____。
(3)《三峡》中写夏水浩荡,凶险万分的句子是:_____,_____。
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峡》文言文阅读测试一、(2022秋·湖南常德·八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不见曦月..(2)飞漱..其间(3)晴初霜旦..(4)属引..凄异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B.春冬之.时学而时习之.C.清.荣峻茂清.流见底D.天下独绝.哀转久绝.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作者既是写水,为什么又从山写起?写水时为什么不按照四季的顺序来写呢?请你结合文本的内容说一说原因。
【答案】1.(1)日月。
(2)飞速地往下冲荡。
(3)下霜的早晨。
(4)接连不断。
2.C 3.即使骑着奔驰的快马,驾着风,也不如船行的快啊。
4.示例:为写水势,先写山势,这既能揭示水速快的原因,又能使急流和峻岭相互映衬,更能形成一副险峻奇壮的图画。
作者是为江水作注,重点是写水,而水以夏季为胜,故将“夏水”为首来写。
后写春冬之水,是因为春冬之水特点相似,清澈宁静,具有趣味。
最后描写三峡之秋的悲凉气氛,是因为“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二、(2022秋·湖南娄底·八年级校联考期中)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中考文言文阅读《三峡》专项训练附答案(一)【甲】《三峡》【乙】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
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
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
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宜为仙真所托。
祝史云:“每八月十五夜月明时,有丝竹之音,往来峰顶,山猿皆鸣,达旦方渐止。
”庙后,山半有石坛,平旷。
传云:“夏禹见神女,授符书于此。
”坛上观十二峰,宛如屏障。
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节选自陆游《入蜀记》)【注解】①祠:供奉祖宗、鬼神或先贤的处所。
②太、华、衡、庐:泰山、华山、横山、庐山。
③:遮盖,这里指云。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2分)(1)不以疾也()(2)谒妙用真人祠()2.翻译下列语句。
(4分)(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然十一二峰者不可悉见。
3.请写出甲、乙两段文字所抒发的共同的思想感情。
(2分)(二)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沿溯阻绝()⑵)属引凄异()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分)(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阅读文中画线的语句,发挥你的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清荣峻茂”在你的脑海中呈现出的是怎样一幅画面。
4.请你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2分)(1)上文描绘了三峡的景色。
说到三峡,你想到的古诗句是(),()。
(2)当你眼前呈现出长江宽阔的江面上帆船航行的景象时,想到的古诗句是(),()。
(三)【甲】《三峡》【乙】昔有二翁,同邑而居,甚友善。
甲翁之妻子去乡,唯叟一人而已。
一日,叟携酒至乙翁第,二人对酌,不亦乐乎!乙翁曰:“向吾远游冀、雍,然未尝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甲翁曰:“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
”乙翁曰:“差矣,汝之言!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甲翁曰:“甚善!”翌日,二叟偕往,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
1三峡【课内精读】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或.王命急宣____________________ (2)乘奔.御风____________________(3)良.多趣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属.引凄异__________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三峡》先写山,后写水。
写山,突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4.请你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1)上文描绘了三峡的景色。
说到三峡,你会想到的古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你眼前呈现出长江宽阔的江面上帆船航行的景象时,你会想到的古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层次清楚,先写山,后写水;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四时景色。
八上课内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略无阙.处( )(2)虽乘奔.御风( )(3)良.多趣味(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略无阙.处①沿溯.阻绝①素湍绿潭①属.引凄异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在文中依次写出了夏季的三峡呈现奔放美;春冬的三峡显示出清幽美;而秋季的三峡却展示着凄婉美。
B.文章采用了对偶句式,如“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朝发白帝,暮到汉陵”等。
C.第三段“清荣峻茂”四字状四物,表现了“水之清澈,树之繁密,山之高峻,草之茂盛”,体现了本文语言简约凝练的特点。
D.文章第四段中作者引用渔者歌谣,是运用了正面描写的手法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了三峡秋天萧瑟凄清的气氛。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内文言文阅读测试题(含答案)时间:60分钟满分:80分一、阅读《三峡》,回答问题。
(15分)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2分)(1)虽乘奔.御风(2)属引.凄异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文章第一段描写群峰遮天蔽日,只有正午、半夜才能看见日月光辉。
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2分)4.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三峡夏、秋两个季节“水”的特点。
(4分)5.春冬之时,三峡趣味良多。
请从文章第三段中找出一处描写“趣景”的句子,并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来。
(3分)二、阅读《答谢中书书》,回答问题。
(13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1)四时..俱备(2)夕日欲颓.(3)沉鳞..竞跃(4)未复有能与.其奇者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8.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一幅画面?请找出来并赏析。
(3分)(1)我喜欢的画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我的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请调动你积累的知识,写出连续的两句借自然之景抒发内心情怀的诗句。
试题一、基础达标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组是()A.不见曦.月(xī)夏水襄.陵(xiānɡ)B.沿溯.阻绝(sù)素湍.(tuān)C.绝(yǎn)飞漱.(shù)D.重岩叠嶂.(zhànɡ)属.引凄异(shǔ)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3)晴初霜旦,林寒涧肃.()(4)高猿长啸,属引..凄异()3.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A.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B.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C.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D.清/荣/峻/茂,良多/趣味4.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下列句子所写景物的特点。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3)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4)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5.根据课文填写句子。
(1)分别从正面和侧面描写三峡两岸山峰相连,遮天蔽日景象的句子是:。
(2)与李白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意思相应的句子是:。
(3)正面描摹“猿鸣”的句子是:。
(4)与“听猿实下三声泪”(杜甫)、“江从巴峡初成字,猿过巫阳始断肠”(白居易)意思相关的句子是:。
6.总结三峡的景物特点,给下面的对联补出上联。
,天高地厚华夏情。
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7~12题。
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7.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隐.天蔽日(隐瞒) B.良.多趣味(很)C.绝多生怪柏(山峰) D.哀转久绝.(消失)8.下列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第一段写山势,先写其连绵不断,再写其高耸。
初中八年级上语文文言文《三峡》阅读训练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1.我能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自:①、自三峡七百里中(在)②、自非亭午夜分(如果)或:①、或王命急宣(有时)②、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或者)
③、或以钱币乞之(有的)
绝:①1、沿溯阻绝(隔绝)②、绝巘多生怪柏(极)③、哀转久绝(消失)④、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隔绝)⑤、佛印绝类弥勒(极)良:①、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好,优良)②、良多趣味(确实)
素:①、素湍绿潭(白色)②、可以调素琴(不加修饰的)
③、又留蚊于素帐中(未染色的)
故:①、故渔者歌曰(所以)②、故人不独亲其亲(所以)
至:①、至于夏水襄陵(表示另起话题,至于)②、每至晴初霜旦(到)
2、略无________ 阙_________ 曦___________ 襄_________ 沿_________
溯___________ 虽__________ 奔____________ 以_________ 疾_________ 素湍____________ 漱__________ 清荣峻茂_______________ 旦__________ 肃_________ 属引___________
3、我能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④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4.与李白的《朝发白帝城》中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一句意思相应的句子是:(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5. 我能根据课文内容理解填空。
①第⑶段中“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一句写出了江水的季节特点。
(素)(绿)色彩互异,(湍)(倒)动静相杂,相映成趣,令人无限遐想。
②“清荣峻茂”四字状四物:以“清”字状(水),以“峻”状(山),以“荣”状(柏树),以“茂”字状(草)。
5.、古人常用“三”字形容“多”或者“少”,如文中“猿鸣三声泪沾裳”。
请你也举出两个含“三”字,其含义也是表示“多”或者“少”的成语、俗语、典故等。
我的积累:(三言两语)(三头六臂)(三人行必有我师)
6、文章花了大量笔墨,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直接描绘三峡的景物,而第四段中却写到“渔者歌曰”,这是采用的(侧面)描写手法,其作用是(渲染出三峡秋景的凄清萧瑟,表明人们的感伤之情。
)
7.请分别概括三峡四个季节的特点。
①夏季:水势迅急凶猛
②春冬:景色秀丽奇绝
③秋季:萧瑟凄凉
4.填写出描写三峡形势的语句。
①体现三峡长的语句是:(三峡七百里)
②正面写夏水之大的句子是:(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
③体现三峡窄的语句是:(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
④表现山河秀丽的语句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⑤正面描写猿鸣的句子是:(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